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讀后感是對讀者個人的思考和感受的表達,每個人的讀后感都是獨特的。那么,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可以從整體上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一個簡明扼要的概括,包括書籍的基本情節(jié)、主要人物、故事背景等等。接下來,可以選擇其中的幾個關鍵點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比如書中的某一個主題、某一個人物形象等。在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引用書中的語句和段落,用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和理解。此外,還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考,對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個人的感悟和評論,給予書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以自己的解讀和理解。最后,可以總結(jié)自己的讀后感,表達書籍給自己帶來的收獲和感受,以及對讀后續(xù)篇的期待和建議。推薦以下讀后感,其中或許有你感興趣的作品和觀點。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一
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這本書使我有很多感觸。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边@些話讓我明白,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每天面對著的是一張張?zhí)煺娴男δ?,一個個前程不可限量的個體,因此,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對學生全身心力量的愛,才能保護每一個孩子幼稚的心靈。每每面對一張張?zhí)煺鏍€漫的孩子的臉,總有這樣一種很強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讓所有孩子得到快樂,得到發(fā)展!愛崗敬業(yè),辛勤耕耘。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在逐漸地取代傳統(tǒng)教育思想。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努力去做的。只要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會把他的智慧無怨無悔地獻出。
“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讓我明白,競爭的基礎上合作,合作的基礎上競爭,是現(xiàn)代社會的顯著特征。一個不善于合作的教師,是走不遠的,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對于合作與競爭,要確立“雙贏”的觀念。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在競爭中只有一個贏家,因此,合作有一定的困難,更多的是競爭。但是事實上,只有雙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真正高明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于調(diào)動各方面因素的教師。這樣我們才會贏得每位教師的尊重,贏得每位學生的尊重,贏得每位家長的尊重。
“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边@些話讓我更加明白真正的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充滿了希望,我對那些學習不好又老是犯錯誤的學生總是耐心地去做工作,犯了錯誤叫到辦公室耐心地談心,直到徹底讓這個學生懂得怎樣做為止。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該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學生,同時寬容每位學生,尊重每位學生。這樣我們的學生會越來董事。
轉(zhuǎn)眼間,我踏上教育這片沃土已30個年頭了。驀然回首,看看自己這幾年所走過的路,每當看到學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時,每當聽到學生一聲聲發(fā)自內(nèi)心的問候時,我的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每每這時,我都會在心中給“教師”這兩個字加上一個重重的砝碼。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嚴于律已、言行一致,善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努力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做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從而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為每位孩子茁壯成長而努力!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二
當我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思索著,感覺特別親切,那是因為《新教育之夢》有著獨特的親和力。
以往談到理想,我總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夸夸其談許多美好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xiàn)實中美夢成真的卻少而又少。而現(xiàn)在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卻有著新的感受。朱老師的教育理論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的,他在書中所使用的語言是平靜而又睿智,他用最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最深奧的教育理論,在他的作品中,我沒有讀到成堆成堆的術語,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獨特的風格:論述、抒情、問答并舉,既有邏輯嚴密的理性語言,又有老百姓習慣于說和聽的大白話,還有富有激情的詩句??梢哉f他的書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jīng)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實在令人敬佩。
《新教育之夢》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讀完以后我深有感觸。正如朱永新老師所說的,德育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教育者應該把德育放在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要實現(xiàn)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首先要實現(xiàn)理想的德育。而作為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父母,也應該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教育,我們雖然提倡的是教書育人,但是在應試教育前提下,我們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上,因而事實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務于教書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淡化德育的趨勢。正所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師的法寶”,有了好的成績,你就有了一切。
在這種氛圍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然而,世間文化的國際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齊的網(wǎng)絡文化的滲透,部分學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觸目驚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啊!否則,培育的人才無異于“病梅”,魯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蕩在我的耳畔。因而,我們必須端正思想,研究對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養(yǎng)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huán),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蔽鹩怪靡?,德育為首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對于我們來講,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真正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德育,切實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教育應該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中,在學生與教師們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師提出,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的活動中養(yǎng)成學生的德性,讓學生在游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們不能讓學生整天僅僅忙于上課和做作業(yè),應該多給學生交流和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學生會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處理沖突,而這些道德不是靠簡單的說教就能奏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學生自覺地創(chuàng)造真善美之人格。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朱永新老師強調(diào),理想的德育應該是:在自然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為的生動的實例來充實它,從感性的角度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道德準則;通過讀書來凈化學生的心靈,把道德的體驗、感悟升華為道德的理性層次,上升到一種自覺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藝,在美的氛圍中推進善的教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起心目中的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學生,內(nèi)化為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重視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求全責備,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讓學生很自信地把優(yōu)點放大,把一些不良的品行自覺地消除;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自我教育的習慣,使學生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習慣;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蒼白無力的說教,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它應該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如果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從這些方面把握德育的實質(zhì),理想的德育之夢已離我們不遠了。
讀完《新教育之夢》,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心中充滿愛,向我們心中理想的教育邁進。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三
首先是這本書的題目吸引了我,既然是小語,那一定很精練,讀過果真如此,受益匪淺。
還有讀完我感覺我的教育很失敗。我的教育里多了知識,少了思想情感。我認為嚴厲是愛,可是我的嚴厲有時候沒有帶給學生愛。書中有很多觸動心靈的句子,與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真的,無論是所謂的基礎好的基礎差的學生,多年之后可能會忘記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如果能時常的傳遞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受益終生。我意識到這句話是告訴教育者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不光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幸福和快樂,還有老師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一直以來,我的批評總是多于贊揚,總是會吝嗇自己對孩子們的表揚,而對于一名學生而言,他的快樂源自小伙伴們的嬉戲,源自父母的關愛,更多的時候源自于老師的贊揚和肯定。
老師心中有愛,我們的學生才能在感動中收獲著快樂,才會激發(fā)著上進,優(yōu)異的成績也會在上進中取得。這又應了又一句“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這里整理幾句我印象還很深刻的幾句,“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幾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薄皩W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數(shù)英雄,而對于學生的人格成長和德性的養(yǎng)成往往不太重視。”“你的心里沒有陽光,你的教育就不會輝煌”,“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詩意”。
最后我想說“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蔽乙庾R到要鼓勵學生發(fā)掘自己的潛能,鼓勵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把孩子幼小的夢想扼殺在搖籃里,因為我們要有信心,相信孩子們的夢想會指引著他們向前進。
讀完本書,發(fā)覺我要改變我的錯誤觀念,改變心態(tài),繼續(xù)努力前行!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四
我讀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動,它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追尋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
第二、深入現(xiàn)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
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
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zhì)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xiàn)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nóng)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nóng)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nóng)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F(xiàn)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jīng)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
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夸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五
朱永新先生近些年積極推進新教育,有很多思考和實踐行動,他倡導用寫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對話和交流,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著作等身。為便于大家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精華,朱永新將自己這些年發(fā)表的教育觀點、箴言匯聚起來,編輯成了《朱永新教育小語》一書。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朱永新的教育主張,這本書倒是非常適合的;對于那些想深入研究朱永新的教育思想的人來說,這本書也可以作為索引來使用。
這本教育小語,從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師生的閱讀、教師的作用、校長的作用、童年的價值、家庭教育、成功的意義、生命的意義等九個方面,匯編了300多條朱永新的教育箴言。這里摘選其中的一小部分,也順便談一些自己的讀后感。
新教育實驗,是由朱永新發(fā)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一個以教師發(fā)展為起點,以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朱永新強調(diào),新教育的五大基本理念是:1、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2、無限相信教師與學生的潛力;3、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4、重視精神狀態(tài),倡導成功體驗;4、注重個性發(fā)展,建設特色學校。
要通過新教育實驗,努力實現(xiàn)四大轉(zhuǎn)變: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改變學校的發(fā)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范式。
新教育的十大行動是: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yǎng)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shù)碼社區(qū);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fā)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
正好上個月讀了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杰弗森郡的一所特別的公立學校――開明學校的教育故事,讓我感覺到在基礎教育領域,讓孩子收獲幸福的教育是完全有可能的。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敝煊佬滤珜У男陆逃龑嶒?,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行動方案,都與開明學校有異曲同工之處。這讓我相信,如果相關的實驗學校,能夠按照新教育實驗所要求的去實踐,一定會讓學校的師生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
但有一點我是堅信的,只要學校愿意去實驗,愿意去改變,哪怕只選擇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去探索,就一定會給學校帶來變化和生機。這樣的學校,可能暫時還達不到新教育實驗校的標準,但慢慢地,就會向這個標準靠攏。空想無用,實干興校。
二、閱讀的習慣。
有一句話,最能代表朱永新的閱讀觀: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朱永新認為,學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一所學校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主要的教育任務就基本完成了。如果在十多年的基礎教育歷程中,一個孩子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這樣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閱讀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diào)都不過分。在許多重要的國際教育質(zhì)量測量項目中,閱讀素養(yǎng)都是測量的重點。為什么大家如此看重閱讀?是因為一個具備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人,就是一個具有終身學習本領的人,在知識爆炸、科學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學的本領,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中生存。大量國際教育測量的結(jié)果也表明,一個學生的閱讀習慣與他的學業(yè)成績之間有著明顯的正相關。即使從功利的角度看,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和教師的引領示范非常重要。朱永新認為:把孩子簡單丟進書的海洋里,不會游泳的孩子很可能被淹沒。在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同時,如何為他們進入閱讀的世界作好準備,如何幫助他們掌握閱讀的技巧,和為他們選擇圖書一樣重要。
家長和教師的示范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自己要堅持讀書。在父母和家長都喜歡讀書的環(huán)境里,孩子是很容易愛上閱讀的;二是要倡導師生共讀、親子共讀。朱永新認為,共讀這一行為“從科學上說,就是用最溫暖、最溫馨、最不著痕跡的辦法,讓孩子掌握‘閱讀’這種人生最重要的學習武器?!焙⒆雍统扇送ǔI钤趦蓚€不同的世界里,大家共讀一本書,實際上就是在兩個世界之間架設交流溝通的橋梁,就是“創(chuàng)造并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這無論對孩子還是成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總是感到自己很忙,找不出時間來閱讀。對此,朱永新說:讀書如飲食,“沒有時間”只是借口。當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時,當我們把閱讀作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時,總可以找到讀書的時間。
教育術語的背后,常隱含著教育的價值判斷和教育的觀念。有的時候,我們自己口頭所講的事情,內(nèi)心并不一定認同。比如說很多教師和家長將教科書和教輔資料以外的書籍稱之為“課外書”,并對孩子讀“課外書”有很多的限制。朱永新認為:僅從“課外書”這個概念,就可見學校往往是最頑固地拒絕“讀書”的場所。
只有在觀念上真正認同了一件事情,才會在行動上體現(xiàn)出來。閱讀也是如此。
三、教師的定位。
有人將教師比喻成園丁,朱永新認為這樣的比喻并不恰當。園丁每天辛苦地澆灌、修剪,為的是整個花園的美觀,以及帶給自己感官的愉悅和工作的成就感。但在整個過程中,花無法影響園丁。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作用的過程,教師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學生對教師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教師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
有人將教師比喻為春蠶,朱永新認為這樣的比喻并不恰當。首先春蠶只在春天里生長,而教師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jié)里;其次春蠶最終“作繭自縛”,這樣的結(jié)果太過凄涼,教師的生命始終是鮮活的,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自己。
有人將教師比喻為蠟燭,朱永新認為這樣的比喻并不恰當。把教師看成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是把學生發(fā)展的前提建立在犧牲教師的基礎上的。教師是一盞長明燈,在溫暖孩子的心靈,為孩子指引道路的同時,也照亮著自己,激勵著自己奮力前行。
朱永新認為:教師與學生是一門硬幣的兩面,是兩面一體:沒有教師,學生的學習無從談起;沒有學生,教師的存在失去意義。教育中遭遇的所有問題,既是學生的生命難題,也是教師面臨的生命難題。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善于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中有一些人為什么喪失了激情?因為他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一個人永遠不會超越他追求的目標,同樣,一個人也永遠不會超過對自己的評價。
真正的教師,應該讓自己和學生在跨越重重困難以及懷疑之后,仍然能夠建立起對于世界、對于人類、對于自我、對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于信念。這種信任、信念乃至于信仰,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基石。
四、家庭的責任。
人的生存能力,是有模仿力、規(guī)劃力、詮釋力來組成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朱永新告誡所有的家長:孩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觀察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模仿家。進行家庭教育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父母讓孩子去做的事情,最好父母自己要去做;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么,父母最好先成為什么。他還說:為人父母,一定程度上就是選擇了一種限制自己的榜樣的生活。為孩子做出表率,比再動聽的說教都有效。真正懂教育的父母懂得為了孩子應作出一定犧牲,放棄那些不良的個人愛好。
隨著每個家庭出生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孩子在家長的地位越來越高,父母乃至祖父母這一輩子幾個人甘愿做行星,圍繞在孩子這個太陽的周圍,幫孩子做這做那,只要孩子高興即可。朱永新提醒這些家長,如果你真正愛孩子,就應該學會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和學生承擔必要的勞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剝奪了孩子和學生的'勞動權利就等于使他們喪失了成長的機會。
還有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庸,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根據(jù)自己設想的模樣來塑造孩子,約束孩子。結(jié)果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甚至還會出現(xiàn)令人扼腕的后果。朱永新提醒家長,孩子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他。父母的主要職責在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獨特的東西,然后加以培養(yǎng)、使之壯大并完善。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但家庭教育往往又是最容易出錯誤的地方。用朱永新先生的話來說: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教育科學訓練的父母,正如沒領到駕駛執(zhí)照的司機一樣,匆匆上路,必定會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據(jù)說,國家正準備對家庭教育立法,如果真的如此,并盡快頒布實施,相信對孩子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雖說是“小語”,但信息量還是非常大的。欲了解更多的內(nèi)容,可以找來本書一讀。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六
如果我們老師的教育是這樣,那么我們祖國的未來將是什么樣子?都不太敢想,教育不僅是教會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真正的人格,做一個正直的人。在書中有這樣的一些話:教育應該是快樂的,教育也應該是積極的,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如果老師的教育生活不能得到幸福,作為學生也不可能得到快樂,或者至少說是將快樂傳遞給學生。而做為新世紀的老師,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么我們真是不能夠說太“為人師表”,最多算是“某一方面”的為人師表,而在道德教育上,我們不敢懇懇而談,如果我們不能換個角度去思考,真的是很難以成就我們的真正的新教育意義上的“為人師表”。
我又有點感想了,作為教師,應該說是很開心的,可是就像書中說的一樣,為什么我們中國的教師就是不怎么開心呢?原因不說了,每位同仁都了解,也都知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原因?而且我們經(jīng)常去想怎么去改變?但是,我們到底能夠改變什么?怎么去改變?這是一個非?!皟?yōu)秀”的問題!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在教育這個“事件”上,很多教育者都是“只吃一塹而不長一智”!
但是,我在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中看到了希望,我真的幻想,我們的中國教育,如果沒有分數(shù)的絕對限制,那么我們中國的孩子將是多么的快樂,老師將是多么自信!我真的相信我們?nèi)袊膶W校,在新教育的引領下,能夠?qū)⒅袊逃葡蛐赂叱?!雖然,縱觀全國,新教育只有一部分的教育實驗區(qū)和教育實驗學校,但是也是一個亮點;毛澤東主席講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即使就是那么一點火,在我們的信心和努力的推動下,一定能夠?qū)⒅袊慕逃聵I(yè)發(fā)展得更好!
最后,再次謝謝朱永新老師!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七
暑假中,我閱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一書,這是一本有關教師心靈成長的書。全書共分四輯,分別是“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愿我書寫一部教師的生命傳奇”“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輯以書信問答的方式呈現(xiàn),眾多一線教師提出在工作實踐中遇到難題、在教師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困惑,朱老師一一予以解答,不僅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分析,更看出問題背后的本質(zhì),對每個問題都作出了詳盡細致、深入淺出的剖析。
記的老師。而今天,我想做一名讓學生瞧得起、讓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師。
那么,如何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讓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師呢?朱永新老師也為我們提出來具體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高為師,就是要把課上好。把課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深入鉆研教材,把握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興趣等等。對于年輕教師來說,何其容易。這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在教師如何提高自我素養(yǎng)、專業(yè)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師也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方法?!敖處煹膶W習,首先就是向書本學”。閱讀提高教師職業(yè)認同的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讀物,閱讀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yè)書,要懂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與經(jīng)典對話,加強閱讀審美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
當然,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看書卻不思考,沒有把書本中的精華之處加以內(nèi)化、吸收,對書本中與自己觀點不同的地方?jīng)]有思考,只是看過而已,這樣讀書的效果不會理想。因此,學習與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讀過的書要做摘抄、筆記,還可以寫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文字記錄成長可以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同時,在教學中,我開始仔細思考,應該怎樣做好我所熱愛的教育工作?首先,應該要堅持《士兵突擊》中“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關愛每個學生。關愛是一個眼神,給學生無聲的祝福;關愛是一縷春風,給學生身心的舒暢;關愛是一場春雨,給學生心田的滋潤;關愛是一句問候,給學生春天的溫暖。其次,注重鼓勵。少一點責備,多一些夸獎;少一句批評,多一句引導;少一點隔閡,多一些溝通。現(xiàn)在,我不敢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我確定,我和我的學生們在一起成長,一起努力。我感謝我的學生,是他們給予我自信,力量和幸福,讓我的教學一點點進步。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八
關注到每一個生命,每一個日子、每一個課程是一間教室能讓人感到幸福的緣由之一。而這間教室里的引導者——教師的狀態(tài),更加值得我們?nèi)リP注。
朱永新先生圍繞教師提出的教師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教師成長的關鍵問題,如“成為教師的理由”“怎樣具備好教師的慧眼”“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怎樣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一一為教師“解惑”。
教師,既是一份職業(yè),也是一個志業(yè);那既是一份職責,更是一種使命。讓教師能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給教師帶來職業(yè)的尊嚴與幸福感,點燃教師的激情,成為教育的追夢人,是朱永新先生這本書的初衷。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九
《新教育》把教師的發(fā)展看作是學校發(fā)展的起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學校管理最最靈魂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帶動學校的發(fā)展,影響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則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快樂,那就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我都不快樂,我會讓你快樂嗎?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談教育幸福?何談學生的快樂呢?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
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并不遙遠,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
書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弊鳛橐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合格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領悟到了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zhì):
讀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時,無時你不感覺到愉悅與沖動,讓你感覺到你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一位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的大師在演講,大師用他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感染著每一位讀者。作為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qū)W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diào)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zhuǎn)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應該是“愛的教育”。其實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何嘗不是為學生的點滴進步而驕傲,何嘗不是為了學生的進步而高興,每一位教師都愿意把每一個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愛!可是現(xiàn)實卻是:高考的指揮棒讓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蒙蔽了雙眼,甚至學生自己都錯誤的以為:只要成績好,一好遮百丑!這樣,我們的教育便不再是“愛的教育”而是“分數(shù)的教育”。
這樣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數(shù),而忽略了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忽略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學生作為社會人的這一基本屬性特征。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必然是病態(tài)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實踐活動就是要改變這一教育問題,讓老師們重新關注心靈,重新建構課堂。所以作為一個物理老師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更多的加強物理學史、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注意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物理的信心!總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去?!?/p>
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jié)構。扎實的專業(yè)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jié)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diào)動和感染學生;另外,扎實的基礎,使我們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發(fā)展性研究叢書》一書中提出要重建學科教學價值觀,拓展學科豐富的育人價值,指出“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認真地分析本學科對于學生而言獨特的發(fā)展價值,而不是首先把握這節(jié)課教學的知識重點與難點”?!懊總€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價值,除了一個領域的知識以外,從更深的層次看,至少還可以為學生認識、闡述、感受、體悟、改變這個自己生活在其中并與其不斷互動著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實現(xiàn)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徑和獨特的視角,發(fā)現(xiàn)的方法和思維的策略,特有的運算符號和邏輯;提供一種惟有在這個學科的學習中才可能獲得的經(jīng)歷和體驗;提升獨特的學科美的發(fā)現(xiàn)、欣賞和表達能力。惟有如此,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fā)展才能從不同的學科教學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yǎng),在發(fā)展對外部世界的感受、體驗、認識、欣賞、改變、創(chuàng)造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體驗豐富的學習人生,滿足生命的成長需要?!?/p>
葉瀾教授這些觀點,有助于我們認識人文地理的教學價值,人文地理教學的價值就在于讓學生用地理的獨特視角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人類活動有更豐富的認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對教育價值的選擇還停留在“傳授知識”上,學生并未對人文地理中所描述的人類活動及社會現(xiàn)象形成深刻而豐富的認識。上學期聽了“城市化”一節(jié)課就存在這樣的問題。這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是城市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郊區(qū)化和逆城市化現(xiàn)象及城市問題。為了說明問題,有必要對這節(jié)課主要教學過程作簡單的描述。
在“郊區(qū)化和逆城市化”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先用示意圖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郊區(qū)化與逆城市化的含義,接著提問:“為什么中心城區(qū)的人口會遷移到郊區(qū)去?”“因為中心城區(qū)空氣環(huán)境較差,交通擁擠,房價太高等造成的”“還因為郊區(qū)環(huán)境好”,教師肯定了兩位學生的回答后,再次強調(diào)郊區(qū)化的表現(xiàn)。然后又以同樣的教學方式進行“逆城市化”教學。
在“城市問題”部分的教學中,教師用景觀圖片的方式羅列出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交通問題、住房問題、就業(yè)問題等城市問題,然后讓學生討論:“為身邊的城市問題獻計獻策”,學生提出一些諸如“少扔垃圾多種樹”“多乘坐公共交通”等對策。
這樣的教學場景在人文地理教學還是比較常見的,學生憑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作一些簡單的交流,“植樹造林”這樣的答案可能在小學時就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
那么如何讓學生用地理的獨特視角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人類活動產(chǎn)生更豐富的認識呢?
首先,在人文教學中要結(jié)合案例進行教學。這節(jié)課的主題與城市有關,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性的大城市,應該以上海為案例,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開展教學,比如,對于郊區(qū)化的問題,教師可以呈現(xiàn)近幾年上海城市人口分布的數(shù)據(jù)變化表,讓分析上海城市化已進入哪一階段,并進一步分析為什么出現(xiàn)郊區(qū)化,郊區(qū)化有什么積極的意義。對于城市問題,教師也可以聚集一些上海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如交通、環(huán)境等,深究其原因,然后再讓學生提出合理措施。
其次,人文地理中的一些人類活動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教師要將其視為豐富的課程資源加以利用,培養(yǎng)學生以多維視角分析問題。比如對于為什么中心城區(qū)的人口遷到郊區(qū)這一問題,就涉及了產(chǎn)業(yè)結(jié)構調(diào)整、城市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中心城區(qū)人口密度大、城市市政建設、郊區(qū)交通條件、環(huán)境條件改善等多方面的因素。當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同質(zhì)化時,教師要從思路上予以引導。再如,郊區(qū)化對于促進上海這座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些都需要教師進一步去挖掘。
這節(jié)課的價值決不僅僅是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郊區(qū)化、什么是逆城市化,城市問題有哪些,而是將這些知識融在“如何讓我們所居住的城市——上海進一步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主題,這才是葉瀾教授所倡導的對學科豐富育人價值的拓展。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一
讀后感這個暑假,我看完了《新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的前一段是作者的自家故事和作者的自身感受和體驗。寫了他們一家在20世紀80年代這段時間危險和清苦的日子,而他們一家卻在這段時間,生下了一位名叫葉茂的孩子。而作者和這位孩子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后一段是作者推薦的一段勵志故事,這些故事里有許多深刻的道理,對人十分有益。童年一定要快樂,因為童年是人生的起步,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童年不快樂,人的一生都不會快樂,所以,有一個陽光的童年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作者筆下的葉茂的童年就是陽光的,他的奶奶,也就是作者本人,經(jīng)常和他玩,和他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他有時問奶奶:為什么別的小朋友和奶奶都不怎么說話不怎么親,而葉茂好象和奶奶特別親,感覺好象奶奶是葉茂的一個特別好的玩伴一樣,整天在一起玩那學習那特別開心。
我對葉茂十分有同感,我很小的時候外公外婆也是這么開心地陪我玩,陪我鬧。他們抱著我陪我在鄉(xiāng)下看麻雀,看兔子,看綿羊野牛,看鹿群在樹林里奔跑跳躍。都是他們陪著我。直到外公生了病,躺在床上還要開刀做手術,等做完手術后,他就再也不能陪我看東看西的了。
我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悟很深,相信別的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感悟一定也很深吧。希望大家看看這一本書,相信這會對你有好處的。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二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夢》之夢中說道:"應該交給學生自警,自誠,自勵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學生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聯(lián)想起自己平時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生活的歷程,我深深感受到:"確實應該讓孩子們在自我激勵中成長!"。
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可獲得成功必然要有一個努力奮斗的過程。作為教育者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過程是一個期待成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人的耐心,需要人的經(jīng)營。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讓孩子根據(jù)自身情況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看到成功的價值所在,給孩子奮斗的動力。然后讓孩子掌握熟悉實施這一計劃所需要的,所處的環(huán)境,將目標更加細致化,并將總目標分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使這一計劃的實施呈現(xiàn)出階段性,讓他們更加明白取得成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取得最終的.成功是需要不斷努力的!接著,我們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掌握自己的世界,讓孩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指導能力,讓他們更加具有獨立性,這樣,就更容易讓奮斗過程當中所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成為前進路上的加油站。同時,家長和老師也應當參與到這一奮斗過程當中來,不時地鼓勵與指正,讓孩子少走彎路,一同和孩子期待成功,用教育者的熱情去感染孩子。
朱永新說:"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的活動中養(yǎng)成學生的德性,讓學生在游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做為老師和家長應該時時給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他們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體驗,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激勵中去感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從而感受到學習和生活所帶來的快樂,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這使我想起我的一個學生。這個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但作文的能力一直在班上處于中等水平,而且他作文時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精益求精,從不修改。在我組織的一次基地活動當中,我有意識地參加了他們那一組的活動,并在活動的過程當中,我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了各種情境,并引導他們在活動中細細觀察,體驗?;氐綄W校后,我又指導他們寫一篇有關這次活動的作文。因為有東西可寫,這次作文他寫得很長,我及時地表揚了他。在他心情愉快時我不失時機地給他提出了修改意見,他很樂意地接受了,并當場修改。這次作文我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在作文講評時我又特意將他作文中的優(yōu)秀片段制作成課件在全班賞析。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每次作文都很認真,多次主動要求給他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見。就這樣,他的作文水平提高得特別快,在省級作文比賽中還獲得了二等獎。從他的進步中我們不難看出給孩子提供機會取得成功對于孩子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一次次成功的體驗。這就警醒了我們每一位教育者:應當做有心人,為孩子們提供,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讓孩子們的"心田"中也留下我們辛苦耕耘的足跡。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三
在領悟社會轉(zhuǎn)型與學校教育轉(zhuǎn)型的背景下,“新基礎教育”呼喚著一種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的個體的出現(xiàn)。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出于每個人生命深處的呼喚與需要。正是由于回到了任何人都具有的“生命”這一原點上,“新基礎教育”理論及其實踐所面對的就不僅僅是少數(shù)人,而是擁有生命、向往生命發(fā)展的所有的人?!靶禄A教育”的召喚力正來自于此。它追求一種健康向上、積極達觀的生命態(tài)度與精神狀態(tài),追求一種堅實的探究性的生命成長過程,追求一種自我尋求發(fā)展資源、積極實踐、綜合互動的復雜的思維方式,追求一種主動的生存方式。
“新基礎教育”是相信生命的力量的,是相信學校教育的力量的。生命有著內(nèi)在的力量,無論在何種情境下,有生命活力的人不會缺少希望、不會缺少信心、不會缺少力量。而學校教育,能夠給生命以力量、給生命以陽光。
“新基礎教育”追求著學生的生命成長。一個個新生的、充滿綠意的生命,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學校教育改革過程中獲得成長,這是“新基礎教育”的一貫追求。
“新基礎教育”關注著教師的生命成長?!皩τ诮處煻裕n堂教學是其職業(yè)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yè)的感受與態(tài)度和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边@句話,已經(jīng)成為打動眾多教師的一句名言。也許,這句話的親和力與感召力,正來自于它對教師生命質(zhì)量的深切關注。
隨著時代的變化,教學的觀點與理論、方法與手段也在不斷更新,教師也要學習。教育不是把現(xiàn)成的東西像商品一樣,放在你手里,你接過來,就學會了。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的過程,它需要發(fā)生一個主體的轉(zhuǎn)換。兩個主體之間通過互動實現(xiàn)知識的一種轉(zhuǎn)換,由外在的轉(zhuǎn)化成內(nèi)在的,成為構成學生頭腦里的知識結(jié)構的重要組成。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做教育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重新認識。教育事業(yè)對喜歡挑戰(zhàn)的人不會滿足,當然光喜歡挑戰(zhàn)還不夠,還要熱愛人、喜歡人。如果你對人沒有興趣,對別人不愿付出,你就別當教師。
傳統(tǒng)的文化不把孩子當做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存在,而總是把孩子看做管的對象、哄的對象。其實孩子也有很多可以讓成人深思的東西。成人沒有孩子的心態(tài),他不會去理解孩子,去尊重孩子。他總是用他的眼光、他的標準去看待孩子、去要求孩子。正因為這樣去看待孩子,所以會把跟孩子打交道的人也看成是最卑微的。因為孩子卑微,所以你也卑微。這樣一種社會的認識、文化的積淀折射到教育中來,逐漸變成許多教師自認的一種角色定位。有些教師教完了一次、兩次、三次,以后他就認為我是老教師了,就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講課的人,他也做得沒味道。教師這個職業(yè)就這樣去魅了。所以,要使教師職業(yè)呈現(xiàn)出她原本就有的魅力和豐富性,在我看來,重要的是要重建教師角色的形象,重新認識教育的真諦及當代教育的使命和特征。惟有如此,才會看到當今教師的生活充滿著挑戰(zhàn),教育是創(chuàng)造人的精神生命的事業(yè)。誰說教師的生活就是不斷地重復了?恰恰相反,其實每天每節(jié)課都是師生在課堂中.共同創(chuàng)生的。教師要有不斷自我更新的意識和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勝任在變化著的社會中當一個稱職的教師,才能在促使學生發(fā)展的同時,使教師自己的職業(yè)生命也在發(fā)展。只有一個不但對社會有價值,而且讓從事該職業(yè)的人也能感受到工作中創(chuàng)造的歡樂和自我發(fā)展價值的職業(yè),才會成為最有內(nèi)在魅力的職業(yè)。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四
早聽說過朱教授及他的《新教育之夢》,本學期學校號召老師們學習,于是我靜下心來,認真的閱讀了一遍《新教育之夢》這本書。在閱讀中,我不由得被朱教授全新的教育思想所感染。特別是《理想的智育》和《理想的教師》這兩章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覺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夢》,讓我們尋找到了一條突破自我發(fā)展的道路,也為我們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的兩點體會:
朱教授在闡述“理想的智育”時,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理想的智育應注重協(xié)調(diào)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于‘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yǎng)成?!蔽沂仲澩@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他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它不但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有著對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審美情感的熏陶、堅強毅力的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訓練等。試想,如果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是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這不由讓我想到,不久前一位家長找到我,哭著給我訴苦,孩子在家如何自私不聽話。更讓她接受不了的是,當她生病時,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沒有絲毫的關心。聽了家長的話我久久不能平靜,現(xiàn)在的.孩子已儼然成為家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已習慣了接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不懂得回報和感恩,缺乏動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與別人相處時處處表現(xiàn)出的斤斤計較和以自我為中心……對于這些情況,如何改變,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間有效實施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值得我們思考。
“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睈鄣慕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愛的陽光;我從生命的花圃中走來姹紫嫣紅的花朵上掛滿了愛的露珠……此生我將注定為愛忙碌猶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在工作中我將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愛的池塘營造一個愉悅、自主的空間用愛的智慧和情的溫暖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有了夢就會有動力、有希望,《新教育之夢》——這是所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夢,但愿這個夢能經(jīng)受生活實踐磨練早日實現(xiàn)。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五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朱永新我閱讀觀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次閱讀朱永新教授的代表作《我的閱讀觀》,感覺很開心,因為他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有理論有實際,平易近人,用樸素的語言結(jié)合生活的事例闡述具有教育科學規(guī)律性的理論。朱永新教授語言自然流露,讀他的文章時常讓我反思,檢視自己平日的閱讀,使我原來混沌的思想豁然開朗,更讓我的心靈得到洗滌,認識上得到升華。
這本書中很多觀點能讓我們產(chǎn)生共鳴,當我讀到“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教師也不是春蠶,教師的生命應該在四季拔節(jié)。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我的內(nèi)心十分激動,像這樣打破傳統(tǒng)的定義,重新賦予教師新的生命,不正是我們內(nèi)心所憧憬的么?雖然我們?nèi)绱似椒?,但每一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行走,為未來和現(xiàn)在工作。
除此之外,老師為了向讀者說明讀書的意義所在,不是一味地用一些枯燥的理論來說服讀者,而是通過自身經(jīng)歷和一些各種各樣鮮明的實例來展現(xiàn)讀書的.重要,所以讀到一些朱老師的觀點時,并沒有感到有些乏味,而是被朱老師平實的語言所打動,因為看似簡單的言語,其實是飽含了朱老師的心聲的傾訴,是朱老師用一種真誠的情感來讓我們讀者感受到讀書的意義。
我也很喜歡這本書里的這句話: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并學習的人。如何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只有通過閱讀來改變。
有“讀”就有“行”,有“行”才有“變”。我們許多人讀書,以讀而讀,并不思“變”,看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感受到了讀書的精彩,那就是一個“變”字。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學生,改變了班級,更變革了教育。讀再多的書,不思,不行,就不能“變”。
正如書中所說:讀書讓教師更智慧。通過讀書,讓我們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續(xù)寫新的傳奇。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六
寒假期間拜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受益匪淺,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新教育的“四大改變”和“十大行動”。
現(xiàn)在的教育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下孩子們失去了本該屬于他們的那份純真與快樂;老師也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中筋疲力盡。而新教育旗幟鮮明的反對那種以犧牲學生的當下幸福為代價,追求所謂“未來的幸?!钡睦碚?。新教育努力通過自己的理念與行動,讓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享受教育的詩意,享受智慧的快樂,感受到教育是幸福的。
新教育最明顯的,可檢驗的成果為“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方式”、“改變學校的發(fā)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范式”,即“四大改變”這四大改變的目標就是讓教師和學生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自己感受到教是幸福的,才能感染和影響孩子們,讓他們也感受到教育是幸福的,學習是快樂的。所以我們應該轉(zhuǎn)變和快速成長,通過我們的'成長帶動孩子們的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薄!盃I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yǎng)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shù)碼社區(qū)”“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fā)卓越課堂”、“家校合作共建”.即新教育的十大行動。行動就有收獲,這些行動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聽、說、讀、寫來實施。
讀完《新教育》我覺得,教育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增長和進步,教育也不是枯燥和乏味的,而教育是幸福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要提升,才能在教學中讓自己和學生感受到教育是幸福的。
朱永新致教師的讀后感篇十七
閱讀《朱永新說教育》這本書,祖國未來教育的宏偉藍圖即刻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本書就像教育路上的一座燈塔,給每一個教育人指明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其中,閱讀是新教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全民閱讀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代,作為一位平凡的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我們也責無旁貸。因此,從一年級開始,我就與孩子們一起踏上了閱讀之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時孩子們的識字量有限,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并非易事。于是,我在圖書室里找遍了所有帶插圖拼音版的圖書,每天抽出時間帶領孩子們閱讀。精美的插圖吸引了孩子的眼球,短小精彩的故事讓孩子們仿佛身臨其境。為了把閱讀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我又安排布置了與閱讀相關的活動任務:第一,每天上課前由一個孩子站在講臺上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老師及時給予評價和獎勵。第二,每個孩子每天寫一句話。也許是為了得到小小的獎勵吧,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大,這都歸功于興趣的功勞。持之以恒,腳踏實地。上了二年級,我想讓孩子們的閱讀再上一個臺階,同時也為三年級的寫作打基礎。我給孩子們推薦閱讀有關寫日記的書籍,并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寫日記,每人每天寫一篇50個字左右的日記。這是上學期的目標;到了下學期,我把字數(shù)增加到了100個左右。孩子們都能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完成。當然,有布置就得有落實。每篇日記我都親自批改,并做好批注。每周評選出優(yōu)秀篇目進行展評獎勵。漸漸地,孩子們不僅愛上了閱讀,也喜歡上了寫作。好習慣終生受益。到了三年級,孩子們已基本養(yǎng)成了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孩子們讀書的愿望更加強烈,興趣更加濃厚。每天早上七點半,孩子們準時開始早讀,由班長組織進行閱讀;中午,孩子們進行自主閱讀;晚上延時上課之前———每天下午五點半,我與孩子們準時走進教室,開始30分鐘的師生共讀。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孩子們手不離筆,書上圈畫優(yōu)美詞句、做標注。閱讀之后把這些內(nèi)容抄寫到讀書筆記本上,每天一篇,內(nèi)容包括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和自己的閱讀感想。除此之外,我還定期帶領孩子們到學校圖書室借書。付出總會有收獲。三年的`努力換來了閱讀速度讓同學們驚嘆、佩服的徐馨馨;閱讀書籍種類多、知識豐富的郎乾坤;被大家稱為“小書迷”的吳夢可、胡慶羽、呂昕陽、劉慧昭等等。閱讀與寫作從來都是不分家的。他們的寫作能力也非常強。他們的作文常被列為范文在同學們中間傳閱。
“讀經(jīng)典的書,做有根的人”。在這三年里,孩子們在誦讀經(jīng)典上也收獲滿滿。一年級時,孩子們每周背誦一首古詩并誦讀了《三字經(jīng)》;二年級時,孩子們除了每周背誦一首古詩外,還誦讀了《弟子規(guī)》;到了三年級,孩子們每周背誦兩首國學經(jīng)典古詩詞。另外,我還有一個計劃:把《增廣賢文》和《論語100》列入高年級學段的誦讀行列中。曾有家長說,我的孩子雖然在農(nóng)村上學,但是可比在城里上學的孩子學到的知識多得多。聽到這句話,我的心里有了些許欣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93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