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這個難題時,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偨Y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不要過多抄襲他人。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參考自己的經驗教訓,還可以學習他人的總結成果。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一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全詩如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二
柳永,原名三變,少年時去汴京應試,經常跟歌伎們一道生活,狂放不羈。由于擅長詞曲,他還常常替歌伎們填詞作曲。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聽了他的名字,批了四個字:“且去填詞”。以后,他就在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個時期,到五十多歲才改名柳永,并考取進士。他曾在浙江等地做過幾任小官。柳永晚年窮困潦倒,死后由歌伎們集資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詞比較纏綿婉約,《雨霖鈴》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作。詞人當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無可奈何地離開京都,但想到從此不能再和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队炅剽彙芬岳渎淦鄾龅那锞盀橐r托,抒發(fā)了詞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場傷神以至飄零四海的感傷,基調格外低沉。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三
【賞析一】。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柳永離開家鄉(xiāng),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chuàng)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四
在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xiàn)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后情景,表現(xiàn)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賞析】。
這首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fā)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狀。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yōu)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
【詞牌格律】。
詞牌說明。
雨霖鈴,是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樂章集》入“雙調”?!稑犯s錄》:“《雨霖鈴》,明皇自西蜀返,樂人張野狐所制。”《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于世?!薄堵尽酚址Q:“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例用入聲部韻。前片第二、五句是上一、下三,第八句是上一、下四句式,第一字宜用去聲。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五
柳永的《雨霖鈴》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永的代表作和宋詞婉約派的名作之一。這篇作品,詞人將他離開汴京(北宋京都,今河南開封)時與愛人惜別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一對戀人失魂傷別的情狀,躍然紙上。此處的“竟”,加重氣氛;“凝噎”兩字把此時的別緒刻畫到至極,為神來之筆。而此時,離別的雙方雖已“凝噎”“無語”,但詞人的內心卻百感交集。“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睂憚e后思念的預想,近情遠景相融,實情虛景相交。詞人把黯淡的心情與沉沉的暮靄融在一起,給別后的思念,抹上了厚重的陰影。這兩句表面是寫景,但實則句句寓情于景,用虛景烘托出別時、別后的思念心情;表明旅人前程茫茫,情人再會將遙遙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一個“念”字,說明寫景只是想象的。
“去去”是指分別后越去越遠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忍離去,而又不得不離去,包含了離別的無奈和無限的凄楚。只要蘭舟啟碇,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沉沉、煙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廣闊無邊的遠方。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于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片抒懷,承“念”而來,設想別后的情景和思念的凄楚。換頭起首兩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是以情起句,嘆息古往今來多情離別之可哀;從普遍現(xiàn)象到個體情狀,點明“多情”就會“傷離別”?!白怨拧眱勺?,把“離愁別緒”從特殊提升到普遍,擴大了詞的意義。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個“更”字,強調自己所承受的痛苦比常人、比古人更多。這句用眼前的“清秋節(jié)”,來形象地說明這種痛苦的程度,同時又呼應上片的“寒蟬”,構成寒秋時節(jié)凄冷的協(xié)調意象。那么,詞人這種甚堪于常人、古人的別痛,又將是怎樣的情形呢?接下來,詞人用很具象的言語渲染出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其精之處,在于用景寫情,虛景實寫,以景染情,融情于景;景語即情語。此兩句與上片的“念去去”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更為甚者,“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的“都門帳飲”,足見詞人雖“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柳”與“留”諧音,寫出了難留的離情;曉風的凄冷,寫出了別后的寒心;殘月的破碎,寫出了今后難圓的預感。這兩句景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真切,創(chuàng)造出一種凄清冷落的懷人意境;歷來為世人所稱道,成為宋詞名句?!按巳ソ浤辍币韵滤木?,推想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今后漫長的孤獨日子,怎么能熬得過去呢?即使有再多的良辰美景,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享,也形同虛設;再退一步,即便對良辰美景有些許的感覺,有無盡的纏情蜜意,又能向誰去訴說呢?這幾句,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huán)反復,又一氣貫注,抒瀉了無盡的愁思,也傳達了彼此關切的心情。詞人用反問的形式結句,并嵌入一“縱”一“更”的副詞,使情感的表達更為強烈。
這首《雨霖鈴》是描寫離情別緒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被列為宋詞“十大金曲”之一。它出自柳永之手,不是偶然的。這不僅僅因為柳永的文才超強,更與柳永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由于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柳永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jù)《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云:“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痹谠~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
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凄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詞的上片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在農歷七月。
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前三句通過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岸奸T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彼膽偃嗽诙奸T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
可見他的思緒正專注于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林逋《相思令》云:“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眱H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
劉克莊《長相思》云:“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撓,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未脫出林詞窠臼。可是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纖,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后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然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
那么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詞是一種依附于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每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
清人萬樹《詞律發(fā)凡》云:“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斢萌フ?,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
“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
“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日“煙波”,又日“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里,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靄,其離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見。
上片正面話別,到此結束;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
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后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據(jù)俞文豹《吹劍錄》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日:‘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边@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
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币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就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帳觸而已。
“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可見結構之嚴密。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而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其以問句作結,更留有無窮意味,耐人尋繹。
耆卿詞長于鋪敘,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淺俗,然而此詞卻能做到“曲處能直,密處能疏,鼻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論柳永詞)。像“蘭舟催發(fā)”一語,可謂兀傲排鼻,但其前后兩句,卻于沉郁之中自饒和婉。
“今宵”三句,寄情于景,可稱曲筆,然其前后諸句,卻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寫情至為縝密,換頭卻用提空之筆,從遠處寫來,便顯得疏朗清遠。詞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因而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動人。
1、初步了解婉約派詞人。
柳永的藝術風格。2、具體體會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3、認清詞作情調過于傷感低沉的負面影響。
1、重點:感受、體味這首詞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2、難點:對詞中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钡蔫b賞。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fā),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1課時。
新課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2、明確三點,簡要介紹寫作背景(略)(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chuàng)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凄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后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舍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huán)境:凄清、蕭瑟(板書:凄清、蕭瑟)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皥?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說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理解?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說】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借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tài),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后漂泊孤寂的聯(lián)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舍)第5句:點題。用“傷別離”點題(板書),并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鑒賞見后)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v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難。多么傷感!多么苦澀?。ò鍟簜小⒖酀?。
【小結歸納】寫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tǒng)題材。顯然,本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于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書:情景交融)。
要求:正確流利、感情充沛、熟讀成誦、瑯瑯上口。(盡量當堂完成)方式:檢查學生、教師示范。
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擴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別前:勾勒環(huán)境凄清、蕭瑟。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七
解調:按:此首《雨霖鈴》樂章集中屬雙調,填此調尤可注意者,以押入聲韻為宜?!皩Α薄ⅰ熬埂?、“念”、“更”、“便”等去聲領格以及“驟雨”“暮靄”,“此去”應聲調不差?!澳钊トァ比齻€去聲是振蕩情感,轉折內容之關鍵。
集評:
1.明·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2.明·俞彥《爰園詞話》:古豪杰英爽都在,使屯田此際操觚,果可以“楊柳岸,曉風殘月”命句否。且柳詞亦只此佳句,余皆未稱。而亦有本,祖魏承班《漁歌子》“窗外曉鶯殘月”,第改二字增一字耳。
3.清·王又華《古今詞編》又沈謙《填詞雜說》:“曉風殘月”、“大江東云”,體制雖殊,讀之皆若身歷其境,惝恍迷離,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4.清·賀裳《皺水軒詞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句。
5.清·沈雄《古今詞話》:吹劍錄曰: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耆卿。對曰,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子,執(zhí)紅牙按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為之絕倒。又,江尚質曰:東坡酹江月,為千古絕唱。耆卿雨霖鈴,惟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東坡喜而嘲之。沈天羽曰:求其來處,魏承班“簾外曉鶯殘月”,秦少游“酒醒處,殘陽亂鴉”,豈盡是登溷語。余則為耆卿反唇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死尸狼藉,臭穢何堪,不更甚於袁綯之一哂乎。又,琪園隨錄曰:開明光上座,得法於報本元。歸里嗜酒,歌柳詞以示寂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6.清·田同之《西圃詞說》:今人論詞,動稱辛、柳,不知稼軒詞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為最,過此則頹然放矣。耆卿詞以“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與“楊柳岸、曉風殘月”為佳,非是則淫以褻矣。此不可不辨。
7.清·李調元《雨村詞話》:“今宵酒醒”,子夜懊儂之余也(此尤侗語,侗號悔庵)。又,柴虎臣論詞曰:“語境則‘咸陽古道’、‘汴水長流’,語事則‘赤壁周郎’、‘江州司馬’,語顥則‘岸草平沙’、‘曉風殘月’’,語情則‘紅雨飛愁’、‘黃花比瘦’,可謂雅暢?!?/p>
8.清·周濟《宋四家詞選》: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艷,是不可及。
9.清·馮金伯《詞苑萃編》:蘇東坡“大江東去”,有銅將軍鐵綽板之譏。柳七“曉風殘月”,謂可令十七八女郎按紅牙檀板歌之。此袁綯語也。后人遂奉為美談。然仆謂東坡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柳纖艷處,亦麗以淫耳。況“楊柳外”句,又本魏承班《漁歌子》“窗外曉鶯殘月”,改二字增一字,焉得獨擅千古。
10.清·黃氏《蓼園詞評》:送別詞,清和朗暢,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自而穩(wěn)愜。
11.清·劉熙載《藝概·詞概》: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燃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12.清·張德瀛《詞征》:耆卿詞多本色語,所謂有井水處,能歌柳詞,時人為之語曰“曉風殘月柳三變”,又曰“露花倒影柳屯田”,非虛譽也。特其詞婉而不言語,語纖而氣雌下,蓋從俗者。以發(fā)乎情止乎禮義之旨繩之,則望景先逝矣。胡致堂謂為掩眾制而盡其妙,蓋耳食之言耳。
13.近人蔡嵩云《柯亭詞論》:“《雨霖鈴調》,在《樂章集》中,尚非絕詣。特以楊柳岸,曉風殘月得名而。”
14.今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15.清·宋翔鳳《樂府余論》:柳詞曲折委婉,而中具渾淪之氣,雖多俚語,而高處足冠群流,倚聲家當尸而祝之。如竹(土宅)《詞綜》所錄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東坡輩以余事為之也。
16.彭孫逼《金粟詞話》: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從淺俚處求之,遂使金荃蘭畹之音流入掛枝黃鶯之調,此學柳之過也。
17.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耆卿為世訾久矣,然其鋪敘委宛,言近意遠,森秀幽淡之趣在骨。耆卿樂府多,故惡濫可笑者多,便能珍重下筆,則北宋高手也。
18.趙令疇《候靖錄》卷七引蘇軾語:“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之‘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p>
《雨霖鈴》特色賞析。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宋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京城汴京南下時與戀人依依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柳永(約980-約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稱柳七。少年時去汴京應試,經常跟歌伎們一道生活,狂放不羈。曾放言“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仁宗皇帝聞其言,說:“柳永不求富貴,誰將富貴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彼炻涞凇S捎谑送究部?、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由于得到藝人們的密切配合,他完成了詞從小令到慢詞的發(fā)展與轉變,并且在詞的內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時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這首詞調名《雨霖鈴》,一作“雨淋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于安史之亂時,避地蜀中,至斜口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為悼念楊貴妃,遂制此曲。同是羈旅、離情等題材,和唐五代詞人相比,柳詞“尤工于羈旅行役”(清陳振孫),他的詞作更多地傾注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其代表作《雨霖鈴》,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征。全詞以凄切婉轉的筆調,描寫了離別之情,感情在詞中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金曲”之一。
二、《雨霖鈴》的藝術成就。
上片起首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寫別時之景,未寫離別之情,卻先以自描的手法,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有聲有色的凄艷、愁慘的秋景圖畫:凄鳴的秋蟬、暮色中驟雨后的長亭。并巧妙地點出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深秋,傍晚,都門外的長亭,這是何等濃重的傷感的氛圍與地點,“寒蟬凄切”,既寫出了秋氣之搖落,時序之驚心,又使欣賞者馬上聯(lián)想起“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寞而無聲”(宋玉《九辯》),“寒蟬鳴我側”(曹植《贈白馬王彪》),“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駱賓王《詠蟬》)這類“悲秋”之句。好的語言往往如此:一方面,它以自己的'寫景作為促媒,以外界物侯之變化撩撥起讀者的層層感情漣漪;另一方面,它又向讀者“釋放”出經過漫長歷史過程長期“積淀”在詞語中的“能量”,以此來感召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藝術聯(lián)想。
“寒蟬凄切”四字,使那凄楚哽咽的聲聲蟬嘶,形成整首別曲、整幅離圖的悲哀的“基調”和黯淡的“底色”。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保ㄢ仔拧栋Ы腺x》),“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伴L亭”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xiàn),已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本詞中,詞語本身的象征意義(送行)和它的“歷史積淀”又在雙倍地發(fā)生著作用,不能不使讀者產生難以壓抑的離愁別緒。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三句,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寫出了情人的留戀與舟子催發(fā)的矛盾,離別傷痛之情陡增?!疤m舟催發(fā)”,以直筆寫出了時間之緊迫,柔情纏綿的戀人此時也不得不相互分手、道別,因而更促使彼此間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道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直寫情人離別之際的動人場景,感情至此達到高潮。這是令人黯然銷魂、傷心欲絕的時刻。讀到此處,不禁讓人想起“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詩句。而此處描寫,則更為沉痛,更為感人。全詞詞境也就此凝固、定格?!澳钊トィЮ餆煵?,暮靄沉沉楚天闊?!毖矍熬拔锿蝗灰晦D,由實到虛,寫出了去路茫茫、道路修遠、一程遠似一程的未知旅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嘆從來離別之可哀:“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下“更那堪”句,更推進一層,言已之當秋而悲離,離情更甚于常時。襯托手法的采用使它更凸現(xiàn)、更為動人?!敖裣菩押翁帯比?,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境況,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耙磺芯罢Z皆情語”,試想昨日還在“都門帳飲”、“執(zhí)手相看”,可今朝醒來,只見“曉風殘月”唯有一鉤殘月斜掛在天邊,如今獨在旅舟之上見柳,怎不惹滿懷離思?“此去經年”四句,更是推想自己離別之后經年的孤寂寥落,悲苦之情己溢言表。想當初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之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全詞感情也因此噴薄而出,余情無窮,無味不盡。
上下兩片相比,各有特點。上片以寫景為主,情生于景,情融于景,并為下片感情的直抒作鋪墊。下片以抒情為主,以虛設之景抒別離之情,化景為情,而悠悠離情則作為主線上下貫穿。讀罷全詞,人們無不為這對情人一掬同情之淚,更不禁為柳永精彩的描寫而拍案叫絕。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同時又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宣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極力描摹了一對戀人之間難分難舍的離情,讓人讀來暢快淋漓,婉約細膩,耐人尋味。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八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賞析。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皩﹂L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岸奸T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彼膽偃硕奸T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岸嗲樽怨艂x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當晚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隙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币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按巳ァ倍郑b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九
柳永的獨特生活閱歷使他的詞在描寫離愁別恨時,不同于那些旁觀者僅僅局限于客觀描摹,而是有著切身體驗的真情實感和自抒胸臆。能夠運用層層鋪敘、恣意渲染的手法,使內心情感如水銀瀉地般揮灑自如,盡情抒發(fā),給人酣暢淋漓、耳目一新的暢快感受。
《雨霖鈴》便是其中廣為世人誦的一首。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寫的是作者離開都城汴京城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從寫景開始,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通過寒蟬凄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后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更兼雨后帶涼意。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此時的景已經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正值暮色蒼茫時分,周圍全是凄切的蟬聲,對著這送別的長亭,一幅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這里著重釀造的是: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也增強下面抒情寫實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因為離別而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舍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從“催發(fā)”中可以看出故事中的人物是多么依依不舍。從這種依依不舍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那“無緒”已經是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通過對情景的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那種“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一種多么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的場景。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借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在這種景色中,那暗淡的情緒就變得越發(fā)黯淡了,更何況渺茫的前程?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再加以必要的擴張,說“千里”,說“沉沉楚天闊”。這么一來,給予讀者的感覺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著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之時雖然不是無語凝噎,但從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tài),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后漂泊孤寂的聯(lián)想,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清秋冷落的時候,這種情何以堪的離情,凡是多情的人都會具有的。這種把個別的、特殊的情況說成永恒的、普遍現(xiàn)象,顯得合情合理。與前文結合起來看,可謂是虛實結合,由實及虛,突破了時空限制,增加了感情容量,更擴大了感情的深度。因為清秋時節(jié)“傷離別”,關鍵在于“多情”二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古人有折柳相贈之說,柳暗含“留”之意,楊“柳”——即“留”的諧音,離人見柳思人,離愁更生。作為傳誦千古的名句,就在于這種擬設的描寫本身,反映出作者有著多次“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痛苦經歷,用酒醒后但見柳岸曉風殘月的悵然若失,更加突出臨別時分的蘭舟語咽和醉不成歡的“留戀”難舍。并且也隱含著對于未別之前羅帳燈昏、青樓夢好那“千種風情”的凄涼回味,而這一切,都因“多情”的思前想后蔓延開來。“今宵”二句,景是虛景,情屬實情,作者的由實入虛,帶給讀者的則是因虛見實。運用生動的`藝術聯(lián)想,既有著依情揣擬的瞻望,又有著意在不言中的回顧,充分表達了清秋離別的復雜內心。而讀者則可以調動自身積累的生活體驗,去完善和補充詞人提供的藝術境界。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良辰美景”是虛景,“千種風情”是虛情,以虛景虛情結尾,清秋節(jié)的實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暫告消失,而“傷離別”的實情,只會因時間的推移而日漸積累。這種別開生面的寫景、寫情,可以說是柳永在詞的藝術表現(xiàn)上的杰出創(chuàng)造。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注釋。
凄切:凄涼急促。
驟雨:急猛的陣雨。
都門:指汴京。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無緒:沒有情緒。
蘭舟: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坐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去去:重復言之,表路途之遠。
暮靄:傍晚的云氣。
經年:經過一年又一年。
風情: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
譯文。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賞析。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岸奸T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岸嗲樽怨艂x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當晚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隙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币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一
“寒蟬凄切”,這是送別的大環(huán)境,不僅渲染了氣氛,也暗示了送別的地點。宋代的汴京河兩岸栽有很多柳樹,柳永在另一首詞《少年游》中曾寫過“高柳亂蟬嘶”?!昂s凄切”正是寫柳樹上寒蟬凄切的長鳴,而柳樹又有“拂水飄綿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會觸動離情。這就點明了全文的主旨。下面接著說“對長亭晚”,意思就更明確了。在唐宋時期,“長亭”已經當作了離別地點的通稱??蹬c之曾說過:“今古短長亭,送往迎來處?!痹~人此刻到了長亭,正值“驟雨初歇”,眼前的景物變得更加清晰,他聽著凄切的蟬聲,看到河兩岸的柳樹和河邊的小舟,離情自然更濃。這里是一種融情入景的寫法。
雨停了,這時,無論如何也該啟程了,必得離別,自然逼出下句“蘭舟催發(fā)”。
“都門帳飲無緒”,詞人因仕途失意,窮困潦倒,只能在一個很簡陋的帳蓬里告別戀人,當時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p>
白天就登程了,因不忍離別,延挨到了“對長亭晚”,自然喚起下句“方留戀處”。正在依戀難舍的時候,船家又一陣一陣地催他出發(fā),船家越是這樣催促,他愈覺得留戀,愈值得珍惜,內心更覺得痛苦。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在催促聲中,詞人已不得不離別。離別之際,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噎住,說不出話來,兩人只有緊緊地握住手,如蘇軾所說:“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p>
這樣寫景與寫情用的是反襯手法。
盡管寒蟬聲凄欲斷,總還能發(fā)出嘶鳴。而人在離別的時候,反成了“無語凝噎”。悲痛之極,連寒蟬那種凄切之聲也難以發(fā)出。
這里又運用了一種遞進手法。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個“念”字,就表明了以下所寫的景物是詞人所想象的。這一句將上片別前的實寫巧妙過渡到下片別后的虛寫。
行舟去處,是那千里煙波。崔顥在《黃鶴樓》一詩中曾寫過:“昔人已乘黃鶴去,煙波江上使人愁?!蹦乔Ю餆煵ㄖ鲜浅脸聊红\,那沉沉暮靄之上又是空闊的楚天。而在這無邊的廣漠之中,漂泊無所止的卻是一葉小舟,行舟里是孤獨的旅人,以及旅人那無比寂寥悵惘的內心。想到這里,作者更加感到離愁的痛苦和前途的渺茫。
詞人由離別之事觸動離別之情,由離別之情又推及到離別之理,就自然有了下面的開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自古以來,秋天就很容易使人悲傷,杜甫《登高》中曾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瘪R致遠《天凈沙99秋思》也說過:“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
而離別又總是令人非常傷心。李白《送友人》詩中曾說:“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揮手告別,連馬也因不忍離別而禁不住蕭蕭長鳴,更何況是在“冷落清秋節(jié)”這樣特別的環(huán)境中離別。這種痛苦就更加使人難以忍受。難怪宋代詞人吳人英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p>
對于“傷離別”。蘇軾在《水調歌頭》中也曾感嘆:“人有悲歡離合。”但是他能由“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規(guī)律得到領悟,心胸曠達,最后發(fā)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美好祝愿。而柳永卻沒能從“傷離別”中解脫出來,在一葉孤舟上推想“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一千古名句。這里的楊柳、曉風、殘月都是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溫庭筠在一首送別詞里就說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辈苤惨苍鴮戇^:“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p>
作者把這三件事集中成一幅凄清的畫面:飄拂的楊柳,凄涼的曉風,破碎的殘月,這樣更加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獨。
更何況這幅畫面又是出現(xiàn)在一個特定的時刻――“酒醒”之后。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但李白說過:“舉杯消愁愁更愁?!崩钋逭找苍f:“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边@“閑滋味”正是指的“愁滋味”。
試想,柳永此時不過是離開心愛的人的第二天早晨,“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圖像依然鮮明地留在心上,面對著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又是“千里煙波”,他還得繼續(xù)前行,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正如歐陽修所說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想到離別后凄涼寂寞的心情,縱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虛設,因為沒有心上人陪我共賞。即使有許許多多的風情韻事,又能對誰傾訴呢?這一反問,與李清照《聲聲慢》的結尾“怎一個愁字了得”有異曲同工之妙,使感情顯得更加強烈,這種離愁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與日俱增。
讀完了下片,再回過頭來看看上片“都門帳飲無緒”,“無語凝噎”,我們自然會更加理解這些話的內涵――原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之間的感情竟如此深厚,怎能不難分難舍。這是一種虛實相濟的寫法。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二
《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此詞以景寄情,抒發(fā)了作者失意之感,描繪了一幅凄美的長亭離別圖,詮釋了世間的離別之苦。給大家分享雨霖鈴的原文及賞析,歡迎借鑒!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譯文。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賞析。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xiàn)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峦镜氖б夂团c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主要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
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huán)境,點出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
后兩句中“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正在難分難舍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fā)”。透露了現(xiàn)實的無情和詞人內心的痛苦。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笔遣坏貌粍e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睂憚e后思念的預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涂上了陰影。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凄楚。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于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景。
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白怨拧眱勺?,從個別特殊的現(xiàn)象出發(fā),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xiàn)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chuàng)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边@是寫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凄冷,寫別后的寒心;殘月破碎,寫此后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真切,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此后長遠設想:“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此后漫長的孤獨日子怎么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著美景,能產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致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在刻劃心理。不論勾勒環(huán)境,描寫情態(tài),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后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這首詞的情調因寫真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劃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三
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一個江湖詞人,也是一個與詞共著生命的專業(yè)詞人。柳永一生混跡于樂工歌妓間,這些人都跟當時主要供歌唱的詞有著血緣關系,這種生活決定了柳永以畢生精力來寫詞。鄭振鐸先生生說柳永“除詞外沒有著作,除詞外沒有愛好,除詞外沒有學問”(《中國插圖本文學史》)。這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確能概括初柳永作為一個專注于詞的創(chuàng)作的詞人的基本特點。
柳永的詞大都是在“偎紅倚翠”生活中“淺斟低唱”的產物。前人說柳永“工于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這是柳永的詞在題材內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個重要方面。柳永離鄉(xiāng)背井,長期浪跡江湖,體嘗到了生活中的種種苦況;又因此常常不得不與所戀的人離別,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辭。《雨霖鈴》(寒蟬凄切)便是柳永這方面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送別詞。在柳永以前,抒寫離愁別緒的詞非常多。但因為柳永是一個長期浪跡江湖的游子,對生活有著獨特的體驗,因而柳永寫一對戀人的離別,就不同于傳統(tǒng)的送別詞那種紅樓深院、春花秋月的狹小境界,而表現(xiàn)出一種煙波浩蕩、楚天開闊的氣象。
上片寫臨別時戀戀不舍的情緒?!昂s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三句說,在深秋時節(jié)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里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凄涼氣氛。耳邊是秋蟬凄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里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jié)”的概括先伏一筆?!绑E雨初歇”四個字意味著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復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薄岸奸T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柳永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fā)?!皥?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兩句描寫握手告別時的情狀,感情深摯,出語凄苦。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心的悲傷。“念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边@三句以景寫情,寓情于景。一個“念”字領起,說明下面所寫的景象只是一種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實景。但虛中見實,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現(xiàn)出一對離人此刻的思緒和心境。重復“去”字,表明行程很遠。“念”字的主語是誰?詞里沒有交代。從感情來看,應該包括行者和送行者兩個方面。分別以后,前去便是楚天遼闊,煙波無際,行人就要消失在煙籠霧罩、廣漠空曠的盡處了。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經歷了一個時間發(fā)展過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遠,而離人的思想感情則越來越強烈,到最后三句發(fā)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寫離別之后的孤寂傷感?!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這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于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墒歉K軾在著名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tài)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fā)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并讓讀者越發(fā)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節(jié)”,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敖裣菩押翁帲織盍稌燥L殘月。”這兩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被稱為“古今俊語”?!熬菩选倍趾蜕掀岸奸T帳飲無緒”遙相呼應,使人將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別時的情景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妙在詞人不寫情而寫景,寓情于景中。柳永不直接說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飄流的孤舟中所見所感的三種物象:岸邊的楊柳,黎明時的冷風,空中的殘月,心中那種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了?!按巳ソ浤?,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边@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zhí)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說不出,離別后是千種風無處說,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xiàn)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凄苦難言的相思,表現(xiàn)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fā)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這首詞以秋景寫離情,情景交融;在表現(xiàn)上,以時間發(fā)展為序,虛實相生,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語言自然明暢,不尚雕琢,以白描取勝,確實表現(xiàn)了一種“清和朗暢”,“意致綿密”(黃蓼園語)和“秀淡幽絕”(周濟語)的風格特色。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四
柳依然搖擺在風中,枝條的濃綠沾染風情,千萬場別離,送了千萬場愛與恨,隨折隨生的枝條,忘了初衷,忘了該怎樣思念,流水與浮萍。
怕是曉風與殘月都不肯眷顧癡情,徒添難圓的傷悲,青舟欲去,而岸上的.淚眼,相望永遠。
永遠有多遠?永遠,此去經年,千里煙波吹不盡,心情如霧,沉了沉了,千年的月亮,不再回了,哪怕是清秋,哪怕是佳節(jié)。
雨打濕的豈只是記憶,別離歌唱起,響在一生的宿命里。舉酒消愁,三杯兩盞之后,人自醉啊自醉。
相思綿綿不絕,如淋漓的秋雨,如今宵的千種風情,如落紅片片飄零,欲訴無人能訴,如慢慢,慢慢打濕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公不作美。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五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皩﹂L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
想象
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耙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六
朝代:宋代作者: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注釋。
凄切:凄涼急促。
驟雨:急猛的陣雨。
都門:指汴京。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無緒:沒有情緒。
蘭舟: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坐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去去:重復言之,表路途之遠。
暮靄:傍晚的云氣。
經年:經過一年又一年。
風情: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
譯文。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賞析。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皩﹂L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下伏筆?!岸奸T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扒Ю铩币韵?,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岸嗲樽怨艂x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當晚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币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七
1、知識與技能:。
識記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詞的寫作背景及其藝術風格。
2、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詠,整體把握詞的內容,感受詞的音律美。
(2)、品味語言,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濃濃的離情。
【教學重點】。
(1)、鑒賞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寫作手法。
(2)、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yǎng)詞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詞的意境的鑒賞。
【教學時數(shù)】1課時45分鐘。
【教具準備】ppt課件。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長亭送別,執(zhí)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柳永的《雨霖鈴》,感受作者筆下抒寫的哀婉動人的別離。
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當時作者由于仕途失意,盡情十分抑郁,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愛的慰藉,更覺痛苦萬狀。
【知識預熱】。
1、詞,是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合樂歌唱,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詞體萌芽于隋唐之際,與燕樂的盛行有關(一說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長短不一,故也稱長短句。另有詩余、樂府、琴趣、樂章等別稱。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詞習慣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為主,以清麗婉約見長,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大氣磅礴,飄逸灑脫,代表作者有蘇軾、辛棄疾等。
2、走進柳永。
二、朗誦。
1、思考: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本詞是一首寫離別之情的詞,感情基調格外低沉悲戚。
2、誦讀點評。
誦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語調、節(jié)奏。
寒蟬凄切--“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字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凄切之情。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就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統(tǒng)領字)。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稍重、稍停,拖音(統(tǒng)領字)。
3、指名朗誦,要求感受情感氛圍。
三、誦讀品味,探究賞析。
《雨霖鈴》一詞,通過描寫冷落凄清的秋景,襯托了情人間纏綿哀怨、傷感低沉的離情別緒。
1、思路探究。
貫穿這首詞的線索是什么?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應如何劃分?
【明確】這首詞基調低沉,作者盡情十分壓抑,“離情”線索貫穿全篇。從時間角度看,別時與別后自然分為上下兩闋。
【方法指津】理清思路,一要抓開頭,二要抓過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結尾。
2、意境賞析。
意境的欣賞是屬于文學鑒賞較高層一種學習活動。所謂“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繪的自然、生活圖景和所表現(xiàn)的主觀思想感情融會一致所形式的一種藝術境界。在鑒賞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透過字句和畫面,去細心體會、感受作者的情懷,從而領會意境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賞析意境,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
問題:上闋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概括這一傳神畫面,并擬作標題。
【明確】標題為“執(zhí)手相看,淚眼相向”等,詞人首先交代了離別的季節(jié)、時間和地點?!昂s凄切”(點明時令);“對長亭晚”(點明時間和地點);“驟雨初歇”(點明氣候);“帳飲無緒”(凄涼心情);“蘭舟催發(fā)”(不得不分離)。詞人巧妙地把自己憂傷的感情融入對景物的描摹中,不僅點染了送別的氣氛,也暗示了送別的地點。
“執(zhí)手相看,淚眼相向”,這個標題精妙地概括了這幅畫面。本已經愁苦不堪的“愁人”,生離死別、執(zhí)手凝視、千方百計、千般思緒,愁苦盡在兩雙含情的淚眼里。有道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真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八
柳永,原名三變,少年時去汴京應試,經常跟歌伎們一道生活,狂放不羈。由于擅長詞曲,他還常常替歌伎們填詞作曲。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聽了他的名字,批了四個字:“且去填詞”。以后,他就在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個時期,到五十多歲才改名柳永,并考取進士。他曾在浙江等地做過幾任小官。柳永晚年窮困潦倒,死后由歌伎們集資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詞比較纏綿婉約,《雨霖鈴》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作。詞人當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無可奈何地離開京都,但想到從此不能再和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队炅剽彙芬岳渎淦鄾龅那锞盀橐r托,抒發(fā)了詞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場傷神以至飄零四海的感傷,基調格外低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十九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fā)。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xiàn)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二十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賞析】。
這首詞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為作者離開汴京南下時與戀人惜別之作。詞中以種種凄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襯托和渲染離情別緒,活畫出一幅秋江別離圖。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京都遠行,不得不與心愛的人分手,這雙重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難受。他真實地描述了臨別時的'情景。全詞由別時眼前景入題。起三句,點明了時地景物,以暮色蒼蒼,蟬聲凄切來烘托分別的凄然心境。“都門”以下五句,既寫出了餞別欲飲無緒的心態(tài),又形象生動地刻畫出執(zhí)手相看無語的臨別情事,語簡情深,極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領起,設想別后所經過的千里煙波,遙遠路程,令人感到離情的無限愁苦。下片重筆宕開,概括離情的傷悲。“多情”句,寫冷落凄涼的深秋,又不同于尋常,將悲傷推進一層?!敖裣倍?,設想別后的境地,是在殘月高掛、曉風吹拂的楊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風景畫。末以癡情語挽結,情人不在,良辰美景、無限風情統(tǒng)歸枉然,情意何等執(zhí)著。整首詞情景兼融,結構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時間的層次和感情的層次交疊著循序漸進,一步步將讀者帶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處。
柳永雨霖鈴心得篇二十一
“寒蟬凄切”,這是送別的大環(huán)境,不僅渲染了氣氛,也暗示了送別的地點。宋代的汴京河兩岸栽有很多柳樹,柳永在另一首詞《少年游》中曾寫過“高柳亂蟬嘶”?!昂s凄切”正是寫柳樹上寒蟬凄切的長鳴,而柳樹又有“拂水飄綿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會觸動離情。這就點明了全文的主旨。下面接著說“對長亭晚”,意思就更明確了。在唐宋時期,“長亭”已經當作了離別地點的通稱??蹬c之曾說過:“今古短長亭,送往迎來處。”詞人此刻到了長亭,正值“驟雨初歇”,眼前的景物變得更加清晰,他聽著凄切的蟬聲,看到河兩岸的柳樹和河邊的小舟,離情自然更濃。這里是一種融情入景的寫法。
雨停了,這時,無論如何也該啟程了,必得離別,自然逼出下句“蘭舟催發(fā)”。
“都門帳飲無緒”,詞人因仕途失意,窮困潦倒,只能在一個很簡陋的帳蓬里告別戀人,當時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p>
白天就登程了,因不忍離別,延挨到了“對長亭晚”,自然喚起下句“方留戀處”。正在依戀難舍的時候,船家又一陣一陣地催他出發(fā),船家越是這樣催促,他愈覺得留戀,愈值得珍惜,內心更覺得痛苦。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在催促聲中,詞人已不得不離別。離別之際,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噎住,說不出話來,兩人只有緊緊地握住手,如蘇軾所說:“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p>
這樣寫景與寫情用的是反襯手法。
盡管寒蟬聲凄欲斷,總還能發(fā)出嘶鳴。而人在離別的時候,反成了“無語凝噎”。悲痛之極,連寒蟬那種凄切之聲也難以發(fā)出。
這里又運用了一種遞進手法。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個“念”字,就表明了以下所寫的景物是詞人所想象的。這一句將上片別前的實寫巧妙過渡到下片別后的虛寫。
行舟去處,是那千里煙波。崔顥在《黃鶴樓》一詩中曾寫過:“昔人已乘黃鶴去,煙波江上使人愁?!蹦乔Ю餆煵ㄖ鲜浅脸聊红\,那沉沉暮靄之上又是空闊的楚天。而在這無邊的廣漠之中,漂泊無所止的卻是一葉小舟,行舟里是孤獨的旅人,以及旅人那無比寂寥悵惘的內心。想到這里,作者更加感到離愁的痛苦和前途的渺茫。
詞人由離別之事觸動離別之情,由離別之情又推及到離別之理,就自然有了下面的開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自古以來,秋天就很容易使人悲傷,杜甫《登高》中曾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瘪R致遠《天凈沙99秋思》也說過:“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p>
而離別又總是令人非常傷心。李白《送友人》詩中曾說:“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揮手告別,連馬也因不忍離別而禁不住蕭蕭長鳴,更何況是在“冷落清秋節(jié)”這樣特別的環(huán)境中離別。這種痛苦就更加使人難以忍受。難怪宋代詞人吳人英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p>
對于“傷離別”。蘇軾在《水調歌頭》中也曾感嘆:“人有悲歡離合。”但是他能由“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規(guī)律得到領悟,心胸曠達,最后發(fā)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美好祝愿。而柳永卻沒能從“傷離別”中解脫出來,在一葉孤舟上推想“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一千古名句。這里的楊柳、曉風、殘月都是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溫庭筠在一首送別詞里就說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辈苤惨苍鴮戇^:“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作者把這三件事集中成一幅凄清的畫面:飄拂的楊柳,凄涼的曉風,破碎的殘月,這樣更加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獨。
更何況這幅畫面又是出現(xiàn)在一個特定的時刻――“酒醒”之后。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但李白說過:“舉杯消愁愁更愁?!崩钋逭找苍f:“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边@“閑滋味”正是指的“愁滋味”。
試想,柳永此時不過是離開心愛的人的第二天早晨,“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圖像依然鮮明地留在心上,面對著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又是“千里煙波”,他還得繼續(xù)前行,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正如歐陽修所說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想到離別后凄涼寂寞的心情,縱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虛設,因為沒有心上人陪我共賞。即使有許許多多的風情韻事,又能對誰傾訴呢?這一反問,與李清照《聲聲慢》的結尾“怎一個愁字了得”有異曲同工之妙,使感情顯得更加強烈,這種離愁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與日俱增。
讀完了下片,再回過頭來看看上片“都門帳飲無緒”,“無語凝噎”,我們自然會更加理解這些話的內涵――原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之間的感情竟如此深厚,怎能不難分難舍。這是一種虛實相濟的寫法。
柳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66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