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匯總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7:01:05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匯總20篇)
時間:2023-11-27 17:01:05     小編:薇兒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有效的團隊合作對于工作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想寫一篇好的總結,不妨看看以下小編為您整理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給您提供一些幫助和思路。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一

一、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幫助學生熟悉略讀的方法。??????。

3、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策略:點撥法、問答法?。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讀的方法。?????。

教????學????活????動?。

一、導入課文?。

2.介紹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閱讀課文,分析文章結構?。

1.讓學生閱讀課文,劃分段落并歸納段意。?。

三、略讀訓練?。

1.給學生講授略讀技巧(見參考資料)。?。

2.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里集中注意力默讀完課文。要求:?????。

整體把握閱讀材料,捕捉關鍵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細節(jié)描寫和運用數(shù)據(jù)的作用;?。

理解課文所著力表現(xiàn)的袁隆平的科學?。

精神和卓越貢獻。?。

板書設計?。

1??分析結構,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簡介。?。

教學執(zhí)行時間:2005年10月19日?。

一、課程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幫助學生熟悉略讀的方法。??????。

3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策略:點撥法、問答法?。

三、重點難點:1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讀的方法。?????。

2難點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學觀,用科學的態(tài)度親近自然、理解社會。?。

教????學????活????動?。

一、分析本文寫作特點,?。

課后體會?本課教學,關鍵在于使學生熟悉并掌握略讀法,鍛煉學生的略讀能力,對今后學的開展及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是極有幫助的。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二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小黑板。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yè)?。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三、教學難點:

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具準備: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解題、導入新課。

父,本指父親。這里指首先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某種東西的人。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這些人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杰出的、他們也是很受人民尊敬的。袁隆平在全世界首先成功地進行了雜交水稻的實驗,所以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3、回答問題,匯報討論結果。

4、給課文分段,討論段意。

三、總結:課文敘述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研究過程中所經歷的坎坷的取得的成就,塑造了一個不畏艱難、執(zhí)著追求,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愿望。

四、作業(yè)設計:

談學后的體會。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過,學習他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準備: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板書??16。

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ji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1)讀書,糾音。(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jié),對文中的幾個數(shù)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1、為什么稱袁隆平為?

2、為什么本文以為題?

4、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生字11個生字,會拼寫10個生字,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拼讀多音字“看”.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3.默讀課文,認識小蘿卜頭,了解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4.了解當時國民黨統(tǒng)治的殘酷以及革命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與渴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文中具體語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反復朗讀,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想象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激發(fā)學生有感而發(fā)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想象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

教學媒體:誦讀有關小蘿卜頭的故事,搜集圖片.觀看影片《在烈火中永生》或閱讀長篇小說《紅巖》.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隨筆。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兩天我們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別有意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蘿卜頭”,你聽說過他的故事嗎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紹.

學生介紹課前搜集的資料.

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當時小蘿卜頭的生活背景,也可以是圖片,還可以根據(jù)圖片介紹“小蘿卜頭”名字的來歷.

通過介紹小蘿卜頭的資料,使學生對他有所了解,介紹背景資料,使學生能走進文本,為學習文章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組織學生自學生字,弄懂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借助拼音讀文章,認清生字.注意“薄”的讀音.

2.學生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每段的意思.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3.自由讀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與同座或學習小組的伙伴講一講.

培養(yǎng)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默讀能力.

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理解課文深化主題。

教師出示課后練習題二中的兩組段落.

1.學生讀熟段落.

2.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具體語句,猜一猜小蘿卜頭當時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重點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蘿卜頭想到了什么。

學生如果能說出他渴望自由就更好了.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小蘿卜頭的生活背景理解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文中人物小蘿卜頭的思想對于學生來講通過讀文章來體會會有些困難,所以從具體句子入手,由學生自己分析,再來體會,難度會小些.

使學生明白人物的性格特點與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有直接關系.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一點一點地體會出小蘿卜頭的人物思想.

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四,回歸整體讀中再悟。

師:下面請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讀給你的伙伴聽.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可以提出來.

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這么漂亮的飛蟲,小蘿卜頭又很喜歡,為什么還要把它放了呢。

學生可能會認為因為小蘿卜頭愛護昆蟲所以才放的,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首先從文中找到描寫飛蟲漂亮的語句讀一讀,然后再找一找從哪可以看出小蘿卜頭很喜歡飛蟲,最后再回憶小蘿卜頭當時的想法.接著分析小蘿卜頭為什么把它給放了.

學生再讀文章,充分地在讀中去體會.

恰當?shù)囊龑茏寣W生更充分的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小蘿卜頭對自由與解放的渴望.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同學們,小蘿卜頭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我的弟弟“小蘿卜頭”》,大家可以讀一讀.我們還可以讀一讀你喜歡的歷史人物故事.你還可以給文中的小蘿卜頭寫一封信.

擴大知識面,增加積累,為綜合運用五的口語交際打基礎.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要求: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教學難點?: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yè)?。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七

自學課文,了解袁隆平敢于創(chuàng)新,經過細致、艱苦的科學研究,歷經失敗和磨難,終于取得大面積栽種水稻的成功的歷程,學習其身上不畏艱難、執(zhí)著追求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最高科學技術獎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作業(yè)?設計、安排。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了解概況。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并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討論交流。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抓住全文,指導讀懂。

1、分清課文層次。

學習第二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閱讀第二三自然段解決問題。

2、袁隆平為此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閱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語句。

想像當時的情景,如何艱苦,如何細致等,指導朗讀。

3、默讀第六自然段。

找出這部分內容里的幾個有關數(shù)字,從中體會到什么?感受袁隆平經受的無數(shù)次失敗。

4、自讀七、八自然段。

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三、總結全文。

3、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教后感: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在閱讀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組塊要大,讓學生談課文中最深的感受,不必逐字逐句去理解,學生愿意談哪一方成就談哪一方面??梢越Y合朗讀、想象說話、算算帳等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去體驗、感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八

1、朗讀課文,感受袁隆平爺爺為科學事業(yè)認真、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學會加小標題。

1、朗讀課文,感受袁隆平爺爺為科學事業(yè)認真、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學會加小標題。

1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課題。

孩子們,最近國家重獎了一位科學家,你知道他是誰嗎?他為什么獲得如此殊榮呢?引出課題,板書。

交流,全班齊讀課題,并質疑。

二.交流資料,初步了解。

分小組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關袁隆平的資料。說說通過這些資料,你對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學生交流,討論。

三、自由讀文,運用抓中心句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你對袁爺爺有了哪些了解?啟發(fā)學生運用抓住中心句讀懂課文的方法,并做上自己的讀書符號。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抓關鍵詞句展開理解。

3、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恰當?shù)男祟}。

4、交流有關資料,深入感受袁爺爺?shù)膫ゴ?、可親可敬。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并做上自己的讀書符號。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抓關鍵詞句展開理解。

3、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恰當?shù)腵小標題。

四、回顧全文。

說說你心中的袁隆平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總體介紹——袁隆平。

(1)立志務農。

雜交水具體敘述艱辛育種為科學事業(yè)認一位科學家認真奉獻。

稻之父(2—7)愛好廣泛真、奉獻的精神一位長者可親可敬。

總體概括——大科學家、長者。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九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讀后感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河的歲月中,有非常多的愛國英雄。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愛著祖國。今年,我看了一本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書,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書中,袁隆平在小時候就萌發(fā)了長大要當一名農業(yè)學家的念頭,而他也為這個夢想而努力著。在那個時候,祖**親備受戰(zhàn)亂之苦,親眼目睹了餓殍滿地的慘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幾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線。

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棄了寶貴的機會。依舊在已變成了廢墟的'房子旁蓋草棚,住了下來,他要看著芽長大。袁隆平幾經風雨,幾經考驗,終于以響當當?shù)厥聦嵶C明:中國人不但有能力養(yǎng)活中國人,而且,還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他說:“我就是一位知識農民,我的根在中國。”“袁隆平”這個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億中國人民。我有許多的夢想:畫家,書法家,外交家,我從小就一直為了這些目標而奮斗著。有人說:“人的夢想可以有許多,但實現(xiàn)一個就夠了!”但是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所有的夢想都實現(xiàn)了,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多彩。人需要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人生才有動力,才有希望。因為有了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生活才會變得充實而充滿意義!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過,學習他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準備: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質疑“雜交水稻之父”指誰?為什么稱他“雜交說稻之父”?

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ji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1)讀書,糾音。(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jié),對文中的幾個數(shù)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4、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一

自學課文,了解袁隆平敢于創(chuàng)新,經過細致、艱苦的科學研究,歷經失敗和磨難,終于取得大面積栽種水稻的成功的歷程,學習其身上不畏艱難、執(zhí)著追求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最高科學技術獎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作業(yè)設計、安排。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了解概況。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并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討論交流。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抓住全文,指導讀懂。

1、分清課文層次。

學習第二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閱讀第二三自然段解決問題。

2、袁隆平為此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閱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語句。

想像當時的情景,如何艱苦,如何細致等,指導朗讀。

3、默讀第六自然段。

找出這部分內容里的幾個有關數(shù)字,從中體會到什么?感受袁隆平經受的無數(shù)次失敗。

4、自讀七、八自然段。

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三、總結全文。

1、為什么稱袁隆平為“雜交水稻之父”?

3、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二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我問孩子們:“請大家讀一讀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然后告訴老師,你從哪里看出袁隆平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和努力?”

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了一些我極為滿意的答案,他說:“我是聯(lián)系課文的前面來理解的',在文章的第二小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袁隆平是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下定決心要攻克這道世界難題的,到了第六小節(jié),我們就看到了袁隆平在1970年,才剛剛發(fā)現(xiàn)一顆種子,中間經過了十年的時間,要想想對于一個人來說,你能有幾個十年呢?更何況在這十年當中,袁隆平可是一直在找尋適合栽培的種子啊,他一定吃盡了千辛萬苦!”

另外一個孩子估計是受到了他的啟發(fā),說道:“我也是聯(lián)系課文的前面來理解的,在文章的第二小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袁隆平以前一直是待在湖南安江農校做一名普通的教師,但是十年后,他卻是在海南的三亞發(fā)現(xiàn)了適合的種子,這兩個地方相隔的有多遠呀,這說明了袁隆平在這十年里,說不定是跑遍了祖國的很多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至寶,我打心眼里敬佩他!”

這兩個孩子的答案我特別欣賞,因為他們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的意思了,他們真棒!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三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xiàn)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yè)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重點設計一個問題:面對困難,袁隆平是怎樣做的,讓學生在文本中尋找答案,畫出相關語句,并寫上批注,和同桌交流感受。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比如:“第一天,沒找到……”,當學生反復有感情地讀著這些句子時,自然而然感受到袁隆平的獻身精神,以及他為了科學研究矢志不移、知難而上、敢于拼搏的奮斗精神。

讀著這樣的句子,學生本身也深受鼓舞,達到“情感的遷移”。讀的目的性明確,層次也十分明顯,不是為了讀而讀。學生的梅一邊朗讀都有每一遍的收獲,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體會了作者的情感。

不足之處是,本節(jié)課我還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主動閱讀,積極思考,并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在過渡語的處理上,應更精簡,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過,學習他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準備: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板書16。

質疑指誰?為什么稱他“雜交說稻之父”?

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ji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1)讀書,糾音。(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jié),對文中的幾個數(shù)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1、為什么稱袁隆平為?

2、為什么本文以為題?

4、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五

一.本周教學內容:

口語交際:當一回小記者。

寫作:寫一則本地或本校的消息。

學習目標:

1.積累字詞,感知課文內容。

2.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3.理解典型事例、細節(jié)描寫和運用數(shù)據(jù)的方法。

4.理解課文著力表現(xiàn)的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和卓越貢獻。

文體常識:

1.作者簡介。

譚士珍,著名記者。

2.背景資料。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農業(yè)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任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yè)科學院研究院研究員,并任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4]。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六

他為我們中國14億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他用一生為我們研究水稻,他就是我們的天使袁隆平。袁隆平爺爺在5月22日一時07分,離開了我們,享年九十一歲。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小時候的袁隆平,因為去農田里看了花,看了水稻,便下定決心要在農場里工作。長大以后,他選擇農業(yè),不顧眾人的反對。

曾經的中國鬧饑荒,他為水稻的產量而苦惱,下定決心研究雜交水稻。十幾年時間的付出,沒有辜負他的努力,他終于將雜交水稻研制成功。袁隆平爺爺研究出雜交水稻,為中國14億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

袁隆平爺爺?shù)某删?,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功不可沒的成績,但是他并沒有因此驕傲。只要有一個人沒有吃到,他就會繼續(xù)努力研究。直到去世的一個月前,袁隆平爺爺仍在研究水稻,只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的碗里總會留下幾顆潔白如玉的飯粒。她們在碗中痛苦地呻吟,可我卻聽不見。就在袁隆平爺爺去世的那一天,我仍悠閑地坐在桌上吃飯。一塊西瓜下去,我的肚子已經很飽了,可碗里還有飯沒有吃完。

剛想把它們倒掉,我就聽見爸爸的手機里響起:“我們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凌晨逝世?!边@件事像琴音,撥動著我的心弦。轉頭看著碗里我將要倒掉的晶瑩剔透的米飯,再想想袁隆平爺爺用一生為我們解決了溫飽,我卻在這里浪費他的成果。

我的痛從心底的深處蔓延開來,傳遍全身。我將飯碗又放回桌子上,用筷子將一粒粒米飯送進我的嘴里。不一會兒,碗中的飯都被我吃光了,碗面已經晾到可以反射光芒。碗面可以照出我的樣子,好像都不用洗了呢。

雖然我明白得有點遲了,但是我相信這還不算晚,今后我再也不會浪費食物,再也不會讓任何一粒米飯留在我的碗里。

傳說人死后會到天堂或者地獄,袁隆平爺爺一定會是天堂里的天使,在天上永遠照耀著我們。

袁隆平爺爺雖然肉體已經離開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成就會存在于每一個人心中。中國人將銘記袁隆平爺爺為我們做出的貢獻。讓我們再心懷感恩、深情地說上一聲:“謝謝您,袁隆平爺爺!”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七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反思西街小學胡瀟燕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xiàn)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yè)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

為了在“三段六環(huán)”模式下充分體現(xiàn)孩子們的自主能動性,教學中從他的科學精神入手,重點體會文章內容,我重點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哪些重點詞句體現(xiàn)出袁隆平的科學精神?重點一:“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xiàn)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

用“偏偏”表現(xiàn)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了這一任務的艱巨。)重點二:“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fā)癢發(fā)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過稻葉,滴進水中?!北揪渫ㄟ^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jié)的描寫方法,比喻的修辭,表現(xiàn)了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xiàn)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

重點三:“第一天,沒找到”?!暗诙欤瑳]找到”。“第三天,還是沒找到”體現(xiàn)時間漫長,表現(xiàn)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

重點四:“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表現(xiàn)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

重點五:“像慈母似的撫摸著”。比喻句再現(xiàn)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xiàn)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yè)的熱愛。

重點六。

“不論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時刻都能夠體現(xiàn)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tài)度,執(zhí)著,堅持不懈的精神。

通過討論,學生對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八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熟悉這位被譽為“當代神農氏”的袁隆平,知道他在科學事業(yè)上取得的杰出成績,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了許多與袁隆平有關的資料和他在我國乃至國際上獲得各種獎項的圖片,使學生對這位“水稻之父”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后續(xù)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

這篇課文的篇幅很長,所以,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通過略讀、默讀課文的方法,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了解了雜交水稻的重大意義和培育雜交水稻的百劫千難,并為課文的四個部分添加了小標題;然后,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從“百劫千難”入手,理出了“難度大”“時間長”“挫折多”這三大學習點,于第二課時再進行深入的學習。

第二課時的學習除了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主人公的科學精神外,還要滲透“寫人文章如何選材組材”的.教育。課上,我用“為了寫清楚‘難度大’(‘時間長’‘挫折多”’,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寫?從中你體會到主人公身上的什么優(yōu)秀品質?”的話題導入。

讓學生從“偏偏要啃‘硬骨頭’”等關鍵句子來感受袁隆平知難而上、堅忍不拔、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等科學精神。不但使學生認識到這些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而且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yè)的偉大精神,以及作者對他的歌頌和崇敬之情。在“小練筆”的設計上有兩步考慮,課堂上,我主要的意圖在于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正確選材——通過學生的口頭表述,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樣的材料(事例)才能更充分地表現(xiàn)中心;選材后,怎樣有條理有主次地表達出來,則留待學生家庭作業(yè)交上來后的再次評講中落實。

通過教學,我覺得自己在引導學生多讀多悟上存在著較大的遺撼——課堂上的讀不夠、也較單調。我們知道,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本課中,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的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學生的自讀自悟不容忽視。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十九

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ji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1)讀書,糾音。(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jié),對文中的幾個數(shù)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4、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篇二十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小黑板。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yè)。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7183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