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瓶罐罐教案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6:59:12
瓶瓶罐罐教案范文(13篇)
時間:2023-11-30 16:59:12     小編:靈魂曲

一個好的教案應(yīng)該具備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具有可操作性等特點。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然后,我們應(yīng)該合理選擇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shè)計;此外,我們還應(yīng)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最后,我們需要進行教學評價,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如果你對教案的編寫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希望能夠給你一些啟發(fā)。

瓶瓶罐罐教案篇一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jīng)驗,嘗試自己選擇各種材料,設(shè)計創(chuàng)造出各種簡單的樂器,并能較好地演奏它們。

(2)讓幼兒體驗成功帶來的樂趣,并樂意與人分享。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請幼兒準備各種自己認為能當樂器的物品、或能制作樂器的材料若干。(如:大紙箱、各種盒子、瓶子、罐子、桶、紙、釘子、石頭……)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幼兒已有前兩次活動的經(jīng)驗積累。

活動建議:

1、教師組織幼兒把自己準備的各類物品與打擊樂器進行比較,幫幼兒確定制作方向。

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起幼兒思考:

“你能讓它能發(fā)出怎樣的聲音?”

“它的聲音比較高還是比較低?”

“它的聲音聽上去和哪一種樂器比較接近?”

“哪種方法使它發(fā)出的聲音聽起來更好聽?”

“你覺得哪種方法演奏起來更方便?”

2、請幼兒分組自由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各類簡單的樂器,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С峙c幫助。

制作建議:鼓類:

用手拍一拍大紙箱或是用筷子、木棒敲一敲,想不想一面大鼓?;

把不同大小的紙箱或紙盒放在一起敲一敲,忽高忽低,忽強忽弱就像一組架子鼓;

響板類:

用兩個瓶蓋互相敲一敲,可不可以做一個響板?

沙球類:

碰鈴類:

把幾個小鈴當用繩子串起來,套在手腕上,多好聽啊;

其他:

拿幾個杯子、碗或玻璃瓶,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再用筷子敲敲看,多美妙的聲音,我們可以叫它音樂杯(碗、瓶)。

3、請幼兒講解并演示自己制作的樂器,并請大家進行評價。

4、請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樂器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jié)奏地即興演奏。

瓶瓶罐罐教案篇二

我園注重利用廢棄材料自制玩教具,在我班,利用師生共同廢舊塑料酸奶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制作了大量的瓶罐類健身玩具,旨在培養(yǎng)幼兒節(jié)約資源的良好品質(zhì),充分利用自己廢舊材料進行合適的體育鍛煉,從小感受低碳環(huán)保生活的樂趣。根據(jù)中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我與瓶罐齊鍛煉。

1、喜歡利用自己廢舊瓶罐進行體育鍛煉、游戲。

2、能用瓶罐布置運動場地,鍛煉握舉、平衡、跳躍及躲閃能力。

3、增強環(huán)保意識,獲取主動收集瓶罐的生活經(jīng)驗。

1、物質(zhì)準備:洗凈消毒的自制瓶罐玩具若干(數(shù)量是幼兒人數(shù)的兩倍),音樂。

2、知識準備:已初步掌握班級自制瓶罐玩具的名稱和玩法。

(一)做瓶罐操

教師:今天我們要跟瓶罐朋友們一起鍛煉,請先找到我們的拉力器朋友,跟老師一起隨音樂做做熱身操吧?。ㄕ堄變悍峙行虻厝ソ∩韰^(qū)拉力器籃中每人取一對拉力器再回做操的點齊做拉力操熱身。)

(二)瓶罐游戲

1、教師與幼兒合作將瓶罐放在活動場地上,布置成“小橋”、“樹林”、“小溪”等活動情境。(鍛煉幼兒動手、動腦能力,激發(fā)幼兒參與熱情。)

2、幼兒四散在活動場地,在老師的看護下按自己的意愿嘗試通過“小橋”(平衡)、穿越“樹林”(躲閃跑)、跨越“小溪”(跳躍)。

4、幼兒分組討論、探索,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幼兒思考不同的布置方法和鍛煉方式。

5、教師讓幼兒用自己思考出來的方法過“小橋”、“樹林”、“小溪”并將多于的瓶罐運送回“瓶罐之家”。

(三)瓶罐按摩幼兒邊聽舒緩的音樂邊用手中的瓶罐輕拍自己的手臂、肩部、腿部,進行活動。將瓶罐“送回家”,結(jié)束活動。

1、

2、

瓶瓶罐罐教案篇三

具體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質(zhì)的瓶(罐)子發(fā)出不同的聲響,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發(fā)出最好聽的聲音。

2、在有趣的游戲中,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3、訓練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和節(jié)奏感。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準備:

1、教師提供各種常見材質(zhì)(如:鐵制、塑料、玻璃、紙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兒常用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如:(鈴鼓、響板、三角鐵……)。

幼兒能力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jīng)具有辨別常見打擊樂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兒具有初步的節(jié)奏感,熟悉各種常見節(jié)奏型,并能在音樂伴奏下有節(jié)奏的即興演奏。

3、具有較好的音樂活動常規(guī)。

活動過程:

1、聽覺、節(jié)奏訓練。

(1)教師分別演奏三種不同音色、音高的打擊樂器:大鼓(低音)、碰鈴(高音)、響板(中音),請幼兒閉上眼睛,聽音色說出樂器名稱。

教師邊演奏邊有節(jié)奏地問:

“小朋友/告訴我,什么樂器/在歌唱?”

幼兒有節(jié)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大鼓大鼓(碰鈴、響板)/在歌唱?!?/p>

(建議:教師與幼兒進行節(jié)奏對答游戲時,可即興變化幼兒熟悉的各種節(jié)奏型,并可不斷改變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兒的回答需與教師的節(jié)奏型、大小相一致。)。

(2)用同樣的方法請幾名幼兒輪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擊樂器,請其它幼兒猜。

(3)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演奏節(jié)奏樂《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經(jīng)過敲擊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師出示幾種常見的質(zhì)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紙制)),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演奏的真好聽,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說他們也想來唱歌,小朋友想聽嗎?”

(2)教師用手分別敲擊四種瓶(罐)子,請幼兒仔細聽辨它們發(fā)出的聲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議教師可這樣提問: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樣唱歌的?誰能學一學?”

(啟發(fā)幼兒用象聲詞模仿,也可進一步啟發(fā)幼兒用形容詞來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如:脆、悶、響亮……)。

“它的聲音像哪種打擊樂器?”

(引導幼兒說出與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擊樂器名稱。)。

(3)請幼兒閉上眼睛,由教師或一名幼兒敲打其中任何一個瓶(罐)子,讓幼兒猜猜看,是哪一種瓶(罐)子發(fā)出的聲音。

教師邊敲擊有節(jié)奏地問:“小朋友/告訴我,什么瓶子/在歌唱?”

幼兒根據(jù)不同瓶(罐)子發(fā)出的聲音,有節(jié)奏地回答:

“石老師/告訴你,易拉罐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教師或一名幼兒隨意站在活動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種瓶(罐)子,讓幼兒閉上眼睛指出聲音的方向并說出是何種瓶(罐)子。

3、幼兒分組嘗試用不同方法讓瓶(罐)子唱歌。

教師:“請小朋友也試一試,讓這些瓶子、罐子都來唱歌。”

(1)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啟發(fā)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彈……)使瓶子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和節(jié)奏型。

建議教師可這樣引導:

“想想看,除了敲、打,還能用什么方法讓瓶子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除了敲打這兒,還能敲打什么部位?”

“能不能讓它們互相幫幫忙?”

“除了用手,我們還能用什么讓它唱歌?”

(2)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讓瓶(罐)子發(fā)出不同聲音的?發(fā)出的聲音是怎樣的?并演示方法。

(3)教師邊總結(jié)邊演示不同的方法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并請幼兒集體評價哪些聲音聽起來感到舒服,好聽,教育幼兒不要制造噪音。

4、幼兒任選一種瓶(罐)子當樂器,用自己覺得最好聽的聲音,跟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即興演奏。

瓶瓶罐罐教案篇四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的成功?!蔽覐闹邪嘤變旱恼J知特點出發(fā),取材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瓶瓶罐罐,以幼兒發(fā)展為主,充分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熱情與興趣。設(shè)計了有趣的瓶瓶罐罐這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在活動中幼兒動手,動腦,擴展了思維,豐富了想象力。

活動一:

1、嘗試用掛歷紙、毛線、顏料等輔助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裝飾瓶瓶罐罐。

2、在裝飾活動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3、增強珍惜物品、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

活動二:

1、探索用不同的瓶罐敲擊出不同的聲音的方法,體驗節(jié)奏美。

2、結(jié)合已有經(jīng)驗,嘗試為熟悉的形象配上合適的瓶罐打擊樂,感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三:

1、用瓶瓶罐罐布置運動場景,鍛煉平衡、跳躍及躲閃等能力。

2、通過游戲增強環(huán)保意識。

能夠利用瓶瓶罐罐廢舊材料擴展思維,并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

活動一:活動前搜集并清洗瓶瓶罐罐,數(shù)量多于幼兒人數(shù);裝飾好的瓶罐若干;掛歷紙、毛線、包裝帶、水彩顏料、剪刀等。

活動二:幼兒每人3至4個不同質(zhì)地、大小的瓶罐,一雙筷子;事先收悉音樂《大雨和小雨》;錄制好的瓶罐敲擊聲。

活動三:經(jīng)清洗的瓶罐若干(數(shù)量是幼兒人數(shù)的2倍),音樂。

一、欣賞。

教師出示裝飾好的瓶罐。這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做出來的?

二、裝飾。

(一)班里還有很多瓶瓶罐罐,你們想怎樣打扮它們呢?

(二)幼兒班自由討論,裝飾瓶罐的方法。

(三)教師介紹輔助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四)幼兒按自己的設(shè)想裝飾瓶罐,教師巡回指導,給予必要的支持。

三、展示。

(一)幼兒把自己裝飾好的瓶罐放在展示臺,相互介紹、欣賞,感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

(二)幼兒用裝飾好的瓶罐布置活動室,體驗廢舊瓶罐的價值。

一、瓶瓶罐罐會唱歌。

(一)教師播放錄制好的瓶罐敲擊聲。咦,哪來的聲音?找找看,水會這樣唱歌?

(二)我們也來試一試,讓桌上的瓶瓶罐罐唱起來。大家仔細聽,不同的瓶罐唱出的聲音一樣嗎?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二、跟著音樂一起唱。

(二)幼兒分組討論,并嘗試探索敲擊效果。

(三)幼兒跟著歌曲,嘗試敲擊不同的瓶罐,表現(xiàn)大雨、小雨的不同形象。

一、做瓶罐操。

師:今天我們要和瓶瓶罐罐一起來運動,請找兩個你喜歡的瓶罐朋友聽著音樂跳起來吧。

二、瓶罐運動。

(一)教師和幼兒合作將瓶罐放在場地上,布置成:“樹林”“小橋”“小溝”等活動情境。

(二)幼兒四散在活動場地,按自己的意愿嘗試過“樹林”(躲閃跑),走“小橋”

(平衡),跨“小溝”(跳躍)。

(四)幼兒分散探索,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幼兒思考不同的布置方法和運動方法。

(五)教師讓幼兒用自己的想出來的運動方法過“樹林”“小橋”“小溝”,將多余的瓶罐運動“環(huán)保屋”。

三、瓶罐按摩。

幼兒聽著舒緩的音樂,用瓶罐輕拍按摩自己的手臂、肩背及腿部。

幼兒的自我評價時語句都比較單一,而我忽略了這個問題并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

瓶瓶罐罐教案篇五

1、掌握印畫的基本要領(lǐng),嘗試用瓶蓋進行印畫。

2、感受瓶蓋印畫的操作樂趣。

重點:掌握印畫的基本要領(lǐng)。

難點:用瓶蓋進行印畫,圖案不重疊。

1、幼兒自己制作好的瓶底印畫作品。

2、瓶蓋若干,水粉顏料,手帕。

3、半成品海底世界。

一、瓶罐寶寶會畫畫。

1、導入。

2、猜測作畫的方法。

——那,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是瓶罐寶寶身上那一個位置碰到顏料印上去的?

——除了瓶罐寶寶的瓶底可以畫畫,還有哪里可以畫?

二、我和瓶罐寶寶一起畫。

1、出示半成品海底世界。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畫漂亮嗎?但是,它缺少一點東西,是什么呢?

2、教師作畫。

——接下來我們現(xiàn)在來試一試,用瓶蓋來畫泡泡。(教師示范用瓶蓋在半成品海底世界中印泡泡)。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瞧瞧我的作品。

——請你們來說一說,小朋友們引的好看嗎?

1、請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帶回班里,讓大家一起欣賞作品。

2、在美工區(qū)可以放置材料,讓幼兒自主進行印畫活動。

瓶瓶罐罐教案篇六

1、樂意觀察各種瓶罐,用多種方式了解瓶罐的特性。

2、愿意表達自己探索瓶罐后的感受,對探究活動有興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兒童經(jīng)驗基礎(chǔ)

知道一些瓶子。

環(huán)境準備

每人準備兩個瓶罐。

對探究活動有興趣。

1、玩一玩。幼兒介紹瓶罐的顏色、形狀、材料、用途等。

2、找一找 。

1、猜一猜,了解瓶罐的不同形狀、大小和用途。

你最喜歡哪個瓶子,為什么?

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的形狀、大小或材料的不同來幫它們找好朋友。

2、摸一摸,了解瓶罐的不同質(zhì)地、輕重。

摸摸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在音樂角投放瓶罐,讓幼兒繼續(xù)探索,體驗用瓶罐演奏的樂趣。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瓶瓶罐罐,最好是特別一些的,并在收集的過程中與幼兒探討它們的用途,將其清洗后帶到幼兒園里來。

2、在家庭生活中與幼兒共同嘗試用瓶罐制作一些玩具,如:可樂瓶汽車、啤酒瓶娃娃等,并進行相關(guān)的親子游戲,以豐富幼兒的體驗。

3、共同收集各種造型和色彩獨特的瓶罐圖片,并將其帶到幼兒園進行展示。

4、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表揚的方式,讓幼兒對自己產(chǎn)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孩子們對這些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材質(zhì)的瓶瓶罐罐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投身于瓶罐世界中玩樂,在玩兒中探索。瓶瓶罐罐這活動的切入點是多方面的,通過認識、感知、分類、操作、討論、欣賞等,引導幼兒了解瓶子的不同用途和不同造型。同時,激發(fā)幼兒圍繞瓶瓶罐罐展開想象,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并從中感染環(huán)保精神,欣賞祖國國粹的魅力,在與瓶瓶罐罐做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材料準備是否越多越好呢?事實告訴我,一些幼兒盲目選擇材料,恨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用上,出現(xiàn)了“畫蛇添足“的現(xiàn)象,今后在如何選材,如何組織作品上,我應(yīng)對幼兒提出適當要求,細節(jié)還要下工夫。

瓶瓶罐罐教案篇七

設(shè)計意圖和目標:

我們班上有一個百寶箱,里面都是小朋友從家里帶來的廢舊的盒。

子、瓶子、罐子等。幼兒游戲時可以自己去拿。

這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瓶瓶罐罐的利用率特別的高。有的拿去做小話筒,有的拿去踩高蹺,還有的拿去做小板凳……為此,我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生成了本次主題活動——瓶瓶罐罐總動員,以及以下的區(qū)域:

目標制定:1、初步感知了解瓶瓶罐罐的作用。

2、在不同的區(qū)域游戲中,能積極思考,并通過對成人和同伴的模仿來學習技能,獲得經(jīng)驗。

3、在區(qū)域活動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學會與他人合作。

時間安排:四周(1月4日——1月26日)。

具體區(qū)域目標:

我給瓶娃娃穿衣服(一):

層次目標:

一級目標:1、會使用操作材料對瓶子進行裝飾。

二級目標:1、在范例作品的基礎(chǔ)上,進行新的創(chuàng)新。

三級目標:1、能把自己的作品經(jīng)驗進行介紹。

材料提供:各種各樣的彩色紙、卡紙、剪紙圖案、膠水、瓶子、罐子等。

活動預(yù)策:1、幼兒不知道利用哪些材料給瓶子,怎樣給罐子裝飾。

2、幼兒不能講述出心中理想的罐子寶寶的樣子。

活動對策:1、針對問題一:讓幼兒互相介紹看過的罐子寶寶是什么樣的,并讓大家相互看看。討論“我想利用什么材料裝飾罐子”、“我是怎么裝飾的。”。

2、針對問題二:教師動手裝飾罐子,給予幼兒示范。

活動反思:在這個區(qū)域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材料,針對幼兒能力的不同要求也是不同的。對能力弱的幼兒,我們要求能在瓶子上貼一些彩色的紙就可以了;能力中等的幼兒要求在瓶子上裝飾不同材料;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貼法給瓶子進行裝飾,完成后能說出裝飾的過程。幼兒在這個區(qū)域游戲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能力弱的幼兒很羨慕能力強的幼兒裝飾的瓶子,所以都選擇不同材料裝飾,雖然有的幼兒裝飾不是太好的,但也是很認真操作了。體驗了制作的樂趣了。在這個區(qū)域我們的還有一個重點是,讓幼兒學會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guān)心。就小班幼兒來說,在這個區(qū)域的探索中,他們的收獲還是比較大的,語言發(fā)展了,情感豐富了,動手能力加強了。但是這個區(qū)域持續(xù)的時間也不是太長的,兩周之后,來這里活動的小朋友就比較少了,隨著其他活動區(qū)域的產(chǎn)生,它將自然在這個大主題活動中消退出去。

瓶瓶罐罐教案篇八

1、探索用不同的瓶罐敲擊出不同的聲音的.方法,體驗節(jié)奏美。

2、結(jié)合已有經(jīng)驗,嘗試為熟悉的形象配上合適的瓶罐打擊樂,感受活動的樂趣。

幼兒每人3至4個不同質(zhì)地、大小的瓶罐,一雙筷子;事先熟悉音樂《大雨和小雨》;錄制好的瓶罐敲擊聲。

1、教師播放錄制好的瓶罐敲擊聲。咦,哪來的聲音?找找看,誰會這樣唱歌?

2、我們也來試一試,讓桌上的瓶瓶罐罐唱起來。大家仔細聽,不同的瓶罐唱出來的聲音一樣嗎?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評:教師通過設(shè)置懸念“誰會這樣唱歌”,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同時教師適當提示“不同的瓶罐唱出來的聲音一樣嗎”,讓幼兒的自由探索有了明確的指向。)。

二、跟著音樂一起唱。

2、幼兒分組討論,并嘗試探索敲擊效果。

3、幼兒跟著歌曲,嘗試敲擊不同的瓶罐,表現(xiàn)大雨、小雨的不同形象。

(評:幼兒在了解不同的瓶罐會發(fā)出不同聲音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節(jié)奏有明顯區(qū)別的音樂《大雨和小雨》,嘗試敲擊不同瓶罐以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形象,體現(xiàn)了活動難度由淺入深,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在音樂角投放瓶罐,讓幼兒繼續(xù)探索,體驗用瓶罐演奏的樂趣。

(評:延伸活動是為了滿足孩子繼續(xù)探索、演奏的需要,演奏的結(jié)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是否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體驗,是否感受到瓶罐演奏的樂趣。)。

瓶瓶罐罐教案篇九

我的媽媽是一個外表很嚴肅的人。她的眼睛很大很漂亮,可生氣時那雙眼睛就變得可怕。高高的`鼻子和厚厚的嘴唇,整天羅哩羅嗦。什么事都要管,連我沖涼了沒有也要過問。

有一天,我和朋友到一間魚店,看見一條彩色的魚,我很喜歡,可是我的錢不夠。小華想出一個好辦法,叫我趁主人不注意,偷偷地把魚帶回家。我太喜歡那條魚了,于是我就照小華的話做了。

我很緊張地走出魚店。突然媽媽出現(xiàn)在我面前,她看見我的一舉一動。她的一雙大眼睛瞪著我,問我:“孩子,你的手里拿著什么?”我害怕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沒有拿呀?!笨墒悄菞l小魚卻從我手里跳出來,不小心掉在地上。媽媽生氣地說:“你成了小偷了!”她抬手打了我一耳光,然后硬拉著我的手走回魚店,向店主道歉后,牽著我的手回家了。

我很慚愧,答應(yīng)媽媽以后不再做這樣的事了。我也知道雖然媽媽打了我,但是她是為我好。在媽媽的教育下,我會做一個好人。

瓶瓶罐罐教案篇十

1、用瓶瓶罐罐布置運動場景,鍛煉平衡、跳躍及躲閃等能力。

2、通過游戲增強環(huán)保意識。

經(jīng)清洗的瓶罐若干(數(shù)量是幼兒人數(shù)的2倍),音樂。

一、做瓶罐操。

今天我們要和瓶瓶罐罐一起來運動,請找兩個你喜歡的瓶罐朋友聽著音樂跳起來吧。

二、瓶罐運動。

1、教師和幼兒合作將瓶罐放在場地上,布置成“樹林”“小橋”“小溝”等活動情境。

(評:讓幼兒參與布置活動情境,既利于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也利于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2、幼兒四散在活動場地,按自己的意愿嘗試過“樹林”(躲閃跑),走“小橋”(平衡),跨“小溝”(跳躍)。

3、請個別幼兒演示,然后提出要求:除了剛才的方法,還可以怎么布置“樹林”“小橋”“小溝”?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通過“樹林”“小橋”“小溝”呢?”

4、幼兒分散探索,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幼兒思考不同的布置方法和運動方法。

(評:教師讓幼兒在嘗試玩的基礎(chǔ)上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玩法,體現(xiàn)了活動的遞進性,也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5、教師讓幼兒用自己想出來的運動方法過“樹林”“小橋”“小溝”,將多余的瓶罐運到“環(huán)保屋”。

(評:游戲“瓶瓶罐罐運到環(huán)保屋”不僅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讓幼兒在行動中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

三、瓶罐按摩。

幼兒聽著舒緩的音樂,用瓶罐輕拍按摩自己的手臂、肩背及腿部。

(評:瓶罐因輕巧光滑、抓握方便,成了用于身體放松活動的好材料。)。

瓶瓶罐罐教案篇十一

不看不知道,瓶子真奇妙。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用完之后就被我們成人所拋棄了,卻常??吹奖挥行┖⒆尤绔@至寶的撿回來??梢娖科抗薰奘呛⒆觽兊呐d趣所在,它們顏色、造型、大小……等等的不同,或許我們成人沒有太在意,而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發(fā)現(xiàn)。利用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的事物來開展活動提高幼兒的興趣。因此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設(shè)計了《瓶瓶罐罐總動員》活動,旨在通過和瓶瓶罐罐的多通道交互、多方面參與,豐富幼兒對于主題內(nèi)容的認識。從而來幫助幼兒拓展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和視野,提高幼兒學習探索的欲。同時將環(huán)保,民間藝術(shù)的內(nèi)涵融入其中,更好的挖掘了瓶瓶罐罐的教育價值。把那些本不起眼的瓶瓶罐罐打扮得漂漂亮亮;和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們做游戲;希望在此過程中,孩子們能有更多的'動手操作與表達的機會,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并在此過程中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樂意觀察各種瓶罐,用多種方式了解瓶罐的特性。

2、愿意表達自己探索瓶罐后的感受,對探究活動有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兒童經(jīng)驗基礎(chǔ)。

知道一些瓶子。

環(huán)境準備。

每人準備兩個瓶罐。

重點難點:

對探究活動有興趣。

活動過程:

一、瓶罐寶寶找朋友。

1、玩一玩。幼兒介紹瓶罐的顏色、形狀、材料、用途等。

2、找一找。

二、瓶罐寶寶多貓貓。

1、猜一猜,了解瓶罐的不同形狀、大小和用途。

你最喜歡哪個瓶子,為什么?

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的形狀、大小或材料的不同來幫它們找好朋友。

2、摸一摸,了解瓶罐的不同質(zhì)地、輕重。

摸摸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延伸活動:

在音樂角投放瓶罐,讓幼兒繼續(xù)探索,體驗用瓶罐演奏的樂趣。

家園合作: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瓶瓶罐罐,最好是特別一些的,并在收集的過程中與幼兒探討它們的用途,將其清洗后帶到幼兒園里來。

2、在家庭生活中與幼兒共同嘗試用瓶罐制作一些玩具,如:可樂瓶汽車、啤酒瓶娃娃等,并進行相關(guān)的親子游戲,以豐富幼兒的體驗。

3、共同收集各種造型和色彩獨特的瓶罐圖片,并將其帶到幼兒園進行展示。

4、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表揚的方式,讓幼兒對自己產(chǎn)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瓶瓶罐罐教案篇十二

1、嘗試用掛歷紙、毛線、顏料等輔助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裝飾瓶瓶罐罐。

2、在裝飾活動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3、增強珍惜物品、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

活動前搜集并清洗瓶瓶罐罐,數(shù)量多于幼兒人數(shù);裝飾好的瓶罐若干;掛歷紙、毛線、包裝帶、水彩顏料、剪刀等。

一、欣賞。

教師出示裝飾好的瓶罐。這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做出來的?

(評:通過欣賞范例,孩子們感受到瓶罐經(jīng)裝飾后的藝術(shù)美,同時發(fā)現(xiàn)了裝飾瓶罐的基本方法,萌發(fā)自己動手制作的興趣,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二、裝飾。

2、幼兒自由討論,設(shè)想裝飾瓶罐的方法。

3、教師介紹輔助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4、幼兒按自己的設(shè)想裝飾瓶罐,教師巡回指導,給予必要的支持。

(評:教師既讓孩子們大膽地設(shè)想如何裝飾,也在材料的提供上暗示了多種裝飾方法,如貼、畫、繞等,同時給予孩子們技能上的指導,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展示。

1、幼兒把自己裝飾好的瓶罐放在展示臺,相互介紹、欣賞,感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

2、幼兒用裝飾好的瓶罐布置活動室,體驗廢舊瓶罐的價值。

(評:通過展示、布置,孩子們在產(chǎn)生審美情趣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廢舊瓶罐的利用價值,在無形中增強了珍惜物品、熱愛生活的情感。)。

瓶瓶罐罐教案篇十三

小時候,我只是看見大人們會把廢棄的瓶瓶罐罐扔到那坑里,我想,那大概就是個丟垃圾的吧,所以,我就把沒用的餅干包裝紙盒,還有吃完棗子吐出來的核,一股腦兒地全扔進那兒了,那天,當我扔完“垃圾”,準備拍拍手走人的時候,被外婆叫住了,沒想到的是,平時和藹的她這時變得異常嚴肅起來,她厲聲對我說:“這可不是隨便讓你扔垃圾的垃圾桶,這里是我們家專門用來收集廢舊易拉罐的,這不,你瞧瞧里面,不全是易拉罐嗎?以后可不要這么隨便了!”我點點頭,怪不得他們總是往里扔易拉罐呢,我頓時明白了,這坑原來是專門用來收集各類飲料罐用的,收集完了,外婆會把他們交給專門收這類廢品的人,省卻了他們挑挑揀揀的麻煩。從那次以后,每次喝完飲料后總是不忘將飲料瓶扔進里面,還喜歡站在樓梯上往下扔,喜歡聽著易拉罐與易拉罐之間碰撞而產(chǎn)生的聲音,很清脆,然后再笑著跑上樓去。

我只是感到愧疚,從小在外婆家生活,確實是養(yǎng)成了好習慣,但這樣的好習慣,卻沒有使我去做出正確的行動,阻止他人的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其實,僅僅是將易拉罐歸位,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如何,而一個個人的行為,又正好可以折射出一個城市的道德地位。

所以每一個人的微笑行為,都會影響整個城市。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7568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