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蒹葭的讀后感100字 蒹葭的讀后感400字(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2-27 11:22:19
最新蒹葭的讀后感100字 蒹葭的讀后感400字(三篇)
時間:2023-02-27 11:22:19     小編:zdfb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蒹葭的讀后感100字 蒹葭的讀后感400字篇一

這個故事出自《詩經·秦風》一提到秦,一般人的印象都是“粗獷”吧?地處西北,極具侵略性,崇尚武力,士兵男子近乎兇狠,而《蒹葭》怎么聽都應該是在江南水澤的呢喃而不是西北風沙中的嘆唱......

不過,若真若真如此,那可就大不一樣了:一個是白面書生手中相攜的溫香;一個是粗獷武夫心底掩埋最深的惆悵。

恍然大悟——《蒹葭》真的很美,它被那些粗獷嚴峻的男子輕輕的唱出來,如巖石下無人見過的涓涓細流,清涼而溫柔地撫摸過戈壁日曬風吹的破裂。

血紅色的白綢,在你手中,輕拂袖,卻徒留殘淚,水中。箭,穿越千年,射中你傷殘的心。斷劍,額下,無聲的留戀。眼神,讀透內心的愛,劍,無從下手,心,早已成空。你悠然而走,伸手,伸手,為何觸不及你冰涼的手。 游從之,宛在水中坻,只不見伊人,白袂隨風飄。 心已悔斷腸,為何只留你宛一方。天地蒼茫,千年輪回,我卻不知,宛在水中央。

你化身,我心隨,不知方向,已迷茫,怎追尋你一世芬芳,讀透你,依然是謎,我愿留宛,在水一方.....

蒹葭的讀后感100字 蒹葭的讀后感400字篇二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狈驉傊厍笾孰m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于“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云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巴鹪谒醒搿币痪?,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癡人耶?夢境耶?每讀到此,不由喜《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是255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臍’、‘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凶尅保馑际侵螄邢M??!倍恰罢匈t”說。姚際恒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比恰皭矍椤闭f。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自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p>

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蒹葭的讀后感100字 蒹葭的讀后感400字篇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吟哦著遠古的歌謠,輕輕踱向蘆葦叢深處。

蒹葭是我極愛的植物。且不說文人墨客對它有多么青睞,只看那一束荻花立于水畔,就覺得無比的美。在我看來,蘆蕩是最好的景致,是令我神往的地方,而蘆蕩水鄉(xiāng)醞釀的紅色往事,更為這翩然詩意平添幾分豪情。

進園,拉上同學直奔“蘆葦迷宮”,一路風光恰好。青石板路,亭臺水榭;路邊風情茶肆,爐水交響;過往舊寺廳堂、樓臺古碑,皆非雄壯,與吳依軟語呼著、應著,與江南小鎮(zhèn)拼連著、模糊著,與老鎮(zhèn)的記憶一起蒙著輕塵,和著清風。棧橋亭中有人吃茶說話。扯幾處閑景,平淡里過。

到了“蘆葦迷宮”,卻是游人稀少,放眼茫茫蘆蕩,心中說不出的喜歡,它們不知在沙家浜的清波里依偎了多久,好似緊挨著不肯分開。蘆花尚青嫩活躍,鄰家女孩一般的模樣,清純青澀。河畔的蘆葦卻有些泛黃,將長成我心中理想的“蒹葭美人”。一簇一簇,將水面細細隔開,密不透風,水汽便在小空間流轉,如朦朧神秘、氤氳未知的夢境。

就深里步行,路過一座“蒹葭橋”,走上最高點,便可胸懷些許詩情,稍稍俯視蘆蕩,水路狹窄曲折,實實在在的清澈盈動;蘆葦旁泊著漁家小船,船槳橫臥,頗有“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味道。

偶能聽見搖櫓聲,卻想起阿慶嫂們自然也是江南女人,也有蘆葦一樣的氣質,蘆葦般溫婉的美,也會在斜風麗日里浣著紗,在低矮的屋里燃起炊煙,經營安逸悠長的水鄉(xiāng)生活。但她們也選擇了像蘆稈般堅韌,一身青花粗布,一頂蘆編斗笠,一葉小木船,駕馭一方天賜蘆蕩,水里來,水里去,一顆熾熱的心。提起擦得晶亮的茶壺,順便擱下女性的柔弱,譜就美談。江南平實安寧的歷史也有了些波瀾,多了種新的恪守,展示它“寧靜無為”的對立面。

往回走,割舍淡淡的留戀。踏過一座棧橋,耳畔隱約有唱戲聲,極投入,向游人訴說當年的故事,與春來茶館的清茶一起淌進人們的心田。

提醒著不忘。

別了,蒹葭叢;別了,搖櫓聲;別了,蘆蕩火種。無論時光滄桑了多少年,沙家浜的那些蒹葭,依舊。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4305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