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的一種文章。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思考自己的觀點。讀后感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我想我們都應該寫一篇讀后感了吧。怎樣寫一篇充滿個人感悟和思辨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分享經驗和技巧。下面是一些經典的讀后感文章,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一
通過讀《科利亞的木匣》,我從科利亞找到木匣的經過受到了啟發(fā):四年前科利亞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點,四年后科利亞走五步就可以了,這說明他長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的個子長高了,我們的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反例:就像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刻舟求劍”的故事。我們千萬不要像“刻舟求劍”里的那個人,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劍了。正如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我們應該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街上人慌馬亂,因為壞人要打到村子來了。媽媽、奶奶和科利亞急忙收拾東西,可是家里的東西不能一次帶走,媽媽把一些東西放進箱子,在門前走30步的地方埋了下去??评麃喣菚r只能數到10,就向前走了10步埋下了木匣,木匣里裝著各種各樣、顏色不一的玩具。
媽媽、奶奶決定帶科利亞離開村子到喀山城躲避,在那里她們差不多住了四年??评麃啙u漸長大了,上了小學,可以數到100了。壞人終于被趕走了,她們又帶著科利亞回到了村子,房子還在,家里的東西卻丟失的一干二凈。
媽媽說:“我們還有一點東西埋在地下呢!”她拿著鏟子向前走了30步,挖了一會兒找到了木匣子??评麃喯蚯白吡?0步,挖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找到他的木匣子,他坐了下來想了一想。哦!原來是這樣的,我明白了。他的小伙伴們圍了過來,科利亞對他們說:“我以前的步子小,現在我長大了,步子比以前大一倍,我不應該走10步,只需走5步就行了?!彼蚯白吡?步,挖了一會兒終于找到了木匣。
這件事告訴我們:凡事只要勤于思考,多動腦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通過讀《科利亞的木匣》,我從科利亞找到木匣的經過受到了啟發(fā):四年前科利亞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點,四年后科利亞走五步就可以了,這說明他長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的個子長高了,我們的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反例:就像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刻舟求劍”的故事。我們千萬不要像“刻舟求劍”里的那個人,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劍了。正如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我們應該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篇課文,叫《科利亞的木匣》。我們原以為是一個叫科利亞的人,與他的木匣發(fā)生的事。老師卻搖頭,說:“講的不是這樣?!备愕梦覀儭啥蜕小恢^腦?!v完這篇課文,我們才知道,里面講的是:法西斯要打到他們的村子了,他們把一些箱子埋在地下??评麃單鍤q時,從家門口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埋完后,他們到咯山城躲避。四年后,他回到了故鄉(xiāng),從家門口走了十步,開始挖。他找呀找,他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找著木匣,他走了五步,居然找到木匣!最后,他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如親人,樹木,屋子……但是,我覺得,變化最大的要算我的弟弟了。
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弟弟就會認好幾個詞,如:爸爸,外婆,媽媽,奶奶……一年過去了,我上了三年級了,看到弟弟,哇!弟弟變化好大!他原來上小班,現在上一年級了,原來他只有我的肚子那么高,現在到我的胸脯那兒來了,他也比以前更懂事了好多。
啊!周圍的一切,變化可真大呀!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二
通過讀《科利亞的木匣》,我從科利亞找到木匣的經過受到了啟發(fā):四年前科利亞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點,四年后科利亞走五步就可以了,這說明他長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的個子長高了,我們的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反例:就像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刻舟求劍”的故事。我們千萬不要像“刻舟求劍”里的那個人,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劍了。正如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我們應該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三
我們最近學了一篇叫"科里亞的木匣"的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科里亞在戰(zhàn)爭的時候還小,他走了十步,把匣子埋在地下,四年后,科里亞回來找木匣,他量了十步,沒有找到木匣,他仔細思考,走了五步,找到了木匣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時間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
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家住在十八樓,小的時候,電梯的按鈕我只能按到十六,而現在,我已經可以毫不費力地按到最高層,姥姥家有只狗叫丟丟,去年我去姥姥家的時候,它只能窩在紙箱子里爬來爬去,今年,我去姥姥家的時候,一開門,一只歡蹦亂跳的狗就撲了上來,我問姥姥:"這只狗是誰家的呀?"姥姥是:"這不就是丟丟嗎?""啊!都長這么大了!"我驚訝地說。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變化,甚至動物也在變化,世界萬物都在起變化,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去看事物。
文:米樂(三年級)。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四
xxxx版課標告訴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以下簡稱“語用”。那么,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凸顯“語用”這個核心目標呢?本文結合今天所聽的《科利亞的木匣》的教學,談點個人的`意見。
第二節(jié)課老師展示課例《科利亞的木匣》,老師具有極強的處理教材的能力,研讀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重點句子,通過演一演、讀一讀、悟一悟使學生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道理。教學字詞時,老師以文中的多音字為切入口,從詞到句,一步步落實字音。書寫教學更是細致,孩子們掌握得很扎實。品讀“埋木匣”的環(huán)節(jié)時,老師抓住了文中的動詞進行教學。先讓孩子圈動詞,再讓孩子說一說動詞的作用,讓孩子在自主中體會到每一個動詞的運用都是有它們特有的目的,而文中科利亞的一系列動作“數”、“量”、“挖”、“踩”等看出了他是個做事認真、仔細的孩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實踐意識以及運用文本插圖的意識令人稱道。同時,老師在本堂課中所抓的語用點,即利用動詞突破文本重難點,又進一步進行了“寫”的結合。
在教學課文時刪繁就簡,精選教學內容;提綱挈領,精心設計問題;板塊要整起推進,引導求“精”,著力打磨重點語段;注重得法,精心安排遷移運用等著力去改變。讓在座的每一位老師學有所獲,有所思。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去蕪存精,勇于取舍,善于取舍,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抓實,注重以點帶面、點石成金,那么,課文教學就能變得簡單、扎實、樸實、豐實。
總之,這節(jié)課,老師極具親和力的用心觸摸心、用情引領情,和學生共同走進了課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共同享受學習的樂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帶給我們一節(jié)美麗的課堂。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五
我有一個好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個值得我敬佩的一個人。
盡管她白天工作很忙,但是她晚上還要輔導我學習,好像不知疲倦似的。有一次,爸爸回來很晚,只見她一進門就坐在沙發(fā)上,頭無力地靠在沙發(fā)上,半瞇著眼,當她一看到我時,就問:這次的數學測試卷發(fā)了沒有?發(fā)了,我只得了89分。我有點口吃地說。聽了我的話,爸爸立即起身,把我叫到房里,拿著卷子,一點一滴地給我講解,她講得那么認真,連一個符號也不放過。好像剛才的疲勞已經跑到了九霄云外。
還有一次,我在客廳里看電視,爸爸一個人在房間里學電腦,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時,聽見爸爸在房間里說:小玉,過來教我一下,怎樣才能把我打的這篇檔案存到我的文件夾里?我教爸爸時,爸爸看得很認真,只見她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嘴里喃喃地念叨著,當她弄懂以后,她的臉上現出得意的.神情,高興得就像個孩子。我說:爸爸,您這么大了還要向我這個小學生請教,您不覺得臉紅嗎?爸爸說:不懂就問,才能學到新知識,能者為師嘛!聽了爸爸的話,一種敬佩之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瞧,這就是我的爸爸,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通過讀《科利亞的木匣》,我從科利亞找到木匣的經過受到了啟發(fā):四年前科利亞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點,四年后科利亞走五步就可以了,這說明他長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的個子長高了,我們的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當然也有一些反例:就像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刻舟求劍的故事。我們千萬不要像刻舟求劍里的那個人,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劍了。正如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我們應該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六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26課《科利亞的木匣》這一課,科利亞的家鄉(xiāng)因為被德國法西斯占領,媽媽、奶奶要帶科利亞離開,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東西不能全部帶走,于是媽媽就把一些東西放到一個大箱子里,從家門口向前數了三十步,將箱子埋下??评麃啺岩恍┬⊥嬉鈨悍诺揭粋€小木匣里,因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所以他就從家門口向前數了十步埋下。過了四年,科利亞他們回到了家鄉(xiāng),媽媽因為變化不大所以還是數三十步就能找到,而科利亞因為這四年變化大,步子也變大了,所以他量十步就找不到匣子了,應該量五步。而且法西斯太殘忍了,把那么多東西都搶了,好壞!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七
今天,我們一起學了《科利亞的木匣》。科利亞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能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法西斯的軍隊要打到村子里來了,科利亞和家人準備在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東西無法帶走,所以他把自己重要的東西裝在木匣子里,從門口向前走了十步,把木匣埋在了地下,使他的東西避免了被法西斯的軍隊搶走。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使我明白了,要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重要目的。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八
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趙老師制定的學習目標是:
1、掌握本單元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如奚落等;
2、把三篇課文讀準確、流利,并讀出感情;
3、學習課文,懂得文中講的道理;
4、讓學生初步體會通過一件生活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2、把每課的生字擴詞語2個,寫到書上,注意邊寫邊記憶;
3、找出不明白的問題。
原來,在趙老師給我們呈現的精讀課之前還有識字課、過關課。趙老師從一年級開始就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課文的'過關,這才保證了“精讀”課的質量。
在精讀課中,趙老師給我們展示了“直奔中心法”的。沒有聲情并茂的導入,沒有貌似啟發(fā)的“還有嗎”“你再想想呢”。直接完成對課文重點的填空,再道理,歸納方法。通過三篇課文的學習,學生逐漸學會了總結道理的方法,體會到了一種表達方法。在后面的拓展課和練習課當中,趙老師還會指導學生運用這種總結道理的方法進行拓展閱讀,運用“通過一件生活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進行寫作訓練。
一系列的課這樣扎扎實實地進行下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怎能不提高?可見,語文主題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放手讓學生去讀大量的語言材料,它需要老師進行有效地組織。在大量的語言材料面前,教師要著眼于學習方法的習得與運用,提煉出文本在提供方法指導方面的意義性材料,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寫作。因為最有效的語文課堂的“教”自然應當著眼于學生離開學校之后的“不需要教”的落腳點。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九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街上人慌馬亂,因為壞人要打到村子來了。媽媽、奶奶和科利亞急忙收拾東西,可是家里的.東西不能一次帶走,媽媽把一些東西放進箱子,在門前走30步的地方埋了下去??评麃喣菚r只能數到10,就向前走了10步埋下了木匣,木匣里裝著各種各樣、顏色不一的玩具。
媽媽、奶奶決定帶科利亞離開村子到喀山城躲避,在那里她們差不多住了四年??评麃啙u漸長大了,上了小學,可以數到100了。壞人終于被趕走了,她們又帶著科利亞回到了村子,房子還在,家里的東西卻丟失的一干二凈。
媽媽說:“我們還有一點東西埋在地下呢!”她拿著鏟子向前走了30步,挖了一會兒找到了木匣子??评麃喯蚯白吡?0步,挖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找到他的木匣子,他坐了下來想了一想。哦!原來是這樣的,我明白了。他的小伙伴們圍了過來,科利亞對他們說:“我以前的步子小,現在我長大了,步子比以前大一倍,我不應該走10步,只需走5步就行了?!彼蚯白吡?步,挖了一會兒終于找到了木匣。
這件事告訴我們:凡事只要勤于思考,多動腦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懂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啟示分為三部分。
一、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评麃喪且粋€外國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
1、易錯字:亞匣避挖。
2、組詞:
鋸()避()倍()。
據()僻()陪()。
劇()辟()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樣埋的?媽媽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亞和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3、通過挖木匣科利亞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組討論,理清文章層次。
第二部分:(4—12)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沒有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三)提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總結。
全文敘述了科利亞在戰(zhàn)爭到來時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示的一件事。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2、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木匣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绰衲鞠唬?/p>
2、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
3、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媽媽又是怎樣埋的?
4、學生質疑。
5、學生動手畫出埋木匣的簡筆畫。
6、學習課文第二段。
(2)討論思考題。
(3)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或簡筆畫)。
(4)提問:從幻燈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歲時十步,四年后長大了,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一
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一、復習導入,教師簡介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感悟,深入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1)教師采用范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朗讀:木匣里盛著各式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它小玩意兒。
結合課件展示的圖片認識:冰鞋、小斧頭、小手鋸。聯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樣”,并練習用“各式各樣”說話。
(2)教師結合生字學習,指導朗讀。全班齊讀。
(3)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子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聽后評議。注意強調表示動作的詞語,還可以邊做邊讀讀這幾個句子。
(4)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嘛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
三自然段。
(5)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前:
媽媽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亞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學生默讀課文4-1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
找到木匣的?
(1)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后:
媽媽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亞 走10步 沒有挖到小匣子
(2)用線段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聯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詞的意思,并用“果然”練習說句子。
3.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
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讀這一段,讀后評議。
(2)分男生、女生賽讀這一段,讀后再評議。
(3)隨文理解“不光……還”。
(4)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圍的一
切在發(fā)生變化?
(5)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上一課時作業(yè)或其它課外文章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變化?!?/p>
(6)再讀最后一段,試著背下來。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詞佳句”
記錄本中,邊抄邊體會這段話的內容。
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指導復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1.課件出示填空題:課文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了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二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18課。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法西斯 喀山 一倍 木箱字 木匣子 。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科利亞為什么埋木匣時是從家門口起朝菜園走了十步而挖木匣時只要量五步。
3、理解句子含義,并能舉例說明“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教學重點:
1、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量的步子為什么不同?
2、理解“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
教學準備:課件、字詞卡。
教學方法:“三讀法”
教學過程:
一、比較法學習生字新詞(字詞卡準備)。
1、開火車認讀熟字:期 額 培 相 甲。
2、變換(增加)字的偏旁,通過比較字的音形認讀生字,卡的背面出示生詞(見教學要求中的生詞),解釋生詞詞意時,老師相機板畫木箱子與木匣子(見板書設計)。
解題后提問:看題目可知課文主要講誰和什么之間的故事?
三、簡介故事背景:1941年6月22日,德國侵略者突然向蘇聯人民發(fā)動了進攻,蘇聯人民奮起反抗,于是開始了一場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還很小,剛剛學會數數,且只能從“1”數到“10”。我們的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一)聽讀,聽出主要內容。
2、課件錄音范讀故事,并演示板書簡圖以提示課文重點內容。
3、聽后指名學生用“什么時候誰干什么?”句式回答課文的主要內容。老師相機板書“埋木匣”。
4、課件出示問題:科利亞干嗎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木匣的?并請學生帶者問題粗略地閱讀課文,找到答案所在的自然段。讀讀相關段落。課件出示要求:(二)、粗讀,回答問題。
5、指名學生回答第一問后,引讀:“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兩句話,注意讀出語氣,體會情境。
6、提問:臨走時,媽媽是怎樣埋她的木箱子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畫房子,并用箭頭標出媽媽從家門口起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埋下了木箱子。
首先指名學生找到有這個問題的所有自然段。告訴學生這幾個自然段意思相同或相近。
再請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話和第二自然段。用“.”符號標記其中的動詞,用手學著做做動作,按先后順序記下來。課件出示要求:(三)、細讀,標記詞句。
指名學生回答科利亞怎樣埋木匣子后,相機課件出示動詞:走、挖、放、踩、撒。課件演示科利亞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學生表演背誦。指名學生上臺按課文敘述的順序表演科利亞當時埋木匣的情景,其余學生試著背誦第二自然段。
強調:從這些動作可以看出科利亞當時埋木匣非常認真。
8、小結學法:“三讀法”,教育學生今后看書要先通讀全文,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再讀后能回答重用問題;最后細讀,學習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指導作文:描寫人物動作,用上連動詞,作文會更形象、生動。
五、運用學法,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講解要點:
1、主要內容:板書 挖木匣。
2.戰(zhàn)爭結束后,科利亞和媽媽、還有奶奶回到了家鄉(xiāng),媽媽是怎樣找到木箱子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再用紅線重填箭頭線,使學生明白:媽媽埋木箱子、挖木箱都是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結果是很快就挖出了木箱子,媽媽很高興。課件出示媽媽高興地說的一句話:
“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讀出語氣。理解句子意思,突出媽媽埋木箱很認真,所以找起來就非??臁S藐P聯詞“如果……就……”說話。
3.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挖木匣,他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引讀第8自然段,體會“卻”、“還是”、“仍然”在句中的作用。
同桌、周圍的幾個同學互相討論:
是不是科利亞埋木匣沒有媽媽埋木箱那么認真?
通過討論,找到問題不可能發(fā)生的原因。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在討論中讓學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亞個子的變化。
引讀第11自然段。注意“不是……而是……”后的內容。
5.小結。(略)。
六、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課件出示科利亞找到木匣子后高興地說的一段話,學習關聯詞“不光……還……”,強調讀“還”后的內容。學習反問句,練習變反問句為陳述句。課件出示科利亞受啟發(fā)的句子: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2.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教育學生做事要善于隨機應變。
附板書:。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三
《科利亞的木匣》 (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按照新課標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營造賞識理念下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和感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發(fā)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1 了解科利亞怎樣把木匣挖出來的過程,明白他能夠挖出的原因,學習其愛動腦筋的精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知道“仍然”、“果然”的詞義,會區(qū)分并能應用。
4 體會最后一自然段的含義,明白其中的道理,能結合自身實際簡單談點認識。
1 了解科利亞開始沒有挖出木匣后來又挖到的原因,體會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2 區(qū)分“仍然”和“果然”的詞義,并能口頭造句。
小黑板、掛圖等。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科利亞的木匣》。(齊讀課題兩遍)
孩子們,前面的學習讓我們認識了聰明可愛的科利亞,他做了件什么事呀?
(把自己心愛的小玩意裝進了一個木匣,并且埋在了土里。) 他為什么要埋呢?(模仿媽媽)復習學過的句子,后來他們的木匣怎樣了呢?今天就來了解吧。
1學習4、5自然段
(自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
生答:他們在喀山生活了4年;科上了小學會數到100多了;法西斯搶走了東西,房子還在。(齊讀)
2 學習6——12自然段
(1) 媽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指名讀6、7段)
媽媽怎么挖出木匣的?(走了30步)這說明什么?書上的句子回答(算術真有用)
因為她沒有隨便埋,所以還能找到。齊讀7自然段,讀出什么語氣?(高興)
(2) 科利亞當初模仿媽媽埋的木匣。那他又怎么做的?(女生讀8自然段)
他挖到了嗎?(沒有)齊讀,應該讀出什么語氣呢?(著急)讀完了,你覺得哪個詞特別能表現這種著急呢?(仍然)什么意思呀?(情況保持不變)說明他怎么也挖不到木匣。(齊讀最后一句)指名用“仍然”口頭造句。同桌互說。
(3) 小伙伴見了是怎么說的?(男生讀)媽媽說算術真有用,可科利亞卻沒挖大家笑他,他放棄了嗎?他是怎么說的?指名讀10自然段。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怎樣(分析問題,動腦筋)分角色讀9、10段,體會不同的態(tài)度。
(4) 師范讀11自然段。
用筆勾出表現他動腦筋的詞句,思考他分析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可以看出什么?他非常專注的思考問題。
他為什么會“突然笑起來”?(他一下子把事情想通了)
齊讀他說的話,看看有沒有道理?
指名復述,請學生表演(證實個子不同,步子不同的道理)
這段說明科利亞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有感情齊讀。
(5) 那么事實到底如何了?他真的挖到了木匣嗎?
用書上的話回答(12自然段)
哪個詞告訴我們科利亞說的沒錯呢?(果然)什么意思?(事實如預料的一樣)誰能用這個詞口頭說話?指名說(同桌互說)要和前面的“仍然”區(qū)別(指名說詞義)
齊讀12段,科利亞真聰明呀!
(6) 學習13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指名讀——齊讀
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2分鐘)
匯報:
a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
b 周圍一切在發(fā)生變化。
c 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孩子們,我們原來學過一個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要隨情勢的變化而變化。還記得嗎?(《刻舟求劍》)
(同桌交流)(指名說)
小結:生活就像一本大書,時時給我們以啟迪,所以我們要用心去發(fā)現和感悟!
齊讀13自然段。會背的起立背。
1 有感情齊讀全文。
指名復述主要內容
2 .總結:孩子們,科利亞是一個非常愛動腦筋的孩子,我相信大家也一樣,讓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一定會有很多收獲!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四
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懂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啟示分為三部分。
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评麃喪且粋€外國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
1、易錯字:亞????匣????避????挖。
2、組詞:
鋸(????)???避(????)???倍(????)。
據(????)???僻(????)???陪(????)。
?。????)???辟(????)???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樣埋的?媽媽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亞和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3、通過挖木匣科利亞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組討論,理清文章層次。
第二部分:(4—12)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沒有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三)提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總結。
全文敘述了科利亞在戰(zhàn)爭到來時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示的一件事。
第二課時。
目的:
1、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2、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過程: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木匣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绰衲鞠唬?/p>
2、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
3、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媽媽又是怎樣埋的?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4、學生質疑。
5、學生動手畫出埋木匣的簡筆畫。
6、學習課文第二段。
(2)討論思考題。
(3)出示幻燈片,演示(或簡筆畫)。
(4)提問:從幻燈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歲時十步,四年后長大了,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
五歲????????十步????????埋????????步子小。
九歲????????五步????????挖????????步子大。
(5)小結:科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7、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8、提問:挖到木匣使科利亞懂得了什么?他為什么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變化)。
9、小結: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問:全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附:設計。
18.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五
生:做了。
師:下面老師寫課題,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寫。
(師板書課題,邊寫邊講解)。
生:你為什么要埋那個木匣?
生:為什么你邁的五步有大有???
生:為什么不選其他東西,而選木匣?
生:你是怎么想到埋木匣的?
(生讀課文)。
師:剛才,老師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你們真是愛學習的孩子。
師:說說看,科利亞都對你說了什么?
生:法西斯打到他們村子里了。
生:因為科利亞把埋在地下,所以用小匣子里。
生:他告訴我一個道理: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生:我明白他不服氣小伙伴說的話,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師:你真細心。
生:我知道科利亞是個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孩子。
師:你真會讀書。我們知道了很多,那你想對科利亞說些什么?
生:你很聰明。
生:你很愛動腦筋。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你是從哪里看出科利亞愛動腦筋,很聰明的。從課文中勾畫出相關的句段,老師建議你們默讀。
(生默讀)。
師:誰能把找到的讀給聽一聽?勇敢點!
生:……小斧頭、小手鋸……。
生:從鋪上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fā)現。
生:……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科利亞看見了媽媽的做法,就學著做,真聰明。
生:他會學媽媽,做得比媽媽還好。
師:我們來讀一讀,把科利亞的聰明讀出來。
(生讀課文)。
師:科利亞很聰明,你們也找到相關的句段,也很聰明。還有嗎?
生:……現在我9歲了,……應該走五步。因為旁邊的伙伴都沒想到,他想到了。
生:他用手摸著腦門想,而沒有去問媽媽,說明他愛動腦筋。
(生讀課文)。
師:現在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是科利亞,我想,這個小盒子是四年前埋的,現在已經是九歲了,步子也大了,就不應該是十步了。
生:我想,這個木匣是四年前埋的,每個人都會長大的,我的步子也會長大的,會比以前大兩倍。
師:咱們班的科利亞真會想,那么想的對不對呀,從哪里看出來。
生:從科利亞找到木匣子看出來,(讀句子)。
師:在這個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已經告訴我們了,從哪個詞語看出來。
生:果然。
師:作者用詞很準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
師:我們用學具把它埋木匣——挖木匣——找到了的過程擺出來。
(在黑板上擺學具,先擺上四年前埋的過程)。
師:那么四年后挖木匣還能不能用這樣的一個小方塊做為一步呢?大家來擺一擺第一次和第二次挖的過程。
(學生在自己座位上試擺)。
(一學生上臺擺,擺得不對)。
師:剛才我發(fā)現有一組同學擺得和別人組不一樣,現在看黑板,有沒有不同意見?
師:讀第八到第十二自然段,他這種擺法對嗎?(出示詞語:仍然一倍不是……而是……果然)。
(學生自由讀)。
師:他們這種擺法對嗎?
生:第一次還應該再加上十塊,第二次還應該加上五塊。
生:我認為不對。
生:我認為是對的。第一次還應該再加上十塊,因為他步子大了一倍。第二次還應該加上五塊,因為他的五步比原來大了一倍。
師:誰還有疑問?
師:那第一次挖木匣和第二次挖木匣的想法變了沒有?
師:他找到了木匣,也就挖到他的寶貝了,他高興嗎?同學們笑一笑,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
師:還能從哪兒看出來他聰明?
生: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六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懂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啟示分為三部分。
一、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科利亞是一個外國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
1、易錯字:亞匣避挖
2、組詞:
鋸()避()倍()
據()僻()陪()
?。ǎ┍伲ǎ┡啵ǎ?/p>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樣埋的?媽媽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亞和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3、通過挖木匣科利亞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組討論,理清文章層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亞和媽媽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沒有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三)提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總結
全文敘述了科利亞在戰(zhàn)爭到來時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示的一件事。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2、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木匣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绰衲鞠唬?/p>
(3)科利亞與媽媽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
3、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媽媽又是怎樣埋的?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4、學生質疑。
5、學生動手畫出埋木匣的簡筆畫。
6、學習課文第二段
(2)討論思考題
(3)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或簡筆畫)
(4)提問:從幻燈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歲時十步,四年后長大了,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
科利亞的木匣讀后感篇十七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按照新課標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營造賞識理念下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和感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發(fā)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1、了解科利亞怎樣把木匣挖出來的過程,明白他能夠挖出的原因,學習其愛動腦筋的精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仍然”、“果然”的詞義,會區(qū)分并能應用。
4、體會最后一自然段的含義,明白其中的道理,能結合自身實際簡單談點認識。
1、了解科利亞開始沒有挖出木匣后來又挖到的原因,體會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2、區(qū)分“仍然”和“果然”的詞義,并能口頭造句。
小黑板、掛圖等。
孩子們,前面的學習讓我們認識了聰明可愛的科利亞,他做了件什么事呀?
(把自己心愛的小玩意裝進了一個木匣,并且埋在了土里。)他為什么要埋呢?(模仿媽媽)復習學過的句子,后來他們的木匣怎樣了呢?今天就來了解吧。
1、學習4、5自然段。
(自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
生答:他們在喀山生活了4年;科上了小學會數到100多了;法西斯搶走了東西,房子還在。(齊讀)。
2、學習6——12自然段。
(1)媽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指名讀6、7段)。
媽媽怎么挖出木匣的?(走了30步)這說明什么?書上的句子回答(算術真有用)。
因為她沒有隨便埋,所以還能找到。齊讀7自然段,讀出什么語氣?(高興)。
(2)科利亞當初模仿媽媽埋的木匣。那他又怎么做的?(女生讀8自然段)。
他挖到了嗎?(沒有)齊讀,應該讀出什么語氣呢?(著急)讀完了,你覺得哪個詞特別能表現這種著急呢?(仍然)什么意思呀?(情況保持不變)說明他怎么也挖不到木匣。(齊讀最后一句)指名用“仍然”口頭造句。同桌互說。
(3)小伙伴見了是怎么說的?(男生讀)媽媽說算術真有用,可科利亞卻沒挖大家笑他,他放棄了嗎?他是怎么說的?指名讀10自然段。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怎樣(分析問題,動腦筋)分角色讀9、10段,體會不同的態(tài)度。
(4)師范讀11自然段。
用筆勾出表現他動腦筋的詞句,思考他分析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可以看出什么?他非常專注的思考問題。
他為什么會“突然笑起來”?(他一下子把事情想通了)。
齊讀他說的話,看看有沒有道理?
指名復述,請學生表演(證實個子不同,步子不同的道理)。
這段說明科利亞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有感情齊讀。
(5)那么事實到底如何了?他真的挖到了木匣嗎?
用書上的話回答(12自然段)。
哪個詞告訴我們科利亞說的沒錯呢?(果然)什么意思?(事實如預料的一樣)誰能用這個詞口頭說話?指名說(同桌互說)要和前面的“仍然”區(qū)別(指名說詞義)。
齊讀12段,科利亞真聰明呀!
(6)學習13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指名讀——齊讀。
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2分鐘)。
匯報:
a、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
b、周圍一切在發(fā)生變化。
c、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孩子們,我們原來學過一個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要隨情勢的變化而變化。還記得嗎?(《刻舟求劍》)。
(同桌交流)(指名說)。
小結:生活就像一本大書,時時給我們以啟迪,所以我們要用心去發(fā)現和感悟!
齊讀13自然段。會背的起立背。
1、有感情齊讀全文。
指名復述主要內容。
2、總結:孩子們,科利亞是一個非常愛動腦筋的孩子,我相信大家也一樣,讓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一定會有很多收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82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