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教案的編寫過程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請大家積極參與教案范文的討論和分享,共同推動教學發(fā)展。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一
1.知道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的原理。
2.會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導體的電阻。
3.了解減小誤差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電阻的測量,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
2.體驗“伏安法”測量電阻的過程;能進行初步的相關電路分析、電路故障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自己的設計、操作、結論的分析,使學生養(yǎng)成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周密嚴謹?shù)目茖W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實驗過程中,養(yǎng)成同學之間相互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二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電壓》。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在工作學習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這樣的問題。雷鋒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因此,面對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們應該有努力探索的精神。承認自己的恐懼毫不可恥,可恥的是你因害怕而裹足不前。對于這個問題也是一樣的。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對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們一定要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辦法。雷鋒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過渡句: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電壓”一節(jié)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十六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電流和電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電壓和電壓表。電壓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不易理解的概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電學概念和電學規(guī)律的重要的基礎知識。電壓表是電學實驗中的重要儀表之一,學生通過用電壓表測電路中的電壓,不僅鍛煉了使用電學儀表的技能,而且可以加深對運用實驗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的認識。
(過渡句: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學生在之前已經(jīng)學習過“電流和電路”這一章內(nèi)容,已經(jīng)具有了學習電壓這一節(jié)的前提基礎。而電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電壓”一詞聽起來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其潛能,老師僅指導和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學生們可以自主探索電壓的作用及測量方法,幫助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學會如何使用測量工具。
(過渡句:結合教材內(nèi)容特點和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壓的作用,電壓的單位及換算,會正確使用電壓表,會用電壓表測量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自學的能力,通過用測量用電器兩端的電壓,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切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嘗試探究活動的樂趣從而激發(fā)探究的欲望。
(過渡句: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這也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電壓在電路中的作用,知道電壓表正確的使用方法。
【難點】
能夠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電壓大小。
(過渡句: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
在初中物理的電學知識體系中,電壓的概念是深入學習電學基本規(guī)律的必備知識。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復習回顧電流表的使用,通過實驗現(xiàn)象對比電流表、電壓表使用的異同點加深掌握電壓表使用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實驗探究學習。
(過渡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播放關于各種用電器電源銘牌的圖片,播放城市夜景,閃電圖片。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和看到“電壓”這個詞。用電器要在一定的電壓下才能正常工作,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大約是1.5伏;電視機供電的電壓是220伏;輸電用的高壓電線的電壓可達幾萬伏甚至更高;它們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出課題電壓。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組織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通過討論和師生共同總結可以得出,電壓是電源提供的,電源有正負兩個極,兩極間有一定的電壓。把用電器的兩端分別于電源的正負極鏈接,電路中就有電流通過,電壓是產(chǎn)生電流的原因。
教師講解電壓通常用字母u表示,它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
常用單位有千伏(kv)、毫伏(mv)
在講解完電壓的相關概念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常見的電壓(教材中小資料中常見的電壓表格)
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電壓的作用、提供裝置、單位及單位換算,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桌同學面前都有一個電壓表,讓同學們拿起來并觀察,
教師講解電壓的高低可以用電壓表測量,并說明學生面前的是學生用的電壓表。
讓學生獨立閱讀電壓表使用說明,閱讀完以后提問學生一下問題。
1、電壓表應該跟被測用電器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進行改正并總結。
教師講解電壓表的使用步驟:
1、調(diào):調(diào)節(jié)調(diào)零旋鈕,使指針指在零刻度線處
2、認:認清量程和分度值。
3、連:連接電壓表
4、讀:讀數(shù)
實驗結果表明,電壓表兩次的示數(shù)是相等的,即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
緊接著讓學生回憶電流表的讀書方法,說出電壓表讀數(shù)和電流表讀數(shù)的異同點。
學生通過實驗室電壓表測量電路電壓,體會應用物理知識帶來的快感,學以致用。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學完本節(jié)課的新內(nèi)容之后,給出一道隨堂練習題,讓學生應用剛剛學過的知識解題,以進一步加強對電壓及電壓表相關知識的掌握。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在小結時,我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總結,梳理本節(jié)課知識點。
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完成課后第三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對新知識的鞏固,也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拓展認知領域?!?/p>
(過渡句:為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設計,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三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長度的單位,對于長度的進率的指數(shù)表示是一個難點,但是不宜要求過高,以形成新的難點。能正確使用刻度尺并對使用的正確和錯誤能有正確的判斷。正確記錄測量結果,能在準確值的基礎上估測一位,誤差是難點,講解時不宜過深。
【教學過程設計】。
條件較好的學??梢越M織學生觀察動畫或圖片,條件一般的學校可以觀察課本上的1-1和1-2,使學生得到結論感覺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實際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說明在一些方面測量的決定作用,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發(fā)射一顆人造衛(wèi)星,衛(wèi)星的運動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斷的各種各樣的測量,并且這種測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測量要有標準,所以長度有單位,可以引申各個物理量都有單位。介紹長度的單位。
教學中要使學生建立長度單位大小的觀念,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用動畫(自然世界的尺度)、圖形、圖像來幫助學生想象一些長度的數(shù)值。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出大約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誰的更準確。
學生練習單位的換算和判斷數(shù)值的單位,以便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測量長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觀察刻度尺,說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觀察一些圖形,說明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
學生可以觀察圖形和圖像素材,或者觀察課本上的1-5、1-6、1-7圖,組織學生討論,并總結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零刻度線磨損時,可以從其他刻線量起;觀察測量結果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同時,學生應當討論不按照正確方法使用時出現(xiàn)的問題。
記錄結果時,要注明單位,并應當在讀出準確值后,再估計一位,教師利用板圖,讀出木塊的長度:準確值是2cm,再估計一位數(shù)值,約是0.2cm,所以木塊的長度是:2.2cm。
在此基礎上,加上毫米線,此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讀出木塊的長度,對比這兩次的數(shù)值,可以看出測量相同的物體,用不同的精確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問題,鞏固學生的正確讀數(shù)。教學中要注意養(yǎng)成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
對于誤差的教學,僅僅把握三個問題:什么是誤差,誤差是怎么產(chǎn)生的;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減小誤差的方法。這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后得出。
由于估讀的數(shù)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異,一些環(huán)境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所以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而錯誤是測量上的方法錯誤,可以在測量中改正的,這是二者的區(qū)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是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查閱關于長度的一些單位。
【活動的組織】以小組為單位。
【教師指導】。
1、提供關于長度的一些學史資料。
2、不同國家中關于長度的不同單位。
3、長度的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的換算關系。
【評價】。
1、資料來源的豐富程度。
2、內(nèi)容的祥實程度。
3、資料本身的豐富程度。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四
知識延伸:除了用表格形式記錄我們的測量結果外,我們還可以用圖像的方式表示。
(設計意圖:對于圖像的描點可以由學生自己完成,但是對于從圖像中去認識電阻的大小,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要求學生會根據(jù)圖像比較電阻的大小。)。
知識回顧。
了解燈泡的額定電壓,注意使用燈泡時,不能超過其額定電壓。
做完第一次實驗后,電路不要拆除,只將“電阻”改換為“燈泡”,節(jié)省探究時間。
燈絲的電阻受溫度的影響。
不同電壓小阻值不同,不能求平均值。
對比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圖像。
特殊法測電阻。
1.雙伏法測電阻。
2.雙安法測電阻。
3.伏關法測電阻。
4.安關法電阻【知識拓展】。
實驗中,若缺少電流表或電壓表能否測出電阻的阻值呢?
(一)雙伏法測電阻。
1.原理:串聯(lián)分壓。
2.電路圖:
3.表達式:
(二)雙安法測電阻。
1.原理:并聯(lián)分壓。
2.電路圖:
3.表達式:
(三)伏關法測電阻。
1.原理:串聯(lián)分壓。
2.電路圖:
3.表達式:
(四)安關法測電阻。
1.原理:并聯(lián)分流。
2.電路圖:
3.表達式:
(設計意圖:在處理時,由于難度比較大,所以要適當進行引導,通過這四種特殊的測量方法,鍛煉學生思維,進一步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體會“替換”的方法。)。
推導表達式。
根據(jù)電路敘述實驗步驟。
推導表達式。
推導表達式。
三、課堂小結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學生談本課收獲。
四、課堂檢測教師巡視、講評完成檢測題,見附件1。
五、布置作業(yè)布置課后作業(yè),見附件2完成附件2中的練習。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五
1、知識和技能:
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顯微鏡、電腦平臺。
1課時。
一、前提測評:
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進行新課: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課本p65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圖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課本p66示。
(作光路圖說明)。
總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另一個做放大鏡。
4、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1、完成課本練習。
2、我還想知道……。
可以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最后總結它們的結構和原理,然后復習本章知識。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六
1.應用歐姆定律學習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了結鎢的電阻特性。
二、過程和方法。
通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驗電路的設計、連接以及測量過程中的興趣培養(yǎng)。
利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阻。
自行設計科學的、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
(學生可2人或4人一組)干電池組(帶盒)或?qū)W生電源、電壓表、電流表、小燈泡(帶座)、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了歐姆定律,并已能用歐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簡單的計算,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這樣的題目。
用電壓表測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出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為x。
同學們練習,兩個同學板演。
解:根據(jù)歐姆定律得。
(此題目是上節(jié)課歐姆定律公式的鞏固應用,并且有同類型的例題.教師對學生的演算可以不做過多的講評,直接關注其變形公式。)。
歐姆定律可變形為x,可不可以說導體的電阻。
r
與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而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也就是說,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導體的電阻。
r
就會越大;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就會越?。繉W生通過對“電阻”一節(jié)的學習及課后探究已有所理解。
與
u
成正比,
r
與
i
成反比的關系,但是可以作為電阻的計算式,由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來計算這段導體的電阻。
二、新課學習。
同學們面前的小燈泡是我們在實驗室中做實驗時常用到的,如果我們想知道這種燈泡的電阻是多大,怎么辦?可以利用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算出來。
播放視頻:伏安法測電阻,結合進度,隨時暫停!
想想議議。
要利用變形公式求電阻,需要知道。
u
i
值,怎么能知道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呢?我們知道電壓表可以用來測量電壓值,電流表用來測量電流值。請大家畫出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然后互相交流。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和別的同學不一樣。
請一位同學將自己設計的電路圖畫在黑板上。教師巡視,這時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不論同學們燈泡、電表擺放的位置如何,大致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只畫出電流表、電壓表、燈泡,另一種較完整,接進了滑動變阻器。
尋找學生中典型的電路圖進行展示,學生觀察比較。
前一個電路只能測一個電流值和電壓值,而后一個電路中,利用滑動變阻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改變電路中的電流。由于燈泡的電阻一般不變,這樣根據(jù)歐姆定律變形式,電流改變時,燈泡兩端的電壓也會改變。因此,就可以測出幾組不同的電流值和對應的電壓值。
幾個要好的同學共同去做一件事情或者做一個決定的時候,是不是要征求大家的意見?如果一個同學偏左,另一個同學偏右,最后大家折中一下取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論。在實驗中測量幾組數(shù)值的意義也在于此。多測幾組不同的電流和相應電壓的數(shù)據(jù),就可以得到多個電阻的測量值,從而可以通過取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測量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偶然誤差,提高物理量的測量精確度。“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這是我們在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要用到的方法。因此電路中連入變阻器是十分必要的。
大家說,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從而改變燈泡兩端的電壓,以進行多次測量。
現(xiàn)在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設想,選擇實驗器材,看老師給你準備的器材夠不夠,然后自己連接電路,設計好實驗步驟及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
學生邊做邊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將儀器接入電路前選擇儀器時,應了解儀器的什么情況?要了解器材的規(guī)格,如電源的電壓、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等。很好,希望大家將這些內(nèi)容也體現(xiàn)在你的實驗報告中。其他同學還有什么補充內(nèi)容嗎?還要注意觀察電流表、電壓表的指針是否指在“0”刻線處,如果不在,還要注意先調(diào)零。還要看一下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值是多少。還要注意看清電流表、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連接時不能接反了。
老師還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導線和開關,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要始終處于斷開狀態(tài)。組內(nèi)的同學可以分工協(xié)作,有人連接電路,有人設計實驗步驟,有人起草實驗記錄表格。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同學們完成各自獨立的任務后,組內(nèi)同學可以互相交流、檢查,集中大家的智慧,改進實驗電路連接,完善實驗步驟。
滑片應該在滑動變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回答)變阻器滑片先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當閉合開關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
變阻器的電阻是可以改變的,如果滑片先處在最大的位置,那么它改變電阻時只能從大往小變。電路中的電流就會先從最小慢慢隨著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小而逐漸變大。這樣就能避免因電路中電流過大而損壞電路。從這個意義上講,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有什么作用呢?可以限制電路中的電流,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同學們能根據(jù)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非常好,那么現(xiàn)在請大家來關注小燈泡。小燈泡上標明的額定電壓值是多少?從燈泡的額定電壓值你能想到什么問題?額定電壓是指小燈泡正常工作的電壓,如在燈泡兩端的電壓應該不超過燈泡的額定電壓,這樣才不會損壞小燈泡。電壓表測量的是小燈泡兩端電壓。小燈泡兩端電壓的最大值已能根據(jù)燈泡的額定電壓確定,電壓表在量程選擇上同學們有沒有什么考慮?根據(jù)燈泡的額定電壓值,同學們對電源電壓的選擇有沒有什么考慮呢?電壓表能測量的最大值稍微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就可以了。電源的電壓值應該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值.不然的話,燈泡上的電壓就可能達不到額定電壓。
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如果沒有什么問題,就請同學們按照我們剛才的討論,調(diào)整你的電源電壓及電壓表的量程,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放在變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注意變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不是唯一確定的,要根據(jù)你連接的接線柱的情況來定,大家再仔細檢查,調(diào)整,確保位置正確。
(1)電壓表指針偏反了,指到了“0”的外側(cè)(左端)。
(2)電流表指針偏得過了,出了刻度線以外。
大家一起來分析原因.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指針反偏是因為電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電流表偏轉(zhuǎn)過激是因為電流表的量程太小了,要改接大量程。
如果改接大量程還偏轉(zhuǎn)過激怎么辦?先檢查一下他們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滑片在不在最大位置,如果滑片在最大位置上,那就換一塊量程更大的電流表。如果沒有量程更大的電流表,只能想其他的.辦法,怎么做?是不是可以適當減小電源的電壓。因為電阻一定的情況下,電壓變小,電流也會變小,這樣就可以不用換更大量程的電流表了。
也可以用增大電阻的方法,因為電壓一定的情況下,電阻增大,電流也會減小。
選擇有代表性的兩個小組介紹他們設計的操作步驟:
第一組:合上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觸頭,使滑動變阻器阻值逐漸減小,電路中電流逐漸增大,小燈泡兩端電壓逐漸增大。測量兩組數(shù),最后將滑片移到小燈泡兩端電壓等于其額定電壓時的位置,讀出電流表示數(shù)。
第二組:合上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到小燈泡兩端電壓等于其額定電壓值的位置,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然后再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使小燈泡兩端電壓逐漸降低,測出燈泡兩端的電壓和對應的電流值,并記錄數(shù)據(jù)。
同學們分析一下,兩種步驟哪種更合適一些?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燈泡兩端的額定電壓是保證小燈泡正常發(fā)光的電壓值。當高于額定電壓值時,根據(jù)歐姆定律,流過小燈泡的電流就會比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值大,這時對小燈泡的使用壽命有很大的影響,嚴重時會燒壞小燈泡.因此從設備安全的角度考慮,測量時要使電壓逐次降低,而不是升高。
要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到小燈泡額定電壓值的位置,滑動變阻的電阻是增大還是減小?電燈兩端電壓是額定值時,是電燈電壓的最大值。這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從大變小,這樣才能使電路中電流增大,從而使電燈兩端電壓增大到其額定值。
使小燈泡兩端電壓從額定值減小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變大還是變小呢?小燈泡兩端電壓變小,根據(jù)歐姆定律應使電路中電流變小,所以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該變大。所以,同學們在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大小時,一定要首先弄清楚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大時,滑片向哪個方向移動,變阻器阻值變小時,滑片應向哪個方向移動,才不至于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另外電流表、電壓表讀數(shù)時,要看清接的是哪兩個接線柱、多大的量程、該量程下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大。同學們按步驟操作,如實填寫實驗數(shù)據(jù),并對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算。求出小燈泡的電阻,并相互交流。
通過大家的測量、計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值不同時,電路中的電流也不同,但由計算出的電阻值基本不變,最后一次測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結果稍微大一點。
這樣的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zhì),和導體中電流及導體兩端的電壓無關。補充一點,測量時間過長,燈亮得太久,燈泡的電阻會略有增大。
同學們整理儀器,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三、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本節(jié)內(nèi)容并板書。
題目: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實驗原理:根據(jù)歐姆定律。
i
=,推出。
r
=,計算燈泡電阻。
r
實驗電路:
實驗器材:小燈泡:額定電壓______v.
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______,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______;電源:______v;開關、導線若干。
實驗步驟:
1.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大致估計電流表、電壓表測量的最大電流值和最大電壓值,選擇合適的量程接入,如不能估計,則要選擇量程較大的接線柱接入。
2.檢查電路無誤后,將滑動變阻器滑片調(diào)至滑動變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3.合上開關,并迅速打開開關(——試觸),在開關合上的瞬間觀察電流表、電壓表指針的變化,判斷電表連接是否正確(有無接反),電流表、電壓表量程連接是否合適(量程大,還是?。?/p>
4.根據(jù)試觸的情況,調(diào)整電流表、電壓表接入電路的量程,確保電壓表、電流表連接正確。
5.合上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被測小燈泡兩端的電壓,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和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分別記下三組對應的電流和電壓的數(shù)值,將測量的電流和對應的電壓值,填入數(shù)據(jù)表格對應的空格內(nèi)。
注意:在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測量時,應先將滑片移在小燈泡額定電壓值的位置上,先測出額定電壓對應的電流值,再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逐次降低,測出對應的電壓和電流值(弄清楚如何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可以使其電阻值增大或減小)。在讀取電流表、電壓表數(shù)值時,要先弄清楚電流表、電壓表接入電路的量程以及該量程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數(shù)值。讀數(shù)時,眼睛正對刻線,確保讀數(shù)正確。
6.根據(jù)歐姆定律。
i
=的變形公式。
r
=算出小燈泡的電阻并求出其平均值。作為所測小燈泡的阻值。
數(shù)據(jù)表格及記錄:
小燈泡電阻的平均值:=。
分析與論證:
評估與交流:
四、板書設計。
題目: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實驗原理:根據(jù)歐姆定律。
i
=,推出。
r
=,計算燈泡電阻。
r
實驗電路:
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數(shù)據(jù)記錄:
分析與論證:
評估與交流: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七
一,這堂課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幾個演示實驗:
(1)用兩個通草球分別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兩個通草球互相排斥。
(2)用兩個通草球分別接觸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兩個通草球也互相排斥。
(3)用一個通草球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用一個通草球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兩個通草球卻互相吸引。
(4)使起電機的大金屬球帶上電,用一個不帶電的絕緣金屬球與之接觸,結果絕緣金屬球上的箔片張開。
(5)把帶正電荷的大金屬球c移近(不接觸)彼此接觸的金屬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屬箔都張開了,表示a,b都帶上了電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屬箔就會閉合。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后移開c,可以看到a和b仍帶有電荷;如果再讓a和b接觸,他們就不再帶電。這說明a和b分開后所帶的是異種等量的電荷,重新接觸后等量異種電荷發(fā)生中和。
三、電荷、元電荷、質(zhì)子電量、電子電量下節(jié)課還要加強復習。
二、我們不可能重復庫侖的實驗,不可能做的精準,演示實驗只是定性分析,無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對定律的理解。
三、考慮到庫侖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庫侖扭秤的實驗對檢驗庫侖定律具有重要意義,介紹給學生,很有必要。
四,此課很難有什么特色,教學思路與別人大同小異。
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類比的方法解決了場強與試探電荷無關的問題。
某點的場強只能與場源電荷以及該點到場源的距離有關。這好比火爐旁邊各處的溫度,這一點的溫度是火爐本身有關,也與這點到火爐的距離有關。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八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會查比熱容表。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利用探究學習,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2、內(nèi)容分析
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熱傳遞、熱量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提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點知識。本節(jié)教材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出發(fā)提出問題,經(jīng)過探究活動得出結論,并應用探究所得解決實際問題,新教材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驗探究。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這是下節(jié)課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應把探究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作為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由于比熱容的概念內(nèi)涵較深、外延較廣,涉及熱量、溫度變化、質(zhì)量三重概念間的關系,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所以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以及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3、學情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學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變量、轉(zhuǎn)換、比值定義等方法的運用,本節(jié)的探究活動教材采用的是一種部分探究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zhì)的熱屬性,以加深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4、設計思路
主要采用科學探究等方法開展本節(jié)教學,探究中用到了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給比
熱容下定義時,用到比值定義法、類比法。探究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對課本提供的探究方案進行大膽的改進,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體驗成功的愉悅。為幫助學生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努力使本節(jié)的教學活動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幫助學生構建“身邊的物理”,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設計此課時,從老百姓極為關心的天氣預報入手,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著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xiàn)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xiàn)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縱觀本節(jié)課的設計,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提出問題入手開展教學的,這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組成一個步步攀升的臺階,帶領學生走向科學的殿堂。
3.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設計等等。這些改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九
1.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納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shù)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知道什么是誤差,什么是錯誤并區(qū)別誤差和錯誤.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培養(yǎng)能力: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
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觀察圖和估測1分鐘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并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熟悉的測量工具,并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huán)節(jié).對于“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于“誤差”的內(nèi)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么產(chǎn)生,和錯誤的區(qū)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關于測量部分,由于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xiàn)象的經(jīng)驗,對測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局限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感覺并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測量”的結論.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lián)系實際,說明在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于長度的單位,應當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念初中英語,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圖像和一些關于長度的視頻,教學方法應當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于正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guī)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正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后,引導學生勤于思考著重理解,分析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確的測量.
關于正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注明單位,應當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可以了.在正確讀數(shù)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shù)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jié)和原理.
關于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并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二)講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zhì)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會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活動:
(1)拉開彈簧時,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43頁圖12.4-4,能得到什么啟示?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xiàn)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強調(diào):產(chǎn)生力的作用時,物體之間不一定直接接觸,并且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三)課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xià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業(y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一
1.中新網(wǎng)北京2015年11月30日電(記者闞楓曾鼐)記者從北京市環(huán)保局獲悉,當前北京正遭遇今年以來最嚴重的污染過程。從27日開始,北京的重污染天氣已經(jīng)持續(xù)4天,pm2.5濃度在12小時內(nèi)一度激增近10倍,部分監(jiān)測站點出現(xiàn)超過900微克/立方米的極端峰值污染濃度。其中pm2.5是天氣陰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單個pm2.5隱藏在空氣的浮塵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關于pm2.5顆粒物直徑的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2.5μm=2.5μm×10-6m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d.2.5μm=2.5×10-9m。
2.一同學想測物理課本的一張紙的厚度,應該如何測量?
3.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________叫做測量誤差。閱讀課本p108頁的“信息快遞”。誤差只能想辦法減小,而不能絕對避免。即無論使用何種測量工具,采用什么測量方法,誤差總是______的。但是,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均可使誤差______。通常采用多次測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來減小誤差。
4.若四次測量一本書的寬度記錄為:309.5px,309px,309.5px,308.5px,則這本書寬度平均值是()。
a.309.5pxb.309.125pxc.309pxd.309.25px。
5.用一把學生的三角尺,測得一個物體的高度,共得五組數(shù)據(jù)如下:
(1)114.25px;(2)113.99999999999999px;(3)111.00000000000001px;(4)114.5px;(6)114.75px.其中有問題的數(shù)據(jù)是哪個?。該物體高度比較正確的值應為多大?。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二
1.知識與技能:知道熱量及其單位,理解比熱容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物質(zhì)比熱容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
【重點】熱量及其單位,探究物質(zhì)比熱容。
【難點】探究物質(zhì)比熱容的過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復習之前的知識,“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方式有哪幾種?”
環(huán)節(jié)2:講授新課
1.熱量:進行追問“在熱傳遞中,物體內(nèi)能的改變與吸熱或放熱有什么關系?物體內(nèi)能的變化與物體吸熱或放熱的多少有什么關系?”
引導分析,在熱傳遞中,物體吸熱,它的內(nèi)能增加,物體吸收多少熱量,它的內(nèi)能就增加多少;物體放熱,它的內(nèi)能就減少,物體放出多少熱量,它的內(nèi)能就減少多少,因此可以用熱量來量度物體內(nèi)能的變化,由此引出熱量的概念。
2.比熱容:緊接著從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入手,舉出生活中燒水的現(xiàn)象,說明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不同時,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引出提問“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質(zhì)量相同時,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他們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嗎?”引發(fā)學生進行猜想。
【提出問題】
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吸熱的本領一樣嗎?
【猜想與假設】(讓學生思考或小組討論后回答)
(1)可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
(2)可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
(3)可能與物體的溫度變化有關。
(4)可能與物質(zhì)種類有關。
(5)可能與物質(zhì)的物態(tài)(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變化有關。
在設計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控制變量。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制定計劃: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質(zhì)量的關系,要控制物質(zhì)的種類,溫度的變化相同。
(2)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溫度變化的關系,要控制物質(zhì)的種類與質(zhì)量相同。
(3)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物質(zhì)種類的關系,要控制質(zhì)量、溫度變化相同。
設計實驗: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分小組設計討論后交流,教師從旁指導。
1.實驗器材:2個鐵架臺、2個500ml的燒杯、2個同規(guī)格的”熱得快”、2個攪拌器、秒表、量筒、溫度計。
2.實驗步驟:
(1)取兩個相同的燒杯,甲燒杯里裝400g水,乙燒杯里裝400g煤油,使它們的溫度都處于室溫,給他們都加熱相同的時間(如1-3分鐘,使他們吸收的熱量相同),觀察它們升高的溫度是否相同。
(2)接著上次繼續(xù)實驗,如果讓他們都從室溫升高到40℃,觀察加熱所需要的時間是否一樣(吸收熱量是否相同)。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進行實驗:
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并隨時記錄好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要對實驗步驟進行必要的演示,從旁進行指導。
收集證據(jù):
在對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質(zhì)量相同、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使它們吸收相等的熱量,煤油上升的溫度較高;要使它們上升相同的溫度,對水加熱的時間更長一些,水吸收的熱量更多一些,即給相同質(zhì)量、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加熱,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對它們加熱的時間是不同的,這表明它們所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
由此可知,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不僅與質(zhì)量有關,還與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有關,如何表示物質(zhì)的這種性質(zhì)呢――引出比熱容的概念。
通過剛才的實驗證明,以及大量實驗表明,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在質(zhì)量及溫度變化都相同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一般不同,這是由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及狀態(tài)決定的。通過類比密度的定義,由此得出比熱容的定義。介紹單位及讀寫法。
3.查表
讓學生自主查表,查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質(zhì)的比熱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1)在表中比熱容最大的是哪種物質(zhì)?比熱容是多少?有什么物理意義?
(2)不同的物質(zhì)比熱容一定不同嗎?
(3)比熱容反映了物質(zhì)的什么特性?
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4.應用
這部分主要是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性的應用,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2)為什么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循環(huán)系統(tǒng)常用水作為工作物質(zhì)?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并進行解答。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范文,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3:鞏固提高
用比熱容思想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環(huán)節(jié)4:小結作業(yè)
小結:找同學來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作業(yè):課后完成練習冊本節(jié)的內(nèi)容。
略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三
升華和凝華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是物質(zhì)在固態(tài)和氣態(tài)之間直接轉(zhuǎn)變的過程,但我們的同學們,對這種轉(zhuǎn)變的過程和轉(zhuǎn)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難直接觀察到,因此要掌握好這一節(jié)內(nèi)容,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
(1) 布置同學們課前復習歸納。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zhì)三態(tài)是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固體和液體之間的轉(zhuǎn)化、液體和氣體之間的轉(zhuǎn)化都已學過,通過對已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同學們自覺體會和產(chǎn)生固態(tài)與氣態(tài)之間是否會轉(zhuǎn)變的疑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布置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閱圖書,收集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過對課外知識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3)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
在學習了前面關于固態(tài)和液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之間的物態(tài)變化之后,觀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固態(tài)與氣態(tài)之間直接轉(zhuǎn)化的過程,并做好記錄、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培養(yǎng)同學們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課堂上引導同學通過小組活動完成課本中設計的實驗,并通過實驗歸納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同時,再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一些前面討論的現(xiàn)象和問題。然后,對學生收集的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并給予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1、 知道什么叫升華,什么叫凝華。
2、 知道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3、 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凝華現(xiàn)象。
4、 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F(xiàn)象實驗的觀察,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探求知識的欲望。
5、通過小組活動、課外和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學具: 收集的文字資料、實物、圖片。
2、教具: 實物投影儀、照片、鐵架臺、燒瓶、酒精燈、細線、碘
1、 知道升華、凝華現(xiàn)象及它們各自的吸放熱情況。
2、 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xiàn)象。
3、 了解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 歸納前面所學的物態(tài)變化并了解其吸放熱的情況。
2、 查閱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情況。
3、 觀察生活中的物態(tài)變化,了解那些發(fā)生在固體和氣體之間的。
4、 與同學交流觀察學習的情況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并做適當?shù)挠涗浾怼?/p>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zhì)狀態(tài)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 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常見的存在狀態(tài)主要有哪些?
2、 發(fā)生在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的轉(zhuǎn)化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
3、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屬熔化?哪些屬于凝固?
4、發(fā)生在液態(tài)和氣態(tài)之間的轉(zhuǎn)變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
5、 汽化的兩種方式是什么?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6、那么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tài)與氣態(tài)之間能否轉(zhuǎn)變呢?舉例說明。
學生1答: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學生2答: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3答:如冰化成水、鐵變成鐵水等是熔化;水結成冰、油變成固態(tài)油脂、蠟燭油變硬等是凝固。
學生4答: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液化,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5答:蒸發(fā)和沸騰 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汽化現(xiàn)象,都要吸熱。不同點:溫度條件不同; 發(fā)生地點不同; 劇烈程度不同。
學生6答:能; 如:衣柜中的衛(wèi)生球變小冰凍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變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復習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整理糾正一些不正確的答案。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zhì)在固態(tài)與氣態(tài)之間的變化:
1、 先裝置好實驗儀器
2、觀察瓶中碘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3、移去酒精燈,然后觀察瓶中的變化。
4、棉線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
(1)碘是怎樣變成氣體的?
(2)什么是升華?
(3)升華時我們必須給碘加熱,這說明這是一個什么過程?
(4)什么叫凝華?它吸熱還是放熱?
6、課前同學們收集的物態(tài)變化中,哪些是升華?哪些是凝華?
學生活動:在錐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懸掛一段棉線,用酒精燈微微加熱。學生觀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沒有看到液態(tài)的碘。學生觀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細線上出現(xiàn)針狀碘固體,非常漂亮。
學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學生2答: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
學生3答: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
學生4答:吸熱學生答: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它是一個放熱過程。
(說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記錄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歸納知識的能力。)
1、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有關人工降雨的一些資料和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分別交流。
(1)在這種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現(xiàn)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種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3)人工降雨的第三種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1、 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nèi)容。
2、歸納出物態(tài)變化的網(wǎng)絡圖或循環(huán)圖。
(1)食物保鮮(2)舞臺制造白霧(3)利用衛(wèi)生球除蟲
(說明活動鼓勵同學們質(zhì)疑、提問、補充,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多向思維。老師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解決或有的同學不太清楚的問題請學生幫助解決,使學生體會成功和幫助人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對日?,F(xiàn)象的觀察和比較,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物理、社會的關系,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chǎn)服務的欲)
升華和凝華
一 、活動:
1、過程
2、觀察、記錄現(xiàn)象
3、結論
二 、升華是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
凝華是物質(zhì)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
三 、升華吸熱 凝華放熱
四 、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xiàn)象及應用。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四
(1)演示課本圖3-1,引導學生觀察音叉發(fā)生時叉股在振動,物理教案-測量。
(2)隨堂學生實驗:做課本圖3-1撥動張緊的橡皮筋。
(3)隨堂學生實驗:做課本圖3-1用手指摸著頸前喉頭部分,同時發(fā)聲。
小結:歸納以上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聲音的發(fā)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
指出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fā)聲也是由于振動。
2、聲音的傳播。
(1)課本圖3-2實驗問:右邊音叉的振動通過什么傳給了左邊的音叉?-(空氣)。
(2)游泳時,潛入水中也能聽到聲音,說明液體也能傳聲。
(3)隨堂實驗:把耳朵貼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聽見清晰的敲擊聲,說明固體也能傳聲。
小結: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zhì)稱為介質(zhì)。而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的傳播速度。
學生對比表中的一些聲速并找出空氣中15攝氏度的聲速。
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
4、回聲。
(1)回聲: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xiàn)象。
講述為什么有時候能聽到回聲,有時又不能。原聲與回聲要隔0.1s以上我們才能聽見回聲。請同學們算一算我們要聽見回聲,離障礙物體至少要多遠。(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
已知:v=340m/s;t=1.5s。
求:s。
解:s=vt1=340m/s×1/2×1.5s=255m。
答:略。
第一節(jié)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
1、聲音的發(fā)生: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測量》。
2、聲音傳播:1、聲音靠介質(zhì)(任何氣體、液體和固體)傳播。
2、聲速(15℃)340m/s。
3、聲速由大到小排列:固體、液體、氣體。
3、回聲:
1、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xiàn)象。(聽到回聲條件:0.1s以上,17m)2、利用回聲測距離:s=1/2s總=1/2vt。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的傳播速度與傳播物質(zhì)無關,只取決于聲源本身。
b.在空氣中聲速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小。
c.只有振動的物體才會發(fā)出聲音。
d.固體液體都能振動,所以都能發(fā)聲,而氣體不能振動,所以不會發(fā)聲。
2.古代的偵察兵為了及早發(fā)現(xiàn)敵人騎兵的活動,常常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以下解釋錯誤的是()。
a.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動而發(fā)聲。
b.聲音可以沿土地傳播。
c.土地傳播聲音的速度比空氣快。
d.馬蹄聲不能由空氣傳到人的耳朵。
3.工人用鐵錘打擊長鐵管一端一次,在鐵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擊管聲,這是因為()。
a.聲音沿鐵管傳播快,先聽到,沿空氣傳播慢,后聽到。
b.第二次聽到的是回聲。
c.人耳的錯覺。
d.聲音沿空氣傳播快,先聽到,沿鐵管傳播慢,后聽到。
4.下列現(xiàn)象中能不用通訊設備而能直接交談的是()。
a.駕駛兩架同向飛行飛機的兩名飛行員。
b.登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員。
c.分別站在海拔1km高山的山頂和山腳的的兩人。
d.同時坐在一間漆黑的房間中的兩個人。
5.人們一般對著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喊一聲,就可以聽到回聲,而在室內(nèi)就常常聽不到回聲,這是因為()。
a.回聲只有在山崖或高大建筑物周圍才能產(chǎn)生。
b.因為室內(nèi)反射聲波的障礙物離人較近,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無法區(qū)別。
d.以上說法都不對。
6.一輛汽車朝著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700m處鳴笛,汽車沿直線向前行駛40m后,司機剛好聽到剛才鳴笛的回聲,求汽車行駛的速度.(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五
近幾年,我校開展了以“身邊的物理”為課題的研究,并已確立為省教研室主項課題,旨在使物理教學走進學生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身邊的'物品實驗,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在物理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知識目標:知道常見的液化現(xiàn)象;知道氣體液化的方法;知道氣體液化要放熱。
能力目標: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探究自然奧妙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時刻關注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介紹長征三號火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氣體液化的辦法。
難點:“白氣”是水不是水蒸氣。
演示用:鐵支架、酒精燈、玻璃杯、水槽、水、乙醚、注射器、cai課件、多媒體一套。
學生用:熱水、冰凍的瓶裝水、塑料杯(自備2個)、小平面鏡(自備)、打火機(自備)、小鐵片(自備)、茶杯(自備)。
(按授課進度,學習《液化》正值冬季,我們充分利用天時這個有利條件,作如下設計)。
一、情境導入。
表演戴著眼鏡“吃火鍋”
一個大玻璃杯中,裝有一半水,放有幾個有殼的鵪鶉蛋,幾塊胡蘿卜等(增強視覺效果),燈光加熱至沸騰,放入鐵支架上,用酒精燈加熱。教師戴著眼鏡,有意靠近“熱氣”,邊擦鏡片,邊用筷子夾鵪鶉蛋,終于撈出一個,剝殼,吃掉。
教師:哪位同學想體驗一下在物理課上“吃火鍋”的感受,。
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一下被激發(fā)起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手。請一位戴眼鏡的同學來模仿老師“吃火鍋”。
質(zhì)疑:你還能看到你的同學嗎?(不能)你猜想是什么原因?(鏡面上附有水蒸氣)取下眼鏡,用手觸摸鏡片,有何感覺?(有水)是怎樣產(chǎn)生的?(水蒸氣變成水)。
像這樣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六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轉(zhuǎn)化或轉(zhuǎn)移的過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理解并會計算功率。
一、引入新課。
2.引入新課:舉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課并啟發(fā)學生區(qū)分“工”與“功”,進一步得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二、新課學習。
(一)功。
1.力學中的功。
a.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
b.舉例幾個不做功的例子:
(1)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路程,也就是沒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體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沒受力。
(2)物體受到力,但沒有移動距離,即通過的'路程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輛汽車,汽車沒移動,推力對物體沒有做功。
(3)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動了距離,但移動的距離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沒有對桶做力。
2.功的計算。
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1)功的計算式:
w
=
fs。
(2)功的單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義:在1牛頓力的作用下,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
(3)功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3.功的原理。
播放視頻:用動滑輪省功嗎?
播放視頻:功的原理。
事實表明,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人們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個結論叫做功的原理。
(二)功率。
播放動畫:功率。
從比較人和挖土機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蛘邉?chuàng)設情境,甲同學把一桶水提到3樓用了30秒,而乙同學把同樣的一桶水提到3樓卻用了40秒,問誰做功快?如果甲物體1分鐘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體40秒鐘做了240j的功,問誰做功快?從而提出物體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來引入新課。
在動畫中選擇相應內(nèi)容的按鈕進行學習。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義式:
p
=
w
/
t
4.功率的單位:瓦特(符號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義:1瓦表示物體在一秒鐘內(nèi)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紹功率另一個單位:1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機械常見的功率。(學生閱讀)。
8.紹額定功率(銘牌上的功率)。
三、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功和功率,也學會了計算功和功率。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率是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
四、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功和功率。
功
力學中的功。
功的計算:
w
=
fs。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功率。
p
=
w
/
t
初中物理測量教案篇十七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復習目標]掌握質(zhì)量,密度,比熱容等物理量,鞏固天平,量筒等儀器的使用方法.
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學精神.
[復習重點和難點]密度和比熱容知識的理解運用。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點評。
一、了解硬幣(20分鐘)。
1、用天平分別稱出一元硬幣和五角硬幣質(zhì)量,并加以比較。測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沒有砝碼的天平比較出兩枚硬幣的質(zhì)量大小呢?)。
2、請大家比較兩枚硬幣的密度,要求大家設計表格,記錄你測量的數(shù)據(jù)。最好能用兩種方法來測量密度。
3、自選器材,探究這兩枚硬幣還有那些性質(zhì)。
二、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8分鐘)。
交流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總結每個小組的討論,讓大家對比熱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質(zhì)有哪些物理屬性?(10分鐘)。
從比熱容的角度比較。
從硬度角度比較。
從導電性角度比較。
四、總結知識點(7分鐘)。
歸納質(zhì)量,密度,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及其單位,復習課后的知識梳理學生聽講。
[教學評析]從運用知識的角度來復習本章內(nèi)容,以為是復習課,教師只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做必要的引導,大部分活動讓學生自主完成。這樣學生不但認識了知識,也用過了這些知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66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