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叩問課堂讀書心得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4:42:20
2023年叩問課堂讀書心得范文(15篇)
時間:2023-11-29 14:42:20     小編:碧墨

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我們需要思考科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在撰寫總結時,可以參考前人的經驗,尋找優(yōu)秀的范文進行借鑒。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的總結范文都有,可以參考不同的角度和觀點。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一

近段時間一直在看教育學博士周彬先生的作品《課堂密碼》一書,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題”;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

正如書中所說的,對待課堂,現(xiàn)在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正是這句話,成為不少老師不懈努力的動機。我們小學每節(jié)課又是40分鐘,我們在靜下心來想這句話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實踐這句話的時候,會不會忽略學科的整體性呢?上好了每一堂課是不是就意味著孩子就能夠學好這個學科。往往效果并不會有我們教師預期的那么好。所以如何處理好課題和學科的關系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當我們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慣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態(tài)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尊重同事的課堂時,才肯呢過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的課堂中獲得成績?!被旧纤械睦蠋煻际亲ゾo課堂上的40分鐘時間,每天都為孩子們的學業(yè)而努力中,但是讀到這里,我才明白孩子們的成績并不是老師在努力就能夠得到的。

因材施教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需要用到的。書中提到,因材施教至少有兩個前提:一是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潛力與學習現(xiàn)狀;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掌握的學生信息為原則,而不受其他原則的干擾。這兩點對于我們來說是比較難實現(xiàn)的,我們不能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就連上課的時間也只有每次40分鐘時間,在課堂上也有每天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同樣的內容也許大多數的孩子可以掌握,但對于個別孩子來說還是會有困難的,但是作為老師,我們也只能努力的拉著孩子繼續(xù)學習。正如書中所說,因材施教是一個美麗的教育理想,但越是美麗,對孕育它的條件就越苛刻。

課堂效率=教學進度×學習接受度。

文中提出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并不是看課堂教學過程如何,而是看課堂教學產生的學習結果如何。不管課堂教學過程多么豐富多彩,多么受學生歡迎,如果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難以理解,難以接受,那么這堂課也是低效的。不管老師上課講了多少知識,也不管是怎么講解知識的,最終的判斷標準應該是學生接受了多少知識。從上面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課堂效率等于教學進度與學習接受度的乘積。兩個因數都達到最大的時候,乘積就是最大的。因此要讓課堂發(fā)揮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師一味地加快教學進度而不顧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或者學生只管個人的學習接受度而不順應教師的教學進度,都很難讓課堂效率最大化。

細細品味,書中很多的道理都值得我們去慢慢深思,慢慢思考。在教育的道路上也許我們會遇到一定的困難的,但是我們并不孤單,因為我們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在引領。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二

課堂上,為什么我們的教師積極忙碌卻徒勞無功?為什么有的學生總給老師制造麻煩?為什么有學生聽課走神?為什么學生會沉默不語?為什么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一線教師。而《課堂密碼》一書,就像是解開這些課堂現(xiàn)象的密碼,透視出掩藏在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有效的指導教師對自己的課堂實踐作出反思,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課堂密碼》從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五個方面打開“課堂困惑”之門,讓我們深深感覺到:莫把課堂只當課堂;莫把課堂只當教學;莫讓課堂止于安靜;以學生為師,在學生的心靈中教書,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課堂為友,會尊重同事的勞動成果,更樂意向同事的課堂學習,不是把聽課、評課當作一項任務,而是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才能發(fā)現(xiàn)課堂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本人認為《課堂密碼》提出的觀點、問題、案例很值得我們去深思與研讀,特別以下幾個觀點我更有興趣:

一、學得好,還要考得好”。周彬老師用“愛人教育我”放、找東西的實例來說明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管我們用什么方法,也不管我們用什么邏輯來掌握學科知識,似乎只要記住了或者儲存好了學科知識完事大吉了。可是,當我們身處考場時,儲存得好好的學科知識,不但不會主動跳出來,即使我們去找,也不見得能找到。然后論述一、從“知識的儲存”向“知識提取”的轉變,提出了考前如果教師和學生呈現(xiàn)出來的疲憊、顯現(xiàn)出茫然,學生不可能考好成績;考試的競爭不是知識儲存量的競爭,而是知識提取量的競爭。二、“知識提取”對“知識儲存”的工具功能,發(fā)現(xiàn)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知識儲存過程中運用的方法越簡單,學生的知識提取就越是難;邏輯越是清晰,學生提取知識就越是容易。

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儲存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提取知識;不但要讓學生在做作業(yè)時提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在考試中提取知識。既要讓學生理解學科知識,還能讓他們提取出來的學科知識為他人所理解,還要求教師與學生能夠不斷地把新舊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在儲存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不忘記舊知識。三、為了“知識提取”的“知識儲存”,在教育的意義上,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并不在于他儲存了多少學科知識,而是在于提取多少學科知識。有的學生有了辛苦的儲存,但卻得不到有效的提取。也就是學科成績不好。因此,重視學科成績的提取,在于強化學生的學習責任,更在于促使學生在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互動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

二、為何教師總是忙而無功周彬老師指出:“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顯得很聰明,但最終卻一事無成”。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實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頗有同感。周彬老師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1、深陷課堂教學的“忙碌之井”。指出了,在時間管理上,有的老師認為,我們每天課都上不完,哪有時間看書?很少人會想到,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不投資的人自然是買不起房子的;一個不再看書的人,必然會在每堂課中都處于掙扎狀態(tài)。要上好一堂課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課都上好卻是非常困難的。教師要從課堂教學能力向學科教學能力的轉變,需要課堂教學經驗在量上的積累,但更需要教師學科教學能力在質上的突變。前者需要教師潛入課堂教學之中,后者需要教師跳出課堂教學。

2、踏上學科教學的“理性之路”,我們行走時若只是盯著腳下的路,雖然每一步都走得穩(wěn)健,但離最終目標往往相去甚遠。我們認為學習與儲存知識點時要“盯著腳下的路”,但在總結與提取學科知識時要“盯著前方的路”。學科教學的困惑在于,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就必須將學科知識肢解為知識點,讓學生逐點學習與掌握??墒窃趯W生逐步學習與掌握的過程中,越是仔細,越是投入的學生,就越是難返身整理與總結學科知識,也就是說,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學科的知識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科知識能力,可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本來就是一對矛盾。因此,不管在學期初,還是在學期中與學期末,只有站在學科教學的高度,始終盯著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化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教學目標,再在每次課堂教學中努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點,才能避免雖然學科教學贏得知識點上的勝利,卻偏離了最終的學科教學目標的情況。

3、打開教育教學的“展望之窗”。學校是幫助學生學習得更好的地方。學生學習得更好有兩個方面的理解:一是學生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二是學生越來越喜歡學習了。如果只是對學生的短期學習成績負責,前者肯定最重要;如果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負責,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負責,后者肯定更重要。如果學校只是對學生的短期成績負責的話,難免會以犧牲“犧牲越來越喜歡學習”為代價。

一旦犧牲學生對學習興趣,最終的結果恐怕只能是即沒有培養(yǎng)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讓學生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需要學校與教師的眼界,又需要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駕馭,遠比訓練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點更為困難;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又遠比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更為重要。

周彬老師在《課堂密碼》中對課堂的獨特見解,本人學習后,在課堂教學中受到了一些啟迪。上面只是我一些點滴的感悟。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三

讀了《課堂密碼》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笔堑模瑢τ诮處焷碚f,愛是不可須臾或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它所熱愛的事業(yè)和學生。名師魏書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學生獻上了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愛。這也是他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人生追求的原動力。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我全部的愛與熱情獻給我的學生,我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樂學善學的智者。

現(xiàn)代社會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yè)。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向實踐、向各種信息渠道學,引千道清泉、聚萬座富礦、集百家之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才能用自己淵博的學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成為學生的“活字典”和“百科書庫”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永不未泯的童心。

每一位教師都應具有一顆未泯的童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高齡還在與小學生親密接觸,他們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游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試問他們又怎么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么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總之,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四

最近一直在讀周彬老師的《叩問課堂》,讀后感慨很深。作者從遠離課堂的一個旁觀者的獨特角度解讀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種種弊端,讀后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叩問課堂》之叩問教師。作者告訴我們:課堂對于教師而言,猶如人的臉面般光艷照人,如果僅從美化臉面上做文章,涂脂抹粉,而不顧及內在的品質,拋棄課堂背后的東西,就課堂論課堂,會漸行漸遠。我們應該跳出課堂看課堂,讓我們離課堂遠一點,就能把課堂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就會消除對課堂已充溢的感性,培育更多的理性??梢?,我們不要把目光局限于課堂,一定要把目光放開放遠,從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外部條件等課堂外的宏觀認識上去理性思考,這樣也許你會對課堂教學問題認識得更深刻、更持久。對照自己的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問題只是冰山之一角,真正的根子其實還遠遠地躲在課外呢!

《叩問課堂》之叩問學生。周教授從“學生為什么無心于課堂”談起,原因是有些課堂并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舞臺,或者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課堂。讓學生喜歡上課堂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學生能夠真切地參與課堂,學生參與者課堂的程度越深,學生對課堂的喜歡程度就越大;二是讓學生意識到課堂教學是屬于“自己的”課堂,學生對課堂的主人翁意識越濃,學生對課堂的熱愛程度就越大。從周教授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實質上,學生無心于課堂之責任還在于教師。我們的課堂就好比一個劇場,不管多么精彩的'演劇,旁觀者注定是要離場的。學生當不上導演,如果也無法成為主人公,甚至連群眾演員也當不上,也就注定了他們離場的必然。尤其對于公開課的“作秀”作者更是分析得入木三分。

《叩問課堂》之討伐分數。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對于考試分數,又何止是學生的命根;它還是教師的命根、學校的命根與家長的命根。正是考試分數主體多元化,考試分數功利化與教育教學眼前化等現(xiàn)象異化了當前的教育教學。我想:我們教師也許無力改變大環(huán)境,可我們完全有責任把我們自身做好,并潛移默化地調整學生的態(tài)度和思想,教師是一份良心活,我們既為人師,就要用心搞真教育,走真正的育人之路。第二輯當中“好生與差生:只是教師的一種觀念”的觀點最讓我感觸。什么學生是差生?在當今“分數高于一切”的指揮棒下,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是差生。那么,學生表現(xiàn)的好壞,也會在教師的眼中形成完全不同的觀念。

對學生的評價也有所不同。學習不是人生的全部,“差生”不等于樣樣都差,成績僅反映的是孩子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全部。有些學生雖成績不好,但大腦卻非常靈活,交際能力強,善于處理人際間的關系。古今中外的事實證明,差生同樣也可以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學校里眾人皆知的后進生;數學家巴比基和文學家瑪阿特因為成績差常被罰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但后來,卻成為舉世聞名的人物;達爾文讀中學時,因成績不良而被教師、家長視為“智力低下的人”;大詩人拜倫在小學讀書時,成績也是全班倒數第一;愛迪生在讀小學時被譽為“愛搗蛋的孩子”……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人才,每個人都應有各自的工作位置,學生也是如此,而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作為教師,我們在上好自己課的同時,還要時刻懂得如何關心差生、尊重差生和熱愛差生。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必將使差生在學習過程有良好的心境、愉悅的情緒來激發(fā)積極認識和意志活動。教師要像愛護自己子女那樣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和他們交朋友、鼓勵他們大膽發(fā)問,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從內心深處注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難處和可愛之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及時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并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找回自尊、樹立信心。教師應該有一種觀念:在任何一個集體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總會有優(yōu)、中、差的區(qū)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因材施教,樹立每個學生能成才的觀念,當盡一切努力教育學生。

總之,這本書,耐人尋味,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開優(yōu)質課堂教學之門的金鑰匙。這本書,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行動上必然給每一位教師帶來深刻的震撼和洗禮。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五

我本期讀了《課堂密碼》一書,深有感觸,它為我們的教學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學”、“有效教學”,談談讀書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課堂密碼》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密碼》是一本很不錯的書,里面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學科深度上,當學科還沒有分化的時候,教師普遍看重育人,這就是韓愈所講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學科分化之后,教師普遍看重教授知識。至今,我們評價一位教師有沒有教育智慧時,雖然也看這位教師對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卻是看學生的學科成績。在課堂教學中,學科知識有兩個來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師。教材上的學科知識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現(xiàn)的。之所以說它一次性,是因為它不會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解釋;之所以說它平面化,是因為它不會根據學習情境的變化進行演繹。但也正因為如此,教材較教師提供的學科知識更有權威性,也更有邏輯性。于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科知識,并不重在學科知識本身的權威性與深刻性,而是對教材弱點的補充,也就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教材提供的學科知識進行多重解釋,根據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對教材提供的知識進行多樣演繹。因此,教師在學科知識上的深度,并不是讓教師在學科知識內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內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師,學生學起來就越艱難,能夠掌握學科知識的學生人數也越少。在內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師,越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學得更有趣,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掌握學科知識。

其次在教育廣度上,教師教學生,是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而非專業(yè)選手。當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時,可以把專業(yè)選手描述成是“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墒?,對于學生來說,盡管學習是他們的專職工作,但在眾多學科中喜歡上哪門學科,致力于哪門學科,并沒有強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稱為業(yè)余選手,把他們描述成是“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而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這些業(yè)余選手,以便讓他們在專業(yè)學習這條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們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機會發(fā)揮專業(yè)教練的專業(yè)價值。兩相對比,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走的是專業(yè)深度的道路,教學廣度對他們的要求并不太高;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就得先走教學廣度的道路,因為教學廣度是教師推進專業(yè)深度的前提與手段。

從“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fā),就意味著必須把學生當作是一個整體的人來對待,這樣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來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第一,學科教師要全面愛護與關心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科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師生關系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師生關系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愛護,師生關系本身也就不復存在。如果連師生關系都不復存在,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坝H其師信其道”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第二,教師要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與使用還需要鍛煉,他對文字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薄弱,而書面化學科知識的最大弱項在于,它的表達方式是書面語言而非口頭語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維而非具象思維。因此,學科知識生活化的過程,就是教師把學科知識從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從抽象邏輯轉化為具象邏輯的過程。第三,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fā),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教材所呈現(xiàn)的學科知識并不是對學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對學生學完教材后的最終目的。如果我們用最終目的去要求初始學習的學生,往往會嚇跑了學生。

教師只有從對學科知識的過度關注中走出來,才可能以“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學生更愿意向一個“人”學習,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學習。如果教師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中,那么他也勢必會獲得死板、平面化與抽象的形象。

對教師個人而言,這本書可以改變學科教師只對學科知識負責的意識,使得課堂教學中學科深度不再越來越深,而教育廣度越來越廣。

我本期讀了《課堂密碼》一書,深有感觸,它為我們的教學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學”、“有效教學”。本人教學幾十年,一直教數學,深知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工具性、思維性、知識性和邏輯性,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邏輯思維的能力、教育探究能力等,如何在課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學任務,采用“有趣教學”的方法最有效。

“有趣教學”,顧名思義,那就是在教師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教育家鳥中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的被迫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愿望?!币虼?,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心理活動、年齡段和科目等特征為依據,發(fā)掘數學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知識,運用多種、多變、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刺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密碼》一書中講到:“要讓學生對學習趣味較濃,需要教師采用一些外在于學科知識的方法,姑且稱之為外包裝與廣告效應。教師既要向學生說明這些學科知識的未來價值,又要將這些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學科知識的外在興趣。在每堂的課堂切入時,對學科知識的包裝都特別重要,因為這決定著學生能否將之集中到課堂上?!薄墩n堂密碼》中的這些話談到了教師在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采取這樣一些措施:用生活實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師可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如概率一節(jié)中用擲硬幣來探究頻率、頻數,讓學生親自參與,從中獲得快樂。同時,利用參觀、實地考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見多識廣知識。

總之,激發(fā)學生興趣,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科知識有持久的興趣,那就必須用學科知識的邏輯思維來鍛煉學生,讓他們在對學科知識的整合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價值。在實現(xiàn)了課堂的有趣之后,我們又談如何實現(xiàn)“有效”呢?如何僅僅停留在“有趣”這一層面上,學生課堂上很高興,但卻毫無收獲,這樣的興趣是難以持久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持久的興趣,就得讓他們在課后有真正的收獲,而且覺得有趣之外,覺得這種可持續(xù)的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趣的同時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在些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對一些實際應用,其探索的題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分析問題也比較深刻。但有些學生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總是模糊不清,邏輯思維較亂。但他這一次做得不好,可下一次或許就能夠做好些,這說明他正在努力追求進步,對學科學習有興趣,和積極趕上。因此我們不能把他和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比較,而去批評他,應該看到他的點滴進步,保有他有了些收獲,就會有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是持續(xù)性的,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興趣。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逐步提高,這樣他們就會越來越愛學習。

要真正地促使課堂有趣和知識有效的互換與互助,需要為兩者的轉換預留足夠的時間,教師在學科知識結構的整合中,學科邏輯與思維能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中考數學的總復習,教師就得進行對每個知識面點系統(tǒng)復習,進行歸類,知識點的整合,各知識點的展示,并進行解題的方法指導,學生方面要善于反思總結,一堂課學生究竟有沒有興趣,有沒有知識上的收獲,最佳的決定者是學生本人,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和參與和體驗是其產生與維持興趣的決定要素,因學生要能夠同想,自己去適應、反思、總結。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與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與溝通,多引導他們,明確學習學科知識的目的,端正態(tài)度,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科知識,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趣”與“有效”之間的轉換。

讀書筆記。

該書分為五個部分,即: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

作者主要觀點如下:

1、莫把課堂只當課堂;莫把課堂只當教學;莫讓課堂止于安靜;以學生為師;以同事的課堂為友。

2、當前的知識競爭不再是知識儲存量的競爭,而是知識提取量的競爭。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知識儲存過程中運用的方法越是簡單,學生的知識提取就越是困難;邏輯越是清晰,學生提取知識越容易。

3、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不投資的人自然是買不起房的;一個不再看書的人,必然會在每堂課中都處于掙扎狀態(tài)。

4、衡量自己有沒有學會一本書的標準:當你看書的封面時能夠把目錄寫出來,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40%;當你看目錄時能夠把書中的要點寫出來,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60%;當你看著知識要點能夠把細節(jié)想起來,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80%;如果你還能夠把這本書的知識進行重組并靈活應用,那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90%以上。

5、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掌握學科知識點,教師以訓練者的身份面對學生可能最有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系統(tǒng)化的學科知識,教師以教學者的身份面對學生可能最有效;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師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對學生可能最有效。

6、課堂結構=學科深度×教育廣度。對于學科深度有兩種理解,一是指內容的艱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師在學科知識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師在學科知識的內容上要艱深,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要深刻。在內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師,就越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就越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就越能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對于教育廣度也有兩種理解,就是把學生當做“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專業(yè)選手),還是當做“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業(yè)余選手)。從“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fā),就意味著必須把學生當做一個整體的人來對待,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一是學科教師要全面地愛護與關心學生;二是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三是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fā),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

7、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僅需要更多的方法與策略,還需要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結構。課堂結構應該是學科深度與教育廣度的均衡配置。

8、課堂效率=教學進度×學習接受度。課堂教學真正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非常努力,但學生不參與,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仍然為零。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真實教育意義的是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只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劑。換而言之,教師的主導只是服務于學生主體學習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評價一堂課優(yōu)劣的標準,從目標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學生的學習接受度,而不是教師的教學進度。

9、課堂效率需要教師的努力,需要學生的參與,更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協(xié)同合作。要讓課堂發(fā)揮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努力與投入,但在教師與學生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相互照顧對方的進度,才是最佳的選擇。教師一味地加快教學進度而不顧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或者學生只管個人的學習接受度而不順應教師的教學進度,都很難讓課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認為,只是關心“怎么教”的教育是沒有靈魂的教育;只是關心“教什么”的教育是沒有肉體的教育。

11、“教什么”是指教學內容,符合科學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復與可以遷移的特點;“怎么教”是指教學手段,符合藝術的特征,具有個性化與即時性的特點。

12、一堂成功的課往往具有即時性,它需要教師有靈感,也需要教師能把握當時的課堂情境,有預設的課可以保證不出問題,但難以保證它非常精彩。一堂成功的課也具有個性特征,教師的個性魅力、知識結構,就決定了他會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而這些方法就像鑲嵌在教師身上一樣,難以為他人所模仿。因此,課堂教學既不會由于外在的強制或者指導而變得精彩,也不會因為對他人的模仿而更為成功。因為在強制的狀態(tài)下藝術家是做不出精品的,而對藝術品的仿制就是地地道道的贗品。

13、不管教師在學科教學上多么努力,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理解與掌握,始終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學科知識,但永遠不可能替代學生去學習、理解與掌握學科知識。因此,課堂教學不應該止于學科生活化,還應該以學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為最終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完成學科生活化之后,進一步推進與完善學生生活學科化的過程。

14、學科教學只是學生習得學科知識的一種輔助手段,真正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是學生自己對學科知識的主動建構。

15、課堂有趣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其他地方吸引過來的外在興趣,這種興趣有比較價值,但并不一定有內在價值;另一個是真正吸引學生的課堂教學的內在興趣,這依賴于學生在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對邏輯與思維的把握與練習。這兩種興趣缺一不可,但絕不應該僅止于第一種興趣。

16、考試成績=學科興趣×學習方法×學生智商。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在這三大學習要素中,最難改變的應該是學生智商,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可改變的要素。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智商,但能夠改變學生對待自己智商的態(tài)度與使用它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取得學習成績的前提。在學生的學習要素中,最容易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科興趣。學生對某一學科喜歡與否,很少以其專業(yè)價值為標準,一般是以之是否對他們的胃口為標準,在這一點上,學科教師的教學風格甚至學科教師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現(xiàn)實中,教師往往是用強迫來替代學科興趣,用訓練來替代學習方法,雖然明知這種教學方法是飲鴆止渴,但是要讓他們在渴死與毒死之間進行選擇,教師們情愿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師要切記:不要因捍衛(wèi)教材而丟失了自己,不要變成教材的“傳聲筒”、“衛(wèi)道士”;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變得教條;不要替代教材而成為學生的敵人。課堂的主要矛盾應該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教材的內容深度之間的差距,次要矛盾應該是學生學習模式與教師之間的差異。

18、教師有三種定位:其一,團結教材而進攻學生;其二,團結學生而進攻。

教材;其三,成為課堂中的陌生人,看學生與教材惡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風景”。一般情況下,教師都不會選擇第三種,選擇第一種情況的占絕大多數,選擇第二種情況的占極少數。要進攻教材,教師就要掌握三項本事:讀透教材、補充教材與批判教材。成功的課堂,就是教師帶領著學生,富有智慧地讀透教材、補充教材與批判教材,而不是對著教材頂禮膜拜。

讀周彬著《課堂密碼》讀書筆記讀周彬著《課堂密碼》讀書筆記19、對學科教師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學科是對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師只對學科教學負責;另一種觀點認為,學科是對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師不但要教育好學生,還要對學科教學負責。

20、教育至少應該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對學生學科知識的授受,我們稱之為傳授;二是對學生學科興趣的激發(fā)與學習方法的指導,我們稱之為教學;三是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引領,我們稱之為教育。

21、哲理故事:國王要一位畫家為他畫一匹馬,但是一直等了5年也沒有看到畫家的作品。國王專程來到畫家的畫室,畫家便當場為國王畫馬,僅僅5分鐘后,國王便看到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從畫家的筆端奔躍于紙上。國王為此非常生氣,質問畫家為什么5分鐘可以完成的任務,居然讓自己等了5年。畫家平靜地說:如果你需要一匹普通的馬,那我當時就可以完成,但因此我永遠都只會畫普通的馬;可如果你需要一匹駿馬,那就需要5年的汗水與艱辛作為鋪墊了。

22、建構主義心理學中關于“魚牛故事”的經典案例:從前,有一條魚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長時間。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來到了岸上,它東看看,西看看,覺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鮮。這時,它看到前方不遠處有一頭牛,就仔細地觀察了一番?;氐骄锖螅螋~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紹得最具體的就是牛了:它長著大大的肚子,有一對犄角,還有四條長長的腿、四只蹄子……魚邊聽邊把牛的樣子畫了下來,但它畫的仍然和魚的模樣一樣,只是肚子大大的,長著四條腿,在魚頭上還長著一對犄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可能讓學科知識獨立于生活知識之外,也不可能讓學習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23、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家里沒有足夠的藏書,如果父母對書本的感覺很貧乏,那孩子就很難在學校中對學科學習有興趣。當家庭教育不但不提供有智慧的日常生活,反而擯棄學生的日常生活去迎合學習生活時,這種錯位的教育模式,就同時扼殺了學習生活與日常生活。

24、當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科知識時,還需要非學科知識為它奠定亮麗的“智識底色”;當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時,還需要課外活動為它奠定燦爛的“智能底色”;當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時,還需要日常生活為它奠定陽光的“智慧底色”。沒有了這些“底色”,學生的一切都將毫無生機與希望,包括學科學習。

25、課堂管理有兩個核心目的:一是避免發(fā)生或者消除影響班級有序學習的事件,可稱之為維持課堂秩序,這是消極課堂管理;另一是通過合作學習凝聚班級合力,在整體上提高學習效率,可稱之為促進課堂合作,這是積極課堂管理。

26、為何需要課堂管理,原因有六:一是要維持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并學會使用學習方法;三是要調動學生集體力量提高學習效率;四是要通過紀律教育形成課堂學習秩序;五是要通過學習診斷減少學生的違紀行為;六是要避免與診治學生群體的失范行為。

27、課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發(fā)掘學生群體的力量來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課堂管理最失敗的境界,就是對學生群體的失范行為無能為力。

28、怎樣進行課堂管理:教師需要反省自己的課堂管理方式,要服務于學生群體,而非管制學生個體;要尋找學生調皮的原因,而非責備其態(tài)度;要讓學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學生做什么。

29、衡量課堂教學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師的功勞為標準,也不能只以教師的疲勞為標準,而應該以以功勞為分子、以疲勞為分母形成的比例為標準。

30、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緣自積極的學習興趣,而積極的興趣是對學習過程的內在享受,這種享受是由良好的學習方法帶來的,而學習興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學習方法產生。

31、學法指導包括以學習為核心的三項工作,即解題方法的傳授、學習方法的引領與學習過程的指導。和學生談論學習中的成就與挫折,教會學生正確面對學習的短期成本與長期收益,指導學生正確地處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沖突與矛盾,這就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

32、對于絕大多數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課堂教學來說,讓學生靜下來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學生主動內化學科知識的必經之道。要讓學生在課堂中靜下來,有三種方法可以使用:一是采用科學的方法把學生動起來的本能成分轉化為學生靜下來的本能成分;二是想辦法把學生動起來的本能成分壓下去,不讓它有發(fā)揮的機會與空間,并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靜下來的本能成分,為它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機會并提供空間;三是采用科學的方法把學生動起來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過濾掉,把保留下來的具有較高濃度的靜下來的本能成分用到課堂教學中來。

33、影響學生人格的要素,有遺傳、環(huán)境與情境。教育對這三個要素的影響程度決定著教育塑造學生人格的空間。

34、善待學生的無知,不但需要教師有寬容學生無知的度量和改變學生無知的智慧,還需要教師有寬容學生無知的勇氣與改變學生無知的責任感。

35、倡導站在學生那面的教育。站在學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縱容他們,而是接受學生的現(xiàn)狀,理解學生的現(xiàn)實。站在學生的那面,就意味著教師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學生,也不可能替代學生,而是做學生的欣賞者與鼓勵者。教育一個人,并不是讓你去改造他,而是讓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學生的對面,挑出學生身上的刺與不足,然后再為學生嫁接上美麗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學生那面,通過發(fā)掘學生身上的潛力,改進學生身上的不足,從而在學生身上培育出美麗的花朵。

36、如果教師站在學生那面,教學設計就要根據學生的經驗與知識來展開,這更容易讓他人看到學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體現(xiàn)教師的能力,而是通過學生的學習幸福感與學習有效性來予以展現(xiàn),但是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37、讓學生在“積極歸因”中尋找“學習。

自信”。把學習成就歸因于內在的、可控的與穩(wěn)定的學習因素,可以提高學生對自我學習能力的評價水平。將學生掌握知識的數量與教學要求相比,學生可能永遠都處于失敗的境地;將學生掌握知識的數量與他過去的知識儲備相比,他永遠都在取得進步。把可以解決的學習問題歸因于內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歸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穩(wěn)定的因素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

38、父母會用孩子的聰明來證明自己的聰明,而學校則會用學生的愚笨來證明自己的聰明。

39、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借助差生“形成的偶然”走出“結果的必然”。首先,教師應該弱化差生的差生意識;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種可能性原因,為避免形成差生尋找方法與策略;最后,教師要用更好的教學方法與更高的教學品質去吸引學生,以此來幫助他們避免淪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給學生變差的機會。

40、父母往往用成人世界的功利標準來評判孩子,改造自己對孩子的關愛,這表現(xiàn)為父母不再關心孩子的生活世界,不再關心孩子的心理感受,而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只關心對孩子前途有直接影響的班級排名與教師評價。這使得孩子對父母的功利性關愛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拒絕與父母進行真誠的交流與溝通。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因此就不再有“戀母”與“戀父”的需求,相反,這會增強他們對愛的需求,從而促使他們過早地在同輩群體中尋找“愛的歸宿”。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講,孩子們彼此間形成的愛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愛情,而是父母關愛的一種替代品,是父輩們真誠關愛缺位的產物。

41、成人在面對孩子世界時,更多的是一種武斷,而不是理解;是一種抵制,而不是尊重。作為成人,我們可能漠視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認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無論如何我們沒有賦予孩子世界應有的地位。孩子們并不是要占有美的東西,而是更著力于對美的追求。

42、學校存在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因此學習世界的意義更甚于教學世界,甚至可以說,是學習世界的現(xiàn)狀決定了教學世界的現(xiàn)狀,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決定了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但事實并非如此。

43、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與交給他們學習方法是教師的主要責任,而積極地用所學方法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則是學生的主要責任。教師上很多課,就是阻礙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學習世界的不了解、不理解、不尊重是導致教師與學生都“忙碌而無效”的主要原因,教師的教并不是為了學生,而是為了教師與學校。

44、學習評價有兩個直接的功能,一是證明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另一是查明學生遺漏了多少知識?;谕{的學習評價最終讓學生遠離學習;基于支持的學習評價才會讓學生走進學習。教師通過肯定學生的學習積極面來幫助學生,往往比否定學生的消極面來診斷學生,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習評價的影響力。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并不是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而是對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的診斷。診斷需要具備更多的專業(yè)智慧,需要非常明確的指導、非常清楚的問題解決辦法。

45、學生成長有兩個方向:一是通過擴張自己的優(yōu)點來發(fā)展自己,另一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缺點來發(fā)展自己。不管在態(tài)度上,還是在技術上,前者都更占優(yōu)勢。

46、家長眼中的孩子越來越聰明,教師眼中的學生越來越笨,這個明顯的落差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47、對于學生而言,教育具有雙重功能:一是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學生的獨特優(yōu)勢,我們稱之為教育的發(fā)展功能,它注重對學生獨特優(yōu)勢的發(fā)現(xiàn)與培育,是開放與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據學生的獨特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評價與篩選,我們稱之為教育的篩選功能,它注重對學生特定優(yōu)勢的測量與鑒別,是封閉與單一化的。

48、從學生優(yōu)勢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鼓勵與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與成績,是從學生優(yōu)勢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根據學生目前的優(yōu)勢與成績來設定教學目標,是從學生優(yōu)勢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的第二步;讓課堂教學還原學生優(yōu)勢與成績的獲得過程,是從學生優(yōu)勢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的第三步。課堂教學并不是來教訓學生的,更不是用學科知識塞飽學生的無知,而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使用自己獲得優(yōu)勢與成績的方法,通過自己優(yōu)勢與成績的拓展,來填補自己因為年輕而擁有的幼稚與無知。

49、成績競爭=專業(yè)競爭+時間競爭。在教育理論上,教師要擁有良好的教學業(yè)績至少需要三個要素——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教師的投入程度和教學工作環(huán)境,其中教學專業(yè)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是,一旦回到教育實踐,尤其是教師間的教學競爭上來,這個結論就顯得有點勉強了。

50、竭力去發(fā)現(xiàn)上課人的優(yōu)點,謙虛地詢問其課堂優(yōu)點產生的原因,并向他學習,這是課堂觀察中上課人與聽課人最為良性的互動模式。

51、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有兩種途徑:一是填補自己的課堂劣勢,另一是拓展自己的課堂優(yōu)勢。

52、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是拓展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而回避課堂教學劣勢的主要途徑,是反觀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課堂教學是一項藝術化的工作,是一項沒有終點的工作。

53、決定課堂進程的,并不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而是學生的學習進程;判斷課堂教學成功或失敗的標準,并不是教師本人的能力如何與表現(xiàn)如何,而是教師的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幫助有多大。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54、要造就藝術化的課堂需要的不是模仿別人而是成就自我。成就自我的途徑并不是對他人的崇拜而是對自己教學理念的優(yōu)化與改造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要素的夯實與重組是對自己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與培育。課堂教學追求的是藝術性但造就藝術化課堂的卻是技術性。

55、課堂教學分為三個方面六個要素:教師教學方面,包括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指導方式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方面,主要考慮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教學效果方面,包括學習成功率與課堂思維深度。

56、教師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目標間的關聯(lián)與互動,是成就成功課堂的重要因素。

57、精彩的教學,并不一定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有些枯燥的課堂教學,卻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是由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度決定的。

參與和被動參與。主動參與是學生基于自己內在的學習動機而走進課堂,容易在課堂學習中表現(xiàn)出更多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被動參與是學生基于外在的學習或者生活壓力而走進課堂,這雖有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但可以肯定的是,也會讓學生對課堂本身產生厭倦感。

59、教師對學生課堂參與梯度的回應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有沒有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二是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是否顧及了不同問題的思維層次,并根據問題思維層次的不同,來照顧與教育不同層次的學生;三是教師在進行作業(yè)和試卷設計與點評時,是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回饋與反應。

60、評價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最終還是得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成功率進行評價。學習成功率可分為三項指標: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教師教學計劃實現(xiàn)度與課堂教學效果拓展度。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主要是指本堂課的直接教育效果是否得以實現(xiàn);教師教學計劃實現(xiàn)度主要是指教師預先為自己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否完成;課堂教學效果拓展度是對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與創(chuàng)新性教育效果的觀察與評價,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計劃中的,但往往是課堂教學的亮點。

61、對課堂體悟而言,課堂學習氛圍、課堂人際互動和課堂思維品質,是表現(xiàn)課堂品質極為重要的核心要素。對課堂學習氛圍的體驗,主要聚焦在教師對學生的寬容與控制兩個維度上。應該把教師對學生的寬容看成是教育的起點,而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控制則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過程,所以控制欲寬容并不矛盾,但存在控制的程度與寬容的內容是否適應的問題。

62、真正煥發(fā)生命活力的課堂,并不是教師個人的精彩課堂,也不是學生個人習得學科知識的課堂,而是教師與學生借助課堂教學這一活動與平臺,在教師的精彩教學之中,在學生學科知識的習得過程之中,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共鳴與知識共享的樂趣的課堂。

63、課堂中的人際互動,容易被師生間的教學互動、同學間的合作學習所掩蓋。課堂中真實的互動,可以表現(xiàn)在行為層面上,但并不必然如此。更為深刻的人際互動,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對同一個觀點的默契,應該是同學之間對同一樣感受的共鳴。這不一定要通過具體的行為與活動表現(xiàn)出來,往往在彼此的相視一笑或者同樣的身體語言中得以充分表達。不能將課堂中的活動互動作為課堂人際互動的全部,這回阻礙更深層次課堂人際互動的產生。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六

《課堂密碼》是一本很不錯的書,里面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學科深度上,當學科還沒有分化的時候,教師普遍看重育人,這就是韓愈所講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學科分化之后,教師普遍看重教授知識。至今,我們評價一位教師有沒有教育智慧時,雖然也看這位教師對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卻是看學生的學科成績。在課堂教學中,學科知識有兩個來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師。教材上的學科知識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現(xiàn)的。之所以說它一次性,是因為它不會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解釋;之所以說它平面化,是因為它不會根據學習情境的變化進行演繹。但也正因為如此,教材較教師提供的學科知識更有權威性,也更有邏輯性。于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科知識,并不重在學科知識本身的權威性與深刻性,而是對教材弱點的補充,也就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教材提供的學科知識進行多重解釋,根據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對教材提供的知識進行多樣演繹。因此,教師在學科知識上的深度,并不是讓教師在學科知識內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內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師,學生學起來就越艱難,能夠掌握學科知識的學生人數也越少。在內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師,越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學得更有趣,也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掌握學科知識。

其次在教育廣度上,教師教學生,是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而非專業(yè)選手。當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時,可以把專業(yè)選手描述成是“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墒?,對于學生來說,盡管學習是他們的專職工作,但在眾多學科中喜歡上哪門學科,致力于哪門學科,并沒有強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稱為業(yè)余選手,把他們描述成是“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而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這些業(yè)余選手,以便讓他們在專業(yè)學習這條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們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機會發(fā)揮專業(yè)教練的專業(yè)價值。兩相對比,專業(yè)教練教專業(yè)選手,走的是專業(yè)深度的道路,教學廣度對他們的要求并不太高;專業(yè)教練教業(yè)余選手,就得先走教學廣度的道路,因為教學廣度是教師推進專業(yè)深度的前提與手段。

從“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fā),就意味著必須把學生當作是一個整體的人來對待,這樣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來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第一,學科教師要全面愛護與關心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科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師生關系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師生關系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愛護,師生關系本身也就不復存在。如果連師生關系都不復存在,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坝H其師信其道”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第二,教師要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與使用還需要鍛煉,他對文字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薄弱,而書面化學科知識的最大弱項在于,它的表達方式是書面語言而非口頭語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維而非具象思維。因此,學科知識生活化的過程,就是教師把學科知識從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從抽象邏輯轉化為具象邏輯的過程。第三,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fā),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教材所呈現(xiàn)的學科知識并不是對學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對學生學完教材后的最終目的。如果我們用最終目的去要求初始學習的學生,往往會嚇跑了學生。

教師只有從對學科知識的過度關注中走出來,才可能以“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學生更愿意向一個“人”學習,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學習。如果教師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中,那么他也勢必會獲得死板、平面化與抽象的形象。

對教師個人而言,這本書可以改變學科教師只對學科知識負責的意識,使得課堂教學中學科深度不再越來越深,而教育廣度越來越廣。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七

作為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讀書不僅是對學生知識的輸入和思維的啟發(fā),更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提高自我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多年的課堂讀書中,我受益匪淺,深感課堂讀書的重要性。在這里,我將分為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課堂讀書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課堂讀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課堂讀書中,教師通過朗讀、解讀和討論,將作品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給學生,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fā)了他們對作品的好奇心和閱讀的欲望。曾有一次,老師給我們讀了一篇《茶館》,通過她的講解和角色扮演,音樂和聲音效果的配合,將故事中的聲音環(huán)境和人物形象展示得栩栩如生。這樣的課堂讀書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主動閱讀的欲望。

其次,課堂讀書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讀書中,教師常常會通過講解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用詞、隱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促使他們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觀點和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不僅對作品的內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他們分析和思辨的能力。比如,在讀《朝花夕拾》時,老師引導我們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變化,并就其背后的社會背景進行探究。這樣的思維訓練使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提高了我在理解和分析文本時的能力。

此外,課堂讀書可以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課堂讀書不僅僅是有關課本的內容,也包括了一定數量的文學經典作品和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偏好。通過課堂讀書,學生們能夠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培養(yǎng)了他們對多元文化的認同和尊重。在一次非洲文學的閱讀中,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個非洲作家的生活和他的文學作品。通過這次閱讀,我不僅接觸到了不同文化的作品,還對非洲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有了更多的了解,讓我對于世界的了解更加全面。

最后,課堂讀書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堂讀書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讀書報告等。通過這些寫作實踐,學生能夠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情感和思考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提高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寫讀后感書就像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怎樣通過文字將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變成生動的語言,并進一步培養(yǎng)了我寫作的能力。

綜上所述,課堂讀書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升思維能力、強化社會聯(lián)系和提高寫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課堂讀書的學習,學生們不僅能夠在知識上受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情感和人格等多個方面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應當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充分利用課堂讀書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八

課堂讀書是學校課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在課堂讀書中,同學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文學作品,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知識的啟迪和心靈的滋養(yǎng)。同時,課堂讀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我參與課堂讀書的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深深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性。

第二段:教師在課堂讀書中的引導和激勵。

在課堂讀書中,教師起著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教師會選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通過生動的講解和解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同時,教師還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收獲。

第三段: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閱讀效果的提升。

在課堂讀書中,我還體會到了同學間的交流和合作對閱讀效果的重要影響。同學們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通過交流,我們可以互相啟發(fā),增加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小組討論或課堂互動中,同學們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模仿作品中的人物,體驗作品的生動性。這樣的合作與交流不僅提高了閱讀的效果,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合作精神。

第四段:通過課堂讀書提高學習成績和培養(yǎng)綜合素質。

課堂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閱讀能力,它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到各個領域的知識,提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同時,閱讀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在表達和思維方面有所提高。此外,閱讀還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情感修養(yǎng),使我們成為擁有高情商和高素養(yǎng)的綜合型人才。

第五段:總結讀書的重要性和個人收獲。

通過參與課堂讀書,我深深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個人的收獲。閱讀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也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增加我們的人生閱歷。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每一次閱讀都是心靈的碰撞。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閱讀能夠提高我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并且對我的成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此,我會繼續(xù)堅持課堂讀書,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

總結:通過課堂讀書,我們可以獲得知識的啟迪和心靈的滋養(yǎng)。教師的引導和激勵,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都對閱讀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通過閱讀,我們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可以培養(yǎng)綜合素質,提高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課堂讀書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并在讀書中不斷尋找樂趣和收獲。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九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心愿和希望,我們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樣,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我女兒今年馬上升六年級了,在與女兒共同生活的歲月里我是累并快樂著。女兒的成長和進步得益與老師的辛勤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在此將我們的一點點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當孩子在與父母分享生活的點滴時,父母此時的任務是放下手中的瑣事,專心傾聽孩子的點滴,理解孩子的感受,用適當的語言給孩子以感情上的回應。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性格我們可以對癥下藥,對孩子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做孩子的朋友孩子才能向你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不要過分注重孩子取得的分數,過分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一個閃光點,你要懂得發(fā)現(xiàn),并加以肯定與贊賞,這樣,孩子就會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內心充滿美好愉悅的感覺,逐漸增強自信心。做父母的要因材施教,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

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成績稍有下降就訓斥一番,我們覺著對孩子還以鼓勵為主,作為過來人我們也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其它愛好的培養(yǎng),其過程往往都是艱苦枯燥的,這就需要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成績給予肯定和鼓勵,適當地給孩子減輕壓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先學做人,后成才的道理。只有一個品行優(yōu)良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尊敬。只有品行優(yōu)良的人才不會走太多的錯路。要把理想、信念和愛心做為主要教育目標,由始至終貫穿在孩子的教育中。

平時我們也經常鼓勵孩子之間的交往,鼓勵孩子及小伙伴們多參加學校以及單位組織的一些集體活動,希望能夠在集體活動中提高和同學們的交往能力以及適當的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孩子在小家庭中往往是被呵護的對象,只有多和小伙伴們交流才能夠鍛煉自己平等待人的能力。

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與進步是快樂的,但同時也感覺到自己教育方法單一和不足,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作為家長也要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的涵養(yǎng),為孩子作出表率,為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提供力所能及的條件。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學校課堂教育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和變革。在我一年級的學習生活中,我深切感受到叩問課堂的重要性。叩問課堂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叩問課堂的心得體會。

首先,叩問課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過去的課堂中,老師往往是以灌輸知識為主,學生只需要機械地記住和背誦。然而,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枯燥乏味。與此不同,叩問課堂以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索為中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互動式的學習讓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熱情。

其次,叩問課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老師通常會告訴學生答案,學生只需被動接受,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叩問課堂中,老師會引導學生通過提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培養(yǎng)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通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討,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叩問課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叩問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這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了學習內容,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另外,學生通過不斷的提問和回答,在互動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好地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后,叩問課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在課堂中,老師和同學們通過互動提問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觀點,同時也傾聽他人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培養(yǎng)了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團隊精神。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課堂學習,也對他們今后的社交和工作具有積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叩問課堂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與感悟。通過參與叩問課堂,我發(fā)現(xiàn)學習可以是有趣的、積極的和愉快的。叩問課堂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僅提高了學習效果,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我期待著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繼續(xù)叩問課堂的學習模式,以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十一

兒子拿回來的《父母課堂》我堅持每期都看。從剛開始的興趣逐漸變成了依賴。因為在那里面我總能找到教育兒子的方法,還有許多能讓我和兒子共同討論的話題。

在今年第三期中有一篇文章讓我反思了許久,題目叫做《讓孩子知道錢的意義》。文章中講了培養(yǎng)孩子理財能力的重要性,教我們要告訴孩子錢是怎么來的,要向孩子傳達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道理,讓孩子知道亂花錢的可怕后果。并用名人當范例,形象描繪了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咸難咽。

看完文章我深思了許久,對照文章我跟兒子探討分析了他的現(xiàn)狀,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兒子的“財商”并不是很高,優(yōu)點跟缺點并存。

不亂花錢、懂得存錢是兒子的優(yōu)點。但是不知道節(jié)約,不會花錢就是他欠缺的。找到了缺點,我跟兒子開始了要做“理財小高手”的歷程。雖然不是件簡單的是,但我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從文章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購物要求,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發(fā)育受影響。而若家長不肯消費,孩子就會出現(xiàn)叛逆情緒。因此,面對一群沒有正確消費觀,心智也未完全成熟的“小皇帝”,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與他們斗智斗勇。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懂得節(jié)儉是美德。必須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對于每一分錢都不能任意揮霍。引導孩子們與家長換位思考,體會家長的艱辛。哪怕只是很少的幾元甚至幾分錢,也要讓它發(fā)揮出最大的效益。

開卷有益,打開《父母課堂》你會發(fā)現(xiàn)它會讓我們許多迷茫的父母找到了方向,我會堅持讀下去的!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十二

讀完《走向高效課堂》一書,對于“有效課堂教學”中“有效”一詞,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和發(fā)展。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學方式正發(fā)生著悄然變化。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所有教師所追求的目標。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些探索:

教師要讓學生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作用,因為他們是實施預習的主人。平時,我在班上經常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可以讓我們提前學到更多的知識,為課堂上的交流討論提供更豐富的資源;通過預習,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強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明確預習的重要性之后,我們還必須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時,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側重。低年級的預習應以生字為主,課文為輔。預習包括:讀、標、查三項。

一節(jié)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而對于低年級的小孩子來說,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就更短了。這也就意味著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更要突出重點,而且要采取各種教學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他在有效的時間里發(fā)揮他的潛力。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一定要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xù)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教師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并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1、根據教學內容營造氣氛:

教學內容是創(chuàng)造課堂藝術氛圍的憑借和依據,教師要努力使課堂氣氛與教學內容的情調一致。教學內容對教學氛圍的營造,起著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學氣氛應當因文而異。既將課文的主旨無聲的滲透,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課堂氣氛。

2、讓音樂營造歡樂的課堂氣氛。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方法很多,我們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從玩入手、從奇入手、從趣入手、從疑入手等等。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如耐人尋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戲,幽默風趣的語言,緊張刺激的競賽,形象具體的操作,飽滿真摯的情感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調動和激發(fā)出來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創(chuàng)設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圖畫情境”、“實物情境”、“活動情境”、“挑戰(zhàn)情境”、“問題情境”、“體態(tài)情境”等等,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變得喜學、樂學。一般說來,低年級語文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入新課。

2、創(chuàng)設情境,簡簡單單悟課文。

世界是形象的,但描述這個世界的課文卻是抽象的文字符號。比如一年級上冊《影子》這課,孩子們由于年齡小,對“影子”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認識還不清楚,對“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這些內容還不太理解。如果只是進行口頭講解,學生太小,難以接受。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外面太陽很大,靈機一動:何不直接到太陽下,讓孩子們親身感受一下影子呢?于是,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引導學生質疑。學生紛紛質疑:影子為什么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后?影子為什么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為什么說影子像一條小黑狗,常常跟著我?為什么說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著我?為了解決以上疑問,我把孩子們帶到了操場上,讓他們在太陽底下排好隊,指揮他們分別面朝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讓孩子們找找自己的影子各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孩子們馬上就驚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后,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我又讓孩子們在操場上隨意跑,把自己的影子甩掉。孩子們愉快的跑著,不斷地有孩子向我報告:“老師,我的影子甩不掉,它像小黑狗一樣跟著我。”“老師,我走到哪兒,影子就走到哪兒,我們倆像朋友?!薄瓕W生簡簡單單地理解了課文。

3、創(chuàng)設情境,快快樂樂說和寫。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堂內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痹诮虒W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借助實物、圖片、音樂、表演、語言描繪等,創(chuàng)設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場景,讓孩子們置身其中,較好地展示自己。

4、創(chuàng)設情境,深入淺出拓思維。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教學中我一直有意識地讓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我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如識字教學時“街上、車廂里、超市內、商店廣告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課程資源無處不在,語文教學走進了生活。

“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苯處熞浞掷妹娌俊⒀凵?、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的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xiàn)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在課堂中,我一直在努力地優(yōu)化教學設計,建立有效的課堂常規(guī),嘗試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和諧地位,追求“簡簡單單,快快樂樂”地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語文,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想,當我們愉悅地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能把事情做好,當我們能非常熱情地去從事某件事情的時候,那必將會達到我們的目標。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十三

常言道:關心則亂。的確如此,每天的緊張情緒使我這個在小學工作了十幾年的"老"教師,一時間竟將所有的教育理論,教育策略拋之腦后。記得那是孩子剛開始學拼音時,聲母、韻母合拼不起來經常發(fā)生,比如"b-a"拼出"bo"的音,"p-a"拼成"ba"。數學學習也是這樣,初學數字"2、3、4、5、6、9"的朝向問題,我認為非常容易的事在孩子那里屢屢犯錯誤。于是,一向認為脾氣良好的自己在不經意間竟也學會了"河東獅吼"的武藝。

一天,孩子拿回了《父母課堂》,其中一篇文章是對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的專訪,她明確的指出--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由父母決定的。父母對學習中諸多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決定著孩子的成功與否。尹老師說,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讓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當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的時候,他便會投入精力,學習就會變得有趣、輕松,沒有那么沉重了。家長可以用玩游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的興趣,即所謂的"寓教于樂"。

一語點醒夢中人,尹老師的話引起了我對孩子教育的深深思索:我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節(jié)奏?我犯了嚴重的拔苗助長的錯誤。

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嘗試著慢下來,對孩子的要求相對降低。跟隨孩子的認知節(jié)奏,學習節(jié)奏,用一些更感性的方法幫孩子突破學習的難點,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比如:孩子"b""p""d""q"識記發(fā)生困難時,我采取做半圓加小棍抽拉的方式加強記憶;當拼讀發(fā)生困難時,我將聲母韻母一一做成卡片,讓它們找朋友。這些做法既增強孩子的記憶,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這樣一個階段下來,孩子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想來,真的要感謝《父母課堂》,是它使我由偏激回歸了理性,重新認識到遵循孩子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應該側重于充當指揮者,更重要的應該是陪伴者,建議者和幫助者。家長只是陪伴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成長,至于孩子有多大的舞臺,取決于家長給孩子自主能動的空間有多大。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十四

第一段:介紹課堂中的叩問現(xiàn)象(200字)。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看到老師提問學生的場景。這些問題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老師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而在我們參與這個過程的過程中,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叩問課堂的意義所在。

第二段:叩問促進了思維的發(fā)展(200字)。

提問是一種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叩問中,我們不僅僅被問到了問題,更是被激發(fā)了思考的激情。老師的提問讓我們有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yǎng)了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解決各種問題,我們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也能夠明確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為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打下基礎。

第三段:叩問培養(yǎng)了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200字)。

叩問課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態(tài)度。在課堂上,老師的問題不僅僅是向學生提供知識,更是為了鼓勵學生爭取表達自己的觀點。當我們回答問題時,我們要明確自己的位置,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并支持自己的論據。這樣的參與不僅能夠加深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自信心。通過積極參與,我們不僅能夠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還能夠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四段:叩問促進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200字)。

在課堂中,老師的提問不僅僅是對學生提問,也是一種與學生互動的方式。通過提問,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學習進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回答問題來與老師建立聯(lián)系,與老師進行深入交流。這樣的互動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習的有效進行,還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親近感和信任感,使學習氛圍更加融洽。

參與叩問課堂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很多,同時也收獲了許多。首先,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其次,我們明白了在課堂中積極參與的重要性,只有主動參與,才能更好地學習和進步。最后,我們也體會到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叩問課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習的有效進行。

總結:

在一年級的學習中,我們經歷了許多叩問課堂。通過這個過程,我們深刻意識到了叩問課堂的作用和意義。它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我們的積極參與態(tài)度和與老師互動的能力。通過參與叩問課堂,我們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更多的啟示和收獲。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一直保持這種積極的參與態(tài)度,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叩問課堂讀書心得篇十五

《家長課堂》是我在孩子上小學期間,學校推薦訂閱的一本家庭教育雜志。我一直對訂閱雜志不是太熱衷,認為那上面的內容大多是冠以教育之名,行灌輸之實。但鑒于這本雜志是學校推薦,且上面登載的主要是同齡人的故事,便訂閱了。

打開第一頁,我就被吸引了。那個叫周宏鷹的小男孩,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這一切得益于他的父親周宏,周宏開創(chuàng)的“賞識教育法”轟動全國。

周宏把上小學的兒子帶回家,沒有問學習情況,而是問老師都喜歡什么樣的孩子,兒子說,老師喜歡聰明、學習好的孩子。周宏告訴兒子,一個班級,50名學生,你如果要按照老師的標準,幾乎找不到一個不被喜歡的聰明孩子。老師之所以喜歡,無非是因為他們學習認真、守紀律。兒子問怎樣做才能學習好,周宏告訴兒子,學習成績好只是孩子能不能得到別人喜歡的一個指標,而不是唯一。他讓孩子明白:要使自己受到老師的喜歡,使自己成為優(yōu)秀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好好學習,遵守紀律。周宏還告訴兒子,如果有一天你成為了全班、全校最優(yōu)秀的學生,那么你很可能成為老師的孩子。但周宏同時讓孩子知道,成為老師的孩子意義并不大。

周宏鷹記住了父親的話,從此他不僅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為上也不敢有絲毫馬虎。周宏鷹按照父親的話,在入學不久就向老師要了班級的座位表,開始給父親寫信,告訴父親自己在學習上的進展情況,當父親出差回來,他還會把給父親寫的信給父親看。周宏鷹按照父親的話做,很快成為學習成績優(yōu)秀、遵守紀律的好學生,也成為家長、老師喜歡的孩子。

讀周宏鷹的故事,我感觸很深。賞識孩子,對孩子寄予期望,讓孩子選擇自己的發(fā)展之路,允許孩子失敗,接納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成長,是周宏教育思想的核心。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失敗的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失敗。

在現(xiàn)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如果還采取以前的老辦法:埋怨、指責、逼迫,當然不會讓孩子滿意,結果會怎樣,大家都清楚。因此,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解放孩子,讓孩子快樂成長是必然選擇。賞識教育走進了《家長課堂》,它必將對家庭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4122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