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讀后感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19:31:11
陶行知的讀后感大全(15篇)
時間:2023-12-10 19:31:11     小編:紙韻

讀后感是讀者在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所讀內(nèi)容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書面表達。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的文字,也是對作者觀點和主題的一種回應和評價。讀后感既可以是情感的宣泄,也可以是理性的思考,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次心靈碰撞。讀完一本書后,寫一篇讀后感既可以讓讀者回顧自己的閱讀過程,也可以讓讀者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梳理。我想,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式,我們都應該嘗試一下。寫讀后感時需注意邏輯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文字流暢,表達準確。以下是我對一本經(jīng)濟類書籍的讀后感,希望能讓大家對經(jīng)濟現(xiàn)象和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一

眾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我們耳熟能詳,“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等等,他的教育思想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因此,在閑暇之余,我認真拜讀了《走進陶行知》一書,這是一本非常適合中小學教師閱讀的教育思想讀本,通過閱讀,現(xiàn)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讓我受益匪淺。

“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是陶公職業(yè)理想,也是陶公的終身追求。他從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沒有把教育當作謀生的手段,而是始終作為一項事業(yè)并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對于我來說,我只是把她當作了謀生的手段。所以,工作時缺乏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強大的動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果我們多教師都能像陶公那樣把教育事業(yè)看成一件大事來做,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認定教育是大有可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時,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那么,我們的教育事業(yè)該是如何的一片燦爛呀!做教師的要有教育情懷。

陶行知先生主張在實踐中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在體驗中教育。就如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作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吧罴唇逃?,根本上可以免除這種毛病,雖然他的流弊也有拿壞生活作教育的,但就教育立場說,其效力仍是極大的?!吧罴唇逃保逃龢O其廣闊自由,如同一只鳥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將教育和生活關在學校大門里,如同一只鳥關在籠子里的?!吧罴唇逃?,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范圍以內(nèi),這是極有力量的。譬如與農(nóng)民做朋友,是極好的教育,平常都被擯棄在課程以外。其他有效力的東西,也是如此,當然,生活中一部分是有目的的,就是有目的的教育;一部分是合理的,就是合理的教育?!吧罴唇逃?,是叫教育從書本的到人生的,從狹隘到廣闊的,從字面的到手腦相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教育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為考試而讀書。學校作為學生走入大社會前的小社會,我們應該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加強社會實踐,開展多種教學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可以走出教室,多接觸社會,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學習與成長。例如,在孩子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在平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識字,大街小巷的廣告語,標語,都是我們最好的教科書。去年,我校還展開了啄木鳥行動,讓孩子們上街去尋找存在的錯別字。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觀察力,還讓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記住他們。

在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動權(quán),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讓學生活起來,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性,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盡可能的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調(diào)動學生互動,不已死板教學為主題,利用圖教結(jié)合,讓學生在觀察、試驗、調(diào)查、參觀等實踐活動中,自主探究,從中獲取新知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嚴謹推理的學習習慣,為后續(xù)學習作準備,同時也讓學生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現(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胡同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陶行知在書中談到: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有些學校先生板了臉孔,學生都畏懼他,那是難免有逃學了。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tài)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對那些期待成功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所謂的差生毛病多多,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可以欣賞的東西。但是不能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就不能喚起學生對教師教育的認同。所以作為教師要在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贊美學生,鼓勵學生。鼓勵是自信的基石,鼓勵能喚醒沉睡的心靈;鼓勵是黑暗中但是一盞明燈,給人以豪邁、信心和激情。有時一句鼓勵的話,就會激活一個人的巨大潛力,甚至終身受益,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老師的一句話、一個贊美、一次交流都可能讓孩子如沐春風,激起自信心。一個經(jīng)常受到鼓勵的學生,就能對自己充滿信心,有學習知識的熱情。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已不在僅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鳴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言、表情和評價的作用。如一上課教師一番滿腔熱情的開場白能激發(fā)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恰到好處的形態(tài)動作和充滿愛意的臉部表情能激活學生的認知活動。在學生圓滿地回答教師或同學的提問時老師用懇切的語言伴之贊許的目光注視:“你的想法比老師的更精彩”“真聰明,老師感謝你敎會同學這些知識”等口頭表揚。當學生對問題緊鎖雙眉、困惑不解或回答問題有困難時哦,老師則用:“別急,慢慢想,明白了嗎”等溫柔體貼的話語鼓勵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能讓學生感受自信帶來的快樂,快樂帶來的幸福。在學校生活中,很多老師總是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孩子的閃光點。殊不知,學會欣賞你的學生才能樹立他們自信,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喜學、樂學于你的課堂。

走近陶行知,就是走近一種精神,走進一種文化。他感召著我們?nèi)カI身教育事業(yè),他引領我們?nèi)W真知,求真理,做真人。他教育我們愛滿天下,服務社會。他指導我們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陶行知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生、愛學校,令人耳目一新,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豐富的辦學實踐啟發(fā)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陶子”,為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是我們廣大教師的指路明燈,身為一名小學教師,我一定要努力讀陶、知陶、研陶、師陶,學習、傳承、弘揚和踐行陶行知先生的偉大精神,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而不懈奮斗!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二

讀了《陶行知的“四塊糖”》首先我知道了陶行知是個在中國的教育界有首很大的杰出、家喻戶曉的人。

這個故事具體講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學當校長時發(fā)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長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咂另一位男生,陶校長當場制止了男生,并讓他下課去校長室。下課了,男生立刻來到校長室,而陶校長卻遲到了。接著,陶校長分四個理由與原因依次發(fā)給了男生四塊糖,理由1:能遵守時間,按時來到校長室。理由2:很尊敬陶校長。理由3:男孩有“正義感”。理由4:男孩能承認錯誤。接著,陶校長把他送出了校長室。

陶校長真不愧為著名教育家,從“四塊糖”使男生認識到錯誤,使男生以后遇到事情的時候,想想對不對得起陶校長的那“四塊糖”?。?/p>

日常生活中,老師也是這樣,我們做錯事,不但不批評我們,而且想一些辦法告訴我們事情的嚴重性,使得我們以后不會再去做那些事。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笔前。招iL正是用他的名言與他的“四塊糖”去“教人求真”,教人去“學做真人”。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三

對于陶公,當教師的沒有誰會不知道。正如《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這本書序中所述“一個不讀陶行知、不學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但是,在當今廣大中小學教師中,只知陶公其名,不識陶公其人,不明陶公其說者,的確大有人在。這其中就包括我。雖然知道他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但對于他的教育思想只是一些片言只語的記憶。對于他的教育思想的深刻認識及高尚品格的崇敬則是在這個暑假閱讀了《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才產(chǎn)生的。

《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這本書,旨在引導我們廣大中小學教師熟悉陶行知,認識陶行知,走向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進陶行知,進而用陶行知的人格精神激勵我們教師,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導我們教師,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務我們教師,促使我們教師更好地看世界,看社會,看教育,看學生,看生活,看人生。讀完此書,收獲頗豐,不僅讓我詳細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添加了更為豐富的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更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偉大教育家高尚靈魂所帶來的強烈沖擊。

“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是陶公職業(yè)理想,也是陶公的終身追求。他從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沒有把教育當作謀生的手段,而是始終作為一項事業(yè)并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但對于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只是把她當作了謀生的手段。所以,工作時缺乏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強大的動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果我們多教師都能像陶公那樣把教育事業(yè)看成一件大事來做,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認定教育是大有可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時,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那么,我們的教育事業(yè)該是如何的一片燦爛呀!做教師的要有教育情懷。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畢生教育實踐的寫照。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對體罰、諷刺學生,他說:“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當代教師,我們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丑俊,都應一樣看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殉私情。而且我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個性強,在教學中,要尊重他們,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對他們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真心理解、尊重學生,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這份愛,從而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做教師要有一顆善待每個孩子的心。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陶行知對教育、對師生的諄諄教誨,也是他身體力行的做人準則。真教師才能培養(yǎng)真人才,我們教師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修養(yǎng)到為人師表的地步。要求學生作到的教師應首先做到。將教人做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塑造能服務于大眾的真人作為培養(yǎng)目標。做教師的一定要有真善美的人格,做一個高尚的人。

陶公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他偉大的教育思想,更在于他高尚的情操,值得我們敬仰并膜拜的情操。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四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边@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教師,讀好書更為必要。

最近讀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創(chuàng)立了許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中,他提出的現(xiàn)代有效教學理論,值得我們借鑒。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積極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熱誠與激情,帶給了我很深的觸動。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孩子的。對孩子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步施教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那么教學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孩子的技巧。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學生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五

我有幸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就就對我們說:是陶行知老先生讓中國教育事業(yè)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jīng)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文集》,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所以在讀書的同時,我還認真做了筆記,做到學有所得。下面我對讀本書的幾點體會記錄如下: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創(chuàng)辦的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開辟了同一條改造中國教育的新路,創(chuàng)立了“生活教育”學說,使教育貼近人民大眾,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文化和科學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實驗室,亦當埋骨邊疆塵”?!吧罱逃睂W說是從中國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富有時代特色,受到進步教師和勞苦群眾的歡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創(chuàng)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這一方面說明陶行知視野的寬廣,研究問題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說明教育界舊習慣勢力之大。老教育觀念改變之難!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也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則漫畫這么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著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yè)后,一個個帶著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現(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fā)展。

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教養(yǎng)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nèi)容已體現(xiàn)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yǎng)了。因此我們主張要由“喂養(yǎng)”式轉(zhuǎn)為“覓食”式的教學。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zhì)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xiàn)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等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jié)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fā)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類的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興趣等對學習的影響。綜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實施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人”是否真的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應試教育表現(xiàn)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應試教育偏重于“生學準備”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中體現(xiàn)出一個核心觀點:“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始終把社會看成一個整體,把生活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的一生看成一個整體,也把教育與生活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對待。他指出“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內(nèi)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應體現(xiàn)出全面性。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六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潘苗和最近我懷著對陶行知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研讀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淺,陶行知文集讀后感潘苗和。陶行知先生,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創(chuàng)立了許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其中,他提出的現(xiàn)代有效教學理論,值得我們借鑒?!吧罴唇逃薄ⅰ吧鐣磳W?!薄ⅰ敖虒W做合一”這一生活教育理論,就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學生讀書是為了用書,用書是讀書的目的和歸宿。用書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體現(xiàn)。在這方面,陶行知先生一貫強調(diào)學生既要讀書,更要用書。學生讀書是為了掌握一定的知識,獲得一定的技能,以便更好的把知識與思想和行為結(jié)合起來,應用到生活中去,取得一定的經(jīng)驗。為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在掌握了書本內(nèi)容之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把所學的內(nèi)容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把英語學以致用。陶行知先生在孔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了“因材施教”的這一條有效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重照顧差異,堅持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他們都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讀后感《陶行知文集讀后感潘苗和》。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七

《走近陶行知》這本書,使我深受啟發(fā)。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視事業(yè)高于一切,無私奉獻、不畏強暴的陶行知爺爺。

陶行知爺爺小時候曾和同學談論過長大以后干什么,一個同學說:“我長大以后去外國當專家,在外國定居。因為中國實在太窮了?!碧招兄獱敔攨s不以為然,他說:“無論中國再窮再落后,但畢竟是自己的國家?!币粋€小孩子能說這樣的話,可見陶行知爺爺是多么愛國。

陶行知爺爺一生熱衷于教育事業(yè)。一次演講時他說過,如果強迫學生學習即使學了也是學而不化,如果學生能自愿地學習,就能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陶爺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對《四塊糖》這個故事特別有印象,還記得事情是這樣的:一天,一個叫王友的男生用泥巴砸了另一個男同學,陶校長看見了,連忙制止,叫王友放學后來他的`校長室。放學了,王友來到校長室,見陶校長還沒來,便默默地等著。

陶校長來了,他掏出一塊糖對王友說:“我叫你放學后來我的校長室,你很準時,所以我獎勵你一塊糖?!彼终f:“我剛才叫你別砸你就不砸,說明你很懂事,我再獎勵你一塊糖?!蓖跤押苁且苫?。

陶校長又說;“我已經(jīng)了解了事情,是那個男同學先欺負女同學的,你用泥巴砸他說明你很正直,我再獎勵你一塊糖?!蓖跤褌牡目蘖?,慚愧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吧,即使他欺負女同學,我也不能用泥巴砸他呀!他畢竟是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呀。”陶校長又獎勵他一塊糖果。就這樣陶行知爺爺用了四塊糖就讓王友認識到錯誤,他的這種教育方法真是奇特有效,真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爺爺?shù)墓适律钌畹慕逃?,我要向他學習。原來的我很瞧不起自己的祖國,嫌中國不發(fā)達。但我讀完《走近陶行知》后,知道了要想讓中國發(fā)達,就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八

對于陶行知本人,知道他很有名氣,是杜威的弟子,關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過什么“生活即教育”這么一個標題,除此以外,我對其就渾渾然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中“序二”所寫:“大面積的中小學教師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說,更別說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諸教育實踐了,繼而有所發(fā)展了?!贝俗髡吒赋觯骸耙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讀到此,雖然我不同意他的說法,但足以可見陶公在中國教育界的影響之深遠。于是在閑暇空余之時,我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現(xiàn)把所讀、所想、所悟零碎記錄下來。

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讀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nèi)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fā)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為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九

說起陶行知,我們一定熟悉不過。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傳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下面是《陶行知》讀后感,僅供參考。

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

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在育才學校經(jīng)濟最困難的時候,他到處奔波,籌措資金,以維持學校的日常生活,當時有人嘲笑他這樣做是抱石游泳,學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將拖入水底,還是棄石為好。

陶行知不予理會,他堅定而樂觀地回答:“我不是抱石頭游泳,而是抱著愛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勁,要游過急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學校為“愛人”,他不把學校學生當“石頭”,正表明他在艱苦險惡的逆境中對學生傾注了他全部熾熱的愛,竭盡奮斗之力將他們安全送達理想的彼岸。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成為學校。

“曉莊是從愛里產(chǎn)生出來的。

沒有愛便沒有曉莊”,辦學者及教師都充滿著愛,愛教育愛學生,方能奮斗辦出像樣的學校。

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

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

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shù)膽B(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

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

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

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

在我們?nèi)粘5慕虒W中經(jīng)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有些學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計,把孩子扔在一邊,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學習跟不上,有時我真的不忍心責備他們。

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幾乎都在自己的看護下做作業(yè),再想想他們,我們作為教師的有什么理由不去愛他們呢?教育本來就要用愛去澆灌,心與心交融才能回報以真誠。

最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里更加清晰起來:“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陶行知的思想,讀來更加耐人尋味,讓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學生死的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去領悟……從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實踐了愛的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

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我從事的是英語教學工作,有很多知識都是需要反復訓練才能養(yǎng)成的,是需要刺激——強化——再刺激——再強化的過程。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教育要具有恒心,要具有信心,要反復抓,要抓反復。

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具有“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那“生活即教育”的工作就能夠做細,做實。

在實際教學中,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盡可能的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調(diào)動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提供更豐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讓其在觀察、實驗、調(diào)查、參觀等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自主探究。

從而,獲取新知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嚴謹推理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為后續(xù)學習作準備,同時讓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

課堂上雖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師”自

居,不能搞“一言堂”,要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共同進步;但面對調(diào)皮的“小搗蛋們”,往往還是缺少耐心,當他們太調(diào)皮時想以教師的權(quán)威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總是事與愿違。

特別是望著個別學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顧的神情,真讓我一籌莫展。

讓我們做民主教師,創(chuàng)設融融的師愛氛圍,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

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

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

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

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最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里更加清晰起來:“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陶行知的思想,讀來更加耐人尋味,讓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學生死的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去領悟……從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實踐了愛的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

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我從事的是英語教學工作,有很多知識都是需要反復訓練才能養(yǎng)成的,是需要刺激——強化——再刺激——再強化的過程。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教育要具有恒心,要具有信心,要反復抓,要抓反復。

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具有“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那“生活即教育”的工作就能夠做細,做實。

在實際教學中,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盡可能的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調(diào)動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提供更豐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讓其在觀察、實驗、調(diào)查、參觀等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自主探究。

從而,獲取新知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嚴謹推理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為后續(xù)學習作準備,同時讓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

課堂上雖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師”自

居,不能搞“一言堂”,要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共同進步;但面對調(diào)皮的“小搗蛋們”,往往還是缺少耐心,當他們太調(diào)皮時想以教師的權(quán)威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總是事與愿違。

特別是望著個別學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顧的神情,真讓我一籌莫展。

讓我們做民主教師,創(chuàng)設融融的師愛氛圍,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

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

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

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

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教學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學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和教學論。

陶行知的教學思想,開始在《教學合一》一文中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

他說:“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

”主張教學合一,反對教學分離。

教與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學論的起點。

離開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談不上有教學,這是教學理論的基本問題。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

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因為學生的稟賦不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方法也不能強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

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

這是他主張“教學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國內(nèi)“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況下提出來的,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也闡明了他的教學主張。

這一主張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

如果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自覺地學習,主動地探求,教師只管“教”或“教學”,也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外因要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

再則,世界上“新知無窮”,學生不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探索新知的本領,也不能適應未來的生活,學生不能永遠跟著教師走。

“教學生學”,就是教學生自己會學,這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的思想。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領導者、組織者,也是知識的傳播者,處于主導地應,理應發(fā)揮主導作用。

但這種主導作用必須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發(fā)揮。

“教學生學”,也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

這就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對矛盾,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下得到統(tǒng)一,正確地反映了教與學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還有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諸因素,這也要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下統(tǒng)一,所以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改進教學方法,“一面教,一面學”,深入掌握教材內(nèi)容,以促進知識的轉(zhuǎn)化。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

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

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這一點對于我們現(xiàn)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同樣具有指導意義的!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十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孩子的愛心是師德的制高點?!皭蹪M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

格言。

他在創(chuàng)辦曉莊學校的時候就多次說:“曉莊是在愛中誕生的”他一生愛學生,愛教育,愛祖國,愛真理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他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他的普及教育思想,他的抗戰(zhàn)教育思想,他的民主教育思想,無一不是他對人民巨大的愛的體現(xiàn)!我們以誠為本,我們以愛為懷,我們熱愛學生,我們熱愛教育,我們像陶先生那樣擁有了這樣的境界,我們的教育就是無往而不勝!在幼兒園這個家里,我既是孩子的老師又是他們的朋友,給每個孩子愛,讓孩子知道你喜歡他是做老師的藝術(shù)孩子有兩個家白天的家在幼兒園,老師就是他的媽媽所以她們和老師有一種特殊的依戀心理老師的一個微笑的贊賞、一個關注的目光、一個信任的點頭,在他們眼里都是一種“愛”事實也證明:孩子在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以后,常常會在學習中產(chǎn)生更大的動力;在學習中產(chǎn)生更大的動力;在行為上出現(xiàn)明顯的趨善性當孩子有痛苦和不幸時,老師的同情和開導使他們得到慰籍;當孩子有缺點時老師的公正和幫助,使他們從中獲得信心例如,我們大班本學期轉(zhuǎn)來一位從外地來的孩子,聽不懂普通話,自己說的是家鄉(xiāng)話有幾次把大便也拉在褲子上,但我并沒有批評他,而是細心地告訴他,什么時候想上廁所都可以去,不可以拉在褲子上,會生病的,他低下頭又點點頭,我摸摸他的頭,給了他一個微笑,從那以后再也沒有拉在褲子上了在許多活動中,他無法用適當?shù)恼Z言來表達于是我仔細觀察他的眼神動作,逐漸領會他的意思同時讓活潑開朗的孩子陪他一起玩在游戲中我教他說,鼓勵他多說普通話,有機會就讓他在大家面前表演,使他感受到說普通話的快樂他也在互學互玩中獲得了許多開口的機會和樂趣又如我班的范祺兒一開始拒絕畫畫于是我握著她的小手慢慢地啟發(fā)她小手動小筆也會跳舞,就會變成小樹、小花,還可以變成許多許多當她指著畫,高興地告訴我“美麗的花園里小朋友在跳舞呢!”時,我由衷地為她自豪,孩子的想象力真豐富,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表現(xiàn)。

奉獻是師德的著重點,陶行知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一生放棄了多少個人成功的機會,毅然來到人民之中,來到孩子之中。他常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蔽覀兘處煿ぷ鞯奶厥庑詻Q定了我們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須依靠師德來完成,一位教師如果沒有一點奉獻精神,是永遠不可能成為一流的教師。把我們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活里,這才是盡了教師的天職。大家愿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孩子,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改造!在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新時代,尤其要求我們要向陶先生學習,學習他的奉獻、學習他的無私、學習他的無畏,學習他的無悔……與時俱進是師德的發(fā)展陶先生不斷提出:要與時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xiàn)代人。我們的職業(yè)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與生活一起前進,才能做一個好教師;不斷探索適應新形勢的新方法,才能成就一種對學生有影響力的師德。教師的好學與上進本身就是學生成長的強大影響力,陶先生在《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中說:“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蔽蚁牒脤W的教師最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要想學生好學,必須老師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只有教師不斷發(fā)展,學生才會有不斷發(fā)展的力量。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十一

閑暇之余,有幸拜讀了《大家心中的陶行知》一書,本書共117位名家分7個不同的行知板塊寫下了自己心中的陶公,贊頌了陶公為了理想教育的構(gòu)建和兒童少年健康成長傾其一生心血所做的種種努力,讓我實實在在地感悟到一個靈魂中鐫刻著中華印記的知識分子的情懷和高尚追求及濃濃的大師之愛。這些“大家”心中的陶先生宛如一個慈祥的長者,話語中蘊含的全都是樸素的真理,是陶先生一生從教的經(jīng)驗之談。讀來如沐春風,勝于自己苦思數(shù)載所得,現(xiàn)就管中窺豹的一點認識,談談自己閱讀后的幾點膚淺感受:

陶行知一生提倡“愛滿天下”,這是他人生的信條,也是他畢生生活的寫照,他創(chuàng)辦的曉莊師范就是他愛德教育的真實寫照,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平民、對窮人、對鄉(xiāng)村、對農(nóng)民的博愛,他熱衷于創(chuàng)造真誠、博愛、和諧的教育氛圍,體現(xiàn)了最崇高的師德境界,樹立了人師楷模的顯著標志,張揚了愛心和人剃精神。在這里,我所理解的愛應該是大愛而非小愛,大愛應該是對學生思想上的關愛,即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存在的思想的偏頗,通過與學生的真誠溝通,讓學生相信你,并給處于迷惑中的學生以正確的思想指導。我想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不正是需要擁有這樣一顆敏感細致的心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每個學生的心靈,給予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

記得班里有個孩子,家里的父母經(jīng)常吵架鬧離婚。有一天早上,我接到該媽媽的電話說孩子怎么也不愿意來讀書了,一直在家里哭,讓我快去勸勸她。我迅速了解該生的家庭情況后,及時與孩子溝通,孩子一邊哭著一邊撲進了我的懷里,看著孩子哭得紅腫的雙眼,望著她那信任的小眼神,我內(nèi)心五味雜陳?!昂⒆樱闷饋淼?,人生中有很多的坎坷,我們要學會堅強!老師相信你是個堅強的姑娘。接著,我利用休息時間跟她媽媽單獨聊了聊,希望家長之間的感情不要影響孩子的情緒。我們班又利用主題班會寄予孩子無限的關愛,看到有的孩子眼里閃著淚花,我的眼眶也濕潤了。

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人們的感情也發(fā)生著不小的變化。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該盡量撫慰孩子的受傷的心靈,讓孩子心靈少一些傷害!羅曼.羅蘭說:要散播陽光到別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用愛心營造陽光,讓我們的學生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健康成長。“師愛”如無聲的細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的心靈。我們教給學生愛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如何去愛別人。對學生來說,老師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話,都有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一生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有可能是造就一個人才,也有可能是抹殺一個人才。

是的,陶先生的這一教學主張,正與當前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不謀而合?!敖虒W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陶先生說得多好。如今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狹小,但是現(xiàn)在是信息發(fā)達的時代,他們對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強的,課外知識非常豐富。由于他們年齡小,還不能把所知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做”上教,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廣泛地在課堂課外開展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正是從“做”入手促進“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但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把生活與教育緊緊聯(lián)系起來,給了我無限的啟發(fā)和思索。我們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fā)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味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學習的背景是生活化,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新課程惟有反映社會及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體現(xiàn)課程的本質(zhì)功能。對每個學生個體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識世界是從生活世界分化出來的`,是為生活服務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利用鮮活的人物和事例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無論是光明的一面還是陰暗的一面,讓孩子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心去觸摸、去感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學生的生活離不開社會,只有將整個社會變成學校,教育的對象才更豐富,教育的意義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傾其畢生的精力從事教育事業(yè),提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處處真理洋溢,處處值得細思細品,如人行于百花園中,所過之處皆是芳草蛺蝶、鮮花爭艷,值得我們繼續(xù)研讀。他的教育思想滋養(yǎng)了一批批師者,影響了一代代學子,對當今的教育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作為一名教師,不能不讀陶行知,不能不學陶行知,讓我們在陶行知這盞明燈的指引下,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朱慧英)。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十二

前幾天我讀了《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陶行知先生當小學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室去。

陶行知先生連續(xù)掏出了四塊糖給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長先生掏出的不是區(qū)區(qū)一塊糖,而是四塊糖。原因是第一塊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辦公室,第二塊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學,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塊糖是因為他打同學是因為那個男孩欺負女生,第四塊糖是因為那個男孩已經(jīng)認錯了,獎勵給他的糖。

陶行知先生以“發(fā)糖”為獎勵,而且這四塊糖有著的寬容之心,一個男孩在校園里拿磚頭砸人,無論有什么理由,也屬于嚴重的違紀行為,正如結(jié)尾: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改變,無知可以變成有知,單純可以變成復雜,莽撞可以變成老到,粗魯可以變成細膩,怯懦可以變成勇敢,小氣可以變成大度,蠻橫可以變成理智。變與不變,大變與小變,既取決于自己,也取決于家庭和學校。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會創(chuàng)造無數(shù)的奇跡。因為寬容是一服靈丹妙藥,能夠在關鍵時刻,矯正學生的人生之舵。

陶校長的那“四塊糖”,雖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讓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男孩自己犯了錯誤,得到的竟是表揚。

陶校長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正是因為他的寬容、理解與教導有方才矯正了一個學生的人生之舵。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十三

“教學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學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和教學論。

陶行知的教學思想,開始在《教學合一》一文中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他說:“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敝鲝埥虒W合一,反對教學分離。教與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學論的起點。離開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談不上有教學,這是教學理論的基本問題。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為學生的稟賦不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方法也不能強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這是他主張“教學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國內(nèi)“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況下提出來的,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也闡明了他的教學主張。這一主張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如果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自覺地學習,主動地探求,教師只管“教”或“教學”,也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外因要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再則,世界上“新知無窮”,學生不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探索新知的本領,也不能適應未來的生活,學生不能永遠跟著教師走。“教學生學”,就是教學生自己會學,這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的思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領導者、組織者,也是知識的傳播者,處于主導地應,理應發(fā)揮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必須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發(fā)揮?!敖虒W生學”,也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這就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對矛盾,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下得到統(tǒng)一,正確地反映了教與學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還有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諸因素,這也要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下統(tǒng)一,所以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改進教學方法,“一面教,一面學”,深入掌握教材內(nèi)容,以促進知識的轉(zhuǎn)化。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這一點對于我們現(xiàn)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同樣具有指導意義的!

陶行知則將“教學相長”作為他“教學合一”的重要原則之一,貫穿在他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之中。他說:“師生本無一定的高下,教學也無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師教授,學生學習;不曉得有的時候,教師倒從學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訓”。從廣義的角度看“六十歲的老翁可以跟六歲的兒童學好些事情。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xiàn)象?!彼?jīng)常將自己的詩交給小朋友改;他辦安徽公學、曉莊師范,育才學校都是貫徹這一原則,主張師生“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的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說,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傳”等思想,無不與“教學相長”有淵源關系。“因教施教”則是他常常運用的原則。他說:“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我們要曉得受教的人在生長歷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曉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樣教他”。他并以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說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經(jīng)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據(jù)“為學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不能做到樂學,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被動,教師固然能用強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鴨式的方法逼學生學,但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厭學,對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沒有任何幫助。同時教師自己也會不快樂,整天為了學生而苦惱,臉上總是緊繃的,沒有了親切的笑容,或許回到家,還會將這種不愉快轉(zhuǎn)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是稍微改變教學的方法,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而不是單純地使用枯燥的文字來教學,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另外,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學分層次,便適應了班級不同學生的需求,不至于顧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學得快樂,教學教得也輕松,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和師生互動的活動,其樂無窮。

教師不單是一份職業(yè),更是一份快樂。如果把教師當成職業(yè)來做,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這背后很可能就是怨言、辛勞。如果把教師當作快樂的來源,一切都將不一樣。然而如何才能愛上教師,擁有快樂呢?教學合一就是關鍵??傊?,教學合一是我們每一位老師迫切要做的,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十四

什么是享受?為什么享受?這對于許多忙碌在學校家里兩點線的學生一點也不明白。他們可能認為,是玩著“蘋果系”手機,或者是沒有作業(yè),甚至是不用讀書,這就是他們認為的享受。

我的享受倒是與眾不同。早上喝著暖暖的皮蛋瘦肉粥,那便是享受;看著自己整整齊齊的筆記,那便是享受;聽著雨點“滴滴嗒嗒”地打在雨傘上,那便是享受。許多人抱怨著生活的不美好,學習的壓力大,社會的不公平,里面不乏有都市白領,名列前茅的好學生,這是為什么?這是他們不會享受生活。天天享受忙忙碌碌的生活,會給你帶來快節(jié)奏的動力;天天享受學習的巨大壓力,會讓你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偸潜г股畹娜耍粫诱J為生活是多么殘酷,漸漸失去生活的信心。

我們現(xiàn)在是中學生,每個學生都會抱怨壓力大,作業(yè)多,可是每個人都一樣的呀!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將壓力轉(zhuǎn)換為自己的動力,才能創(chuàng)制出自己的一片藍天!

陶行知的讀后感篇十五

閑暇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很多教育思想、理念對我們今天的教學有很大啟發(fā)。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記得有這樣一則漫畫。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著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yè)后,一個個帶著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是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極大的諷刺——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例如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現(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fā)展。

"教得法子必須根據(jù)學得法子",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這里所指的實際出發(f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yǎng)、天賦才能和各年齡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的根本要求。

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學就怎樣教,學得多也就教得快。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jù)學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54038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