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網(wǎng)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三民主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wǎng)。(http://mlvmservice.com/)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還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義的發(fā)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
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權主義(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義(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構成。
三民主義其實就是孫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近代化的思考與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和高度概括,這種思考與經(jīng)驗上升為理論以后,又對后來孫中山本人及其追隨者的革命行動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三民主義的意義
民主義反映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觀歷史進程提出的三大斗爭任務。孫中山作為民主革命先行者,在總結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三民主義”。
思想不僅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而且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產(chǎn)生了劃時代的影響。三民主義從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方面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理論進行了高度概括,其含義宏遠、思想深邃,直到當下仍然對中國的民主建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民主義思想不僅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民主義指導同盟會和國民黨先后推翻了滿清封建王朝和北洋軍閥政府,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影響。三民主義的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fā)展經(jīng)濟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政府。孫中山還以舊三民主義思想為指導,制定頒發(fā)了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僅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理論來源,并且還因為它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連接作用,它與馬克思主義在實踐和理論上的互動以及孫中山所主張的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初步的開拓性嘗試,使這一理論本身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發(fā)生了直接影響。在不同的歷 史時期圍繞著不同的中國重大問題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共同點的歷史考問,構成了解讀兩者關系的關鍵一環(huán)。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三民主義的評價
正面評價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綱領①三民主義集中代表資產(chǎn)階級政治、經(jīng)濟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 利和發(fā)展經(jīng)濟的共同愿望。②推動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③孫中山以三民主義為指導,制定頒布了中國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法。④推動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展。
三民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要在中國實施民主立憲的政治制度和多種經(jīng)濟成分并存發(fā)展的經(jīng)濟制度,并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三民主義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 和“共享”國有公有經(jīng)濟利益的前提;兩者結合起來,國家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繁榮富強,人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三民主義在當時歷史條件所能允許的范圍內反映了中國人民力求使中國由貧弱變?yōu)楦粡姷膹娏以竿?,反映了中國人民力圖使中國快速近代化、快速匯入人類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
三民主義還是一種建設近代國家和近代社會的理論。就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看,民生主義的目標和民權主義的政府建構,是自相矛盾的兩極。民生主義本質上是一個 以培育中產(chǎn)階級為目標的社會改造方案;民權主義設計的卻是個"大政府小社會"模式。由于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實施的條件,社會改造無法實現(xiàn),而"大政府小社會"模式,則為國家權力擠壓社會自治空間留下隱患。它在爾后實踐中產(chǎn)生的弊端,值得后人思考和總結。
三民主義它還批判地承襲了農(nóng)民戰(zhàn)爭和維新運動的積極內容,從西方借取了民主主義思想素材,成為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群眾爭取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愿望,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更完整意義上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過重大的積極作用。
當中國革命歷程進入新民主主義階段時,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國際無產(chǎn)階級的幫助,“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課題:“民族解放之斗爭,對于多數(shù)之民眾,其目標皆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民權主義中進一步揭露了封建軍閥、官僚的暴戾恣肆,對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稱道了“比較代議政體改良得多”的蘇維埃國家“人民獨裁政體”,重申了“主權在民”的原則;民生主義則強調了“耕者有其田”的觀點,闡發(fā)了“使私有資本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的思想。新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的發(fā)展,反映了新的歷史特點,表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階段的進步性,并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礎。
負面評價
局限性:①大漢族主義。②沒有提出“反帝”目標。③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但是三民主義也存在著歷史的局限,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明確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內容。不支持三民主義者的,他們認為三民主義基本上是東抄西湊,自相矛盾,思想極度混亂的產(chǎn)物。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扔有其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
但是,它批判地承襲了農(nóng)民戰(zhàn)爭和維新運動的積極內容,從西方借取了民主主義思想素材,成為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群眾爭取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愿望,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更完整意義上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過重大的積極作用。
@xuefen.com.cn 2013-2022 閩ICP備2023010389號-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