論語雍也讀后感(匯總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4 15:57:04
論語雍也讀后感(匯總14篇)
時間:2023-12-14 15:57:04     小編:紫衣夢

讀后感是對所閱讀內(nèi)容進行理解和思考后,在紙上用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文學形式。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引用作品中的語句或段落,突出作品的精彩之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或許能夠給我們寫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一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發(fā)源于此?!墩撜Z》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墩撜Z》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墩撜Z》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鬃邮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guān)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務(wù)施于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

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lǐng),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聞斯行之?!币驗椤扒笠餐?,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墩撜Z》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jù)《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jù),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洱R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F(xiàn)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wù)撝Z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wù)撝Z48章。《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nèi)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chǔ),在于找到內(nèi)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

我們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坐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于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后工業(yè)文明的社會里,于丹的.論語讀后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nèi)心的關(guān)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二

放下論語時,似乎關(guān)于人生、事業(yè)、處世,已不再有遺漏的問題需要詢問。

只剩下一個疑問:孔子為何要去做一件完不成的事?

孔子絕非無知之人,世事翻涌、黃鐘毀棄,這都在他為官、行走、掙扎的大半生中張牙舞爪地嘯叫,他堯的額頭之下,子產(chǎn)肩膀抬著的,皋陶的脖頸之上,那孔夫子獨有的慧眼可以見識千般善惡,那孔夫子獨有的頭腦可以判斷萬種臧否。他知道這世道,得救。

可他只有一副喪家之犬的身軀而已。

然而無能為力四個字已經(jīng)反駁了一切。因為無能為力,所以沒有必要。

由此人世只剩下了孔子等極少數(shù)人,和這個依然狼奔豕突的社會。

孔子想:不管世道如何我還沒死啊

孔子又想:既然我沒死那我當然要繼續(xù)為大義努力啊!

于是有了孔子,那群圣人中最艱難又最頑強的那個,伏在大義腳下叩拜得最瘋狂的忠臣。

孔子的信條便是盲目與努力。盲目在于他飛蛾撲火式自取滅亡的挑戰(zhàn)上,他就像飛蛾,只知道光明,無所謂為了它,毀滅與否,只要活著,我的生命就獻給大義,沒有保留。但他的盲目是理性的,他知道大義必然勝利,而他證明了這件事,所以他知道這是值得的,這就是他的理性的盲目,為了理想無所謂毀滅與否。努力,便是努力,將生命精準合理地送給理想。

我們是否有必要學習這理性的盲目呢?

我們聽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知道生命至上,我們學著不讓某一件事代替我們的全部價值,人生有很多精彩的其他事,一個海關(guān)可以寫明史,一個博士可以拉小提琴,一個醫(yī)生可以是一個短跑冠軍,我們沒有必要把生命完全傾注于一件事,滿足奧林匹亞式的或得桂冠,或舍生命。一個頭銜或許真的沒法表示一個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的全部價值。

例如抗戰(zhàn)時期的沈崇誨,將門之后,清華大學出身,自愿成為空軍飛行員與日寇搏殺。當時教官問:戰(zhàn)斗機裝配了幾顆子彈?他立馬回答:長官,271顆,其中一顆是我和的飛機!最終在戰(zhàn)斗中,他射完機槍里最后一顆子彈后拒絕返航,駕機極速撞向日艦,最終殉國。他就是電影《無問西東》中飛行員沈光耀的原型。有人問,這樣他的生命與一顆普通的子彈是不是毫無區(qū)別?我想說,是的,但值得。生命著實可貴,更何況沈崇誨的出身,但是他的生命是作為一顆飽含著奮斗與憤怒的,民族的復(fù)興與自由的,代表了全體同胞的子彈射向敵人,這是一顆與他的生命一樣可貴的子彈,他的價值實現(xiàn)了,他的生命獻給他最崇高的理想,我想說,他的生命很值得。還有許許多多抗戰(zhàn)時期、革命時期的英烈,他們中的許多都沒有看見勝利的那天,但是他們知道他們的生命終將以勝利賦予價值,這便是值得。

只求為之,無問西東,這是孔夫子的勇氣,也應(yīng)該屬于我們。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三

《論語》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東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

人的一生中,很多時候是因緣而聚,緣盡即散。

聚聚散散,身不由己。

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是很可惜的事實。

人生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辰八字,無法選擇種族、國家、文化傳統(tǒng),無法選擇成長的經(jīng)驗。

如果連朋友也無法選擇,那么這一生剩下能選擇的實在很有限了。

人的價值在于以某種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強。

人生有許多無奈,但所有的無奈都比不上與和諧生存相去甚遠。

交朋友要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且不要對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結(jié)識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

朋友少一些不要緊,尋覓不到完美無缺的朋友也不要緊,要緊的是相知投契、和諧相處。

讀《論語》后,不免捫心自問,人的一生的目標是什么?我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交代。

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覺悟自己是一個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選擇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選擇應(yīng)該往哪里發(fā)展。

自我選擇來自于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必須考慮人類共同的追求途徑——真、善、美,以及個人特別的途徑——志向與興趣。

我覺得,應(yīng)該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滿足自己的志向和興趣,又能夠接近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

具體說來,就是努力追求人與人之間和諧關(guān)系的充分實現(xiàn),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讓彼此的關(guān)系變得更復(fù)雜,更混亂。

故此,人只要活著,就有一個內(nèi)在的使命,這使得他在世間任何地方都不會覺得很委屈、很貧困、很失意。

其實,外在的世界所借以判斷的名利權(quán)位,種種所謂得意或失意的價值判斷,對于內(nèi)在自我的實現(xiàn)都沒有必然性。

人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是社會意義上的,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然的、難以選擇的。

人生在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世界——內(nèi)心世界。

所謂向善,當然不是抽象的虛無的,而要放在人與人的具體社會關(guān)系中來衡量。

所以,儒家思想還是入世的,關(guān)懷人世的,是以人作為中心來思考的。

讀《論語》,批判地領(lǐng)悟儒教思想,也會產(chǎn)生一種使命感,自覺有一種責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邊的人。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四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一本著作記載了他和他的弟子們的言行,那就是家喻戶曉的`《論語》。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撰的一部語錄著作。本書涉及政治、文學、哲學、道德和教育的道理,是儒家經(jīng)典作品之一。朱熹把《論語》連同《大學》、《中庸》、《孟子》稱為“四書”。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能告訴我一個道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我知道如何保持紳士風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理解“學”與“思”的辯證關(guān)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知道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讓我知道要向所有人學習,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這句話說明了孔子認為人可以終身遵循“恕”這個字。

寬恕是潤滑劑,它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摩擦;寬恕是鎮(zhèn)定劑,它可以使人在諸多干擾中平靜下來;寬恕陽光,它可以融化人們之間的懷疑之雪;寬恕橋梁;它可以連接人們彼此的心靈。

寬恕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寬恕,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沉重,我們的包袱也會變得越來越重,總有一天它會摧毀我們。

《論語》的句子并不長,但每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大家都可以去看看這部著作,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的。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五

孔夫子的《論語》語言艱深,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只知道《論語》是一本孔夫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其它的一概不知。即使人們常說:“半部《論語》,行天下。”但是以前我對它一點也不感興趣。

可是在20xx年,我偶然在中央十套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看到于丹老師講《論語》。由于于丹老師講的太精彩了,從此我每天中午準時收看“百家講壇”,慢慢地喜歡上了《論語》。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于丹老師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樣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樣的人。

孔夫子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大地上生長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脫胎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發(fā)現(xiàn)《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讓人一看就明白。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貸》)這則語錄意思是: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輪轉(zhuǎn),萬物滋生。蒼天還需要說話嗎?”

是啊,《論語》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追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nèi)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

我們今天也會說,天時、地利、人和就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這是《論語》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迪。

……。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于《論語》的博大精深,終于有了點滴的感悟。我相信這本書會陪伴我的一生,我愛上了《論語》。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六

讀了《論語十則》后,我有所感悟令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油然而生出對儒家文化,對孔夫子的敬佩同時更加了解了孔子個人的情況和儒家文化的精髓。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書。

《論語十則》主要涉及到學習方法,學習的樂趣及個人修養(yǎng)三個方面的道理。

學習并且按時復(fù)習,這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創(chuàng)新也離不開復(fù)習。作為一名學生,我很有感觸,常常就是因為沒有認真復(fù)習而考砸。而我覺得,在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如果你對已經(jīng)擁有的不珍惜,直到失去時才萬分后悔,那就屬于失敗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要我們復(fù)習的;知識,事業(yè),愛情……而如果只是單純的學,不去思考,分析,就會產(chǎn)生各種迷惑,我們還要在學中多想。

孔子認為三人行,(讀書筆記)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等等,這也使我明白要多挖掘?qū)W習他人的優(yōu)點,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并且要以贊許的眼光看待別人。比如我們班級體里的每位同學,我們許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甚至說那是缺點,就是把自己看為是中心,有什么雞毛蒜皮的事,就從朋友身上雞蛋里挑骨頭。當然,我們要時刻保持"人不知而不慍的思想,做到寬容對待他人的不理解,并要盡量挖掘(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

曾子"日三省吾身",為求看看自己是否忠誠,守信及溫習了.孔子告訴子貢:"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都反映了儒家學派的主要思想"仁","仁"就是要愛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孔子又教導(dǎo)子由,什么是智慧,儒家學派認為智慧就是要理解他人,看透他人。這些解釋起來并不困難的,但在注重"利益,回報"的現(xiàn)今,又有多少個人能做到仁禮待人,民貴君輕?論語十則》講的肯定能使我們有所收獲,《論語十則》讓我感到了幾千年前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仁的思想,愛的呼喚?!秾W而》是《論語》第一篇,原文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對于這段話的感悟,始自于中學時代;而時隔多年,再一次讀到這段話時,又是另一番滋味。

當學到的知識增多,讀完的書慢慢堆滿自己的箱子時,卻發(fā)現(xiàn)其實這么多年來,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不是很多,讀過很多的書,見過很多的人,但是讀完的書就如同見過一次面的陌生朋友而忘記得一干二凈,所以,為了讓自已快樂,以后一定要“學而時習之”。

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學習經(jīng)常地溫習中慢慢成長,而在這不斷中我們也不斷地走向成熟。也許,過了那么些日子,你已功成名就;也許,過了一些時日,你也依然窮困潦倒……但是,不管你活得多好,抑或你過得再差,總會有一些人認識你,也會有很多人不認識你,不了解你,我們,都僅僅只是平凡人生中最平凡的一員,又何必去再乎這些事呢?在自已的角落中當一個開心的人吧!

《論語》的深澳,有很多東西,并不是我所能完全體會的,但我想,我會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斷地學習,讓《論語》的思想,深入我的內(nèi)心深處。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七

現(xiàn)代的社會里,處處都應(yīng)存在著誠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于一個企業(yè)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yè)之本。對于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jīng)典著作里,蘊含著古代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lǐng)著人民朝著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jīng)??吹竭@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個個廣告里的產(chǎn)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新聞里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后的神秘面紗。主持人帶著。

大家,一齊總結(jié)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秘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里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的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并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nèi)各個部位的毒素統(tǒng)統(tǒng)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觀眾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看來,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里排放出來的。記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于洗腳盆里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于水后的精鹽發(fā)生電解反應(yīng)所產(chǎn)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的哪一個角落,都應(yīng)保留著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于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yè)項目將面臨失??!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著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梁!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著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边@《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八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說:“有父母兄長在世,應(yīng)該先問問他們?!比接幸矄柕溃骸奥勊剐兄T?”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么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說:“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九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ā妒龆罚?/p>

這是一份好學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珍貴的精神。這說明學無常師,我們應(yīng)該不斷在生活各處發(fā)現(xiàn)可以做為自己老師的人,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它代表了對知識無窮無盡的渴望,代表了對每一個人的認可,就像高山,為什么它如此高大?因為它不拒絕小小的石子;也似大海,為什么大海如此浩瀚?因為它不拒絕小小的浪花。這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幫助。班上有一個同學,他總在下學前就可完成作業(yè)。我很驚訝,我在下學之后往往要花1到2個小時寫作業(yè)。后來,我有幸和他坐了同桌,發(fā)現(xiàn)他總是一下課就寫作業(yè),上完操早早地跑回來寫作業(yè)。寫完了就復(fù)習。而我呢,下了課就和同學說話或是出去玩,當然沒有效率。現(xiàn)在,我也可以很快地寫完作業(yè)了,還可以復(fù)習和預(yù)習,效果很好??鬃痈嬖V我們,求知要虛心求教。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學習與思考,只有結(jié)合,才可達到“學而致用”的效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就像讀一篇文言文,即使背得滾瓜爛熟,不理解意思,又有何用呢?這就是盡信書而不如無書。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是只流于空想,而不進行知識的積累,這同樣沒有任何用處。我們需要學習所帶來的知識,也需要對知識的理解,讓它成為銘刻在我們心中的提醒劑,伴隨我們一生。小學時學奧數(shù),只采用“題海戰(zhàn)術(shù)”,所以總學不懂。后來,琢磨出了總結(jié)的辦法,果然好,老師都表揚我了,學期末還得了獎品。這就是思考的好處??鬃痈嬖V我們,求知要學思結(jié)合。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

學過的就要將它牢記在心中,學習起來永不滿足。當今的我們,正是需要這樣一種態(tài)度。默而識之,就像老師上課說的,學習過的要記住,背會,才能學好。學而不厭,不滿足于已有知識,永遠無法停下汲取知識的腳步,“活到老,學到老”正是這樣一種精神??鬃痈嬖V我們,求知要永不滿足,牢記心中。

圣賢把活潑的人生經(jīng)驗,穿越滄桑,傳遞到了今天,讓我們?nèi)匀挥X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看我們?nèi)栽谒麄兊难哉撝惺芤妗?/p>

----于丹。

我想,孔子就是這樣一位圣賢,穿過重重迷霧,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微笑??定格在嘴角。他的《論語》,猶如一顆明星,吸引著無數(shù)人的眼光。我就是那無數(shù)人中的一員,但我在用我的方法,理解《論語》,感悟《論語》。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十

茫茫千余年,悠悠數(shù)代人。多少人的姓名隨歲月的蹉跎而磨滅,多少件事跡因光陰的流逝而隱去,多少觀念被時代的變遷而塵封?;赝^去。有多少人可以名垂青史,又有多少思想可以讓人為之傾倒。而《論語》,這一部語錄體散文,卻能載入千千萬萬有志之士的心中,激起浪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蔽覀兒孟窨吹娇鬃勇暑I(lǐng)著弟子們,正站在寬闊的,奔騰而過的河流邊,在微風吹拂下,指點江山,感慨消逝的時光,就像這喝水一樣,日日夜夜不停地流蕩,一去不復(fù)返。這種緊迫的,時不可待的,應(yīng)當及時努力的感受。有如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掩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在生活中,他們激勵了我們一代代自強不息,爭分奪秒為事業(yè)而奮斗,像孔子一樣“學而不厭”。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讓也。譬如平地,雖復(fù)一簣,進吾往也?!睂ξ覀兊娜松?,有著著重的意義,其一,大的成就,都是從小事做起的,不可半途而廢。做事情開個頭很容易,但卻很少有人能堅持到最后的。其二,人們的學業(yè)乃至事業(yè)成就的大小,全系于個人的努力的多少。雖然乍看這句話比較絕對,但是在很多的時候,主動努力使可以改變客觀環(huán)境的,關(guān)鍵在于是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這又如荀子的“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痹趯W習中,他們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定會取得理想的成就。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中的松柏,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偉岸挺拔,不折不撓,蒼翠蔥蘢,富有極強的生命力,啟迪了后代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的詩情畫意。就如劉禹錫的“后來富貴以零落,歲寒松柏猶依然?!钡那閼?。他們這些有志之士以松柏這些自然界現(xiàn)象為喻,表白自己矢志不渝的節(jié)操,也歌頌?zāi)切┙?jīng)得住嚴酷考驗的堅貞不屈者。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說,自己所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這是孔子終身倡導(dǎo)的儒家思想,意在告訴我們什么是怨,什么是仁,也就是孔子所倡導(dǎo)的“推己及人”。就是以人之心推己,以己之心推人。換位思考,很多看似很難解決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告訴我們?nèi)送诵?,心同此理。學會善待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一個人在尊重別人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別人的尊重,一個人在善待異己的同時也端正了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漫漫長河里,《論語》留給我們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悠悠歲月里,《論語》教會我們的事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們在它的教導(dǎo)下慢慢成長,社會在它的引導(dǎo)下不斷進步。

《論語》,我們的瑰寶!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十一

對于整個東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許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總試圖將儒學作為宗教理解,他們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許,如果所有無法擺脫的精神制約都可以視為宗教的話,孔子確實是這樣一種后果的直接締造者。但實際上這種認識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誠的教徒永遠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國宗教始終不過是無數(shù)圍繞“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會有一個帝王真的允許哪個宗教來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會有哪個人懷著神圣的心情認真去探討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國不會出現(xiàn)像文藝復(fù)興那樣的人性覺醒期,因為中國人的眼睛,從來沒有片刻從人生活的世界移開到上帝的宇宙中去過。中國的哲學是徹頭徹尾經(jīng)世致用的哲學?!白硬徽Z”所表達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實質(zhì)則是漠不關(guān)心,以致所有“怪力亂神”在最初就驅(qū)逐出了研討的范圍,也使得在后世這種實用主義的風氣經(jīng)年不絕。

然而著眼于現(xiàn)世,卻并不意味承認現(xiàn)實。

東方的讀書人,總是懷有類似“勸世”的情結(jié)。所以孔子長久擔當?shù)恼嬲巧墙逃?。在他本人的時代,儒學倡導(dǎo)的是人的自制,上至君王,下至草民,人應(yīng)該使自己向一種理想人格趨近??鬃訉⒅x成為“君子”。通過強調(diào)人的修身與自省,孔子宣揚當一個君主的自我修養(yǎng)達到完善,那么他的權(quán)力就可以通過最和平高貴的方式來保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真,因此我們看到后世雖將孔子本人拜為先師,卻沒有幾個強大的君王是按照他的理念在經(jīng)營他的政權(quán)。盡管如此,那些對于理想人格的設(shè)定卻并沒有被輕賤。今時今日,中國人的`道德標尺也依然圍繞著它們,謙遜淡定博學慎行的君子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始終被向往,但它一直以來被推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誰也還沒見過它的完成。那些勸誡簡短如“不遷怒,不二過”,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卻無一不是包含了對于自身情緒與意識的雙重控制,“君子”是一群有著絕對精神力的人,從這種意義上看,孔子相信個人意志的力量勝于環(huán)境的影響力,因為在他的描述中,“君子”無所謂貧富職業(yè)境遇,他們從不慌張,從不刻意爭取,永遠只是物來則應(yīng)隨遇而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變色,而一旦被委以大任,他們又能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這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悖論。

儒學的本末,都成為這個悖論之下的一個圈套。這個圈套的根基是一個絕對正確的假設(shè),它決不可能實現(xiàn),同時任何理論又都不可能推翻它,結(jié)果就是連它的創(chuàng)造者本人也被它套了進去。諷刺的是現(xiàn)實之中,孔子并沒有像他所說的那樣應(yīng)該只是做好全部的準備來等待時機的降臨。眾所周知,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試圖說服那些絕不可能——按照他所說的,去重現(xiàn)一個絕不可能回到的美好過去——的君王的努力中。這是非常悲哀又奇怪的事。我們看到過最標準的智者形象,是像老子那樣遁世于飄渺的。因為如果看清了全部的現(xiàn)實,就會明白要改變已成規(guī)矩的方圓只能是種妄念。我很難相信孔子真的認為他所理想的世界可能到來,他所留下的形象也從來不是這樣一個野心而自負的人。在他所留下的關(guān)于自己理想的敘述中,我們看到的是和所謂“治國平天下”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喜歡音樂,向往沐風逐月的清逸閑悠,崇拜老子,直言見老子猶見真龍。但是最終他一天也沒有真正去落實過他的憧憬,他舍棄了清高與優(yōu)雅,以卑微的姿態(tài)投身于時代的洪流中,試圖用老邁的身軀擋住滔滔的江水。而這一切的理由,也許只是出于一種悲憫與責任感。他背負了整個時代的理想與現(xiàn)實。他的智慧一定使他看到了未來只會是現(xiàn)實的不斷重演,被遺忘的美德從不會被喚醒,就如它們從來不曾真的存在過。帶著這樣的矛盾與感傷,他一生都在做一件明知不可為的事。如同一句古老的箴言所說:巨大的悲憫,超越了善。他注定會失敗。他成為了不可被戰(zhàn)勝的人。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十二

述而篇共三十八章,其中包括了弟子對孔子的評價,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孔子的思想。

【原文】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溫和而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而安詳。

【解讀】這是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贊揚??鬃诱J為人有各種欲與情,這是順其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感情與欲求,都必須合乎“中和”的原則。在“溫”與“厲”、“威”與“猛”、“恭”與“安”之間,要求一種適度??鬃泳褪沁@樣做的,成為中和的典范,體現(xiàn)儒家中庸思想。

【原文】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譯文】孔子只用(有一個魚鉤)的釣竿釣魚,而不用(有許多魚鉤的)大繩釣魚。只射飛鳥,不射巢中歇宿的鳥。

【解讀】這是對孔子行為的描述,表明了孔子對于自然仁愛的態(tài)度。釣魚當適可而止,射鳥當不失人心,仁愛萬物。不強取豪奪、濫殺無辜。在古代什么季節(jié)不能捕殺什么動物,什么季節(jié)應(yīng)該特殊保護哪些動物都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如果違反了,就要受到道德譴責。

【感悟】。

這兩章是弟子對孔子的評價,二十字不到的兩章文章體現(xiàn)出了孔子的思想,也發(fā)人深省。

孔子是“溫”、“厲”、“威”、“不猛”、“恭”、“安”兼具的圣人,真正地體現(xiàn)了“中和位育”??梢韵胂笕绻粋€教師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態(tài)度都不莊重,就無法去做學生的工作,更無從談起對學生的誘導(dǎo),那他肯定不會具備善于啟發(fā)誘導(dǎo)的能力。一個教師只有情緒穩(wěn)定了,態(tài)度莊重了,在學生面前才能做到謹慎行事,三思而行,也才能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

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太快,每天遇到的事紛亂陳雜,“中庸”和“佛系”的心態(tài)能幫助我們穩(wěn)定情緒,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

“飯疏食飲水,曲耾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贝植璧埡蜎鏊材馨藏殬返?,可富可貴但要取之有道,這就是孔子的境界。在這樣精神境界的指引下自然是情緒穩(wěn)定、態(tài)度莊重的,也自然能做到“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體現(xiàn)了對待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主張人與自然和諧,這是其普遍性所在和永恒的生命力所系;也是我們確立文化自信、文明自信的基礎(chǔ)。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十三

古語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雖說“潛龍勿用”,我無治天下之位、之責,也無需用心地想如何“用”,何況我也許也無治天下之才、之志,但卻深覺這話有理。呵呵!《論語》,字雖不多,但其蘊涵的道理卻多得很難說得清。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這一句“評語”,看似文采斐然,實則為“白描”。啟發(fā)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也正因此,弟子們疑其有所隱,夫子才發(fā)出那句“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迸c學生交朋友,一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師生間“打趣”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

為生之道。謙遜,“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明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思,“告諸往而知來者?!闭\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必撠?,“不遷怒,不貳過?!迸?,需知學習貴在堅持,“譬如為山,未成一簣。”篤行,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如顏回般,做個“語之而不惰者?!奔妗皩W如不及,猶恐失之”,一定要孜孜以求,力求知之、好之,樂之。對“道”,要有份敬畏和渴慕,“朝聞道,夕死可矣”明白“道”、悟得“道”,即使一切在那一刻停息,也心滿意足!

游學之道,讀后感《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1000字》。全面理解了“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為人父母者還會以“養(yǎng)兒防老”為由,不顧及兒女的志向和感受,固執(zhí)地把兒女圈在自己身邊嗎?孩子有志向、有能力,想飛得高遠些,就讓他飛吧。人這一生,經(jīng)歷過,才會無悔。夢,是悔的根源。雖然夢碎,也會疼。

溝通之道?;隔s來找麻煩,眾弟子人心惶惶,夫子一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提氣提神,起到了穩(wěn)定人心的作用??此啤爸保槕?yīng)天意,實則自信。把一切假于天,易被理解和接受,足見其表達技巧,深諳溝通之道。

敬神之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狈蜃舆€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狈蜃訉ι袷莻€內(nèi)心有份虔敬的人,但他的敬只體現(xiàn)在“祭”的那一刻,夫子是個典型的實踐主義者,決不把自己的得失寄托于鬼神。反觀現(xiàn)實,有多少人沉迷于卜神問鬼,而不是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做事呀!

休閑之道?!白又嗑?,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多么令人神往!內(nèi)心有著寧靜和滿足,眼中的神采也必然是淡定、欣然的,舉手投足間氣定神閑。

娛樂之道。投入,“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敝?,“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留有余地,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以及做事之道,“放于利而行,多怨。”識人之道,“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弊允≈?,“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更有為官之道,為政之道……等等。

用心體會,《論語》中蘊涵的道理,不勝枚舉。關(guān)鍵在于“信”,我們只有相信他,才能用心體會他的話,才能領(lǐng)會其中的深意,才會樂于用他的理論、他的思想指導(dǎo)我們的實踐并從中受益。

論語雍也讀后感篇十四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边@句話出自《論語》,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古典名著時,都不禁會贊嘆起瑰麗的中國文化,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燦爛的瑰寶已經(jīng)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可以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是很重要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這句話教導(dǎo)我們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p>

虛心求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遇見不懂的要及時請教別人,努力與別人看齊。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這種精神,那么你,你還是原來的你,不會有任何前進的步伐,生活也就不會有動力,而動力決定著你的成?。?/p>

因此,我們應(yīng)該有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51689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