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

2016/09/12 11:14:25文/網編3

學分網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http://mlvmservice.com/)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

建國初,成功地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教育方針要求學校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劉少奇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倡導"兩種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學校教育制度。另外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教育注意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一個時期內國家主要發(fā)展全日制學校。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只是發(fā)展這種單一類型的學校有不少問題,如:①由于國家經濟條件的限制,這種學校難于迅速發(fā)展,不能盡快普及教育。②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脫節(jié),不能升學的大批中小學畢業(yè)生,缺乏一定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很難安排工作,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不相適應。③許多出身工人、農民家庭的學生往往由于家庭經濟困難或怕耽誤農時而中途輟學,等等。

在劉少奇的倡議下,各方面辦學的積極性很高。有些省市為了加強對半工(農)半讀教育的領導,相繼成立了第二教育廳(局)。1965年,教育部先后召開了半農半讀和半工半讀教育會議,總結經驗,制定規(guī)劃。原高等教育部也召開了半工半讀高等教育會議。半工(農)半讀教育事業(yè)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據教育部統(tǒng)計,1958年半工半讀在校學生200萬人,到1965年,已達443.3萬人,增長了一倍多。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改革教育結構,一方面切實辦好全日制普通學校,一方面有計劃地把城鄉(xiāng)部分高中改為各種類型的職業(yè)中學,恢復了農業(yè)中學,發(fā)展了中等專業(yè)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工廠、企業(yè)的職工教育也開始恢復和發(fā)展,實行多層次、多規(guī)格、多種形式辦學,改變教育制度同勞動制度不相銜接的狀況,正在使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一步適應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

由于"左傾"思想的影響和"文革"的到來,教育受到了嚴重破壞。

左傾是指政治上追求進步、同情勞動人民的傾向。而帶引號的“左”傾,則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xiàn)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所以,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以區(qū)別于真正的左傾?!白蟆眱A思想表現(xiàn)為急于求成,主觀地夸大革命力量,輕視敵人力量和客觀困難,在革命和建設中采取盲動的冒險的行動;或者在革命組織內部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采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政策;或者在同盟軍問題上實行關門主義,打倒一切。

30年代的中共及其革命力量明顯處于劣勢,與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力量相比懸殊很大,硬碰硬不是等于雞蛋和石頭碰嗎可當時執(zhí)行王明路線的博古、李德,不顧這種實際,面對國民黨百萬軍隊的圍剿,硬要人數、裝備等明顯不如對方的紅軍“御敵于國門之外”、全面出擊,硬打硬拼,紅軍付出沉重的代價后,不得不放棄千辛萬苦建立的根據地,走上了萬里長征之路。所以,王明的“左”傾路線是不顧實際情況,不研究斗爭策略和技巧,盲目照抄照搬蘇聯(lián)的一套,逞一時之勇,實是“不可為而為之”。其特點是冒險、激進、不能審時度事,靈活機動,巧遇應變。

解放后的反右派擴大化和“反右傾”及文革都是階級斗爭擴大化的表現(xiàn)。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已消滅了剝削階級,階級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怎么會一下子冒出那多的資產階級呢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錯誤地估計了國際國內形勢,因此在全國如此大規(guī)模的“整人”實是“不該為而為之”。此錯誤的特點是嚴重違背客觀現(xiàn)實,行為過火過激,造成危害。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在生產建設方面過激過火、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行為,也是屬于“不可為而為之”的“左”傾錯誤。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左派曾一度以革命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給人以右是落后,左是進步的錯覺,但實際上中共的左傾危害最大、時間也最長,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左”傾加一個雙引號,以此說明“左”并不是真正的革命,我們更應提防“左”傾錯誤。中共就是在不斷糾正錯誤中發(fā)展、成熟的。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

"文革"后鄧小平采取措施整頓教學秩序;恢復高考;倡導尊師重教。改革開放后又提出確立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

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為新時期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fā)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后來,人們又將“三個面向”的內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作為本領域、本行業(yè)改革、開放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口號。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

基礎教育大力普及義務教育,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中等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并舉;高等教育1993年實施"211工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當前版本是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

推薦閱讀: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鄧小平理論
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毛澤東思想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類型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答題步驟
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類型 高中歷史開放性試題解題方法
高中歷史材料題答題技巧及方法 高中歷史材料分析題怎么做
清朝滅亡的具體原因 清朝覆滅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