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在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所讀內(nèi)容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書面表達。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的文字,也是對作者觀點和主題的一種回應和評價。讀后感既可以是情感的宣泄,也可以是理性的思考,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次心靈碰撞。讀完一本書后,寫一篇讀后感既可以讓讀者回顧自己的閱讀過程,也可以讓讀者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梳理。我想,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式,我們都應該嘗試一下。在讀后感中,要注重闡述對書中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主題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參考。讀完這本書,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讀完這篇文章,我對社會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讀完這部小說,我對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希望這些范文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寫作靈感,寫出一篇令人贊嘆的讀后感。
小團圓讀后感篇一
是有感,其實不過是讀張愛玲書時冒出的雜感。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慣張愛玲的筆風,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fā)現(xiàn),第一章就已出現(xiàn)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睆垚哿岵]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guān)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jié)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篇二
一本張愛玲的自傳。從兒時到青年,主要講述了她成長中的親人與兩段感情。
文章中的主人公叫幾莉。那個被人唾棄漢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點怪異,說不出是沉重還是糾結(jié)。
沉重是因為作為旁觀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個人生過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糾結(jié)是因為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因自有果。可是世間沒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著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對親人的冷漠,竟然賣掉了她母親臨走時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huán),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親和弟弟,因為難受。這完全和現(xiàn)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著很大區(qū)別。也許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無法去感受她那時的心里吧......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別的女人有染,卻還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夠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給她看。不理解她看后也絲毫沒有什么態(tài)度,不像別的太太一樣撕得粉碎,還可以微笑的還給他。卻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猜測他和別人的總總......這本小說在發(fā)表之前,張愛玲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是一個迷,但是看后卻希望這一世都不是真的。這樣的一生怎么會寫出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呢,甚至還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電視劇。我沒看過她寫的小說,但是看過電視劇版的《半生緣》。是演員太美了嗎?還是什么,讓我總覺得是很好的,雖然結(jié)局有點悲......
自傳與小說的區(qū)別就是,小說可以憑借作者的構(gòu)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無數(shù)次的修改。而自傳太真實。沒有小說的浪漫,也沒有小說的連貫思路。
就像讀張愛玲的這本《小團圓》,因為由太多的真實故事組成。有些故事因為相差有段時間,或是講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經(jīng)的事來,又要記上一筆,所以看得有點亂??赐昴硞€段落后要仔細算一下時間,是哪個時期的事。一句話里有兩個“他”或“她”我有時都無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誰。這里應該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緣故。
總之我很難把張愛玲的成就和她這一生劃上等號。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里,但是他的一生卻太低沉,太無奈,甚至低到地獄里。這里的地獄不是罪惡,而是痛苦......
小團圓讀后感篇三
讀了張愛玲的《小團圓》,覺得可以用現(xiàn)代心理學來解析一下。
《小團圓》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文中主人公盛九莉是張愛玲自己,邵之雍即胡蘭成,汝狄即賴雅,二叔是父親(因為她過繼給了大伯),還有母親蕊秋、三姑楚娣,朋友比比等。
現(xiàn)代心理學講,一個人童年在原生家庭里的生存狀態(tài),很容易被復制到社會上以及成年后的新家庭里。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原生家庭里得不到父母家人的喜歡,那么將來在社會上一樣不討人喜歡。在家庭里弱勢,在社會上會延續(xù)弱勢,在婚姻中同樣會弱勢。反之亦然。
盛九莉出生在沒落的舊家庭,父親保守、陳舊,且有吸食鴉片的嗜好,母親受了新思想的影響,夫婦不和。四歲那年,母親第一次出國。九歲那年,母親回國與父親辦了離婚手續(xù),然后又出國。此后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國外,偶然回來看看兒女。
父母離婚以后不久,父親續(xù)了弦,她和弟弟有了繼母。小孩子因為懼怕或者為了逃避一些事情,常常會生出各種病來,這也是心理學的一種說法。在父親娶繼母的當口,也許是心理壓力,九莉生病了,腋下長了個棗核,也許是淋巴結(jié)發(fā)炎吧,吃了一年多藥才漸漸消退了。書中寫到她生了三次病,這是第一次。
她第二次生病是十六歲那年,母親再次回國,她在母親那里逗留了一夜,第二天回到家,繼母劈頭打了她兩個巴掌,然后又給父親告了一狀,父親打了她一頓還要關(guān)她禁閉。她將要被關(guān)到一個黑暗的小柴房里,據(jù)說那里面吊死過丫環(huán)。這個時候她又生病了,幾天高燒不退,也因此躲過了那個黑房子。病情剛好一些,她趁機偷跑了出來,跑到她母親那里。
到了母親那里會不會好一些呢?也不見得。母親顯然并不欣賞她,覺得她不夠漂亮也不夠聰明。在散文《天才夢》里她也說過,在生活上她常顯出驚人的愚笨。人如果出了名,才華的光環(huán)會遮掩了一切缺點,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缺點就是缺點抹不掉的。
她說:世人能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卻不能原諒我。
有一次,家里要請客,她聽見母親說缺一把椅子,她便想著把房里的沙發(fā)椅拉出來。沙發(fā)椅很重,地上又有地毯,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拉到了客廳,她母親看見了說:你要干什么?豬??腿艘呀?jīng)來了,都裝作沒聽見。她也裝作沒聽見,趕緊又把椅子拖了回去。
母親常說:你有時候笨的地方都不知道是哪里來的,連你二叔還都不是這樣。照你這樣還想出去在社會上做人?母親常說:年青的女孩子用不著打扮,頭發(fā)不用燙,梳的時候總往里卷,不那么筆直的就行了。九莉的頭發(fā)不聽話,穿楚娣的舊藍布大褂又太大,‘老鼠披荷葉’似的,自己知道不是母親心中的清麗少女。
母親還說:人相貌是天生的,沒辦法,姿勢動作,那全在自己。你二叔其實長的不難看,十幾歲的時候很秀氣的。你下次這樣:看見你愛慕的人,就留神學她們的姿勢。
可母親好象又不太樂意,因為她不能給母親長臉爭面子。帶上她怕麻煩,不帶她話又不知該怎么說。母親說英國一年到頭冷雨,黃霧,下午天就黑了?!F學生哪里都去不了,什么都看不見,吃的反正就是干乳酪。'九莉笑道:我喜歡吃乳酪。
母親說:那東西吃了最不消化了。
母親又說:真打起來也不要緊,學生他們會疏散到鄉(xiāng)下去,配給口糧,英國人就是這種地方最好了。九莉卻有些疑心她母親是忘了她已經(jīng)不是學童了。她母親顯然是有個愿望,乘此好把她交給英國政府照管。她母親是不想帶她去,又不便明說。她本來想去,聽母親這么一說,也灰了心了,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候她又生了一場大病,這一次病的重,差一點要了命。
她發(fā)了幾天燒,起先住在家里,因為怕嘔吐,床邊總放著一個臉盆。她自己已經(jīng)覺得很羞愧。她母親氣洶洶進來說:反正你活著就是害人,象你這樣的只能讓你自生自滅。她覺得象詛咒。病愈以后,她坐到了去香港的輪船上。出國的事再也沒有提起。她和比比同船,比比讓她一起到艙外去告別,她不去,一個人躲在船艙里大哭起來。父親那里呆不住,母親那里也不想要,她是無所適從,象一個多余的孩子。她以為韓媽喜歡她,可是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韓媽也不是真的喜歡她,不過當她是事業(yè),因為有她,韓媽才得以在她們家一直做下去。
這一生喜歡她的人太少,所以,凡是喜歡她的人她都會記得。
她有才華,十幾歲開始發(fā)表作品,二十出頭已紅遍上海灘。24歲那年,認識了邵之雍。他算她的粉絲,因為讀過她的小說,想要見面。后來他總是來找她,次數(shù)多了,日子久了,他們談起了戀愛。可是他追求她的過程也不是很容易,因為他有老婆,而她是才女,自然有些才女的自尊和傲氣。有一次,他對她說:我看你也難。那意思是說,除了他并沒有其他男人會喜歡她。她似乎也默認了。還有一次他又說,他不喜歡戀愛,喜歡結(jié)婚??墒撬耄翰浑x婚怎么結(jié)婚。他后來不得已離了婚,他們就算在一起了。但這一段愛情斷斷續(xù)續(xù)也只維系了三四年,后因他逃亡,也因他太濫情而告終。
后來她和一個叫燕山的導演在一起,大概也有三年之久,他竟然不想和她結(jié)婚,最終娶了別人。在美國,她和一個美國老男人結(jié)了婚,她甚至為他墮過胎,而他在她痛苦難當?shù)臅r候,竟然在一旁啃燒雞。他說,他從沒想到他們倆可以這樣好,仿佛沒有好的理由。
她也從未有過相見恨晚的想法。相愛的人常會因為相遇太晚而抱恨,可是她想:假如早些認識,也許他不會喜歡她。他現(xiàn)在喜歡她,是因為他已經(jīng)老了,而她還年輕。才女張愛玲的自信心會這樣差!照片里傲視一切的她,都是假的嗎?她會如此自卑。童年的陰影蔓延了她的一生,她始終得不到珍惜和疼愛,以至于在那樣濫情那樣衰老的男人面前,她都要低到塵埃里去。
小團圓讀后感篇四
她說:“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p>
沒有跟風去讀《紅玫瑰與白玫瑰》,第一本書讀的是《小團圓》,隱約記得讀了三四遍,一遍遍的感嘆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愛情故事,都說張愛玲寫九莉和之雍,其實是寫自己和胡蘭成。
先說張愛玲,她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沒有之一。高中課前演講自己一個人做了介紹張愛玲的ppt,了解的多了,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她。雖不嬌不弱,但也算不上女強人。生活上獨立,愛情上柔弱,愛胡蘭成愛的深沉,但卻在結(jié)局與胡蘭成斷的干凈,傾盡所有,最后只留下一封信:“我已經(jīng)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jīng)不喜歡我了?!?/p>
書中的九莉就如現(xiàn)實中的張愛玲,父母離婚,父親再娶,母親漂洋過海,只留下了九莉,也就是張愛玲一個人。張愛玲對自己的母親,應該是愛的,但是愛中又多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恨意。同時也繼承了母親的勇敢,獨立。
她最愛的胡蘭成,在書中叫邵之雍,仍記得之雍一笑,只得磨墨提筆寫道:“邵之雍盛九莉簽訂終身,結(jié)為夫婦,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被闀系念}詞,與胡蘭成的竟一字不差。胡蘭成是感性的,而張愛玲是理性的,所以,才能對蘭成和之雍做出不同的細節(jié)描繪,冷眼看姻緣,多了幾分克制。
書中從頭到尾都帶著張愛玲特有的風格,就像“她看到空氣污染使威尼斯的石像患石癌,想到現(xiàn)在海枯石爛也很快”,就像她說“悲觀者稱半杯為半空,樂觀者稱半杯為半滿,我享受現(xiàn)在半滿的生活”。她總是像寫日記一樣將心中的故事娓娓道來。讓人陷入她的情緒之中,每次讀張愛玲的書,都會難過很久,但仍無法抑制讀她的書的欲望。她筆下僅僅只是人生的悲歡離合,但卻凄美而富有吸引力。張愛玲喜歡《紅樓夢》,所以她的書也像《紅樓夢》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婉婉道來一個故事,卻使你的心情無法平靜。
書中一開始,二三十頁,出現(xiàn)了十幾、二十幾個人物,看似讓人暈頭轉(zhuǎn)向,許多人也因此放下了這本書。但倘若你繼續(xù)讀下去,便會看到九莉這位溫柔又獨立的女性,看到她與之雍說平凡但又不平凡的愛情。劇情雖然拖拉,但又不是毫無作用。對九莉生活背景的描述更是暗示了她的人物性格。從小學會“如魚得水,冷暖自知”的她,從未得到任何溫暖,而溫暖的邵之雍闖入她的生命中,便會被她死死抓住。書中的九莉,也就是張愛玲本人,大膽而傳統(tǒng)。
小團圓讀后感篇五
說是有感,其實不過是讀張愛玲書時冒出的雜感。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慣張愛玲的筆風,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fā)現(xiàn),第一章就已出現(xiàn)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張愛玲并沒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guān)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jié)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篇六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边@是張愛玲的《小團圓》,是她一個人的故事.她隔著光陰的屏障,穿過曾經(jīng)的繁華,于淡然與淡忘間將過往定格。故事里的九莉是她的原形,而邵之雍便是胡蘭成。從童年到求學時代,再到與胡的相遇,雖然只是煩瑣小事的串聯(lián),但,都是她人生足跡的映射,都是她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無須字字珠璣,但足以勾勒出她的人生輪廓。《小團圓》似一扇窗,走進了它,你方能窺清真實的張愛玲,真正走進她的世界;你方能理解,她的清高,她的不屑與不爭,是有原因的;你也方能體會,她為何能同時享受極度的喧囂與死寂。
親情,于張愛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她以一顆堅忍的心來接受孤獨的成長,以冷漠的雙眼感知人情冷暖。“生命似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她的文字,帶著犀利,帶著嘲笑,但懂得她的人,定會心生憐愛,替她悲傷。如果,她與邵之雍的邂逅能像納蘭容若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么,愛玲的心里或許會少一層痂,少一道疤。她第一次見他,便歡喜得心里開出花來,便自覺自己低到塵埃里去。她愛他,是用心的,不然怎會在他處于政治的風尖浪口時依然站在他身邊?怎會在他避難時一路顛簸只為見他一眼?然而,在胡蘭成的世界里,愛玲卻不是唯一的。或許,愛玲于他只不過是生命里的匆匆過客,是他避難療傷時的一個驛站罷了?!坝曷曚?,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痹谶@場際遇里,愛玲飛蛾撲火般義無返顧,即使知道“他的世界里沒有我,寂寞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曬著太陽,已經(jīng)是古代的太陽了。我要一直跑進去,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無論是什么,留給她的,總是支離破碎的結(jié)局。張小嫻說:“愛是很卑微的,很卑微的。尤其是那個人不愛你的時候,愛就是含笑飲毒酒?!闭f的,是愛玲吧。
愛玲用一根冰冷的針,繡出了她曾經(jīng)熾熱的青春。當歲月?lián)崞搅怂械睦饨?,當心里不再有等待與波瀾,當愛玲在美國過著似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或許,她已超然,她已放下,她已原諒。于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靜待,看滄海如何變成了桑田。將所有愛的昨天沉淀成歷史,明天寫個故事,名字叫做《小團圓》。
并非所有的事都要親身經(jīng)歷方有體會,總有一些東西,有些故事,在不經(jīng)意間,便能叩開心扉,似一縷陽光,溫暖地照進心間。回憶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隔著山水,坐望于光陰的兩岸,若愛已成往事,終將無法以一葦杭之。
當愛,已成往事,不如拈花一笑,似佛般了然......
小團圓讀后感篇七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但是印象一直模模糊糊的、沒有買來一讀的欲望,也許是書名讓我主觀地以為內(nèi)容必定高深晦澀,自己讀不下去也領會不了。最近看到幾個喜歡的人在熱烈討論這本書,才提醒我趕緊在當當網(wǎng)下單。書到手了,除去書的封衣,整本書的紙張都是微微泛黃的顏色,仿佛是久遠的書籍帶著歷史的塵煙輾轉(zhuǎn)到我手上,封面的硬封有凹凸的木漿紙的紋路,非常古樸,素凈的只有書名及作者的黑體字,心下立時起了喜歡。
白天工作,閱讀僅限于晚上及周末的有限時間,長篇巨著被我支離破碎地一路讀來,其間幾度欲罷不能讀到凌晨,而我是很少熬夜的。
平時我不喜歡看外國——尤其是俄國——的著作,因為書中漫長的人名我記不住,往往將書翻來覆去才能把人名和人物對應起來理解?!栋倌旯陋殹防锩娴娜嗣侨唛L繁復,幾代人的名字重復疊加,你幾乎不能分辨出誰是誰。我剛開始看的時候,因為間斷的原因會不斷翻閱之前的內(nèi)容來確定人物身份,看到后來,在劇情的吸引下更關(guān)注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的命運,名字符號顯得不那么重要。看完之后,掩卷回想,才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形象都那么生動鮮活地在腦海里,名字根本造不成困擾。
《百年孤獨》由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67年寫成,作者因此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全書以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一百多年的悲歡離合、離奇詭異的經(jīng)歷濃縮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變遷,故事情節(jié)幾經(jīng)荒誕神奇,死去的人可以白天黑夜現(xiàn)身同活著的人交流溝通,人可以食泥土和墻皮為生,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死后因孤獨難耐又重返人間、并寫下預言將來的羊皮卷……語言往往幽默而帶有魔幻色彩,中間一些情節(jié)會讓人忍俊不禁,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為了驗證放大鏡對敵軍產(chǎn)生的效果,親自待到陽光的焦點下,結(jié)果身體被灼傷后潰爛,挨了很長時間才痊愈……”有些場面又讓人唏噓不已,比如上校17個兒子被一一獵殺,3000多名罷工工人被血腥鎮(zhèn)壓,阿瑪蘭妲對麗貝卡的仇恨,麗貝卡的與世隔絕,等等。我通篇看完,實在不能確定自己究竟看懂了幾分,也許只是看了熱鬧,而個中真意,自己還不曾領悟。
我看著書里的內(nèi)容,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帶著眾人建立馬孔多開始,到這個家族其后百年時間里所有的經(jīng)歷,從人們對萬事萬物的懵懂,到對各物種的一一歸類命名,到制冰、冶金、照相術(shù)、鐵路、電、飛機等等各項技術(shù)的逐次發(fā)明;從人性的無為而治,到軍隊強制建立社會秩序、到權(quán)利爭奪的戰(zhàn)爭;從農(nóng)業(yè)社會的自給自足,到資本家剝削工人并殘酷鎮(zhèn)壓工人的罷工;從不倫戀情,到各種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美人兒蕾梅黛絲的至純至性、飛天而去……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我仿佛沿著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而貫穿全書的,或者說,貫穿人類發(fā)展歷史的,是人性里面揮之不去的孤獨。
你看,布恩迪亞家族,他們的生活還是有滋有味啊,他們是一個巨大的家族,但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孤獨,只能說他們不了解彼此的而孤獨而已。就像我讀完這本書,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何失落一樣。家族里的第一人瘋瘋癲癲,被綁在樹上;家族里的最后一人,默默地被螞蟻吃掉,孤獨的開端自然伴隨著孤獨的結(jié)果。撇開每個人自身的孤獨不說,整個故事也是孤獨的。狂風襲來,卷走最后一片枯葉,他們的光榮與恥辱、他們的枕邊人與子孫、他們的記憶,很快就蒸發(fā)的無影無蹤。七代人,一個家族,幾行字的距離,就被時間遺棄在身后,一切一切都不會留在誰的腦中。這就是孤獨,最大的孤獨,我們始終都只是歷史中的無名小輩,就算被記入史冊,也無非是后人半真半假的記錄,自己的液體無人能觸碰,也就無人知曉。
寂寞,和孤獨不同。寂寞,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覺得冷清無趣,想要找人來說說話陪伴一下,哪怕打開電視不看節(jié)目只聽著聲音在房間里回蕩也好。而孤獨,是身處千人萬人之中,心里仍是一個人在世界盡頭的感覺,仿佛洪荒初開,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無人聽的哀痛。寂寞可以安慰,孤獨無法消除。
心里的溝壑縱橫,只有自己一個人千山萬水地跋涉。身邊可以有伴,可以有懂得的人悲喜與共,也可以給予扶持和幫助,但是,真正的經(jīng)歷和成長,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完成。
小團圓讀后感篇八
《小團圓》看完了第二遍。
現(xiàn)在看書,總是習慣于先初略翻過,再來細讀。
大學的時間很多,看書的時間卻遠遠少于以前。也許正因為如此,文學書籍看得越來越少了。
這本小團圓,初翻時,容易看得云里霧里,主要是時空變換太快,一會兒南京,一會兒香港,一會兒上海,一會兒小時候,一會兒讀書時,一會兒又是抗日時。再細看時,明白了套路,便清楚了好多??梢约毤毱肺稅哿峁P下,種.種細微的心理感觸。
其實挺喜歡,愛玲式的筆調(diào),時時如露珠般閃現(xiàn)的句子。很喜歡愛玲,她是那么一個真實的人!
剛開始看了介紹,說里面寫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一交往過程,便想看看。實際看來,注意力全不在此。直到全書過了一半,他才出現(xiàn)。其實,全書更象是張愛玲一部自傳,只是編年全被打散。把這些珠子按順序串起來,便可以看到一個小女孩子的成長,最后成為一個被針扎在胸口,仍復平靜的人。
愛玲的原話是:欣喜起來若狂,悲傷起來卻不覺得,木木的。
其實想想!
我便也是如此。當一些事情發(fā)生,心中抑郁,但仍平復。
又能怎么樣呢?如同多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被信箋上的水浸濕過,只留下一團暈黃。那已發(fā)生和將發(fā)生的故事,也終將成為一個暈黃的月亮,淡淡的,在記憶里溫暖著彼此。
所以,總須有個好的結(jié)束方式,以免回憶時,自己受不了。
小團圓讀后感篇九
幾天下來,這本書下去一半??傆浀迷u論總說書里寫的愛情,情欲和男朋友什么的。從寫到九莉回上海之后就開始格外留心,猜測著他什么時候出現(xiàn)。倒也不是急等著不耐煩了,因為其他那些事情和人物不僅有種家常感,簡直就是似曾相識。
蘗傳慶(茉莉香片)大概是從弟弟出來的,不僅家世像,那個讓他萎縮著不愿意見的后母像,弟弟竟然也因為亂簽支票玩被父親打了嘴巴子。
還有個大太太,表叔的續(xù)弦大老婆,就是小艾里面的五太太了.因為丑攏絡不到丈夫的心,一輩子怕跟丈夫在一起,偶爾喉嚨里哼哈兩聲解除尷尬,也養(yǎng)著好些貓,丈夫死后經(jīng)濟敗落,跟其他女太太打麻將也怕輸,一輸就開始身體左右搖擺,越搖擺也越要輸.有趣的是連同表叔的小老婆也都聯(lián)系到原型,一個鵝蛋臉的美女,后來倒霉禿了頭發(fā)就被冷落了.小艾里面的那個叫秋老四的舞女,更慘烈的,不僅掉光頭發(fā),眉毛也沒有了.這大概是張愛玲杜撰上去的.
因為這2例看得太真切了,后面讀起來越來越疑心,每逢看見一個就想起另一個,不知是否也是有聯(lián)系,當然都是小角色,沒下太多筆墨的,很難去查考,就是憑一種直覺.提起九莉的一個俄國女鋼琴老師,不知可否是年輕的時候里面的東歐女人.韓媽這個角色大概做了許多家用女仆的原型,因為腦子里記著那些,每次看到韓媽出場都覺得有點亂.還有個小人物,好婆,后母的母親,讓人想起十八春里面的小老婆的母親,一樣搬過去同女兒住著.還有云志夫婦的長女次女讓蕊秋介紹留學生男朋友的,特意留個房間給年輕人聯(lián)絡感情的,末了又怕出格,派個老媽子進去拿東西監(jiān)視著.讓人想起琉璃瓦里面的風流不羈的二女兒.間或提起2個表姐還是表妹,是姊妹的,也寫他們的外貌,大概是鴻鸞喜里面的婚禮上出現(xiàn)的2個圓臉姐妹.純姐姐骨癆死了,跟川嫦一樣.
其實已經(jīng)看到之雍出場了,但是好像目前為止他都還不能轉(zhuǎn)移我的注意力,腦子里還是上面那些個五花八門的人物,本來嘛,出場也沒有個順序,簡直是想起誰就是誰,名字看過一次再次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不記得他是哪個了.不是因為有以前那些對照著,也無甚趣。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
一本張愛玲的自傳。從兒時到青年,主要講述了她成長中的親人與兩段感情。
中的主人公叫幾莉。那個被人唾棄漢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點怪異,范文不出是沉重還是糾結(jié)。
沉重是因為作為旁觀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個人生過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
糾結(jié)是因為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因自有果??墒鞘篱g沒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著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對親人的冷漠,竟然賣掉了她母親臨走時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huán),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親和弟弟,因為難受。這完全和現(xiàn)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著很大區(qū)別。也許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無法去感受她那時的心里吧。
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別的女人有染,卻還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夠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給她看。不理解她看后也絲毫沒有什么態(tài)度,不像別的太太一樣撕得粉碎,還可以微笑的還給他。卻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猜測他和別人的總總。
這本小說在發(fā)表之前,張愛玲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是一個迷,但是看后卻希望這一世都不是真的。這樣的一生怎么會寫出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呢,甚至還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電視劇。我沒看過她寫的小說,但是看過電視劇版的《半生緣》。是演員太美了嗎?還是什么,讓我總覺得是很好的,雖然結(jié)局有點悲。
自傳與小說的區(qū)別就是,小說可以憑借作者的構(gòu)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無數(shù)次的修改。而自傳太真實。沒有小說的浪漫,也沒有小說的連貫思路。
就像讀張愛玲的這本《小團圓》,因為由太多的真實故事組成。有些故事因為相差有段時間,或是講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經(jīng)的事來,又要記上一筆,所以看得有點亂??赐昴硞€段落后要仔細算一下時間,是哪個時期的事。一句話里有兩個“他”或“她”我有時都無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誰。這里應該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緣故。
總之我很難把張愛玲的成就和她這一生劃上等號。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里,但是他的一生卻太低沉,太無奈,甚至低到地獄里。這里的地獄不是罪惡,而是痛苦。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一
讀罷《圍城》,意猶未盡,時而回憶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而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深有感觸,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讀到關(guān)于周經(jīng)理的文字,仿佛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影子,覺得熟悉,但細細想來,又覺陌生,畢竟寫作的背景與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不同。讀人不易,古人對了解人的方法總結(jié)了不錯的方法:“五觀”.
所謂“五觀”是指:一觀對方平時接觸了什么樣的人;二觀對方有錢后都把錢花在哪里了;三觀對方有地位的時候,他一般都比較推崇什么樣的人;四觀對方在地位很低下的時候都做了些什么;五觀對方在有沒有錢時候他有沒有做過什么不好的事情。除了第一觀,其他四觀從書中都不便細究。所以就說“一觀”,以期窺一斑而見全貌。
就其接觸的人而言,書中代表性的人物有三人:一位是他的夫人周太太,一位是方鴻漸,另一位是文科室的王主任。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先說周太太,周經(jīng)理跟周太太花燭以來,一向就讓她。當年死了女兒,他想娶個姨太太來安慰自己中年喪女的悲哀,給周太太知道了,生病求死,嚷什么“死了干凈,好讓人家來填缺”,嚇得他安慰也不需要了,對她更短了氣焰。他所說的“讓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塵”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
方鴻漸,周經(jīng)理的掛名姑爺。在留學期間,鴻漸收到丈人的信,說什么:“賢婿才高學富,名滿五洲,本不須以博士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賢婿似宜舉洋進士,庶幾克紹箕裘,后來居上,亦與有榮焉。”崇洋媚外的姿態(tài),對于文憑的盲目崇拜,將鴻漸的歸來登報昭告,讓愛面子的周經(jīng)理掙足了面子,但殊不知,一旦買文憑的真相公布,他怕是顏面掃地。愛面子的人終究是累的,他們要在別人的眼里活著。周經(jīng)理見了這位掛名姑爺,鄉(xiāng)紳兒子,留洋學生,有點畏閃,談話,是義不容辭,而心非所樂。與他的這位掛名姑爺談話時,眼睛躲避著他的臉。軟弱中還要擺出尊嚴。餐桌上的聊天看著女婿的臉色說話,生怕惹惱得罪了自己的女婿。好面子的周經(jīng)理,面對鴻漸的不識好歹,只能把自己慘淡經(jīng)營的最難措辭的一段話悶在心里。思想現(xiàn)在社會中的人又何嘗不是呢?對學歷文憑的盲目崇拜,對海歸的另眼相看,明明心里不愿意卻又迫于壓力面對人際矛盾,心中有了想法卻要勉強用所謂好聽的話作修飾??蓱z的周經(jīng)理,在人際關(guān)系的圍城中,無奈的承受一切。
當假裝成為藝術(shù)。
王主任——出場次數(shù)寥寥,但是卻對鴻漸留學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這也可作為蝴蝶效應的一個例子。文書科主任看見原信,向東家大大恭維這位未過門姑爺文理書法都好,并且對死者情詞深摯,想見天性極厚,定是個遠到之器。周經(jīng)理聽得開心,叫主任回信說:女兒雖沒過門,翁婿名分不改,生平只有一個女兒,本想好好熱鬧一下,現(xiàn)在把陪嫁辦喜事的那筆款子加上方家聘金為女兒做生款所得利息,一共兩萬‘塊錢,折合外匯一千三百鎊,’給方鴻漸明年畢業(yè)了做留學費。‘短短幾句溢美之詞,促成鴻漸留學,可謂功不可沒。但也從中看到了人性中的軟弱,其實人有時喜歡聽好話,甚至會因此忘乎所以做出錯誤的決定。莎士比亞《裘力斯·凱撒》中有言:“當我贊揚他憎惡諂媚之徒時,他就會欣然首肯,卻不知他已經(jīng)接受了我搔到癢處的諂媚?!?/p>
深陷婚姻、人際、工作圍城中的周經(jīng)理終究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他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人,《圍城》以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秶恰穼懥巳藗儾辉敢庹暤恼鎸嵉纳鐣腥苏f: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墻,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于一座圍城之中。是啊,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于一座圍城之中。也許我們需要想的不是如何逃離抑或如何進去,而是如何在現(xiàn)有的狀態(tài)中盡力而為,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去創(chuàng)造這座圍城里的異彩。想起《阿甘正傳》中阿甘母親說的話:“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于你?!钡拇_,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不去品嘗,就永遠不會知道它的味道。生活的巨輪不會停止地向前滾動,如何去適應生活,去戰(zhàn)勝生活中的困難,完全在于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生活中什么都會發(fā)生,我們無法也不必去預知未來。只要我們實實在在的生活,對身邊的人付出真愛,生活就會是幸福的。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二
在我的腦海中,張愛玲一直是站在那里,持一個瀟灑而蒼涼的手勢,淡淡的看著那個十里洋場般華美的上海。
《小團圓》一書是張愛玲的自畫像,書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她生命中所經(jīng)歷的種種,從創(chuàng)作主體心態(tài)的角度來看,張愛玲早年的身世影響了其人格心理的發(fā)展,進而影響到她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和體驗。曾有女學者趙園評價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風格:“張愛玲的藝術(shù)才能,使她在諸種矛盾的藝術(shù)因素間,找到并組成了她所需要的那一種和諧、統(tǒng)一。
這里最基本也最足構(gòu)成“特色”的,是舊小說情調(diào)和現(xiàn)代趣味的統(tǒng)一。”在這本書中,主人公的成長環(huán)境,其母親的對其創(chuàng)作風格影響深遠,從而形成了中國舊小說與西方現(xiàn)代小說的不同情調(diào)的融合。十里洋場的繁華與浮夸,在張愛玲的小說中,被完美的融合進東方舊世紀的生活習慣當中,或許有人認為張愛玲的小說未必寫的動人,但是卻是寫的最適宜的。
張愛玲的小說中金錢、婚姻、性愛是很重要的話題,在小團圓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父揮霍致使家業(yè)破敗,生活日益變得苦難,而母親和父親之間結(jié)束的婚姻也使得張愛玲對婚姻產(chǎn)生了懷疑。
在社會中人性的缺失使作者備受煎熬,而人性當中的虛偽和殘忍也在其小說中得到了反映。張愛玲以敏銳的目光審視著現(xiàn)實,選擇兩性關(guān)系作為切入點,講述著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戀愛與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訴人們:人間無愛,至多只有一層溫情的面紗。她筆下的女性是為了“謀生”而“成家”的女人,而非追求自我價值的強者和天真爛漫的情種。
正如很多人所言,《小團圓》中的張愛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難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陰郁甚至有些刻薄惡毒的眼光注視著社會與人生,揭示了人性陰暗的一角。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三
張愛玲不愧為才女,寫個自傳都是那么地委婉,故事娓娓道來,不急不燥,生活的味道那么重,愛情的味道那么濃。
小說描寫了女主人公九莉(其實就是張愛玲自己)出生在一個末落的貴族家庭,從小被過繼給伯父,稱親生父親為二叔,親生母親為二嬸。九莉的親生父母因關(guān)系不和而離婚。親生父親二叔將家財揮盡,又娶了新太太,對九莉不聞不問,甚至當九莉中學畢業(yè)后想去英國上學,父親也無財力支持。她的生母二嬸也貪圖享受,離婚后自己云游世界,四處留情,無暇顧及九莉。九莉就在這樣一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環(huán)境中渡過了凄涼的童年。
既然不能去英國讀書,只能湊合到香港了。九莉周圍的同學都是國內(nèi)的富家子弟,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除九莉之外,他們大都每天談戀愛,根本沒有心情讀書。在九莉在香港讀書期間,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了,九莉被迫回到上海。
九莉20歲以后就開始寫作,而且頻繁發(fā)表。
九莉生來清高自尊,在愛情面前不卑不亢,愛就一直愛下去。愛得執(zhí)著,勇敢。面對對方的種種錯誤,種種不衷,種種反悔,她都義無反顧,愛得那么有尊嚴。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邵之雍其實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胡蘭成。邵之雍取了九莉,可是后來又分別與日本的女人,鄉(xiāng)下女人和小康女士有染,還時不時地回來找九莉。九莉因為愛所以寬容他,遷就他。
張愛玲用這部小說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份記念,她緩緩的述說仿佛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文字間顯現(xiàn)著一種高貴的清高氣質(zhì)。她的童年并不幸福,她與胡蘭成之間的愛情是刻骨銘心的。
在剛開始讀小說的前三章的時候,感覺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眾多人物同時岀現(xiàn),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又很復雜,感覺作者的表達有點啰哩啰嗦。讀到后來就發(fā)現(xiàn),其實張愛玲只是想把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事情與人全部講出來,這樣才可以使她本人的個性顯得鮮明。讀到第四章及以后,故事就越發(fā)有趣了。特別是以女主人公九莉和男主人公邵之雍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同時描寫眾多其他人的人生故事的章節(jié)分外的吸引我。九莉?qū)ι壑旱耐业模磺蠡貓蟮膼矍槭悄敲吹膭尤恕?/p>
《小團圓》是張愛玲對自己人生的紀念和交待,讓讀者通過九莉的故事了解一個立體的才女張愛玲。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四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團圓》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發(fā)現(xiàn),讀后感一定要趁熱寫,不能拖,震撼的印象總會隨時間變淡,想不出滋味。上個月讀完《小團圓》,當時寫下感受肯定和現(xiàn)在不一樣,如果等明年去寫,也僅記得大體故事梗概了。
作家的筆無論多尖刻,寫自己家人都是手軟的,贊美居多,尤其是寫自己母親。例如三毛、席慕容、劉墉,讀者只會覺得書中的母親就該是那樣,比凡人聰明可愛,如果是寫清苦的母親,就該如季羨林所寫那樣,艱辛之處都比別人偉大,贏得讀者的熱淚。難得張愛玲沒有贊美,平靜地記錄點滴,不夸張、不升華、不歌頌,她的筆太理性,沒有熱情,全是真實人性的影子。
而且張愛玲的記憶好得驚人,兒時一件小小事都不忘,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心思,寫得就像正坐在歷史的回程車上一樣,透過門縫在窺探家人的對話,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幸虧先讀過張的很多小說,才把一些細節(jié)串了起來,《茉莉香片》原型出自她的弟弟和父親、繼母;《琉璃瓦》和《花凋》是寫她舅舅家的女兒;《郁金香》應該源于她繼母的弟弟;《創(chuàng)世紀》是寫她的姨奶奶;《傾城之戀》是她在香港讀大學時,遇到的一對情侶改編的故事;《沉香屑第二爐香》是在香港聽同學說的;《赤地之戀》和《秧歌》是解放后她的`見聞;《小艾》是她出國前迎合當時社會創(chuàng)作的一篇小說。這樣把小說和自傳對應著看,非常有意思,創(chuàng)作還是得源于生活啊,架空的文學是寫不好的。
小時候老師總讓寫讀后感,可是憋來憋去也擠不出字,無感可發(fā),最后只能湊字,先把書名和作者介紹一番,再把故事梗概敘述一番,再談一些自己的感性,比如要好好學習,學習書中某個人物,為國家做貢獻等等。然后長舒一口氣,算是終于完成作業(yè)。想想,是因為那會讀的東西實在是無感可寫,小孩子理解能力又淺,只在乎故事本身是否吸引人。《格林童話》、《天方夜譚》,的確是寫給小孩子的,故事吸引人,讀完卻想不出什么,也只有覺得開心或者瞠目結(jié)舌罷了,合上書本滿足地玩去了。不像張愛玲的書,發(fā)人深省。
是什么樣的一種勇氣,讓張愛玲把家庭的記憶碎片都拼湊起來,說人老了就愛回憶,而且回憶十分清晰,她后來久居美國,是不是一直在思念著家鄉(xiāng),懷念著這些往事呢?!缎F圓》這樣的回憶錄并沒有像其它的回憶錄一樣打下美好、溫馨等烙印,然而讀起來卻覺得是美好而真實的,不是瓊瑤阿姨那樣,反復把"生活多美好"、"像公主一樣的女人"這樣的詞語硬刻在書上。也只有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生活,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文章,《創(chuàng)世紀》描寫祖母出嫁前的場景,只有出身于那樣的家庭才能把繁華富貴寫得如家常便飯吧,她最擅長寫顯赫家族沒落衰敗。
張愛玲的一本"新書"《少帥》在臺灣出版了,不知她還有多少未寫完的稿,未刊登的小說。我是不折不扣的的張迷,自豪且幸福著。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五
若是從未,亦或是很少讀張愛玲文章的人,乍讀《小團圓》,難免會覺得混亂,不知所云;若是張愛玲的資深讀者,會覺得《小團圓》所講述的一個個故事,所使用的一段段語言,甚至書中的修辭,都是曾經(jīng)在她的其他文章中出現(xiàn)過的,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是在“炒冷飯”,再好的語言,泛濫之后也味同嚼蠟了。
所以很多人并不看好《小團圓》的文學價值。此書,對于不少的人,只是了解——或者說窺探——張愛玲這位奇女子的傳奇人生的一個途徑。
《同學少年都不賤》之前的,張女士的小說及散文,我都看了不下二三十遍了,若說為了欣賞學習張女士的文章,其實不差這本。所以在20xx年初制定的全年計劃中,根本沒有把《小團圓》算在其中。買《小團圓》,只因為春節(jié)脫離了寶博的監(jiān)督,購書癖發(fā)作了。然后抱著既買之則讀之的態(tài)度,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開始了第一次閱讀。
當然,考慮到張愛玲或許原計劃將《小團圓》寫成中篇小說(張女士頗擅長寫中篇),最初,全文有可能都是圍繞九莉與邵之雍的愛情展開的。但是隨著增刪,隨著字數(shù)越來越多,《小團圓》已經(jīng)偏離了張愛玲起先計劃的道路而講述了九莉三十年的人生,在這其中,邵之雍只是一個很重要的過客而非主角。所以,“小團圓”指的并不是九莉與邵之雍的團圓,至少,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
團圓的,并不是九莉與邵之雍,而是張愛玲的人生中出現(xiàn)的人、事,張愛玲以前的文章中出現(xiàn)過的人、事、表現(xiàn)手法,在這本書中實現(xiàn)了團圓。換言之,《小團圓》是張愛玲對自己的人生及自己的舊作的.總結(jié)、思考和揭露。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那樣幾塊地方,就像是舊傷口,不敢碰不能碰,卻又終生難忘。偏寫文章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沖動,要把人生中最見不得光的最不為所知的東西寫出來,要把結(jié)痂的傷口再次撕開。因為壓抑的感覺往往更痛。只是寫出來,卻無法讓人看,因為那像是自己最卑劣的隱私,決不能讓人抓在手里,再傷害自己一次。怎么辦?只有一次又一次修改,改到面目全非,甚至語句不通。如果《小團圓》讓你覺得生澀,原因便基于此。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六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 “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慣張愛玲的筆風,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fā)現(xiàn),第一章就已出現(xiàn)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張愛玲并沒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guān)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jié)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七
愛,或許曾經(jīng)熾熱,曾經(jīng)刻骨銘心,亦或曾經(jīng)痛苦糾結(jié),但,當它似花開般不再有輪回,當它像霧像雨又像風,當它隨時間的流駛碾成往事塵埃,再回眸,或許,已變了模樣。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边@是張愛玲的《小團圓》,是她一個人的故事.她隔著光陰的屏障,穿過曾經(jīng)的繁華,于淡然與淡忘間將過往定格。故事里的九莉是她的原形,而邵之雍便是胡蘭成。從童年到求學時代,再到與胡的相遇,雖然只是煩瑣小事的串聯(lián),但,都是她人生足跡的映射,都是她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無須字字珠璣,但足以勾勒出她的人生輪廓?!缎F圓》似一扇窗,走進了它,你方能窺清真實的張愛玲,真正走進她的世界;你方能理解,她的清高,她的不屑與不爭,是有原因的;你也方能體會,她為何能同時享受極度的喧囂與死寂。
親情,于張愛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她以一顆堅忍的心來接受孤獨的成長,以冷漠的雙眼感知人情冷暖?!吧埔灰u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她的文字,帶著犀利,帶著嘲笑,但懂得她的人,定會心生憐愛,替她悲傷。如果,她與邵之雍的邂逅能像納蘭容若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么,愛玲的心里或許會少一層痂,少一道疤。她第一次見他,便歡喜得心里開出花來,便自覺自己低到塵埃里去。她愛他,是用心的,不然怎會在他處于政治的風尖浪口時依然站在他身邊?怎會在他避難時一路顛簸只為見他一眼?然而,在胡蘭成的世界里,愛玲卻不是唯一的。或許,愛玲于他只不過是生命里的匆匆過客,是他避難療傷時的一個驛站罷了。“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在這場際遇里,愛玲飛蛾撲火般義無返顧,即使知道“他的世界里沒有我,寂寞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曬著太陽,已經(jīng)是古代的太陽了。我要一直跑進去,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無論是什么,留給她的,總是支離破碎的結(jié)局。張小嫻說:“愛是很卑微的,很卑微的。尤其是那個人不愛你的時候,愛就是含笑飲毒酒?!闭f的,是愛玲吧。
愛玲用一根冰冷的針,繡出了她曾經(jīng)熾熱的青春。當歲月?lián)崞搅怂械睦饨?,當心里不再有等待與波瀾,當愛玲在美國過著似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或許,她已超然,她已放下,她已原諒。于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靜待,看滄海如何變成了桑田。將所有愛的昨天沉淀成歷史,明天寫個故事,名字叫做《小團圓》。
并非所有的事都要親身經(jīng)歷方有體會,總有一些東西,有些故事,在不經(jīng)意間,便能叩開心扉,似一縷陽光,溫暖地照進心間。回憶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隔著山水,坐望于光陰的兩岸,若愛已成往事,終將無法以一葦杭之。
當愛,已成往事,不如拈花一笑,似佛般了然......
小團圓讀后感篇十八
“她覺得過了童年就沒有這么平安過。時間過得悠長,無窮無盡,是個金色的沙漠,浩浩蕩蕩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這一段時間與生命里無論什么別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劃船,隨時可以上岸”
說她紅顏薄命亦是對的。張愛玲的美是在骨子里的,是近似于與蓮花,與月光,與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幾乎靠近于神的美。與世俗中令人溫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于意境之中,遠觀之中。然而這便是她的命運了,她若不屑改變,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終老。
張愛玲的美,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是以幸福作為祭品,來追求的美。難怪胡南成的書里,總嘆她驚為天人,字里行間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著在身邊的,卻還是小胡,小蘇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說他矛盾嗎?其實真還不是的。只是嘆這世間,神仙偶爾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侶,卻還真的是不易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12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