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它給予我們力量與勇氣。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需要我們全面了解自己在這段時間里所經歷的各種經驗和教訓。隨后是一些關于總結的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寫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一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半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就此誕生,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國人民擁有了一部真正屬于自己的民法典。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著“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用法律武器維護人民權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決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xiàn)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環(huán)節(jié)。
“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作為一部“新法”,對現(xiàn)有民事法律進行了梳理、整合、完善,使之更加全面完整,更具系統(tǒng)性、協(xié)調性。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權利種類,確認和保障民事權利,加強對弱動群體的保護,回應了人民群眾需求,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黨員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了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首先自身要學法法懂法,將法律學習及運用貫徹到工作始終。要自覺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各方面的法律知識,強化法學理論素養(yǎng),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及水平,全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利益,運用法律武器切實保護人民的權益不受到侵犯。
公平正義是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的前提。新時代下,人民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后,必然對公平正義有更高層次的需求。要順應人民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民法典確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權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關民事法律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黨員干部要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守護好社會公平正義。“打鐵還需自身硬”,維護公平正義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要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品德修養(yǎng)、政治情操,要堅持公道正派、公正無私,堅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觀念,堅持原則按規(guī)矩辦事,自覺抵制人情風、關系網(wǎng),戒行“潛規(guī)則”“亂作為”,將公平正義貫穿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民服務至上,體現(xiàn)于為民辦好每一件實事,體現(xiàn)亍為民服務的每一細節(jié)。民法典貫穿人民服務至上的立法原則,對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和隱私權等諸多方面作了相關規(guī)定,充分體現(xiàn)了法律對人民安全的守護。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堅守法律至上、權由法定、依法行權的思想,自覺運用法治思維為人民謀劃、發(fā)展、推動、完成工作,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范為人民想問題、作決策、干事情、定政策,堅決杜絕發(fā)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xiàn)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務員”。領導干部更要做好模范,深入群眾,不群眾打成一片,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帶頭捍衛(wèi)法治,依法辦事,堅決樹立法律權威性,保證人民的并福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二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是:法律是人類在人類社會生活、工作等活動中相互定立契約而產生的。
法律規(guī)定了權利與義務,權利義務相對來說就是自由與限制,絕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各有其個性、欲望,只有對那些超出某個限度的約束起來,社會整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法律成了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終將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這之中給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同樣限制個人的行動以維護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
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我們就得完善我們的法律,但是法律畢竟是人來制定的,人無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為了維護法的公正性,我們就得有一個原則或是中心,讓法律圍繞著它,當法律出現(xiàn)不合理的時候就按照它來判別,這就是法的價值。
而法的價值主要有三個基本價值:第一,安定性的價值;第二,正義性的價值;第三,合目的性的價值,其又分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目的與符合國家發(fā)展的目的價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離不開這三種價值之間的平衡,三項價值之間的沖突與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實施法律的時候對社會或事實情況進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決。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法律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它規(guī)范了所有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對于違反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正是這種強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道德的底線。
所以法律永遠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我們構建想要的理想社會,所有人在規(guī)則下行事,而終極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傷害成本。如果單純?yōu)榱藞?zhí)法而執(zhí)法,這將是法治路上一個最大的誤區(qū)。信仰法律,并不意味著要愚忠于法律。輕判案例在國外并不罕見,法律背后有許多當事人自身無法承受的現(xiàn)實之重,但為何在我國卻引起連番呼聲原因在于,在我國司法狀況并不理想的今天,民眾時常難以辨別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協(xié),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讓步,既然難辨真?zhèn)?,還不如一網(wǎng)打盡來得干脆。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我們在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縛人的,其實不然。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是這樣說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大自由。這是因為在所有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狀態(tài)中,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意味著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權;而這種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們所被告知的那樣,這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當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時候,該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種處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舉的那些包括對他的人身、他的行動、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財產的處分,乃是法律所允許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專斷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夠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p>
在400前的英國說出這樣精辟的話是多么的偉大啊,我們認真的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新的認識。法律事實上是保護和擴大我們的自由的。沒有法律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得到公力救濟的,而私力救濟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法律的存在為我們得到公力救濟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圖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懷忌憚,使我們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法律。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我們的財產、安全沒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有關,我們國家在傳統(tǒng)上的法律,是以刑為主,法律調整的方式是懲罰,刑罰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關系是由道德來調整的.。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中國人討厭和法律有關系。與法律有關系一般就是監(jiān)獄、刑罰、斬首,總是沒有溫情的東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們引進了西方的法律,我們的傳統(tǒng)的法律體系改變了,但是我們的傳統(tǒng)還是根深蒂固的。許多執(zhí)法者也沒有現(xiàn)代的法律意識,我們現(xiàn)在學習法律基礎。法律知識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同時我們明白法律的意義更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了解到了法律的意義是為了保證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這個是至重要的。有了對法律的目的的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法律,更好的知道學習法律的意義。學習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三
轉眼之間,我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法學??啤斗ɡ韺W》的學習已經快一學期了。
學到了什么?我不敢肯定,只是多少有一些想法……。
整個學期,通過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網(wǎng)絡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東臺電大老師面對面的輔導,我對“法”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或許這種認識是膚淺的。
總有一種感覺,理論的東西,就像蒙娜麗莎,你看著她的時候她不笑,一轉身她就笑了。美術老師說那是因為達芬奇把她的笑畫在了陰影里。起初對“法”的理解,也一樣。
法理,剛接觸的時候,覺得枯燥乏味,但內心又有一種丟不開的偏好感覺。法理,也是理論。理論就是理論,就是美,沒話說,就是給人很多希望。于是也能體會為什么有的學者一輩子搞理論,還癡迷其中,怡然自得呢!不過有時候聯(lián)系一下現(xiàn)實,那些飄起來的思緒就被潑涼了,心也沉了下去了。我在想,這是我的悲觀,還是現(xiàn)實的灰暗;是理論映襯的效果,還是理論和現(xiàn)實的碰撞才讓我們產生了一種社會責任感?剪不斷,理還亂……于是,我想想還是從法理學入手,慢慢領會!
通過這一學期對《法理學》的涉獵和整合,我在這里知道了:法學的起源和發(fā)展、法的概念和本質、西方其他法學思想、法的類型、法系、法治的概念,……。初步了解了“法學和法理學、法的一般原理、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理論、法的創(chuàng)制、法的實現(xiàn)”;加深了解了“法治與法制、權利論、法律文化、法律關系、法律解釋、法律規(guī)范、法律適用,……?!?/p>
對此,我首先從整體上有了一個宏觀的對法的認知,進而簡明扼要地理解了一些法的基本概念。這是電大開放教育《法理學》授課中一種很好的對“法”和“法理”的啟蒙教育。
以上僅是我在學習《法理學》中吸收并總結到的綜合之后的觀點,但難免也少不了很多偏頗。有不妥之處,懇請老師和同學們雅正!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是:法律是人類在人類社會生活、工作等活動中相互定立契約而產生的。
法律規(guī)定了權利與義務,權利義務相對來說就是自由與限制,絕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各有其個性、欲望,只有對那些超出某個限度的約束起來,社會整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法律成了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終將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這之中給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同樣限制個人的行動以維護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
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我們就得完善我們的法律,但是法律畢竟是人來制定的,人無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為了維護法的公正性,我們就得有一個原則或是中心,讓法律圍繞著它,當法律出現(xiàn)不合理的時候就按照它來判別,這就是法的價值。
而法的價值主要有三個基本價值:第一,安定性的價值;第二,正義性的價值;第三,合目的性的價值,其又分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目的與符合國家發(fā)展的目的價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離不開這三種價值之間的平衡,三項價值之間的沖突與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法律具有合理性。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法律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它規(guī)范了所有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對于違反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正是這種強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道德的底線。
所以法律永遠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我們構建想要的理想社會,所有人在規(guī)則下行事,而終極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傷害成本。如果單純?yōu)榱藞?zhí)法而執(zhí)法,這將是法治路上一個最大的誤區(qū)。信仰法律,并不意味著要愚忠于法律。輕判案例在國外并不罕見,法律背后有許多當事人自身無法承受的現(xiàn)實之重,但為何在我國卻引起連番呼聲原因在于,在我國司法狀況并不理想的今天,民眾時常難以辨別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協(xié),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讓步,既然難辨真?zhèn)危€不如一網(wǎng)打盡來得干脆。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我們在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縛人的,其實不然。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是這樣說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大自由。這是因為在所有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狀態(tài)中,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意味著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暴;而這種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們所被告知的那樣,這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當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時候,該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種處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舉的那些包括對他的人身、他的行動、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財產的處分,乃是法律所允許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專斷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夠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p>
在400前的英國說出這樣精辟的話是多么的偉大啊,我們認真的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新的認識。法律事實上是保護和擴大我們的自由的。沒有法律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得到公力救濟的,而私力救濟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法律的存在為我們得到公力救濟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圖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懷忌憚,使我們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法律。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我們的財產、安全沒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有關,我們國家在傳統(tǒng)上的法律,是以刑為主,法律調整的方式是懲罰,刑罰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關系是由道德來調整的。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中國人討厭和法律有關系。與法律有關系一般就是監(jiān)獄、刑罰、斬首,總是沒有溫情的東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們引進了西方的法律,我們的傳統(tǒng)的法律體系改變了,但是我們的傳統(tǒng)還是根深蒂固的。許多執(zhí)法者也沒有現(xiàn)代的法律意識,我們現(xiàn)在學習法律基礎。法律知識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同時我們明白法律的意義更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了解到了法律的意義是為了保證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這個是至重要的。有了對法律的目的的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法律,更好的知道學習法律的意義。學習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這學期的法理學課程我明白了很多,學習法律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法律的規(guī)定,而且要法律意識的轉變。我們?yōu)槭裁匆S權,不僅僅因為經濟利益。而且正義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們不但但生活在經濟利益的世界里,我們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義,大量的“一元錢官司”表明了我們不應當只追求金錢利益,還有更加值得我們追求的。
《法理學》是很多大學生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很多學生都感覺難學、難懂。其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明確以下的認識,然后再采取適當?shù)姆椒ǎ?/p>
第一,理論大多來自人們的實踐總結所得。由于學生大多沒有實踐經歷或沒有從法律角度觀察現(xiàn)實的習慣,所以,對法的理論理解有難度屬于在所難免!但是,為了學習具體法律必須首先解決對法的認識論問題。而法理學恰恰是能夠提供法的基本理論的學科,不開該課是法學專業(yè)知識的缺失。因此,在對學習該課的期望值上,就不能定位過高。我們老師一般開玩笑說,大一學法理就是灌灌耳音。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基本的理論要點就可以了。其它的時間就是在課堂聽聽老師介紹各家的學說、課下看看經典的法學著作、翻翻法律類雜志。比如我在大一的時候,就看完了毛選、馬恩選、《法的精神》、很多版本的法理教材、羅素尼采等西方學者的代表作。
第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學法理的人,總想弄明白每句話的內涵,總想對法律有個總體的認識。其心情可以理解,但這個愿望不大可能在大學第一學期實現(xiàn)的。任何學科的知識體系是由很多內容甚至領域構成的,法理學也是如此。大學第一學期所講授到的內容只是法理學的一部分,特別是很多時候,也是極個別學者的一部分思想。能把課堂上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點搞明白就是不小的收獲,對法理的理解還要靠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來體會加深。很多學生畢業(yè)實習回來,要求學校再開專題講座,講授法理。就是因為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不是法律條文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加以解釋。為此,有的大學在最后一學期課堂教學中,再開有關法理的課,如《法學進階》。就是一個知識理論再回爐的過程,是一個加深認識的過程。
第三,勤于思考、善于應用是學習的動力。法理學的知識是理論性很強的體系,對理論最好的學習,就是不斷將所學到的理論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去驗證,得到驗證的快樂就是學習的快樂。比如在看電影《秋菊打官司》后,想到國家制定的法和老百姓心目中的法之間的差別;看十七大報告,看到法治思想在其中的體現(xiàn);等等。老師們在課堂講授相關理論時,一般都會舉實例說明。而學生,也可以將現(xiàn)實中的法律現(xiàn)象與理論相聯(lián)系去思考。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會發(fā)揮其價值。價值的體現(xiàn),才會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探索。
周末的陽光下,尤其是深秋的暖陽,忽然就催發(fā)了以上的文字。
犯罪,違法它們是兄弟?不,不是。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語。違法,有時我們也會不經意的去做。譬如:打架斗毆、闖紅燈等等。而犯罪呢,它是一顆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
不要自以為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系。”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如果犯以下8種罪: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也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也不要滿不在乎地說:“我一定不會做這些事情。”好多犯罪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并不遙遠。就拿我們認為離我們最遙遠的投毒來說吧:曾經有多少人這么認為過毒品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定能抵制它,那些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堅強的人。但是,又有多少這么認為過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認為它離我們遙遠,說不定,在無意中,毒品已經走進你的生活。
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戰(zhàn)斗。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于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為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xiàn)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法理學學習心得3篇?總而言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說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都要以法為重。鄧小平爺爺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強法制重要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法制教育”。因此,我們每位小學生都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一種道德觀念,只有通過千萬人的道德實踐,才能蔚成風尚,成為改變社會風貌的強大力量。
知易行難,行重于言。道德實踐是培養(yǎng)良好道德觀念、形成文明道德風尚的根本途徑。只有通過道德實踐,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轉化為每個公民內在的道德品質,才能實現(xiàn)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有機統(tǒng)一。切實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活動,把“八榮八恥”的要求滲透到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貫穿到各行各業(yè)的生產、經營、管理之中,我們才能使“八榮八恥”變成人們的行為準則和習慣,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活動只有著眼于基層,使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內化為人們的道德追求,更加堅定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造就良好的社會風氣。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實踐活動,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聯(lián)系實際,重在弘揚正氣。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道德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上,下大氣力進行整治,使文明禮儀、公共秩序、社會服務、城鄉(xiāng)環(huán)境、旅游出行、文化市場、互聯(lián)網(wǎng)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良風氣有明顯的改善,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教育活動的實際成果。要注重發(fā)揮規(guī)章制度對人們道德行為的激勵約束作用,發(fā)揮法律法規(guī)對道德建設的保障作用,進一步修訂完善市民公約、鄉(xiāng)規(guī)民約、職業(yè)規(guī)范、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等各種評選表彰活動的標準,使“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滲透到社會管理之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自己的行動,以自己的行動說服群眾,影響群眾,帶動群眾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人類文明發(fā)展史表明,任何一種道德觀念,要被社會普遍接受和廣泛認同,都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實踐和傳承。要使“八榮八恥”真正深入人心,既要有集中深入的宣傳教育,更要靠廣泛長期的社會實踐。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讓十三億人民鍥而不舍的實踐,造就一個“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我作為一個即將走向社會的,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然而許多人不懂公民基本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這些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教師作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用法也有實際的必要。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了經濟法規(guī),學習合同法,學習婚姻法,學習教育法等。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guī)范,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yǎng),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通過《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以前,對法律只是很表面理解,很感性的認識,現(xiàn)在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次內涵,有了理性的認識,通過學習使我的法律意識產生了質的轉變。學習結束后,我靜下心來,參照課本,對照筆記,聯(lián)系一些法律事例,以及觀看普法宣傳節(jié)目,感覺到在法制建設方面,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需要考慮。
法律知識是我們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guī)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由于我們專業(yè)的知識體系過于單一,導致我們很少接觸到能使自己綜合素質提高的知識。而這門課很好的彌補了我們專業(yè)所缺乏的,并使我們的知識視野擴大。對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很有好處。比如:在找兼職做的時候,能夠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利益等。
在這一個學期的學習中,我感覺到自己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實體法部分對我以后很有幫助,它主要介紹我國幾大基本的部門法和幾個重要的單行法的相關內容,,使大家了解包括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的立法目的、原則及基本規(guī)定和精神,培養(yǎng)大家的知法、守法、護法、用法的自覺意識。
總之,在本學期學習的這門《法律基礎》課上,我掌握了法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并明確了各主要法律部門的基本精神和規(guī)定,并在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有關法與法律現(xiàn)象的知識、思想、心理、觀點和評價。并學會了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規(guī)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門課,我還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掌握了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增強了法律意識,提高了法律素質。并會堅持做到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也能夠正確理解和堅持實行依法治國方略,并決心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奮斗。
我深刻的理解到了我們的權利和義務,能夠在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正確的行使我們的權利,正確的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更能正確地遵守法律規(guī)定,更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擾,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和維護這些權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初步具備了依法自我保護的意識,并有了一定的尋求法律救濟的能力。
在中國的勞動關系中,不簽勞務合同,勞動合同短期化,勞動者隨意離崗,勞資雙方沖突不斷加劇,勞動爭議數(shù)量近十幾年間上升20倍以上,群體行爭議、上訪、信訪案件每年多達六千萬至八千萬以上,貧富差距大,社會安定程度呈下降趨勢,農民工的權益受剝奪、受侵犯。而《勞動合同法》恰恰是在總結了我國的立法經驗,借鑒國外的成熟做法,根據(jù)勞動關系中的突出問題,開門立法,所以,它是一部切合實際的好法?!秳趧雍贤ā返闹饕咙c:
一是強化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強資本,弱勞工是最最典型的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保護的正是勞動者、弱者的權益,但也絕對不是但方面的保護和過度保護,而是通過恰當、適度調整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關系,在勞動關系雙方面都保護的同時,傾斜保護勞動者。
二是擴大了勞動合同的適用范圍。將民辦非企業(yè)納入,對事業(yè)單位做了靈活處理,規(guī)范了勞動合同的形式,強化了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定立中的責任,對事實勞動關系作了明確的處理。在勞動合同期限上遏制了勞動合同的短期化,進而解決了因勞動合同不穩(wěn)定,造成勞動者心態(tài)不穩(wěn)、素質低、質量低、用人單位不愿培訓等弊端,從根本上解決了勞資雙方的矛盾關系,對于推動企業(yè)以及社會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的深遠的歷史意義。
以上就是我通過學習《勞動合同法》的心得體會。
然后,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辦法》道德是由一系列法律和細節(jié)技術保證的。如果一個國家更依賴法律和專業(yè)機構來保護普通人,好心人才會越來越多。事實上輕易指責一個社會的道德滑坡過于武斷,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事在我們的社會每天都會發(fā)生,因為救助他人而犧牲的人更是不勝枚舉。尤其當時的心態(tài),他們都會說這沒什么,換了誰都會這樣做,這就是人類的一種天性。我們的法律規(guī)則中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行為有著明確的褒獎條例,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人員也有著詳細的保護措施,只有這樣,才會使得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事跡越來越多地延續(xù)下去。
去年年底,xx市局對全市系統(tǒng)干部職工組織開展了法律法規(guī)考試,目的是通過考試以考促學,強化系統(tǒng)干部隊伍素質,提高文明執(zhí)法水平,使我們每位干部職工都能諳熟業(yè)務法律法規(guī),更好的服務監(jiān)管,履行職責。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伴隨工商監(jiān)管體制改革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兩費”停征后,新形勢、新變革對我們的監(jiān)管工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些時候發(fā)生的“海南砒霜門事件”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監(jiān)管;嚴格程序到位、規(guī)避執(zhí)法風險?!睂⑹俏覀儸F(xiàn)階段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再也不能隔靴撓癢,抱有任何僥幸心理。此次考試,我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我覺得收獲更大的是我對學習方法的探索,以前,我對法律條文只是從表面理解,而現(xiàn)在卻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次內涵,有了質的轉變?,F(xiàn)在我就自己平時積累的一些學習經驗和大家做些探討,談談我的幾點心得。
一、按照原文學。學習任何一部新的法律法規(guī),首先要了解這部法律法規(guī)的大體構架,也就是要搞清楚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的是什么?立法的目的,宗旨是什么?大體分為幾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又是講的什么內容等等?這都需要我們通過通讀全文來了解,對照每一條文進行原原本本、逐句逐段地學習,了解法條基本內涵。所以,學習任何一部新的法律法規(guī),我們首先是要做的就是粗讀一遍法律原文,通過對法律章節(jié)的學習,了解這部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范的對象、范圍和內容,加強自己對法律條文的印象。在粗讀法律原文的同時,做筆記是一個自我歸納的很好的辦法,既可以幫助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問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便于以后查閱和復習,所以,我們平時要養(yǎng)成勤做筆記的習慣。
二、對照分析學。針對那些修正修訂的法律法規(guī),我們對原來的老法大體上已經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們的重點就不用再重復放在對法律構架、章節(jié)、內容等方面的學習研究上,而是可以參照新舊條款或者新的司法釋解等對照學習,按照章節(jié)一一比較新、舊法律的不同之處,看發(fā)生了那些變化,了解新法的修訂背景,通過分析比較修改的法律條文,琢磨修正或修改的原因和立法目的,以便加強印象,做到融會貫通,更好地理解掌握新法。
三、結合實際學。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光看法律條文或者光看原文,很難記住有關的內容,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為法律條文干干巴巴,而理論知識又很枯燥。但是,如果我們能在學習法律原文的過程中做到學以致用,在平時的工作辦案中去反復記憶,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會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辦案中,積極參與,人人都做有心人,力爭做到人人會辦案,人人愛辦案,努力把平時學習積累的法律知識應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做到活學活用,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向身邊的老同志、辦案能手虛心請教,交流學習心得,對案件的適用法律和適用條款,在認真研讀法律條文基礎上,做到逐字逐句推敲,反復思考,反復記憶,使經常用到的條款熟記于胸。
四、分步計劃學。由于我們每個人平時都肩負著各自的工作任務,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工學業(yè)矛盾,為了緩解這種矛盾,我們首先就要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制定學習計劃,將所學內容分解成若干部分,每天按時安排學習一部分,保證學習時間和質量,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借口;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惰性,促使我們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為了使學習能夠卓有成效,我們還要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因為及時復習可以鞏固所學的內容,防止遺忘,復習時不一定要花很多時間,關鍵在于多次反復,直到牢記為止,我每天在睡前花10到20分鐘,將前一天和前幾天的學習內容回憶一遍,在每個周末花20到40分鐘,將本周和上一周的學習內容回憶一遍,如果有遺忘的地方,就對照書本重新瀏覽一遍,這樣學過的內容就在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網(wǎng)絡輔助學。目前,我們所有的基層分局都已經連通了互聯(lián)網(wǎng),平時我們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進行輔助學習,通過瀏覽國家總局或者相關專業(yè)法律網(wǎng)站,我們可以獲得最權威的司法解釋和法律信息。由于網(wǎng)絡內容更新快,信息傳遞及時,基本上能夠與我們的學習同步,所以我們只要做到定期瀏覽,就可以及時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獲得最新的法律資訊,還可以搜索到新、舊法律對照等重點、難點講解提示。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及時通訊軟件,例如電子郵件、執(zhí)法qq群等方式,與市局公平交易分局、法規(guī)科、商廣科等對口業(yè)務科室的取得聯(lián)系,討論個性化問題,答疑解惑或進行專題性探討等,以便通過討論解決學習工作中的疑問和困難,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此次法律法規(guī)考試,雖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靜下心來,對照比較,我和系統(tǒng)內的先進同志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學習方法也不盡完善,在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也略顯得膚淺,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感謝市局黨組和上級領導給我這次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的機會,我僅希望我的這“一小步”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此為契機,我愿和在座的所有同志們一道,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作風,在市局黨組的堅強的領導下,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不斷開拓進取,為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作出新的貢獻。
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法律素質,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創(chuàng)設了文明、有序、安全、穩(wěn)定的育人環(huán)境,為我校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1、加強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
利用例會,主題班會學習時間,主要學習《交通法》、《消防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與安全教育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力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采用集中學習、、法制講座等學習制度,確保人員、內容、時間、效果“四落實”。組織學生參加法律知識測試等。
2、加大法制宣傳與整治力度。
組織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法規(guī),加強道德德教育,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加強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與青少年保護條例的宣傳;開設法制講座,請派出所指導員來校講課,題目是《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
1、大力開展傳統(tǒng)形式法制宣傳教育。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利用學校廣播、櫥窗宣傳欄、黑板報等陣地開展普法宣傳。通過觀看錄像、開座談會、討論、培訓、講座、寫心得體會、知識競賽等形式,加強教師法制學習。通過黑板報評比、主題班會、文藝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守法、用法意識,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
2、積極開展法制教育主題活動。
以“全國法制宣傳日”為契機,采取出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增強師生的法制觀念,特別是加強《食品衛(wèi)生法》和學校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工作,為學校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
3、探索普法宣傳教育的新形式。
結合本校特點,制定相應的法制教育計劃和學法內容,使學校的普法工作深入、有效地開展起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加強指導,做好典型經驗的推廣總結工作,通過大力宣傳典型,提高輻射作用,形成一種學習典型、爭創(chuàng)先進的良好局面。
1、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大教育行政執(zhí)法力度,堅持實行執(zhí)法責任制,制訂了各條線、各部門崗位職責和制度,加大執(zhí)法責任追究力度,嚴格控制亂收費、亂辦班等違法行為,積極推行校務公開及教代會的監(jiān)督機制。本校被評為校務公開先進學校。
2、加強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維護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
加強校園及周邊環(huán)境的綜合治理,落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各項措施。,使我校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終為零。
3.堅持做好行為偏差生的幫教工作,把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和轉化幫教集合起來。采取結對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針對性的做好轉化工作,切實控制在校學生案發(fā)率,力爭青少年學生刑事案發(fā)率為零。
4.加強學校安全,建立了學校安全報警系統(tǒng),加強防范,使我校的案發(fā)率降到了最低。從而保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師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將是我們當今乃至今后普法工作的重點。我們將繼續(xù)根據(jù)上級普法工作的精神,結合本校實際,更加認真履行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及時學習和總結好的經驗,不斷完善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堅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抓緊、抓細、抓實、抓好每一項工作,不斷開創(chuàng)普法工作新局面努力爭創(chuàng)依法治校先進校。
同學們通過一個又一個深動的法制教育活動,逐漸提高了法制觀念,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四
通過法理學的學習,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實施法律的時候對社會或事實情況進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決,在此談談心得感想。下面是小編辛苦為大家?guī)淼姆ɡ韺W學習心得感想(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一,大二時,我將精力過多的投入到了英語當中。初次接觸法理學,實在是枯燥不堪,加之所用教材為人大版孫國華編寫,閱讀之后卻不知所云,后轉入讀張文顯的法理學,仍然有一些讓我費解的地方。當時雖然對法理學稍感興趣,也是基于其與曾經喜歡的哲學有幾分想像。偶爾在圖書館看幾篇法理學的論文竟能投入進去,便有學法理的意向。后逐漸接觸一些部門法,發(fā)現(xiàn)作為基礎學科的法理學知識之欠缺,使我有重新拿起了法理學教材,越來越明白法理之重要性,也逐漸培養(yǎng)起學法理的興趣。當我有心去讀法理方面的著作之時,卻又不知該從何看起。
在老師推薦書目中其中找了本最薄的《大陸法系》來讀,竟被書中所提到的“理性”,“民族主義”弄得一頭霧水。偶爾看到梁慧星教授寫到關于讀書的建議,意思大概是說如果讀書過程中讀了后文而忘記前文等于沒讀,想想自己的讀書經歷郁悶了很久。
讀過《西方法律思想史》后,自問有何收獲,只是初次了解法律如何在外國的土壤中成長,偶遇經典之句,聯(lián)系現(xiàn)實社會,慨嘆智者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抄錄下來以備后用。僅此而已。
后讀《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對博登海默用大量篇幅去介紹西方法理學發(fā)展的歷史表示不解,書中總會引用一些原著的原話,有些語言晦澀難懂,我也總會再翻譯成自己的話,批注在書旁,亦或寫上自己的理解。如,對詭辯派論者安堤弗認為“任何人只要違反自然法則就必定會受到懲罰。但是,如果一個人違反國家的法律而為未被發(fā)現(xiàn),那么他就不會受到懲罰也不會喪失名譽?!彼晕覍@句話的評價是:“詭辯派的思想總是具有創(chuàng)新性,預見性,超前意識頗強,該句的價值在于放置在現(xiàn)今社會仍然適用。前一句中的自然法可理解為一種客觀規(guī)律,符合發(fā)展觀;而后句看似與現(xiàn)實不符,卻是對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的嘲弄”。這種讀書方法固然可以讓我對一些名家的觀點記憶深刻,閱讀速度自然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偶遇幾位研習法理學的師兄,經其指點頓悟不少。時至大三,總會對自己所讀書之甚少而焦慮萬分。但不管怎樣,這半年時間也是很有收獲,遂記下讀書筆記,以便學習交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法,在數(shù)量與質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轉眼之間,我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法學??啤斗ɡ韺W》的學習已經快一學期了。
學到了什么?我不敢肯定,只是多少有一些想法……。
整個學期,通過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網(wǎng)絡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東臺電大老師面對面的輔導,我對“法”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或許這種認識是膚淺的。
總有一種感覺,理論的東西,就像蒙娜麗莎,你看著她的時候她不笑,一轉身她就笑了。美術老師說那是因為達芬奇把她的笑畫在了陰影里。起初對“法”的理解,也一樣。
法理,剛接觸的時候,覺得枯燥乏味,但內心又有一種丟不開的偏好感覺。
法理,也是理論。理論就是理論,就是美,沒話說,就是給人很多希望。于是也能體會為什么有的學者一輩子搞理論,還癡迷其中,怡然自得呢!不過有時候聯(lián)系一下現(xiàn)實,那些飄起來的思緒就被潑涼了,心也沉了下去了。我在想,這是我的悲觀,還是現(xiàn)實的灰暗;是理論映襯的效果,還是理論和現(xiàn)實的碰撞才讓我們產生了一種社會責任感?剪不斷,理還亂……于是,我想想還是從法理學入手,慢慢領會!
通過這一學期對《法理學》的涉獵和整合,我在這里知道了:法學的起源和發(fā)展、法的概念和本質、西方其他法學思想、法的類型、法系、法治的概念,……。初步了解了“法學和法理學、法的一般原理、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理論、法的創(chuàng)制、法的實現(xiàn)”;加深了解了“法治與法制、權利論、法律文化、法律關系、法律解釋、法律規(guī)范、法律適用,……。”
對此,我首先從整體上有了一個宏觀的對法的認知,進而簡明扼要地理解了一些法的基本概念。這是電大開放教育《法理學》授課中一種很好的對“法”和“法理”的啟蒙教育。
以上僅是我在學習《法理學》中吸收并總結到的綜合之后的觀點,但難免也少不了很多偏頗。有不妥之處,懇請老師和同學們雅正!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是:法律是人類在人類社會生活、工作等活動中相互定立契約而產生的。
法律規(guī)定了權利與義務,權利義務相對來說就是自由與限制,絕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各有其個性、欲望,只有對那些超出某個限度的約束起來,社會整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法律成了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終將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這之中給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同樣限制個人的行動以維護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
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我們就得完善我們的法律,但是法律畢竟是人來制定的,人無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為了維護法的公正性,我們就得有一個原則或是中心,讓法律圍繞著它,當法律出現(xiàn)不合理的時候就按照它來判別,這就是法的價值。
而法的價值主要有三個基本價值:第一,安定性的價值;第二,正義性的價值;第三,合目的性的價值,其又分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目的與符合國家發(fā)展的目的價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離不開這三種價值之間的平衡,三項價值之間的沖突與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實施法律的時候對社會或事實情況進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決。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法律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它規(guī)范了所有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對于違反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正是這種強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道德的底線。
所以法律永遠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我們構建想要的理想社會,所有人在規(guī)則下行事,而終極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傷害成本。如果單純?yōu)榱藞?zhí)法而執(zhí)法,這將是法治路上一個最大的誤區(qū)。信仰法律,并不意味著要愚忠于法律。輕判案例在國外并不罕見,法律背后有許多當事人自身無法承受的現(xiàn)實之重,但為何在我國卻引起連番呼聲原因在于,在我國司法狀況并不理想的今天,民眾時常難以辨別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協(xié),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讓步,既然難辨真?zhèn)?,還不如一網(wǎng)打盡來得干脆。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我們在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縛人的,其實不然。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是這樣說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大自由。這是因為在所有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狀態(tài)中,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意味著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暴;而這種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們所被告知的那樣,這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當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時候,該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種處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舉的那些包括對他的人身、他的行動、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財產的處分,乃是法律所允許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專斷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夠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p>
在400前的英國說出這樣精辟的話是多么的偉大啊,我們認真的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新的認識。法律事實上是保護和擴大我們的自由的。沒有法律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得到公力救濟的,而私力救濟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法律的存在為我們得到公力救濟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圖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懷忌憚,使我們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法律。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我們的財產、安全沒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有關,我們國家在傳統(tǒng)上的法律,是以刑為主,法律調整的方式是懲罰,刑罰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關系是由道德來調整的。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中國人討厭和法律有關系。與法律有關系一般就是監(jiān)獄、刑罰、斬首,總是沒有溫情的東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們引進了西方的法律,我們的傳統(tǒng)的法律體系改變了,但是我們的傳統(tǒng)還是根深蒂固的。許多執(zhí)法者也沒有現(xiàn)代的法律意識,我們現(xiàn)在學習法律基礎。法律知識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同時我們明白法律的意義更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了解到了法律的意義是為了保證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這個是至重要的。有了對法律的目的的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法律,更好的知道學習法律的意義。學習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這學期的法理學課程我明白了很多,學習法律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法律的規(guī)定,而且要法律意識的轉變。我們?yōu)槭裁匆S權,不僅僅因為經濟利益。而且正義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們不但但生活在經濟利益的世界里,我們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義,大量的“一元錢官司”表明了我們不應當只追求金錢利益,還有更加值得我們追求的。
來源:網(wǎng)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五
法理學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理論性強,因此它比較抽象、比較不容易學好。但是它又很重要,學習法理學是為我們學習專業(yè)課程打基礎的,只有把理論基礎打好,才有可能把以后所要學習的專業(yè)課程學好、學深、學透,否則我們對很多法律現(xiàn)象只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回答這一問題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1.什么是法理學。
2.為什么學習法理學即發(fā)了理學的重要性。
3.怎樣學習法理學。
4.要與當前社會的狀況結來討論。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六
《法理學》是很多大學生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很多學生都感覺難學、難懂。其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明確以下的認識,然后再采取適當?shù)姆椒ǎ?/p>
第一,理論大多來自人們的實踐總結所得。由于學生大多沒有實踐經歷或沒有從法律角度觀察現(xiàn)實的習慣,所以,對法的理論理解有難度屬于在所難免!但是,為了學習具體法律必須首先解決對法的認識論問題。而法理學恰恰是能夠提供法的基本理論的學科,不開該課是法學專業(yè)知識的缺失。因此,在對學習該課的期望值上,就不能定位過高。我們老師一般開玩笑說,大一學法理就是灌灌耳音。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基本的理論要點就可以了。其它的時間就是在課堂聽聽老師介紹各家的學說、課下看看經典的法學著作、翻翻法律類雜志。比如我在大一的時候,就看完了毛選、馬恩選、《法的精神》、很多版本的法理教材、羅素尼采等西方學者的代表作。
第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學法理的人,總想弄明白每句話的內涵,總想對法律有個總體的認識。其心情可以理解,但這個愿望不大可能在大學第一學期實現(xiàn)的。任何學科的知識體系是由很多內容甚至領域構成的,法理學也是如此。大學第一學期所講授到的內容只是法理學的一部分,特別是很多時候,也是極個別學者的一部分思想。能把課堂上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點搞明白就是不小的收獲,對法理的理解還要靠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來體會加深。很多學生畢業(yè)實習回來,要求學校再開專題講座,講授法理。就是因為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不是法律條文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加以解釋。為此,有的大學在最后一學期課堂教學中,再開有關法理的課,如《法學進階》。就是一個知識理論再回爐的過程,是一個加深認識的過程。
第三,勤于思考、善于應用是學習的動力。法理學的知識是理論性很強的體系,對理論最好的學習,就是不斷將所學到的理論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去驗證,得到驗證的快樂就是學習的快樂。比如在看電影《秋菊打官司》后,想到國家制定的法和老百姓心目中的法之間的差別;看_大報告,看到法治思想在其中的體現(xiàn);等等。老師們在課堂講授相關理論時,一般都會舉實例說明。而學生,也可以將現(xiàn)實中的法律現(xiàn)象與理論相聯(lián)系去思考。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會發(fā)揮其價值。價值的體現(xiàn),才會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探索。
周末的陽光下,尤其是深秋的暖陽,忽然就催發(fā)了以上的文字。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七
法理學是法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北京大學法學院xx級法律碩士的法理學課程由強世功老師和凌斌老師合上。課程教學分為三個模塊:課前閱讀、教師講學以及小組討論。授課圍繞法理學的基本范疇、法學流派和法律思維以及現(xiàn)代法治和治理的基本問題,建構起法律與靈魂秩序、法律與政治、法律與社會生活習俗、法律與地理科學的學習框架,訓練法律人對政法問題的思考力和判斷力,在此基礎上對現(xiàn)代法治問題進行反思。
袖手于前,始得疾書于后。
錢鐘書先生說“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夠收列在圖書館里,先得把圖書館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這句話我覺得用來形容法理學很是恰如其分。學習法理學,是與不同的思想家對話,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抓心撓肝的反復思量是必經之途。當然,我們也不必要將圖書館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但是至少,我們應當對人類思想的地標有個初探與回溯,而老師給出的書單就是學習法理學的關鍵材料。
起初閱讀法理學文獻時,只覺艱澀難懂,能囫圇著讀完就算圓滿,看《一般法理學》光是梳理和記憶不同法學流派的主要觀點已經讓我精疲力竭,再看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霍布斯《利維坦》等更是不知所云。只是在閱讀過程中,偶遇經典之句,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慨嘆哲人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抄錄下來以備后用,僅此而已。等到課上老師講解,博古通今、洋洋灑灑、指點迷津,再加上討論課和同學交流,方有茅塞頓開之感,又覺得自己先前的閱讀全沒抓到重點,郁悶之余于是返工再讀再想,如此一番折騰,才算是勉強得其皮毛,還不待休息又是下周的另一番痛苦,如此在被法理學“支配”的恐懼當中度過了大半學期。
許是先前的積累慢慢開始有了成效,再加上越來越適應老師的授課方式,后來的閱讀開始變得暢快了許多,韋伯、托克維爾、亨廷頓也好像不是如此難以理解,當讀書報告里的思考與老師不謀而合時,心底又會漫出絲絲的甜。最后一堂課,強老師和我們重現(xiàn)了《理想國》中的對話,他讀格勞孔我們讀蘇格拉底,雖然事實上我們的角色其實是反過來的,強老師告誡我們“重要的不是從事何種職業(yè),而是在于自己靈魂朝向于哪里”,這句話是對這門課程的完美作結,也是一個長者對法律新生的懇切寄語。
我之前沒有哲學類學習的背景,勉強算得上喜歡讀書,不過都是不成體系的閑讀。對于法理學的學習建議,只是一得之愚,若是大家覺得有可取之處,于我便是樂事一樁了。我認為法理學的學習是一個“對話”的過程,與歷史上的哲人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最后是與自己對話。
首先,與哲人對話——閱讀經典文獻。法理學離不開閱讀,每周都有大量的閱讀任務并要完成讀書報告。我的建議是“袖手于前,始得疾書于后”,讀書報告只是閱讀成果的表現(xiàn)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閱讀的過程探尋作者的真意,因此一定要留足時間靜下心來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勾畫重要句段、書頁旁做好批注,或是贊同、或是批判、或是疑問、或是補充,都要做好標識提示自己。每讀完一個部分要留出時間思考整理作者的寫作邏輯,讀完之后再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補充,如此一番工作做完,讀書報告也成型了。
其次,與老師對話——課堂教學。強老師和凌老師兩位老師都是博學且很有經驗的學者,他們的課堂總是充滿深度、激情洋溢,所以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緊跟老師上課節(jié)奏,聯(lián)系文獻內容和老師的講授,做好筆記。必要的時候可以將課堂內容錄音以便課下學習,課后也可以和同學共享筆記相互補充。
再次,與同學對話——課后討論、筆記共享。法理學設置了討論課,這是另一個學習的重要平臺,討論課上可以多和助教、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疑惑,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文獻,通過討論我們也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習他們的閱讀技巧,此外,對于法律人來說必備的技能——良好的口語表達和說服他人的能力——也能從中得到鍛煉。期末季的時候筆記共享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集眾人之所長,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完善筆記查缺補漏,另一方面也是同學間相互學習的手段。
最后,與自己對話——梳理脈絡,學會提問。學習的起點和最后一著都是自覺,自覺閱讀文獻、自覺聽課和討論、自覺反思與整理。首先是要理解和掌握偉大思想家們的理論。遇到一個問題,要學會進行橫向的聯(lián)系,思考這個問題不同的思想家是如何看待和解釋的,如此反復訓練才能深刻理解他們的邏輯體系。更進一步,要將與他人對話的結果整合形成自己的觀點,對事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態(tài)度,不要失掉清明。同時,學習法理學要學會多提問。法理學這門課,提問題比找答案更重要。相比于問題而言,答案是暫時性的,只有學會提問題才能獨立的看待這個世界。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和解釋路徑,通過提問,我們可以去書里尋找答案,也可以向老師請教、與同學探討,不斷向內追尋與自己對話,從而對問題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我看來,法理學有兩重意涵。第一重意涵,法理學是在建構一個“法的世界”;就像是孟德斯鳩所說的那樣,“法是源于事物本性的必然聯(lián)系”、“一切存在物都各有其法”,通過法理學,我們建構起了法律與靈魂秩序、法律與政治、法律與社會生活習俗、法律與地理科學等的聯(lián)系。學習法律,我們需要用法學的眼光去看整個世界,只有當我們能夠把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翻譯成law,如此才叫“法網(wǎng)恢恢”。第二重意涵,法理學是對人靈魂結構的塑造;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將人的靈魂秩序分為三部分——理性、激情、欲望,三種成分的不同比例會產生不同的靈魂秩序與人格。法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靈魂結構?霍姆斯、托克維爾、韋伯等都有不同的答案。霍姆斯說“一個人靈魂的欲求就是他命運的先知”,托克維爾主張法律人應當是理性的,韋伯則強調了“切事的激情”的重要性,身為法律人之一的我們每個個體又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呢?我想這就是通過法理學的教育和塑造我們應該回答的問題。
學習法理學的時光很好,讓我有時間去看很多想看而沒來得及看的書,去思考很多關切卻束之高閣的問題,每周都在敦促自己更進一步。雖然課程之后又給我的人生添了許多無法回答的問題,但這不正好合了木心所說的“理念之余馨,一種良性的活該”嗎?把事情做得好和把喜歡的事情做得好所收獲到的滿足感是不一樣的,祝愿大家都能真的喜歡上法理學(這并不是一件難事)并收獲到屬于自己的滿足。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八
周老師的藍寶書是必備的,雖然北大老師每個人的獨立性都非常明顯,但是可以從考題看的出來,每年都或多或少的會出這本書上的原題,所以一定要有這本書。
(1)法的繼承和移植:周老師講,這是個沒有理論價值的`問題;
(2)法的關系,老師雖然沒有講重要與否,但是他講這章的內容在考外國學生和本科直接考博士作為基礎題來考。所以,我覺得大家可以在第一次復習的時候仔細閱讀一遍。
另外,看這本書時可以看考書后的思考題來進行。
有一點要說明,這本書上的許多內容都已經考過了,所以以后如何考法很難說,我想從今年的考題可以看出一點,題目重復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以后也會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一些書上沒有的問題,所以扎實的法學功底會突顯其重要。
此外,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張文顯老師的那本紅寶書上有幾個問題可以關注一下:
我在考研的過程中就只讀了藍寶書,另外還看了幾篇其他法理學老師的論文,比如像蘇力老師的,賀老師的,鞏獻田老師的。
最后要尤其強調一點,老師推薦的書是基礎,即便考題不在書上,你也要精通每一本必看得書,其他的,你有時間再看。另外在讀的過程中,你要領會老師的思維方式,這很重要。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九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是:法律是人類在人類社會生活、工作等活動中相互定立契約而產生的。
法律規(guī)定了權利與義務,權利義務相對來說就是自由與限制,絕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各有其個性、欲望,只有對那些超出某個限度的約束起來,社會整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法律成了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終將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這之中給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同樣限制個人的行動以維護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
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我們就得完善我們的法律,但是法律畢竟是人來制定的,人無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為了維護-法的公正性,我們就得有一個原則或是中心,讓法律圍繞著它,當法律出現(xiàn)不合理的時候就按照它來判別,這就是法的價值。
而法的價值主要有三個基本價值:第一,安定性的價值;第二,正義性的價值;第三,合目的性的價值,其又分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目的與符合國家發(fā)展的目的價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離不開這三種價值之間的平衡,三項價值之間的沖突與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實施法律的時候對社會或事實情況進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決。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法律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它規(guī)范了所有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對于違反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正是這種強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道德的底線。
況并不理想的今天,民眾時常難以辨別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協(xié),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讓步,既然難辨真?zhèn)?,還不如一網(wǎng)打盡來得干脆。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我們在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縛人的,其實不然。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是這樣說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大自由。這是因為在所有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狀態(tài)中,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意味著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暴;而這種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們所被告知的那樣,這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當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時候,該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種處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舉的那些包括對他的`人身、他的行動、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財產的處分,乃是法律所允許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專斷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夠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p>
在400前的英國說出這樣精辟的話是多么的偉大啊,我們認真的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新的認識。法律事實上是保護和擴大我們的自由的。沒有法律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得到公力救濟的,而私力救濟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法律的存在為我們得到公力救濟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圖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懷忌憚,使我們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法律。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我們的財產、安全沒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有關,我們國家在傳統(tǒng)上的法律,是以刑為主,法律調整的方式是懲罰,刑罰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關系是由道德來調整的。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中國人討厭和法律有關系。與法律有關系一般就是監(jiān)獄、刑罰、斬首,總是沒有溫情的東西。
律的意義。學習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這學期的法理學課程我明白了很多,學習法律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法律的規(guī)定,而且要法律意識的轉變。我們?yōu)槭裁匆S權,不僅僅因為經濟利益。而且正義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們不但但生活在經濟利益的世界里,我們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義,大量的“一元錢官司”表明了我們不應當只追求金錢利益,還有更加值得我們追求的。
法理學,初次接觸時,給我一種很神秘的感覺,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發(fā)現(xiàn)其實并非如此,它帶給我的不是神秘,而是一種對法的更深層次的認識和對法的學習的一種感悟。
首先,對于法理學,我認為它是學習法學這門專業(yè)課程所必學的一門學科,在整個法學體系中,它相當于一塊敲門磚。它里面所包含的知識都是一些概括知識,同時也是基礎知識,如何謂法律關系,何謂法律行為。這些都是以后學習其他專業(yè)學科的必備工具。所以,在我眼中,法理學也就是一門工具課。
其次,法理學其實也是一門很“好玩”的學科。之所以用“好玩”這兩個字來形容這門學科,主要是因為:第一,從表層講,學習法理學,我們不必具備很高深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它所傳授給我們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對于這些,我們應該側重于理解,而不用死記硬背。這就好像是一個游戲,游戲里人物、器物千變萬化,但是只要我們玩好基礎的,我們就有資本升級,反映在我們的學科上就是我們有能力攻陷民法、刑法等敵營陣地。第二,從深層講,法理學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剝開第一層,只要我們稍微加以思索,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第二層,剝開第二層,再加以繼續(xù)追問,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三層······層層遞進,它就好像是一個魔術,能夠讓我們不斷探索,發(fā)散思維。最終,我們會發(fā)現(xiàn),褪盡所有的束縛,嗨,法講的不就是人及社會關系嘛,只是它存在著一個被整個社會所認可的一個規(guī)則。
總之一句話,對于法理學,在學習時,我們要抱著一種敬畏的態(tài)
度,在思考運用時,我們要懂得靈活變通的方法。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十
在第一堂課里,李老師說了一句話,成了我日后思考的主題。他說“法律是一門很膚淺的學科,更深刻的東西不在那里?!痹缴钊氲厮伎歼@句話,就越震撼。
在我的閱讀經驗里,初次閱讀法學著作,都會覺得枯燥,盡是咬文嚼字、羅列堆砌,感覺智慧的東西很少;而在我初次閱讀文史哲的經典著作,感覺其作品本身的思想魅力即能給人強烈的心理沖擊。但是為什么法學著作沒有這種沖擊力呢?是因為中國法學只發(fā)展了二十余年,思想水準無法與其他綿延流長的學科相比,還是法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限制?恐怕都有吧。
應對這個學科的特性,我們就應怎樣去學習,才算真正地掌握了這門學科?我認為,法學能夠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塊(也能夠叫一虛一實),并分別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對于“實踐”一塊,只要學好司法考試的資料,再輔以法院和律所的經驗,就算基本掌握了,這是一種偏重技術性的學習;而對于“理論”一塊,僅從現(xiàn)有的法律現(xiàn)實無法把握到它的靈魂,目前法學界所能帶給的思想營養(yǎng)也較貧乏,因此需要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尋找一切有益于它成長的知識。
在現(xiàn)代社會里,法律是調整人的行為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承載著越來越多的職責。而涉及到人的行為的研究,僅有法學的視角是不夠的,還需要調動諸如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才能確保法律能充分地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分析法學派雖然使法學在形勢上成為了自足的學科,但是法學和其他學科的內在聯(lián)系仍是千絲萬縷,無從割斷,任何一個有志于從事法學研究的人認真思考之后都會認同這一點,因此我們務必坦誠應對本學科的局限,自覺地把其他學科的`精華引進來充實法學本身。
回顧法學的歷史發(fā)展,法學是逐步從倫理學、政治學里分立出來的,但我感覺,隨著法律與法治在國家生活中發(fā)揮的越來越大的、無法代替的作用,法學就應能反噬政治學倫理學,把它們的思想精華都吸收過來,成為真正的顯學。
以上是我在這個命題的啟發(fā)下,對法學學科本身的一些問題的思考。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十一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是:法律是人類在人類社會生活、工作等活動中相互定立契約而產生的。
法律規(guī)定了權利與義務,權利義務相對來說就是自由與限制,絕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各有其個性、欲望,只有對那些超出某個限度的約束起來,社會整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法律成了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終將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這之中給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同樣限制個人的行動以維護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
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我們就得完善我們的法律,但是法律畢竟是人來制定的,人無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為了維護法的公正性,我們就得有一個原則或是中心,讓法律圍繞著它,當法律出現(xiàn)不合理的時候就按照它來判別,這就是法的價值。
而法的價值主要有三個基本價值:第一,安定性的價值;第二,正義性的價值;第三,合目的性的價值,其又分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目的與符合國家發(fā)展的目的價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離不開這三種價值之間的平衡,三項價值之間的沖突與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實施法律的時候對社會或事實情況進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決。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法律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它規(guī)范了所有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對于違反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正是這種強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道德的底線。
所以法律永遠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我們構建想要的理想社會,所有人在規(guī)則下行事,而終極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傷害成本。如果單純?yōu)榱藞?zhí)法而執(zhí)法,這將是法治路上一個最大的誤區(qū)。信仰法律,并不意味著要愚忠于法律。輕判案例在國外并不罕見,法律背后有許多當事人自身無法承受的現(xiàn)實之重,但為何在我國卻引起連番呼聲原因在于,在我國司法狀況并不理想的今天,民眾時常難以辨別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協(xié),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讓步,既然難辨真?zhèn)?,還不如一網(wǎng)打盡來得干脆。
法理學學習心得體會5篇法理學學習心得體會5篇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我們在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縛人的,其實不然。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是這樣說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大自由。這是因為在所有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狀態(tài)中,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意味著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暴;而這種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們所被告知的那樣,這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當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時候,該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種處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舉的那些包括對他的人身、他的行動、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財產的處分,乃是法律所允許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專斷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夠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p>
在400前的英國說出這樣精辟的話是多么的偉大啊,我們認真的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新的認識。法律事實上是保護和擴大我們的自由的。沒有法律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得到公力救濟的,而私力救濟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法律的存在為我們得到公力救濟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圖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懷忌憚,使我們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法律。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我們的財產、安全沒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有關,我們國家在傳統(tǒng)上的法律,是以刑為主,法律調整的方式是懲罰,刑罰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關系是由道德來調整的。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中國人討厭和法律有關系。與法律有關系一般就是監(jiān)獄、刑罰、斬首,總是沒有溫情的東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們引進了西方的法律,我們的傳統(tǒng)的法律體系改變了,但是我們的傳統(tǒng)還是根深蒂固的。許多執(zhí)法者也沒有現(xiàn)代的法律意識,我們現(xiàn)在學習法律基礎。法律知識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同時我們明白法律的意義更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了解到了法律的意義是為了保證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這個是至重要的。有了對法律的目的的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法律,更好的知道學習法律的意義。學習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這學期的法理學課程我明白了很多,學習法律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法律的規(guī)定,而且要法律意識的轉變。我們?yōu)槭裁匆S權,不僅僅因為經濟利益。而且正義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們不但但生活在經濟利益的世界里,我們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義,大量的“一元錢官司”表明了我們不應當只追求金錢利益,還有更加值得我們追求的。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十二
通過對法理學的學習,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會發(fā)揮其價值。價值的體現(xiàn),才會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探索,在此談談心得總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法理學學習心得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是:法律是人類在人類社會生活、工作等活動中相互定立契約而產生的。
法律規(guī)定了權利與義務,權利義務相對來說就是自由與限制,絕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各有其個性、欲望,只有對那些超出某個限度的約束起來,社會整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因此法律成了我們社會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終將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這之中給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同樣限制個人的行動以維護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
為了達到安定的目的,我們就得完善我們的法律,但是法律畢竟是人來制定的,人無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為了維護法的公正性,我們就得有一個原則或是中心,讓法律圍繞著它,當法律出現(xiàn)不合理的時候就按照它來判別,這就是法的價值。
而法的價值主要有三個基本價值:第一,安定性的價值;第二,正義性的價值;第三,合目的性的價值,其又分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目的與符合國家發(fā)展的目的價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實施都離不開這三種價值之間的平衡,三項價值之間的沖突與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實施法律的時候對社會或事實情況進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決。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法律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它規(guī)范了所有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對于違反法律的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正是這種強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道德的底線。
所以法律永遠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法律我們構建想要的理想社會,所有人在規(guī)則下行事,而終極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傷害成本。如果單純?yōu)榱藞?zhí)法而執(zhí)法,這將是法治路上一個最大的誤區(qū)。信仰法律,并不意味著要愚忠于法律。輕判案例在國外并不罕見,法律背后有許多當事人自身無法承受的現(xiàn)實之重,但為何在我國卻引起連番呼聲原因在于,在我國司法狀況并不理想的今天,民眾時常難以辨別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協(xié),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讓步,既然難辨真?zhèn)?,還不如一網(wǎng)打盡來得干脆。
心得體會。
5篇法理學學習心得體會5篇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我們在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縛人的,其實不然。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是這樣說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維護和擴大自由。這是因為在所有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狀態(tài)中,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這是因為自由意味著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暴;而這種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們所被告知的那樣,這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當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時候,該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種處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舉的那些包括對他的人身、他的行動、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財產的處分,乃是法律所允許的自由;因此,在這樣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專斷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夠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p>
在400前的英國說出這樣精辟的話是多么的偉大啊,我們認真的理解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新的認識。法律事實上是保護和擴大我們的自由的。沒有法律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的權利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得到公力救濟的,而私力救濟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法律的存在為我們得到公力救濟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圖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懷忌憚,使我們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法律。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混亂,我們的財產、安全沒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
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這和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有關,我們國家在傳統(tǒng)上的法律,是以刑為主,法律調整的方式是懲罰,刑罰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關系是由道德來調整的。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是這樣的,因此我們中國人討厭和法律有關系。與法律有關系一般就是監(jiān)獄、刑罰、斬首,總是沒有溫情的東西。
而在清朝末年,我們引進了西方的法律,我們的傳統(tǒng)的法律體系改變了,但是我們的傳統(tǒng)還是根深蒂固的。許多執(zhí)法者也沒有現(xiàn)代的法律意識,我們現(xiàn)在學習法律基礎。法律知識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同時我們明白法律的意義更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了解到了法律的意義是為了保證公民的自由和權利,這個是至重要的。有了對法律的目的的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法律,更好的知道學習法律的意義。學習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
這學期的法理學課程我明白了很多,學習法律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法律的規(guī)定,而且要法律意識的轉變。我們?yōu)槭裁匆S權,不僅僅因為經濟利益。而且正義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們不但但生活在經濟利益的世界里,我們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義,大量的“一元錢官司”表明了我們不應當只追求金錢利益,還有更加值得我們追求的。
轉眼之間,我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法學??啤斗ɡ韺W》的學習已經快一學期了。
學到了什么?我不敢肯定,只是多少有一些想法……。
整個學期,通過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網(wǎng)絡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東臺電大老師面對面的輔導,我對“法”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或許這種認識是膚淺的。
總有一種感覺,理論的東西,就像蒙娜麗莎,你看著她的時候她不笑,一轉身她就笑了。美術老師說那是因為達芬奇把她的笑畫在了陰影里。起初對“法”的理解,也一樣。
法理,剛接觸的時候,覺得枯燥乏味,但內心又有一種丟不開的偏好感覺。
法理,也是理論。理論就是理論,就是美,沒話說,就是給人很多希望。于是也能體會為什么有的學者一輩子搞理論,還癡迷其中,怡然自得呢!不過有時候聯(lián)系一下現(xiàn)實,那些飄起來的思緒就被潑涼了,心也沉了下去了。我在想,這是我的悲觀,還是現(xiàn)實的灰暗;是理論映襯的效果,還是理論和現(xiàn)實的碰撞才讓我們產生了一種社會責任感?剪不斷,理還亂……于是,我想想還是從法理學入手,慢慢領會!
通過這一學期對《法理學》的涉獵和整合,我在這里知道了:法學的起源和發(fā)展、法的概念和本質、西方其他法學思想、法的類型、法系、法治的概念,……。初步了解了“法學和法理學、法的一般原理、社會主義法的基本理論、法的創(chuàng)制、法的實現(xiàn)”;加深了解了“法治與法制、權利論、法律文化、法律關系、法律解釋、法律規(guī)范、法律適用,……。”
對此,我首先從整體上有了一個宏觀的對法的認知,進而簡明扼要地理解了一些法的基本概念。這是電大開放教育《法理學》授課中一種很好的對“法”和“法理”的啟蒙教育。
以上僅是我在學習《法理學》中吸收并總結到的綜合之后的觀點,但難免也少不了很多偏頗。有不妥之處,懇請老師和同學們雅正!
《法理學》是很多大學生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很多學生都感覺難學、難懂。其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明確以下的認識,然后再采取適當?shù)姆椒ǎ?/p>
第一,理論大多來自人們的實踐總結所得。由于學生大多沒有實踐經歷或沒有從法律角度觀察現(xiàn)實的習慣,所以,對法的理論理解有難度屬于在所難免!但是,為了學習具體法律必須首先解決對法的認識論問題。而法理學恰恰是能夠提供法的基本理論的學科,不開該課是法學專業(yè)知識的缺失。因此,在對學習該課的期望值上,就不能定位過高。我們老師一般開玩笑說,大一學法理就是灌灌耳音。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基本的理論要點就可以了。其它的時間就是在課堂聽聽老師介紹各家的學說、課下看看經典的法學著作、翻翻法律類雜志。比如我在大一的時候,就看完了毛選、馬恩選、《法的精神》、很多版本的法理教材、羅素尼采等西方學者的代表作。
第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學法理的人,總想弄明白每句話的內涵,總想對法律有個總體的認識。其心情可以理解,但這個愿望不大可能在大學第一學期實現(xiàn)的。任何學科的知識體系是由很多內容甚至領域構成的,法理學也是如此。大學第一學期所講授到的內容只是法理學的一部分,特別是很多時候,也是極個別學者的一部分思想。能把課堂上所講授的主要知識點搞明白就是不小的收獲,對法理的理解還要靠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來體會加深。很多學生畢業(yè)實習回來,要求學校再開專題講座,講授法理。就是因為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不是法律條文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加以解釋。為此,有的大學在最后一學期課堂教學中,再開有關法理的課,如《法學進階》。就是一個知識理論再回爐的過程,是一個加深認識的過程。
第三,勤于思考、善于應用是學習的動力。法理學的知識是理論性很強的體系,對理論最好的學習,就是不斷將所學到的理論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去驗證,得到驗證的快樂就是學習的快樂。比如在看電影《秋菊打官司》后,想到國家制定的法和老百姓心目中的法之間的差別;看xx大報告,看到法治思想在其中的體現(xiàn);等等。老師們在課堂講授相關理論時,一般都會舉實例說明。而學生,也可以將現(xiàn)實中的法律現(xiàn)象與理論相聯(lián)系去思考。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會發(fā)揮其價值。價值的體現(xiàn),才會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探索。
周末的陽光下,尤其是深秋的暖陽,忽然就催發(fā)了以上的文字。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十三
錢鐘書先生說“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夠收列在圖書館里,先得把圖書館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這句話我覺得用來形容法理學很是恰如其分。學習法理學,是與不同的思想家對話,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抓心撓肝的反復思量是必經之途。當然,我們也不必要將圖書館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但是至少,我們應當對人類思想的地標有個初探與回溯,而老師給出的書單就是學習法理學的關鍵材料。
起初閱讀法理學文獻時,只覺艱澀難懂,能囫圇著讀完就算圓滿,看《一般法理學》光是梳理和記憶不同法學流派的主要觀點已經讓我精疲力竭,再看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霍布斯《利維坦》等更是不知所云。只是在閱讀過程中,偶遇經典之句,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慨嘆哲人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抄錄下來以備后用,僅此而已。等到課上老師講解,博古通今、洋洋灑灑、指點迷津,再加上討論課和同學交流,方有茅塞頓開之感,又覺得自己先前的閱讀全沒抓到重點,郁悶之余于是返工再讀再想,如此一番折騰,才算是勉強得其皮毛,還不待休息又是下周的另一番痛苦,如此在被法理學“支配”的恐懼當中度過了大半學期。
許是先前的積累慢慢開始有了成效,再加上越來越適應老師的授課方式,后來的閱讀開始變得暢快了許多,韋伯、托克維爾、亨廷頓也好像不是如此難以理解,當讀書報告里的思考與老師不謀而合時,心底又會漫出絲絲的甜。最后一堂課,強老師和我們重現(xiàn)了《理想國》中的對話,他讀格勞孔我們讀蘇格拉底,雖然事實上我們的角色其實是反過來的,強老師告誡我們“重要的不是從事何種職業(yè),而是在于自己靈魂朝向于哪里”,這句話是對這門課程的完美作結,也是一個長者對法律新生的懇切寄語。
我之前沒有哲學類學習的背景,勉強算得上喜歡讀書,不過都是不成體系的閑讀。對于法理學的學習建議,只是一得之愚,若是大家覺得有可取之處,于我便是樂事一樁了。我認為法理學的學習是一個“對話”的過程,與歷史上的哲人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最后是與自己對話。
首先,與哲人對話――閱讀經典文獻。法理學離不開閱讀,每周都有大量的閱讀任務并要完成讀書報告。我的建議是“袖手于前,始得疾書于后”,讀書報告只是閱讀成果的表現(xiàn)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閱讀的過程探尋作者的真意,因此一定要留足時間靜下心來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勾畫重要句段、書頁旁做好批注,或是贊同、或是批判、或是疑問、或是補充,都要做好標識提示自己。每讀完一個部分要留出時間思考整理作者的寫作邏輯,讀完之后再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補充,如此一番工作做完,讀書報告也成型了。
其次,與老師對話――課堂教學。強老師和凌老師兩位老師都是博學且很有經驗的學者,他們的課堂總是充滿深度、激情洋溢,所以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緊跟老師上課節(jié)奏,聯(lián)系文獻內容和老師的講授,做好筆記。必要的時候可以將課堂內容錄音以便課下學習,課后也可以和同學共享筆記相互補充。
再次,與同學對話――課后討論、筆記共享。法理學設置了討論課,這是另一個學習的重要平臺,討論課上可以多和助教、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疑惑,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文獻,通過討論我們也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習他們的閱讀技巧,此外,對于法律人來說必備的技能――良好的口語表達和說服他人的能力――也能從中得到鍛煉。期末季的時候筆記共享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集眾人之所長,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完善筆記查缺補漏,另一方面也是同學間相互學習的手段。
最后,與自己對話――梳理脈絡,學會提問。學習的起點和最后一著都是自覺,自覺閱讀文獻、自覺聽課和討論、自覺反思與整理。首先是要理解和掌握偉大思想家們的理論。遇到一個問題,要學會進行橫向的聯(lián)系,思考這個問題不同的思想家是如何看待和解釋的,如此反復訓練才能深刻理解他們的邏輯體系。更進一步,要將與他人對話的結果整合形成自己的觀點,對事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態(tài)度,不要失掉清明。同時,學習法理學要學會多提問。法理學這門課,提問題比找答案更重要。相比于問題而言,答案是暫時性的,只有學會提問題才能獨立的看待這個世界。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和解釋路徑,通過提問,我們可以去書里尋找答案,也可以向老師請教、與同學探討,不斷向內追尋與自己對話,從而對問題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我看來,法理學有兩重意涵。第一重意涵,法理學是在建構一個“法的世界”;就像是孟德斯鳩所說的那樣,“法是源于事物本性的必然聯(lián)系”、“一切存在物都各有其法”,通過法理學,我們建構起了法律與靈魂秩序、法律與政治、法律與社會生活習俗、法律與地理科學等的聯(lián)系。學習法律,我們需要用法學的眼光去看整個世界,只有當我們能夠把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翻譯成law,如此才叫“法網(wǎng)恢恢”。第二重意涵,法理學是對人靈魂結構的塑造;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將人的靈魂秩序分為三部分――理性、激情、欲望,三種成分的不同比例會產生不同的靈魂秩序與人格。法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靈魂結構?霍姆斯、托克維爾、韋伯等都有不同的答案?;裟匪拐f“一個人靈魂的欲求就是他命運的先知”,托克維爾主張法律人應當是理性的,韋伯則強調了“切事的激情”的重要性,身為法律人之一的我們每個個體又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呢?我想這就是通過法理學的教育和塑造我們應該回答的問題。
學習法理學的時光很好,讓我有時間去看很多想看而沒來得及看的書,去思考很多關切卻束之高閣的問題,每周都在敦促自己更進一步。雖然課程之后又給我的人生添了許多無法回答的問題,但這不正好合了木心所說的“理念之余馨,一種良性的活該”嗎?把事情做得好和把喜歡的事情做得好所收獲到的滿足感是不一樣的,祝愿大家都能真的喜歡上法理學(這并不是一件難事)并收獲到屬于自己的滿足。
法理學學習心得篇十四
法理學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理論性強,因此它比較抽象、比較不容易學好。但是它又很重要,學習法理學是為我們學習專業(yè)課程打基礎的,只有把理論基礎打好,才有可能把以后所要學習的專業(yè)課程學好、學深、學透,否則我們對很多法律現(xiàn)象只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回答這一問題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2.為什么學習法理學即發(fā)了理學的重要性。
4.要與當前社會的狀況結來討論。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06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