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網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魏瑪共和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http://mlvmservice.com/)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魏瑪共和國
一戰(zhàn)后,德意志帝國滅亡。1918年,德國頒布了新憲法,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
魏瑪共和是德國歷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國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納粹黨在1933年上臺執(zhí)政而結束。雖然1919年的魏瑪共和憲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體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經徹底破壞了共和國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瑪共和國在1933年已經名存實亡。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魏瑪共和國的特征
特征:
①人民享受到一些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
②依然沒有摧毀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被譽為“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魏瑪共和國失敗的原因
1.綜合原因
魏瑪共和國悲慘的崩潰,到今天仍然頗受爭議。雖然希特勒按照憲法的機制合法成為德國總理,而他的納粹黨也在1932年兩次議會選舉中得到大多數(shù)議席,納粹黨被認為在當時還沒有足夠力量上臺。當一些歷史學者嘗試將某些意識形態(tài)合理化時,他們就在冷戰(zhàn)所意味著上述事情的原因與歷史分析上意見分歧。
2.經濟問題
西方民主歷史上,魏瑪共和國所經歷的經濟問題是最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高失業(yè)率與生活素質大幅下降都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1923至29年,德國經濟略有復蘇,但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導致西方經濟嚴重受創(chuàng)。德國由于當時非常依賴美國的借貸,故此首當其沖。1932年,德國大約有五百萬人失業(yè)。不少人將困境歸咎于共和國。當政黨在任何時候都想推翻共和,令議會無一政黨能夠取得大多數(shù)議席之時,情況就更加明顯。
1929年華爾街黑色星期四引發(fā)的大蕭條,令共和國深受其害。大蕭條以及其後的經濟不景氣加重德國對其債主美國的財政負擔。對脆弱的共和國而言,經濟大衰退無疑是大災難,也是納粹黨能夠當政的重要因素。
由于凡爾賽條約迫使德國交出資源豐富的國土和巨額賠款,大多數(shù)德國人認為其條款過于嚴苛致使他們的國家降格。雖然條約為德國經濟帶來的實際破壞難以估量,但懲罰性的賠款的確引起了人們的驚慌與怨懟??v然賠款金額巨大,德國最後只是付出了八分之一的金額。然而,賠款的確令德國所得市場貸款減少,迫使魏瑪政府以大量印制鈔票應付其赤字,結果引起惡性通貨膨脹。而且,德國軍隊本來有機會取勝,卻突然失敗,故此在1919年德國戰(zhàn)敗後,失望、恍然大悟的軍隊返國并間接引起政治大亂。如此的混亂深深影響德國人的心理,而且可能因此造成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極端民族主義之崛起。
3.制度漏洞
很多人都相信,1919年定下的魏瑪憲法含有數(shù)項弱點,比如納粹黨勢力容易建立獨裁政權,但一個不同的憲法能否阻止納粹黨篡奪權卻是未知之數(shù)。相反,1949年的西德憲法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基本法(Grundgesetz)則被認為是力圖消除這些弱點的法規(guī)。
國家總統(tǒng)(Reichspräsident)的職位被認為是“皇帝替代人”(Ersatzkaiser),意思就是總統(tǒng)用來代替已經遜位并逃走了的德國皇帝??偨y(tǒng)擁有同皇帝一般的權力,于是可以弱化政黨政治的角色。魏瑪憲法第48條賦予總統(tǒng)在“公眾秩序與安全受到嚴重騷擾或威脅”時候可以“采取任何必須的政策”的權力。雖然第48條作為緊急法令,但在1933年前它常常被用來在沒有議會的批準下通過法案,故此令納粹黨更容易完成一體化(Gleichschaltung),例如納粹黨就以第48條為基礎通過了國會縱火法令。
4.個人影響
有些學者轉而考慮個體及他們所作的決定。不過,這種看法帶來的問題就是他們當時究竟有什么抉擇,因而引來臆測與假設。
1930至33年期間,總理布呂寧的經濟政策頗受爭議。政策令很多德國人認為共和政府刻意減少福利開支和支持極度自由的經濟體系。在經濟大蕭條的狂潮下,當時布呂寧有沒有其他方案是未知之數(shù)。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德意志帝國憲法》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德意志國家的統(tǒng)一
2017年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xuefen.com.cn 2013-2022 閩ICP備2023010389號-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