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提煉與總結經(jīng)驗和智慧的方式,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發(fā)展。在寫總結之前,我們可以先制定一個清晰的寫作計劃,明確我們的寫作目標和思路。接下來是一些總結的注意事項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一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課時。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
(教師板書課題)。
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
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1、出示字卡認讀:
“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jié)奏范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6、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jīng)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大膽發(fā)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1、教師范寫。
2、學生書寫。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二
這首詩是二年級的課外古詩。詩題為《風》,唐代著名詩人李嶠寫的。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tài)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詩文中無一“風”字,但詩句卻句句寫“風”,而且生動、夸張,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及愛自然、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1、識字4個,鞏固多種識字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體會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及愛自然、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兒童學習古詩,很容易背誦,但不容易記住字詞,更不容易理解古詩意境,應由淺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1、同學們,今天我是帶來了一位老朋友,(出書風娃娃的圖片)它是誰?生:風娃娃。
2、誰知道風娃娃會做哪些事?生自由說。
3、風娃娃的本領可不止這些呢!它能讓樹葉從樹上落下來,能讓春天的花兒開放,吹過大江,它能激起千層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萬根竹竿傾斜。唐代詩人李嶠就寫了一首以《風》題目的小詩。(出示古詩)(板書課題、朝代、詩人)請大家大聲地讀兩遍。生讀題。
請自己讀一讀古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寶寶,可以先寫下來,請教同學或者華老師。
1、你們有那些字不認識,舉手告訴老師。生匯報,師板書。
2、有不懂得就提出來,真是個好學的孩子,老師也有幾個不認識的字需要請教大家,(出示生字:解、斜、竿、能)。
3、誰來幫幫忙。生1拼讀,師板書拼音。
4、讀的真好,請你當小老師。生1帶讀。我問一起來感謝這位小老師。這些字都認識了嗎?我們一起來讀讀。生齊讀生字。
5、拼音寶寶不見了,你還會讀嗎?請2個學生認讀。再請男生讀。
6、光會讀還不行,得記住他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生1:我用編字謎的方法記住了“竿”,竹子干了,就是竿。誰能給他組組詞。生組詞。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了“斜”,“多余”的余加“斗爭”的“斗”就變成了“斜坡”的“斜”。除了斜坡,你會組什么詞?生組詞。生3:我用講故事的方法記住了“能”。誰來組詞。生組詞。
看同學們見得這么好,老師也來編個字謎,“我有一角錢,買了一把刀,殺了一頭牛。猜猜看。
生:解。請你給他組個詞。生組詞。
7、其他小朋友記住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請美麗聰明的女生先來讀一讀,男生就坐著當認真傾聽的小紳士吧。女生讀。真好聽,我們一起來讀讀。齊讀。
8、字寶寶躲進古詩里了,現(xiàn)在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自己先讀一讀。請你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當文明小聽眾。生1讀古詩。請你評一評。生2評。你來讀一讀。生2讀。
9、老師也想來讀。請你們邊聽邊拿起筆劃節(jié)奏。
解落三秋葉——稍快、高。
能開二月花——慢、柔。
過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萬竿斜——后三個字一點一頓。
生劃節(jié)奏。
10、誰想來讀讀。請你——生1讀。請你評一評。那你覺得應該怎么讀?你來讀一讀。生2:…誰來挑戰(zhàn)他們?請你——生3:,請你評一評,那你覺得應該怎么讀?你來讀一讀。生4讀。讀得真好,請大家把掌聲送給他們。相信你們的朗誦會更美妙,一起來。齊讀。
1、同學們累了吧,咱們輕松一刻,放輕松,邊聽音樂,邊欣賞美景吧。(播放圖片)。
2、美嗎?(定格在圖一)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生邊看圖邊說。誰能用一句詩來描繪。(解落三秋葉)對嗎?一起來讀讀。
3、(圖二)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詩來表示嗎?(能開二月花)。
4、(圖三)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那句是來說明,大家一起說,(過江千尺浪)。
5、(圖四)你感覺到了什么?詩中哪一句說的就是這番景象?(入竹萬竿斜)。
6、(四圖配詩齊現(xiàn))我們一起來品讀一番。齊讀。
7、為了更好地了解詩意,老師請來了小幫手,(點出注釋)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你們選一幅自己喜歡的景象,借助注釋,把對應的那句詩的意思說給同桌聽。
你喜歡哪幅圖,這句是講了什么?
他說的對嗎?請同學們邊想著這美景邊讀。
……生說,(師分別板書:落——葉、開——花、掀——浪、斜——竹。)。
8、美嗎?請女生美美地讀一讀古詩。
溫暖的春風輕柔的`吹過我們的發(fā)梢,舒服嗎?請男生舒舒服服的讀一讀。
炎熱的夏天不是傳來陣陣微風,爽嗎?請1、2組爽快地讀一讀。
秋天漫步在街道,迎面吹來涼爽的風,涼快嗎?
請3、4組涼爽的讀一讀。
你們喜歡這風嗎?我們一起歡喜地讀一讀。
9、詩人喜歡風嗎?他寫這首詩就是想表達他對風的喜愛之情。(邊說邊板書)。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三
《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這首詩沒有華麗的修辭,只是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一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冻鋈芬辉娒枥L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jīng)驗。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教師可以加以點撥。由于學生學過的詩大多以寫景狀物為題材,對反映古代戰(zhàn)爭的這兩首詩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課下查找一些有關樂府詩、詩人王昌齡及“飛將軍”李廣的資料,可以輔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
滲透學法以自讀為主。在明了詩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內涵,其中適當滲透有關詩文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不作繁瑣過細的分析。在賞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風格。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4、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1、借助字典或相關資料了解詩句的意思。
2、展開想象,感受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搜集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有關資料。
兩課時。
一、導入課題:
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中,反映戰(zhàn)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們看一看今天要學習的這兩首詩歌又是從哪方面反映戰(zhàn)爭的。
二、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資料。
師補充。
三、理解詩意、誦讀體會:
(一)初讀,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
2、指名讀,正音。
3、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
象、狗竇、雉、旅葵、舂谷、貽、秦、關。
4、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伴聽。
(二)再讀,整首理解,提出疑問。
1、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大膽質疑、共同交流。
(三)品讀下列句子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雜樹,井上生旅葵”
2、“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3、“但佼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誦讀,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1、學生帶感情練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論指導。
3、帶感情再讀詩歌。
(五)比較這兩首詩的不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交流:這兩首詩各是從什么角度出發(fā)寫戰(zhàn)爭的?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教師小結。
(六)拓展延伸、提升品味。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四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tài),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xiàn)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敖稀焙汀?*”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謚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祖籍州(今陜西省彬縣)。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五
1.認知: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感受詩句的節(jié)奏美,體會詩的意境美,初步感受這種文化內涵。
2.情感:通過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古詩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入境入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想象畫面、繪畫等方法來體會詩文所描繪的意境。
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認識12個生字,寫好8個生字。
感受詩的意境。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感受一下廬山瀑布的壯美和山行的快樂吧!
揭示并板書課題。
(一)。
1、學生自讀(投影:出示兩首詩的注音全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2、再讀,圈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開火車讀,同桌間互讀并糾錯。
4、去掉拼音讀,達到正確熟練。
(二)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卡片出示要求會讀的生字詞,反復認讀。
2、卡片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指名反復認讀,并試著組一組詞語。喚起學生已有喚起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努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情緒并蓄勢成“憤”的狀態(tài)。
通過反復誦讀逐步達到正確熟練,為背誦打基礎。
脫離語言環(huán)境,強化對生字的記憶。
(三)指導背誦。
1、教師引導: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都能把兩首詩正確地讀下來了。就看誰最先把它們背下來了。
2、學生自由練習背誦,初步感受詩的節(jié)奏美。
3、檢查背誦情況。
(一)感受《望廬山瀑布》。
1、師:這又是一首李白的詩,你們對李白有那些了解?
生:.暢談李白。
2、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望”字。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白望到的廬山瀑布的樣子。(示插圖)。
師介紹廬山、香爐峰以及瀑布。
3、師:李白在詩中是怎樣夸廬山瀑布的呢?
生讀詩后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反復吟誦古詩。
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
重點理解:紫煙遙看飛流三千尺疑。
4、質疑問難。
5、師:輕聲背誦古詩,邊背誦邊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話也來夸一夸廬山瀑布嗎?
(二)進一步理解《山行》。
1、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5、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6、誦讀。
(1)出示掛圖,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一)自學八個生字,觀察每一個生字的字形,確定識記方法。
(二)小組內交流。
1、交流識記方法。
2、擴詞。
(三)班內匯報。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的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自己提出不好書寫的字,師生共同解決。
3、師生共同仿寫。
4、點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學生將詩背下來,在頭腦“自現(xiàn)”詩的意境實現(xiàn)初步感悟。
充分讓學生在進一步鞏固理解古詩基礎上背誦、積累。在誦讀中學生將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覺潛入到詩所描繪的情景中去,有的學生搖頭晃腦,朗誦得有滋有味。
打通想象世界與經(jīng)驗世界的聯(lián)系。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的質量。
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生字教學也要讓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由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字形,他們會記得更牢固。同時,生字的正確、規(guī)范書寫是一項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從小應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六
這首古詩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從題目可知許的內容為詩人在鄉(xiāng)村的所見所感,是一首風箏詩,描寫了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快樂的放風箏的情景,詩歌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通俗畫。
以讀為主,以評價促發(fā)展,在讀與評價相結合中感悟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生字組成詞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大意,在朗讀、感悟中想像。
詩中描繪的情景。
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一課時。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詩篇的語言美,情景美,達到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生字卡片、課件。
一、播放課件,初識意境。
師:今天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同時觀賞老師為你們作的畫,好嗎?
(師放古箏樂,按詩句描繪的.景物順序展現(xiàn)畫面)。
1、整幅詩課文插圖。
2、草長鶯飛。
3、拂堤楊柳。
4、水澤散發(fā)的霧氣。
5、兒童歡樂放風箏。
6、回歸整幅詩文插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見了翠綠的草地。
生:我看見了黃鶯在飛舞。
生:我看見柳條在隨風飛舞(擺動)。
生:我看煙霧,不是水霧。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內看到此情此景,僅用了四句話就寫下了這千古傳頌的《村居》課件演示古詩內容,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感知意境。
1、釋題:在鄉(xiāng)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由讀,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師: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寶寶。
生:舊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變成鄉(xiāng)村的村。
生:順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導書寫,生描紅、臨寫。
6、指導朗讀、正音。
三、細讀詩文,感受意境。
1、師:請同學邊讀邊觀看畫面,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師: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蒸發(fā)的霧氣,拂堤:柳枝很長,下垂著,像撫摸著堤岸。
紙鶯:風箏。
3、師:根據(jù)你對詩文的理解,能說一說詩文的大意嗎?
生:敘述詩意(大概詩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長,黃鶯飛舞的時候,拂堤岸的楊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樣,孩子們放學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趕忙趁著春風放起風箏來)。
四、吟誦詩文,品評意境。
師:請同學們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桌間互讀詩文。
生:練讀,相互糾正。
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生:吟誦詩文。
師:誰能再評一評,通過他的吟誦,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議嗎?
生:評價。
(1)他晃著頭,我感受到柳樹在風中搖擺很美、
(2)他的笑得再開心些,就更能體現(xiàn)孩子們放風箏時的興奮心情。
師:那你能來試著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吟誦。
師:誰來給他評一評。
生:他讀的聲音很響亮,要是把醉春煙讀得慢一些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煙這幾個字讀的聲音再拉長一些(師范讀前兩行話)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從老師的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樹在飛舞,整座山村到處是霧氣……。
師:誰愿意來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試讀,同桌比讀、男女賽讀。
五、賞讀詩文,進入意境。
師:放古箏樂曲,吟誦古詩,生閉眼想像畫面。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你的頭腦中呈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見風箏飛得很高,美極了。
生:我仿佛聽見黃鶯在歌唱。
生:我聽見小朋友在歡笑。
生:……。
六、欣賞畫畫,升華意境。
1、回放課件,生齊誦詩文。
2、詩人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
看畫面,練背誦。
七、拓展作業(yè),張揚個性。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2、為古詩配畫。
3、吟唱詩。
以上任選一題。
村居。
草鶯飛醉春煙兒童學。
拂堤楊柳早春竟放紙鶯。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七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并能從內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課前查閱收集有關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的生活年代的情況。
兩課時。
20xx年9月15日。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我們再來學習另一位愛國詩人杜甫寫的一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解題:聞:聽。
指名匯報,對了解信息較多的學生可追問信息的來源并及時表揚鼓勵。教師出示相關課件。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讀詩,正音。
1、自由讀,借助字典、結合書上的注釋,同桌互相合作,說說詩句的意思。
2、匯報交流。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p>
卻看:回過頭來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憂愁?胡亂卷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p>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p>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學生口述句意,教師出示課件作點評和補充。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讀了這首詩,你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4、引導學生從詩中想開去。
(1)如果當時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lián)系詩的內容說說你的體會。
5、配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出示《春夜喜雨》讓學生齊讀。
2、出示《春望》,指名朗讀。
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tǒng)一,失地未收復;喜欲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收集來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二課時。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xiāng)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fā)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fā)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的臨終絕筆。全詩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似乎不費時力,就能讓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理解詩意并不難,學生讀上幾遍,再疏通一下幾個字的字義,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學生就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了。但學古詩詞,遠不止理解詩意那么簡單。體悟詩人能過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所表達的詩情,才是重中之重。這首詩,以“悲”為感情基調,抒發(fā)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祖國統(tǒng)一的渴強烈望,愛國熱情一表無遺。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地懂得陸游的拳拳愛國心,豈是一首詩所能做到的。陸游一生追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多次遭受排擠、打壓、卻仍不改其報國之心。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愛國詩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學完《示兒》后,為了讓學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陸游的性情、陸游的志向,我又向學生出示了他的另兩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時期,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人老時,做夢時,乃至臨終時,詩人都在憂國憂民。三首詩表達了詩人同一個情懷:一心為國、渴望祖國統(tǒng)一。
三首詩學下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為陸游強烈的愛國情懷深深震撼了。陸游也成了學生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愛國詩人。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
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詩句中對伏句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2、從平淡的描寫中領悟濃厚的情味。感受語言美和情境美。
教學用具: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戀的。我國的古代詩人為了表現(xiàn)彼此之間的友情,留下許多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位詩人用不同的筆法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讓我們一首一首來欣賞。
(1)自讀《贈汪倫》,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b、指名標出停頓。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學習古詩一般可以分為四步進行。(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3、用這四步方法自學《贈汪倫》。
交流。
(1)釋詩題。
贈:贈送。
(2)知詩人。
作者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李白。汪倫是他的朋友,這首詩是汪倫為李白送行時,李白送給汪倫的。
(3)明詩意。
a、交流難解的字詞。
欲:將要。聞:聽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腳步打著拍子唱歌。
b、朗讀詩句。
開火車讀。
齊讀。逐行朗讀,理解。
c、指名說說詩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腳。
打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4)悟詩情。
指名朗讀,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試背。
李白運用夸張的寫法,向我們表達了他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一個“忽”字既表現(xiàn)了詩人吃驚的心情,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全詩濃烈奔放,是李白的傳世名作,現(xiàn)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濃情厚意。
再讀全詩。
一、復習。
2、《贈汪倫》的作者李白運用夸張的手法,奔放的.語言,抒發(fā)了自己與汪倫之間濃厚的情誼,而《過故人莊》這首詩的作者孟浩然則用細膩的語言,平淡的詞匯告訴了我們與人交友于平淡中見真情的真諦。
1、自讀,注意讀準字音。
2、劃出詩中不理解的詞語,準備交流。
3、指名讀詩,正音。
1、釋詩題。
“過”:訪問,“故人”:老朋友。
訪問村莊里的老朋友。
2、知詩人。
簡介作者孟浩然。
3、明詩意。
(1)自讀,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具:準備。黍:煮飯的小米。郭:外城。
軒:窗子。話桑麻:閑談農家生活。就:親近。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說詩意。
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只見綠樹將村舍環(huán)繞;青山在城墻外蜿蜒起伏;打開窗戶對著屋旁的園地,舉著酒杯閑談農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一天,我會乘菊花開時再來探望。
4、悟詩情。
(1)這首詩非常平淡,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與友人之間的感情的?
(2)你喜歡讀讀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這首詩用詞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畫放在了我們面前,畫中最濃的是友人間彼此惜別,不忍離去的畫面,讓我們再好好品味一下這優(yōu)美的詩句。
訓練學生讀好古詩。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九
摘要:本文通過對北宋初年詩人林逋的詩作進行內容、題材的分類,對其詩作的特點加以分析總結,得出林逋詩歌總的風格特點:清瘦。
關鍵詞:林逋詩風清瘦。
林逋少年時家境貧寒,卻勤奮好學。其性情恬淡好古,無意于做官。早年曾放游于江淮之間,后來隱居在杭州孤山。他極喜愛梅花,且又以養(yǎng)鶴自娛自樂,所以有“梅妻鶴子”的美稱。林逋善于繪畫與書法,但與繪畫及書法相比,他的詩則更具特色,對后世的影響也更大。
林逋的詩可以分為四種:一是寫景詩。這類詩作大多描繪的是四時之景及其隱居之處的西湖與孤山的景色。如《春日感懷》《西湖春日》《山中冬日》《山村冬暮》等。二是詠物詩。這類詩作所詠之物都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之物和細小之物。如《筆》《墨》《茶》《山園小梅》《貓兒》等。其中尤以《山園小梅(其一)》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代表。三是送別唱和詩。林逋的詩集中收有大量的為友人送別時所作的詩和一些唱和詩。如《送馬程員外之任烏江》《送吳秀才赴舉》《和酬周寺丞》《送范寺丞仲淹》等。四是表現(xiàn)隱居生活及情懷的詩。如《小隱》《孤山隱居書壁》等??梢姡皱驮姷膬热莶⒉荒芩阖S富,題材也非常狹小,他的詩作既沒有涉及國家的政治大事,也沒有提及到民生疾苦。甚至單就景物詩的描寫來看,他所寫的也只是他住所周遭的景物,絲毫未涉及到祖國各地的風格迥異的自然山水。這些題材上的局限性是和他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緊密相關的。由于他一生不仕不娶,在孤山過著優(yōu)游的隱居生活,僅以種梅養(yǎng)鶴為趣。這些經(jīng)歷反映在他的詩作中,就滲透出了一種淡泊清雅的情懷。如他的《小隱自題》:“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余。鶴閑臨水久,蜂懶采花疏?!眱H僅只是自己居住的屋子旁有竹子圍繞,詩人就覺得是趣味多多了。而一個鶴閑,一個蜂懶,更是刻畫出了一種散淡、無拘無束和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在這里閑鶴的無所事事,懶蜂的自在安逸式的生活也正是詩人所向往的。這種慵懶的生活姿態(tài),在詩人看來卻是人生難得的自然情趣。所以后兩句“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就表現(xiàn)了詩人的生活態(tài)度,一如閑鶴和懶蜂那樣任性無為,收放自如。如此整首詩就呈現(xiàn)出了淡泊清雅的詩境。
同樣,詩人對于自身身世的慨嘆,對于末入仕途,才華無人賞識的不平,也都在清泊淡遠的詩境中表現(xiàn)出來了,這更增添了悠長的余韻。如《墨》:“青暈時磨半硯云,更將書貼拂秋塵。衰羸自顧空多感,不是臨池苦學人?!薄恫琛罚骸笆胼p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边@兩首詩既形象傳神地描摹了所詠之物,又結合了詩人自身的形象。大概是因為自己身體衰羸,多愁善感,不適合出仕的緣故,才使他自己的才華無人賞識,只能“閑對茶經(jīng)憶古人”了。雖然詩人將心底的牢騷寫得甚為隱晦,但仍依稀可以感受出詩人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氣。知音的難覓,使得詩人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表現(xiàn)出了一種獨特的孤傲、清高之情懷。《湖山小隱》“黑頭為相雖無謂,白眼看人亦末妨”,詩人能這樣率性而為,任意舒放自己的性情,不也正是隱居的生活帶給他的獨特享受嗎?詩人在其詠梅詩中,在描寫梅花體態(tài)的同時,亦表現(xiàn)出了其高逸的品格,如《山園小梅》二首其一:“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而在詩人的詠梅詩中,最為后世所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其《山園小梅》二首。一開篇即寫出了梅花的傲立姿態(tài),許多芬芳的花在冬天已凋謝、搖落,只有梅花獨自開放,給孤寂昏暗的小園帶來了一點明亮和熱鬧的色彩。接下來是描寫梅花獨特的精神風貌,詩人沒有直接寫梅花的姿態(tài)和幽香,而是采用了側面烘托的寫法?;椟S的月光下飄來了梅花清雅的芳香,這香氣又似乎是若有若無,時斷時續(xù)的,在朦朧的月色之下又添一份清新的雅韻。梅花仿佛天生就具有這樣的高貴氣質似的。尾聯(lián)作者由梅花聯(lián)想到自身,詩人的品格也如同這梅花一般孤傲、高潔。也只有詩人才能真正地欣賞梅花,喜愛梅花,理解梅花;也只有詩人的品質、襟懷是和梅花融為一體的`。
或許是因為林逋是一位真正的隱士,終生不娶的經(jīng)歷及在西湖孤山的隱居生活,使得他的一生平靜得如同一池春水,幾乎沒有任何的驚濤駭浪,所以他的詩作不論是寫美景,還是寫衰景,不論是表現(xiàn)哀情,還是表現(xiàn)悲情,都只是用細語緩緩流出,娓娓道來。沒有強烈的感情起伏,不存在任何大悲大喜的轉折。比如詩中表現(xiàn)豪情的詩《詩招南陽秀才》“危堤柳色休傷別,上苑杏花長自春。況有西湖好山水,歸來且濯錦衣塵”。面對仕途的不得意,詩人勸他的朋友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利,就放棄自己的志向和抱負,做一個放游江湖的人。而應將目光放遠,看到青青柳堤時也不要感到離別的傷感,畢竟上苑盛開的杏花也可以安慰你。更何況,還有西湖的青山秀水,可以洗濯你旅途的征塵,可以驅除你身心的疲憊,為什么還那么悲觀呢?可以看出,詩人灑脫的表現(xiàn)僅僅是用西湖水濯衣塵而已。在《深居雜興》之一中,詩人對于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做了以下描述:“門庭靜極霖苔露,籬援涼生裊菊煙?!闭谏〉脑娙霜氉悦鎸χ@樣一個幽靜偏僻的處所所發(fā)出的悲懷之情僅僅只是“瘦行清坐詠遺篇”。
所以林逋的詩風,用他自己的兩句詩來概括最妙不過:“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煙篁一兩竿。”(《喜皎然師見訪書贈》)“清瘦”二字可謂傳神之極。清即清雅、清淡之意。林逋詩不僅意象清淡,而且詩中之意境也是清淡的。所寫之景,所描寫之物,無一不顯出清雅的風致來,在清雅的風格中留下了長長的余韻和淡淡的回味?!笆荨眲t是指林逋詩的內容單調,題材單一。僅僅只是描寫他身邊的小景小物,根本未提及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同時也是指他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沒有昂揚的激情,以平淡的基調為主。雖是如此,林逋依然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在后代詩人中,他的影響依然很大。陸游的“平生所慕孤山老”、楊萬里的“冰壺底里步金沙,真到林逋處士家”、陳與義的“自讀西湖處土詩,年年臨水看幽姿”,就連南宋亡國皇帝趙顯被擄去時也寫了“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這樣的詩句。由此可見,林逋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林逋著.林和靖詩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2]林逋著.林逋詩書[m].上海書畫出版社,.
[3]錢鐘書著.宋詩選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4]趙齊平著.暗香疏影――說林逋《山園小梅》[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5]鐘嬰著.林和靖與西湖[m].杭州出版社,.
(姚春莉西藏拉薩師范高等??茖W校850000)。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十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根據(jù)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岑參年譜》,此詩作于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逢入京使。
岑參〔唐代〕。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xiāng)之淚沾濕雙袖難擦干。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只有托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
注釋。
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边@里是沾濕的意思。
憑:托,煩,請。傳語:捎口信。
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shù)悲辛。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肮蕡@”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皷|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夸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褒堢姟痹谶@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龍鐘”和“淚不干”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tài)。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保ㄒ姟端嚫旁姼拧罚┰谄揭字卸诛@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常考題型。
1.詩中借寫眼前景色,點明路途遙遠的句子: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2.反映詩人面對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鄉(xiāng),卻愁思縈懷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3.詩中描繪詩人偶遇老友,萬分喜悅,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報平安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4.詩人極具夸張地寫自己的思鄉(xiāng)情結,暗暗透露想要鴻雁傳書想法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5.詩中借走馬相逢的生活細節(jié)描寫,蘊含詩人復雜情感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一)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雙袖龍鐘淚不干”中的“龍種”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有何表達效果?(2分)。
2、本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答:“龍鐘”在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tài)。
2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二)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解釋詞語:
故園:漫漫:
龍鐘:憑:
傳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4、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案:
1、解釋詞語:
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鐘:沾濕。
憑:托。
傳語:捎口信。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答: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
4、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答: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十一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yǎng)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jīng)意地展現(xiàn),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通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一)。
一、談話導入。
一年之中有哪幾個季節(jié)?你能用一首詩來告訴同學們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嗎?(學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古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板書課題:《四時田園雜興》還記得我們一年級時學過的古詩《夏日》嗎?那就是詩人范成大的作品,讓我們一起背一下吧!(學生齊背古詩)。
2、教師范讀古詩。
同學們背的真好,下面我們來學習古詩《四時田園雜興》,請同學們把書捧起來,聽老師讀古詩,注意聽清本課生字的字音,聽清古詩的重音和節(jié)拍。
二、介紹作者釋題。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范成大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他的憂國恤民的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于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fā),即興記下。)。
2.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兟椋喊崖榇瓿删€。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未解:不懂。
供:參加。耕織:耕田織布。傍:靠近。桑陰:桑樹下。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材分析:根據(jù)冀教版信息技術課程要求,文字處理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應用技能。第一冊安排的第二個模塊就是以word文字處理軟件為例,使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感受文字編排、圖文混排的作用,學會根據(jù)主題選擇適當?shù)男畔⒈磉_方式?!豆旁娕洚嫛肥潜灸K的第二個學習內容,主要是使學生學會在word文檔中插入圖片,根據(jù)詩詞內容合理安排圖片的位置,使文檔圖文并茂。本課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藝術學科的整合,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
1、知識目標。
(1)練習文字輸入,在word文檔中輸入古詩。(2)讓學生學會插入圖片和調整圖片大小。(3)讓學生學會設置圖片的文字環(huán)繞方式。
2、能力目標。
通過古詩配畫的制作過程,培養(yǎng)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和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在藝術氛圍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培養(yǎng)美感,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飾。難點:設置文本框格式。教學準備:
微機室、教學powerpoint課件。
秉著“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創(chuàng)造”的指導思想,我將教學過程擬訂為“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導探究,自主嘗試——集中答疑,演示轉播——交流評價,全課小結”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努力構建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在你學過的古詩中把你最喜歡一首背誦給大家聽好不好?
同學們掌握了這么多首古詩,老師對你們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師也有幾首喜歡的古詩,你們想知道嗎?幻燈片《古詩欣賞》。
同學們剛才看得非常投入,聽得也非常認真??催^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學們,你們也可以把喜歡的古詩做出這樣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word制作古詩配畫。
(二)引導探究,自主嘗試。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好朋友——學習小助手,她會幫助你來完成這節(jié)課的任務。師打開學習小助手簡單介紹。
老師會頒給他一個優(yōu)秀設計獎。請星級最多的同學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誰還想對他的作品說說你的感受呢?說說你喜歡哪些地方,覺得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師:其實同學們的作品都很不錯,希望你們今后繼續(xù)努力學習相關的知識,將來成為真正的設計師。板書設計:
十七古詩配畫。
輸入古詩挑選圖片插入圖片設置圖片的環(huán)繞方式。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十三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了解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朗讀并背誦三首古詩。
3.認識雙線格內的個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2個字。
1.讀懂詩的意思,能背誦這三首古詩。
2.頌讀古詩,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和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這三首詩的資料。
2.掛圖或課件。
課 時: 2課時。
一、引入新課,介紹作者
b 介紹王昌齡、杜甫、戚繼光,說說這些了解是從從哪里得到的?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學提綱,按提綱要求自學三首古詩歌。
三、合作討論,解決疑難。
a 小組內朗讀這三首詩歌,組長匯總組內讀不明白的地方,組內討論。
b 小組學習匯報:學習組長先報告討論的是什么問題,通過討論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學補充。
四、指導精讀,啟發(fā)想象。
一、積累內化。
(1)背誦三首古詩。
(2)“自選佳句”由學生自由選擇,不做統(tǒng)一規(guī)定。
二、遷移練習。
(1)仿照戚繼光的《馬上作》,替北洋海軍名將鄧世昌也寫一首《艦上作》,表達他的愛國情懷。如學生有困難,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據(jù)情景填寫適當?shù)墓旁姟?/p>
20xx年的春天,當一位中國記者踏上伊拉克的領土,面對蔥蔥的綠樹和彈痕累累的墻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兩句詩:“ ,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指導寫字。
三、實踐活動。
課后找王昌齡、杜甫的其他詩作讀一讀,背一背,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通過三首古詩的學習,使學生對愛國詩有所感悟,對愛國詩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十四
1.朗誦詩歌,熟讀成誦,領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合相關背景,領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庭中有奇樹》和《龜雖壽》。
2.結合相關背景,感知詩歌內容,理解詩人的情懷。
【教學過程】
庭中有奇樹
南朝梁一位文學批評家曾這樣評《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边@句話說明《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運用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樹》。
(板書:庭中有奇樹)
【設計意圖】由古代批評家對《古詩十九首》的評價,引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師范讀《庭中有奇樹》,同桌互讀,感知古體詩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語氣:誦讀時應有一種凄美、哀婉的意味?!豆旁娛攀住凡捎梦逖跃涫?,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諧整齊;全詩壓“i”韻,韻腳有“滋”“思”“之”“時”,朗讀時要重讀韻腳。另外,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fā)音時間,這樣整體的韻律感就出來了。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預設
這是一首表現(xiàn)思婦憶遠的閨怨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前四句描寫環(huán)境,描繪出庭中繁花似錦的景象。后四句抒發(fā)情感,描繪出了一幅孤寂賞花圖,表達了主人公對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讀出意境畫面
師:閱讀要讀出情味,邊讀邊體味,邊體味邊想象,嘗試還原詩句呈現(xiàn)的畫面,想象主人公當時的情態(tài)。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感知古體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同時初步感知詩作內容,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詩歌前兩句寫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預設
描寫庭院中的奇樹,抓住其葉、花等景物?!熬G葉發(fā)華滋”中的“滋”為繁盛的意思,寫出葉綠花盛的景象,描繪了一幅春日花盛圖。
設問2:第三、四句寫主人公,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預設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遠人。一個“思”字,可謂詩眼。深閨中的女子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設問3:“馨香盈懷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
一個“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濃。如此香郁的花朵本應愉悅地欣賞,但此時思念之人卻在遠方,使這愉悅之情變淡了,更襯托出悲涼、孤寂之情。
設問4:“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的“此物”指什么?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預設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這樣美的花為什么“何足貴”?顯然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試想,女子執(zhí)花在手,無語凝佇,任花香盈袖,愁緒百結,終無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雖美,卻不能相贈,有何可貴?不過更增思念之苦罷了。表達了主人公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生的憂愁之情。
師小結:全詩因人感物,由物寫人,抒寫情思,通篇不離“奇樹”,篇幅雖短,卻有千回百折之態(tài),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詩情。同時,引導學生品析詩歌的藝術手法,體會詩歌的妙處。
【板書設計】
龜雖壽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龜雖壽》,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教師針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指導閱讀。
節(jié)奏:四言詩,有規(guī)律的短暫停頓(二二節(jié)拍)。為了突出語意或情感,要讀出詩中較大的停頓(層與層之間)。
重音:表達思想感情的詞語,如“志在千里”“壯心不已”要重讀。
語氣:語氣高亢激越,應讀出積極、樂觀、豁達的感覺。
2.讀懂詩歌大意
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說說傳達了詩人怎樣的觀念。
預設
詩人告訴我們,不必羨慕神龜?shù)拈L壽、神蛇的通靈,生命的意義不在于簡單地“活著”,而在于奮發(fā)有為。
【設計意圖】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與文本對話,進一步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引發(fā)共鳴,為下文理解詩人情志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前四句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預設
選取了神龜、騰蛇兩種意象。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yè),不要虛度一生。
設問2:賞析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預設
這四句是千古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蘊含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驥”自比,用比興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設問3:如何理解詩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內涵?
預設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說壽命長短,并不只是被動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悅,就可以益壽延年。說明人通過正確的方法,是可以健體強身,可以取得相對“永年”即長壽的。表現(xiàn)了詩人不甘衰老的豪邁氣概。
預設
這兩句的意思是“真是幸運極了,我唱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志愿”。這八個字常見于樂府四言詩形式性的結尾,是按樂章尾聲的格式,應配樂的需要所加上去的(樂府詩是用來唱的),與詩意并無必然關聯(lián)。
設問5:詩人在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試品析。
預設
比興。詩歌前四句托物起興,興中有理,以神龜和騰蛇起興,說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guī)律。
比喻,照應。詩歌中間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習氣,以老馬為喻,抒發(fā)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豪情?!傲沂磕耗辍焙汀袄象K伏櫪”又相呼應,“壯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則互相映照。
師小結:“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痹跁r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jīng)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定會流芳百世。什么時代都需要昂揚向上的情懷,什么時候都需要積極樂觀的信念,讓我們滿懷信心,懷著昂揚的斗志,努力學習,為將來建功立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吧。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引領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及藝術手法。采用問題引領,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板書設計】
龜雖壽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贈從弟》(其二)和《梁甫行》,繼續(xù)領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合相關背景,領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贈從弟(其二)
課件出示:
劉楨(?—217),字公干,東平寧陽(今屬山東)人,東漢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
【設計意圖】朗誦詩歌,讓學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論世,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贈從弟》,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通過抽查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預設
斷句:五言古詩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兩種節(jié)拍。
押韻:本詩閱讀時要注意平聲韻要拖長音,如“松”“風”;仄聲韻要急促而短,如“盛”“勁”“正”等。
語氣:詩歌贊揚松柏凌寒的氣魄,因而朗讀時應讀出堅定的語氣。
(3)學生按照指導再讀詩作,進一步體會詩作閱讀的語氣和節(jié)奏。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設計意圖】詩歌雖然為古體詩,但通俗易懂。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感知內容,理解詩人寫作意圖,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詩的題目是“贈從弟”,從內容來看,寫了什么?
預設
從弟即堂弟。題目的意思是寫詩慰勉堂弟,寫的內容是松柏樹。
設問2:詩中的松柏樹有什么特點?
預設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別修飾“盛”和“勁”兩字,突出的是風“大”和松“勁”,展現(xiàn)了松柏聳拔而起、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
預設
目的是借青松剛勁挺拔的外形和不畏嚴寒、凌風傲雪的大無畏精神,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并以此來勉勵堂弟要像青松一樣保持堅貞本色,不向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峻挺拔,傲骨錚錚。這屬于托物言志的寫法。
設問4:品析詩歌第一、二句疊詞“亭亭”“瑟瑟”的妙處。
預設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態(tài),用“瑟瑟”模擬刺骨的寒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通過對比,以風的肅殺襯托松的高潔。
設問5:賞析“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p>
預設
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的品質,以此勉勵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設問6:詩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還運用何種寫作手法?試簡要說明。
預設
用谷中風的迅疾兇猛襯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師小結: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本詩中,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把自己對堂弟的勸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詩意和韻味。
【設計意圖】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問題的引領,抓住字詞句,引導學生深入詩歌文本,品析詩歌情韻,讀出詩味。
【板書設計】
贈從弟(其二)
梁甫行
課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之子,封陳王,死后謚“思”,故世稱“陳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詩善文。其詩內容廣泛,形式優(yōu)美,思想深刻,鍾嶸稱其“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詩品》)。特別是他的五言詩,代表了當時詩歌最高成就,對后世五言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代表作有《白馬篇》《七步詩》等。
1.題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靶小?,古代詩歌的一種文體?!傲焊π小痹瓰橥旄?,在這里曹植用舊題描寫海邊人民貧苦的生活,為貧苦民眾寫挽歌。
2.讀順字音節(jié)奏
生:二三拍。
師:其實,同學們可以根據(jù)注音,來把握詩歌的頓挫,也就是要學會區(qū)分平仄。
課件出示:
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平聲和緩,仄聲短促。
預設
沉緩、低沉。
師:請同學們再讀詩歌,體會語氣語調。
3.讀懂詩詞大意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歌的主要意思。(學生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預設
反映了海邊農村殘破、荒涼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設計意圖】“三分詩七分讀”,學生反復誦讀,與文本對話,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為理解詩歌情感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曹植在海邊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預設
民不聊生,破敗荒涼。其中,“寄身”三句,從生活環(huán)境、生活艱難和居住環(huán)境三個方面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fā)現(xiàn)、抓走,每天就鉆在山林里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一個“依”字把難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xiàn)出來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過對狐貍、兔子的描寫,側面描繪出海邊貧民家庭條件的惡劣以及家園的破敗。全詩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使海邊貧民悲慘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
設問2:詩中哪一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預設
詩人用“劇哉邊海民”一句,總括海邊貧民的艱苦生活,點出了全詩的中心?!皠≡铡笔沁@首詩的“詩眼”,下面具體艱苦的生活由此而展開,起到了提挈全詩的作用。詩人面對海邊貧民的痛苦生活,感慨萬端,用“劇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出來。
設問3:“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預設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以對偶的句式,從自然現(xiàn)象寫起,既渲染了氣氛,又為正面描寫海邊貧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鋪墊,起到了烘托作用。
設問4:試簡要分析作品寫法上的藝術特色。
預設
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白描、直敘的寫法,不作雕飾,語言自然質樸。在展現(xiàn)海邊貧民生活的時候,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古詩風的教學設計篇十五
《四時田園雜興》是西師大六語下冊第二課,主要讓學生學會熟讀并在熟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背誦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把詩意連起來讀一讀,體會作者勞動人民的贊美。
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時田園雜興》,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進一步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味欣賞,體會詩歌的意境。3.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指導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導學互動。
多媒體課件。
一提綱導學。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圖片導入,釋題,簡介作者:
請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張圖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眼前的這片風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積累的詩句,那就更美了?。?/p>
這個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一個山青水秀,風景優(yōu)美的好地方。樹木成蔭,掩映著白墻黑瓦,再加上碧綠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黃的菜花,還有自由嬉戲的野鴨,一派田園風光!這里是宋朝著名詩人范成大的家鄉(xiāng),他辭官后回到故鄉(xiāng)住了十年,把這里的田園風光,這里的田園生活都寫進詩里,寫了60首詩。而且每首詩的題目都是一樣的——(課件出示)跟老師念:《四時田園雜興》(再讀一遍)。
板書課題,理解題意:
讀詩首先要讀懂詩題,“四時”指的就是一年四季,這個詞語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都包含在內了,仔細品味一下,還有哪個詞用的也很巧?(雜興)你很會品味,能說說你的理解嗎?(雜興這個詞,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隨感”,各種各樣的感受都可以。)。
因為有了這60首《四時田園雜興》,石湖的田園風光顯得更為詩情畫意了,也因為這60首傳誦千古的《四時田園雜興》,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2、出示導綱。
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時田園雜興》,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二合作互動。
1小組交流。
2展示評價(美讀第一首:
在范成大眼中,田園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為《四時田園雜興》的主角。(出示)。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請大家自由讀讀,思考:這首詩描寫的是四時中那個季節(jié)的風景?(生自由讀)。
蛺,蛺蝶指的就是蝴蝶。
誰來讀讀這首詩,把你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讀好。
讀出來了嗎?(春天)你是從哪里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的?
再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像,你看到了春天田園怎樣的畫面?(自由讀)。
從這幾句詩中,同學們感受到了怎樣的田園風光,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你眼前出現(xiàn)的畫面。
1.梅子金黃杏子肥,
“肥”就是指梅子的個兒很大,是這樣的.嗎?這就是金黃的梅子,肥大的杏子,我看到同學們驚喜的表情,那就請你帶著這份驚喜來讀讀——相信詩人的感受也和我們一樣。我們一起讀,和詩人分享這份驚喜!
2.麥花雪白菜花稀。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春的氣息?麥子開花白白的,菜花稀稀落落的。
果子肥,菜花稀,他們自由自在地生長著,你還看到了什么?
3.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這就是范成大眼中的家鄉(xiāng),詩人的心是多么悠閑,他淡淡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出來。這樣的田園風光,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美。(板書:風光美)。
三導學歸納。
1、學生歸納。
課文圍繞“學會聆聽”、“把聆聽的經(jīng)驗教給他人”展開故事內容。
2、教師指導: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拓展訓練。
1、拓展運用。
2、編題自練。
四時田園雜興動物蜻蜓。
蛺蝶。
植物梅子。
杏子。
麥花。
菜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57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