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雍也篇讀后感(專業(y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06:14:07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專業(yè)17篇)
時間:2023-12-15 06:14:07     小編:念青松

讀后感是對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后所產(chǎn)生的自發(fā)性評價和回憶。寫讀后感要注意語氣的把握,既不過于主觀情緒化,也不宜過于冷靜客觀。接下來是一些讀者對同一本書寫的讀后感,他們各有不同的觀點和見解。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一

文字間的血脈之默契,環(huán)抱組合在一起,一高一低,一長一短,每一句短小精煉。

穿越千古的文字與禮儀在我眼睛流逝,慢慢的清晰,我害怕當年的時代在不經(jīng)意間,把這一本傳世之作遺忘了,他的博學和偉大,經(jīng)歷千年的風雪洗禮,在今天廣為流傳,閃閃發(fā)光。

我昂首挺胸的走在充滿文言的字里行間,去感受這千年的美,千百年來這一段仁德佳作。

不曾難過,我飄蕩了,宛如桶鐘聲回響在靜靜的心房之間。他顫抖,也刺痛了,不要問我什么感受,我陶醉了。我在這精煉的伏筆之下,醉了,醉了很久,如同在做夢。

論語,華人之萃。傳也,現(xiàn)世之寶。德也,同鳴君子。感嘆古人智慧,豎拇指于敬。

孝:孝者,心靜者也,善以心之善。君子以此為舉,能德萬人所附。與父與母,以親為待,不行為惡,此為孝德。

父母大地的生命之火,在燃燒的每一刻都有愛的保障,我把手高高的舉過頭頂,讓陽光照在我的手心,把內(nèi)心深處的波濤,傳達在陽光譜寫下的藍天白云里。媽媽、爸爸我愛你們。

忠:忠者為和也,不賤不盜,以和為貴。忠者善和之人,效忠余力,不反不閉。義為命者,本為忠所附,長久志見,忠也。

彼此的憂傷你讀我聽,我們都有同一顆心,你在照耀著我,我在守護著你。你把你的憂傷掛在南方的艷陽里,我用東方的大雪紛飛傾聽你。你忠與我,我愛于你。我們不浮浮沉沉,我們只愿朝朝暮暮。

信:守信,可交之人,商場之核心,買賣只本質(zhì)。信者,為事事大流傳,反信者,被唾棄之。為信,為人,為齊家,信者走天下,皆可活。

寫滿文字的淡黃色紙張,蓋上紅色印章的那一刻,你知道我的內(nèi)心在思索什么?這紅色印章下,為數(shù)不多的花白銀兩,是買賣者之間如愛人牽手一般的信任,你懂我的那些文字和花白,你懂我的那些數(shù)字和印章,而我信一直在心中閃亮,照耀我們彼此商場的前程。

直:正為萬事所需,正乃世間所喜。為正事,方可得福報。反正為虛,偽不接不納,奸詐者反自閉。虛、偽、奸、詐、逆道而行,終為不直,此為唾棄。為正為直者,喜福同報也。

燈光下,灰暗。不懂那長長幽靜的小道,為何傳達點點的哭泣之聲,明月賜予我正直的力量,可以踏平一切黑暗,我把白天采集的光陽之正,揮動在隨手撿到的白色木棍上。哭泣聲停止的那一刻,一份正直屬于他,一份真實屬于我。一句謝謝,把打破了小道的這份幽靜,而正直卻伴隨,倉促逃跑的兩個壞人,感染了虛偽、奸詐的世界。

上學時期,朗朗上口的那些經(jīng)典文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論語里面還有很多關于學習的方法與說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老師不斷在要求我們?nèi)ラ喿x的金典橋段。

而孔子也在勸解當下,要多讀書,多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在學習中找到內(nèi)心深處的自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世界,關于學習,這個時代的人理解的越來越浮躁。

在網(wǎng)絡上看到很多主播一個月10萬的收入,學歷也一般般,而且很多有學習,有能力的人也紛紛的加入這個主播大軍。讓部分人感覺學習,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變的越來越?jīng)]有價值。而環(huán)顧四周,那些站在金子塔頂端的人,都是很愛學習,不斷更新大腦的人。

雖然穿越千古,真理還是真理,一個人的收入只是一方面,而通過學習,通過思考得到心智成長,整個心理過程的實踐不是金錢可以解決的。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讓百世的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不要浮躁,要做一個仁德之君子,肯定也離不開學習之道。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二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的感觸至深。因為這里不但有大家明白并且知道的論語,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生疏的論語。

比如說:子曰:君子之德,風;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風,必偃。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不能做一個墻頭草,然后隨風倒。沒有一個自己的理由,總是聽從別人的安排,跟著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這句話代表了我們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對老師,也不必謙讓。也說明了我們應該在老師面前,就診一些老師的錯誤,更對的應該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這樣,我們的教育,就萬無一失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也反映了老師對我們所說的:做事情不能著急,如果太著急,就沒有多少成果,反而還要重新來一遍,還不如穩(wěn)扎穩(wěn)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雖然這樣慢一些,但是,這畢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要是著急,成不了,瞎操作,沒有一點用處。

還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是我們要溫習所學的內(nèi)容,復習了之后,才可以穩(wěn)扎穩(wěn)打,學上其他的、更加新鮮的知識。所以,溫習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溫習,就像猴子搬包谷一樣,走著丟著。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復習的話,就跌倒了50%,還不復習,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后的5%,第四天,還不復習,那么,這個東西就忘完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復習。

這就是我總結出論語的幾條名言,我們應該學習學習。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三

家里有兩個孩子當聽眾,對于我這個好講話的人,確是方便。高興起來,便向他們高談闊論一番。老子的話,有理無理一個樣。孩子識趣,只管聽,不爭鳴,這往往使我越談越愜意。

這一回,跟孩子又扯開了《論語》和“仁”的話題。《論語》這部書,多處談及“仁”。

然而仍純粹以我做老子的身份講話,望文生義,借題發(fā)揮,且自以為是。涉及到古代文獻典籍,我的態(tài)度大率如此。我偶爾翻檢《論語》,就像翻檢時下流行的文藝報刊,根本算不上研究。而作為文學作品看,我認為《論語》是上上乘的。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心安理得;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從容不迫;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深入淺出;

我喜歡《論語》的那種意味悠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

《論語》一部書開頭這幾句,如一支優(yōu)美的牧歌。它好像在欣賞生活,禮贊生活,在提示著生活的一種至高至美的境界。

它要求人們“學”,要求人們“習”,“學”而“習”,人才能成為“君子”?!熬印边@個字眼,好像不完全僅僅顯示人的社會地位。我覺得它還包含著對于一個人的教養(yǎng)、修養(yǎng)、生活態(tài)度和志趣的評價。人之所以成其為“君子”,亦即人之所以成其為較高的人了。而從中便有了“說”,有了“樂”,有了“不溫”。這光景,是很不壞的。

讀《論語》會使我想起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調(diào)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如同孔子強調(diào)“學”而“習”,陶淵明強調(diào)“歸”而“追”。不能一去不返,一放難收,要回來?;貋聿⒎菬o所事事,在“歸”中而另有所“追”,亦即從另一人生境界上重新出發(fā),重新前進,這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積極。無論就《歸去來辭》的這幾句話,還是就陶淵明的整個作品,都具有《論語》的那種心安理得,從容不迫,深入淺出,意味悠長。陶淵明以他的作品和實踐,體現(xiàn)了孔子至為向往而終生都不打算享有的“風乎舞云,詠而歸”的那種與自然相親相近的生活狀態(tài)。怎么人們老把陶淵明視為避世者,而不看見他也是孔子的傳人呢?陶文陶詩的思想風貌,溫柔敦厚,充滿了愛心;筆調(diào)亦直亦曲,亦方亦圓,如傾如訴,如嘆如詠,這般文筆,我以為只能從《論語》中得來!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四

孔子的《論語》語言深奧,我作為一名小學生,只知《論語》是一部描述孔子與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其他的便一概不知了。就在五年級時,學校編寫了各年級適用的《論語》,我才慢慢對它產(chǎn)生了興趣。

讀過了《論語》后,我了解了孔子是中國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論語》中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言論,其中大多關于學習,十分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對我的學習的幫助效果非常顯著?!墩撜Z》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用直接的兩句話告訴了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時常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生活的過程,要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耙苍趶娬{(diào)著復習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發(fā)現(xiàn)。

就拿那一次來說吧,那天是語文測試的日子,前一天晚上由于我貪圖玩耍,就沒有復習。練習時,許多題目我都答不出來,急得我抓耳撓腮,最后成績很差?;氐郊液?,我發(fā)奮努力,每一天回到家后不是和小伙伴們玩耍,而是打開書包,開始復習功課。就這樣到了第二次語文測驗,我從容不迫地在卷子上行云流水般地寫下了答案,最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五

第三章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p>

此句須反復誦讀,方能真正體悟圣人之殊勝意?!叭收摺笔侨寮覂r值的中心,人希賢、賢希圣、圣希天是士君子的成人之路,也是人性自覺、自尊的必然選擇。賢人、圣人、天人構成了儒家價值的果位次第,層層遞進。發(fā)什么心,成什么果。

孟子說過一段話:“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內(nèi)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nèi)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jīng)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jīng)常尊敬他。假定這里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禮,那君子必定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他怎么會對我這樣呢?如果反躬自問是仁的,是有禮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問: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問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就會說:‘這人不過是個狂人罷了。這樣的人和禽獸有什么區(qū)別呢?而對禽獸又有什么可責難的呢?’……”

如此看來,“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者自有大義在那里,大義就是仁者愛人、惡人的標準。進一步解釋,“惟”是“只有”、“僅僅”的意思,有強調(diào)的語氣?!澳堋笔恰澳軌颉钡囊馑迹赣心芰ψ??!昂谩?、“惡”是動詞,分別指“喜歡”與“痛恨”。“人”與“仁者”相關,這句話就是:只有仁者能夠喜歡有仁的人,能夠痛恨無仁之人。聯(lián)系里仁一章、二章之句義,仁是內(nèi)在于人的,而且需要人自身的努力保有仁性。能夠這樣做的人就是仁者。仁外化為天地萬物之性就是化生孕育萬物之生,仁內(nèi)化于社會文物制度就是禮義廉恥,在孔子的政治世界里就是克己復禮了。所以這句話也可以解釋為只有保有仁性的人,能夠根據(jù)儒家知禮義廉恥之大義喜歡仁人或痛恨不仁之人。

所以朱熹引用游酢的話:“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無私心,所以能好惡也”。朱熹根據(jù)一般人的好惡突出仁者的好惡,仁者有其正,這個正就是那個大義吧。針對宋代士大夫的生活風氣,朱熹與游酢所指的宋代的那個仁者就有無私心的大正大義了。其實,仁者能夠好人惡人不僅會隨著時代變化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義,關鍵還在于對仁義這一話語的再闡釋罷了。成就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格公民,也未免不至于是了。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六

我讀《論語》這本書,知道了一位非常誨人不倦的人,他就是孔子。

《論語》是我國的經(jīng)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笨梢娬撜Z在歷代統(tǒng)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論語》已有200千多年的歷史了,里面的內(nèi)容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共有18、20冊。里面的第一篇對我印象特別的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解釋是:孔子說:“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p>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jīng)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七

當我剛會寫自己的名字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我的名字“思敬”是出自《論語》。當時我只是知道有《論語》這本書,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是因此,才使我對《論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知識面的增大,在這個假期里我嘗試著通讀了《論語》,雖然過程有些吃力,但是我覺得自己感悟領會了其中的諸多哲理。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它歷經(jīng)滄桑,流傳了2500多年,其中無一虛言、句句都落在實處,影響了世代中國人,像里邊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朝聞道,夕可死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等等都傳遞了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告訴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在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處處充滿誘惑,容易迷失自我的今天,其中的名言警句,精彩典故,更能使我們擺脫心靈困惑,修正我們的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

就拿“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边@句話來說,孔子告訴我們:君子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明白,聽要想到清楚,神態(tài)要想到溫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談要想到誠實,處事要想到盡心,疑難要想到詢問,憤怒要想到后患,見到名利要想到大義。它讓我明白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能夠思索其中的含義;君子與人相處,自己的顏色必須注意要溫和,容貌必須注意要謙恭;君子的言行必須忠實,辦事必須認真;說完話、辦完事要自我反省,檢討得失,有所疑惑就要請教他人,有憤怒之事要考慮后果,見到財富名利都要想到是否合乎大義。

如今,已經(jīng)有近千個以孔子名字命名的傳授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遍布在世界各地,作為中華經(jīng)典文化所蘊含的智慧代表其思想哲理和名言警句早已傳遍世界各個角落。就像《朱子語類》所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笨鬃雍汀墩撜Z》延續(xù)了兩千多年讀書人的夢,更是訴說了千年的理念,讓我們現(xiàn)代人仍然可以得到溫暖,去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

《論語》的魅力又是巨大的,在我眼里它的意蘊和深刻就像浩瀚的宇宙遠遠不是我所能挖掘徹底的,在下個假期里我計劃重讀《論語》,我想那時的感悟會比這次更加深刻。我為自己的名字出自圣人的言語而自豪,圣人的教誨必將使我受益終身。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八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边@句話出自《論語》,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古典名著時,都不禁會贊嘆起瑰麗的中國文化,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燦爛的瑰寶已經(jīng)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可以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是很重要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這句話教導我們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p>

虛心求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遇見不懂的要及時請教別人,努力與別人看齊。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這種精神,那么你,你還是原來的你,不會有任何前進的步伐,生活也就不會有動力,而動力決定著你的成??!

因此,我們應該有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九

文:陳玉萍。最近癡迷韓劇,剛剛過去的6月,已經(jīng)追了三部:《來自星星的你》《擁抱太陽的月亮》《孤獨而燦爛的神——鬼怪》??磩〉倪^程,常常是目光被劇中的經(jīng)典臺詞吸引的過程,是思緒與這些句子產(chǎn)生共鳴的過程,這讓我陷入或悲傷或沉思的狀態(tài),想要記誦這些臺詞或者寫點什么,然而又耽于懶惰或者不愿承受思考的痛苦,最終還是讓那點可憐的靈感火花一閃而過,大腦依舊如茫茫沙漠,未曾留下依稀痕跡。

因此在讀到《論語·學而》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時,羞慚之心頓起: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獲得好的學習效果,便要“時習之”??磩?,雖然對大部分人而言是工作之余的消遣,然而有心人總能從這消遣中學到知識取得收獲,若非如此也不會有精彩的劇評出現(xiàn)。所以時時記誦,那些經(jīng)典句子才能不被遺忘;勤于動筆,那些鮮活的感受才能長久留存;善于體悟,那些蘊含的哲理才能讓我們活得更通透。這么簡單的道理,而我竟然非常懂得卻在行動上直接無視了。

一個喜歡寫作且小有成就的朋友,談到自己的寫作時說:“沒別的,只是我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看到喜歡的電視劇臺詞、有趣的玩笑話、印象深刻的事情,我會隨時隨地記錄下來,細加揣摩,寫文章的時候很自然就會用到,如此而已。”如果打算致力于某項學習,便要實實在在踐行“時習之”的道理,熟能生巧從來不是說來玩笑的虛妄的存在。如果學習的效果沒有達到最佳,那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樂工不怨樂器,農(nóng)夫不怨田地,一切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對象身上”,朝鮮時代的徐煙雨,早已從《論語》中悟出這道理了。

《論語》有言“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學習的目的首先是完善自己,追求內(nèi)心的幸福與心智的滿足。倘若劇迷們從劇中的經(jīng)典臺詞獲得樂趣與教益,更好地提升自我,那也不枉看劇評劇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了。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再生活工作環(huán)境中,交朋友是最重要的,從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交什么樣的朋友,就可以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如果朋友是一本書,他可以幫助你打開你的世界.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么從朋友身上,讓我終生受益。

我愛人是當兵的,我們86年結婚到現(xiàn)在,我跟隨幾徑周折,前后調(diào)轉(zhuǎn)了5個學校,每一處都是陌生的面孔,使我很孤單無助,從內(nèi)心渴望朋友的幫助,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在工作,我和各位老師熟悉了,我非常珍惜和大家相識,相知的機會,我在大家的熏陶影響下。我以我的熱情,我用我的真心去和大家和諧共處,在工作中有事和大家商量,盡自己力量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同志,去回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朋友自然多了,當然也交往過和自己性格不同的朋友。但我會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和同志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鉆牛角尖,要換位思考。多看他人身上的長處。來補己之短。這樣無論與誰相處關系都會融洽。世界變得更美好了。

其實,真正的朋友,她能包容你,給你適當?shù)狞c撥與批評。會讓你從內(nèi)心找到自己的缺失,找到黑暗中需要光明。

多年來我一直得到同志朋友的關心與幫助、最難忘的使20xx年祥和的春節(jié)剛過,人們還沉醉在與家人團聚幸福的時刻。我愛人胃病突發(fā)。經(jīng)診斷讓我震驚,好似晴天霹靂、天旋地轉(zhuǎn)。當時兩腿發(fā)軟,不敢面對現(xiàn)實。但我依然十分清醒,想到我高中的一個好朋友,他在長春中日醫(yī)院工作。

我急忙打電話向她咨詢病情。她首先給我安慰、鼓勵。然后給我出招,讓我去她那里醫(yī)治。正確的分析去她那里的利與弊。我在她的誠懇的邀請下,來到了中日醫(yī)院,每天在她的陪伴、鼓勵下,我的心漫漫地放松了,我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每天能面對現(xiàn)實,精心照顧我愛人。每天她倒出的辦公室,讓我愛人在那里面化療醫(yī)治,使我愛人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積極配合治療,很快讓我們夫妻二人度過了第一個化療階段的難關。

還有任主任、付利波、金麗敏。好幾位教師給我代課,使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家長反饋十分滿意,給我抽出更多的時間照顧我愛人,再半年時間里,再所有病友中,我愛人恢復最快、最好。這都是朋友給予的勇氣和力量,換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過閱讀于丹教授的《論語》使我更加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我將朋友視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時于丹老師也漸漸地靠近我的心岸,激勵讀書的熱情。是書籍讓我受益終生。讓我快樂、讓我充實、讓我更富有。讓我找到前所未有自信與力量。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一

述而篇共三十八章,其中包括了弟子對孔子的評價,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孔子的思想。

【原文】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溫和而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而安詳。

【解讀】這是孔子的學生對孔子的贊揚。孔子認為人有各種欲與情,這是順其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感情與欲求,都必須合乎“中和”的原則。在“溫”與“厲”、“威”與“猛”、“恭”與“安”之間,要求一種適度??鬃泳褪沁@樣做的,成為中和的典范,體現(xiàn)儒家中庸思想。

【原文】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譯文】孔子只用(有一個魚鉤)的釣竿釣魚,而不用(有許多魚鉤的)大繩釣魚。只射飛鳥,不射巢中歇宿的鳥。

【解讀】這是對孔子行為的描述,表明了孔子對于自然仁愛的態(tài)度。釣魚當適可而止,射鳥當不失人心,仁愛萬物。不強取豪奪、濫殺無辜。在古代什么季節(jié)不能捕殺什么動物,什么季節(jié)應該特殊保護哪些動物都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如果違反了,就要受到道德譴責。

【感悟】。

這兩章是弟子對孔子的評價,二十字不到的兩章文章體現(xiàn)出了孔子的思想,也發(fā)人深省。

孔子是“溫”、“厲”、“威”、“不猛”、“恭”、“安”兼具的圣人,真正地體現(xiàn)了“中和位育”??梢韵胂笕绻粋€教師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態(tài)度都不莊重,就無法去做學生的工作,更無從談起對學生的誘導,那他肯定不會具備善于啟發(fā)誘導的能力。一個教師只有情緒穩(wěn)定了,態(tài)度莊重了,在學生面前才能做到謹慎行事,三思而行,也才能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

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太快,每天遇到的事紛亂陳雜,“中庸”和“佛系”的心態(tài)能幫助我們穩(wěn)定情緒,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

“飯疏食飲水,曲耾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飯和涼水也能安貧樂道,可富可貴但要取之有道,這就是孔子的境界。在這樣精神境界的指引下自然是情緒穩(wěn)定、態(tài)度莊重的,也自然能做到“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體現(xiàn)了對待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主張人與自然和諧,這是其普遍性所在和永恒的生命力所系;也是我們確立文化自信、文明自信的基礎。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二

看書也講究緣分,如同擇友。不經(jīng)意間,在網(wǎng)購時看到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因敬佩南先生的學識,亦或是于丹的讀書心得有所觸動,很想知道南先生對論語到底有何別裁,就毫不猶豫地訂購并利用假期用心地品讀與體味。南先生詼諧的語言,旁征博引的求證,貫通古今中外的學識,透過本質(zhì)還原孔子大智慧的解讀,仿佛是一壇陳年老酒醇香四溢,又好似一杯清茶沁人心扉,深深地吸引了我,欲罷不能??茨舷壬臅?,就像一位智者在跟你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幫你指點迷津,許多的人生哲理包含其中,等你品味,等你領悟。讀后唇齒留香,凈化心靈。終于我把總是看向外面的眼睛收回,開始反觀內(nèi)省,那種精神的滋養(yǎng)慢慢滲進心靈,從內(nèi)里改變自己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人省己,受用終生。

南先生用“經(jīng)史合參”的方法,細心體會原著的本義,撥開秦漢儒學和宋明理學等古代名家設置的層層霧障,力圖恢復《論語》的本來面目。雖然褒貶不一,甚至是質(zhì)疑和批判,但南先生從千年中華文明著手,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自身,細膩而不缺大氣的闡述,使《論語》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讓我們找回了曾經(jīng)遺失了的人的品格和功能,令人耳目一新,可敬可佩!

年早過不惑,可一直不知道人的價值究竟應該體現(xiàn)在哪里,怎樣的人生才算幸福。南先生用最淺顯的語言,為我們詮釋著孔子的大教育,為我們指點著迷津。孔子最看重“仁”字。這個“仁”,就是人的人格,人的人性,人的尊嚴。孔子說“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靶藜骸彪m是自我教育,但背后還系著一個社會目標——安人。“安人”是給人類以和平、快樂。教育的根本并不是為自己,為的是一個社會目標。所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其修身是基礎,而后面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社會目標。所以孔子時代的這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觀念,就是將個人與社會統(tǒng)一起來。教育的目標不是為自己的私利,不是為升官發(fā)財,而是為“安人、安百姓”,為“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有這個使命,就格外感覺到一種責任。

南先生對學問的解讀最讓我佩服: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jīng)驗上來,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所以隨時隨地的生活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知識淵博不等于有學問,文章寫得好也不等于有學問。有學問就是會做人、會做事。它的前提是“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狈从^我們目前的教育,還糾纏于應試的泥淖,暑期有些學校還為了提高幾個百分點,侵占學生難得的社會實踐和休息時間進行集體補課;有時我們還會困惑于如何開展素質(zhì)教育這些基本問題之中,實際上我們的古人早已弄明白學問的真諦,并真真實實地付之于行動,也取得過巨大的成效。只是在這人心浮躁、追逐功利、唯文憑為是的時代,我們忘了老祖宗的教誨了。這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必須正本清源。

《論語別裁》這部書是南先生對《論語》這部書別出心裁的解釋,為我們這些不懂古文的假知識分子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教學思想提供了無私的幫助,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許多教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論語》的絕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問答。聰明的學生問他,有聰明的答復,愚笨的學生問同樣一個問題,他的答復便又不同。孔子的教學是因人而異的,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鬃邮且粋€了不得的教育家,他認為除了絕頂聰明和絕頂愚笨的人沒有辦法教育以外,其他都是平等的,可教育的能力是一樣的。

從中可以看出,他提出的教育哲學是民主自由的,他把人看作是平等的個體來對待,并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他的這種教育哲學,連同他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我認為都是現(xiàn)在提倡的以人文本理念的思想源頭,至今仍有其先進性,并將繼續(xù)對我國的教育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還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叭诵?,必有我?guī)熝?。”“君子不重則不戚,學則不固,主忠信,無憂不如己者,過則勿改。”等等。這些關于教育教學的至理名言在《論語》里比比皆是。

《論語》在一問一答之間體現(xiàn)出來的教育思想,通過南先生的別裁,娓娓道來,對目前的教育改革也提供了許多的啟示?,F(xiàn)再舉兩例為證。

《論語》第三章八佾中有這樣一段話:“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大意是子夏問他的老師孔子:為什么《詩經(jīng)》里這三句話要這樣描述?孔子回答他:“繪畫完成之后才會顯出素色的可貴?!币袁F(xiàn)在的人生哲學來說,就是一個人由絢爛歸于平淡的可貴,暗示淡泊以明志的道理。這是孔子的啟發(fā)教育,以子夏的聰明,一聽就懂,于是提出了心得報告,說:“難道禮儀的后面還有一個禮的精神嗎?也就是說禮的內(nèi)涵比表之于外的禮儀更重要嗎?”孔子聽了,大加贊揚,說子夏不但講得對,還更啟發(fā)了自己。

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啟發(fā)式教育嗎?通過啟發(fā),讓學生明白以知識背后的情感培育立身處世的胸襟,以知識的學習過程教人明白做人的道理,這不正是目前教育中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嗎?同時我們應該效仿孔子,當遇到部下或?qū)W生有好的意見時,就應該及時地鼓勵與贊揚,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讀過《論語別裁》,學習了《論語》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感悟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上。南先生告訴我們,坐而論道,玄思辯難,都是讀《論語》的歧路,唯有知行合一才是正道。我們學習了《論語》,領悟到了學問的真諦,了解了孔子關于教學的見解,就應該把這些圣人的見解貫徹到做人做事之中,貫徹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時促進教育教學工作。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三

孔子學生眾多,而且性格各異、年齡參差不齊,因此孔子將學生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學內(nèi)容也因人而異。他將學生按智力分為:上智、中人、下愚三類,按性格分成狂者、中行、狷者三類。學生不同的智力接受能力不同,不同性格學習興趣不同,分類不是為了給學生定性,而是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長。我在這想談的是在我教學的這段時間里,遇到很多有趣的學生,有調(diào)皮搗蛋的,有沉默寡言的,有我行我素的,對于這些學生,剛開始對于他們,我可以說是無計可施,但是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們總想著做一些事來吸引別人,只不過做的這些事大多都不是很好的事,有時我就扮演和他們一樣的角色去和他們交流,在這些交流中,我懂得了一些詞需要我們老師去踐行,一些事需要我們老師去做,那就是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去善待學生的錯誤,要去用關心融化學生的不足。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走進內(nèi)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讓學生對本學科燃起希望之火,在音樂課堂中找到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

孔子在教學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趙校長也曾說過:“班級前十名孩子的智商不亞于我們老師”。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前段時間有位小女孩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會唱《最美的期待》嗎?當時我楞了一下,這不是抖音里面的嗎?看著她充滿渴望的小眼神,感覺她想做我的小老師,就說了句不會?。∽x后感·她開心的說那我來教你吧,她唱了幾句我就和她一起唱了,這時學生就說,老師你騙人,你不是說你不會唱么,我笑了笑,最后這個小插曲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和這位小女孩之間的距離在無形中被拉進了,同時她在常態(tài)課上表現(xiàn)的也很積極!

有友善的朋友在身邊,那是件快樂的事了,這是我在工作這段時間里對這句話的理解。第一,和學校里的老師做朋友,朋友不僅僅只在處室內(nèi),還有在校園內(nèi)相遇時的點頭微笑,彼此之間談談工作,談談學校生活;第二,和社會上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學習增進自己,那會是一種享受;第三,和學生做朋友,做好良師益友這個角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拉近彼此的關系,同時引導他們?nèi)绾稳ド?,去學習,如何快快樂樂的成長!

萬世師表,三尺講臺,站上去的是一份沉重的責任,古人亦如此,今人亦不甘平庸!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四

學海無涯,人在一生中要學會做很多東西。學做人,是最基本的,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當然是要做一個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樣,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讀了是孔子的《論語十二章》,文章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講了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教我們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要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教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從文章中,我懂得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了知識、技能之后,時常去復習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學習了新的東西之后,我就要時常地去復習、熟悉它,這是一件快樂的事。在沒有學習這句話之前,我從來不重視認真復習,每次上課看到同桌記筆記,我也跟著記,下課后同桌認真復習,把上課的筆記反反復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跟著他一樣學,但每次考試我的成績都不如她,我常常在想,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今,學習了孔子的語句,我真正理解了學習,要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

自從真正理解這句話我才知道,原來真正理解了學習,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而且要用心把知識記憶理解好,這樣才能越來越好,當然也不能模仿別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學習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性格品質(zhì),讓自己成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讓我感觸最大的是“曾子日:‘吾日三省吾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按時復習了呢?《論語》中告訴我們的永遠是簡單而質(zhì)樸的道理,孔子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德行美好的人,必須要每天都幾次反省自己本身的問題:替別人辦的事有沒有辦?替別人辦事有沒有辦好?跟朋友交友:有沒有誠實、平等、友好、關心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遇到挫折時,有沒有去鼓勵和幫助朋友?在朋友獲得成功時,有沒有真心的替朋友開心?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還有學會了什么。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吵架了,我把自己關在了臥室里,不吃不喝,放聲大哭。學了《論語》,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哭鬧并不能解決問題,反省自己本身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通過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錯了,還是別人錯了,從而反省自身,取長補短,不斷豐富完善自己,讓自己擁有高尚的品德。

《論語十二章》多么讓人受益啊,在這里教會了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實踐增長才干,在與人交往上要心胸豁達,充滿歡樂,不斷完善自我,不斷修養(yǎng)身心,努力成為一位品質(zhì)高尚的人。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五

對于整個東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許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總試圖將儒學作為宗教理解,他們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許,如果所有無法擺脫的精神制約都可以視為宗教的話,孔子確實是這樣一種后果的直接締造者。但實際上這種認識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誠的教徒永遠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國宗教始終不過是無數(shù)圍繞“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會有一個帝王真的允許哪個宗教來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會有哪個人懷著神圣的心情認真去探討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國不會出現(xiàn)像文藝復興那樣的人性覺醒期,因為中國人的眼睛,從來沒有片刻從人生活的世界移開到上帝的宇宙中去過。中國的哲學是徹頭徹尾經(jīng)世致用的哲學。“子不語”所表達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實質(zhì)則是漠不關心,以致所有“怪力亂神”在最初就驅(qū)逐出了研討的范圍,也使得在后世這種實用主義的風氣經(jīng)年不絕。

然而著眼于現(xiàn)世,卻并不意味承認現(xiàn)實。

東方的讀書人,總是懷有類似“勸世”的情結。所以孔子長久擔當?shù)恼嬲巧墙逃摺T谒救说臅r代,儒學倡導的是人的自制,上至君王,下至草民,人應該使自己向一種理想人格趨近??鬃訉⒅x成為“君子”。通過強調(diào)人的修身與自省,孔子宣揚當一個君主的自我修養(yǎng)達到完善,那么他的權力就可以通過最和平高貴的方式來保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真,因此我們看到后世雖將孔子本人拜為先師,卻沒有幾個強大的君王是按照他的理念在經(jīng)營他的政權。盡管如此,那些對于理想人格的設定卻并沒有被輕賤。今時今日,中國人的`道德標尺也依然圍繞著它們,謙遜淡定博學慎行的君子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始終被向往,但它一直以來被推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誰也還沒見過它的完成。那些勸誡簡短如“不遷怒,不二過”,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卻無一不是包含了對于自身情緒與意識的雙重控制,“君子”是一群有著絕對精神力的人,從這種意義上看,孔子相信個人意志的力量勝于環(huán)境的影響力,因為在他的描述中,“君子”無所謂貧富職業(yè)境遇,他們從不慌張,從不刻意爭取,永遠只是物來則應隨遇而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變色,而一旦被委以大任,他們又能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這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悖論。

儒學的本末,都成為這個悖論之下的一個圈套。這個圈套的根基是一個絕對正確的假設,它決不可能實現(xiàn),同時任何理論又都不可能推翻它,結果就是連它的創(chuàng)造者本人也被它套了進去。諷刺的是現(xiàn)實之中,孔子并沒有像他所說的那樣應該只是做好全部的準備來等待時機的降臨。眾所周知,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試圖說服那些絕不可能——按照他所說的,去重現(xiàn)一個絕不可能回到的美好過去——的君王的努力中。這是非常悲哀又奇怪的事。我們看到過最標準的智者形象,是像老子那樣遁世于飄渺的。因為如果看清了全部的現(xiàn)實,就會明白要改變已成規(guī)矩的方圓只能是種妄念。我很難相信孔子真的認為他所理想的世界可能到來,他所留下的形象也從來不是這樣一個野心而自負的人。在他所留下的關于自己理想的敘述中,我們看到的是和所謂“治國平天下”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喜歡音樂,向往沐風逐月的清逸閑悠,崇拜老子,直言見老子猶見真龍。但是最終他一天也沒有真正去落實過他的憧憬,他舍棄了清高與優(yōu)雅,以卑微的姿態(tài)投身于時代的洪流中,試圖用老邁的身軀擋住滔滔的江水。而這一切的理由,也許只是出于一種悲憫與責任感。他背負了整個時代的理想與現(xiàn)實。他的智慧一定使他看到了未來只會是現(xiàn)實的不斷重演,被遺忘的美德從不會被喚醒,就如它們從來不曾真的存在過。帶著這樣的矛盾與感傷,他一生都在做一件明知不可為的事。如同一句古老的箴言所說:巨大的悲憫,超越了善。他注定會失敗。他成為了不可被戰(zhàn)勝的人。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六

《論語》一書中,關于君子的敘述,還涉及了好多方面,如“孝道”、“交友”、“金錢觀”等等,句句都飽含真理,讀來發(fā)人深省。這些不因時代更迭、歲月變遷而褪色的真知灼見,對于我們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好處,我們應該多讀讀《論語》。《論語》,作為一部中華民族的瑰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這一些,作為一個教師,希望自己“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

《論語》的第一篇是“學而”,講的不是關于學習的道理,而是學做人的學問和為人處世的原則,即君子的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等講的.是如何學做人做事的學問,教導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精進,進而努力修養(yǎng)有“仁”“愛”“孝”“弟”等品德的人,成為真正的君子。作為一名教師,教授學問是重要的,但是教育或者影響學生的做人做事也是必須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自己先成為一個君子,身正,而后正人,起到行為示范的作用。

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想成為孔子的學生很簡單,一塊肉就行了?!白孕惺懸陨希嵛磭L無誨焉?!币馑际钦f只要給我一些薄禮,我從來沒有不教的,來者不拒。這就是孔子的“有教無類”,不論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管他是富人還是窮人,聰明的還是愚笨的。教育各式各樣的學生,就會想到孔子的另一個教育觀點——因材施教,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其實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有教無類的因,才有因材施教的果。孔子的教育就是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君子,君子就是品德上有所樹立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那么在學識、能力上要達到“君子不器”的地步,就是看似沒有什么專長,卻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發(fā)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任何一類人才。

人生是一個對自我不斷完善,不斷充實的過程。為了使自己的外在和內(nèi)在都有所提升,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人生的起點還是學習?!拔曳巧?,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拔釃L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領。更重要的是,學習是仁、知、信、直、勇、剛等人生各種素質(zhì)得以充分發(fā)揮的條件。“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薄叭ⅰ敝匦脑凇傲ⅰ弊帧0殡S著年齡的增長,學到了不少知識,豐富了人生閱歷,基本掌握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和原則,從而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而不是依附于父母或家庭在社會上做人做事了。

我們在個人品行修養(yǎng)方面追求君子的行為,那么,在生活方面,我們更應當嚴于律己,正確對待富貴貧賤。子曰:“君子食勿求飽,居勿求安?!本语嬍巢磺箫栕?,居住不要求舒適?!案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貴,是人人所渴望的,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就不會接受;貧賤,是人人所厭惡的,不用正當?shù)姆椒ń鉀Q它,就不會逃避??梢姡裆系目鞓芬h遠高于物質(zhì)上的快樂。

《論語》是我國的經(jīng)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地位之高、對每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不言而喻。即便是一位沒有讀過《論語》甚至是沒有讀過書的人,依然受到了《論語》思想的影響。當我以一個教師的視角去重新翻閱它時,我再次感受到了孔子作為一位教育家的思想高度。

論語雍也篇讀后感篇十七

古語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雖說“潛龍勿用”,我無治天下之位、之責,也無需用心地想如何“用”,何況我也許也無治天下之才、之志,但卻深覺這話有理。呵呵!《論語》,字雖不多,但其蘊涵的道理卻多得很難說得清。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這一句“評語”,看似文采斐然,實則為“白描”。啟發(fā)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也正因此,弟子們疑其有所隱,夫子才發(fā)出那句“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與學生交朋友,一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師生間“打趣”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

為生之道。謙遜,“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明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鄙扑?,“告諸往而知來者?!闭\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負責,“不遷怒,不貳過?!迸?,需知學習貴在堅持,“譬如為山,未成一簣。”篤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顏回般,做個“語之而不惰者。”兼“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一定要孜孜以求,力求知之、好之,樂之。對“道”,要有份敬畏和渴慕,“朝聞道,夕死可矣”明白“道”、悟得“道”,即使一切在那一刻停息,也心滿意足!

游學之道,讀后感《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1000字》。全面理解了“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為人父母者還會以“養(yǎng)兒防老”為由,不顧及兒女的志向和感受,固執(zhí)地把兒女圈在自己身邊嗎?孩子有志向、有能力,想飛得高遠些,就讓他飛吧。人這一生,經(jīng)歷過,才會無悔。夢,是悔的根源。雖然夢碎,也會疼。

溝通之道?;隔s來找麻煩,眾弟子人心惶惶,夫子一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提氣提神,起到了穩(wěn)定人心的作用??此啤爸?,順應天意,實則自信。把一切假于天,易被理解和接受,足見其表達技巧,深諳溝通之道。

敬神之道?!凹廊缭?,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狈蜃舆€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狈蜃訉ι袷莻€內(nèi)心有份虔敬的人,但他的敬只體現(xiàn)在“祭”的那一刻,夫子是個典型的實踐主義者,決不把自己的得失寄托于鬼神。反觀現(xiàn)實,有多少人沉迷于卜神問鬼,而不是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做事呀!

休閑之道?!白又嗑樱晟耆缫?,夭夭如也?!倍嗝戳钊松裢?內(nèi)心有著寧靜和滿足,眼中的神采也必然是淡定、欣然的,舉手投足間氣定神閑。

娛樂之道。投入,“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敝?,“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留有余地,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以及做事之道,“放于利而行,多怨?!弊R人之道,“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弊允≈溃胺ㄕZ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更有為官之道,為政之道……等等。

用心體會,《論語》中蘊涵的道理,不勝枚舉。關鍵在于“信”,我們只有相信他,才能用心體會他的話,才能領會其中的深意,才會樂于用他的理論、他的思想指導我們的實踐并從中受益。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5994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