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網(wǎng)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紹興和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wǎng)。(http://mlvmservice.com/)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是南宋與金訂立的和約。宋軍在反擊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勝利,但宋高宗與宰相秦檜唯恐有礙對金議和,解除了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的兵權,甚至制造岳飛冤獄,使抗戰(zhàn)派對投降議和活動無法進行反對。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于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紹興和議的背景
這一投降條約簽訂于抗金戰(zhàn)場上捷報頻傳,金兵節(jié)節(jié)敗退的時候。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舉南侵,可是各路軍隊連遭失敗。在順昌(今安徽阜陽)之戰(zhàn)中,宋軍以少勝多,擊敗了金軍。接著岳飛率領岳家軍又取得郾城大捷,打敗了金軍的主力,先后收復了鄭州、洛陽等城。
宋高宗趙構,由于害怕軍人戰(zhàn)勝回朝會專橫難制;而且亦擔心欽宗回朝繼承其死后的帝位(當時高宗因某種原因不能生育而絕后),于是高宗任用秦檜為相。秦檜在靖康年間曾主張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檜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與高宗之意甚合。秦檜歸朝僅三月就成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為右丞相。由于秦檜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當時尚與高宗的想法相左,一年后就被高宗罷免。罷相后的秦檜韜光養(yǎng)晦,侍機而動。
于是趙構和秦檜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了《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趙構也于殺死岳飛後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端问贰じ咦诒炯o》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發(fā)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于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jié)立刻于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囚禁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zhèn)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明顯的拖延。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紹興和議的主要內(nèi)容
①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
②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陜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及商(今陜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③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結束了長達10余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要點如下:
重劃宋、金兩國的邊界,東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關為界,宋割唐州、鄧州(在今河南?。?,又重定陜西地界,宋失去商州(在今陜西?。?、秦州(在今甘肅?。﹥芍菁s一半土地予金。
宋奉表稱臣於金,金冊宋主為皇帝。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
宋每年向金國繳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從紹興十二年(1142年)開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納。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紹興和議的影響
隨著和議達成,金亦放還宋徽宗靈柩和高宗生母韋賢妃歸宋。離行時,宋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韋賢妃哭著說,如果你不回來,我寧愿眼睛瞎掉算了。但宋高宗可能考慮到自己不能生育,接欽宗回來皇位必定回到欽宗或其後代,所以後來宋欽宗到死也沒回到宋境。
《紹興和議》后,宋、金之間維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期間雙方雖然偶有沖突,但沖突之規(guī)模不大,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和約伐宋。
《紹興和議》使宋朝永久失去了原來北宋的山西和關中養(yǎng)馬的馬場,從此岳家軍的背嵬戰(zhàn)士萬騎馬軍成為南宋一朝的絕唱,宋朝直至覆滅,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騎對陣。后來南宋的「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以步兵逆擊金國精騎大敗而歸,原因之一就是這個《紹興和議》導致南宋騎兵力量可以忽略不計,無法和紹興年間的南宋軍隊相提并論。
《紹興和議》確定了完顏昌提出的、秦檜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即原籍在《紹興和議》規(guī)定的南宋境內(nèi)的漢人歸南宋,原籍在《紹興和議》規(guī)定的金國境內(nèi)的漢人歸金國。從此北方漢人不但完全在名義上成為金國臣民,而且不能南逃,否則將被遣返。這造成了北方漢人沒有選擇地成了宋的敵國子民,以致宋朝實力的一進一出:
南宋初年的名將,包括中興四將中的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以及劉錡、吳玠、楊沂中均為華北漢人。從小接受的是忠于宋朝的教育,忠心保衛(wèi)的是宋朝,在抗金多年以后,終于有擊敗完顏宗弼等金國主戰(zhàn)派并收復失地的實力。1279年滅宋的元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和他的父親張柔是河北的金國漢人,從未接受忠于宋朝的教育,一路擊敗南宋優(yōu)勢兵力,崖山海戰(zhàn)滅宋后張弘范在崖山寫下「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十二字。
紹興和議是南宋與金訂立的屈辱和約之一。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本來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郾城、潁昌等役的勝利,然而宋高宗與宰相秦檜卻惟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下令撤軍。完顏宗弼(金兀術)則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將劉錡等在柘皋(今安徽巢縣西北)大敗金兵。金兵也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回擊了宋兵。為了徹底求和,宋廷以論功行賞為名,把韓世忠、張俊、岳飛三位大將召赴臨安,分別委以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的虛銜,解除了兵權。秦檜甚至拉攏張俊,進一步打擊堅決抗金的韓世忠和岳飛,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岳飛冤獄。這年十月,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和議;十一月,金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來宋,提出和議條件。最後雙方達成了和議,內(nèi)容大體如下:
(1)宋向金稱臣,金冊封宋康王趙構為皇帝;
(2)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在今陜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屬宋,北屬金,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縣),以及商州(今陜西商縣)、秦州(今甘肅天水)的大半予金;
(3)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從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納。
南宋於這個恥辱的條約中斷送了在這之前的抗金碩果,與金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南宋以恥辱所換取的「和平」,亦只維持了短短的二十年。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仁宗盛治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澶淵之盟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咸平之治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靖康之恥
@xuefen.com.cn 2013-2022 蘇ICP備2022025589號-4-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