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 考察(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1 07:43:52
2023年教師 考察(六篇)
時間:2023-03-01 07:43:52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教師 考察篇一

一、調整心態(tài),享受工作帶來的苦樂

“愛自己,就要栽培自己”,這是李政濤博士講座的最后一句話,也是對我觸動最深的一句話。

雖然在名師培養(yǎng)工程的隊伍里我是小字輩,但實際上我也工作了18個年頭了。隨著自己在工作中從青澀走向成熟,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面對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而內心追求完美的標準卻不曾降低。這些壓力有時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不知不覺中,職業(yè)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不那么強了。我不得不承認,職業(yè)倦怠找上我了。我時常自問:曾經那么喜歡當老師的我,現在怎么就不快樂了呢?

“教師職業(yè)特點就是艱難、繁重、勞累。累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有沒有累出效率?累出品位?累出創(chuàng)造?累出智慧?累出成長和發(fā)展?”李政濤博士一連串的問題,問得我醍醐灌頂,原因很簡單,不是工作太多,不是任務太重,不是超過我的能力,而是我忘記了享受,忘記了享受教學、享受學習、享受失敗、享受成長!再看看比我年長的名師們,這幾天相處下來,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熱情、執(zhí)著,感染著我,也讓我汗顏,我想他們一定是享受到了繁重工作背后的品位、成長和發(fā)展,所以才能累并快樂著。我相信我也可以,一定可以,寵愛自己,用工作寵愛自己。

二、審視自己,看清自我更新的方向

吳亞萍教授將課堂教學的“改革”狀態(tài)分為:方法的改革(舊框架+方法技術=教師主導)、形式的改革(舊框架+新元素=學生主動)、加法的改革(情境+活動+技術+開放題)、局部的改革(認識部分內化并轉化為行為),而這些都是傳統(tǒng)教學框架不變,學科知識立場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的狀態(tài)。這讓我不自覺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發(fā)現自己真的還要努力更新自己、提升自己。

吳教授用案例的方式解析了新基礎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的結構設計,從教結構到用結構,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其間體現了融合滲透的策略和整體感悟的策略。這種結構設計很適合數學學科的教學,它完全打破了現有的教材體系,不是將知識一口一口掰碎了喂給學生,而是呈現一個整體,讓學生發(fā)現它們的共性,先是跟著老師學結構,再讓學生去用結構,這種大體系、大探究,對學生掌握知識,尤其是掌握學習方法、思想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聽實驗小學老師的執(zhí)教時,以上的思想體現得并不是很理想,讓我有一點懷疑它的可操作性,好在吳教授的課后評課,并不停留在批評層面,而是給出了具體的做法。讓我羨慕洵陽路小學有華師大這么雄厚的專家支持的同時,也讓我堅定地相信這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愿景,更是可以真實達到的現實。

三、名師團隊,獲得持久前進的力量

名師培養(yǎng)工程這個團隊,既有市教育局人事處的方向領航,又有xx大學師范學院的專業(yè)引領,再加上各區(qū)名師們的相互碰撞,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在華師大的教室里,我們放下盒飯就開始分組討論,不管是師院的老師還是名師都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所感所想進行交流、甚至爭論,一直到下午的教授來上課才被迫停下來。在從上海到杭州的高速路上,整整一路我們都在交流、在分享,話筒在手中傳遞,思想在分享中豐富,情感在掌聲中交融,不知不覺間,三個小時的車程讓我們更加充盈、更加豐沛。相信浸潤在這個優(yōu)質團隊中,我們的課堂一定會逐漸充滿生長氣息,我們都能實現自己的生命自覺,乃至達到對學生的生命自覺。

教師 考察篇二

短暫的杜朗口中學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室里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緊張有序的合作深深地震撼了我。

體會一、杜郎口中學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如何調動起來的?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復的問題。在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雖然簡單,卻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學得真諦。課堂教學中不存在歧視和嘲笑,而是欣賞和佩服、肯定。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信心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再就是通過一些具體措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一是劃分學習小組,小組長每天負責檢查各同學的預習情況和學習掌握情況,使每天所學的知識都能及時鞏固。班內的桌登擺放以方陣為單位,圍坐在一起。這樣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后排的區(qū)別,每個學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課堂上做到參與無錯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積極分子、積極評選課堂積極分子等。三是小組間開展學習評比,每個學生都為自己所屬的集體負責,盡量維護集體的榮譽。四是及時的獎勵和鼓勵制度。

體會二、教師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用民主開放的思想和行動去開啟學生的智慧,在他們的課堂上,沒有講臺,沒有權威,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老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里教師真正成為“導師”,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了解在傾聽。

體會三、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fā)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杜郎口中學不論語文、數學、英語課,他們的模式都是一樣的,如:英語課堂上,一名學生朗誦另一名學生表演,體現在快樂中學習,利于知識的鞏固。

體會四、學生互相幫助,活動自由。討論式的學習,使問題可以通過學生間平等的合作討論來解決,使學生的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學得會、聽得懂。他們上課討論,坐、站均可,聽講都集中到前面,使他們的好動得到宣泄。上課學得會,氣氛和諧,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的被動的聽,這樣,就不會感覺乏味和疲憊,而是一種愉快學習。

杜郎口學生的自主學習獨具特色。杜郎口中學的學生實現了“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霸氣誰能敵,快樂課堂我稱帝”。在學習面前充滿自信,展示自主,笑對人生。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每個人都有了學習的信心,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它的成功我想就是源于此吧。

教師 考察篇三

在杜郎口中學參觀學習期間,我盡量走遍該學校所有場所,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去了解,現將所見所聞,結合自己的分析匯報如下。

一、課堂教學

課改的成功是杜郎口中學最大的亮點,真正實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變教學過程為學生的探索活動和展示過程。從教室布局看,把縱橫并列的課桌以小組為單位分幾個區(qū)域相對合攏,去掉了講臺,三面墻壁鑲嵌著黑板,這樣學生分小組合作,老師走在學生中間,學生有了充足、方便的活動空間。根據介紹,課堂教學主要有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三個模式。預習課由老師提供預習提綱,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展示課主要是各組學生把預習的成果展示出來,交流、共享、提升;反饋課是對存在的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再次討論解決。一般是先預習課,然后展示課,再反饋課,如果預習課完成了目標,就不再進行展示課、反饋課,也可以一節(jié)課內完成預習、展示、反饋。該校把預習單獨安排為一節(jié)課,可見預習部分是杜郎口課改的關鍵。去之前交流時,就分析過課堂變成學生展示的場所,預習很必要,是保證。沒有觀摩到完整的預習課和反饋課,據觀察和分析,預習課老師提供的預習提綱可能是概括了全課知識和訓練的系統(tǒng)的框架結構,還會提供一些相關資料,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每組承擔其中的一部分任務,在此基礎上藝術加工,以在展示課上表演。

我聽的一節(jié)公開課是語文展示課,課堂過程是這樣的:預習交流—各組內交流預習成果;明確目標—老師明確指出本節(jié)任務;分組合作—小組交流,確定要展示的內容和方式;展示提升—學生把預習的成果以多樣的形式表演,期間有老師點評、學生互評,達到共享交流提升的效果;穿插交流—學生間跨組交流,對學困生的幫扶;達標測評—學生對本課的概括總結,有名學生用“打油詩”來概括。還串教室觀看了初三幾個班的復習展示課。過程大致是:老師指出復習的內容,學生預習,同時每組出一名學生把老師給的紙條上的內容抄寫到自己組的黑板上,然后各組學生到自己的黑板前討論交流,最后,各組逐次展示講解,老師適當點評。

幾點認識:1、這樣的課堂模式少了規(guī)規(guī)矩矩坐姿等硬性統(tǒng)一的要求,給了學生適當自由的活動空間,符合學生好動、喜歡參與的年齡特點,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被有效地調動起來,課堂氛圍、學習效果、知識的鞏固程度都比較好。

2、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學習中每個小組作為一個考核單位,為了小組的得分,組內成員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優(yōu)生幫扶學困生,使每名學生都參與,每個人都有了展示的機會,學生整體得到提高。

3、學生學到的不只是本課的知識,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對知識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粉筆書寫能力、合作精神、用來展示的藝術(如快板、三句半、故事表演等)。

4、老師在課前要準備大量資料,做精心的策劃,課堂上交給學生去表演,老師置身學生中間,給予適當的引導、點評,要敏銳發(fā)現問題,組織協(xié)調課堂。學生是要經過培訓和鍛煉逐漸適應的。

5、教改的成功經歷一段時間的摸索,先形式后內容,對課堂做了一些硬性的規(guī)定,比如三不準(不站講臺、不抄黑板、純知識性的不講)、0+40分鐘等。

觀察了展示的優(yōu)秀教案,對其中一篇層次清楚的教案仔細看了一遍,該教案分三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兩部分,教學過程又分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六部分,展示提升是篇幅最長的部分,其它部分比較簡單,有的一句話帶過。教學過程被豎線分隔成兩部分,多的那面是教學過程及知識內容,包括注明的關口設計和預見性問題,少的一面是對相應階段學生活動的說明。有的教案還有附頁,是補充的內容等。個人認為,該教案簡明實用,對課堂內容和活動過程策劃細致,對課堂的指導作用大,預見性問題體現了對學生分析的側重,附頁充實了課堂知識容量。聽介紹是在集體備課基礎上個人加工。從觀察看,沒有備課本,教案用一張八開紙,更象是一份講義。從電腦調出的一份原始教案上沒有做細致分解看,估計他們是從網絡或光盤找的教案,再進行加工的。

二、學校文化

進校門可以看到幾塊顯眼的展板,展示了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教學特點等,院內各處有提示牌,櫥窗內是按科目分類的手抄報。樓道文化牌有教師的語錄和部分學生語錄、學生作品等。教室內墻壁上有光榮榜、學習園地、班旗、個性班名、各任課教師的寄語、學生口號等。但杜郎口中學的文化不是看這些形式,其文化核心滲透在學校管理、教學活動中。

杜郎口中學推行無制度化管理,辦公室和教室都看不到管理制度,沒有制度并不是說不管理,學校實行細致化分工,落實到人,每樣事情都有大家公認的標準,依靠大家自覺執(zhí)行。各項工作也有專人督查,我跟著看了對一個教師宿舍的督查,兩個人拿著一張表格,記錄的比較詳細??梢哉f,杜郎口中學管理靠的不是制度而是文化。

展示文化: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結果在公示欄展示,各種工作的督查、評估結果隨時展示。展示這種形式對相互學習交流、對工作促進作用很明顯。

反思文化:樓道里擺放著許多小黑板,標題是工作反思,每個教師一塊,反思一周教學中優(yōu)點和不足的地方。

自罰文化:有幾塊張貼的紙上寫著,某某老師認為自己哪點做的不好,自己罰20元或30元交財務。這個也會影響到學生自己約束自己。

務實認真:在課間觀看到一個評課過程,幾個教師站在車棚旁圍一圈,一個人組織記錄,主講者先自我評價,聽課的逐個評價。課間操有個班站隊不齊,別的學生解散后,該班留下當場改正。就是說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不拖拉。

在杜郎口中學參觀學習,剛開始印象是這就是個形式,仔細觀察分析發(fā)現,該校的革新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由于時間短,看的不全面,只是自己的一些認識。其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師的敬業(yè)精神,臨回來時,想問一下該校老師的收入,看到兩個教師在操場交談,走過去問,才發(fā)現兩個人是在交流教學經驗。正象該校報告會上說的,改革的阻力是教師,而不是學生,學校管理關注的是教師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師 考察篇四

zz月zz日至zz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市教育局、師院組織的xx市名師培養(yǎng)工程人選到南京、上海、杭州的教育考察學習。我們先后到南京市夫子廟小學、鳳游寺小學、上海洵陽路小學和杭州崇文學校參觀考察,這四所學校的校園文化特色鮮明,或傳統(tǒng)、或鮮活、或深厚、或新銳,這四所學校的課堂教學也是各具特色,讓我體會到江滬浙一帶教學改革的多元和深入。印象最深、觸動最大的應該是專家的講座,華師大的吳亞萍、李政濤、李永成三位專家分別從新基礎教育視野下的課堂教學轉型變革的策略、學生工作的核心命題和教師發(fā)展的角度為我們做了三場深刻而精彩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也讓我更理性的反思自己。

一、調整心態(tài),享受工作帶來的苦樂

“愛自己,就要栽培自己”,這是李政濤博士講座的最后一句話,也是對我觸動最深的一句話。

雖然在名師培養(yǎng)工程的隊伍里我是小字輩,但實際上我也工作了18個年頭了。隨著自己在工作中從青澀走向成熟,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面對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而內心追求完美的標準卻不曾降低。這些壓力有時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不知不覺中,職業(yè)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不那么強了。我不得不承認,職業(yè)倦怠找上我了。我時常自問:曾經那么喜歡當老師的我,現在怎么就不快樂了呢?

“教師職業(yè)特點就是艱難、繁重、勞累。累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有沒有累出效率?累出品位?累出創(chuàng)造?累出智慧?累出成長和發(fā)展?”李政濤博士一連串的問題,問得我醍醐灌頂,原因很簡單,不是工作太多,不是任務太重,不是超過我的能力,而是我忘記了享受,忘記了享受教學、享受學習、享受失敗、享受成長!再看看比我年長的名師們,這幾天相處下來,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熱情、執(zhí)著,感染著我,也讓我汗顏,我想他們一定是享受到了繁重工作背后的品位、成長和發(fā)展,所以才能累并快樂著。我相信我也可以,一定可以,寵愛自己,用工作寵愛自己。

二、審視自己,看清自我更新的方向

吳亞萍教授將課堂教學的“改革”狀態(tài)分為:方法的改革(舊框架+方法技術=教師主導)、形式的改革(舊框架+新元素=學生主動)、加法的改革(情境+活動+技術+開放題)、局部的改革(認識部分內化并轉化為行為),而這些都是傳統(tǒng)教學框架不變,學科知識立場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的狀態(tài)。這讓我不自覺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發(fā)現自己真的還要努力更新自己、提升自己。

吳教授用案例的方式解析了新基礎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的結構設計,從教結構到用結構,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其間體現了融合滲透的策略和整體感悟的策略。這種結構設計很適合數學學科的教學,它完全打破了現有的教材體系,不是將知識一口一口掰碎了喂給學生,而是呈現一個整體,讓學生發(fā)現它們的共性,先是跟著老師學結構,再讓學生去用結構,這種大體系、大探究,對學生掌握知識,尤其是掌握學習方法、思想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聽實驗小學老師的執(zhí)教時,以上的思想體現得并不是很理想,讓我有一點懷疑它的可操作性,好在吳教授的課后評課,并不停留在批評層面,而是給出了具體的做法。讓我羨慕洵陽路小學有華師大這么雄厚的專家支持的同時,也讓我堅定地相信這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愿景,更是可以真實達到的現實。

三、名師團隊,獲得持久前進的力量

名師培養(yǎng)工程這個團隊,既有市教育局人事處的方向領航,又有xx大學師范學院的專業(yè)引領,再加上各區(qū)名師們的相互碰撞,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在華師大的教室里,我們放下盒飯就開始分組討論,不管是師院的老師還是名師都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所感所想進行交流、甚至爭論,一直到下午的教授來上課才被迫停下來。在從上海到杭州的高速路上,整整一路我們都在交流、在分享,話筒在手中傳遞,思想在分享中豐富,情感在掌聲中交融,不知不覺間,三個小時的車程讓我們更加充盈、更加豐沛。相信浸潤在這個優(yōu)質團隊中,我們的課堂一定會逐漸充滿生長氣息,我們都能實現自己的生命自覺,乃至達到對學生的生命自覺。

教師 考察篇五

和著春風,踏著陽光,在美妙的四月天里,我們帶著大包、小包踏上了國際大都市——上海。我們滿懷希望,滿懷憧憬,希望裝滿大都市的教學理念來點綴我們瑞安的教學風景,引導我們的教育方向。在上海我們深入育才初級中學課堂,與一線老師對話;在上海我們進入華東師范學府,聆聽大師們的思想;在上海我們討論思考

交流,找尋教育的方向與本真。短短幾天的學習結束了,雖然時間短,卻給我?guī)砹瞬恍〉摹罢饎印?,也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

nel noddings說:“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系,增長個人才干,享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系一種有意義的連接?!钡滦裕切抡n改所體現的,知識是呆板的,人是生動的,教育學生,首先就是要讓他們學會關切,學會關聯,學會關愛,把知識轉化為德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內心的成長,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對自己、社會負責的人。

一、化知識為德性,教師不僅是教學生知識,更是教學生學、悟知識

教育的價值是以為人發(fā)展為本。人的發(fā)展是以知識的學習與發(fā)展為載體,教育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舞臺的。教育的本質是激發(fā)人探究的創(chuàng)造力,培育人的德性,因為沒有健全的人性,就沒有健全的經濟和社會。所以新課程,追求的是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德性的發(fā)展,學生德性自主的發(fā)展。

傳統(tǒng)注重知識記憶的教育,老師、教材是權威者,鐘啟泉教授說:“知識不是一種外在于個體或強加于個體的被管理被灌輸的‘客觀’東西,而是一種可探詢、可分析、可切磋的動態(tài)的探究過程”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苯淌裁床皇怯芍R決定的,而是由教學過程來決定的。以前我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痹谥R爆炸,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即便有十桶水都不夠。新課程呼喚教師角色的變化,更多的是服務意識,更多的作用是引領者、指導者。教學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自己習得知識。

在心理課中,這一點更加明顯,教師就是為學生的心理服務的,更加注重學生心理品質的發(fā)展,教學就是圍繞“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開發(fā)他們的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開展的。至始至終,都“以人為本”,相信學生是自己困境的最好解決者,正所謂“助人自助”。心理活動,也不是簡單的指導學生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而是通過活動,與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讓學生自己體驗到其中的道理。

二、以發(fā)展學生德性為本,關注學生心理品質發(fā)展與預防心理問題

日本學者佐藤學說: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精雕細啄,才能得到扎實的成果。這就要求教師扎根教學實踐,扎根生活實踐,放眼大局,著手細節(jié),讓自己的工作既有的放矢,又深入基礎。學生的基礎是什么?就是人性的呼喚,喚醒、激發(fā)他所有的積極品質、潛能,使自己愛學習,樂學習?!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堅持發(fā)展、預防和危機干預相結合原則。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挖掘他們的心理潛能,注重預防和解決發(fā)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

這是許多特級教師和教授的共識,不管是趙欣才的“研究學情,以學定教”,還是鐘啟泉、吳剛平大師的課改理念,都是以發(fā)展學生為目的。雖然他們沒有講到心理健康教學,但道理是一樣的。作為其它基礎學科的心理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德性的發(fā)展,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所有活動的設計最終都是為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發(fā)展其品質而服務的。

三、發(fā)展學生德性,關注學生的學情,預設教案

只有關注學生的學情,才能知道從什么程度開始教,教學才會有針對性。如何關注學生的學情?鐘啟泉提出:研究學生(兒童研究)、吃透教材(洞察教材的結構、意圖)。陸伯鴻提出:備課時要做到“三個明白,三個把握”,一個是自己明白(對文本的解讀);第二個是學生明白嗎?明白到什么程度?第三個是我怎么教學生容易明白? 在研究學情的基礎上,才能設計預案。預案的設計是靜態(tài)的,而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設計預案時就應有“把我捏碎了塑成一個你”的精神,考慮學生的學法、習慣等等因素。讓學生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吳剛平教授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會講,這是教學方向。

其實,心理課中何嘗不是這樣,每設計一節(jié)課,都要以所教班級學生特點為出發(fā)點,既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又發(fā)現學生的個別差異。在課前要深入學生當中,做調查、訪談。然后根據學生特點針對性的設計過程,只有針對性強了,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就會凸顯出來。

四、課中傾聽學生心聲,注重知識的反思、體驗、內化、行動

課堂上學生是風景,老師是背景。鐘啟泉說:老師上課應該做四件事,即傾聽、串聯、反芻、聚焦。在我看來,老師最應該要做的是傾聽。這也是一名優(yōu)秀心理老師所具備的,我們要學會聽學生所說的,聽學生的反映和教材有什么關聯,聽和其他的學生發(fā)言有什么關聯,聽和他以往的發(fā)言有什么關聯(進步),更要聽學生所

說背后想說的。與學生心貼心的,才能理解接納學生,才能化愛于無形。 此次,吳剛平教授和吳金瑜校長都講知識分為三類:感官識記性知識(學科知識)、意義理解性知識、過程體驗性知識?,F在很多教師是直接把德性給學生,學生只獲得事實性知識、死知識。現在學生不缺知識,缺的是方法性知識、價值性知識。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加工,自己歸納、反思,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學生有感受了,內心觸動了,便收獲了知識,而且把這種知識化為德性。所以在以后的心理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學會在課堂內外反思自己的行為、心理,把自己的所思、所感運用在生活中,自覺的內化為自己的行為。這就要求老師在課中充分尊重學生,調動學生,使學生自主的開展學習。

唐僧西天取經是為造福平民大眾,此次我們上海取經也是為我們瑞安的教育添磚加瓦,讓學生在教育的天地里能主動地學習,快樂地學習。接下來,我們所要做的是把這些學的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理念,扎根在教學實踐中,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走在改革的前頭,不辜負“領軍”教師的稱號。

教師 考察篇六

短暫的杜朗口中學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室里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緊張有序的合作深深地震撼了我。

體會一、杜郎口中學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如何調動起來的?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復的問題。在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雖然簡單,卻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學得真諦。課堂教學中不存在歧視和嘲笑,而是欣賞和佩服、肯定。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信心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再就是通過一些具體措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一是劃分學習小組,小組長每天負責檢查各同學的預習情況和學習掌握情況,使每天所學的知識都能及時鞏固。班內的桌登擺放以方陣為單位,圍坐在一起。這樣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后排的區(qū)別,每個學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課堂上做到參與無錯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積極分子、積極評選課堂積極分子等。三是小組間開展學習評比,每個學生都為自己所屬的集體負責,盡量維護集體的榮譽。四是及時的獎勵和鼓勵制度。

體會二、教師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用民主開放的思想和行動去開啟學生的智慧,在他們的課堂上,沒有講臺,沒有權威,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老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里教師真正成為“導師”,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了解在傾聽。

體會三、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fā)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杜郎口中學不論語文、數學、英語課,他們的模式都是一樣的,如:英語課堂上,一名學生朗誦另一名學生表演,體現在快樂中學習,利于知識的鞏固。

體會四、學生互相幫助,活動自由。討論式的學習,使問題可以通過學生間平等的合作討論來解決,使學生的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學得會、聽得懂。他們上課討論,坐、站均可,聽講都集中到前面,使他們的好動得到宣泄。上課學得會,氣氛和諧,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的被動的聽,這樣,就不會感覺乏味和疲憊,而是一種愉快學習。

杜郎口學生的自主學習獨具特色。杜郎口中學的學生實現了“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霸氣誰能敵,快樂課堂我稱帝”。在學習面前充滿自信,展示自主,笑對人生。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每個人都有了學習的信心,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它的成功我想就是源于此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534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