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10:26:15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實用16篇)
時間:2023-11-23 10:26:15     小編:筆硯

編寫教案需要綜合考慮教材、教育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養(yǎng)成教學習慣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持續(xù)學習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一

1、鐵路網(文科要求)。

五橫:。

京包-包蘭隴海-蘭新線。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濱洲-濱南昆。

七縱。

京滬京九京哈京廣焦枝-枝柳寶成-成昆蘭青-青藏。

2、修建鐵路的意義作用:。

政治戰(zhàn)略意義--(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2)有利于鞏固國防安全。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二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天體和天體系統(tǒng)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組成物質、天體及其類型。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分析教材,使學生具有歸納整理知識、提取重點和找出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自學能力。

2.通過閱讀圖片、畫圖和思考等活動,提高學生從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了解宇宙的物質組成,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正確的宇宙觀,并注意識別和抵制偽科學。

教學重難點。

1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

2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的含義。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

同學們,通過我們初中地理學習,我們已經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但對其只是作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我們高中階段繼續(xù)對其作進一步的介紹。

【板書】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圍還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陽。不過我們知道,我們的世界卻不僅限于此?,F在我們就面向整個宇宙,來介紹地球的有關知識。

【板書】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紹】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早在人類文明初期就開始了。那時人們用肉眼進行觀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來不動的,人稱其為恒星;有移動的行星;還有彗星、流星等。后來,人們借助于光學天文望遠鏡,又發(fā)現了星云和星系。再后來,加上射電望遠鏡,人們還發(fā)現了中子星、類星體和黑洞等。所有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質形式,人們通稱天體。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天體的主要類型:星光閃爍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動的行星、圓缺多變的月亮、輪廓模糊的星云、一閃即逝的流星、拖著長尾的彗星、氣體和塵埃(備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演示各種天體的主要特點及各種天體的視形狀和特點;2.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板書】1、幾種常見的天體。

【討論】請同學們結合課本p3圖1.2及相關材料,舉出一些天體系統(tǒng)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動題。

【學生回答】略。

【引導】好,像同學們舉出的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等都是天體系統(tǒng)。那么,這些系統(tǒng)內的天體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們之間存在什么形式的關系呢?(互相吸引;圍繞旋轉)。

【板書】2、天體系統(tǒng)。

【啟發(fā)討論】天體系統(tǒng)有大有小,大的天體系統(tǒng)又可包含許多小的天體系統(tǒng)。剛才同學們提到的三個天體系統(tǒng)之間是如何包含的呢?(銀河系含太陽系,太陽系含地月系)。

【學生回答】略。

【講解】(備注:投影課本p3圖1.2講解)地月系只有兩個天體,地球和月球,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為38.4萬千米;太陽系則包括太陽、九大行星、衛(wèi)星及其它天體,地球是距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距離為1.5億千米;而銀河系是由太陽和千千萬萬顆恒星組成的恒星集團,象太陽這樣的恒星就有2000多億顆,太陽就處于距銀河系中心2.7萬光年的位置上。

【講解】銀河系已如此龐大,是否就是的天體系統(tǒng)呢?是否就是我們的宇宙呢?還遠遠不是。利用天文望遠鏡,我們可以觀測到在銀河系之外,還有約10億個類似的天體系統(tǒng),它們被統(tǒng)稱為河外星系。

【多媒體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麥哲倫云等)。

人類目前所認識到的整個宇宙,科學家稱之為總星系,是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當然,隨著空間探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必然還會進一步擴展。

【講解】同學們剛才關于活動的回答很好,這里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多媒體投影)。

【復習提問】天體系統(tǒng)的概念及其層次結構?

【新課導入】我們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陽系中還有哪些行星哪?他們又有哪些特點?為什么在眾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討論的主要問題。

【板書】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目前已知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間夾有小行星帶。

【板書】1、九大行星。

【板書】2.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轉的方向相同,均為自西向東轉,我們稱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過17°,說明九大行星的公轉軌道近似在同一個平面上,我們稱之為共面性。

(3)公轉軌道橢圓的偏心率,即焦點到橢圓中心的距離與橢圓半長軸之比,它決定橢圓的形狀。偏心率越小,越趨向于圓,當偏心率為0時,軌道就是圓。九大行星的公轉軌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說明它們的公轉軌道都是接近于圓的橢圓,我們稱之為近圓性。

(4)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2(1)(啟發(fā)引導)九大行星的質量、大小、化學組成等結構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由此,可以將九大行星劃分為三類——與地球類似的稱之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體積和質量都大的稱之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類是距離太陽遠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稱之為遠日行星。現在,黑板投影一個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據所學的知識填出:

邊啟發(fā),邊指導學生填上表。

(2)地球與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沒有特殊的地方。

【過渡】通過以上我們對九大行星的了解,我們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這就是我們要講的下一個問題。

【板書】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啟發(fā)討論】結合教材內容,思考為什么地球是太陽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學生回答】略。

【總結講解】地球為生命物質的存在提供了三個越的條件,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備的條件——(1)日地距離適中(1.496億km),使地表平均氣溫為15℃,有利于生命過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地球上的溫度,還有利于水的液態(tài)存在。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吸引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又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為主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縮及地球內部的物質運動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單細胞生命就出現在大洋中。(備注:此部分可以模擬演示或講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溫度、大氣、水等條件;假設地球溫度過高或過低對地球生命的影響;引導學生分析地球大氣、溫度與地球水的關系)。

【板書】1、日地距離適中。

2、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

3、液態(tài)水的存在。

【啟發(fā)提問】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質?

根據我們剛才的分析,具有上述兩項條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質,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統(tǒng)中,是否也會存在像地球這樣的天體?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們通過各種途徑,正在不斷地探索。

【總結全課】。

課后習題。

鞏固練習題】(投__,當堂完成)。

1.為什么說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說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課后探究】閱讀有關哥白尼、布魯諾等的書籍,開一次班級天文學演講會,討論學習前人科學探索的精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感想。

板書。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幾種常見的天體。

2、天體系統(tǒng)。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離適中。

2、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

3、液態(tài)水的存在。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三

1)熱力環(huán)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四

1、位置:地處長江三角洲前沿、我國大陸南北海岸線的中點,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毗鄰,北界長江入???。

2、發(fā)展的有利條件:上海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前沿,我國大陸南北海岸線的中點,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運輸便利,消費市場廣闊,為上海發(fā)展成為我國的工業(yè)城市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

3、浦東新區(qū):成為上海的經濟增長點,帶動長江三角洲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騰飛。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五

2、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和種類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3、影響城市服務范圍的因素:

影響因素影響表現。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

1、同一區(qū)域內,不同級別的城市空間組合,就夠成立一個地區(qū)的城市等級體系.

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層層嵌套.

3、不同等級城市數目、相互距離、服務范圍、城市職能的關系:“高少遠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級高,城市樹木燒,相互距離遠,服務范圍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級低,城市數目多,相互距離近,服務范圍小,城市職能少.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層層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論:

(1)一個中心地的服務范圍圍繞中心地呈六邊形.

(2)是市場原則的作用。

(3)高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相當三個低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六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用約20分鐘時間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預習,掌握課本基本知識,并能夠建構基本知識體系。

2、完成本節(jié)的教材助讀中的問題,并用紅筆標記出自己不會的問題。

3、預習中要重視對知識的理解、分析、歸納,并注意聯(lián)系實際。

學習目標:

1、知道自然資源的含義及類別。

2、知道水資源問題的基本情況及產生的原因。

3、知道土地資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

4、知道我國礦產資源問題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讀:

1、自然資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能夠產生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和的總稱。

2、按照自然資源能否再生或恢復的特性,將自然資源分為和兩大類。

3、的迅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長是導致水資源危機的基本因素。水資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資源危機的客觀因素。

4、、和等,是對水資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壞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資源嚴重退化,農業(yè)生產空間趨于萎縮。

預習自測:

1.下列有關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洋資源都屬于可再生資源b.生物資源都屬于可再生資源。

c.非能源資源都屬于非可再生資源d.地下資源都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2.下列選項中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a.天然氣b.稻谷c.土地d.液化氣。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

1、結合課本p20頁文字,完成課本p21頁活動第1題。

2、我國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并思考課本p22頁活動1—2題。

3、我國土地資源主要存在哪些問題?怎樣保護土地資源?

4、預計到2010年,,我國20種主要礦產有半數以上不能滿足建設需求,特別是一些基礎性礦產和大宗支柱型礦產,如石油、、鐵、銅等,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將產生明顯的制約作用。

當堂檢測:

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

a.北方江河徑流量年際變化不大。

b.北方地區(qū)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少。

c.北方地區(qū)年降水量較少,屬于半濕潤地區(qū)。

d.北方地區(qū)耕地多,水資源少,加劇了缺水現象。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七

一、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

2、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

3、意義: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陽常數:表示太陽輻射能到達大氣層上界的能量指標,大小為8.24焦/cm2.分。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的外部結構:指太陽的大氣結構,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2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周期約為)。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八

(l)旅游活動的三要素。

概念:是以娛樂、享受為主要目的,離開常住地的一種綜合性的物質文化生活。

(3)旅游活動的作用。

2.旅游資源。

(1)旅游資源的分類(根據本質屬性分)。

(2)旅游資源的特性。

非凡性:與同類地理事物與現象比較。

可創(chuàng)造性:主要針對人文景觀。

長存性:本身存在的歷史,旅游資源使用的無消耗性。

自然景觀具有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觀具有可變異性、可移動性。

(3)旅游資源的價值。

美學價值: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動態(tài)美、聽覺美,形象美是核心。

經濟價值。

3.旅游景觀的欣賞。

(1)選擇觀賞位置。

千峰萬壑——遠眺俯視(武陵源群峰)。

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

一線天——置身其中近觀。

瀑布景觀——適當距離仰視。

江河湖?!^高的亭臺樓閣上遠望俯視。

湖沼池塘——低臨水面欣賞。

山水組合景觀——乘船現兩岸風景。

(2)把握觀賞時機。

把握天氣:較高的風景名山雨過天晴,能觀賞到云海,又能觀賞到日出日落。

把握時間:特定時間出現的景觀要確切把握觀賞時機,如農歷八月十八的錢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觀候鳥等。

(3)抓住景觀特點——了解園林景觀的特點。

框景:用門框、窗框、洞框等作為取景的畫框,有意識、有目的地優(yōu)化組合審美對象。

借景:借園外的風景來襯托本國的景色,以擴大園景。

(4)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中國自然風景區(qū)的特色之一。

(5)以情觀景。

綜合感受: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綜合感受。

發(fā)揮想象:通過想象感悟自然景觀的形象美。

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登山涉水,求質求真。

(6)景觀欣賞的其他要求。

4.旅游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

(1)旅游活動中的環(huán)境問題。

環(huán)境污染:不僅危害當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捕殺珍禽異獸、濫伐林木、亂挖草皮等。

對背景環(huán)境的破壞:修建旅游設施;旅游者的參觀游覽、生活娛樂。

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2)旅游資源開發(fā)條件的評價。

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其開發(fā)價值。

地區(qū)接待能力:除旅游資源本身的開發(fā)外,還要建設旅游活動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三)中國的旅游業(yè)。

1.中國的旅游業(yè)。

(1)旅游業(yè)。

旅游業(yè)的特點:投資少、收效快、利潤高,被稱為“無煙工業(yè)”

(2)我國旅游資源豐富。

自然風光:長江三峽、桂林山水、黃山、日月潭、西湖、白頭山天地、“天涯海角”

革命紀念地:廣州、武漢、南京、上海、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北京。

(3)旅游區(qū)的建設與保護一為什么要保護、怎樣保護。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九

1.人口增長量龐大,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我國每年出生人口超過萬,凈增人口在1400萬左右。每年有2000萬以上人口進入勞動年齡等待就業(yè),每年新增的國民收入有l(wèi)/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

3.近年來出生嬰兒比例失調,男性比例偏高。

4.人口老齡化使老年人的社會撫養(yǎng)問題日益突出,1993年,我國65歲及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6.2%,老年人口達7350萬。在一些出生率較低的地區(qū),如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等地,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

5.貧困地區(qū)人口與發(fā)展面臨嚴重挑戰(zhàn),提高人口素質的任務緊迫而又艱巨。我國目前沒有穩(wěn)定解決溫飽的人口估計有近7000萬。1993年15歲及15歲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15.5%,其中80%以上分布在農村、貧困地區(qū)。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十

1.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養(yǎng)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tǒng)各層次的感性認識。

2.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確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識,是說明地球宇宙環(huán)境的基礎。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處——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確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體體現,地球有了生命和人類才有可能探討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以及四大圈層環(huán)境的發(fā)展規(guī)律。

教學難點:。

1.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確定理由:學生易于從自然常識角度認識地球上為什么有生命,而難以從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探索地球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

教學過程。

一、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

一)地心說——日心說——星系說——目前觀測到的宇宙。

(講述)從古代以托勒密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紀哥白尼提出的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實際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陽系;再到18世紀天文學家引進“星系”作為宇宙的代名詞;再到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我們對宇宙認識不斷深入。

二)現在人類認識的宇宙。

1、宇宙是形態(tài)多種多樣的物質世界。

天體類型:恒星、星云、行星、衛(wèi)星、流星體、彗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建議)教師結合課本圖1.1分別介紹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體的定義以及蟹狀星云、土星、獅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對彗星在運行軌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長短、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適當補充。

2、天體系統(tǒng)——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就形成了天體系統(tǒng)。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建議)教師畫出天體系統(tǒng)層次表并結合按天體系統(tǒng)層次順序分別介紹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總星系。

3、宇宙的演化過程。

各種天體不是同時形成,各有其發(fā)生、發(fā)展、衰亡的歷史。而整體的宇宙則經歷溫度從高到低,物質密度從密到稀的演化過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參閱教材第3頁表1.1)。

附表1九大行星的數據分析表。

行星分類成員質量體積平均密度公轉周期自轉周期。

類地行星。

巨行星。

遠日行星。

附表2地球各項指標在類地行星及九大行星中排位。

地球質量體積平均密度公轉周期自轉周期。

在類地行星中排。

在九大行星中排。

二)地球又是一個適于生物生成和繁衍的行星。

1、地球所處的光照條件一直比較穩(wěn)定。

從太陽系的誕生到地球上有生命的痕跡,中間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太陽沒有明顯的變化,地球所處的光照條件一直比較穩(wěn)定,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沒有中斷。

2、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中。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繞日公轉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這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3、地球自身具備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溫度、大氣、水等條件。

平均溫度15c:地球與太陽距離太近,溫度就過高,則熱擾動太強,原子不能結合在一起,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說生命物質。地球與太陽距離太遠,溫度過低,分子將牢牢結合在一起,以固態(tài)和晶體存在,生物也無法生存。

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其引力可保存大氣,形成大氣層。經過漫長的過程,演變成以氮和氧為主的大氣成分。

大量的液態(tài)水:地球內部溫度升高使結晶水汽化;地表溫度逐漸下降,在地面低洼處形成了原始的大洋。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1、知識目標:

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主要農作物及分布;了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fā)達的旅游業(yè)。

2、能力目標:

學習搜集資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

3、情感價值目標:

培養(yǎng)尊重不同地區(qū)文化和傳統(tǒng)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濟建設和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產。

三、課前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小組(位置交通、氣候與農業(yè)、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

2、向各組布置閱讀教材圖文,上網搜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務。

3、教師對學生搜集資料、制作過程予以指導和幫助,并準備一些學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強調的問題向學生提問、補充,或給學生以提醒。

四、教學過程。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qū)”,“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說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n—10?s,90?e—140?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內容;在屏幕前據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qū)。

(3)師問:“為什么有人說馬六甲海峽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這條航線對我國有沒有重要意義?”

生答:日本是個礦產資源極為貧乏的國家,我們在網上看到過,日本進口物資的一半,進口原油的80%以上均從該海峽輸入,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經濟命脈”

師補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進口量巨大,其中從中東和非洲地區(qū)進口的石油數量占進口石油總量的70%以上,全部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另外,我國與東南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區(qū)的其他貿易運輸也要經馬六甲海峽航線,因此,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和貿易暢通意義非常重大。

2、氣候與農業(yè)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說明:東南亞地區(qū)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qū),屬于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布區(qū);對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4)導游: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查閱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5)師問:東南亞為什么以水稻為主要的糧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說明,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生長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生產需投入大量勞動力。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少,氣候高溫多雨,所以必然選擇水稻作為糧食作物。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組展示活動。

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文字說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經山區(qū),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業(yè)區(qū);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

文字說明: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2)介紹:大家聽說過“下南洋”嗎?“南洋”就是指東南亞地區(qū),“下南洋”指的是過去我國廣東、福建沿海一帶人民到東南亞一帶去謀生?,F在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東南亞地區(qū)的華僑華人占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80%以上,他們之中絕大多數已加入當地國籍,成為居住國公民。東南亞的華僑華人不但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chuàng)業(yè),遵守法律,和睦共處,為居住國的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他們在融入當地社會的同時,與祖籍國交往密切,對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推動居住國與我國的友好關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民俗風情:“沙爹、加厘飯、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紹:東南亞發(fā)展旅游業(yè)有很大優(yōu)勢,有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眾多美麗的沙灘和島嶼,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馬泰旅游是近些年來國人出國旅游的一大熱點。現在請大家跟著導游一起觀光(對圖片及當地民俗風情的內容加以講解)。

師總結:各組的展示活動非常出色,體現了同學們的智慧和才能及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祝賀大家的學習和展示活動取得成功。

五、課后作業(yè):

隨常練習第二節(jié)。

六、課后小結:

第一課時。

板書設計: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1、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3、5n。

2、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11個國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圖示的方式描述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紹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

板書設計:

四、物產和旅游資源:

1、主要物產:橡膠、椰子、油棕、水稻、錫、石油等。

2、物產的分布:p15活動。

3、旅游資源:介紹新、馬、泰的旅游資源。

五、華人、華僑:

1、華人:中國人旅居國外,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

2、華僑:中國人旅居國外,仍保留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3、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華人和華僑總數在萬人以上。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1.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2.通過“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教學,使學生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地域觀念、災害意識。

[知識和能力]。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4.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的空間概念。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通過讀圖,分析某一地區(qū)氣候特征的能力。

教學重點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教學難點1.緯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6.組織學生先獨立完成課本p10活動4,然后讓3名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和做題思路,大家評判補充。

(1)青藏高原緯度較高,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

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緯度位置:海南島緯度低,氣溫高;而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較濕潤。(海陸位置:二者雖同處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qū),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陸內部,距海較遠,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陸東岸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后經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坐標都是表示氣溫,橫坐標都是表示時間。

2、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數值約為31℃,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大概4時左右,數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峰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溫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學生在經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后,已經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本節(jié)的重點在于:

1.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性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本節(jié)的重點及難點:

1.太陽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2.影響太陽輻射的主要因素。

3.太陽活動(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具體知識點請點擊:盤點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期中考試知識點。

三、地球的運動。

重點。

1.自轉和公轉的特征,黃赤交角的產生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2.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

3.四季的劃分方法及劃分依據。

難點。

1.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原因分析。

四、地球的圈層結構。

本節(jié)教材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內部圈層,二是外部圈層。內部圈層部分首先介紹了對地球內部探測的主要手段——地震波,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差異和變化,將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在這三個圈層中,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地殼。外部圈層部分主要介紹了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在這幾個外部圈層中,重點介紹了大氣圈。而且在大氣圈中還介紹了大氣的垂直分層,這是因為大氣的垂直分層是地球大氣最主要的特征,大氣的分層結構與大氣的熱量、運動以及許多大氣現象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這部分內容是學習后面內容的基礎。在本教材中,將中間層、熱層和外層合并,統(tǒng)稱為高層大氣。這樣處理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為了更加突出與人類關系相對密切的對流層和平流層,二是因為影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的電離層跨中間層和熱層兩層,很難將它劃在其中的任意一個圈層,所以只有放在高層大氣中講述才顯得較為合理。在大氣的垂直分層中,尤以對流層最為重要,因為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而且對流層的天氣變化,也是眾多天氣現象的發(fā)生地。

地理亞洲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氣候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關系密切。這里的教學,通過從學生的自身體驗出發(fā),實例討論分析,讓學生認識體會不同地域,由于氣候條件不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也不一樣。

1.學生從自身體驗出發(fā),結合當地的實際,列舉一年內的不同季節(jié),人們在衣、食、住、行以及農業(yè)生產方面有什么不同。學生相互交流、補充,教師引導評價。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1活動1,分成學習小組,談談這是氣候對人類活動哪方面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正在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選一個代表概括大家的發(fā)言,在全班進行交流,如果能選用當地的實例或讓學生結合自己家里的變化等,學生的感受會更深。通過討論交流,教師的引導點撥,使學生認識氣候對人類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生活受氣候的限制越來越小。

3.讓學生閱讀課本p61“水稻種植與氣候”。結合自己對當地氣候條件的了解,結合水稻的生長習性,看看當地適合不適合種植水稻,使學生認識氣候對人類農業(yè)生產活動的影響。

4.用兩個學生扮演小強和小明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他倆的愿望能不能實現,為什么?通過討論交流,教師評價點撥,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區(qū),氣候條件不同,不能簡單地把甲地區(qū)的樹、農作物移到乙地區(qū),不能憑主觀愿望做事,人類的活動必須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

5.組織學生閱讀活動3,然后把學生分成兩組,并結合當地發(fā)生過什么樣的自然災害,造成哪些損失或危害,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根據雙方辯論的情況,教師要適時啟發(fā)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是對人類危害而言的。否則只是自然現象,成不了災害。沙漠地區(qū),荒無人煙,長時間不下雨,對人類來說造不成危害,所以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我國南方一些地區(qū)就不同了,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經濟發(fā)達,又是我國的主要農業(yè)區(qū),一個月不下雨,人們的生活和農業(yè)生產就要受到影響,造成損失。同理,就是同樣等級的災害,在人口密集或經濟發(fā)達區(qū)造成的損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經濟落后的地區(qū)大得多。

通過對實例的辯論、分析,使學生自己去體會氣候異常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培養(yǎng)學生的災害意識。

6.投影展示漫畫欣賞:“地球出汗了”。地球為什么出汗了?

讓學生閱讀課本p62“氣候變暖”。然后組織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討論:地球為什么出汗了?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應該怎么做,我們應該怎么做。

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不要作過多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所以,人類應該理性地控制對氣候有負面影響的活動。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和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這些實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認識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一方面要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特別是氣候變暖已成為人類普遍關心的環(huán)境問題,要保護好大氣環(huán)境,這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作為新世紀未來的青年,同學們也要積極投入行動行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3511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