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山西名人錄武則天篇一
鮑叔牙(約前723或前716年~公元前644年)
魯國平陽(今新泰市汶南鎮(zhèn)鮑莊)人,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稱。少年時與管仲友善,兩人合伙經(jīng)商,每次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鮑叔牙從不計較,這就是有名的“管鮑分金”故事。齊襄公亂政時,管仲隨公子糾奔魯,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莒。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腹肴熙U叔牙為相,鮑叔牙卻力勸桓公釋放管仲代己位。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得以稱霸諸侯,齊國成為強國。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少鮑叔能知人也?!?柳下惠(約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
展氏,名獲,字禽,又字季,春秋時魯國大夫,曾為士師(掌管刑獄的官)。因食采柳下(今新泰市宮里鎮(zhèn)西柳村),遂姓柳氏,謚號惠,稱柳下惠。他博文達理,外和內(nèi)介,以善于講究禮節(jié)著稱于世。孟子把他和伯夷、伊尹、孔子并提,稱贊他是“圣之和者也”(《孟子·萬章下》),“和圣”也就成了柳下惠的美稱?!盾髯印ご舐浴愤€記載了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于是后人將其譽為作風正派、品德高尚的男子。柳下惠死后,葬在柳下村北,緊瀕汶水,歷代對其墓都妥為保護,至清代,墓猶高如山陵,俗稱“王墳”。至今,柳下祠堂尚存,“和圣故里”、“柳下書堂”古碑依在。左丘明(約公元前540年~前452年)
魯國都君莊(今肥城市石橫鎮(zhèn)衡魚村)人,春秋著名史學家,儒學奠基人之一。著有《左傳》《國語》,前者是中國古代
字叔子,泰山郡平陽(今新泰市)人,西晉政治家、軍事家。新泰地名來源,即是羊祜取新甫山、泰山合意,上表晉武帝所改。羊祜出生顯貴,265年被晉武帝司馬炎拜為尚書右仆射、衛(wèi)將軍、都督,管理荊州軍事,墾田積糧深得百姓擁護,遠近人皆來歸降。他不居功,拒絕晉升,曾上奏著名的《讓開府表》。278年病逝。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詩中贊其曰: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程咬金(589年~665年)
又名知節(jié),唐初濟州東阿(今東平縣斑鳩店鎮(zhèn))人,隋唐時著名將領(lǐng)。程咬金為滅隋興唐,屢建偉功,其故事被采入《響馬傳》、《說唐全傳》、《隋唐演義》等,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清《泰安府志·古跡》載東平縣斑鳩店鎮(zhèn)有程盧公衣冠冢。斑鳩店村還有程咬金廟,廟前楹柱鐫聯(lián)云:“偕叔寶翼秦王,懸甲軍摧鋒陷陣冠諸將;先世南次公僅,凌煙閣圖功畫像照千秋?!?石介(公元1005-1045)
宋代文學家,字守道、公操,北宋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東南)人,家居徂徠山下,學者習稱其為徂徠先生。北宋儒家學者,經(jīng)學家、文學家,與胡瑗、孫復一起被后人合稱為“宋初三先生”。石介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進士,曾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鄆州觀察推官、鎮(zhèn)南軍節(jié)度掌書記、嘉州軍事判官、國子監(jiān)直講等職。范仲淹等于慶歷三年(1043)行“新政”,石介積極參與,寫了《慶歷圣德頌》,指名道姓地品評人物、褒貶大臣,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有《徂徠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為詩。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徠先生墓志銘》,《宋史》卷四三二有傳。石介詩四卷,以清光緒十年刊濰縣張次陶藏影宋本為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簡稱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顯刻本(簡稱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劍舟居士鈔校本(浙江圖書館藏,簡稱劍本)等。“新政”失敗后,石介遭人陷害,牽連到范仲淹、富弼等人。范仲淹、富弼只能自請外任,石介也難于立于朝,得判濮州,泰 安 名 人 錄
五賢之一。幼時父母雙亡,其兄宋緒田撫養(yǎng)。萬歷辛丑年(160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改御史,巡撫江南,兼督學政。萬歷晚年朝政廢施,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爆發(fā)劉天緒起義,宋燾上疏曰:“自采榷議興,民不堪命,一夫振呼,而從者響應。宜及時發(fā)內(nèi)帑之金,停無藝之稅,克詰戎兵,簡煉將帥,則內(nèi)治順而外防固矣?!庇殖庳熓纵o朱賡。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秋,江西參政姜士昌因直言被貶,宋燾上疏為其伸冤,斥責輔臣李廷機等,神宗大怒,貶為平定州(今山西平定縣)判官。不久罷歸故里,“解綬歸里之日,囊篋若滌,惟簡冊書笥(書箱)而已”。
鄉(xiāng)居期間在泰城靈芝街“青巖居”講學,王楫等皆出自其門下。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五月二十八日,因“背疽發(fā)作”而卒,葬于泰安城西上旺村鳳凰嶺下。封光祿少卿。崇禎七年(1634年),王楫撰《宋繹田先生傳》。清人周文光有《拜繹田先生墓》一詩。著有《泰山紀事》三卷,“一卷曰《天集》,記天神事;二卷曰《地集》,記古跡;三卷曰《人集》,記名宦人物?!庇钟小夺废滦∈贰贰ⅰ吨葜狙a遺》等,另有詩集《青巖居草》和《落花全韻》。錢乙(1032年~1113年)
字仲陽,祖籍浙江錢塘,后祖父北遷,遂為宋代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宋代著名兒科醫(yī)學家。著有《傷寒論指微》五卷、《嬰孺論》百篇等書,惜已失傳。其弟子閻季忠搜集錢乙論述、醫(yī)案、處方及各種資料,于公元1119年整理編輯而成《小兒藥證直訣》。該書比歐州最早出版的兒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世界上現(xiàn)存
蕭大亨(1532年~1612年)
譜名應文,字夏卿,號岳峰。山東肥城安駕莊鎮(zhèn)南夏輝村人。明代后期重臣。幼年家貧,其父遷至泰安城里,以賣豆腐為生,蕭大亨隨父居住。6歲就讀私塾,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中進士,初授山西榆次知縣。時值榆次連年災荒,民眾饑寒,流離失所。蕭大亨張榜招撫流民,呈請發(fā)倉賑濟。并力除時弊,改革賦稅,百姓擁戴。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擢戶部主事。翌年,升戶部陜西司郎中。之后,歷任河南按察司僉事、陜西按察司僉事、山西布政司右參議。于邊陲之地撫民備兵,參與督師出邊,打敗南侵的韃靼敵軍。并把握時機,達到“款貢”之禮,促成貢市。施天裔(1641年~1690年)
字泰瞻,號松巖,泰安人。明末被清兵擄去關(guān)外,途中生病,被周曰宣收留,隨改周姓。后應試成貢生。清順治四年(1647年)任睢州知州,任上廉政而有才干,遷任東祥知府。1659年任陜西右布政使。不久任山東左布政使。1665年得到皇帝的準許恢復本姓。1683年任廣西巡撫。1685年歸故里。任山東左布政使期間,主持重修泰山頂碧霞祠南天門等。1668年受郯城地震影響,岱廟損壞嚴重,施主持重修岱廟,歷10年工竣,親自撰重修碑文。
趙國麟 字仁圃,號拙庵,清泰城東關(guān)人??滴跛氖迥辏?706年)進士,授長垣縣令,兼管內(nèi)黃縣事。后升永平府知府、福建巡撫、刑部尚書、禮部尚書。乾隆四年(1739年)拜文淵閣大學士。乾隆七年因事罷職,次年還居鄉(xiāng)里,不久恢復其禮部尚書銜。趙一生潛心治學,著有《文統(tǒng)類編》、《大學困知錄》、《書院口授講義》、《云月硯軒藏稿》、《拙庵近稿》、《小園雜記》、《塞外吟》、《居岱淵源》等。86歲病逝,葬泰城西天平山。道光九年,泰安縣知縣徐宗干奉趙人五賢洞,為泰山五賢之一。范明樞(1866—1947)
名昌麟,又名炳辰,字明樞。泰安城元寶街徐家花園人。教育家、知名人士。幼年家貧,刻苦讀書間習農(nóng)事。23歲入邑庠,補增廣生員,后任塾師數(shù)載,繼考入泰山上書院深造。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留學日本,就讀師范???。學成回國后,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先任泰安勸學所所長,在泰安創(chuàng)辦女子小學及縣教育圖書社;繼赴濟南創(chuàng)辦省立模范小學,并任職于省教育廳。孫傳芳(1885-1935),
字馨遠,山東省泰安下喬莊(今屬于泰安市岱岳區(qū)祝陽鎮(zhèn)下喬莊)。生于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家境貧寒,早歲喪父,其母受嬸母虐待,不能相安共處,被迫攜同子女四人去濟南謀生。孫傳芳有姊三人,長姊嫁商河縣程姓,次姊適歷城縣逯姓。又隨其母去商河,就食于程家,時傳芳方l0歲。1899年義和團在山東興起,孫傳芳又隨其母及三姊避居濟南。適有山東巡撫袁世凱部下武衛(wèi)右軍執(zhí)法營務處王英楷,其妻患瘋癲,經(jīng)人說合娶孫傳芳之三姊為二房,并供養(yǎng)孫傳芳母子生活。時孫傳芳年已15,附讀于王家。1901年,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調(diào)保定,王英楷亦攜眷及孫氏母子遷往保定居住。王耀武(1904年~1968年)
字佐民。山東泰安夏張鄉(xiāng)上王莊人。抗日英雄,功勞甚至大過張自忠。耀武黃埔系骨干將領(lǐng),冷靜機智,在江西剿共戰(zhàn)爭中崛起,在抗日戰(zhàn)爭中大放異彩,帶著74軍打遍了大江南北,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戰(zhàn)最為出色,憑戰(zhàn)功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山東省政府主席,在軍界長期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山東人)。
李鶴年(1895-1969),原名李傳齡,又名李茂三,泰安縣東向村(今肥城市邊院鎮(zhèn)東向村)人。早期中共黨員之一,職業(yè)革命者。
李鶴年出身貧苦農(nóng)民家庭,早年入武校學藝,16歲輟學務農(nóng)。他兄弟5人,靠租種十幾畝薄田勉強糊口,后以微資做本錢開饃饃鋪,賺取薄利,以補家用。
1916年春,李鶴年家境日艱,為尋生路,只身到淄博當煤礦工人。時值
以營救被捕的同志。三天后,他們的活動被敵人察覺,受通緝。李鶴年被迫去北京,后轉(zhuǎn)張家口隱蔽。是年10月,黨組織讓他改扮成華僑商人回到家鄉(xiāng),待機開展革命工作。
李鶴年回到家鄉(xiāng)后,仍與趙士炎保持聯(lián)系。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他在東向鎮(zhèn)中心開辦了“平民飯店”。當時這一帶土匪活動猖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受到很大威脅,李鶴年以此為由,辦起了“義武團”,自任團長,準備以此為基礎(chǔ)開展黨的地下武裝斗爭。1926年,趙士炎在上海被捕犧牲,李鶴年一度和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
1927年夏,李鶴年任東向小學校董,他以學校為基顧,團結(jié)進步教員,開辦夜校,進行平民教育。7月,建立中共東向支部,李鶴年任書記。8月,根據(jù)中共山東省委的指示,在東向建立了中共泰安縣委,李鶴年任組織委員。
1933年7月,臨時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長宋鳴時叛變,臨時省委遭破壞。12月,原泰安中心縣委書記曹福廣叛變,帶領(lǐng)捕共隊來泰安,李鶴年等22名共產(chǎn)黨員、共青團員被捕。在敵人的法庭上,他大義凜然,慷慨激昂,始終未暴露黨的機密。國民黨泰安縣長周百煌暴跳如雷,將李鶴年判刑5年,送往山東
年,他主演的《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轟動國內(nèi)外影壇,被譽為“中國影壇上開放的一朵奇葩”。1968年后,開始從事文藝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曾隨中國藝術(shù)團出訪朝鮮和日本。晚年集一生之藝術(shù)理論結(jié)晶,撰寫了《銀幕形象塑造》和《地獄之門》兩書,是表演藝術(shù)理論方面不可多得的專著。198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萬里
1916年生,男,漢族。泰安東平縣州城鎮(zhèn)西卷棚街人。早年在家鄉(xiāng)接受小學和初中教育,1933年秋考入山東省立
個美術(shù)學(書法方向)博士學位授予點,他擔任博士生導師;1998年,國家人事部批準首都師范大學可以接收書法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由歐陽先生負責指導。至此,在他的主持下,首都師范大學率先在我國形成了完整的高等書法教育體系,為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他被授予書法“教育特別貢獻獎”;2005年,中國美術(shù)館邀請他舉辦了“當代大家邀請展”;2006年,歐陽先生作客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和“藝術(shù)人生”欄目,引起強烈反響。呂涼:原名呂京。
電影、電視劇演員,1957年出生于北京,原籍山東泰安人。自泰安一中畢業(yè)后到山東泰安療養(yǎng)院當工人。1978年,呂涼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82年畢業(yè)分配到峨眉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相繼在影片《星星星》、《不該發(fā)生的故事》、《無聲的雨絲》、《咱們的退伍兵》等中扮演角色。由于他滑稽的外表,幽默詼諧的性格,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一些令人發(fā)笑的喜劇人物。1986年,呂涼調(diào)入上海人民藝術(shù)劇院,并在同一年,參加了影片《城市假面舞會》的拍攝。這次他飾演男主角羅漢,這也是呂涼
山西名人錄武則天篇二
重慶經(jīng)濟界名人錄
喻貴祥1955年生,重慶市人,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重慶榮華建筑(集團)、重慶玨美投資管理、重慶江津榮華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黨支部書記。中華喻氏族史研究會1-3代會會長,《中華喻氏通譜》
一、二部總編。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95年自己組織資金,籌建起江津市首批私營建筑企業(yè)--“榮華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繼于 1997年5月組建集建筑、房地產(chǎn)開發(fā)、物業(yè)管理于一體的重慶榮華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江津市規(guī)模最大、實力最強、資金最雄厚、誠信最守、形象最好的私營企業(yè)。第一個工程是榮華建筑一條街,選址在江津城幾江西郊的灘涂上,圍灘400余畝,集住房、商務、游樂于一體,被江津市政府列為形象工程和安居工程,亦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光彩工程。從1992年起,他連續(xù)被江津市委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管理先進個人”。1997年6月被任為江津市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協(xié)會常務理事,8月被選為江津市私營企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1997年2月當選為江津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常務委員,4月被選為江津市工商聯(lián)常務理事和江津市幾江商會會長。公司連年榮獲江津“建筑十強”、“私營企業(yè)十佳”、“納稅十佳”,亦被重慶市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yè)”、“精神文明優(yōu)秀團體”、“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五十強”、“私營企業(yè)五十強”,被重慶市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評為“明星企業(yè)”,被國家鄉(xiāng)企署列為重點聯(lián)系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曾受到賀國強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同時,所在黨支部又連年被市、區(q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貴祥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而且在公益事業(yè)和宗族事務上,更是一位熱心者。2003年5月,他將自己投資改造的價值50多萬元的燕尾山茶廠,無償捐贈給家鄉(xiāng)--珞璜鎮(zhèn)政府;家鄉(xiāng)公路20余年來他一直自出資金養(yǎng)護,從未間斷;他捐資助學、扶殘濟困、抗震救災等,其款項和物資,總價值達200多萬元,被重慶市政府授予“光彩事業(yè)帶頭人”。他更為宗族事業(yè)作無私奉獻,族人修宗祠(平江嘉義鎮(zhèn)等)、修祖墓(榮昌修志善祖墓、豐城董家鎮(zhèn)祖墓等)、修族
譜(貴州等),成立族研分會(重慶),族人生?。ㄓ饔绖偟龋?、祝壽(喻長春等)、逝世(喻衣漢)等,他都毫無吝惜地應酬與樂助;接待來訪族親,添制辦公用品,工作人員生活補助、年節(jié)費、慰問費等;三個代表會、族史研討會等會中的個人開銷;族史研究會成立后,三次自費驅(qū)車到全國各地尋根訪族,行程二萬余里;前述各項費用,三代會前開支47萬,三代會后開支近30萬,合計77余萬元。為編修《中華喻氏通譜》五年計劃中每年10萬元,已交50萬元;2011年11月,為改建裝修喻氏文化展覽館,投資80余萬元。他本人不僅如此熱心族事,他的家人、親屬、公司職員都積極支持族事。愛人戴義明在巨額資金贊助面前,不僅毫無赧色,族研會成立初辦公費用緊缺時,慷慨捐款10000元。就連在英國定居和讀書的兒子喻春喜、喻春森,也都十分關(guān)心族事,長子喻春喜還不遠萬里寄款贊助,共計24000元。全家合計為家族事務捐助210萬余元。為社會和家族事務捐資,兩項合計累達410余萬元。
喻強1974年生,大學本科,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含谷鎮(zhèn)人。重慶崇智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重慶市汐彤商貿(mào)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重慶汐彤道路交通設施有限公司董事長。九龍坡區(qū)人大代表。1996年獲重慶交通大學路橋工程系本科文憑,就任重慶市渝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副經(jīng)理、經(jīng)理等職,并參與渝黔等多條高速公路建設。2006年起創(chuàng)辦“重慶市汐彤商貿(mào)有限公司”、“重慶汐彤道路交通設施有限公司”、“重慶崇智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為市政和交通建設,為財政稅收,作出了大的貢獻。公司員工文化素質(zhì)高,管理人員30人,均大專文化,其碩士生、研究生、大學本科13人,占44%。目前公司向集團化發(fā)展。積極熱心家族事務,計劃五年贊助20萬,2011年秋交12萬元,按章程之規(guī)定,增補為中華喻氏族史研
究會副會長。
喻紅蜀女,重慶萬盛人。1973年生,大專文化,現(xiàn)任重慶市萬盛區(qū)金芙蓉旅游公司董事長。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積極擁護和贊助家族事務,計劃五年贊助5萬元,2011年10月一次性交了5萬元,按章程之規(guī)定,增補為中華喻氏族史研究會常務理事。
喻剛倫重慶市大足縣人,1962年生,大專文化,高級政工師,中華喻氏族史研究會三代會選為副秘書長。1993年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大足交通部門,歷任辦公室主任、車站站長等職。熱心家族事務,2007年10月選為重慶市分會常務副會長兼《中華喻氏族譜》(重慶分冊)主編。2008年10月,任中華喻氏族史研究會辦公室副主任,“三代會”推選為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主管宣傳和喻氏網(wǎng)站,使網(wǎng)站從無到有地組織起來覆蓋全國。在第一、二部通譜編纂中擔任編委,第二部通譜任《近現(xiàn)代人物》的編輯?!吨腥A大族譜文獻》編委。盡管本職工作忙,還為搞好宣傳、組織稿件、提供資料,積極協(xié)助贊助資金的收交,做了大量實際工作。
喻顯平重慶合川人,1975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現(xiàn)任重慶建工住宅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2000年重慶大學國際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后任重慶住宅建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jīng)營員、副科科長、經(jīng)理助理、副經(jīng)理、經(jīng)理、總經(jīng)理助理,2010年至今任重慶建工住宅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
喻成柏重慶忠縣人,1928年生。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喻紹康1933年生,重慶市人,高級工程師。1954年在西南地質(zhì)局工作,1961年重慶大學畢業(yè)就職于重慶長安汽車公司,從事金屬切削、壓鑄、抽風除塵系統(tǒng)的各類機電設備維修與設計。完成大修拆檢各類中外車床設備300多臺,繪制圖紙近萬張,編制大修工藝書十本,測算和平衡了炸藥柱水壓機動力裝置,改裝設計并監(jiān)制250噸沖床十余臺,負責安裝調(diào)試250噸的電液傳動壓鑄機一次成功,獨立設計并監(jiān)制4噸化鐵爐、炮彈折卸自動拔彈機、彈體涂漆烘干傳動線
等。專著《齒輪壓力角的測量》,由“上海機械”出版。除此還講授理論力學、液壓傳動、水力學、高等數(shù)學、復微分方程、概率論等數(shù)學分析、復變函數(shù)、矢量代數(shù)等。發(fā)表論文數(shù)百篇,榮獲四川省優(yōu)秀教師獎。(摘自《中華人物大辭典》《世界名人錄》909頁)
喻明權(quán)1935年生,重慶榮昌人,高級經(jīng)濟師。曾任西安市糧食局糧油貿(mào)易公司經(jīng)理、東勝集團公司會計師、人力資源部部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熱愛文學,在報刋上發(fā)表許多篇文論詩詞。
喻權(quán)平女,喻行果長女,中共黨員,1936年出生于重慶市榮昌。1957年北京石油學院畢業(yè),分配到大連石油七廠任技術(shù)員,1964年調(diào)新疆獨山子煉油廠,任科研設計項目負責人。1982年任該廠副總工程師,1988年評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擔任新疆自治區(qū)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自治區(qū)科協(xié)委員、新疆石油學會理事等職。在各項建設和搶險中獲“一等功臣”。著有《環(huán)烷酸及其鹽類的生產(chǎn)和應用》,填補了國內(nèi)的空白。多次獲新疆石油局“先進個人”、“勞動模范”、“勞動標兵”、“技改能手”等稱號。并獲新疆自治區(qū)“三八紅旗手”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喻修明女,又名喻紹明,1937年生,重慶榮昌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高級經(jīng)濟師。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隨即投入征糧剿匪、反霸斗爭。后調(diào)入榮昌縣計委工作,因工作積極肯干,升調(diào)江津?qū)^(qū)計委工作。重慶直轄后,任重慶建設投資公司副總經(jīng)理。熱心族務,在中華喻氏族史研究會一次代表大會上舉為顧問。
喻紹鑫1938年生,重慶市榮昌縣人,機電高級工程師。重慶大學無線電專業(yè)畢業(yè),供職于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四院,從事計算機維護工作。完成了數(shù)十項機電設備技術(shù)改造,成績突出,十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稱號。
喻廷信1939年生,重慶人,冶金專家。1961年畢業(yè)于武漢冶金科技大學冶金系。曾任崇州市鋼鐵廠技術(shù)副廠長,重慶鋼鐵高等專科學校教研室主任,重慶金座鋼鐵廠公司總工程師。獲1993年發(fā)明專利一等獎,被美國《化學文摘》刊載,還主編高等??茖W校教學用書《軋制測試技術(shù)》、《型鋼孔型設計》等。事載《中國專家大辭典》
第四卷。
喻華堂1949年生,重慶開縣浦溪人。入伍后,任海軍班長、艇長、中隊政委、海軍上校。轉(zhuǎn)業(yè)后,任重慶工商銀行九龍坡支行副行長、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群聯(lián)公司副總經(jīng)理。
喻良慶上世紀50年代生,重慶市巴南區(qū)人,現(xiàn)任重慶市江津液壓廠黨委書記。
戴義明女,喻貴祥會長夫人,1955年出生于江津區(qū)杜市鎮(zhèn),現(xiàn)任重慶榮華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會計兼出納。俗諺有云:“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喻貴祥會長在事業(yè)上的成功和在家族事務、社會活動中能贏得廣泛的贊譽與擁護,并在家庭內(nèi)務上,對父母的孝道,乃至兩個兒子在學業(yè)與事業(yè)上的大有長進與作為,所有這一切與這位賢淑、善良、明理、慷慨、大義的賢內(nèi)助息息相關(guān)。在家業(yè)創(chuàng)造上,協(xié)助會長經(jīng)過近20余年的奮斗與積攢,闖進重慶知名企業(yè),成為名星“五十強”。在家庭內(nèi)務上,上侍翁姑,下?lián)崛鎯?,鄉(xiāng)鄰稱她為賢內(nèi)助。在家務事務上,積極支持并熱情幫助會長,在兩百多萬元贊助面前,她笑容可掬,如數(shù)支付;還在總會困難之時,毫不猶豫地捐資10000元。對來客接待,熱情周到,無微不致服務,凡到過總會的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故族人稱她是喻氏之賢媳。她的種種優(yōu)良行為,在以經(jīng)濟為轉(zhuǎn)移的社會里,尤令人稱道。
喻家云1957年出生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回龍壩鎮(zhèn)大橋村,現(xiàn)為重慶市渝洋織布廠法人。主要從事紡織,為解決就業(yè),增加地方財政作出了很大貢獻。(資料由重慶沙坪壩喻氏提供)。
喻 偉1960年生,重慶長壽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研究生,曾任奧博泰公司(中美合資企業(yè))副總經(jīng)理,現(xiàn)任華為高科技公司海外部高級項目經(jīng)理。
喻重江重慶市鄰水縣人。1961年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原鄰水縣公安局副局長,后離職自辦企業(yè)任董事長。
喻山鰆1963年生,重慶市九龍坡人,大學文化。歷任廠長、經(jīng)理、董事長、中國畜牧協(xié)會副主席、cnsv西南地區(qū)工作委員會主席、九龍坡區(qū)政協(xié)委員、重慶市政協(xié)委員、九龍坡區(qū)工商聯(lián)委員、全國牧羊犬協(xié)會會長,現(xiàn)任重慶市金利醫(yī)藥集團董事長。
喻宏1963年出生于大足縣彌陀曾家鎮(zhèn),高級工程師,現(xiàn)任重慶市鵬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系重慶市民營企業(yè)家協(xié)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建筑業(yè)協(xié)會理事,大足縣建筑業(yè)協(xié)會長,重慶大學房地產(chǎn)研究生同學會副會長,大足縣總商會副會長,大足縣慈善會副會長,政協(xié)大足縣第七屆委員。該公司連年榮獲大足縣人民政府、大足縣建設委員會的“先進企業(yè)”、“優(yōu)秀企業(yè)”等稱號。
喻崇川1965年生,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歌樂山人。高中畢業(yè)后應征入伍,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轉(zhuǎn)業(yè)后承包重慶橡膠干燥劑廠,經(jīng)過20余年的打拼,事業(yè)蒸蒸日上,多次獲獎。
喻玲女,又名際如,1968年4月出生于重慶。香港理工大學建筑與房地產(chǎn)博士。從事房地產(chǎn)開發(fā),1998年起至今一直任重慶立業(yè)房地產(chǎn)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2007年起兼任深圳市層城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和香港杰仕理城市策劃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2009年起又兼任成都旭業(yè)房地產(chǎn)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2004年至2010年任重慶信義立業(yè)房屋經(jīng)紀有限公司董事長。
喻春喜1980年生,貴祥會長長子,現(xiàn)居英國。高級財務分析師,國際職業(yè)經(jīng)理人,國際金融分析師(cfa),國際注冊會計師(acca),英國特許營銷策劃師(cim)和國際工商管理碩士(mba)。所寫商貿(mào)、金融、流通諸領(lǐng)域的工作報告、調(diào)研報告、經(jīng)濟分析文論達50余篇,均被采用或報刊刊載,同時英國經(jīng)濟報還為他開辟專欄于以載文。住英國后,仍不忘家族事務,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了解喻氏族史,每次族氏會議,宗祠落成慶典(雙溪、豐城),都發(fā)賀電、賀信、匯款贊助,總額達24000元,是非企業(yè)人士贊助第一名。
喻望重慶嘉喜裝飾城董事長。
喻山重慶市金利醫(yī)藥集團董事長。
喻璽重慶家佳喜裝飾城董事長。
喻小華重慶市裕華鞋業(yè)董事長。
喻偉重慶信義立業(yè)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喻小泉重慶農(nóng)副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總經(jīng)理。
喻傳江重慶世紀民生能源集團財務總監(jiān)。
喻毅重慶博美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
山西名人錄武則天篇三
中國火花名人錄
7旬老人收藏火花63年 200枚火花記錄海南歷史 http://
2008年07月28日08:28
海南新聞網(wǎng)
200多枚火花記錄海南歷史
??谝?旬老人收藏火花63年,其中的一套海南火花價值10多萬
今年71歲的吳奕家老人收藏了火花5000多枚,其中以海南解放初辦火柴廠至今所收藏的一整套海南火花200多枚最為珍貴,目前價值10多萬元。吳奕家說:“我是海南人,這套珍稀的海南火花即使給再多的錢我也不賣,必要時我愿意將它們捐獻給博物館?!庇浾?王彩虹 文/圖
“癡花”63年
收藏火花5000多枚
所謂火花,就是火柴商標,即貼在火柴盒上的包裝貼紙。就是這樣在一般人看來是最普通不過的東西,吳奕家已“癡花”63年。
“我8歲時就開始收藏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63年了。如果不是因為‘文革’時期遺失了一些,就不止只有5000多枚了,至少也要上萬枚?!眳寝燃依先俗院赖卣f。
吳奕家告訴記者,剛開始,他收藏火花只是很喜歡那些花花綠綠的貼紙,沒有想到現(xiàn)在會這么珍貴?!霸谖倚〉臅r候,父親是位商人,家里經(jīng)濟狀況要比平常人家好。在那個時候,煙是有錢人才能抽得起的,因為父親是個老煙槍,所以火柴盒、煙盒等就成了我收集的對象?!?/p>
1953年,??谟辛嘶鸩駨S。自海南擁有第一家火柴廠起,吳奕家便將每枚出廠面市的火花收藏起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收藏了200多枚。“一枚不落,每枚出廠面市火花我都有,就連沒在市面上流通的我也有。這200多枚是海南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有力見證,全國都找不到第二套了?!眳寝燃艺f。
垃圾里“淘”寶
兒女們叫他“垃圾爹”
“別人當它們是垃圾,而我把它們當成寶貝。”說起火花吳奕家笑得合不攏嘴,“工作之后,我的薪水不高,加上家里的孩子多,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收藏火花就變成了奢侈的事情了。為了盡可能地多收藏火花,垃圾堆、垃圾桶就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因為垃圾堆里有別人丟掉的火柴盒,可以不花錢就能得到。為了找火柴盒,我常常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里用木棍翻找,有時候收獲很大,有時候翻了半天一個沒得到?!?/p>
吳奕家的這一行為引起了家人的反對,家人因此與他發(fā)生過不少口角?!澳菚r,家里生活雖然不富裕,但勉強還是能夠吃飽、穿暖。孩子們也不理解我為什么整天去刨垃圾,他們常問我為何要去翻垃圾,還將一些垃圾帶回家,害得他們被別人嘲笑。尤其是我的兒女們,都用海南話喊我‘垃圾爹’?!眳寝燃倚呛堑卣f。但是他依然堅持了下來,最后連兒女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
回絕高價收購
“必要時將火花捐給博物館”
20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奕家在??诠磐媸袌稣J識了一位來自安徽的書畫、火花收藏家,兩人談得投機,從談話中,吳奕家才知道這位收藏家是過來尋找海南火花的。
“他是個商人也是個藏家、畫家,收藏了全國許多省份的火花,而且有許多都是齊全的。但還是缺了幾個省份的火花,其中包括海南火花?!眳寝燃艺f,由于興趣相投,他便邀請這位藏家到家里觀看他收藏的成套火花?!安豢催€好,看了他就舍不得放手了。我這套海南火花一枚都不少,在海南恐怕沒有第二套了。他當場就開價12萬,要求200多枚一整套買下。”
吳奕家回憶說,他當時被那個開價嚇了一跳,“說實話,我當時很動心,但是想來想去,如果賣了,那么海南恐怕就再也沒有第二套了。這對于海南的文化歷史來說將是一大遺憾,因此我就拒絕了?!敝蟀不詹丶谊懤m(xù)又來了幾次,但都被吳奕家一一回絕。
“我是海南人,我要為海南的文化盡自己的力量,這套珍稀的海南火花即使給再多的錢我也不賣,必要時我愿意將它們捐獻給博物館。”吳奕家說。
收藏專家
這套火花價值不低于10萬
“雖然火柴已經(jīng)在市場上很少見了,但它卻是人們生活中曾經(jīng)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這套海南全套火花極其珍貴,是海南歷史的有力見證?!睂鸹ǚ浅A私獾暮D鲜詹丶覅f(xié)會副會長何云強在鑒定海南全套火花時說,從這個意義上說,火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深厚的歷史含義。“這套海南火花中,記錄著海南早期重要的鐵路、公路、鐘樓、南天一柱等標志性的圖畫,而且保存完好,在海南很難找出第二套,其價值不低于10萬?!?/p>
何會長說,世界上第一枚火花問世于1827年,它較舉世公認的1840年世界第一枚郵票還要早13年。也因為如此,它和郵票、錢幣、煙標并駕齊驅(qū),被世界各國的收藏界普遍認同為收藏王國的四大家族?,F(xiàn)在火花的贗品在逐漸增多,偽花和贗品花是收藏投資者應注意規(guī)避的。對于新花的收藏投資,更應該選擇火柴廠生產(chǎn)的品種,選購時一定要選擇有中國火柴工業(yè)協(xié)會會標的火花,并且上面要有全國統(tǒng)一標號,其發(fā)行量一般控制在2000至3000套,最多也不超過5000套,這樣的火花才更具收藏投資價值。
作者:
中國最早火花現(xiàn)長沙 1879年由巧明火柴廠制/圖 2011-03-03 09:57:31 華聲在線
955名網(wǎng)友正在討論 字體:【大 中 小】 頻道精選
·
[福利]中超球星另一半愛秀事業(yè)線 ·
“女神”蘇菲·瑪索早年劇照:風情萬種 ·
男醫(yī)生做婦科檢查 一成女性疑被騷擾 ·
那些年用來哄女朋友的小笑話? ·
“我與世界杯,不得不說的事”征文 ·
妹紙你穿成這樣,哥把持不住(圖)
集花界普遍認可的“中國造”第一枚火花。邱曉峰 攝
本報訊(記者 胡媛媛)中國自己制作的最早火花是啥模樣?它不僅顏色鮮艷明快,而且上面的“四童舞龍”圖案描畫細致,人物憨態(tài)可掬。近日,芙蓉區(qū)龍柏社區(qū)居民唐巍珍藏的這枚火花,吸引不少鄰居前來一飽眼福。
最早火花今年132歲
火花,就是火柴盒上的圖案,也就是火柴的商標?!斑^去的火柴叫‘洋火’,1879年,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火柴廠——巧明火柴廠在佛山創(chuàng)辦,中國人這才用上自己制造的火柴?!碧莆「嬖V記者,巧明火柴廠的“舞龍嘜”牌火花,正是集花界普遍認可的現(xiàn)存有實物的“中國造”第一枚火花。記者看到,該火花以紅色為底,上面有四個身著緊身衣褂、腳纏綁布的兒童邊舞龍邊耍繡球,孩童的表情生動有趣、惟妙惟肖,頗富有民間年畫的韻味。
“這枚火花是我已去世的岳父留下來的?!碧莆≌f。原來,唐巍的岳父是中國著名的火花設計大師王安城,而這一珍品也是老人用自己設計的作品以及其他一些珍貴火花,從別的收藏家手中換來的。據(jù)了解,這種火花上世紀90年代曾在香港拍賣出4萬港幣的價格。“岳父一生設計火花,也愛收集火花”,在唐巍家中記者看到一個裝滿火花的大柜子,里面分門別類收藏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近10萬張火花,其中寶貝還不少,除了中國第一枚火花外,還有曾經(jīng)獲國家專利的磷畫火花。
從事火花設計樂在其中
今年38歲的唐巍繼承了岳父衣缽,從1996年開始設計火花,如今的他也是專門從事火花設計的人。唐巍說,最開始兩年他每天就是構(gòu)思、繪畫、修改。那時電腦還不普及,一套20枚左右的火花,光設計就要花費兩三個月?!拔覀冃枰扔勉U筆繪出輪廓,然后用墨筆描出,最后再上色。印制前,一張火花上有幾種顏色,就需要繪出幾張墨稿,每份稿上一種顏色,最后套在一起,才能印出顏色鮮明的火花?!?/p>
如今使用火柴的人越來越少,火花也慢慢變成一種收藏品,但唐巍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他總能從中收獲快樂?!盎鸹ň哂泻芨叩乃囆g(shù)性,我真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它喜愛它,不要讓它從我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碧莆≌f。揚州第九怪—火花收藏家季之光的奇聞趣事
2011-04-29 12:48 共計20次閱讀贊 0我有話說小中 分享
揚州第九怪—火花收藏家季之光的奇聞趣事
在中國,人們都知道名揚海內(nèi)外的揚州八怪,但你若去揚州旅游,常有導游向你介紹說揚州還有個第九怪。
真是無巧不成書,我也因為愛好火花收藏,多次在電視和報刊曝光,于是,2008年9月22日,揚州第九怪的季之光先生在其朋友的陪同下,竟然來我家造訪,并贈送給我300多枚精美的火花。
我從1975年開始收藏火花?;鸹▓D案千姿百態(tài),它的歷史比郵票還早13年,其內(nèi)容涉及的范圍遠遠超過了郵票。有些火花圖案,設計精美,幽默有趣,新穎大膽,有些還是名家設計,其觀賞性和藝術(shù)性都不亞于郵票。它的發(fā)行量更是驚人。解放后,全國曾有數(shù)百家火柴廠,每年出品的火花,種類和數(shù)量都遠遠超出國家獨家發(fā)行的郵票。在國內(nèi)外,諸多名人更是對火花鐘愛有加。我不僅喜愛火花中那些美麗的圖案,更喜歡火花中蘊含的很多知識。許多數(shù)十數(shù)、百枚一套的系列火花,其知識包羅萬象,遠比郵票豐富。但是,我沒有他那么癡心,雖然也有一些收藏的故事,但卻沒有他的收藏之路那么艱辛、孤獨和可憐。他能在那樣艱難的條件下,堅持收藏,數(shù)十年如一日,而且成績斐然,我等望塵莫及。其精神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經(jīng)過交談了解,我才知道這季之光先生為何成了揚州第九怪。原來,季之光的火花收藏,不僅有一般藏家的執(zhí)著,更有許多別于常人的奇聞趣事。
揚州第九怪,怪在他在世界收藏家中最癡情
季之光,南京人,生于1931年12月27日,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系畢業(yè),揚州工藝美術(shù)廠干部。
半個世紀來,他收藏了中外1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5萬種150多萬枚火花。其火花收藏之多,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三,與日本和俄羅斯的兩位火花收藏家并稱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火花收藏家。曾先后被秦牧題詞稱為“火花大王”,侯寶林題詞稱為“季公火佛”,陳述題詞稱之為“揚州第九怪”。
除此之外,他還收集了各國錢幣、旅游門券、打火機、煙標、賀年片、紀念章、請柬、玩具與名人書畫等5萬余件。他從1961年開始,先后在揚州、南京、上海、青島、合肥等25個城市舉辦了400多場展覽。被莫斯科、波蘭、捷克等國的收藏家協(xié)會和英國的皇家火花協(xié)會接收為會員,并擔任全國一些省市的收藏家協(xié)會名譽會長和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會會員。
季之光的收藏故事,除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許多新聞傳媒廣泛報道外,還被美國、法國、巴基斯坦、科威特等國媒體廣為介紹。
季之光的火花收藏興趣源于他的童心。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母親用來纏線的火柴盒上,有一枚“年年有余”的火花。他要過來仔細端詳,愛不釋手,這枚小小的火花引發(fā)了他的興趣,從此,他便就走上了數(shù)十年的收藏之路。
他說,他被一枚枚小小火花中各種生動有趣而又美麗的圖案所迷倒,于是便到處去收集火花。季之光除了看見好看的火柴盒就買外,就是到車站碼頭、影院、垃圾堆里去找、去撿。垃圾堆大多又臟又臭,蚊蠅亂飛,看見別人捂著鼻子躲都還來不及呢,他卻在里面翻來翻去尋找著自己所愛的“寶貝”。有次,他在垃圾里撿到一個火柴盒,滿是灰塵,用手一抹,一看竟是一枚美麗的火花。再打開盒子,竟臭氣熏人,里面還裝著大便。原來,這是別人化驗完大便后扔的。他小心翼翼的揭下來洗凈,夾在書里,壓得平平整整的收藏起來。他為了收藏一枚沒有的火花,凡是看見別人一有抽煙的動作,便注意觀察他手中拿的是啥火柴,如果發(fā)現(xiàn)是一個未曾收藏的,他就拉下面子,嘴巴甜甜的央求別人將火柴盒送給他。有次,他看見一個很美的盒子,發(fā)現(xiàn)里面好像只有一根火柴了,便悄悄的跟在別人后面走了幾條街,當人家再次點煙把盒子丟掉時,他才趕忙去撿了回來。
看見他竟然如此癡心于收藏那些不起眼的火柴盒,有人嘆息:唉!這年青人是不是有病了?熟人見了,也直搖頭,都躲著他。
他收藏著了迷,可是,家人都不理解。尤其是他那當過少將軍醫(yī)的父親一發(fā)現(xiàn),便統(tǒng)統(tǒng)把他藏在家中的寶貝給扔了。但是,這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后來,他又知道了國外火花收藏家的有關(guān)信息,于是便寫信到國外郵購。高昂的費用,常常用盡了他微薄的工資,他只好委屈自己的肚子,把吃飯的錢節(jié)省一些下來買火花。到食堂吃飯,他只吃最便宜的青菜,沒有味道,便在菜里撒點味精。他邊吃邊欣賞火花,嘴里還哼著京劇,自娛自樂,別人都以為他得了精神病。
他住的房間很小,只有10多平米。除了一張床外,其余全是裝火花的箱子,桌椅、床上和墻上到處都擺的是火花。
在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因為季之光的父親當過國民黨軍政部的少將軍醫(yī),家中還有一張父親扛著少將肩章,腰間別著一把指揮刀的照片,哥哥又在臺灣,季之光又因經(jīng)常郵購火花與外國人通信,又被懷疑“里通外國”,而他收藏的很多東西又被當時說是“封、資、修”的黑貨,因此,他和他的家庭都受到很大的沖擊。在壓力下,他只得噙著淚推著車,把多年幸幸苦苦收藏的300多斤火花送進了廢品收購站。
在“階級斗爭”的年代,他還因為在參觀券上蓋的章內(nèi)刻有一顆五角星,中間加了一根火柴棒,被保衛(wèi)部門發(fā)現(xiàn),說有政治問題,被當成了現(xiàn)行反革命進行了批斗。為了火花收藏,季之光多次被隔離審查,監(jiān)督勞動,還被關(guān)進牛棚一年零八個月。但是,季之光愛花太癡情,出來又開始收藏起來。也許,全世界愛好火花收藏被關(guān)被斗的,就只有季傻瓜了!而因此受打擊卻死不悔改的,也只有這個季大傻!
那時,他雖然因為搞收藏在當?shù)仡H有一點名氣,但總是一身破舊的衣服,隨時都夾著個破包包,低著頭,兩支眼晴總是到處看著地上,尋找著別人扔掉的火柴盒子。碰到熟人,他也是淡淡一笑,或者把頭縮進衣領(lǐng)里。不時,他身后總有幾個頑皮的小孩子緊追不舍,高喊:“季大瓜,神經(jīng)病,火柴要了你的命!季傻瓜,收火花,收得老婆不回家!”
家貧如洗,竟把媳婦娶回了家
說到季之光的老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時,他雖然家中一貧如洗,家庭出身成分又高,但機靈的季之光竟然順順當當?shù)陌严眿D娶回了家。
季之光家有兄妹五人,其排行老四。他小時調(diào)頑皮,常與人打架而遭到父親的痛打。
他特好奇,遇事愛動腦瓜,愛琢磨。有次在電影院看電影,他想看看電影中的人到底在哪里?于是便跑到銀幕后面,非要看個究竟,結(jié)果挨了父親一頓罵。
他年輕時很有上進心,愛好唱歌,有一點表演天才,早年報考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系時與著名演員陶玉玲是同班同學(陶曾是六十年代著名演員,在《霓紅燈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等影片中擔任女主角)。畢業(yè)后又到揚州工藝美術(shù)廠當干部??上莻€年代,由于家庭出身,處處受阻,誤了他的美好前程。青少年時代的他,也許只有埋頭收藏,才能得到解脫,得到樂趣。
他的家,家當除了火花和其他一些收藏品,便只有一張破床,床下鋪著稻草,床上放著一條4斤重的破棉被。冷時,他戴上棉帽、圍上圍巾,腳上穿上襪子,全身都穿上衣服,把棉被一頭用繩子扎緊,從被子的另一頭鉆進去。
因為太窮,有人給他介紹了幾個對象,都沒成功。那時,誰家姑娘愿意嫁給一個出身不好,家庭又窮的人呢?
后來,有媒人又給他介紹了一位叫周祥芳的農(nóng)村姑娘。姑娘提出四個條件:一要城市戶口,二要有房,三要人好,四要父母不在身邊。他一聽,就這條件?好,他都夠。于是,滿口答應,讓媒人張羅去。
他身無分文,如何才能把媳婦娶回家呢?他眼珠子一轉(zhuǎn),動了動腦筋,好!辦法有了,趕快去廠里湊個會。在媒人的撮合下,他們定了婚。媒人為了多拿禮金,兩邊說謊,對女方說:季之光有3萬元存款,并把年齡少報了10歲;對季之光說,周祥芳有4千塊錢。結(jié)果,到了要結(jié)婚時,雙方都沒有錢。但季之光是啞巴吃湯圓,心中有數(shù)。拍結(jié)婚照時,季之光說只拍一寸就行了;周提出要4套衣服,季之光只做1套;周要一只馬桶,季之光就買了個痰盂;周要洗澡盆,季之光就買了只腳盆。
這些錢總共花了200元。季之光的100元是在廠里籌的會錢;周的100元是賣了雞蛋、豬的錢。這時,季之光已經(jīng)快40歲了。
聽名師評書提1條意見,沒想到竟獲贈1枚孤品火花
在五、六十年代,“看戲要看梅蘭芳,聽書要聽王少堂”。王少堂是揚州最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shù)家,是揚州評書三百年來的一代宗師,全國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1962年他到北京參加文代會時,毛主席握著他的手說:“你就是說書的王少堂!”
王少堂的評書《武松》十回,講得繪聲繪色,一套連著一套,將語言的魅力深深融入到了中國曲藝表演藝術(shù)之中,常常引起聽眾捧腹大笑,讓季之光非常佩服。年青的季之光迷上了揚州評書,幾乎天天去聽。
一次,王少堂講“武松 訪福州故紙樓火花收藏家張祖仁
已有 721 次閱讀2011-12-2 13:38 |系統(tǒng)分類:時政| 收藏家, 福州, 火花 訪福州故紙樓火花收藏家張祖仁
“愛祖國,就要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是張祖仁上初中時,地理老師留給張祖仁的名言?!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他少年時夢寐以求的心愿,從少年時期一直到期中年,三十多年來,旅游成為他最大的愛好,少年時我當運動員遍游全國各地,中年時任學校教師就利用暑期踏遍祖國各地,留下一張張印記著紅色史跡的“火花”,通過旅游,不僅了解到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也了解到中國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zhì)和精神。祖國的大好河山是他最向往的地方,“長江、黃河”留下我的足跡,特別是山的故事留給張祖仁最深的印象,每一座山都經(jīng)歷了大地那無比漫長的孕期,山有著撼天動地的雄渾,綠色的山林有著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飛鳥游魚與人類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山,張祖仁喜歡游盧山,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政治會議經(jīng)常在盧山召開,這里有了盧山革命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等革命勝地。峨嵋山、泰山、黃山、五臺山、張家界、當山、武夷山、龍虎山、華山、嵩山、青城山等中國各山都留下張祖仁的足跡和汗水,現(xiàn)在他捧起火花,無限美景就在腳下,感嘆山是地理上最壯觀的風景,它有著寬大的胸懷與人類和諧共處,共同構(gòu)成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除了山以外,少年時我對革命圣地旅游較感興趣。少年時,由于對毛澤東的崇拜,韶山成為張祖仁旅游的第一站,從而了解到毛澤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他至今還保留著當時乘車的車票“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少年時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的紀念館,知道了沒有人民的軍隊并沒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抗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走進上饒集體營,革命斗爭的事跡,可歌可泣,回顧歷史血染豐碑。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知道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知道了毛主席的一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走進福建上杭古田會議紀念館,古田會議是我黨和軍隊史上的一個輝煌的里程碑。少年給張祖仁的記憶是最好的,至今難以忘懷。我最難忘的旅游是北京,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張祖仁曾三次游北京,少年時1975年,青年時1985年,中年時1995年,跨度20年,深深感到首都北京2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京的紅色旅游,給他留下最深的記憶,天安門城樓、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李大釗烈士陵園、萬里長城等。北京的火花我收集最全最多,一翻開這些票券,他仿佛舊地重游,仿佛又聽到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边@些革命紀念地,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歷史,記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弘揚著燦爛的革命精神,經(jīng)色旅游成為張祖仁的特殊愛好,張祖仁當教師已經(jīng)30年了,幾乎每年暑假都要去旅游,走過的地方有南京的雨花臺、梅園新村和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重慶的紅色革命紀念館、紅色根據(jù)地延安、貴州的遵義會議會址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會議地址都給他留下難忘的回憶。他的火花收藏一般要是旅游、地攤上收集,主要還是結(jié)交全國各地藏友,通過交換甚至有的藏友還贈送了他幾十張,給張祖仁的收藏帶來無限的樂趣。今年準備計劃去東北紅色旅游區(qū),這里有解放戰(zhàn)爭暑期的三大戰(zhàn)役之一“遼沈戰(zhàn)役”,有東北烈士紀念館、沈陽“九一八”事變紀念館,這里傳誦著張祖仁少年時就崇拜的英雄如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董存瑞、雷鋒、楊子榮??等等,我想走進這些革命紀念地去聆聽一個又一個動人心魄的革命故事。紅色旅游使張祖仁的紅色收藏成果頗豐,激發(fā)了我愛國情懷,這些收藏的近萬張紅色火花對我這一生來講最有意義,我想在適當?shù)臅r候?qū)⑽沂占募t色旅游地火花辦展,使更多的青少年激發(fā)紅色旅游興趣,收藏紅色旅游地精美的火花,留下革命先輩們開創(chuàng)的紅色旅程記憶,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
今年是建黨90周年,張祖仁將我收藏的火花在社區(qū)、學校進行展覽,讓更多的市民和學生通過火花展覽,欣賞建黨以來中國建設的偉大成救和改革開放的成果以及領(lǐng)袖的豐彩。
精華 218 注冊 04-5-9 行業(yè) 醫(yī)療衛(wèi)生
來自 養(yǎng)性堂文化尋訪人物篇之五-----火花收藏家張鵬先生
張鵬先生1964年5月出生于江蘇鎮(zhèn)江.1977年開始收藏,涉及郵票,火花,糧票,古玩等至今.主要集郵票首日封,實寄封,中外火花,火花藏品逾十萬余枚.
1985年元旦舉辦了鎮(zhèn)江市職工首屆火花藝術(shù)展覽 2001年元旦舉辦了鎮(zhèn)江市職工新世紀收藏品展
2001年五月在鎮(zhèn)江市工人文化宮舉辦“張鵬先生火花藏品展” 2001年有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參加中華全國集郵展覽 2006年為配合<<白蛇傳>>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申遺成
功,無償贈悉心收藏近三十年<<白蛇傳>>題材的 火花,郵票,剪紙等百余件;
2006年在市寶塔路小學舉辦“火花藝術(shù)走進校園”展 覽,特邀請中國火花大王揚州第九怪季之光先生親臨 學校作藝術(shù)講座.
入編<<中國泉友>>,<<中國收藏界名人辭典>>, <<二十世紀中國收藏家大全>><<中國當代集收
藏家辭典>>,<<民間收藏大觀>>,<<祖國萬歲>>, <<世界優(yōu)秀專家人才名典>>等典籍.張鵬先生現(xiàn)為鎮(zhèn)江市職工收藏協(xié)會理事,鎮(zhèn)江民間文
藝家協(xié)會會員,南京市職工火花協(xié)會會員,江蘇火花學 會副秘書長,亞洲火花學會永久會員.火花收藏家展示火柴盒上的“世界杯”(圖)2014年06月30日 09:47
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昨日,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云霄縣收藏協(xié)會會長方建民,展示了他精心收藏的以“世界杯”為題材的火花(火柴盒貼畫)。
在方建民收藏的“世界杯”火花中,有南京火柴廠為2002年韓日第17屆“世界杯”出品的火花,展現(xiàn)了當時的“世界杯”32強所屬國的國旗和著名球星的風采;有1986年四川東方火柴廠出品的《世界杯球星譜》56枚人物漫畫火花,其中第一枚即為巴西“球王貝利”。
方建民介紹,這些火花以無聲的語言、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精妙的構(gòu)圖,將生動、鮮活、精彩的瞬間定格在方寸火花上,再現(xiàn)足球的無窮魅力,令人激情四射。如今各種有關(guān)世界杯的收藏品正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許多火花尤其是早期“世界杯”火花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中國煙標收藏名家張祖仁收藏簡歷
張祖仁,男,58歲(1958),福州政協(xié)文史委研究員,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師范大學畢業(yè),現(xiàn)任職于福州二中,自幼酷愛收藏,主藏煙標3萬多件酒瓶3萬多件,文物100多件,老照片收藏5萬多張印章1000多件
張祖仁在收藏古錢幣中經(jīng)歷的許多苦趣和樂趣,積累了許多寶貴的鑒別經(jīng)驗,三十多年來經(jīng)常在古玩市場和古玩店搜索,從中收到不少古錢幣珍品,數(shù)量達到上千枚,在把玩中認識到古錢幣的收藏樂趣,大家知道古錢幣是一種歷史的記錄和見證,錢幣的鑄造、印制和發(fā)行通常是國家行為。因而形志多異的錢幣不僅當經(jīng)濟運行的媒介和載體,而且記錄了政治生活的諸多信念。千百年來,它作為歷代帝王改朝換代的標志,也為歷代揭竿而起的起義民眾的武器,在中國錢幣的歷史上留下了血與火鑄的銘記。
張祖仁說中國錢古代錢幣又被叫做“泉”這除了錢、泉語言相近外,在王莽時期忌諱“錢”字與漢代國姓“卯金刀”“劉”字相合,概稱“以泉名錢”一定程度上還出于視錢幣為財富,祈求其源源涌出,用之不竭,此外錢幣還與民間司俗有一定的相聯(lián)關(guān)系如“花錢”也稱“莊勝錢”就是張祖仁國民間宗尚禪和、吉利、富貴的象征,中國民俗錢幣也五花八門、品類繁多、內(nèi)容豐富,如“福、祿、壽、喜、財、吉、和、安”等,張祖仁就自己二十年的古幣收藏的經(jīng)驗,對古幣珍品的收藏堪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供泉友參考和交流。初集古幣的收藏投資者,最關(guān)心的問題是如何很快學會判斷古幣珍品。應該說,古幣收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多看多不,要用經(jīng)驗教訓來豐富自己,要交大量的學費。但也有規(guī)律。拿到一枚古錢幣,或在一大堆古錢幣中,如何一眼辨別出這枚錢幣的價值?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辨別古幣鑄造時間。
一般來說,錢幣和古董一樣,年代越古老,價值越高。因為年代越古老,保存下來的錢幣就越少,越少的東西越有價值。所以,辨別古幣鑄造時間對于判斷珍幣至關(guān)重要,當然,也不能以年代寫乾坤,這只是一般來說,也有很多例外。辨別古幣的時間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是看年號。從唐朝開元通寶以后的錢幣,大多鑄有年叼,只要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知識,就可掌握各年號屬于什么時代,從而進一步了解該年號的政治經(jīng)濟背景、重大歷史事件、錢幣鑄造懷脫胎換骨,以此了解到該錢幣的珍希程度。二是看書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書法藝術(shù)風格,對書法藝術(shù)史作一點研究,對于辨別古幣的鑄造時間是大有幫助的,甚至不用看年號,一看到書法藝術(shù)特征,就可以判定其鑄造年代。
三是看形制。特別是早期錢幣,每一個時代的錢幣形制都有明顯的不同。如貝幣、布幣、刀幣、蟻鼻錢、環(huán)錢等,都和后來的方孔圓形錢幣有顯著的不同,一眼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后來方孔圓錢,各個朝代也在形制上有一定的差異,但也有規(guī)律可循。
四是看文字。特別是背鑄銘文,其差異是判斷其珍罕的重要依據(jù)。
抗日2000多件,收藏事跡先后被《福州日報》、《福州晚報》、福建電視臺、福州電視臺、福建教育電視臺、《福建海峽都市報》、《福建東南快報》、《收藏拍賣導報》、《舊書信息報》《香港大公報》、《中國新聞社》等報刊報道過,被譽為“紅色收藏家”石頭百家宴50多件。鄧小平文獻資料,對名人傳記書籍有著特殊的愛好,收藏各類名人專家辭典達100多本,特別對領(lǐng)袖書籍有著特殊的愛好,“一個領(lǐng)袖人人物對一個普通人的思想、事業(yè)和生活能起到指導的作用。領(lǐng)袖能夠改變普通人,影響和塑造自己的人生”,“他是生長在毛澤東和鄧小平時代的人,因此對毛澤東、鄧小平有緣,凡是領(lǐng)袖的書籍他都收藏。”尤其喜歡收藏鄧小平文獻資料。特別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理論,對香港、澳門的回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鄧小平1978年開始到至今收藏有關(guān)鄧小平文獻和研究鄧小平的書籍達300多件,另還收藏有關(guān)鄧小平資料、照片1000多張,還有電話卡、磁盤、石像等,張祖仁收藏鄧小平文獻資料有許多精品,如鍍金像章,“一國兩制”郵品,天安門**文獻資料照片以及鄧小平出訪美國、日本的一些珍貴照片以及外語版鄧小平書籍,外語出版社出版的《小平您好》畫冊,鄧小平——女兒心中的父親攝影畫冊,鄧林親筆簽名,有極高的收藏價值。1994年上海紀念表發(fā)行量只有1000只,內(nèi)有鄧小平穿軍裝揮手的鏡頭,珍貴豪華,還有較難收集的鄧小平連環(huán)畫四冊,由黑龍江藏友李先生提供,1949年版《躍進大別山》、《決戰(zhàn)淮?!返日浜睍盎春?zhàn)役紀念章二枚?!跋裎疫@樣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經(jīng)歷了‘文革’的歲月,當過工人、民辦教師,后來才考上大學的人,對鄧小平有一種特殊的感激之情。沒有他制定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們的人生就要另外一種樣子?!薄把芯苦囆∑?,必須把他的理論、業(yè)績、風范與20世紀的中國的變遷與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才能真正看到他的偉大?!蓖ㄟ^收藏有關(guān)鄧小平書刊,對鄧小平的理論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確定了對鄧小平理論的堅定信仰,通過收藏偉人書籍,了解一個偉人,深深地被他偉大所折服了,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是中國當代歷史的轉(zhuǎn)折點,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鄧小平的領(lǐng)袖地位,做出了把黨的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1978年中國的命運大轉(zhuǎn)折,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突出了鄧小平的巨大貢獻,抵制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如今,已出版了許多研究鄧小平的書,研究的角度也相當廣泛,鄧小平的許多話已在神州大地成為家喻戶曉警句,如今更是深入到我們的思想和靈魂,如“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殺出一條血路來”“發(fā)展才是硬道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國兩制,共同開發(fā)”“膽子要大點,步子更快一點”充滿著藝術(shù)魅力,語言樸實、含蓄、詼諧、幽默同時含有很深厚的哲理。在紀念鄧小平100多年日子里,張祖仁充滿激情20天內(nèi)撰寫28首詩歌,編為《詩集》紀念小平同志。
張祖仁收藏《毛主席語錄》(紅寶書1880本,《毛澤東選集》1880本,已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另收藏古董鐘150多架,古銅鏡840多枚,線裝書15000余冊,藏書3萬多冊,收藏毛澤東文獻資料3800件,收藏鄧小平文獻資料實物3600件,抗日戰(zhàn)爭文獻資料實物1000多件。收藏事跡先后被《福州日報》、《福州晚報》、福建電視臺、福州電視臺、福建教育電視臺、《福建海峽都市報》、《福建東南快報》、《收藏拍賣導報》、《舊書信息報》《香港大公報》、《中國新聞社》等報刊報道過,被譽為“紅色收藏家”。長期致力于奧運體育收藏品收藏,共有瓷器、郵票、火花、門券、書籍、雜志、報紙、婚書、婚照、銅鏡、古董鐘、紫砂壺、獎章、宣傳畫、連環(huán)畫等20多種門類、38000多件藏品,其中精品有申奧陶瓷、申奧火炬、民國體育宣傳畫、清末八旗兵健身球、亞運會門票、紀念章、全國運動會獎章、破紀錄章、奧運會紀念章等,2006年6月1日在福州市少兒圖書館舉辦“迎奧運·慶六一”個人奧運體育收藏品展,收藏受到參觀者好評。此外,我的鳥類標本收藏五十多只和老照片收藏2000多張,均創(chuàng)福建省最高紀錄。今年2月份,別出心裁選出十張老照片參加福州市十大名片的評選,受到眾多讀者的關(guān)注。并注重收藏收類與長期與博物館、檔案館、民俗館合作,現(xiàn)已舉辦以下展覽,并獲成功。如《孔子文化收藏展(孔廟)》、《張祖仁黨史收藏館(市檔案館)》、《筷筒收藏展(臺江民俗館)》、《紅軍長征大型收藏展(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魯迅收藏館(市十一中)》、《農(nóng)民抗戰(zhàn)紀念館(福清)》、《老照片收藏館(省圖書館)》、《婚俗文化香港收藏展》、《雷鋒事跡收藏展(少兒圖書館)》、《連環(huán)畫收藏展》、《奧運體育香港收藏展)》。千年古燈收藏香港展
張祖仁聯(lián)系電話: 0591-87539325
山西名人錄武則天篇四
安徽名人錄
(一)(2009-11-27 20:15:30)安徽歷史名人
先秦兩代
管仲 老子 莊子 甘羅 陳勝 范增 英布 張良 文翁 桓譚 桓榮 范滂 華陀 左慈劉馥
三國魏晉
曹操 周瑜 小喬 桓范 曹洪 曹仁 魯肅 呂蒙 曹真 曹丕 曹植 嵇康 王蕃 劉伶 恒溫 桓伊 戴逵
南北朝 何尚之 何敬容 隋唐
耿詢 汪華 汪倫 張籍 李紳 杜荀鶴 陳摶 曹霸 五代十國
朱溫 朱友貞 楊行密
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陳 勝(?~前208)字涉。陽城(今屬固鎮(zhèn)縣人,一說河南登封東南)人。雇農(nóng)出身。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漁陽(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誤期,按秦律當斬。遂與吳廣在蘄縣大澤鄉(xiāng)(今宿縣東南劉村集)發(fā)動同行戍卒九百人起義。各地紛紛響應,隊伍發(fā)展至數(shù)萬人,并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quán),陳勝被推為王。旋派兵攻取趙、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軍進攻關(guān)中。后周文戰(zhàn)敗,秦將章邯以優(yōu)勢兵力反撲,圍攻陳縣。陳勝率軍反擊,失利退下城父(今渦陽東南),為叛徒莊賈殺害。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說今桐城人]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尊為“亞父”。他勸說項梁立楚王族后裔為楚懷王。秦軍圍攻巨鹿時,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以他為末將,后歸屬項羽,為其出謀劃策。他屢勸項羽殺劉邦,項羽不聽。后項羽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quán)力,他忿然離去,途中病死。他死后,劉邦以弱勝強,戰(zhàn)勝項羽,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
張良 秦末漢初城父(今亳州市)人,字子房,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后,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為劉邦主要“智囊”。楚漢戰(zhàn)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后代,聯(lián)結(jié)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堅實基礎(chǔ),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候,后功成身退。
桓 譚(前23~后56)字君山。東漢市國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學多通,遍習五經(jīng)。常與劉歆、楊雄等著名經(jīng)學家辯析疑義。擅長音樂,喜彈琴。王莽時任掌樂大夫。漢光武帝 即位,譚受大司空宋弘舉存,拜議郎給事中。因反對讖諱神學,極言“讖之非經(jīng)”,被光武帝目為“非圣無法”,幾遭處斬。后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時年70余歲。所著《新論》早佚,清人嚴可均《全漢文》存少數(shù)篇目。其哲學思想對后世無神論思想發(fā)展較有影響。卒后,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譚紀念亭”,置“桓譚紀念碑”。
曹操(155-220),三國時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公元208年,發(fā)動赤壁之戰(zhàn),同孫權(quán)、劉備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建安二十一年進位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曹操統(tǒng)一北方,興修水利,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精通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摘要》等。善詩歌,開建安之風,《蒿里行》、《觀滄?!返让捴巳丝?。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植(192~232)字子建。建安杰出詩人,曹操第三子,少聰敏,頗得其父寵愛,幾次欲立其為太子,因曹植清高孤傲、行為放任,飲酒無度,且違反禁規(guī)而招致曹操不滿,遂絕立他為嗣之念。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改為臨淄侯。曹丕即帝位后,曹植備受猜忌和迫害,屢被貶爵和改換封地。曹丕幾度欲殺曹植,據(jù)說曾逼曹植七步成詩,結(jié)果逼出了傳世佳作《七步詩》。年42憂郁而終。其詩歌藝術(shù)性極高,于五言詩發(fā)展起極大推動作用。今傳《曹子建集》10卷。
曹丕(187~226)字子桓。即魏文帝。曹操次子。東漢建安十六年(211)為五官中郎 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為太子。曹操死,嗣位為丞相、魏王,旋代漢
后,任奮武校尉,代領(lǐng)其軍。后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從孫權(quán)破皖城,拜橫江將軍。善治軍,長于文辭,思主弘遠,《吳書》稱其有過人之明。
呂 蒙(178~219)字子明。東漢汝南富陂(今屬阜南縣)人。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統(tǒng)領(lǐng)其部。從孫權(quán)征戰(zhàn),任橫野中郎將。后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孫權(quán)勸其 多讀史書、兵書,遂發(fā)奮,后“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睗h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卒,代領(lǐng)其軍,奉命守陸口。二十四年,率主力抵襄陽、樊城,為大都督,直趨江陵,戰(zhàn) 艦偽裝商船,士卒扮為商人,晝夜兼程至公安,迫使蜀守將傅士仁歸降,占領(lǐng)荊州。旋因病卒。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國魏譙郡(含濉溪縣臨渙)人。孤貧,及長與魏宗室結(jié) 為姻戚。官至中散大零星,世稱嵇中散。博學多通,好老莊及氣功。善鼓琴,工書畫,與阮 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其哲學思想,主張“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提出“越名教 而任自然”之說,反對儒家繁瑣禮教,在政治上表現(xiàn)為剛腸疾惡,鋒芒筆露。其朋友山濤(巨源)投靠司馬氏任吏部尚書,勸康做官,憤與山濤絕交。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深為不滿,因而直接觸犯了利用禮教圖謀纂奪的司馬昭政治集團,被誣陷處死。今傳《稽中散集》10卷,另有畫《獅子擊象圖》、《巢由洗耳圖》等。
恒 溫(312~373)字元子。彝子。年輕時“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曾為瑯琊太守,尚明帝長女南康公主,拜駙馬都違法,遷徐州刺史。繼任荊州刺史,封安西將軍。晉永和 二年(346)率兵西倀,直指成都,收復蜀地,威名大振,升征西大將軍,封臨賀郡公。永和十年(354)率步騎四萬,自浙川以征關(guān)中,發(fā)江陵水軍,水陸并講,連敗前秦軍。十二年,任征討大都督,統(tǒng)領(lǐng)司、冀、州軍事。二次北伐,9軍攻入幫源,因叛徒告密,方臘等義軍將領(lǐng)被俘,八月在汴京就 義。余部在呂師襄等人領(lǐng)導下轉(zhuǎn)戰(zhàn)溫州、臺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明清
朱元障(1328~1398)字國瑞。元未濠州鐘離(出生于今鳳陽縣洪廟鄉(xiāng)附近躍龍崗)人。明王 朝開國皇帝。出身頒寒,編輯年喪父,入皇覺寺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投郭子興紅巾軍。初為親兵,以軍功屢有升遷。十五年,韓林兒稱帝,任左副元帥。十六年,率部大破元軍 于采石,進取南京,自稱吳國僅供參考,破陳友諒,張士誠,以徐達北上滅元。二十八年,稱帝于南京,時年41歲。定國號為明,年號洪武。后陸續(xù)征戰(zhàn)多年,洪武二十年(1387)完成 統(tǒng)一全國大業(yè)。粗通文墨,善用兵,有智謀。為鞏固其統(tǒng)治,從洪武四年開始以各種借口大 肆殺擄功臣,死后謚高皇帝,廟號太祖。
常遇春(1330~1369)懷遠人。字伯仁,號燕衡。幼家貧,青年時做雇工。元至正十二年(1352)在家 鄉(xiāng)平阿山加入劉聚起義軍。十五年初,投奔朱元璋。時值朱攻采石屢戰(zhàn)不下,自請為前部先 鋒,率船進攻,飛躍三丈多高的江岸,大獲全勝,又乘勝取太平,授總管府先鋒。隨朱元璋攻下建康,升統(tǒng)軍元帥。后轉(zhuǎn)戰(zhàn)江南,攻克寧國、池州、婺州、衢州、安慶等數(shù)十城,屢立戰(zhàn)功。升中書省都督、馬步軍大元帥。二十三年,率水軍入鄱陽湖,攻陳友諒,在彭郎礬消滅陳部主力,陳友諒中箭身亡。后揮師東下與大將軍徐達統(tǒng)兵伐吳,二十五年七月,取廬州。八月,率大軍平定臨江諸寨,攻取陳友諒,在彭郎礬消滅陳部主力,陳友諒中箭身亡。后軍師東下與大將軍徐達統(tǒng)兵伐吳,二十五年七月,取廬州。八月,率大軍平定臨江諸寨,攻取贛州、湖州、杭州、南雄、韶州、泰州等十多郡。二十七年八月,圍攻平江(蘇州),九月破城,俘張士誠。加授中書省本章,封鄂國公。十月,與徐達率軍北伐。翌年春取山東、河南諸郡,八月大破燕都,元順帝北逃。明洪武二年(1369)破開平府深入北河,俘元朝宗王 三人及平章、大臣、將士萬余人,獲珠寶輜重無數(shù),凱旋還師,中途暴卒。追封開平王,謚 忠武。
徐 達(1330~1385)字天德。濠州(今鳳陽)人。少有大志。朱元璋為郭子興部帥時,從朱 取和州,授鎮(zhèn)撫。又從渡江,破采石,取太平,下集慶,與常遇春皆為先鋒。克池州后,與 遇春敗陳友諒軍于九華山下,生擒3000人。太祖稱吳王,以之為左相國,拜大將軍,征伐常勝而軍紀嚴整,屢建大功。卒后追封中山王,謚武寧。
朱升(1299~1370)字允升,號楓林。少時從學陳櫟、黃澤。元至正元年(1341)中舉,任池州學正,后辭官隱居歙縣石門專事著述。十八年,朱元璋軍入徽,由鄧愈推薦,為朱元璋召見。他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被采納。吳元年(1367),授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明洪武元年(1368)進翰林學士,不久受命采集古代后妃故事,與諸儒編寫《女誡》。明王朝禮樂制度及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制誥文詞,多為其所撰。二年,辭官隱退,其于 諸經(jīng)皆有旁注,有《書傳輯》、《書傳補正》、《老子旁注》、《孫子旁注》及小學、名數(shù)、醫(yī)家諸書。治學極嚴謹,所撰一有疑議,即毀棄。存世僅《前圖》2卷、《楓林集》10卷。
李善長(1314~1390)字百室。少讀書,有智謀。元至正十四年(1354)朱元璋攻占滁陽后,任軍中書記。從下滁州,為參謀,深得信任。江賞罰等章程。朱元 為吳五,拜右相國。曾 請榷兩淮鹽,立茶法和制錢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
2亦寫梅花和雙鉤竹,與查示標、孫逸、汪之瑞并稱“新安四大家”。行書學顏真卿,楷書學倪云林,得其神韻,亦工詩,后人輯成《畫偈集》148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號南山,別號憂庵?!巴┏桥伞钡旎?、文學家。20歲授街養(yǎng)親,27歲所作時文為天下傳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應級試,二十六年,以 貢生考補正蘭旗教習,授知縣,因憤于“悠悠斯世,無可與語”,不就。漫游燕、越、齊、魯、越之間。四十五年舉應天試,四十八年,中進士第一,殿試中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編修。五十年科,左都御史趙申喬,據(jù)《南山集·致余生書》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跡,參2戴名世 “倒置是非,語多狂悖”,“祈敕部嚴加議處,以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 發(fā),被錄下獄。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殺于市。著有《四書朱子大全》以及大量散文。同族后 人戴衡搜集整理遺文,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編成《戴南山先生全集》14卷,光緒時刊行傳世。
方苞(1668-1749):清桐城人,字鳳九,號靈皋,晚號望溪,康熙進士,1711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牽連下獄,獲釋后命為康熙帝編?!队茦仿伞返?,官至禮部右侍郎。與劉大魁、姚鼐同為古文“桐城派”代表。他在文學方面的最主要的貢獻是提出古文“義法”,堅持“文”“道”統(tǒng)一。主張散文應宣揚儒家倫理綱常,對清代文學頗有影響,散文獲《獄中雜記》等名聞后世,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吳敬梓(1701-1754):清全椒人,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晚號文木老人。出身于探花第中,自幼過著“笙簧之藝,漁獵百家”奢華生活。后家道敗落,移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安徽巡撫薦他應博學鴻詞試,以病不赴。晚年貧困,漂泊揚州,卒于他鄉(xiāng)。所著《儒林外史》為中國古代小說中第一部“諷刺之作”對封建社會,尤其是科舉制度進行了無情揭露與抨擊。另著有《文木山房集》、《史漢紀疑》。
41516安徽名人錄
(二)(2009-11-27 20:21:41)近現(xiàn)代: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縣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lǐng)導人。在五四時期引領(lǐng)了新文學革命、白話文運動、新詩革命和新學術(shù)革命。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哲學家、教育家、文人。早年就讀于上海中國公學。1910年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后于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主張文學改良。參與編輯《新青年》,發(fā)表《建設文學的革命論》,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償試集》,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1919年,胡適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影響頗大。著有《償試集》、《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等。
陶行知 1891-1946)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黃山市歙縣人。1927年,創(chuàng)辦了聞名中外的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獣郧f師范,并提出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教育要深入民間、為民眾生活服務、為抗日救國服務。1937年7月,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育才學校。陶行知畢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yè),提出“從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口號,主張“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體現(xiàn)了他面對工農(nóng)大眾的教育方針。宋慶齡為陶行知紀念館題辭稱之為“萬世師表”。
陳獨秀(1880-1942)安慶市懷寧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政治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健將、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1902年在安慶組織“青年勵志學社”,首次提出“民主與科學”口號。1915年,主編《青年》雜志(次年9月更名
8軍。先后調(diào)任第四鎮(zhèn)統(tǒng)制,為河間秋操北軍總統(tǒng)、保定軍官學堂總辦、第六鎮(zhèn)統(tǒng)制、江北提督等。宣統(tǒng)三年武昌起義爆發(fā),任第二軍軍統(tǒng),往湖北鎮(zhèn)壓革命。旋授湖廣總督。南北和議時奉袁意旨領(lǐng)銜北洋將領(lǐng)46人通電,迫清帝退位。袁任總統(tǒng)后,充陸軍總長。民國2年(1913),代理國務總理,鎮(zhèn)壓“二次革命”。民國5年出任參謀總長,代徐世昌任國務卿。民國9年直皖戰(zhàn)爭爆發(fā),被曹錕、吳佩孚解職。民國13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被推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執(zhí)政。民國15年縱任軍警屠殺愛國請愿學生上,造成三一八慘案。旋被馮玉祥趕下臺。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原名基善,安徽巢湖人,行伍出身,“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法西斯獨裁統(tǒng)治。后在張家口成立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多次擊敗日軍,收復大片失地??谷諔?zhàn)爭初期任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與張治中等一同參加了“八一三”凇滬抗戰(zhàn),是著名的愛國將領(lǐng)。
張治中(1890--1969)原名本堯,字文白。巢湖人,原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在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他是一位沒有同共產(chǎn)黨打過仗的國民黨將領(lǐng);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三次到延安,代表國民黨同共產(chǎn)黨多次和談并陪同毛主席往返重慶與蔣介石談判。1949年4月,作為首席代表率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同共產(chǎn)黨和談,后留在北平,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是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持國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衛(wèi)立煌(1897--1960)字俊如,合肥人。1912年當兵,1914年參加反袁世凱起義。1915年參加孫中山領(lǐng)導的北伐,1925年北伐戰(zhàn)爭時任第14師師長,1927年后歷任國民黨副軍長、軍長。曾率部參加對中央和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圍剿。”七七“抗戰(zhàn)后,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zhàn)區(qū)前敵總指揮,指揮忻口會戰(zhàn),斃傷日軍2萬余人。1938年任第二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曾訪問延安,熱心與八路軍合作抗日。1939
0皖革命軍事委員會皖西分委主席。同年因反對張國燾“左”傾路線遭逮捕,在河南光山白雀園“肅反”中被錯殺。1989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中共33位軍事家之一。
王明(1904~1974)原名陳紹禹,字露清,金寨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政治書記處候補書記。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初期,曾犯過“左”傾冒險主義和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是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這兩次錯誤路線的代表。1956年后長期居住在蘇聯(lián)。1974年3月病逝于莫斯科。
李克農(nóng)(1899~1962)巢湖人。民國15年(1926)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中共上海滬中區(qū)委宣傳委員、中央蘇區(qū)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執(zhí)行部部長、中共中央聯(lián)絡局局長。曾參加長征。西安事變時,任中央赴西安談判代表團秘書長??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駐上海、南京、桂林辦事處處長,八路軍總部秘書長,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情報部副部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駐北平“軍事調(diào)處執(zhí)行部”中共代表團秘書長。1949年后,歷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是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趙樸初(1907~2000)
太湖縣人。早年從事佛教和社會救濟工作。民國25年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負責上海戰(zhàn)區(qū)難民收容工作,并動員大批青年參加抗日。民國28年參加憲政促進運動。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會議。參與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兼生產(chǎn)救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世界佛教協(xié)會聯(lián)誼會副主席、中國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會會長、中國保衛(wèi)兒童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日友好協(xié)會副會長、民進中央主席、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朱光潛(1897~1986)
桐城人。早年留學英、法,民國22年(1933)回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西語系教授,四川大學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外文系教授、教務長,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1949年后,先后被選為全國文聯(lián)理事,中國美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作協(xié)顧問,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英語系一級教授,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盟中央委員。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在美學領(lǐng)域,從介紹西方美學名著和名著選讀、美學概論到著述《西方美學史》,開拓了中國美學研究的新領(lǐng)域。主要著作和譯著有《變態(tài)心理學派別》、《文藝心理學》、《談修養(yǎng)》、《詩論》、《談文學》、《西方美學史》、《歌德談話錄》、《朱光潛美學文集》等。
張恨水(1895~1967)
原名張心遠,潛山人。著名新聞工作者、通俗小說家。民國8年(1919)任《皖江報》編輯,后擔任《益世報》、《世界晚報》、《世界日報》記者和副刊編輯。此間相繼發(fā)表《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劍膽琴心》等小說。特別是《啼笑因緣》一經(jīng)報紙連載,不脛而走,出書后被改變?yōu)樵拕?、電影和曲藝,引起全國由南至北的“啼笑因緣”熱。共和國成立后,繼續(xù)寫出《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白蛇傳》《孟姜女》等歷史題材的小說。曾任文化部顧問、中央文史館館員。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又名稼薔,涇縣人。1930年任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和《紅旗》、《實話》總編輯,蘇區(qū)中央局委員、紅軍總政治部主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兼外交人民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4年參加長征。遵義會議會后任中央三人軍事小組成員。1937年赴蘇聯(lián),任中共駐第三國代表。次年回國,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華北、華中工作委員會主席和軍政學院院長。建國后,曾首任駐蘇聯(lián)大使,后歷任外交部副部長,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長,全國政協(xié)常委,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七、十屆中央委員,著述集為《王稼祥選集》。
嚴鳳英(1930~1968)桐城人。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shù)家。10歲時拜師學黃梅調(diào),15歲參加程積善戲班。1953年參加省黃梅戲劇團。1954年主演《天仙配》,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得演員一等獎。自后主演《女駙馬》、《牛郎織女》、《柳樹井》等50多出,有的被搬上銀幕,使黃梅戲在全國產(chǎn)生廣泛影響。她的表演細膩真實,唱腔樸實動人,吐字明快清楚,音色圓潤優(yōu)美,被譽為“嚴派”。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婦聯(lián)委員、文聯(lián)委員、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副團長。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拔幕蟾锩逼陂g被迫害致死。
鄧稼先(1924~1986)
懷寧人。民國37年(1948)留美,獲物理學博士,曾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核工業(yè)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第九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shù)學學部委員,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研制和發(fā)射核武器的主要技術(shù)領(lǐng)導人之一,被譽為中國“兩彈元勛”。
楊振寧(1922--),合肥人,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1942年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1944年西南聯(lián)大研究所畢業(yè),1945年在西南聯(lián)大附中教學后赴美,1948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57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愛因斯坦的
4丞相,后為左丞相。十三年,以謀逆罪為朱元璋所殺。十九年至二十三年。朱元璋以其“通倭、通元(北元)”之罪,窮究其黨羽,受牽連被殺者達3萬多人,史稱“胡獄”。
清:
蕭云從(1596~1673)字尺木,號默思,又號無悶道人。祖籍當涂,蕪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姑熟畫派創(chuàng)始人。幼而好學,篤志繪畫、寒暑不廢。明崇禎十一年(1638)與弟云倩加入復社,次年為副貢生。入清不仕,閉門讀書賦詩作畫,或遨游名山大川。善畫山水格疏秀,兼工人物,與孫逸齊名。早期作《秋山行旅圖卷》,繪《太平山水圖》43幅,另有《閉門拒額圖》、《西門慟器圖》、《秋山訪友圖》、《江山覽勝圖卷》、《歸寓一元圖卷》、《谷幽深卷》、《崔蕭詩意卷》等。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太白樓,畫匡廬、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7日而就,遂絕筆。晚年結(jié)識鐵匠湯天池,指導湯以鐵作畫。著有《梅花堂遺稿》、后黃鋮編有《蕭、湯二老遺詩合編》,畫為故宮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所珍藏。
湯 鵬 字天池。清順、熙(1644~1722)間鐵畫藝人。祖籍徽州,遷居江蘇溧水。幼年來蕪湖學鐵工,及長,自營鐵業(yè)作坊,初制單枝鐵花和飾有內(nèi)裱絹紙的鐵花燈供敬佛之用,后將二者揉合為一體,創(chuàng)制鐵畫。能揉鐵作花竹蟲鳥,曲盡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鐵畫問世后,人皆珍愛之。曾從蕭云從學習畫枝,受蕭指點,技藝益精,名噪一時。
楊光先(1597~1669)字長公。世襲新安衛(wèi)副千戶,讓職于其弟光弼,以布衣游北京。明崇禎十年(1637),抬棺上疏劾大學士溫體仁等,被杖謫戍遼。明亡后家居。清初,清遷任用德意志傳教士湯若望為欽天監(jiān),廢明《大統(tǒng)歷》,用《西洋新法歷書》。光先先后撰《群邪論》、《辟廖論》以反對,嘲笑傳教士帶來的地球說不合理,天主教荒誕無稽,提出“寧可使中國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表樦问吣?1661)具呈禮部,指控天主教非中土圣人之教。禮部不準。四年后又接連向禮部控告?zhèn)鹘淌坑蓄嵏仓袊幹\,稱湯若望所訂歷法不準,為榮親王選擇葬期、山向“俱犯殺忌”。禮部會審,定湯若望凌遲,南懷仁等3名外國傳教士流放,并取締天主教,在欽天監(jiān)任職的中國人以“附逆”之罪,“翻被剪除凈盡”。楊被任命為欽天監(jiān)副,旋升監(jiān)正。楊以僅知歷理,不知歷數(shù)為由,5次提出辭職,未準。康熙六年(1667)錯推明年閏月,被革職。八年,康熙讓其與南懷仁辯論中西歷法高低,經(jīng)實測,西法準確。南朝臣議復:楊光先死罪,妻子流徒。康熙念其年老免處。旋暴死于山東南歸途中。
弘 仁(1610~1664)字無智,號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大奇,又名舫,字鷗盟。明末諸生。明亡離歙去武夷山,從建陽古航禪師為僧。順治十三年(1656)由閩返歙,往西干五明寺。畫從宋元各家入手,萬崇倪瓚畫法,為新安畫派奠基人。畫師古人。更師造化。返歙后每歲必游黃山,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曾作黃山真景50幅,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之感。其《黃山松石圖》亦偉俊有致,不落陳規(guī)。所作《曉江風便圖》寫浦口景色,筆墨賀勁,兼用側(cè)鋒,是其晚年代表作。除山水外,亦寫梅花和雙鉤竹,與杳士標、孫逸、汪之瑞并稱“新安四大家”(亦有稱“海陽四家”)。行書法顏真卿,楷書學倪云林,得其神韻,亦工詩,后人輯成《畫偈集》148首。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曼公。(桐城學者考訂認為方以智出生于桐城縣城鳳儀里,樅陽學者認為今屬樅陽浮山人,待考訂。)方孔子。少年時與陳貞慧、吳應箕、侯方城等參加“復社”活動,時稱“明季四公子”。崇禎十三的(1640)中進士,因其父敗于張獻忠,被楊嗣昌誣謐下獄,為父辯誣,懷血疏號泣,膝行于長安門外兩年,其父被開釋,以智亦被任命為翰林院檢討。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被執(zhí)。后逃出投效福王。馬士英、阮大鋮加害東林黨從。乃穿道士服,逃至天臺、雁巖間賣藥為生。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桂王朱由榔在肇慶建立政權(quán),以知任右中允,充經(jīng)筵講官,旋遷待講學士,次年遷禮部待即、東閣大學士,不久被太監(jiān)王坤排擠罷相,后稱疾屢詔不起。永歷四年(1649)奉詔入史局,移居平樂。次年清兵攻隱平樂時被執(zhí),清將馬蛟麟迫其投降,命左置官服,右置刀劍,任其選擇,命左置官服,右置刀劍,任其選擇,以智毅然站在右邊。馬蛟麟為之折服,允其為僧。遂改名宏智,字無可,別號藥地、浮山愚者、愚者大師、極刃老人等。晚年定居江西廬陵青原山凈居寺??滴跏?1671)冬被清廷逮捕,在解往廣東途中,路過江西萬安惶恐灘頭時死于舟中。其博涉多通,對天文、地理、歷史、物理、生物、醫(yī)藥、文學、音韻、書畫等多有研究。其于自然科學方面的居就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在所著《物理小識》里,為繼承發(fā)展古代科學技術(shù)作出卓越貢獻。另著有《通雅》、《藥地炮莊》、《東西均》、《禪樂府》、《四韻定本》、《醫(yī)學全通》、《浮山文集》、《學易綱宗》、《切韻源流》、《五言古詩》等。
錢澄之(1612~1693)原名秉鐙,字飲光,一字幼光,號田間,別號西頑。清桐城(今屬樅陽古塘鄉(xiāng))人。明末諸生。弱冠時以攔巡按御史車駕,揭發(fā)其貪污枉法及其穢行而聞名。后漫游吳越,結(jié)識陳子龍、夏允彝等,組織“云龍社”,與“復社”相應和。弘光帝時,阮大鋮迫害“復社”文人,遂避走吳中、浙江、福建、廣東,經(jīng)黃道周薦給唐王,授彰州推官,改延平府。桂王時(1646)授禮部儀制司主事。永歷三年(1469)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編修知制誥。曾在吳江起兵抗清。清兵攻陷桂林后,8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調(diào)任直隸布政使,并入京處理教案。1901年李鴻章病死,遂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次年任山東巡撫。曾留京與外國交涉撤銷天津都統(tǒng)衙門,歸還津榆鐵路,事竣赴山東任所。值黃河決口,組織官民,筑堤防堵。1904年任兩江總督,1906年任閩浙總督,未任,旋調(diào)兩廣。次年以老告歸。1917年張勛復辟,被委任為協(xié)辦大學士。卒后謚愨慎。著有《易理蕩參臆言》、《負喧閑語》、《玉山詩集》、《周愨慎公全集》。
吳汝綸(1840~1904)字摯甫,一作摯父。清桐城(今屬樅陽會宮鄉(xiāng))人。其父吳元甲為1851年舉人,曾被曾國藩聘為家庭教師。汝綸少年家貧力學,早著文名。1864年中舉,次年成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留佐曾國藩幕府,繼入李鴻章幕,掌管奏議。歷官深州、冀州知州,在兩州開辦書院,親為講授。曾在冀州興修水利。后辭官任保定蓮池書院山長。1902年被張百熙薦舉以五品銜充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力辭不就。五月赴日本考察學制,寫成《東游叢錄》。九月回國,請假回故里掃墓,并籌辦桐城小學堂于安慶撫署。次年病卒于家中。擅長散文,為桐城派后期作家。治學由訓詁以通文辭,于群經(jīng)子史、小學音韻深有研究。著有《易說》、《寫定尚書》、《尚書故》、《夏小正私箋》、《深州風土記》、《吳摯甫文集》、《吳摯甫尺牘》、《吳摯甫先生函稿》、《桐城吳先生日記》、《李文忠公事略》、《桐城吳先生全書》、《桐城吳先生遺書》等。
楊月樓(1844~1889)名久昌,派名久先。清咸豐間隨父到北京天橋賣藝,被徽居名角張二奎收為弟子,使習武生。初在上海搭班,隸丹桂園。所演《安天會》等猴戲。動作靈活如猴,有“楊猴子”之稱。后至北京,隸春臺班。1876年復至上海開鶴鳴園。不久,回北京隸三慶班,為“京劇鼻祖”程長庚器重,以三慶班事相托。1882年程長庚去世,接掌三慶班。曾為慈禧太后演出,在京、滬享有盛名。1888年入升平署,供奉內(nèi)廷,兼領(lǐng)三慶班。其文武兼長,尤以演孫悟空出色。擅長《芭蕉扇》、《五花洞》、《蟠桃會》、《長坂坡》等戲。
孫多森(1867~1919)字蔭庭。其父曾任江蘇記名道、南京洋務局總辦。家資臣富。1885年中秀才,繼辦貢生,捐候補同知。1898年2月在上海創(chuàng)辦國內(nèi)第一家華商面粉廠——阜豐面粉公司,任總經(jīng)理。其兄孫多鑫任協(xié)理。1901年升候補道,任上海電報局幫辦。1905年與聶之臺等籌建上海商務總會,任會董事兼副會長。翌年去天津,接替病故的孫多鑫,與周學熙共同經(jīng)營啟新洋灰公司和灤州礦務公司,任兩公司協(xié)理。1908年又兼北京自來水公司協(xié)理。次年任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兼直隸出品協(xié)會協(xié)理。翌年任直隸勸業(yè)道,不久遭彈劾,遂辭職,仍任啟新洋灰公司和灤州礦務局公司協(xié)理。1911年12月清廷內(nèi)閣和議代表去上海議和。翌年奉派任安徽實業(yè)司司長,旋被免職。同年9月,任北洋政府國家銀行事務所會辦,旋應邀籌辦中國銀行,任籌備主任。1913年4月被任命為中國銀行總裁。同年6月被解職,奉袁世凱命任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長,因皖革命黨人抵制而離院。不久又奉命任赴日本實業(yè)調(diào)查專使?;貒笤诒本┌l(fā)起組織中日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任總裁。1914年任參政院參政、全國農(nóng)工銀行籌備處籌備員。是年又與周學熙創(chuàng)辦通惠實業(yè)特種公司,任臨時總裁。翌年籌辦中孚銀行,任總經(jīng)理,相繼在北京、漢口、上海設分行。1918年銀行開辦國外匯兌,為我國第一家特許經(jīng)營外匯的商業(yè)銀行。病故于天津。著有《直隸實業(yè)匯編》。
程家檉(1874~1914)字韻蓀、豫蓀、下齋。出生書香世家,清末秀才。19歲考入武昌兩湖書院。1899年選送日本官費留學。結(jié)識孫中山。加入“興中會”與秦力山等人先后組織成立“ 勵志社”、“懇親會”、“青年會”。創(chuàng)辦《譯書匯編》和《國民報》宣傳革命,反對滿清統(tǒng)治,并參加“拒俄”、“拒法”反帝愛國運動。1903年秋,潛回國內(nèi),策動革命。清廷始以高官厚祿收買,繼以“逆豎倡亂”罪名,斥令兩湖書院開除其學籍,取消官費留學資格,并懸賞緝捕,遂再渡日本。1905年與宋教仁、田桐等在東京創(chuàng)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導,任編輯長。同盟會成立,雜志更名為《民報》,為同盟會機關(guān)報。曾被選為同盟會外務科負責人。1906年回國,先后任京師大學堂教授、郵傳部主事。次年遭袁世凱緝捕,避逃日本。1909年載泮攝政,應陸軍部之聘,回國編纂陸軍教科書,與程夢余籌創(chuàng)辦《國風日報》。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授予幽燕招討使之職,后改授安徽省軍政府高等顧問。1913年,在《國風日報》上發(fā)表《袁世凱黃梁夢》一文,檄討袁世凱復辟?!岸胃锩笔?,潛入北京,與熊世貞等密謀刺殺袁世凱,事泄被捕,于翌年9月23日就義。
吳樾(1878~1905)字夢霞,后改孟俠。清桐城(今屬樅陽高甸鄉(xiāng))人。12歲起參加童子試,屢試不第。1900年離家入滬,次年北上保定,曾任職于某縣應局。1902年入保定高等師范學堂。在校受反清革命書刊影響,思想由改良主義轉(zhuǎn)向革命,欲暗殺清廷朝臣以促進革命。1904年冬結(jié)識革命黨人趙聲、楊篤生,由楊監(jiān)誓,與馬鴻亮等人加入組織,組成“北方暗殺團 ”,任支部長。楊篤生將其介紹給光復會會長蔡元培。1905年7月16日,清廷宣布派載澤、端方等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吳樾決定改變行刺鐵良為炸出洋考察的五大臣。9月24日飾作隨從,登上五大臣列車。因機車與列車相接撞擊,引爆炸彈而牲。著有《暗殺時代》、《意見書》。
范傳甲(1873~1908)1904年到安慶,投入武備練軍,與柏文蔚等組織“同學會”。后選入工程學校,送南京講武堂學習?;匕不蘸?,任工程隊隊長,密謀反清革命。后至南京,與趙聲等結(jié)識,準備聯(lián)合發(fā)動起義。1908年清廷調(diào)集湖北第八鎮(zhèn)、江南第九鎮(zhèn)、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協(xié)新軍在安徽太湖會操,值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相繼死云。遂與熊成基約定在安慶起義。11月19日夜,熊成基從城外炮營發(fā)難,率軍進逼城下。傳甲在城內(nèi)應援未成,被捕犧牲。
施從云(1880~1912)字燮卿。弱冠投軍,選送入保定將弁學堂。歷任排長、督隊官。1910年新軍第二十鎮(zhèn)成立,任第七十九標第一營管帶。與王金銘、馮玉祥發(fā)起組織“武學研究會”,秘密鼓吹革命。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力勸統(tǒng)制張紹率部起義未遂。次年1月,與王金銘發(fā)動灤州起義,宣布灤州獨立,成“北方革命軍政府”,被推為總司令,王金銘任軍政府都督,被推為總司令,王金銘任軍政府都督,率軍登車西進,準備進攻天津。1月4日與清軍激戰(zhàn)于雷莊附近,清軍詭稱議和,將其誘捕殺害。
宋玉琳(1879~1911)又名予琳,定建候。同盟會員,“岳王會”安慶分會負責人之一。15歲鳳陽府童子試案首,補博士弟子員。1907年春,就學于安慶巡警學堂,參與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安徽巡撫恩銘未遂被捕,翌年釋放。十一月九日,參加“岳王會”,為新軍馬炮營策劃起義,再次失敗。1909年往南京聯(lián)絡同志再謀起義。翌年秋,回安慶復考入高等巡警學校。1911年約江淮革命志士97人赴廣州。任黃興部糧官。參加廣州起義,攻打督署,失敗被捕。刑訊時,言詞激昂慷慨:“安慶之役,吾應死而不死,將有以報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聲色凜然不可犯。就義后遺骨葬于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張匯滔(1882~1919)名維藩,字孟介。正陽公學畢業(yè)后,入安慶武備學堂,后入清廷新軍,與熊成基、柏文蔚等組織“同學會 ”。因宣傳革命,引起清廷注意,乃逃往上海。1905年東渡日本,入監(jiān)警學校,后加入孫毓筠在日組織的“陽明學社”。
33435洋灰公司,后創(chuàng)辦灤州煤礦公司。1908年初,創(chuàng)辦京師自來水公司。中華民國成立以后,先后兩次出任內(nèi)閣財政總長。后因反對袁世凱僭位,被軟禁于北海。袁暴死后,始恢復自由。1918年到1921年,先后創(chuàng)辦中國實業(yè)銀行和大宛農(nóng)工銀行,創(chuàng)辦華新紡織有限公司,在天津、唐山、青島、衛(wèi)輝等地開設紗廠,成為當時華北棉紡織業(yè)的巨擘。1922年3月,在秦皇島開辦耀華玻璃公司,設啟新機器廠于唐山。1927年引退,病卒于北京寓所。
倪嗣沖(1868~1924)原名毓桂,字丹忱。阜陽縣倪新寨(今屬阜南縣)人。1893年秀才,數(shù)試舉人未中。后投清山東巡撫袁世凱,任思縣縣令。以鎮(zhèn)壓和團擢黑龍江布政使。1906年因貪污被革職。后被袁世凱起用任河南藩臺。曾血腥鎮(zhèn)壓占領(lǐng)阜陽的淮上革命軍,殺害有鳳、壽口音(革命軍多系鳳臺、壽縣人)者600多人。1913年任安徽清鄉(xiāng)督辦,鎮(zhèn)壓安徽討袁軍,占領(lǐng)安慶后,任安徽都督。次年任安武將軍,督練安徽軍務,所部始稱安武軍。因支持袁世凱稱帝,封一等公爵,支持解散國會和張勛復辟,被溥儀封為安徽巡撫。后復任安徽省長兼督軍,并升任長江巡閱使,派兵入湖南。1920年皖系戰(zhàn)敗后解職。病死于天津。
徐 謙(1871~1940)字季龍,孝名佐治,晚年自署黃山樵客。1903年中舉,次年成進士,入翰林院仕學館攻讀法律政治。1907年畢業(yè),授翰林院編修。次年補授京師高等檢察廳檢察長。1912年任唐紹儀內(nèi)閣司法部資長,不久隨唐等人辭職,旋被推舉為國民黨本部參議。宋教仁被刺,徐公開發(fā)表《布告國民》,號召武裝反對老中青世凱。袁死后,任段祺瑞內(nèi)閣司法次長。曾發(fā)起建立全國基督教救國會。1917年南下護法,為大元帥府秘書長。翌年以南方代表身份出席巴黎和會。回國后任天津《益世報》主編。1921年任民國政府大理院院長。翌年任嶺南大學文學系主任。曾應馮玉祥之邀,任俄文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及中俄庚款委員會主席。1925年被選為廣東國民政府委員兼管司法行政。次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二次黨代會中央執(zhí)行委員,旋任國民黨北京執(zhí)行部主任。曾介紹馮玉祥加入國民黨。又去廣州任中央執(zhí)行委員、司法部長。1927年在國民黨第二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軍委主席團成員、國民政府常委。曾去鄭州為馮玉祥制定清黨章程。7月被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監(jiān)察委員會聯(lián)席會議認為有”附共嫌疑“,11月聲明退出政治活動。不久去香港,定居九龍。1933年11月參加福建人民政府,被任命為最高法院院長。次年1月復去香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出任國防委員會委員。病逝于香港。著有《民約總論》、《刑法叢編》、《勞資合一》、《詩詞學》、《筆法薈談》。
許世英(1873~1964)字靜仁,秋浦(今東至)人。1885年中秀才。兩次參加鄉(xiāng)試均落第一等,授刑部浙江司副主稿。1899年升刑部直隸司主稿。1902年任刑部六品主事。1905年清廷設巡警部門,任巡警總廳行政處僉事,次年春升四品。1908年任奉天高等審判廳廳丞。翌年受命到歐美考察司法,參加第八屆世界臨獄改良大會。1911年春回國,奉調(diào)往山西任提法使,次年被袁世凱任命為大理院院長,9月繼任趙秉鈞內(nèi)閣司法總長。與徐謙、陳錦濤等發(fā)起組織”國民藝進會“。1913年以司法總長身份阻撓宋教仁被刺案的審理調(diào)查。”二次革命“失敗后,熊希齡組閣,他辭去總長職,任奉天民政長,與段祺瑞結(jié)拜為”盟兄弟“。次年被調(diào)入京充約法審查員。同年5月出任福建巡按使。1916年4月辭職,不久任段祺瑞內(nèi)額內(nèi)務總長,又改任交通總長。因津浦鐵路租書、購書受賄案而辭職。次年任華意銀行總裁。1921年9月出任安徽省省長。翌年因堅持裁撤安武暈,被迫卸去省長職,任航空署督辦。192 4年11月被免職。段祺瑞任命為籌委會秘書長。次年底被任命為籌委會秘書長。次年底被任命為內(nèi)閣總理。1926年辭職去上海,參與組織反對孫傳芳的蘇浙皖聯(lián)合會,遭通緝逃
8陶詠、桐馨、中光、崇林、松慶、雙勝各社,以下生挑大梁,與梅蘭芳、余叔巖一起被認為是京劇三大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盛譽。在藝術(shù)上師承家學,師法俞菊笙、楊隆壽,更能博采眾長,他在京劇舞臺上塑造 云、高寵、姜維、高登、楚霸王、孫悟空、金玫豹等藝術(shù)形象,突破前人窠臼,自成風格,把劇藝術(shù)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形成人們所推重的”楊派"。
山西名人錄武則天篇五
山西名人錄(部分)
喬吉(約1280——1345),也稱喬吉甫,字夢符,冀寧路陽曲(今太原市)人。元代著名的劇作家、戲曲理論家。
薩都剌(約1272——?),字天錫,號直齋,回族。元代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詩人,并擅長書畫,至今故宮還珍藏著他的兩幅名畫。
關(guān)漢卿(約1220——約1300),元朝戲劇家。號已齋叟,解州(今山西運城)人。在大都的玉京書會中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他多材多藝,會圍棋,會歌舞,會吹彈,會吟詩,會演劇。所作雜劇六十余種,現(xiàn)存十三種,有《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等,其作品對后世影響極大,為元曲四大家之首。
白樸(1226——約1306),元朝戲劇家。山西河曲人。金末戰(zhàn)亂時失母,由元好問教育成長。入元不仕,參加玉京書會,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作品存目十六種,今存《墻頭馬上》、《梧桐雨》,《墻頭馬上》為代表作,歌頌自由戀愛,反對封建禮教。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鄭光祖,元后期劇作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作劇十八種,今存八種,主要是愛情劇和歷史劇,《倩女離魂》為其代表作,表現(xiàn)封建壓迫下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強烈愿望。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清徐人。相傳為施耐庵的學生,撰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演義》、《三遂平妖傳》、《殘?zhí)莆宕费萘x》。諸書多傳世,但均為后人修改。有說《水滸傳》亦為他所撰,或說施耐庵撰,羅貫中編次。另有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
薛宣(1389——1464年),字德溫,號敬軒,明代平陽府河津人。是明代大臣、學者和文學家、教育家。正統(tǒng)中因忤奸臣王振,下獄論死,多人請愿,才得免死。其學說宗程、朱,以復“性”為主,又以主張“理在氣中”修正朱熹“理在氣先”之說。有《讀書錄》、《薛文清集》、《從政名言》、《河汾詩集》等。
喬宇(1457——1524),明朝大臣,字希大,號白巖,樂平(今山西昔陽)人。成化進士,授禮部主事,官至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寧王朱宸濠反,揚言旦夕下南京,他嚴為警備,斬宸濠潛伏南京為內(nèi)應之羽三百人,吏其不敢東向。宸濠敗,武宗幸南京,論功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世宗即位,召為吏部尚書,朝政為之一清,凡為權(quán)貴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大禮”之爭起,世宗召席書、桂萼等,他力諫,因忤帝意,被奪官。他善詩文,有《喬莊簡公集》。
王瓊(1459——1532),字德華,號晉溪,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官至戶部、兵部、吏部尚書,連進“三孤”、“三輔”。主要功績有治理運河,整束西北邊防,任用王陽明平定了宸濠叛亂。史家稱他與于謙、張居正為明代三重臣。
麻貴,大同府右衛(wèi)(今右玉縣)人。明代守邊抗倭將領(lǐng)之一。曾援助朝鮮抵抗日本侵擾,同朝鮮將領(lǐng)合力作戰(zhàn),將日寇全部驅(qū)逐出境。
王家屏(1538——1603年),字忠伯,明大同府山陰(今山陰縣)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敢于冒死直諫,以為人正派不阿權(quán)貴著稱。近年來有學者認為《金瓶梅》為其所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8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