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籍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對書籍內(nèi)容和作者思想的感受和反思。讀后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書中的思想精髓,同時也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寫讀后感,不僅可以加深對書籍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在讀完一本書后都應(yīng)該寫一份讀后感,這樣才能真正將所讀的書籍消化吸收。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文學元素,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讀后感,或許能從中找到共鳴和感悟。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一
閱讀《對陌生人的責任》(見《作文通訊·閱讀》4期),寫一篇讀后感,字數(shù)1000以下。
二、構(gòu)思之道。
讀后感的第一步是研讀原作,讀出感想來,第二步是根據(jù)此類文體的要求寫作的。讀后感最基本的形式是引、議、聯(lián)、結(jié)。
(一)引,即引進原作主要內(nèi)容,同時要突出你想要闡發(fā)的重點,不必面面俱到。
(二)議,即根據(jù)原作內(nèi)容進行議論,得出一個見解來。這個見解要準確深刻,如能新穎則更佳。這可算是一個關(guān)鍵,若見解陳腐,則文章必然失敗。為了使見解深刻、新穎,需注意作品涉及到的每一個人物,事件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以《對陌生人的責任》為例,涉及的人物有我、女兒、鄰居,事件是萬圣節(jié)去鄰居家索要糖果,結(jié)果是作者產(chǎn)生了感受,發(fā)出議論。因此本文除了人物、事件可供研究外,作者的思想也是引發(fā)我們產(chǎn)生感想的材料。
仔細分析,由人物產(chǎn)生感想,是女兒和美國鄰居,至少有如下結(jié)論:1、生活在美國的女兒真幸福;2.、美國鄰居對陌生人很友善。由事件產(chǎn)生感想,至少有如下結(jié)論:1.、女兒在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長大后也會如此愛別人;2、女兒由開始的拘謹?shù)胶髞碓絹碓交顫姡桥畠盒愿癯砷L的表現(xiàn)。至于作者議論中的思想,則非常明顯。
讀后感可以離開作品的中心思想,而只抓住作品的某一點延伸開去,進行議論。如從“女兒”的這一番經(jīng)歷,我們可以產(chǎn)生羨慕美國的兒童,羨慕他們能得到陌生人的愛。
(三)聯(lián),讀出文章的可感處,還要聯(lián)系實際,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jié)論。聯(lián)系實際,可以是現(xiàn)實的,也可以是書中(包括虛構(gòu)作品)中的情況;可以是相同、相反的情況,或者是相關(guān)的情況。聯(lián)系到中國人的“防人之心不可無,是相反情況;聯(lián)系到那一扇“門”,可經(jīng)是阻隔的,也可以是打開的,與外界溝通的,這是相關(guān)。
結(jié)合實際進行分析。最常見的是比較分析(含對比)、因果分析和條件分析。把中西人對待陌生的態(tài)度進行比較,再進行因果分析,則易使文章深刻?;蚩闯鲋形鞣轿幕牟町悾ū容^);或看出中國人生存環(huán)境不如美國(因果),或看出是“中國人”“言而無信”,所以總提防別人(因果);或看出陌生人的愛是值得提倡的,但在當代中國還不實際。
(四)結(jié),根據(jù)上述分析,得出結(jié)論。
四、技法點撥。
1、文章開頭需吸引人,不妨用如下方法:
(1)劈頭一問,巧設(shè)懸念。此法于本文最宜?!耙雇?,一個陌生在敲響你家的門,你將如何?”與開頭總體介紹的方法相比,更有吸引力。
(2)突兀而起,石破天驚。開頭作驚人之論,發(fā)前人未發(fā)之言。如“中國人最大的缺點之一是言行不一致”,這一句突如其來,使人欲罷不能,只能讀下去。
(3)托物起興,引入正題。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的愛,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值得謳歌。這樣,可以在開頭描寫一個美好的景物,然后過渡到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愛的中心上,使文章不但具有思想力量,還有美的意象烘托。
(4)引用詩詞、俗語等巧妙導入。引用詩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之類的語句,使文章顯得有文采。
2、結(jié)尾。結(jié)尾是根據(jù)分析部分產(chǎn)生的,一般由上文自然延伸。如對中、美兒童的幸福感進行對比分析后,自然會得出結(jié)論:或羨慕或反思,或提出建議,或抒發(fā)感情。還可以用如下方法:
(1)用排比句、對偶句等句子,增加文采,增加表現(xiàn)力。
(2)意味深長。提出發(fā)人深省的問題,給讀者思考的空間。
五、謹防失誤。
1.與文學評論不同,讀后感要把話題引向文章之外。緊緊地扣住原文不住,評價、分析其中的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內(nèi)容,不是讀后感,而是文學評論。讀后感要聯(lián)系實際,并以這個“實際”為中心展開分析,最后得出結(jié)論。
2.引述原文主要內(nèi)容,一是要抓住要點,不可事無巨細,都詳細寫之。這就要同學們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否則,引述原作就用好幾百字,這文章就沒法寫了。
3.讀后感要脫離原作,但也不能與原作無干。有關(guān)分析,均由原作而產(chǎn)生,是原作中提及的。如“中國人言行不一”,這不是本文的中心,但文中提到了,可以作為“感”的內(nèi)容;但如果談“理想主義”,則與本文牛馬不相及了。
六、延伸訓練。
1.閱讀余光中《鄉(xiāng)愁》,寫一篇讀后感。提示:聯(lián)系實際,可以談反“臺獨”,談海峽兩岸本是同根生,統(tǒng)一是最好的前途,等等。
2.閱讀劉亮程《向著一朵花微笑》,寫一篇讀后感。提示:文章向我們昭示了一種生活態(tài)度。聯(lián)系我們的實際,聯(lián)系許多人在逆境中成長的實際,會有許多感想。
門內(nèi)門外。
——讀《對陌生人的責任》有感。
樹人文學社楊子洲。
美國人的答案是,打開門,熱情地招待來人,并給他們一些糖果,素不相識的大人孩子結(jié)下友誼,這個夜晚變得不再黑暗、寒冷,它因此被冠名為“萬圣節(jié)前夜”。孩子們在乎的不是糖果多少,而是在家里的大人們給予他們的幸福與快樂。這是《對陌生人的責任》寫到的。
因為中西方文化對門的理解不同。
在中國,門是抵御,保護的意思,門在防盜,門在防止意外的入侵。而在美國,門是敞開迎接,門的含義在迎客,門向所有陌生人敞開。而中國對門的理解,則可從“人心險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中溯源。
午餐時偶見報紙上一文,甚有啟發(fā)。
武漢一學生,大二時去美國留學,由于對美國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不甚了解,擔心被盜,便很夸張地裝了兩扇防盜門和八扇防盜窗。萬圣節(jié)那一天,好幾個素不相識的美國小孩敲門,由于他沒有準備糖果,幾個小孩聯(lián)合在一起把自制的小炮仗扔進了他家。他嚇了一跳,急忙報警。事后小孩說中國人“老鼠膽子”,武漢留學生則說美國人“暴力、神經(jīng)病”。
我想,中國人近乎本能的對陌生人的悲觀、失望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影響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而且,中國的這種對門外的陌生人警惕的傳統(tǒng),已經(jīng)開始讓中國的社會出現(xiàn)裂紋。人們不再相信友誼與信義,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大多被物質(zhì)支配。于是,人們只有親情可以依賴。所以,中國人應(yīng)該學一學人家老外。我想,我們也應(yīng)該打開門,讓門內(nèi)與門外溝通、交流。其實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成為美好的明天。
[點評]本文的角度很新穎,從“門”入手。兩種對門的的態(tài)度,取決于兩種不同的文化。作者因此提出應(yīng)該向外國人學習,提出美好的愿望。(指導教師蘇萬馬)。
獻出一份愛。
——讀《陌生人的責任》。
樹人文學社許昀璐。
偶然間望見一幅美麗的和諧的荷圖,粉粉的荷,翠綠的葉,給人一種清新又淡雅的格調(diào),一種寧靜得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感覺。美麗的荷花,有綠葉相襯,相輔相成,微風中正開得爛漫。那種灑脫,那種芬芳,那種美好,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相互信任。
再看另一個花苞,緊緊的羞澀地閉著,沒有展示出它那本該艷麗的容顏。那層花瓣隔開了外面的世界,使它只有顧影自憐,不愿向眾人展現(xiàn)自己的多姿,因為它不相信陌生的世界。
“夜色漆黑一團,到處是陰森森的,我們完全被一個陌生的似乎是充滿危險的世界所包圍”,這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作者對陌生世界的感受,多么可怕,多么危險。“那扇門一打開,屋里燦爛的燈火頓時撕開夜幕”,這是美國夫婦對陌生世界的感受多么美好,多么和諧。
但,在美國,這一定不會成為孩子們的顧慮。因為,即使是陌生人,主人都會熱情地招待,仿佛是天堂為孩子們打開了門。孩子們從陌生人那里得到無限的甜蜜。
這也許就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環(huán)境的差異,中國人只知道從親友熟人中感受到溫暖,卻不懂得陌生人之間的鈕帶和感情,不懂得彼此之間的信任。
正如文中那個生活不便的盲人,在漆黑的夜中對陌生人敞開大門,招待素不相識的孩子,這是多么大的信任!一個生活頗為不幸的人,也本能地懂得自己對陌生人的責任。
請記住對陌生人的責任,請對陌生人也獻出一份愛吧!
[點評]本文的特色在開頭,用荷花、荷葉作喻,即使開頭有文采,又使道理易懂。
(指導教師蘇萬馬)。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二
這本書是我上個星期借的,當時只是瞄了一眼,然后想速戰(zhàn)速決的看完.于是就在天安云谷圖書館樓下的麥當勞,買了一杯可樂,然后坐在那里迅速的讀了100多頁(將近一半)。當時讀完還是多少有一點感想的,但是因為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一個星期了,當時的想法已經(jīng)忘得一干二凈了,事實證明,有任何感想都應(yīng)當立即馬上的寫下來,不然真的就忘記了。那就說說最近這2天,我把剩下的半本看完之后的感想吧!
印象最深的就倆點,一個是昨天看的,關(guān)于朋友都出版了,自己的無人問津而產(chǎn)生的嫉妒問題.我想我是不會出現(xiàn)嫉妒這個問題的,首先,因為我沒有一起喜歡寫作的朋友,只有自己一個人,自己監(jiān)督自己.而且,有句話說的好,超過別人一點點就會產(chǎn)生嫉妒,超過別人一大截,就會產(chǎn)生羨慕,我就是那個被別人超過一大截的人,被別人甩的遠遠的,可望不可及。對于最近微信上收到的各種征文啟事,我是著急,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一篇篇發(fā)稿,雖然我沒有親自看到別人投稿,但是毋庸置疑,肯定很多人已經(jīng)先我一步的投了并且被發(fā)表了,而我只能是干著急,然后就繼續(xù)努力的學習,打好基本功。我不怕從頭開始學起,要想大廈不倒,,以后能順風順水的寫,只能一步步扎實的打好根基,所以我連小學開始學寫作文的那些最基礎(chǔ)的知識,也不厭其煩的去學,我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
第二點,跟寫作還是有一點關(guān)系的,那就是工作,作者說的沒錯,如果寫作還沒有讓你有足夠的報酬,讓你支付房租和購買食物,那就先找一份工作吧!畢竟是要生活的,找一份工作先把基本生活解決了,才有機會讓你能更好的寫作。工作不僅僅是能解決你生活的溫飽問題,還能為你提供很多專業(yè)的素材,很多作家一開始并不是以寫作為生的,他們在各種的工作領(lǐng)域中,因為專業(yè),而寫出來就很容易了,自然而然地寫出來,一切都水到渠成,而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另外,找一份能促進你寫作的工作也很重要,比如說文案之類的,因為你經(jīng)常接觸經(jīng)常研究,耳濡目染,就會逐漸的提高你的寫作水平,千萬不要找妨礙你寫作的工作,比如一份工作,確實跟寫作有關(guān),但因你上班也是面對著寫不出來頭大,下班回到家就跟不想寫了。這句話跟之前說的找一份跟寫作有關(guān)的工作似乎有點沖突,但仔細分析,不沖突,前面說的是找一份能促進你寫作的工作,比如工作中因為專業(yè)而容易獲得素材,這是能促進,那么有的工作可能跟寫作無任何瓜葛,但是因為時間自由,讓你有很多時間去看書學習,大量輸入了就會有輸出,所以這也算是能促進你寫作的工作,而有的工作,確確實實跟寫作有直接掛鉤,但如果影響了你心情,不但不能促進寫作還阻礙了,那么這就不能算是一份好工作了。
哎,總而言之,看情況吧!如果這2個月寫作能讓我有收入,那么我就會再接再厲,全力以赴的去學習去寫,如果暫時還沒有收入的話,那也只能先好好的找一份工作了,找一份能促進寫作的工作。既然已經(jīng)開始了,就要堅持下去,不能放棄,不管什么時間,不管年紀多大,既然喜歡,就一直堅持,總有夢想成真的那一天!要相信自己!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三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翁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爸媽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xiàn)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yōu)秀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爸媽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四
羅蘭·巴爾特在1973年接受采訪時談到這本寫于20年前的著作,“那時我將馬克思主義與薩特主義結(jié)合在一起,對我來說這兩個偉大的哲學可說為知識分子的反抗奠定了基礎(chǔ)。但是兩人的思路,雖然都致力投身于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或者一般來說,投身于觀念和行為方式,卻都從來沒有投身于形式?!?/p>
這給我們指明了閱讀《寫作的零度》的態(tài)度,那便是,巴爾特首先并不具有和布朗肖一樣的神秘主義傾向和絕對唯美主義立場,反而是遵循著存在主義式的“介入”哲學,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部受益于薩特而又挑戰(zhàn)他的書,其中的部分篇章來自于《戰(zhàn)斗報》。而我們也絕不能先入為主地將這本書看成結(jié)構(gòu)主義的典范,因為當時的他還并沒有接受來自索緒爾的語言學,盡管文中時常透露出這種聯(lián)系。
巴爾特總是對歷史非常感興趣,他為《年鑒》雜志寫過稿,他為米什萊寫過專著,像他之后接受采訪時說,“從某種方式上講,我從那時以來做的,就是有關(guān)寫作的一種歷史。問題是,在《寫作的零度》那個年代,我考慮的是一種更為傳統(tǒng)的歷史,我當時對于歷史并沒有一種新觀念?!边@種樸素的歷史觀念被卡勒形容為“歷史有用”,因為它能提供一個幫助我們理解當前時代的背景圖式。
開篇那句“語言結(jié)構(gòu)是某一時代一切作家共同遵從的一套規(guī)定和習慣”源自于布龍達爾,與結(jié)構(gòu)主義別無二致,巴爾特表明,歷史是無法選擇的,它以一種邊界線的方式而存在,就像《文之悅》中所說的,“一條是正規(guī)、從眾、因襲的邊線(著重摹寫處于典范狀態(tài)下的整體語言結(jié)構(gòu),譬如由學校、規(guī)范用語、文學、文化所確立者),而另一條邊線則是變幻不定,空白(可采用任何外形),它僅是其發(fā)生作用的空間而已”,這對應(yīng)著《寫作的零度》中所描述的“語言結(jié)構(gòu)在文學之內(nèi),而風格幾乎在文學之外”,兩條邊線畫出的中間地帶,就是文學生成的地方。作者從語言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固出發(fā),以內(nèi)在的軀體本能實現(xiàn)越界的先鋒性嘗試,然而最終又要在絕對的風格面前止步,“寫作恰恰就是這種自由與記憶之間的妥協(xié)”。巴爾特通過勾勒出這樣的歷史,來點明一種不同于存在主義的知識分子責任。
作家的任務(wù)便在于理解自身的自由,并喚起他人的自由,薩特如是說。他用一種馬克思式的經(jīng)濟決定論將巴爾扎克和福樓拜的現(xiàn)實主義看作是資產(chǎn)階級時代的寫作,而先鋒派則表達了一種文學轉(zhuǎn)向以不明晰為驕傲、憎惡被理解的異化,格雷厄姆·艾倫說“對于薩特來說,介入式的寫作必須傳達一種信息,一種世界的景象和對人的存在以及可能的意義的理解”。但盡管巴爾扎克和福樓拜在同一時期寫作,二者采用的形式卻是完全不同的。巴爾特在《寫作的零度》的導言開篇寫道,“埃貝爾在開始編寫每一期《迪謝納神父》的時候總要用一些見鬼!和媽的!字眼。這類粗俗字眼并不意指著什么,但卻指示著什么。”這種語言外之物便是超越意指內(nèi)容的隱含,這些是純粹的形式裝飾,但卻形成了一種厚質(zhì),巴爾特也是以此作為反駁,即革命也可以投身于形式,正是作者在當下所作的選擇,因而“既是歷史又是人們在歷史中所起的作用?!?/p>
于是巴爾特設(shè)想了為形式梳理一條路線,它不是朗松主義的文學作品序列,而是在轉(zhuǎn)折中的斷裂,只有這樣才可能作為寫作的歷史。正如他在《文本的產(chǎn)生》中所說的,“應(yīng)該是寫作,而不是寫出,二者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巴爾特這樣一種意義上為“寫作”賦予了轉(zhuǎn)瞬即逝的特性,作家應(yīng)該關(guān)注寫作本身,而不是時代所凝結(jié)的作品,投身于“形式”就是與這種文學史的體制對抗,與語言結(jié)構(gòu)的歷史搏斗,這就是巴特想說的寫作的責任,也就是處于一種零度和中性之中,而昂加爾也在現(xiàn)實意義上確證了這一點,巴爾特夾在“薩特動員作家參與倒社會活動的號召,與激進的無政府主義的完全麻痹之間”。
這便是作家面臨的兩難困境,或者說語言的倫理學。語言自身的道德觀念,應(yīng)該是不斷求新探索的,對文學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的反抗和叛逆根植于此,只不過巴特語氣更激烈一些,他用俄爾甫斯的比喻,為了拯救所愛,他不能轉(zhuǎn)身對視,否則便前功盡棄,但作者最終會踏出那一步,他們絕不忍心,也必定終究不能狠下心來。
因此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寫作的零度》縱然提出了一種語言的烏托邦,但更深層次上它是帶有悲劇性的,即任何先鋒性寫作最終都將成為一種陳規(guī)性,福樓拜的“辛勤工作”的精雕細鏤造就了“現(xiàn)實效果”,而加繆新聞式的“白色寫作”也墮落成了“文學經(jīng)典”。如隆巴多所說,“沒有語言能保持最初爆發(fā)時的新鮮感”,正是在這一點上她注意到了巴爾特的這一悖論,即任何反抗歷史的寫作都是以成為一種歷史為目標的?!八仁菍怪贫扰c傳統(tǒng)的斗爭,同時又是一種要成為這些傳統(tǒng)與制度一部分的意志”,寫作就在這種自相矛盾的荒謬,無可避免的失落中,作為一次次回眸而精神分裂著。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五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多么完美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以前歷過,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翁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爸媽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厭惡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我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此刻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爸媽寵著。每一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我們品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jīng)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我無論做什么事,還要爸媽給我?guī)兔?,回想到剛升初中時的軍訓,衣服也洗不干凈,一切都搞得亂糟糟的,與阿廖沙起來,我情何以堪??!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我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里誰都能關(guān)心別人,幫忙別人,那還會出現(xiàn)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guān)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后,不僅僅讓我珍惜這完美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就應(yīng)怎樣做人和做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六
怎么樣寫讀后感呢?所謂讀后感,首先要有感覺,然后才會有流暢的寫作靈感。
讀之有物,下筆才有神,讀每一篇文章,要找準與自己思想的契合點,要有共鳴,沒有共鳴的書不適合自己,要果斷丟棄。
有了共鳴,書中所言能迅速領(lǐng)會,書也就成了自己的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有很多話想說,有很多東西希望交流,對書中所寫迫切有評價的欲望,或者想盡快寫出自己的所感所悟,那么,這個就是讀后感。
拿小說來講,小說中闡述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若對自己胃口,主人公性格,處事方式,符合自己脾胃,那么這個時候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人物經(jīng)歷的事也就成了自己的事,期間的心理活動,感同身受,將這種體驗中的積極意義表達出來,這就是讀后感。
拿散文來講,形散神不散,作者表達的若是自己喜歡的,那么或者拍案叫絕,或如醍醐灌頂,對自己的精神是一種升華,對內(nèi)心是一種凈化,自己或迫不及待想把嶄新的自己表達出來,那么,這個就是讀后感。
怎么樣寫讀后感?寫到此處相信多數(shù)人已經(jīng)明白,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假如你選對了書,假如你用心去讀,那就一定有心得體會,那就一定有一種表達的欲望,順其自然的寫出來,這就是完美的讀后感。
對于讀后感來講,寫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讀書的態(tài)度。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七
讀后感切忌泛泛而談,而要選擇最能打動自己的部分,深入地展開。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和引用原文以及自己的感想,要比例適當,切不可成篇抄寫。要以感想為主,所引用的文字,是為表達感想服務(wù)的。
讀后感或觀后感,既要寫“讀”或“觀”的內(nèi)容,如讀某篇文章、某本書等,又要寫讀后或觀后的“感想”,重點不是讀或觀,應(yīng)該是“感”??墒?,我們有的小朋友,往往抓不住這種文章的寫作重點,一寫起讀后感或觀后感來,就把讀的內(nèi)容、看的情景寫得很多,到了“感”的時候,就沒有話可說了。例如,有一篇《養(yǎng)花》的讀后感,全文都是關(guān)于《養(yǎng)花》這篇文章內(nèi)容的`介紹和復述,直到結(jié)尾還是這樣,很少寫到“感”。結(jié)尾這樣寫道:
“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寫?zhàn)B花的樂趣,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文章讀完了,我的感想太深了?!笨墒牵邢胧鞘裁茨??沒有寫,只有“感想太深了”一句話,更談不上感想深刻了。要克服這種毛病,只有把“讀”的內(nèi)容少寫,“感”的內(nèi)容多寫,寫深寫透,怎么想就怎么寫,這樣才有說服力。請看下面另一段寫讀《養(yǎng)花》的感想文字:
“作者從養(yǎng)花中得到了知識和樂趣,并從中引出了一個哲理―――‘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堑?,勞動創(chuàng)造了一切,勞動給人帶來幸福、歡樂。我們的學習鉆研是在進行腦力勞動,如果不勞動,做懶漢,整天貪玩,學習成績會從天上掉下來嗎?當然不會,因為你沒有勞動嘛!這就是真理?!?/p>
這段文字也出自習作的末尾,顯然是以感想為主,而且“感”得深透,富有哲理,給人啟迪,就是抓住了“感”這一重點。
寫好讀后感活用“四字訣”
讀后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但從以往讀后感訓練的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盡人意。其實,寫好讀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訣”,則更容易生效。
一、引c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fā)“感”的關(guān)鍵詞、句,或概述引發(fā)“感”的要點。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c分析材料,提練感點。在引出“讀”的內(nèi)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nèi)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lián)c聯(lián)系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lián),就是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yīng)“引”部,使“聯(lián)”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jié)c總結(jié)全文,升華感點。總結(jié)既可以回應(yīng)前文,強調(diào)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jié)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nèi)容,結(jié)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nèi)容不放松。
當然要寫好讀后感,關(guān)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zhì),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lǐng)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chǔ)上,選擇最值得發(fā)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后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么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并圍繞一個感點,聯(lián)系實際,談深談透。
一、直接命題。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二、主副標題結(jié)合。
向著明亮那方。
――讀《》有感。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八
事實上,這本書坦白來說,前面的看得不是特別懂,專業(yè)的術(shù)語,不同文章類別的細節(jié)區(qū)分。于我而言,未免太苛刻了些。于是,看了幾講之后,我便直接跳到了附頁(講解中提到的文章)。很明顯,既然這些文章被葉圣陶,夏丏尊拿來做范本的文章,顯然易見,定是大家之作。
我原本是不怎么讀得來散文的,特別是像民國期間的那些文章,不與我們的現(xiàn)代語相適應(yīng)。于是對于這類的文章,我直截了當?shù)厣釛壛恕5?,畢竟是作業(yè)嘛,我還是讀了。
讀了以后,細細地讀啊,反復地看啊??偹闶怯辛诵┧悸贰S址纯辞懊娴慕庹f。才恍然大悟。于是拿著筆,細細地勾畫,那些我不知名的生詞、復雜、眼花繚亂的描寫…如今似已變成了我眼中的精華,不可失去的材料。于是,再埋著頭,又細細地品。忽覺:好文章?。?/p>
最后,我想說說前書的主要內(nèi)容。其實細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讀完以后,會對原本的文體有了更深的理解,怎樣表達,怎樣運用,它的特征是什么。這不僅可以加深我們的印象,還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識和文體,于是知道的便越多。是有一定的好處的。當然呢,還讓我明白,你若是不多讀點書,不然講解里頭提到的文章你都不知道哩!如此一來,就不好理解了。
那么,想要真真正正寫好文章,還必須深入了解,多讀書,語言理解能力才強。明白了文體的運用,才不會偏題啦!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九
按照《白鯨》的寫法,我要在開頭說明,這本書是我這兩年讀到的書里最喜歡的一本(當然我的閱讀十分匱乏)。讀這本書花了我13天零6小時,前13頁用了13天,后面200多頁用了6個小時。在讀引言部分時,我以為這是一本艱深的介紹寫作技巧尤其是寫小說技巧的書,可能是通俗版的《文學概論》,所以看完引言就再沒有理會。過了13天,到了不得不看正文的時候,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作者用大量豐富的例子,深入淺出地剖析寫作中的一些技巧,有很多精辟的論述,打破了我一直以來對寫作的刻板印象,甚至讓我想起了很多久遠的事情,所以一口氣讀完了全書。作者對小說的深入解讀,對創(chuàng)作案例的分析已經(jīng)十分到位,我不想梳理作者的觀點,想談一談那些觸動我的地方。
作者說“有很多不是作家的人堅持認為,作家是稀有高貴的物種”,我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寫作課》的第一部分,談及遣詞造句的重要性,強調(diào)情感與理性的統(tǒng)一,讓我想起了那些自己寫作的艱難時刻。我曾經(jīng)是一名有小小文學夢的少年,因為小時候?qū)懽魑膶覍冶槐頁P,就以為自己還不錯。我創(chuàng)作的小火苗從13歲燃燒到17歲,在高二的一次語文課上徹底熄滅。那時我們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選修教材,老師布置周末寫一首現(xiàn)代詩。那個周末,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如學詩的香菱。而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記得自己寫了什么,只記得老師表揚了我同桌的作品。而那一首小詩給我的震撼,讓我過了11年依然記得那個讓人昏昏欲睡的下午,老師讀的那首詩的結(jié)尾“小蟲兒你不要叫,難道你也有自己的情歌?”在那個瞬間,我明白了,上天真的給了一些人名叫“天賦”的東西,而我不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歡讀我同桌的練筆的小文章,她情感細膩,同樣的詞句在她的排列下就那么動人。像她一樣出色的人都未必能成為作家,更遑論我這等凡夫。通過不斷的學習,不停地練習,或許我可以做到文從字順,但是寫出那種非凡的,深深地打動心靈的句子,是要有天賦的。
雖然作者反復強調(diào)要自信,但作者也承認自己是有文學天賦的人。讀了這本書我依然認為成為作家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才華橫溢,他們都是天選之人。但是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刻板印象。
我曾經(jīng)以為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不算粗制濫造的網(wǎng)文)是很神秘的事情。我以為作家的工作與任何工作都不同,他們不必按部就班、事先安排,他們的創(chuàng)作如滔滔江水、氣勢磅礴,寫作往往一氣呵成。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原來作家寫作小說也一樣要排兵布陣,甚至偉大的作家也有靈感枯竭、絞盡腦汁的時候,和我等上班族也有相似之處。作者寫艾略特的采石場,艾略特的采石場里有地圖、人物關(guān)系圖、事件年表、分章概述等等,像一個取之不竭的寶藏。艾略特不停的從“采石場”采“石頭”豐富自己的小說,順利完成了《米德爾馬契》。這讓我認識到原來寫作并不神秘,作家是如此創(chuàng)作作品的,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方式如此有趣。在加上作者對小說寫作方式,如敘述視角、敘事順序等的解讀,打破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神秘感,拉近了創(chuàng)作與普通人的距離。甚至讓我也產(chǎn)生了轉(zhuǎn)瞬即逝的創(chuàng)作沖動。
除此之外,作者在想象力的部分講到真實和虛構(gòu)也觸動了我。作者常常為自己的學生不能發(fā)揮想象力,而是僅以自己的真實生活創(chuàng)作而遺憾。寫作需要想象力,作者也寫到怎樣獲取靈感,可以取材與身邊的人事物,但不要囿于現(xiàn)實,要展開想象。真希望那些將作家的作品和作家真實生活一一對照,挖空心思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作品蛛絲馬跡的人們(如紅學的索隱派)好好理解一下這個部分。記得在《圍城》的最后,楊絳談及錢鐘書《圍城》的創(chuàng)作,提到小說中的人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是二者并不能等同。比如小說中的趙辛楣原型是鄰居家的五歲小男孩。而有的人卻認定楊絳不是錢鐘書的唯一摯愛,在錢老的生活里一定出現(xiàn)過一個“唐曉芙”,真是無稽之談。這些人就是混淆了虛構(gòu)與真實,或者說他們忘記了“虛構(gòu)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核心技法”。
我想這本書一開始的目標讀者是兼職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業(yè)余作家。即使作者在書里反復鼓勵人們大膽的寫作,我也知道這里不包括我這種凡人。但這并不妨礙我從這每本書里汲取營養(yǎng)。作者對寫作方法的解讀,對一些寫作誤區(qū)的剖析,可以從反方面幫助我們理解經(jīng)典作品。比如講到情節(jié)中的鋪墊和伏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風雪、偷聽等的設(shè)置就是鋪墊與伏筆的教科書。我們讀過的很多經(jīng)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路,使用的技法在這本書中都能夠得到印證。這本書讓我們可以站在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更全面的理解作品,對我們的寫作和閱讀教學都有所助益。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十
暑假,我閱讀了《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丐尊、葉圣陶教你如何寫文章》,從而讓我更加了解了如何去教作文。形象生動的告訴我們寫作是一門科學,貴在創(chuàng)新,又具有“共性”。顧名思義,這本書共有七十二篇,詳細講述了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的寫法,使作文教與寫的思路都豁然開朗。
01、記述文。
描寫事物形狀如何、光景怎樣,是記述。寫好記述文也要選好記述的題材,其題材一定是值得記述的內(nèi)容,或是發(fā)現(xiàn)了某事物新的意味。選好題材后要確定它的順序,對于記述文來說觀察順序就是他的記述順序。萬事萬物,有的是沒有統(tǒng)屬關(guān)系的,如“桃紅柳綠”說成“柳綠桃紅”也無不妥;也有事物是有統(tǒng)屬關(guān)系的,我們要按一定的順序順次去寫,如“寫房子要先先寫房子方位、形狀整體的樣貌,再順次寫屋內(nèi)的客廳、廚房、臥室等”。其次就是情感,可歡快、可悲傷、可平靜?!镀呤脤懽髡n》中還著重講了三個立腳點,第一人稱立腳點是作者自己,好比獨白,從“我”出發(fā),將自己展露在文章中;第二人稱立腳點是你,如同對話,從“你”出發(fā),用來告知特定對手,如勸誘文;第三人稱立腳點是他或具體名字出發(fā),可以用客觀態(tài)度和全知態(tài)度來寫。材料確定后就是記敘了,記敘的時候要把同類事物歸并,確保思路清晰。為了使記敘精深,需將事物按照一定順序羅列串聯(lián)起來,并加以背景、場面、情緒等生動形象的描寫。
02、敘述文。
說它的變遷怎樣、經(jīng)過如何,是敘述。而對于敘述文來說變化、變遷、經(jīng)過都是關(guān)于時間,所以時間是敘述的主方向。普通的敘述文,都依照時間的順序來寫,但時間連續(xù)不斷,我們敘述時目的在于把特點傳出,如:“寫一天的事,不用從他起床、刷牙寫起,只需將一天中有意義、重要的時間寫出”。在敘述手法上,為了凸顯特色,要注意敘述快慢,詳略得當;學會敘述倒錯,切忌流水賬;要學會使用過去的現(xiàn)在化,增加讀者的趣味;要確保觀點一致。此外,好的敘述文還要學會使用對話,把能夠表達題本中心意義的對話記錄下來,可以使文章生動有趣,如戲劇就是用對話描述生動的故事。
03、說明文。
說明文寫的是作者所懂的一些道理、原因、方法、關(guān)系等,給讀者說明事理。為幫助讀者理解,說明文常常舉出一些具體的事物作為例證,必須明白、準確。在取材方面可以通過類型的事物、抽象的事理、事物的異同、事物間的關(guān)系、事物的處理法等方面說明。說明文在話義的詮釋上要確保沒有漏義,在寫作方式上可以采用獨語式和問答式,同時確保說清、準確、易理解。說明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常用的有:舉例子、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
04、議論文。
議論文是把作者所主張的某種判斷加以論證,其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作者自己提出一個判斷來說述的,叫作立論;一種是對于別人的判斷施行駁斥的,叫作駁論。為了證明作者主張,常用演繹、歸納、辯證三種推理方式來增強文章可信度。另外,在本書中還提到議論文的變裝,只把事件寫出來,不寫作者的判斷,讓人自行意會,如寓言故事。
四種文體的雜糅往往出現(xiàn)在小說中,文章對小說的真實性進行了解讀,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镀呤脤懽髡n》可謂寫作寶典,讓我深刻全面理解了如何寫作,我將多次拜讀,將其內(nèi)化,并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給學生,讓學生不在懼怕寫作,并對寫作逐漸產(chǎn)生興趣。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十一
1、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chǔ),“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要點,深刻地領(lǐng)會原文精神所在,結(jié)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2、認真思考。
讀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chǔ)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jié)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lián)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lián)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fā)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傊氲纳钊?,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3、抓住重點。
讀完一篇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chǎn)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xiàn)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chǔ)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4、真實自然。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
總結(jié):如果做到“弄懂原作”,“認真思考”,“抓住重點”,“真實自然”,就能寫到一篇好的讀后感了。
其他人還看了:
《傅雷家書》的讀后感。
《美德花園》讀后感范文。
《孝在我心中》讀后感范文。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十二
2011版《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的寫作要求中,保留了“注重寫作過程”這一關(guān)鍵性概念。這必定為進一步研制科學合理的寫作課程,制定科學的寫作教學方案,開發(fā)有效的教學策略,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提供科學依據(jù)。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的《七十二堂作文課》中很好的重視了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將作文作為一種科學的、專業(yè)的知識體系來講授。
我們知道,大學中文系、新聞系往往會開設(shè)“寫作學”課程,而中學語文教學則很少另辟課時來系統(tǒng)地講授作文。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寫作指導與寫作實踐板塊,本是極好的作文教學內(nèi)容,可惜向來利用率極低。本書中,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這是一部側(cè)重文章形式的書,所選取的文章雖也顧及到內(nèi)容的純正和性質(zhì)的變化,但文章的處置全從形式上著眼”。因此,作者在撰述過程中時刻關(guān)注三點,一是文章形式知識點的講解是否全面,“預定的文話項目有一百零八個,就代表著文章知識的一百零八個方面”;二是知識點的講解是否能為讀者所喜愛,于是例句搜集過程中,“最理想的方法是依照青年的需要,從青年生活上取材”;三是重視學習文章寫作的未來效應(yīng),作者認為,“一個青年將來必將和各種各樣的文字接觸,如果只顧及到目前情形的適合,對于他們的將來或許是不利的”,語文教師應(yīng)積極建構(gòu)一個具有個性化的作文知識體系,從外在形式入手,每周一課,圍繞一個知識點或訓練點,突破一個能力目標,三年下來剛好能初步形成完整的讀寫能力。學生作文水平的上限或許與個人天賦有關(guān),但要想合乎規(guī)范,寫得有模有樣,則離不開老師悉心的形式講授。與此同時,語文教師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是學生寫作技能的獲取。課絕不能只圍著中考,只為應(yīng)試強說愁,還要顧及“他們的將來”。
(二)提倡“下水作文”
近年來,“下水作文”的概近年來,“下水作文”的概念愈發(fā)引起研究者與一線語文教師的關(guān)注。追源溯流,“下水作文”的教學方法可謂源遠流長,然較早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首推葉圣陶先生。他曾說過,“語文老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jīng)常動動筆,或者作跟學生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經(jīng)常動動筆,用比喻的說法說,就是‘下水’”。
“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導幾句,全是最有益的啟發(fā),最切用的經(jīng)驗。學生只要用心領(lǐng)會,努力實踐,作一回文就有一回進步”。此番言論即便時隔幾十年,也仍然給人以啟發(fā)鼓舞。一個語文教師有沒有真實的寫作體驗,對學生的作文指導效果往往會有天壤之別。只會紙上談兵的老師,哪怕是把某個作文題的審題、立意、選材、結(jié)構(gòu)等講得天花亂墜,學生也會一籌莫展。當前我們的一線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懶于動筆,這在無形中就忽視了教師示范性作文的潛在教學效果。倘若就此而論,則《七十二堂寫作課》的作者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無疑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如上文所言,二位先生皆文學大師,熟悉各類文體寫作,因此對材料選取極為豐贍,對例句的文本解讀亦深得文心,對抽象概念的解釋通俗易懂,不僅讓讀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第十講“記敘和敘述”,作者聲稱,“記敘文是靜止的照片,敘述文是活動的電影。靜止照片所表示的是事物一時的光景,電影所表示的是事物在許多時候中的經(jīng)過情形”,接著又通過“寫一個人”“寫一處地方”兩個具體案例來予以闡釋。所下結(jié)論簡單明了,容易被讀者接受,其效果絕非照本宣科者所能比擬。語文教師積極地參與寫作體驗,與學生同題作文,為學生作文提供某種示范意義,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表達欲望,調(diào)動其作文積極性,也有利于其自身知識儲備的完善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更為重要者,語文教師通過“下水作文”的方式,對調(diào)整作文課的教學方法、準確把握學生的寫作訴求、縮短師生之間在教與學上的客觀隔閡等,皆有積極的意義。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十三
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習作是寫讀后感,同學們讀了文章、書籍,把自己的體會、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后感。
寫讀后感,“讀”是基礎(chǔ)。提筆前要先讀懂文章,知道文章想告訴我們什么,然后在行文中用一段話簡單介紹文章的內(nèi)容,讀者對文章有所了解,才能與下文抒發(fā)的感想產(chǎn)生共鳴。在介紹文章內(nèi)容時,有的同學會里嗦寫一大堆,這樣在整篇習作的布局上就詳略處理不當。因為“讀后感”“感”才是重點,因此不宜過多重復文章的內(nèi)容。
如何寫好“感”這一部分?既然“感”是重點,就要花多一些筆墨。同學們可以總體談?wù)勛约鹤x完文章后的感受,從中明白什么道理,或者從中產(chǎn)生什么感想;也可以談?wù)勛约罕晃闹心木湓捘奶幟鑼懰袆?還可以談?wù)勛约鹤x文章時聯(lián)想到哪些生活事例;有時也可以適當引用相關(guān)的資料;這樣寫出來的“感受”清楚明了、入木三分,讀者也會受到感染。但是也要注意感想與事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毫無關(guān)聯(lián),這也是讀后感容易出錯的地方!有的同學抒發(fā)的感想是熱愛祖國,所舉的事例卻是幫助同學,這就“牛頭不搭馬嘴”了。
最后,結(jié)尾再次點明讀后的感受和體會,照應(yīng)開頭,深化主題。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十四
一、什么是“讀后感”
讀后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寫讀后感可以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二、作前準備。
1、深刻地讀懂原文。
2、找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但毋庸面面俱到,建議選準一個“感點”展開論述即可。
三、寫作時的注意點。
1、處理好“讀”與“感”的關(guān)系?!案小笔俏恼碌闹攸c。對原文須簡要概括,引發(fā)“感點”的重點內(nèi)容可稍具體,但千萬不可大段照抄,否則就本末倒置,沖淡了“感”。更不可寫成“讀后抄”。
2、引用原文重點語句需用上“”。
3、寫“感”時須密切聯(lián)系實際,可以是自身的實際,也可是周圍事物的情況,可列舉具體事例。
4、標題可以是《讀××××有感》或《××××讀后感》,也可以使用主標題和副標題,如《“給永遠比拿愉快”――讀××××有感》。
5、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yīng)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而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寫作的零度讀后感篇十五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種韌勁,一種積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毅力的表現(xiàn)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驚人的一股力量,保爾的那種為人類的進步和解放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結(jié)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那種不畏艱難、百折不撓、勇于進取的精神,那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
為理想而獻身,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品質(zhì)。
人應(yīng)該扼住命運的咽喉,人不應(yīng)該屈服于命運,應(yīng)該奮斗終生,頑強拼搏?!叭俗顚氋F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yīng)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边@段話曾激勵了不知多少熱血青年,幫助過多少人認識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激勵他們?nèi)?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價值,去體會生命中的意義。
人應(yīng)該有偉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動,行動了就要盡力,盡力了才不會有遺憾,為實現(xiàn)理想而拼搏的恒心、決心與行動。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活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們了解了歷史,讓我們銘記許許多多的革命先輩們,認識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好書,保爾是一個永遠的人生強者,一個樂觀主義的勇敢者,他的精神永遠是不變的向?qū)А?/p>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96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