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以理解和領悟為目的,通過閱讀文字材料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一種活動。總結前先梳理思緒,確保全面而有條理;總結范文中的思路和結構可以為我們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新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領域的廣范滲透和應用,不僅要求社會成員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而且應具備一定的綜合實踐能力。而生物、化學、物理等是實驗性學科,如任何有關生物的創(chuàng)新發(fā)現都離不開實驗,因此生物及其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生物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針對我校是升本的綜合性大學,如何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理工科教師和管理部門所關心的問題之一。針對我校升本以來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所提倡的導師制和多年的辦學經驗,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在實驗安排上減少那些缺乏科學思維訓練和創(chuàng)造性的驗證性實驗,開展“教方法、訓技能、練本領、上水平”的研究式實驗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1為研究式實驗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1.1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質。
要有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以及正確、標準、全面的實驗技能,才能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2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素質和一定的主動性。
學生有較高的素質,才能保證在實驗過程中認真操作,確保實驗室的安全。主動性強,才能對所做課題感興趣,才能選擇喜歡的課題組及老師,實現學生?教師的雙向選擇,進行研究式實驗教學。
1.3提供必要的實驗條件。
學校要加大對實驗儀器、設備、藥品的的投入力度,為開放實驗室創(chuàng)造良好的硬環(huán)境。
2研究式實驗教學的內容和實施方式。
2.1強調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打好理論基礎。
要求參加研究式實驗教學的學生大多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他們入校時間短,基礎薄弱,知識面窄,所以要求對他們學好基礎知識,正確處理基礎學習與科研、理論學習與實踐的關系,在注重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要注意吸收新知識、新理論,逐步進入本學科的前沿領域,以至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
2.2加強技能訓練,改變教學模式。
由于一些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其結果將是畢業(yè)后眼高手低,獨力工作能力差,這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問題。為此要改變教學模式,采用“兩階段、雙強化”的教學方針,即強化技能訓練,強化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皟呻A段”是實施這一目標的具體過程,第一階段著重培養(yǎng)基本技能,從基本實驗到大型儀器的使用,實驗過程中的協調性、準確性,規(guī)范化等。第二階段注重創(chuàng)造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第一階段完成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科研性的課題。讓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測試、處理和分析數據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同學的創(chuàng)造力,以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
2.3啟發(fā)學生思維,誘導科學創(chuàng)新。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特點,從基礎開始,由易到難,啟發(fā)誘導,培養(yǎng)興趣,鼓勵學生的大膽提問題,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集思廣益,一些新觀點、新方法就直接醞釀在討論中。針對問題,要進行論證,逐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3預期目標。
3.1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
開展研究式實驗教學,師生直接交流的機會增多,對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引導學生拚搏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也為教師探索教學規(guī)律,改革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3.2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
開展研究式實驗教學,學生參與科研工作,首先要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本學科的發(fā)展動向,更加清楚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如何應用到實踐中去,同時解決了學生所困惑的“學什么、如何學”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研實驗,有了獨立進行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促使學生進行總結,靈活應用各基礎實驗階段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強化了技能訓練,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3.4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研究式實驗課題有的.可來源于教師的科研課題,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一些專項研究,通過學生大量的實驗,以及在實驗中發(fā)現的問題和產生的新設想,有利于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可以促使指導教師預先試作和了解更多的可能的方案,常看文獻,了解動態(tài),才能指導與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將極大的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
3.5有利于實驗室的開放和建設。
在研究式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勢必要有相應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通過大量的實驗,從中可以發(fā)現實驗室中所缺少的儀器、設備,便于補充、更新。同時也可以提高現有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完善實驗室的建設,促進實驗室的進一步開放,為研究式實驗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4結論。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體會到,開展研究式實驗教學,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在這種機制的激勵下,我系學生在參加省、校級的“挑戰(zhàn)杯”科技論文競賽中多次獲獎就是很好的證明。
參考文獻。
[2]王義遒.以創(chuàng)新為靈魂樹立新的教育觀念[j].高等理科教育.1999.
[3]胡繼飛,證曉蕙.生物學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二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小學作文似乎永遠圍繞著美好生活的歌頌,遠大理想的樹立,感動事跡的宣揚為主題展開,以這些為題材的作文似乎才是符合小學生的作文要求,才符合應試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毫無疑問,在小學作文中傳播正能量是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但是這些傳統(tǒng)題材下的作文假,大,空,內容空泛,事例單一,互相抄襲,完全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限制了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的提高。
宋代朱熹曾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蔽覈F代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停?!?/p>
因此,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從自身實際出發(fā),表達對社會生活中所見、所聞的真實感受,盡量的避開傳統(tǒng)作文中的經典題材,使學生自由的表達對自己看到的一切的真情實感,即使是對社會中的陰暗面的所想所感也要真實表達出來。
日積月累,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不斷被激發(fā),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解脫出來,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水平不斷提高,作文成為學生抒發(fā)情感的重要的方式。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在作文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需要引導學生走出家庭和社會單一的生活環(huán)境,走入大自然,走入社會,走入,引導他們觀察自然現象,觀察社會現狀,思考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小學生好奇心理比較強,會對一切未知的現象,所見所聞的事物好奇,從而進行觀察與思考。
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將觀察后的所思所想所感用語言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會成為小學作文豐富的寫作素材。例如在指導學生描寫景物的時候,教師可組織學生郊游,在郊游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高山溪水,讓學生對這些自然現象有一個最初的體會,然后指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例如描寫“碧綠的小草破土而出”、“姹紫嫣紅的花朵含苞待放”、“潺潺溪水叮咚作響,發(fā)出銀鈴般的聲音”,等等。
這不但會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豐富了作文素材,提高作文的寫作技能。再如,在講解外貌描寫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觀察同學,老師,父母,鄰居,然后寫出不同人的不同外貌特征,神態(tài)表情,指導學生抓住個性特征來描寫。例如“老師的眉毛濃而秀,像彎月一樣掛在有神的眼睛上”、“媽媽的眼睛明亮像泉水一樣”“小紅的臉遠遠地,像紅紅的蘋果”等等。
語言形象生動,作文素材也不落俗套。新課改的新理念下,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寫作素材,使作文有內涵,有思想,有感受。
三、小寫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時他們樂于寫作,善于表達,主動展現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小學作文寫作有固定文體與題目,學生必須在固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的文體與題目,寫出相關作文。
這是八股文的僵化模式,學生束縛在固定的框架內,學生不被允許跨出條條框框一步,更談不上個性得到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興趣更是得不到激發(f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作文教學要做到“不定時,不定題,不定體”,讓去除枷鎖,跳出束縛,能夠自由創(chuàng)作,展現個性,學生的寫作興趣被無限的激發(fā),學生在寫作中會引經據典,引用名言民謠,盡情的展現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釋放心靈。
興趣被激發(fā),寫作能力得到充分分發(fā)展,學生有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一個創(chuàng)新的作文教學不應是死板的與毫無生機的,而是陽光的,活潑,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需要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將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形象的比喻,如月亮、豆角和小船的聯想,使小學生的想象力不斷豐富起來。
創(chuàng)造力需要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根據自身的想象力,將平淡的事物描繪的形象生動,有聲有色,呼之欲出,使人物形象躍然于紙上。例如,在指導學生寫《記憶中難忘的一件事》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先對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情進行回憶。
然后這件事的前因后果,細枝末節(jié),人物形象進行回憶,根據這些回憶,進行一定的相像與創(chuàng)造,將事件展現出來,自己的內心感受也隨著想象與創(chuàng)造留之于筆尖。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可以使文章的內容充實,形象生動。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三
對于高校美術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只有優(yōu)秀的美術技能是不夠的,因為其承載著教書育人、傳播美術知識的重要任務。在目前的高校美術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學偏重于對美術技法和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社會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新能力和文化思維都受到束縛。在美術教育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應在藝術修養(yǎng)方面有所修為。學生只有提高綜合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上有更好的發(fā)展。因此,高校除了開設美術專業(yè)相關的課程以外,還應當開設提高學生藝術文化修養(yǎng)的課程,提升對美的感受、欣賞能力,運用正確的審美觀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高校還可以跨學科設立選修課,如增加社會學、民族學、哲學、文學、口才等相關領域的課程。藝術教育離不開文化支持,學生只有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在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機會。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yǎng)目標。
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具備實踐能力的人,而不是僅僅完成科目理論講授的任務。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高尚人格。
三、美術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
如今,教育從“以教為本”過渡為“以人為本”,美術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實踐和知識的創(chuàng)新,采用新的技術,增添新的知識,教學課程要跟上時代步伐,這是適應當前社會科技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需要。教師要結合學生發(fā)展和就業(yè)走向,汲取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材料、形態(tài)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學校也要讓教師走出去開闊眼界,將師資水平和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條件,培養(yǎng)學生適應新技術的能力。
四、改善重技術輕人文的傾向。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能對客觀事物進行記錄和重新認識,滿足人們的實用需要。隨著社會進步,美術形式不斷發(fā)展,表現技巧也不斷改進,更注重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能力。技術的掌握不再是檢驗美術人才水平的唯一標準,而關注的是學生對社會、對事物、對生活的切實感受,對當代精神是否有深刻的洞悉和把握,能否把對事物的感受轉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當代美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目前教師比較關注學生的美術技能水平,導致學生雖然具備扎實的繪畫技能,但作品缺乏靈性和美術內涵。教師應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美術理論知識水平,使學生具備美術理論、藝術素養(yǎng)、文化知識。
五、合理評價。
美術教學評價具有獨特性,有些學生為了得到良好的評價,有時會仔細考量教師的喜好,按照教師的模式和想法開展創(chuàng)作。這使得美術教育評價無法完全發(fā)揮作用,這種教學評價方式阻礙了學生的`積極性和發(fā)展。因此,高校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yè)時要注重美術學科的特點,從學生的美術技巧、思維和綜合能力出發(fā),防止片面的評價方式造成負面影響。
六、加強培養(yǎng)美術專業(yè)學生的鑒賞能力。
美術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層的、豐富的、有一定深度的,擁有美術鑒賞能力的人可以在如今繁多的美術作品中發(fā)現藝術表現的真、善、美。同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的教育方式對美術專業(yè)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一定的限制,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已有的知識,這種模式往往導致同一教師教授的學生對一幅畫有同樣的評價和感受。這不僅不利于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也忽視了美術鑒賞存在差異性這一客觀事實,簡單地把美術鑒賞歸為一般的理論知識進行傳授。鑒賞者因個人的閱歷、文化層次、生長環(huán)境不同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素質教育教學中采用權威的教學方式和利用教材權威性強制教學,就不適應教學改革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培養(yǎng)美術鑒賞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鼓勵他們敢說、敢評。教師應在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背景故事、時代背景、作者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思考,對于學生的各抒己見,教師也要尊重他們的看法。高校教師一定要重視這一突出問題,促進素質教育的推廣,進一步提升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性。
作者:王蕾單位: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四
雖然被害人被廣泛使用在刑事訴訟案件中,但關于其具體定義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學科關于被害人的定義各有不同。在犯罪學中,一般將刑事被害人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被害人是指合法權益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狹義被害人是指犯罪行為侵害的自然人。而由于刑法學是一門司法學科,其更多的關注如何構成犯罪以及構成何種犯罪等問題。因此,刑法學視野下,被害人的研究要圍繞著這些問題來展開,與犯罪學中的被害人研究區(qū)分開來。
刑法學視野中,過分地強調和擴大被害人范圍并不會對確定被告的刑事責任有所幫助,況且在司法上也不具可行性。具體來說,刑法學中的被害人不能和犯罪學一樣包括所有受到犯罪行為影響的人,只能包括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或者單位,這比犯罪學中被害的涵蓋范圍要窄,尤其要注意在刑法學中被害人不能包括國家。因為犯罪本身就是一種對國家現行秩序的反抗,每一個犯罪行為都必然會損害到公共利益或國家權力,如果抽象的國家權力可以作為被害人的話,那么在所有的犯罪行為中國家都成為了被害人,這顯然不便于對被害人問題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二、在刑法學犯罪論中被害人的地位。
1.在犯罪概念中被害人的地位。
(1)被害人問題在形式方面的探討。我國《刑法》規(guī)定,“侵犯國有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行為構成犯罪。從這條規(guī)定中不難看出,侵犯個人或單位權利的行為都構成犯罪,其中單位和個人就成為被害人,因此基本可以說,在犯罪的同時被害人也產生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被害人的定義沒有明確給出,但其已經在刑法中暗示出來了。
(2)被害人問題在實質方面的探討。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guī)定,一般可以將犯罪概念的實質看做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這是因為被害人是社會的一份子,當被害人的'生命或財產安全受到侵害時,也意味著社會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诖?,基本可以認為其犯罪實質方面具有社會危害性。但是,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犯罪行為只是對國家法律和社會秩序進行了侵害,而沒有侵害被害人的權利。對于這種觀點,筆者認為欠缺考慮也不合邏輯。因為對這個問題進一步思考就會發(fā)現,要通過犯罪違反國家秩序或國家法律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破壞國家權力,一種是侵害被害人的權利。而在對權利的侵害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受害人。因此,不管從什么角度來說被害人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2.犯罪構成中的被害人承諾問題。
前面已經提到過,被害人問題在刑法學中的討論不多,但若是單純的被害人承諾問題,則被經常探討,只不過大多集中在其具體概念上,對于其分類和構成條件的探討則依舊較少。此外,目前關于被害人承諾在犯罪構成中的地位也存在較大爭論。部分學者認為,既然犯罪論中犯罪構成可以指導所有行為,那么正當防衛(wèi)也應該被包含在犯罪構成中。但實際情況卻是正當防衛(wèi)不屬于犯罪構成的范疇,且是與犯罪構成并列。這導致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在正當防衛(wèi)、被害人承諾等犯罪阻卻事由上自相矛盾。
其實在刑法理論中,認為犯罪阻卻事由如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等,在形式上并不符合犯罪構成,在實質上也沒有社會危害性。部分學者認為應從犯罪構成內部對犯罪阻卻事由的非罪行進行說明。筆者認為,這完全沒有必要,我國目前的犯罪構成理論就已經可以對正當防衛(wèi)等進行準確說明,我們可以從犯罪構成的外部,采用非犯罪構成的方式進行闡述。
三、刑罰論中被害人因素的影響。
被害人因素對刑罰論中的各環(huán)節(jié)都有重要影響,不管是對于刑罰目的的設置、刑罰功能的體現,還是對刑罰的具體量裁,都與被害人因素密切相關。以下,筆者將逐個開始談起。
1.被害人因素與刑罰目的的設置。
為了保證刑罰目的的合理性、適應性以及取得預期的效果,國家在設置和確立刑罰目的時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而被害人作為犯罪行為的直接承受者,是在確立刑罰目的時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重要因素。
首先要明確的是,刑罰必須要對被害人有著安撫效果,可以通過對被害人精神的安慰使被害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而對此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犯罪者繩之以法。因為人的天性決定著被害人只有看到對自己造成侵害的犯罪者遭受同樣大的精神痛苦和物質損失時,才能產生一種精神上滿足感,以此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因此,刑罰必須給犯罪者帶來痛苦,以此達到對犯罪者痛苦報應的目的。但是,實際還可能存在另一種情況,也就是被害人認為犯罪者所受到的刑罰痛苦不夠,這可能導致被害人采用非法手段對犯罪者進行打擊報復,或者被害人因為心理傷害過大產生報復社會的偏激想法,最終觸犯國家相關法律。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被害人由最初的受害者變?yōu)榉缸镎摺榱祟A防這種情況,刑罰必須通過公正的判決來對被害人進行鼓勵或通過刑罰的痛苦來對被害人加以威嚇,總之刑罰要達到預防被害人成為犯罪者的目的。綜合以上兩點,考慮到被害人因素,刑罰不但要具有報應目的,而且還應該具有預防目的。
2.被害人因素與刑罰功能的體現。
我國刑罰學者很早就開始了刑罰對被害人所具有功能的研究,目前來看,得到廣泛認同的觀點是“刑罰應對被害人具有安撫和補償功能”。其中“安撫”是指刑罰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被害人的合理要求或愿望,如被害人需要一定的經濟補償或希望犯罪得到懲罰等;而“補償”是指對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精神侵害和物質損失進行彌補。必須要注意的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被害人精神痛苦的時間,刑罰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發(fā)揮其安撫功能。而且在刑事判決中,相關法院判處犯罪人對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并不屬于刑罰補償功能,而是屬于一種民事賠償范疇。因為刑罰中的補償功能是指在被害人受到犯罪行為的侵害后,國家沒有將犯罪人繩之以法或犯罪人本身無法賠償被害人時,由國家給予被害人一定的物質或經濟補償,這種補償是與國家公權力對應的,和民事訴訟中犯罪人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
參考文獻:
[1]高銘暄,張杰.刑法學視野中被害人問題探討[j].《中國刑事法雜志》,1期.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五
改革教師講、學生聽,一問一答的舊的教學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舊的教學模式急待改革,特別是對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尤為重要。只有素質提高了,才可迎接到新世紀的挑戰(zhàn)。而地理學科又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學科,在素質教育中能起到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進行地理教學的改革,怎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當今地理教育界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我認為要想順利實現地理教學向真正的素質教育轉軌,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舊的觀念,改變老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大膽革新,走出自己的路,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才能培養(yǎng)出21世紀所需的人才。
一、廢除“獨角戲”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廢除“獨角戲”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年的實踐得出結論:只要努力增強地理課堂的趣味性就可使學生聽課進入最佳狀態(tài),從而一啟即發(fā)。
然后提出問題:(1)東12區(qū)和西12區(qū)是否是一個時區(qū)?它的中央經線是多少度?學生從圖中得出結論,不是一個時區(qū),但合為一個時區(qū),它們的中央經線是180°,而180°經線又是國際日期變更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問:(2)日期線東側是西12區(qū),而西側是東12區(qū),東12區(qū)時刻與西12區(qū)時刻是否相同?學生回答相同,日期又是否相同?學生回答不同,東12區(qū)比西12區(qū)早一天(24小時),進一步升華,既然合為一個時區(qū)中央經線又是180°而180°經線又是國際日期變更線,那么先生的哥哥一定是在日界線西側東12區(qū)出生的,而后生的弟弟則在日界線東側西12區(qū)出生的。從而得出了弟弟比哥哥大的結果。
時間換算問題在初中就是教學中的難點,到高中同樣也是難點,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除了講清時區(qū)劃分理論知識外,應盡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這樣得出結論才更真實,更有意義。
二、走出課堂、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僅局限于課堂上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處于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tài),最后導致理論脫離實際,學會知識不會實際應用,培養(yǎng)出的人才也只是理論上呱呱叫,實踐又是一套(即所謂的“高分低能”),而當今科技的時代,這樣的人才是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為此要想培養(yǎng)新世紀的合格人才,必須進行地理教學的改革,只有突破小的天地,才可學到課本中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技能。
例如:在講述第一單元宇宙環(huán)境第二節(jié)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系第三個問題月及其變化一題時,首先闡明月球是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是地球的天然衛(wèi)星,它與地球的關系尤為密切。月球的圓缺現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材中主要通過圖示的方法,分析了月相的成因和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性。在分析月相成因時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是由于月、地、日運動而形成的三者位置的變化。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教材在p9圖下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縫隙、了解朔、上弦、望、下弦四個位置時,月、地、日三者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很顯然從1.10圖中可以看出月球在位置a和c時,也就是在朔和望時,月、地、日三者在一條直線上,而在b和c時,也就是上弦和下弦時,三者是直角。二是月球本身不發(fā)光也不透明,只會反射太陽光而發(fā)亮,這也是月相形成的重要條件。
月相的變化是可以直接在實際觀測到的內容,所以除了在課堂上講清以上理論知識外,本著實踐性較強的這一特點,利用半球中緯地帶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在晚間定時定點對月球圓缺進行實際觀察,以一個月為一個時間單位,在這段時間主要觀察四個晚間上弦、下弦、朔、望月。通過實踐的觀測聯系知識使學生真正明白了,為什么上弦月月面朔西,下弦月月面朔東的真正道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做法,既能把理論聯系到實踐當中,又提高了學生興趣,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三、由“傳授知識”變“傳授方法”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即教師講一點學一點,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狀態(tài)。長此下去,使學生產生了依賴思想,不能主動獲取知識。為此在進行地理教學中必須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必須真正的從單純的傳授知識變?yōu)榧葌魇谥R又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把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規(guī)律,自己從中獲取知識。
例如:講第二單元第七節(jié)氣候資源中第三個問題:氣候資源開發(fā)利用一內容時,首先提出問題(1)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氣候資源的.利用越來越廣泛,請同學們想一想與氣候資源有關系,最密切應是誰?學生回答農業(yè)。(2)氣候資源為農業(yè)提供什么物質和能量?同時適應補充:光照是農作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一般光照越強,植物制造的有機物質越多,農作物果實也就越飽滿,當然產量就越高。而熱量直接影響農作物有機體的主要活動機能,各種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只有在它們所需要的適宜熱量條件下才可進行。
請同學們讀p56課本2.6表回答問題:
(2)東北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農作物結構有何不同?
(3)東北平原農業(yè)可否一年三熟?為什么?通過提問使學生完全進入思考狀態(tài),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課本中找到每項答案,從中得出正確結論。
不同地區(qū)氣候資源數量和結構是不同的,因而有不同的種植制度。一個合理的種植的種植制度應該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氣候資源,取得農作物生產的最佳社會經濟效益。為了挖掘農業(yè)氣候資源潛力,合理而又充分利用氣候資源還應采取哪些措施?(生態(tài)農業(yè)、主體農業(yè))利用此種方法,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自己去尋求問題的根源,確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實施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早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高分低能”的人才,缺乏靈活性的人才,很難在新世紀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如:電視、電腦、幻燈等直接運用于地理教學中,發(fā)揮它的最大優(yōu)勢來完成教學過程。
例如:文中地理第二單元2.5節(jié)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一節(jié)時就可以完全利用電視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因為常見天氣系統(tǒng)包括:
每項知識都配備有各自的插圖,可將課本中的冷鋒、暖鋒、氣旋、反氣旋連同鋒面氣旋圖,制作連續(xù)的軟件輸送入電視之中,以動的形式連續(xù)的活動變化從發(fā)生前到發(fā)生后來完成本節(jié)的全部教學過程。
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輕松愉快的使學生從電視中學到本節(jié)應掌握的知識,直觀、省時,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地理教學的改革,不光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同教育觀念,教學體系、以及效果評價等方面同步進行才可奏效,這就要求當今廣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攜起手來,共同探討出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實際方案,以滿足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需要。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六
朗讀教學是我國一種千百年傳送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熔合,即使是在教學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在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朗讀教學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并在朗朗書聲中熏陶學生的情操,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本質方法,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介紹以下幾種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法,以供交流探討。
一、創(chuàng)設情境,集體朗讀。
創(chuàng)設情境是近些年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語言等多種手段,去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而又具體的教學情境,進而通過這個具體而又形象的情景,讓學生獲的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通過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也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而又愉快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生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一定好處。如,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直觀情景,例如在學習《絕句》這首詩歌時,詞首詩歌創(chuàng)作于公元762年,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一首詩歌,通過四個獨立的畫面,描繪出了盛唐時期的景象,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對于這樣的意境顯然是無法理解的,只有通過直觀的畫面,學生才能感受出這種喜悅氣息,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多媒體中觀看這樣的短片。初春萬物復蘇,到處都萌發(fā)著綠意,這時有兩只黃鸝映入眼簾,它們在萌發(fā)的柳枝上舞動歡唱,畫面一轉突然晴空萬里,一碧如洗,這時有成群的白鷺在天空中結伴而飛,似乎要直飛到輕搖直上,畫面在跳轉已經白雪皚皚,但是西嶺雪山之上卻晴空照耀,最后一個畫面是江邊船舶???,游子紛紛歸家,這時學生會不知不覺的走入這四幅畫面之中,心中有很多想要傾訴的東西,教師把握時機引領學生集體朗讀,班級頓時會呈現出朗朗書聲之感。
二、理解課文,角色朗讀。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也就是說在讀書之時,要真正了解文章,對文章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激發(fā)出自身的情感,進而與文字親近,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讓學生把文章中的角色當成是自己,讓學生在這種換位思考的過程中,與文章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學生就可以真正的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由于文章涉及的角色眾多,理解困難,教師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小蝌蚪、鯉魚媽媽、烏龜等,并且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不同的角色人物,采用不同的語氣,盡量的將朗讀與表演結合,這時不但學生的表演欲望會激發(fā),課堂氣氛也會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對于文章也會有更深的感悟,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朗讀教學體現。
三、多措并舉,綜合朗讀。
在教學的過程中,朗讀教學方式無疑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朗讀,能夠帶來的教學效果也不一樣,如分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更加把握文章,并且集中注意力,而集體朗讀有利于教學氣氛的提升,在書聲朗朗中陶冶學生的情操。除此之外還有教師領讀、學生仿讀以及默讀、速讀等多種朗讀方式,為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多種閱讀技巧傳授給學生,在綜合朗讀中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丑小鴨》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采取綜合朗讀法,如選派一名學生去當旁白,然后在選派一名學生當丑小鴨,自己則當鴨媽媽,每個角色的話語由相應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朗讀,而到了丑小鴨受到嘲笑和冷落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齊聲朗讀,這樣通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語言,在你中有我、我中有集體的情況下,多措并舉式的進行朗讀,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跟隨著情節(jié)起伏去產生情緒上的`變化,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朗讀熱情,也可以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與丑。
四、樹立信心,評價朗讀。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耐基曾經說過,若想激發(fā)一個人最大的潛力就是給與他更多的掌聲與贊美,而這在教學之中無疑十分受用,尤其是對于小學生,教師或者同學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微笑,都能讓自身獲得無比的滿足和喜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評價朗讀的方式,是幫助學生樹立閱讀信心的有效方式。首先,對于一些小學生而言,由于學生的識字有限,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讀錯字的現象,面對于此教師切記不可以給學生過多的批評,要逐步的引導學生,給與學生適當的表揚,進而讓學生做到正確流利朗讀。其次,學生之間的互評,是增進友誼提升學生認同感的有效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傾聽他人的意見,進而實現共同進步,最后是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消除對立情緒與緊張感的有效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的認識自己,超越自己,進而實現朗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總結。
朗讀是小學語文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繼而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要對朗讀教學予以重視,采用更多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七
摘要: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教學的第二語言,是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及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和地理圖表,作為地理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使學生能夠更輕松、更容易長久地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
關鍵詞:圖表;技能;興趣;讀圖能力。
地理課堂教學離不開地圖。離開地圖的地理課,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地圖是我們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培養(yǎng)學生在地理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成為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學起來才會輕松自如,學習興趣才會得以不斷提高,學習信心得以不斷樹立,學習成績才會不斷地直線上升。
眾所周知,地圖和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教學的第二語言,是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比如,去公園游覽,尋找景點,需要參考導游圖;外出旅行,確定行程,應參考交通圖;進行越野、修路等活動,需查閱當地地形圖;而了解國際、國內大事,確定事件發(fā)生地點,則需查閱政治地圖……不同種類的地圖,閱讀和使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也有共性。適時恰當地運用這些直觀手段輔助教學,能夠優(yōu)化地理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材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加深印象、鞏固記憶等。在具體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地理圖表,在以下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優(yōu)化地理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以圖激趣是廣大地理教師經常采用的方法。在地理教學中,可利用教學掛圖、教材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等,讓學生通過接觸一張張五顏六色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樂于學、積極主動地去思維。
二、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在地理教學中,有些地理原理要用圖像來說明,()這就要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理論知識的透明度提高,難度降低,并從內容到形式兩方面體現地理知識與圖像的不可分割性,以便更好地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三、理清圖像系統(tǒng)內涵。
豐富多樣的地理圖像,為教師講解知識、演示地理原理、說明地理成因及地理分布提供了依據;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理解區(qū)域地理事物的'特點、成因、分布變化規(guī)律,提供了方便。
四、與高考對接,讓學生產生不斷追求的欲望。
高考對考生空間思維和讀圖能力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而地理圖像作為地理學科的基本表達方式是其他文字無法替代的。在地理考試中,世界地理區(qū)域特征的表現、地理情境的設置、地理問題的提出等等,越來越多的是通過各種區(qū)域圖、結構原理圖、等值線圖、景觀圖來表現的。通過近幾年的高考發(fā)現,地理考試中有關圖像的設問比重很大,賦分很高,試題經常以“地圖”作為切入點,不識圖難以作答。因此,提高讀圖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績乃至文科綜合成績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每天的地理課都是以地圖為核心展開的,所有的知識最終都要落實在地圖中,我的學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地理課,已經習慣了各種各樣的地圖,希望我的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夠繼續(xù)用好、用活“地圖”.
綜上所述,地理圖表作為最實用的教具,如果在教學中運用得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盤縣第四中學)。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八
課堂教學的“互動交流”是初中語文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特別要求,是一種按照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精神,教學的本質應是師生的互動交往。在教學《我想發(fā)明的機器人》時筆者多運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語言,并積極調動形體語言、表情語言的功能,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誠的微笑等鼓勵性評價共同作用下,營造出融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樂于積極投入活動之中。學習課文時,筆者尊重學生的選擇,以學定教,各有側重的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課文的各段落,從而突破難點,生與生,師與生融為一體,使學生有想法可以隨時發(fā)表,平等對話,無拘無束交流。
我采取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最佳情境,讓學生想說,敢說,愛說,會說的同時,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通過口語交際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進一步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也使我感受頗深:一是口語交際活動是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展開的互動式言語交流。二是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三是在交流互動中,教師要注意自己角色的定位,如果教師把自己當作是活動的組織者,那么交流中將很難形成生生之間的自然的互動交流。教師只有把自己當作活動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交流,甚至為學生之間的互動引航,才能促成互動交際的達成。本節(jié)課,學生說的欲望非常高,聽的同學也十分認真,課堂氣氛空前高漲,達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
在教學小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四個太陽》時。為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會這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帶來的四個美麗的季節(jié),筆者創(chuàng)新教學教學方法。一是筆者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渲染氣氛,優(yōu)化課堂教學,如第一小節(jié):一幅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的圖片配有知了煩躁不安的叫聲,在一瞬間變?yōu)榫G太陽圖,讓學生體會綠太陽給人們帶來的清涼。通過這一熱一冷的對比,孩子們對綠太陽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并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自悟自得中感受到朗讀的樂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
快樂識字新課程告訴我們應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在識字教學時,我采取隨文識字的方式,先整體讀文,在對各段文字做不同側重的練習(綠太陽段里的生字讓學生做動作,對比識記;紅太陽段里的生字重點在于偏旁歸類識記;彩色太陽一段中的生字側重在方法識記;金色太陽段里詞語的認讀、運用)然后再讓字、詞、句回到課文里,這樣有了語言環(huán)境的烘托,學生認識生字也就更容易。本節(jié)課中,無論用詞說話,或是我問你答的游戲和學生自編的記字方法,都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結合。
在教學《司馬光》這節(jié)課時,筆者就引導學生“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探究意識。筆者結合課文特點及一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筆者特意安排兩課時完成本篇課文的教學任務,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能夠更好的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并從中受到啟示。第一節(jié)課筆者認識到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而要讓他們在四十分鐘的課堂里做到專心聽講,不僅需要老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應在課堂始終貫穿教師精心、有效的組織。
為此筆者精心設計烘托氣氛的導語,用多層次形式的講解,讓學生多讀書,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的積累語言。第二課時從文章的中心人物司馬光為切入點,直接進入到重點段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多層次多樣的朗讀,感悟人物品格,然后再引出其他小朋友驚慌的表現,與司馬光的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形成鮮明對比,再次加深對人物的感悟,這樣能有效激起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究意識。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九
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是提升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生表現自身情感,了解文字魅力,反應小學生文學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寫作可以擴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探究新的教學方法,進行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本文從作文的教學實際出發(fā),分析和闡述了當下作文教學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有指導作用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文教學也在不斷變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多鉆研教材,多學習教育理論,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作文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v觀現在的作文教學,方法的傳授壓制了對學生情感的啟發(fā),學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實感的表達。教師要豐富作文教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教學氣氛中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技巧,從而實現作文帶動語文成績的提高。
1.1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情感。從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作文重技巧輕情感情況突出。學生的作文要么記流水賬,要么是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真情實感的表達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學如果只教學生怎樣在寫作時遵循規(guī)矩,而不重視讓學生在文章中表達情感情緒,學會用情感寫作,這樣的教育教出來的只能是作文機器,而不是真正喜歡寫作的人。
1.2作文教學與現實脫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寫作文,有興趣的去表達比知道寫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師更側重于傳授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考試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數,或是告訴學生某一類作文如何寫,急于讓學生的作文達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這往往都是欲速則不達的教學結果。學生的寫作興趣徹底被抹殺,只剩下機械的照搬模式寫作,今后寫作水平的提高很難。有句俗語“編筐織簍全在收口”,所以會看到很多小學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會有個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據老師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這樣的作文教學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違背了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改變了他們對世界真實看法。
2.1改命題作文為作文題目自擬。以前語文考試大多是命題作文,學生根據作文要求寫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路總是圍著文題,怕跑題。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試作文的題目一般都是給范圍,然后由學生自擬題目。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要讓學生開闊思路,學會自擬作文題目。享受更廣闊的作文創(chuàng)作空間。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學會自擬文題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跑題,教會學生創(chuàng)新的方法和規(guī)則。使學生的作文思維不斷發(fā)散,打開寫作思路。小學作文會在選題上不斷發(fā)展,讓學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學魅力,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持續(xù)發(fā)展下去。
2.2應用多種形式的作文教學方法。教學要想提高質量,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以往那種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被徹底淘汰。課改之后的小學作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教學形式多樣,教學手段多元,隨著作文課堂不斷優(yōu)化,學生對作文課堂越來越感興趣,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朗誦自己的文章,討論對作文題目的意見等等。學生們通過交流寫作心得來提高寫作的興趣和質量。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加入,作文課堂教學也更加生動起來,視頻、音頻的加入,讓更多的好文章進入同學們的視野和耳朵,讓學生在增加見識的同時也興趣倍增。這種形式多樣化的作文課堂,不但是課改的要求,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要求。
2.3讓作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藝術源于生活。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空洞無物,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沒有見識造成的。要想讓學生寫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讓他們從生活中、從現實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華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達。作為教師要利用作文教學,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或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師可以啟發(fā)式的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比如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比如帶學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這樣的經歷,學生再寫作情感會真實很多。教師還可以組織作文比賽,對作文水平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
3.1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愛寫作才能會寫作。要想讓學生把作文寫好,首先要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入手。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才能寫出好文章?,F在有很多學生討厭寫作文,只能背作文,買來作文選一個類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試的時候就不用再寫了。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必須創(chuàng)新。要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喜愛寫作,而不是討厭和恐懼寫作。學生只有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寫出好文章。喜歡寫作的學生會樂于收集平時生活中的趣事寫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良好的寫作習慣就形成了。
3.2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首先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幾乎占據了考試的一少半成績。一個愛寫作的學生語文成績不會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績上不去,語文成績的提高就是空話。語文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單單是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這么簡單,也要多讀書,豐富閱歷,走出家門、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實踐和感受。多進行作文練習,寫作能力會加強,寫作成績也會有質的飛躍。
4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是大勢所趨,是教育規(guī)律的驅使,也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和語文成績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多觀察,多收集寫作素材,進行真情實感的表達,反映對生活的熱愛和執(zhí)著,展現學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寫好作文。
作者:周華單位:大石橋市南樓經濟開發(fā)區(qū)南開小學。
參考文獻:。
[1]孫振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初探[j];中華少年;2016年11期.。
[2]許雪紅;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
1.與實際生活脫軌。
作文的寫作本身就是運用自己生活中所積累的素材在腦海中進行加工,然后用通順的語句表達出來的過程。的素材通常都來源于生活,如果離開了實際生活,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將會失去活力,毫無生機。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只能在教室里學習,無法走出教室,更無法觀察到外面的世界。因此,學生們寫出的文章只會是用詞匯拼湊起來的為了迎合老師而寫的,缺乏真實情感,與生活脫節(jié),學生寫出的東西也失去了活力。
2.教學方式缺乏示范性。
小學生現階段仍處于童年的發(fā)展階段,他們的思想仍不成熟。因此,在這個階段里的小學生比較熱衷模仿,因而,教師就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生接觸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廣,視野也隨之變得開闊起來,也就具有一些獨立的思想意識,有些過于“聰明”的小學生就可能會想,老師平時那么忙,每天還要上那么多的課程,還要批改那么多的文章,那么他們的水平到底怎么樣呢?此時,教師們就應該反思自己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時不時地為學生做好示范,消除學生的懷疑,在學生們面前樹立好自己的威信,讓學生們信服自己的能力,不要一味地去責怪學生的寫作水平沒有進步,而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這樣才能夠不斷地改進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升。
1.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寫作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運用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主觀上的“我要學”變成“我愛學”,教師們可以用一些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多媒體設備能夠把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比如說,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放些音樂或者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感官,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師想讓學生描述一種動物,就可以放一段動物的視頻給他們,這樣直觀地展現在他們的面前,學生能集中注意力去看。觀看結束后,老師再要求學生對視頻中的其中一種動物進行描寫,這樣,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
2.加強作文選題創(chuàng)新。
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之前,一定要讓他們養(yǎng)成自己擬定題目的好習慣,盡量不要用命題作文來引導他們寫作,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限制他們的想象力,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非常的常規(guī)化,沒有新意。特別是現階段的一些教師喜歡拿出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范例讓學生們去閱讀甚至記憶,這樣導致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受到限制,寫作思路也會變得越來越窄?,F在教學的創(chuàng)新就是要努力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盡量避免選擇一些傳統(tǒng)的頻繁被寫過的文章,如,《我的爸爸、媽媽》、我最敬佩的人等等,應當選擇一些新的更有寓意的題目來讓學生寫,從而表達出他們的真情實感。
3.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小學《新課標》明確提出,平時要做好素材的積累,讓學生愿意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要從貼近生活去引導學生。畢竟生活和作文是息息相關的,寫作中的一切素材也都是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合理地運用教學方式去引導,讓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中把素材提煉出來,并且用自己的想法把觀點闡述出來。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從一方面來講,教師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風光,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畢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從根本上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從而積累有關大自然的寫作素材;從另一方面來說,教師更要積極地組織課外活動,像一些學校的文體活動之類的,讓學生在觀看和參與的過程中把握其中的作文素材,通過親身的參與,從而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4.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提升基本寫作能力。
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積累作文素材,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當前階段的教學素材中所選擇的文章比較貼近小學生對文章的接受度,是現階段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因此,現階段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去閱讀一些課外知識,讓他們能夠在感受語言魅力的同時將這些素材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運用在寫作中。另外,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完之后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并且談談自己的想法,進行小組討論。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文章的記憶,從而能夠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們寫作文的能力,還可以監(jiān)督學生們的閱讀情況,寫出來的作文才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從而表達出他們的真情實感。
三、結語。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按照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從小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fā),努力探討研究新的教學方式,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地重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形式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從而達到豐富課堂教育的效果,不斷地進行實踐,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小學作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一
在教授當前中國小學作文的過程中,寫作模式是一個重要問題。為了不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或工作,必須盡快解決。語言是一門語言學科,所以每個句子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含義都會有所不同。如果小學生只按照寫作模式寫作,這會影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這對擴大學生寫作思維非常不利。
(二)學生作文寫作情感欠缺。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尚未成熟,他們對思想和情緒的理解相對較淺。因此,作文的寫作水平會受到缺乏情感的影響。很多學生情緒表達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句子的單調和情緒的模糊表達上。比如,很多學生在對一個人的形象進行描述的時候,大多只會對外貌進行描寫,很難拓展到對語言、動作以及形象等方面的描寫,這樣的作文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枯燥的,所描寫的人物形象也不夠飽滿;另外,許多學生會虛構某些情節(jié)來表達某些情緒。由于這些地塊是虛構的,它們經常偏離常識,這也會對構圖的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三)教師沒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示范。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語文的認識較為淺薄,所以教師應該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示范,讓學生能正確認識寫作方法,以此來達到語文寫作課堂教學目標。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語文寫作引導示范工作還較為欠缺。
(一)作文教學形式的有效革新。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內容和形式上,教師對于這一點應當形成有效的意識。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可以體現在學生的閱讀材料上。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更多地接觸基于教科書文章的高質量課外閱讀材料,這可以促進學生積極的閱讀習慣的發(fā)展,并允許他們學生可以使用更好的材料。寫作創(chuàng)新體現在學生師資培訓的方法和要求上。教師可以將一些創(chuàng)意元素融入作文訓練的主題和要求中,并可采用更開放的作文教學風格。這種模式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是對于作文教學的一種很好的促進。教師可以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將自己的真實經歷與真情實感用作文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開放性作文題目,以這樣的形式鼓勵學生在文章中真實表達。此外,教師可以欣賞學生寫作的優(yōu)秀構成,讓學生閱讀自己的作文并討論他們的想法,讓學生互相影響,共同促進。教師必須能夠不斷改變作文教學模式,并將更多的內容和感興趣的主題融入作文練習。這將為作文課堂注入更多新鮮元素,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命題注重展現真情實感。
教小學作文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學生對作文提案不熟悉,無法開始。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于感知階段情緒體驗主要來源于生活經驗,尚未形成理性概念,小學生在面前感到困惑對抽象寫作的建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尊重學生的認知方式,突出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對中文教學的應用日益明顯。小學要合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理解與生活的關系。優(yōu)化和更新的結合將改變傳統(tǒng)構圖方案的缺點。中國小學的作文提案應該建立在真實生活的平臺上,以利用學生的感知認知認知,表明他們在作文的真實性中寫下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理解,例如家庭親情,友誼,學習,校園建設。一項活動和其他微不足道的生活主張激發(fā)學生對寫作和培養(yǎng)真實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興趣。
(三)開展作文精心批閱。
1.對于學生來說,構思修正是提高寫作技巧的主要手段之一。不論寫作是否正確,都可以在教師,學生的指導下進行創(chuàng)作教學。許多老師認為校正作文是老師的責任,但事實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自我聲明將有助于學生的作文水平。學生標記自己的寫作,通過對自己的缺陷有更好的理解,并在標記過程中優(yōu)化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2.作文構思的評論是矯正的發(fā)展,也是寫作訓練的主要部分。雖然教師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標注,但也加強了寫作的教學,給教師寫了一個講座,讓學生標記自己寫作教學成果的總結,在寫作過程中為了評論,教師可以集中精力解釋學生作文中仍然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成功的修正寫作可以作為教學的例子,指導學生總結經驗并繼續(xù)幫助學生一旦完成校正過程,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但要記住,老師在寫作評論時,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知識,創(chuàng)新寫作的支持,應該給予特別的鼓勵,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因為學生不應該不切實際,批評或嘲笑學生。
三、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我們可以發(fā)現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弱,學生自己的知識越狹窄,生活經驗越有限直接的關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有針對性的學生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語言為達到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艷玲.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j].成才之路,(26):38.
[2]姜海英.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新課程上旬,2016(9):144.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二
思維想象是學生寫出好作文的前提之一,尤其在學生在長期閱讀其他范文之后,學生的思維想象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約束,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象,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更加新穎。
而且,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選題上要考慮到學生的天性,增加題目的探討性,這樣學生才會自動去思考、去寫。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以《誰的本領大》課文為模板,讓學生思考到底在自然界中誰的本領最大,是人?動物?還是其他的東西?并且要求以生命化的形式將實物寫活,這樣學生在寫作中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2.結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剛開始接受規(guī)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他們骨子里還是比較活潑貪玩的,如果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講解有關寫作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熱情,對寫作也會產生厭倦的情緒。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實踐教學,盡量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這樣學生才能更容易的掌握寫作技巧,也能主動的參與到寫作教學課堂中。例如在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的習作八的教學中,習作要求是編寫童話故事,這是一個很好地題材,因為小學生普遍喜歡童話故事。
習作的序言是敘述了小花貓因為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而導致生病的故事,這其實對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有一定的教學意義的。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合理的想象,通過多媒體將故事還原成動漫,還可以尋找其他有關的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一個大致的思路方向,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寫作。
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以小組的方式讓同學們自由組合,即興的創(chuàng)作一段童話故事,然后請他們上臺表演,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且可以使課堂更富有樂趣,更貼近生活。
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不時的舉行作文互評、原創(chuàng)故事大賽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寫作思維會有潛移默化的提升。并且,作文素材大都源之于生活,因此教師客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親身體驗的活動,例如小游戲、外出游玩參觀等等,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學生文章的真實性。
3.豐富教學形式。
雖然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小學語文教育更加現代化,但是因為大多數老師習慣了以板書為主的教學方式,一時間無法改變,導致課堂教學還維持著刻板無趣的狀況。
所以,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這是高科技發(fā)展的時代,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多媒體為輔助,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形象具體的知識網絡。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家鄉(xiāng)的名人或者家鄉(xiāng)名人事跡”的習作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一些偉人或偉人故鄉(xiāng)的照片,也可以播放一些有關的名人自傳的影片,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上網尋找相關的素材,這樣學生在素材積累過程中也會明確自己的寫作方向,這樣學生寫作是才會更加得心應手,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會更高更好。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三
課堂創(chuàng)新只是我們的一種手段,是為我們實現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目的服務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
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要求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發(fā)展,形成豐富且獨特的綜合素質,而要達到這一要求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教育是指培養(yǎng)受教育者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思想、觀念、方法和手段的總和,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于教師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材應用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二、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語文教學氛圍。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都以“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模式,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是傳授、灌輸知識,教師全盤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課堂教學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變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形式,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學生往往樂此不疲,并且思維活躍,富有創(chuàng)造性,這是小學語文學習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關鍵所在。
三、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發(fā)展。
1、搭建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的平臺。
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情境教學,可讓學生個別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分別朗讀,在比較閱讀中體會意境、加深理解,培養(yǎng)閱讀技能。這樣的設計,學生的智能同時也得到了培養(yǎng),更有效地發(fā)展了語言言語智能,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我們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終極目標,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促進多種智能發(fā)展的有效的教學策略。
2、選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智能的教學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知識基礎、智能結構特點將多種方法優(yōu)化配置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智能,“真正做到為多元智能而教”。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了語文綜合性的特點,又使學生的言語語言、視覺空間、音樂韻律、肢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智能都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
3、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情境,促進多元智能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自我表現、自我塑造的均等機會,讓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能嶄露頭角,體驗成功。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情境,激發(fā)或支持學生進入學習的思維狀態(tài)。當然,活動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學生現有智能水平的差異,要盡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領域,尤其是那些學習挫折多于成功、沮喪多于快樂的學生,教師更要為他們提供機會和創(chuàng)設條件來體驗成功。
四、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1、立足課堂,聯系生活。
現實生活中的青少年學生感情豐富、思維活躍,面對多姿多彩的生活,最容易感觸頓生,情思激蕩,但大多數學生沒有養(yǎng)成及時捕捉、回味和積累這些“感受”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抓住文中能激發(fā)感情的誘導物,輻射開去。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發(fā)掘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捕捉現場的生活感受,并加以放大,訴諸筆端。
2、走出課堂,感受生活。
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是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但事實上,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其主要原因是寫作內容與學生生活脫節(jié),嚴重挫傷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積極主動地貼近學生,引導他們靈活多樣地從教材中汲取寫作知識,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積極投入到生活實踐中去,多觀察,多思考,積累新鮮材料,并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一個個專項寫作訓練。
3、藝術誘導,提高賞析能力。
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優(yōu)美的樂曲與文章相配合,能夠烘托出濃厚的藝術氛圍,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聯想的空間,讓他們腦海里浮現出更豐富、更生動的畫面,得到更完美的藝術形象。影視劇的直觀美感會激發(fā)學生反過來對文字描述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先看影片,再進行授課,以達到少講乃至以看代講的效果。由于學生看電視精神專注,感情到位,思想活躍,加之教師的點撥啟發(fā),一般問題很容易就得到了解決。
五、關注不同層次學生潛能的開發(fā)。
教師面對幾十個有差異的學生,怎樣把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呢?教師要樹立民主作風。教師應允許學生的差異性顯現出來,把學生的差異視為一種隱性的學習資源,從習慣上“補差”轉變?yōu)榱晳T上“揚長”,在集體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允許學生有選擇的自由、議論的自由、提問的自由、評價的自由。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四
課堂創(chuàng)新中教師要不斷學習,邊教邊學,廣泛積累知識,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做到與時俱進;要有真摯熱烈的教育情感,感化學生內心世界,具有開放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塑造學生心靈;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機智的應變才能,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具有民主的組織管理藝術,鼓勵和接納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發(fā)揮學生特長,開啟學生智慧,指引學生的人生。
二、教師觀念創(chuàng)新。
因教取材,因材施教;小學教育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語文教學也必須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模式,避免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避免滿堂灌,生冷硬記、重復機械地訓練;改變單一落后的教學手段,不能滿足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根教鞭,一支筆;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學語言,戒掉口頭禪,語調不能平淡無氣勢;不能眼界狹窄只滿足考什么就教什么,以本為本,題海大戰(zhàn);不能劍拔弩張地進行教學,不以權威自居,居高臨下,不許異議,對學生高壓,以懲罰代替教育。
三、授課方法創(chuàng)新。
授課方式多種多樣,根據相關授課內容要靈活應運,切忌生搬硬套。無論哪種語文教學方法,都要貼近教學實際,以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自我認知評價能力;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智力的開發(fā),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方面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設疑發(fā)問,引導探究,思維共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用故事方式將相關人物、事件、年代及歷史評價等方面進行拓展,以開闊知識視野;通過夸張的動作或語言營造幽默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突出重點,出奇制勝;通過對話設定話題,設置氛圍,平等互動,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歸納總結,探索求真;學生之間互幫互帶,相互促進,培養(yǎng)學生講題說課,相互提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激發(fā)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渴求欲望,從而能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
四、學生主體創(chuàng)新。
小學生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使他們成為獨立個體,能夠著手發(fā)現、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蘊涵的基本規(guī)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首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于學生。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將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改為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得的信息,自己探討推導,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途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讓學生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全身心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中,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給學生充足的自由思維的時間,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行探究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保證。教師還要避免提出問題后,學生無思維時間馬上回答的現象。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五
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復雜,很多知識都是常識性的問題,大部分知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根源。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才能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學生學習不光要接受新知識,還要巧妙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調動起元認知,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溫習已學過的知識,還能幫助他們構建知識框架,提升總結能力。語文教學對于不同的知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總之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以提升他們的思考和探究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少講少說,多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對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識,教師可以強化引導,適當的加大解釋力度,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問題解答的策略。針對學生熟悉的問題或者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能夠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行探究,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對于學生感覺習以為常的答案,要著重研究,培養(yǎng)他們的逆向思維,讓他們養(yǎng)成突出常規(guī)思維和跳出俗套的能力與意識。比如在學習課文《司馬光》時,很多小學生都比較熟悉這個故事了,有的是聽父母講過,有的是在電視上看過,所以對于這種知識的教學,教師就不要再“滿堂灌”了,過多的講授反而會讓學生產生厭惡感,覺得教師嘮叨。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表演課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知識。同時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你是司馬光,你會怎么做?通過這種直觀的感受能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了解。
有的學生覺得司馬光砸缸很厲害,但是也有的學生覺得,可以尋求周圍大人的幫助,或者幾個小朋友齊心協力迅速把水缸推倒等,有這些想法足以證明學生不再依賴教材,而是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有趣的語文教學留白,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對社會不是特別的了解,生活閱歷尚淺,對什么知識和問題都比較好奇,如果給他們提供一些現象,讓他們思考相關的問題,他們也許會異想天開,但是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針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而言,需要為學生設計優(yōu)質的問題,讓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找出新穎的科學答案,這樣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就會大大提升。有效的課堂教學留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在留白的問題設計上,要正確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針對小學生來說,如果問題太難,長時間找不到答案,他們的探究意識就會慢慢消退,反而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有效的教學留白,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承受能力等。問題的設計要難易適中,不能太難,但是也不能太簡單,太簡單學生沒有成就感。在設計教學留白的時候,除了有效地把握留白的難易程度之外,還要對數量的多少進行分析,做到恰如其分,適可而止。
三、深度剖析語文教材,讓學生學會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過對文字的品讀和寫作背景的分析得出作者的.所思所想。優(yōu)質的文章都需要讀者耐心品讀、認真思考,不能從簡單的文字敘述上就輕易斷定文章的梗概大意。作者在使用語言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表達技巧和方法,所以在開展語文留白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度剖析教材,了解字里行間的真實寓意,透過文字挖掘出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和中心思想。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有待提升,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進行交流,注重語言應用的準確性和簡潔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知識不要和盤托出,要通過設計疑問、語言停頓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如在講授文章《狐假虎威》時,設問:為什么大家都怕狐貍?是真的怕嗎?這樣一步一步地解開懸念,讓學生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寓意。
四、“依葫蘆畫瓢”開展文章仿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隨文練筆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和設計要求,教學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隨文練筆其實不能隨意,在設計上要突出針對性和有效性。小學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過程中能展現出自己的個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應在借鑒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精挑細選的,無論從美學角度、情感教育角度,還是文學賞析角度來看,都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仿寫性。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仿寫語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方式,這也是他們易于接受的學習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挑選仿寫段落和句子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選擇仿寫性較強的部分進行創(chuàng)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情,尊重學生,巧用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學中我們不光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參考文獻:
[2]李娟。小學語文如何實現有效教學探究[j].新課程,(11)。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六
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文教學也在不斷變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多鉆研教材,多學習教育理論,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作文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縱觀現在的作文教學,方法的傳授壓制了對學生情感的啟發(fā),學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實感的表達。教師要豐富作文教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教學氣氛中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技巧,從而實現作文帶動語文成績的提高。
1.1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情感。從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作文重技巧輕情感情況突出。學生的作文要么記流水賬,要么是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真情實感的表達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學如果只教學生怎樣在寫作時遵循規(guī)矩,而不重視讓學生在文章中表達情感情緒,學會用情感寫作,這樣的教育教出來的只能是作文機器,而不是真正喜歡寫作的人。
1.2作文教學與現實脫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寫作文,有興趣的去表達比知道寫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師更側重于傳授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考試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數,或是告訴學生某一類作文如何寫,急于讓學生的作文達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這往往都是欲速則不達的教學結果。學生的寫作興趣徹底被抹殺,只剩下機械的照搬模式寫作,今后寫作水平的提高很難。有句俗語“編筐織簍全在收口”,所以會看到很多小學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會有個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據老師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這樣的作文教學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違背了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改變了他們對世界真實看法。
2.1改命題作文為作文題目自擬。以前語文考試大多是命題作文,學生根據作文要求寫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路總是圍著文題,怕跑題。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試作文的題目一般都是給范圍,然后由學生自擬題目。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要讓學生開闊思路,學會自擬作文題目。享受更廣闊的作文創(chuàng)作空間。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學會自擬文題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跑題,教會學生創(chuàng)新的方法和規(guī)則。使學生的作文思維不斷發(fā)散,打開寫作思路。小學作文會在選題上不斷發(fā)展,讓學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學魅力,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持續(xù)發(fā)展下去。
2.2應用多種形式的作文教學方法。教學要想提高質量,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以往那種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被徹底淘汰。課改之后的小學作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教學形式多樣,教學手段多元,隨著作文課堂不斷優(yōu)化,學生對作文課堂越來越感興趣,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朗誦自己的文章,討論對作文題目的意見等等。學生們通過交流寫作心得來提高寫作的興趣和質量。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加入,作文課堂教學也更加生動起來,視頻、音頻的加入,讓更多的好文章進入同學們的視野和耳朵,讓學生在增加見識的同時也興趣倍增。這種形式多樣化的作文課堂,不但是課改的要求,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要求。
2.3讓作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藝術源于生活。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空洞無物,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沒有見識造成的。要想讓學生寫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讓他們從生活中、從現實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華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達。作為教師要利用作文教學,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或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師可以啟發(fā)式的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比如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比如帶學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這樣的經歷,學生再寫作情感會真實很多。教師還可以組織作文比賽,對作文水平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
3.1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愛寫作才能會寫作。要想讓學生把作文寫好,首先要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入手。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才能寫出好文章。現在有很多學生討厭寫作文,只能背作文,買來作文選一個類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試的時候就不用再寫了。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必須創(chuàng)新。要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喜愛寫作,而不是討厭和恐懼寫作。學生只有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寫出好文章。喜歡寫作的學生會樂于收集平時生活中的趣事寫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良好的寫作習慣就形成了。
3.2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首先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幾乎占據了考試的一少半成績。一個愛寫作的學生語文成績不會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績上不去,語文成績的提高就是空話。語文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單單是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這么簡單,也要多讀書,豐富閱歷,走出家門、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實踐和感受。多進行作文練習,寫作能力會加強,寫作成績也會有質的飛躍。
4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是大勢所趨,是教育規(guī)律的驅使,也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和語文成績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多觀察,多收集寫作素材,進行真情實感的表達,反映對生活的熱愛和執(zhí)著,展現學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寫好作文。
參考文獻:
[1]孫振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初探[j];中華少年;2016年11期。
[2]許雪紅;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七
在普及素質教育的今天,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炙手可熱的教學事實,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可以為該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打好堅實基礎。詳細一點來講,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比如在講授有關“草原”的內容時候,教師可以將一望無際的草原、藍天白云、牛羊成群等景象放映出來,并且穿插適當的言語講述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和討論來總結草原人民的生活特點,讓同學們在彷如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掌握新知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還有,教師可以嘗試著將語文課堂“搬”出教室,根據課堂教學任務設計相關的課外活動,并給每位同學都分配一定的角色,在輕松自在的課外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所學知識有了深刻的掌握,而且激發(fā)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積極性,實現在減輕教師教學負擔的同時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作好有力鋪墊的雙贏局面。
二、巧妙設計疑問,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新課改要求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課堂”的局面,巧妙設計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比如在學習《落花生》一文時,在課題引入后,教師可以首先提問“本文作者許地山的筆名就叫落花生,大家知道他為什么用自己名字來命名該文章嗎”,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不要立刻否定,而是在鼓勵學生大膽言論的同時引入文章的學習,公布正確答案,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增強。當然,在巧妙設計疑問的同時,教師要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為前提,將課堂中盡可能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探索和討論問題,教師要予以適當的言語輔導和幫助,讓學生的想象力在更大的平臺得以發(fā)展,為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鍛煉提供強大的催化劑的作用。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新課改的新要求,在了解和掌握小學生個性成長特征的前提下進行教學手段和方式的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進步提供更多的活力。
五、讓學生參與表演激活課堂。
這是指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利用語言、設備、環(huán)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渲染氣氛,制造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思維,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鳴,從而進入學習新課角色的一種方式。如在講到《競爭與合作》這一課時,我首先讓部分學生兩人一組,把兩個人靠近的腿捆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人”,再讓他們進行比賽,從教室前頭走到教室后頭,勝者有獎。他們開始只想到要“贏”,沒有想到兩個人是捆在一起的,結果沒走幾步就全摔下了,學生們全都發(fā)出哈哈的笑聲。這時,我給他們幾分鐘適應一下,讓他們重新站好,他們找到了感覺,自覺地喊起了“一二一”的口號,成功了。接下來我就讓參與比賽的學生談感想,怎樣跑得又快又好,他們自然會提到“善于合作”上來。經過活動,再去學習競爭與合作的知識,自然很輕松。
如我們在學習《防患于未然》這一節(jié)課時,就把教材中的“父親給兒子的一封信”為輔導材料,創(chuàng)設一個表演情境。將學生分成幾組,一些同學表演“爸爸”,一些同學表演“兒子”。同學們在表演過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濃濃的父子情意。兒子為有一個勤勞而又艱苦奮斗、一身師表的爸爸而流淚,爸爸為有一個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兒子而流淚。通過這樣的情景學生感受到了社會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錘煉了人格,悟出了人生真啼。學生明白了父母為教育撫養(yǎng)子女操心勞累,千辛萬苦;子女必須孝敬長輩,分擔父母的壓力,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才,這樣才對得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才不會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經受了洗禮和磨練,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利于今后人生事業(yè)的成功,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八
第一,開展師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在小學合唱教學當中,不僅僅有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還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教師在合唱曲當中的指引式演唱,能夠讓學生較好地把握合唱的整體音樂節(jié)奏。讓學生能夠有效的完成合唱的目標與任務。開展師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能夠讓教師在合唱當中適時的引導學生如何進行音調的變化、音色的`調整、和聲部分如何進行相互的銜接與配合,讓合唱能夠完美地展現出行云流水的音樂藝術之美。第二,采取鞏固曲目與新學曲目的方式,提升學生合唱的能力。在音樂教學當中,必須做到“溫故而知新”,教師可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經過反復的練習,首先要練習熟悉幾首合唱曲目,并定期的復習之前所學習過的合唱曲目,學習新的合唱曲目,以此來將之前所學習與掌握合唱的方法,充分運用到新學習的合唱曲目當中。從而真正的體現出“溫故而知新”。在學生理解與掌握原有的合唱曲目的基礎上,再學習新的合唱曲目,就能夠水到渠成地進行學習。并能夠逐漸增加學習的難度,而音樂合唱的難度,主要體現在音樂的力度與速度的變化、音樂層次的展現等方面,學生通過長期的練習,可有效提升自身的演唱的水平,從而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二、進一步優(yōu)化合唱教學的題材選擇,促進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
從教學的角度而言,只有通過有效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才能較好的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在小學合唱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當中存在個性差異性。學生的音樂水平并不一致。由于學生會存在缺乏音樂自信心,在進行合唱學習時,學生通常會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合唱學習。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在合唱歌曲的題材選擇方面,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簡單易學的合唱題材,并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合唱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唱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科學合理的調配合唱當中各個聲部的演唱人員,從而讓學生在合唱當中,能夠較好的體現出音樂的層次感、立體感,并獲得最佳的合唱效果。以往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合唱形式,大都是以唱為主,難以真正體現出音樂作品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因此,教師可在合唱教學當中,做好題材選擇,適當增加一些打擊樂、音樂律動,以此來有效促進合唱教學的節(jié)奏感與層次感。在音樂教學實踐當中,不少教師會指導學生分聲部演奏,讓學生相互聆聽各個聲部的演奏,再進行合奏,最后,再指導學生進行合唱。這樣一來,就可讓學生不但能夠較好地把握自身的演唱聲部,還能夠把握其他的演唱聲部,能夠更好的進行合唱的銜接與遞進,從而較好地進行合唱的配合。
三、有效的拓展合唱課堂教學內容。
合唱是一種具有較強群體性的音樂活動,其不僅僅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地緊密合作的意識,也需要演唱者能夠準確的把握好合唱當中的音準與節(jié)奏。想要具備這樣的音樂能力,就必須通過長期的訓練。通過不斷的演唱實踐,方可逐漸形成。第一,創(chuàng)編二聲部節(jié)奏。對于音樂作品而言,節(jié)奏即是音樂的主體部分,以此,在旋律當中適當的融合二聲部節(jié)奏,不僅可讓合唱更具有層次感、立體感,還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歌曲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并讓學生有效的構建起了合唱的意識,讓音樂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創(chuàng)編二聲部節(jié)奏,可較好的拓展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合唱當中緊密的進行配合;第二,有效的創(chuàng)編二聲部的歌詞。在合唱歌曲當中,并非所有的合唱歌曲都適合于創(chuàng)編歌詞。因此,創(chuàng)編歌詞必須要體現出較強的主動性,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體現出創(chuàng)編歌詞在音樂教學當中的實效性。在創(chuàng)編歌詞的設計階段當中,教師應立足于音樂題材、音樂形式、音樂風格等諸多因素,客觀全面來進行選擇,在創(chuàng)編歌詞時應該真正做到簡潔明快、詞意雋永,必須符合歌曲的主體思想,因此,即是必須較好的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到歌詞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與豐富情感,讓學生能夠較好地進行合唱學習??傊?,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想要有效的創(chuàng)新合唱教學方法,可通過采取多樣化的合唱方式;進一步優(yōu)化合唱教學的題材選擇;有效的拓展合唱課堂教學內容來進行。以此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迪.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作者:陳果單位:廣安市廣安區(qū)恒升鎮(zhèn)小學校。
刑法學教學方法問題論文篇十九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體現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何促進作文教學發(fā)展已成為語文教師探討的重要課題。要引導學生多積累寫作素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知識儲備與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較大提升。因此,作文對于他們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在作文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提升他們的寫作興趣與思維能力。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引導學生多積累寫作素材。
很多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寫作文時無話可寫。學生沒有足夠的寫作素材,使得他們在寫作時腦袋空空,缺乏寫作興趣,沒有寫作欲望,甚至害怕寫作。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可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了解更多的人、事、物。此外,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在閱讀時,要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等摘錄下來,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教學《匆匆》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通讀后,先將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然后統(tǒng)一進行分析,探索其中的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借鑒和學習。學生摘抄下來后,可以時時翻閱,深入體會其中的寫作手法和語言運用之妙。另外,仿寫也是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精彩的句式,讓學生借鑒其修辭手法進行仿寫。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并及時對學生的閱讀進行督促和檢查。在學生寫日記時,教師可以讓他們更多地寫身邊的人、事、物,只要內容貼近生活,真實感人,就要認同和表揚。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時,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寫作指導,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生動的作文教學,或引入一些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想。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寫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學生年齡較小,思維還不健全,他們的理解能力還不強。為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作文寫作內容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既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更好地進行理解,還能加深印象。例如,教師在對“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個作文題目進行講解時,先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深入分析,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先閱讀相關典故,讓學生對這個題目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據這個題目創(chuàng)編小品,讓學生在排練、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題目的理解,并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此外,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文題目,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寫作,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僅要靠課堂教學時間,還要充分發(fā)揮課余時間的作用。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課堂上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外,課下也要更多地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教師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寫作水平,提升寫作質量。教師可以開展作文教學的相關活動,如作文競賽、故事會等。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作文競賽活動,設置一個較為開放的作文題目,鼓勵全班同學都參與寫作。當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寫出作文后,教師統(tǒng)一進行批改,選出其中的優(yōu)秀作文,讓大家欣賞。這樣,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并能夠在其他人的優(yōu)秀作文中吸收更多寫作經驗。教師也可以舉行故事會,以班級為單位,設置一個閱讀角,讓學生有空就進行閱讀,然后在某一時間段進行分享。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戶外活動,帶領學生一起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探索、發(fā)現,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教師平時的細心指導和在教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中,教師應做到潛心指導,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領學生在課外廣泛涉獵,汲取寫作的養(yǎng)分;帶領學生參加活動,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將口語交際與練筆相結合,以說促寫。
參考文獻:
[1]張秀蘭,李桂英.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02).
[4]張秀蘭,李桂英.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2).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16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