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內的行動和決策的一種回顧和總結,讓我們能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在寫總結之前,我們可以先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確保有全面和準確的數據和材料作為基礎。以下是一些團隊合作總結案例,希望能幫助大家提高團隊協(xié)作和績效。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一
閱讀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個理論,旨在解釋階級社會中思想意識的矛盾與斗爭。對于研究生而言,閱讀矛盾現象也十分常見。本文從個人實踐出發(fā),探討研究生閱讀矛盾論的理解及應對方法。
閱讀矛盾論指的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思想認識上的矛盾與斗爭,以及讀者閱讀過程中對所讀文本的理解與作用產生不同的認識。在研究生閱讀過程中,閱讀材料往往非常專業(yè)、深入,需要對原文進行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而一些研究生們在閱讀過程中,由于繁忙的學業(yè)壓力和閱讀能力不足,可能會出現閱讀矛盾的情況。
二、閱讀矛盾的表現形式。
閱讀矛盾在研究生閱讀中表現出來,一方面是由于專業(yè)性強的閱讀材料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不匹配,難以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對文章觀點持不同態(tài)度或有多種解釋而產生的閱讀矛盾。這種閱讀矛盾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后果,比如閱讀疲勞,甚至閱讀恐懼癥等。
三、閱讀矛盾的原因分析。
閱讀矛盾的產生有時與自身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息息相關。研究生忙碌的學習生活和繁重的任務可能會導致閱讀的時間不足,進而降低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因此,研究生應該有一定的時間規(guī)劃,并適當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閱讀任務,以提高自身的閱讀質量和效率。
四、閱讀矛盾的應對方法。
解決閱讀矛盾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專業(yè)能力,包括選修一些相關課程、與同行交流學術經驗等。二是適當調整心態(tài),建立正確的閱讀觀念,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閱讀中的疑點與矛盾。三是開闊閱讀視野,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尋求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四是遇到問題要及時求助,盡量發(fā)揮集體智慧,獲得更多幫助。
五、結語。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幫助我們獲得新知識和技能。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學習形式,閱讀更是其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閱讀矛盾問題,我們應充分認識其存在的原因和表現形式,并采取積極措施去解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消除閱讀矛盾,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及成果,并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和專業(yè)水平。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二
毛主席的《矛盾論》寫于1937年8月,是繼《實踐論》后的又一篇哲學論文。當時“西安事變”的爆發(fā),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將到來,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長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蘇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使得黨內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這種不良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雖然在長征途中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正確領導地位,但是,對于王明這些人在黨內所造成的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影響,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為此,毛澤東同志寫出了《矛盾論》和《實踐論》這兩篇文章,借以說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并以此來加強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梢哉f,這兩篇文章是對建黨16年來中國革命經驗和教訓的哲學概括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從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對任何國家的革命提供現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別是中國革命,具有極大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條式的生吞活剝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語,更不能照抄照搬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堅持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具體的實際出發(fā)尋找出適合中國革命的道路來。
不管什么事物的發(fā)展,都存在著矛盾,可以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中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的時候,那些在蘇聯(lián)留過學,住過洋房,喝過洋牛奶,吃過洋面包的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們,不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一味聽命于共產國際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某些“經驗”,甚至聘用由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李德來指揮紅軍打仗,結果致使中央蘇區(qū)的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形而上學那一套,因為它是不切合實際的唯心主義的理論。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tài)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從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么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
任何事物都有著它一定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問題就存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就決矛盾。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的變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從內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主席的這段話說的真好,就拿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來說吧,表面上看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三億多農民的力量可以說是不可忽視,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農民只能租種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打下的糧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糧是寥寥無幾,根本解決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溫飽問題,可以說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糧,如果趕上災年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在遭災的情況下你的糧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殘酷剝削壓迫農民的地主老財就要收回你所租種的土地,甚至逼著你去賣兒賣女,從而導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說是官逼民反,這樣就會產生內部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產生,必然會推動社會進步。難道不是嗎?在舊中國,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誕生了代表全中國全體受剝削、受壓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它的誕生,給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倒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毛澤東主席所說的“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fā)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毛澤東主席所講的這一席話是對的,因為,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只有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能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毛澤東主席在本文中還著重指出了“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笨梢哉f,這段論述可真是精辟極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件事來說吧,是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叛變了革命,這和當時黨內所出現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在當時我們擁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硬起來,不和國民黨妥協(xié),那么,我們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敗,更不可能發(fā)生國民黨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樣,在江西中央蘇區(qū),如果我們不迷信蘇聯(lián)的某些“經驗”和聽命于共產國際的那些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指示”的話,就不可能發(fā)生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就算失敗也不至于那么慘!可以說,遠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產國際的“頭腦”們沒經過調查研究,擅自發(fā)布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惡。如果沒有黨內那些對馬列著作的條條本本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奉若神靈的教條主義者,竊取中央主要領導崗位的話,也就不可能導致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弄得中央紅軍大搬家似的進行史無前例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以說,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句話,說得可真是太對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武裝力量的鞏固”。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個世界上從古至今幾千年的發(fā)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自始至終充滿著矛盾,可以說,按照列寧的說法,那就是“承認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會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趨向”。
不是這樣嗎?就拿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來說吧,封建社會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fā)展上是比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強多了,但是,由于體制上和意識形態(tài)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學技術發(fā)展不起來,這就大大地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致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提高,這就產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漸漸地就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視野也有了很大的開闊。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工人們是一天十幾個小時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個月下來,被資本家七扣八折掙下來的那點工錢根本就沒法養(yǎng)家糊口,于是,就產生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志于社會變革的仁人志士就會首先站出來,試圖探索改變這種現狀的道路。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整個世界幾千年的發(fā)展都是在充滿矛盾的過程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發(fā)展。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fā)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從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出現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致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坏浇髦醒胩K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占據中央統(tǒng)治地位,致使第四、五兩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等,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也是充滿曲折,也是在充滿矛盾和解決矛盾中度過的,不然的話,能有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地從危亡中挽救了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沿著正確的航向駛向勝利的彼岸嗎?這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fā)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笔前。澜缟蠠o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產生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斷,為我們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指明了方向,這大千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所產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質各不相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說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就要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來解決;黨內的矛盾,就要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在改革開放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而絕大部分人才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處在貧困線上這樣就出現了貧富之間兩極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決這個矛盾,不能靠別的,只能靠發(fā)展經濟,只有經濟發(fā)展起來了,就業(yè)的崗位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決貧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矛盾,每當歷史向前邁進了一步,舊的矛盾解決了,而新的矛盾又產生了,所以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過的,而解決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們所食用的糧油實行的是定量供應,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糧,甚至還不到。特別是象大米白面這樣的細糧,每個月加在一起也超不過那么五六斤,可以說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過得是相當的苦,雖然每斤糧的價錢超不過兩三毛錢,價格較低,但是人們卻吃不到更多的細糧,可以說是苦不堪言。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糧食本”,糧油敞開供應,這下子人們的餐桌上可再也見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這樣的粗糧了,可這好了,人們卻又開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來是買糧食雖然不用糧食本了,可以敞開量地買,但這價格卻上來了,而且這段時間是這個價,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卻又是那個價,弄得人們是人心荒荒。一個勁兒地抱怨說:這還不如有糧食本哪會兒呢!雖然人們對這件事的認識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確實又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的經濟沒有發(fā)展起來,人們只好吃定量供應的糧油,而且每個月根本吃不上幾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這個問題雖然是解決了,但糧油的價格卻又上來了,這雖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在實現農業(yè)現代化,提高糧食產量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大力發(fā)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只要這樣,才能解決老百姓收入的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矛盾。這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fā)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更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問題,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國后,我們對城市里資本家所經營的工廠企業(yè)實行和平贖買的政策,這就和蘇聯(lián)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lián)政府對資本家的財產實行沒收充公大不一樣,我黨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毛澤東主席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地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條主義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蘇聯(lián)在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樣做的話,就得事與愿違,達不到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且沒有不出亂子的,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過學習《矛盾論》這篇文章,使我更加認識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存在著矛盾,而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們要做到對癥下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條。要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生活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睹苷摗愤@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反對教條主義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它不僅在過去,在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小康生活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同樣有著它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記得自己在讀高中時就已經讀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矛盾,后來又讀了毛主席的《矛盾論》。初學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來才漸漸發(fā)現矛盾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意義。
哲學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叫矛盾。換句話說,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斗爭性”?!敖y(tǒng)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回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從老子“小國寡民”的構想,到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發(fā)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等,對于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啟發(fā)。
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tǒng)籌兼顧。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國的gdp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我們并沒有因此忽視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我們扎扎實實的加以解決,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所謂:“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jié)奏,要相互配合?!?/p>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著時間、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應該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樣。自從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一場非典突如其來,讓全國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種恐慌之中全國人民談“典”色變。這時黨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適時做出調整,將全國的重心放到抗擊非典上。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抗擊下,我們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
從矛盾的主次方面來說,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于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對同學不應求全責備。只要一個同學的優(yōu)點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學習。一個同學即使有比較嚴重的缺點,也要團結他,幫助他。只有這樣,才能團結好我們的同學,才能建設好我們的班集體。
毛澤東的矛盾論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但我們并不能搞教條注意,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一樣,要在矛盾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得更好;與此同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三
根據支部的統(tǒng)一安排,最近一段時光,我認真學習了《矛盾論》《實踐論》兩篇毛澤東同志的經典著作,在學習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一方面注重融會貫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另一方面又充分運用這些基本觀點來解釋和回答自我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很受啟發(fā),很有收獲。
事物普遍聯(lián)系著,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聯(lián)系當中。《矛盾論》告訴人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國家大事、社會發(fā)展等等,矛盾可謂無處不在,對個體生命而言,沒有了矛盾,生命就會化為塵埃,沒有了矛盾,社會生活就會死水一潭,瀕于衰竭。把矛盾的這些特性掌握了,我們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鑰匙”,才能正確對待個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做一個清醒的、理性的人。
一是要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
作為公安民警我們每一天都面臨各種各樣的治安問題和工作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是一項矛盾或一項系統(tǒng)綜合矛盾。處理治安問題,想方設法完成工作任務,也就是在處理矛盾。
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應對在工作中可能遇著困難和問題早做思想準備,在工作任務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盡量做到冷靜、從容,站在相對較高角度分析問題。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比如,在治安形勢嚴峻、工作任務艱巨繁重時,產生急躁情緒,認為問題太多、任務太重,感到無從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點;比如,應對成堆的治安問題、人民內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想在短期內解決所有的困難、問題和矛盾,把各項工作相互割裂開來,孤立地看問題,從而在不斷涌現的矛盾和永遠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致被動應付,身心感到疲憊;有時遇著重大問題或困難,感到絕望,以為不可能解決了,不懂得矛盾運動變化的絕對性,不明白任何矛盾肯定會向前發(fā)展變化的這一規(guī)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時機、作出有效的反應和行動。因此,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來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必須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兩個對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必須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對所從事的工作任務進行認真分析。找出一段時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當前工作中的重點;明確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層基礎建設,當前有許多矛盾和問題,局黨委以“抓基層裝備設施建設,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報信息、科技強警等工作基礎,苦練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法律知識等基本功”為主要矛盾,大力推進基層基礎建設。
當然,矛盾是不斷涌現的,舊的矛盾得到調和、問題得到解決,新的更高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又必然產生了,我們就應未雨綢繆、早做規(guī)劃,不斷地加以解決,推動工作向更高更新層次發(fā)展。
有時,在工作中我們會處在矛盾的焦點上,本身就處于矛盾的一個方面,不允許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來處理和解決矛盾。這時,就要求我們認真分析,準確把握矛盾的發(fā)展方向,對正確的東西要敢于、善于堅持,爭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己方轉化;對錯誤的東西務必果斷放下,順應發(fā)展方向與潮流,使自我的觀點和行為向正確的方面轉化,推動工作向前進步。
只要樹立了正確的矛盾觀,就不會出現一味回避矛盾和問題的錯誤做法。因為,矛盾是無處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回避。事實上,回避了這個矛盾,立刻就必然會陷入另一個矛盾或幾個矛盾當中。因此,就應認識到“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我們只能選擇解決矛盾的時機,不能真正回避矛盾,置身于矛盾之外。
二是要正確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關系。在一起工作的同時,相互之間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是必然的。
與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樣,同事之間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多數是因解決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現矛盾時應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比如,不一樣的觀點、方法之間會碰撞出火花,不一樣的性格和習慣會產生矛盾,有時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沖突和意見,這些矛盾的出現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因此,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應以包容的態(tài)度,切忌走極端,搞激化。要堅持用化解和調和的方法解決同事之間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樣,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只要堅持正確的觀點,互相體諒,同事之間的矛盾會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調和,大家最終都統(tǒng)一到工作上來,友好共事。對工作上出現的分歧,還就應個性注意多思考各方的觀點,從中汲取營養(yǎng)與精髓。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四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于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斗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斗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qū)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斗爭形式的區(qū)別,否則就要犯錯誤。
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于我們的革命事業(yè)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復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論文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如何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在發(fā)展事態(tài)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認識,這篇論文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可作為我們處理事物的方向坐標。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五
近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毛澤東同志寫于19__年8月的《矛盾論》一文,使我深受影響。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最杰出的哲學論著之一,是毛澤東同志繼《實踐論》后斗爭哲學的又一經典論著。全文用精煉的文字全面深刻的闡述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闡明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知識,取得了深刻的影響,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
所謂的矛盾論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矛盾論》科學的統(tǒng)一并指導了全_的思想,消除了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為抗戰(zhàn)和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巨大的思想力量。而在當代,特別是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矛盾論》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在我們平時的學習及生活過程中,用矛盾的觀點來觀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觀、遠離主觀。當著手一項全新的學科學習或者學習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時,我們不要盲目的用主觀思想去學習,或者用輕易的以往經驗讀死書。在學習目標達成的不同階段都會隨著事物的發(fā)展及周圍的變化產生新的問題即矛盾,多考慮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或者目標的實施過程相對立的一面,盡可能的考慮到不同的細節(jié),提前做好預備措施,使得我們的學習在進展過程中不被動,對將要遇到和已經遇到的困難要有解決預案,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習能夠有效、高效的開展,得到預期的效果。
在復雜的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和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
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分清主次,首先要解決主要問題(即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解決次要問題(即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這樣我們在遇事的時候能很好的解決它,達到預期的目標。為了達到和解決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階段需要解決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階段,各種不同的次要矛盾又會上升為階段的主要矛盾,就目前我們以后的規(guī)劃來分析,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矛盾就是“怎么努力的學習,為自己打好基礎”,目前的一切學習都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達到這個目標,所有在學習中遇到的矛盾都必須要服從于這個目標。
在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里毛澤東剖析到:第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一個統(tǒng)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
在處理一切事情的過程中,由于事物的多樣性及復雜性,都存在著矛盾,但是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矛盾的對立面的存在為前提的。因為存在著不同的矛盾,而所有的矛盾是必須要服從主要矛盾的,所以,在矛盾產生的同時,我們必須要和他人加強溝通、增進了解以便盡快回到并服從于主要矛盾中來,最終達成統(tǒng)一、同一。
總之,我們就是要學會分析并利用矛盾,認識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問題,利用矛盾開展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使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我們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六
今天,我學習了毛澤東同志所著的《矛盾論》這篇文章,讀后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為了克服黨內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統(tǒng)一了全黨的思想,使黨的實事求是的作風得以發(fā)揚和光大。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于1937年8月,在當時,由于西安事變的爆發(fā),使得抗日的局面得以到來,又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長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蘇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使得黨內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這種不良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雖然在長征途中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清除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但是,對于王明這些人在黨內所造成的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影響,不花費一番大的力氣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為此,毛澤東同志寫出了《矛盾論》和《實踐論》這兩篇文章,借以說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并以此來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梢哉f,這兩篇文章是對建黨16年來中國革命經驗和教訓的哲學概括和總結。我們黨從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對任何國家的革命提供現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別是中國革命,具有極大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條式的生吞活剝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語,更不能照抄照搬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堅持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找出適合中國革命的路子來。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發(fā)展,都存在著矛盾,可以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中也是如此。記得在我們黨剛剛成立的時候,那些在蘇聯(lián)留過學,住過洋房,喝過洋牛奶,吃過洋面包的布爾什維克們,不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一味聽命于共產國際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某些“經驗”,甚至聘用由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李德來指揮紅軍打仗,結果致使中央蘇區(qū)的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很大的損失。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形而上學那一套,因為它是不切合實際的唯心主義的理論。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tài)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睆拿珴蓶|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么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再有,任何事物都有著它一定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問題就存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就決矛盾,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的變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從內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梢哉f,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可真是說到點子上去了,就拿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來說吧,表面上看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三億多農民的力量可以說是不可忽視,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農民只能租種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打下的糧食刨掉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糧是寥寥無幾,根本解決不了一家人的溫飽問題,可以說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糧,如果趕上災年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在遭災的情況下你糧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殘酷剝削壓迫農民的地主老財就要收回你所租種的土地,甚至逼著你去賣兒賣女,從而家破人亡。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說是官逼民反,這樣的話自然就會產生內部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產生,必然會推動社會進步。不是嗎?在舊中國,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誕生了代表全中國全體受剝削、受壓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它的誕生,給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倒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這些都充分印證了毛澤東同志所說的“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fā)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可以說,毛澤東同志所講的這一席話真是太對了,因為,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只有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能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再有,毛澤東同志在本文中還著重指出了“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笨梢哉f,這段論述可真是太精辟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件事來說吧,是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叛變了革命;但是,這和當時黨內所出現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在當時我們擁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硬起來,不和國民黨妥協(xié),那么,我們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敗,更不可能發(fā)生國民黨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樣,在江西中央蘇區(qū),如果我們不迷信蘇聯(lián)的某些“經驗”和聽命于共產國際的那些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指示的話,就不可能發(fā)生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梢哉f,遠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產國際的頭頭腦腦沒經過調查研究,擅自發(fā)布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所謂“指示”,固然可惡,但是,如果沒有黨內那些對馬列著作的條條框框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奉若神靈的教條主義者,竊取中央主要領導崗位的話,也就不可能導致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弄得中央紅軍大搬家似的進行史無前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以說,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句話,說得可真是太對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
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是啊,整個地球世界上從古至今幾千年的發(fā)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不是嗎?這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自始至終充滿著矛盾,可以說,按照列寧的說法,那就是“承認(發(fā)現)自然界(精神和社會兩者也在內)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會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趨向”,難道不是這樣嗎?就拿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來說吧,封建社會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fā)展上是比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強多了,但是,由于體制上和意識形態(tài)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學技術發(fā)展不起來,這就大大地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致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提高,這就產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逐漸逐漸地就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視野也有了很大的開闊,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工人們是一天十幾個小時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個月下來,被資本家七扣八扣掙下來的那點工錢根本就沒法養(yǎng)家糊口,于是,就產生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志于社會變革的仁人志士就會首先站出來,探索改變這種現狀的道路。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整個世界幾千年的發(fā)展都是在充滿矛盾的過程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發(fā)展,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fā)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剛才我們談到了矛盾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在我們黨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從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出現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致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到江西中央蘇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占據中央統(tǒng)治地位,致使第四、五兩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等等吧,可以說我們黨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也是充滿曲折,也是在充滿矛盾和解決矛盾中度過的,不然的話,能有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地從危亡中挽救了我們的黨,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沿著正確的航向駛向勝利的彼岸。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fā)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無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產生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泵珴蓶|同志的這一論斷,為我們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指明了方向,這大千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所產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質各不相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說這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就要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來解決;這我們黨內的矛盾,就要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在改革開放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而絕大部分人才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處在貧困線上這樣就出現了貧富之間兩極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決這個矛盾,不能靠別的,只能靠發(fā)展經濟,只有經濟發(fā)展起來了,就業(yè)的崗位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決貧富不均的矛盾。
另外,這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矛盾,每當歷史向前邁進了一步,舊的矛盾解決了,而新的矛盾又產生了,所以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過的,而解決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們居民所食用的糧油實行的是定量供應,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糧。特別是象大米白面這樣的細糧,每個月加在一起也超不過那么五六斤,可以說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過得是相當的苦,雖然每斤糧的價錢超不過兩三毛錢,價格較低,但是人們卻吃不到更多的細糧,可以說是苦不堪言。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糧食本”,糧油敞開供應,這下子人們的餐桌上可再也見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這樣的粗糧了,可這好了好了,人們卻又開始抱怨上了,抱怨什么呢?原來呀,是買糧食雖然不用糧食本了,可以敞開量地買,但這價格卻上來了,而且這段時間是這個價,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卻又是那個價,弄得人們是人心荒荒,一個勁兒地抱怨說:這還不如有糧食本哪會兒呢!雖然人們對這件事的認識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確實又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的經濟沒有發(fā)展起來,人們只好吃定量供應的糧油,而且每個月根本吃不上幾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這個問題雖然是解決了,但糧油的價格卻又上來了,這雖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在實現農業(yè)現代化,提高糧食產量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大力發(fā)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只要這樣,才能解決老百姓收入的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矛盾。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fā)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再有,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更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問題,照抄照搬某些條條框框。例如,1949年建國后,我們對城市里資本家所經營的工廠企業(yè)實行和平贖買的政策,這就和蘇聯(lián)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lián)政府對資本家的財產實行沒收充公大不一樣,我黨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毛澤東同志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地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條主義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蘇聯(lián)在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樣做的話,就得事與愿違,達不到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且沒有不出亂子的,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總之,通過學習《矛盾論》這篇文章,使我更加認識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自始至終存在著矛盾,而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們要做到對癥下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摳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條,要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總之,《矛盾論》這篇文章,是我黨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反對教條主義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它不僅在過去,在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同樣有著它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七
記得自己在讀高中時就已經讀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矛盾,后來又讀了毛主席的《矛盾論》。初學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來才漸漸發(fā)現矛盾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意義。
哲學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叫矛盾。換句話說,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斗爭性”?!敖y(tǒng)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結的屬性、趨勢,又叫“統(tǒng)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回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從老子“小國寡民”的構想,到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發(fā)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等,對于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啟發(fā)。
首先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說,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正如毛主席所說:“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fā)現事物運動發(fā)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qū)分科學研究的領域?!薄皩ΠY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并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用哲學語言來說,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歷代文學寶庫中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可謂浩如煙海,但后人卻可以從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區(qū)分出特定的環(huán)境來。“天倉倉,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化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則是風景迤儷的江南風景。即使同樣寫江南水鄉(xiāng),“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則又是另一番風貌了。
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tǒng)籌兼顧。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國的gdp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我們并沒有因此忽視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我們扎扎實實地加以解決,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所謂:“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jié)奏,要相互配合?!?/p>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著時間、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應該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樣。自從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一場非典突如其來,讓全國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種恐慌之中全國人民談“典”色變。這時黨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適時做出調整,將全國的重心放到抗擊非典上。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八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時毛澤東繼《實踐論》之后為了同一的目的,即為了克服尊在于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它深刻的揭示了矛盾法則的本質,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和思維的根本法則。
它首先討論了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形而上學亦稱玄學,就是用孤立的、經這段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時屬于為唯心論的宇宙觀,并在人們的思想中站了統(tǒng)治的地位。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想法,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食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即把事物的發(fā)展看作是事物內部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他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lián)系這和互相影響著。毛澤東對這兩種宇宙觀的分析十分透徹,使我們對這兩種觀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特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和經過列寧和斯大林發(fā)展后的理論。辯證法的宇宙觀,要求我們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這也是毛澤東同志借以說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并以此來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的目的的體現。
在矛盾的普遍性方面,有兩個意義?!捌湟皇钦f,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就像水與火、陰與陽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的階段不會改變,不會消失。我國歷朝歷代也都存在著相權與君權、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的矛盾。這些都可以體現出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首先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的特殊性。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的十月革命,在列寧的領導下走的是在大城市發(fā)動起義,奪取政權的方式,并最終取得勝利。而在舊中國,中國共產黨雖然領導發(fā)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運動,并進攻了一些城市,但卻并未取得成功。這就是由于中國社會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當時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同時城市敵人比較強大,中國的革命力量又比較弱小。相反,根據中國特殊的國情走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卻取得了成功。所以毛澤東同志才說“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九
毛澤東主席《矛盾論》全文構思嚴謹,有一個縝密的邏輯結構。
文章第一部分介紹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斑@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于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p>
第二部分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簡略,因為作者對_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已經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于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能夠說明白;而關于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個性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后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后仍歸到普遍性的問題?!弊髡邔τ诳陀^狀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對全局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幾種情形?!笆紫仁歉鞣N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边M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tǒng)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guī)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fā)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边M而,“不但事物發(fā)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lián)結上,在其各狀況上,我們務必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務必注意?!?/p>
第四部分是對第三部分的細化。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說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系?!霸谘芯棵芴厥庑缘膯栴}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狀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狀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边@樣就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聯(lián)結到了一齊。
第五部分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這是對前面資料的深化。
第七部分,作者進行了總結。這七個部分層次關系清楚,邏輯結構明晰;部分與部分之間、論點與論點之間銜接過渡自然。這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統(tǒng)領全局的潛力。
特點之二,例證豐富。作者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閱讀廣泛、理解深刻,能夠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十分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能夠信手拈來,對《漢書》、《資治通鑒》、《水滸傳》、《山海經》、《淮南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舉的例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中,主要關于革命的例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因為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寫作針對的對象),但不局限于關于革命的例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還有關于自然科學等等。這些足以見出作者知識的淵博??梢姕Y博的知識是進行創(chuàng)作的前提條件。
么戰(zhàn)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zhàn)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必須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必須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边@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十分之近,作者用這么活靈活現的語言詮釋了深奧的道理足以見出作者用語之生動。
相比之下,時下一些所謂的論文給自我披上了一層艱深晦澀的外衣,自以為這樣就能夠顯出自我的學識和水平。這些作者忘記了論文的宗旨。我們作研究寫論文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向人們展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和結論因而促進理論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這些作者弄了一條厚厚的面紗把自我喬裝打扮起來,自我以為很美,殊不知已經隔絕與別人進行目光對視和交流的機會,結果是于人于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
矛盾是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存在,矛盾論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思想之一。在生活中,我們面臨各種矛盾,如時間、人際關系、工作任務等矛盾,我們如何處理這些矛盾以使事情更好的發(fā)展?下面就讓我分享一下我的矛盾論心得體會。
第一段:認識矛盾的性質和特點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存在是因為不同的因素之間的矛盾,正因為這些矛盾我們才能不斷地前進。就像生活中平時就會遇到一些矛盾,比如說要學習也要休息,這兩者并無法兼得。矛盾的雙方互為對立面,如黑與白、好與壞等,這種矛盾關系會推動事物的發(fā)展。如果我們能夠積極地面對矛盾,理性的處理矛盾,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段:合理分析矛盾的性質,找到矛盾的根源
對于矛盾的解決,不僅要了解矛盾的性質,還要合理分析矛盾的根源。對于每個具體的矛盾,我們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各不相同。對于工作任務上的矛盾,我們可以分析矛盾的原因并制定解決方案;對于人際關系的矛盾,我們可以多溝通、多妥協(xié)來調節(jié)矛盾。
第三段:高度重視矛盾處理的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高度重視矛盾處理的方法。不同的矛盾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法,解決方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事情的發(fā)展。為了更好的解決矛盾,可以選擇有關的專業(yè)書籍來學習。在平時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為了更好地處理矛盾,我們應多思考、多探討,學會分析矛盾,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段:發(fā)揮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解決矛盾
在社會團體和個人生活中,往往會出現各種的矛盾。在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發(fā)揮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去解決矛盾,達到和諧的結果。在處理矛盾時,如果能夠充分運用團隊協(xié)商的方式,給予足夠的關愛和支持,那么,人際關系中的矛盾就能夠得到良好的解決。
第五段:總結矛盾論心得
矛盾既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矛盾的解決需要認真分析其性質與根源,運用方法與策略,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科學的處理矛盾,這樣就會使事情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在掌握矛盾論的基本觀點與方法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更好的去解決人生中的各種矛盾,讓我們擁有更好的人生。為此,我們要不斷學習、錘煉自己,提高自己的矛盾處理能力,實現個人和社會和諧發(fā)展。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一
20世紀80年代,上述矛盾都實際存在著,但考慮到中國周邊的國家在中國進行大躍進到文革期間進行了快速的經濟發(fā)展,中國在原有的生產力下面臨著難以滿足溫飽問題的局面,以及國際大環(huán)境美蘇冷戰(zhàn)仍然處于主導地位,中國實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實行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使中國在1990年至20xx年實現了經濟騰飛,由原來的貧窮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成為一個可以在世界經濟中分得一杯羹的世界強國。
三十年過去了,我們實現了全面的小康生活,緩解了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另外兩個方面的矛盾由之前的沒有蹤跡轉化到了目前的比較重要的地步,但還沒有進入對抗的階段。我們現在對這兩個方面的矛盾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以期對中國的現狀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中國現在的國際形勢不如20世紀80年代。在越南戰(zhàn)爭結束之后,美蘇爭霸以及之后美國維持霸權主義的戰(zhàn)場分別集中在中東和東歐兩個部分,世界上發(fā)生了幾場局部的社會動蕩,其中包括阿富汗戰(zhàn)爭、兩伊戰(zhàn)爭、科索沃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等多場戰(zhàn)爭和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這樣兩件重大政變,美國的精力一直集中在中東和東歐,無暇顧及遠東,這為中國提供了寶貴的三十年發(fā)展機遇。而在華約解體,北約東擴逐漸成為事實之后,中國成為了美國維持超級大國的最大潛在對手,因此美國提出了重返亞洲戰(zhàn)略,期望限制中國的發(fā)展,因此這個矛盾相比三十年前要重要很多。
其次是中國快速發(fā)展導致國內出現的一些問題,大致分為財富分配不均、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匱乏、部分制度和法律阻礙社會的發(fā)展、三農問題這樣五個方面。財富分配不均主要體現在地域上的東部富裕、西部貧窮和城市富裕、農村貧窮,個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兩個問題上;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主要體現在整個中國霧霾現象嚴重,一些地方領導為追求經濟發(fā)展指標破壞當地環(huán)境、大量消耗當地資源這樣兩個問題上;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匱乏是自三十年前就有的矛盾,經過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現在已經得到了部分緩解,現有的問題主要在于科技水平與經濟規(guī)模不相適應;制度和法律的問題也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中國經歷了長期的人治社會,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并沒有接受法治,例如部分地方一把手領導存在“山大王”思想,農民工討薪采用暴力手段等等,以及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尚無一個完善的應對機制,通常在問題出現之后進行亡羊補牢,例如20xx年的“非典”應對和20xx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三農問題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中國在從傳統(tǒng)農業(yè)大國向現代化國家的發(fā)展進程中,會有一個農業(yè)人口不斷向城市遷徙的過程,城市的高速發(fā)展與農村的傳統(tǒng)小農經濟構成了矛盾,怎樣保證占中國多數的農業(yè)人口不成為發(fā)展的阻力,還要保證農業(yè)人口在逐漸轉變?yōu)楣と说倪^程中同樣分得改革開放的紅利,是作為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必須考慮的問題。
近些年來,中央高層對以上兩個矛盾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對于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引起的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和限制,鄧小平提出了韜光養(yǎng)晦的外交方針,在之前的幾十年中,這樣的外交政策為中國贏得了較為寬松的外部環(huán)境,美國著眼于中東的石油,放松了對遠東的政治經濟控制,然而隨著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期望通過韜光養(yǎng)晦繼續(xù)維持阻力很小的高速發(fā)展已經沒有了可能性,因此,最近幾年,我們看到了中國在一些外交問題上做出了一些強硬表態(tài),東海航空識別區(qū)的劃定就是一個例證。
至于中國在發(fā)展中遇到的這些問題,黨中央也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個稅起征點、施行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開展“863計劃”、修訂《物權法》等多項法律、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等一系列措施。近十年來,尤以“三農問題”的處理為關注的焦點。黨中央分別提出實行了免除農業(yè)稅、國家投資為農村建設基礎設施、新農合公費醫(yī)療、完善農民工討薪機制等若干政策,較好地解決了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遇到的三農問題,為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打好了基礎,同時也部分緩解了財富分配不均的矛盾。但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其他的四個方面矛盾目前都有不少令群眾不甚滿意的地方,不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中國的崛起就無從談起。
從現在的一些輿論導向和一些社會現狀來看,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生產力的矛盾依然是中國的主要矛盾,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不可動搖的,但與此同時,第二個矛盾和第三個矛盾與三十年前相比正在逐漸成為制約中國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把三十年前鄧小平提出的理論作為現今的指導思想而不做修正是不符合唯物辨證法的。在xx屆三中全會上,同志首先肯定了主要矛盾并未改變,然后對國內的若干個影響重大的問題提出了改革措施,并予以施行,這是建立在對國內自基層至國務院的現狀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的,是針對國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
理論只是幾張寫滿了字的紙,只有我們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發(fā)展理論,它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睹苷摗分皇敲珴蓶|思想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毛澤東思想仍然煥發(fā)著蓬勃的生機。我們應不斷發(fā)展前人留下的理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二
20_年4月18日19:00—21:30在2a202教室我第一次參加了馬克思主義小組的團體學習。本次學習主要是毛澤東的《矛盾論》之“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小組成員針對學習、聯(lián)系生活各抒己見,學習在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在大家的思考中結束。因為是第一次學習,第一次發(fā)文,我就談一些自我粗淺鄙陋的體會,期待共鳴。
學習之初,就有成員拋出問題:“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正如我們大學生該如何處理好學習與社交、工作、生活的矛盾?”我認為這個問題提的相當好??v觀這兩節(jié)的學習,我們完全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好好活,怎樣才算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珍愛生命,自我的和他人的;好好活,就是要提高自我,物質上和精神上;好好活,就是要尊重規(guī)律,自然的和社會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會永遠屬于你,永遠屬于你的僅有你自我。所以,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善待自我,進而善待他人,善待社會,善待整個世界。你需要生存下去,所以你要愛惜自我的身體,規(guī)律飲食,堅持鍛煉;你需要不斷發(fā)展,所以你要提高自我的智慧、增強自我的本事。上大學、讀研究生、學習知識、實踐鍛煉,所有這一切都是途徑,都是手段,而絕非目的。試想一下,你還有更好的途徑嗎?如果有,你能決定嗎?如果決定不了,你就要利用好此刻。從古人開始,是沒有大學的,經過歷史的發(fā)展,實踐的摸索,知識的積累,有了系統(tǒng)學習知識的必要性,于是有了大學。大學培養(yǎng)了很多人,也墮落了很多人,很多人不懂的去平衡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關系,看問題偏頗,總是注重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不是顧全大局,不懂的生活的辯證法,走形而上學的道路,最終誤入歧途,還反過來責怪大學培養(yǎng)目標的缺陷、培養(yǎng)機制的不完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推動了我們的發(fā)展,我們總是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找到了我們的方向,解決了前途道路的問題。我們需要用辨證法的眼光看問題,任何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這所大學,此刻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一時不好不代表永遠不好。我們更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我們自我,任何事物都有自我的因果聯(lián)系,此刻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直接影響到我們以后很多年的成長。如果你好好利用這個大學的資源,即使你僅僅學會了做事情要有堅韌的毅力,對你以后的提高也是極其有利的。
我們所學的知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量變方可引起質變,如果你不屑于量變的辛苦,便永遠看不到質變的收獲。我們所鍛煉的本事、歷練的品格,也是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鍵時刻它起決定作用。我們還要去搞好人際關系,雖然不能利用人際關系呼風喚雨,也不至于讓它成為我們發(fā)展大道上的攔路障礙。在時間的利用上,三者或許會有交集,對某個人而言,或許會有偏廢,但我還是要說,其實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關注的,去花費力氣去做的,至于如何平衡、如何調解,因人而異。一個懂得好好活的人,完全能夠在其中游刃有余,逍遙自在。
學得不精,也不夠深刻。僅代表個人觀點,期望拋磚引玉,得到更精華的探討。
矛盾論讀書心得篇8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三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寫的。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超多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并且在許多方面發(fā)揮發(fā)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復雜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tǒng)一體。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必須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毛 澤 東同志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革命導師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具體狀況,并適用之,開辟一條新道路,引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是矛盾問題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其次,把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系是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關鍵。再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系貫穿于對立統(tǒng)一的全部資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確應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鑰匙。矛盾雙方又同一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我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必須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須的條件下雙方共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著的事物和矛盾著的概念,都是因必須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lián)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傾向。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相對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fā)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對立的斗爭性是不受條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階段,貫穿于整個過程的始終。而矛盾的同一性則必定要以必須的條件為前提,條件的改變則促成矛盾的轉化,沒有必須的條件則矛盾雙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轉化。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毛 澤 東同志在文章中著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的區(qū)別。對抗性的矛盾發(fā)展到終點,必然要用外部沖突的方法來解決;而非對抗性的矛盾則主要經過調整內部關系,建立和諧與統(tǒng)一,使矛盾得到解決。正確分析和決定矛盾的具體性質對于指導革命實踐至為重要。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它不僅僅是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而且也是認識的規(guī)律。
如今,世界在變,世界在發(fā)展,但毛 澤 東同志的《矛盾論》,用矛盾分析方法對待一切卻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個性是對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導好處。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會造成沖突,構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種問題的沖突,構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無處不有,人生中矛盾無時不在。人生矛盾貫穿于人生的全過程,存在于人生的每個方面。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一切人生關系中,無不存在著矛盾沖突。
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應對的矛盾更是復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務必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個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方面,應正確認識到理想人生務必植根于現實人生之中,同時又要用理想人生來指導推動現實人生的實踐活動。在人生這一普遍性創(chuàng)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謀求前進,于矛盾中謀求發(fā)展。但愿我們都能自覺地學會用矛盾的方法應對矛盾的人生世界,從而使我們人生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堅定,更有力!
矛盾論讀書心得篇4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個小故事講的就是一個矛盾的事件。記得小時候,我第一次聽說__的《矛盾論》還以為就是講一些像日常理解的矛盾??墒牵涍^我最近對《矛盾論》的閱讀,才真正的了解到矛盾的意義遠遠不僅如此。
每種事物中都是有著矛盾存在的,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比如說中醫(yī)所說的陰陽,所謂“陰勝則寒,陽盛則熱,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是有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才可以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有競爭才有發(fā)展”也正是矛盾中所蘊含的哲學意義,只有相互克制的存在才會使得事物良好的生存下去。
隨著資本____的發(fā)展,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勞資關系有所緩和。有人提出,資本____能夠通過逐步調整和__的進入________。其實,這只是矛盾沒有激化的狀態(tài),矛盾仍然存在并發(fā)展。后來資本____的發(fā)展即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矛盾的普遍性只能是通過各種具體事物的矛盾表現出來,而具體事物的具體的矛盾表現形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通過學習《矛盾論》使我對哲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懂得了要理性的看待世界,人不是單單的感性的認識世界,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面對的矛盾更是復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五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tǒng)一體。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毛澤東同志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革命導師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并適用之,開辟一條新道路,引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
如今,世界在變,世界在發(fā)展,但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用矛盾分析方法對待一切卻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特別是對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導意義。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會造成沖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種問題的沖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無處不有,人生中矛盾無時不在。人生矛盾貫穿于人生的全過程,存在于人生的每個方面。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一切人生關系中,無不存在著矛盾沖突。
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面對的矛盾更是復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特別是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情感與理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等這些方面,更應注意,更應要求我們用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對待。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方面,應正確認識到理想人生必須植根于現實人生之中,同時又要用理想人生來指導推動現實人生的實踐活動。在人生這一普遍性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與理智這一對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開來而只按情感辦事,不能情感地思考問題,曲解事實而犯主觀主義的錯誤,應自覺地用理智戰(zhàn)勝情感,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情感;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應正確認識到特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不能片面強調精神作用而忽視物質利益,同時又要認識到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義。物質利益對我們青年人來說,總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們要學會用矛盾的觀點對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質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會在前進,人類在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動力正是矛盾?!笆挛锇l(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內部的矛盾性?!闭_把握這一點,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對待發(fā)展,這對個人、集體以至于一個民族的前途都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謀求前進,于矛盾中謀求發(fā)展。但愿我們都能自覺地學會用矛盾的方法面對矛盾的人生世界,從而使我們人生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堅定,更有力!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六
斗爭哲學產生于延安時代,我們不知道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影響了艾思奇和陳伯達,還是艾思奇和陳伯達的哲學思想左右了毛澤東,總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來到延安后,與延安的哲學家一起創(chuàng)立了了斗爭哲學,《矛盾論》就是斗爭哲學產生的標志。從《矛盾論》中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毛澤東并非是要建立一種自己的哲學,而是在于闡述馬列主義的哲學。將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的理論原則說成是唯物辯證法,是強加給馬克思和列寧的。從《矛盾論》引述的列寧的話就可以看出斗爭哲學的基本原則首先是來自于對列寧的誤解。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決不是列寧的意見?,F在我們就來看一看人們是怎樣誤解列寧的。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曾引用了列寧的一句話,以證明斗爭性的絕對性和無條件性。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里說:
列寧的這句話就成了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基本原則的理論根據。令人不解的是,毛澤東《矛盾論》里引述列寧上述話的同時見,還引用了列寧的另外一句話,這句話卻有著與上述的說法有著極為相反的意見:
列寧在這里明顯地表達出“對立面”是“有條件”的意思,與上面的引述將對立面的斗爭說成是無條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讀者如果稍微仔細認真一點,就不難看出列寧的上述兩段話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句話列寧說的是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列寧的第而句話說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如果我們將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看成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就會看到列寧兩種矛盾的說法;如果我們看到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表達的是兩個問題,我們也就不會懷疑列寧自相矛盾了?!睹苷摗返淖髡咴谕黄恼轮?,引用了列寧兩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話,但卻沒有發(fā)現這里的矛盾。毛澤東是第一個這樣引用列寧話的人,從1937《矛盾論》發(fā)表到今天,幾乎斗爭哲學家們都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里,模仿《矛盾論》的做法同時抄用列寧的這兩段話,令人奇怪的是竟沒有一個人看到或指出這兩句話的矛盾。
既然列寧說矛盾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的,那么列寧自然的成了這種斗爭哲學的發(fā)明人,因為斗爭哲學家們除了引用列寧的話外,并沒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證明同一性的相對性有條件性和斗爭性的絕對性無條件性。如果列寧能重生的話,一定也會說這即給了他過多的榮譽也給了他過多的毀譽。如果哲學家們稍微仔細一點的話,不難看出列寧的這兩句話中的有無條件性指得是兩種情況:
列寧在第一句話中說的是: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的。
列寧在第二句話中說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
如果囫圇吞棗地引用和理解上述的兩種說法,很容易造成誤解和混淆,將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誤解成同一個含東西。
現在我們關鍵是要搞清楚:對立面的統(tǒng)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個東西,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的區(qū)別何在,然后才能說誰是絕對的誰是相對的,誰是有條件的誰是無條件的。
常識就告訴我們:同一性是指事物自身的同一,是事物本身的差別所共同具有的東西,即事物的共性,共性的東西是一般的、抽象的或絕對的和無規(guī)定性的東西,所以他的存在是無條件的,它僅僅是事物存在的一個方面;而對立面的同一即包含了同一性也包含了對立性,這時的同一性已經不是抽象的無差別的同一,而是相對于具體差別而存在的同一,如地球(同一性)包含南北極(差別)的對立統(tǒng)一,又如生命(同一)包含了生死(差別)的對立統(tǒng)一,所以辯證法認為對立統(tǒng)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那么本來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同一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對立統(tǒng)一,為什么在斗爭哲學家那里卻忽然演變成了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呢?這里關鍵是要搞清楚對立面的統(tǒng)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個東西,如果能夠將對立面的統(tǒng)一和同一性區(qū)別開來,知道同一性僅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是對立面),就可以知道列寧所說的相對的、有條件的東西是指對立面的統(tǒng)一,而不是同一性本身,將有條件的相對的對立面的統(tǒng)一說成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顯然是由于對對立面的統(tǒng)一和同一性兩個概念的混淆而而形成的對列寧的誤解造成的。
常識還告訴我們:對立性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的東西,是事物的個性。任何對立面都是相對的,如大小、上下、好壞等等,對立面的兩個方面的存在是互為條件的,無大也就無所謂小,無上、下也就不存在了,對立面和相對性簡直就可以說是同一個東西,而在斗爭哲學家那里對立面卻變成了絕對的無條件的東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這里對列寧的誤解與上述在同一性上的誤解一樣,關鍵是混淆了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這兩個范疇。下面我們就簡述以一下同一性、對立面的統(tǒng)一、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這幾個辯證法范疇之間的對立同一關系。為了下面簡述方便,我們先要明晰三概念:斗爭、絕對和條件。
斗爭
最早用斗爭一詞作為辯證法范疇的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他曾把斗爭稱為“萬物之父”,但辯證法在古希臘還不是成熟的理論,黑格爾是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的?!比?,可黑格爾很少用斗爭一詞作為辯證法的范疇使用,馬克思、恩格斯也是如此,列寧是比較多地用斗爭一詞用來表示矛盾的對立面,但他明確地告訴我們不能將日常用語的斗爭與辯證法的斗爭混為一談,所以有時他特意把斗爭一詞加上引號。我想這些辯證法的大師們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后人會把斗爭一詞提到辯證法的最高原則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斗爭一詞來取代對立統(tǒng)一的地位。在日常用語里斗爭一詞往往與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內涵量相等,所以用斗爭一詞表示辯證法是很方便的。講這么多是想證明斗爭一詞在斗爭哲學里有著特殊的地位,斗爭可以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成了事物存在的最高原則,斗爭成了最終的目的,甚至成了生活的樂趣。但無論人們怎樣理解和誤解斗爭一詞,在辯證法里(包括斗爭哲學)斗爭一詞僅應該是用來表示矛盾的一個方面即對立面的。
這樣我們完全可以說對立面的斗爭就是對立面的對立。就像具體同一的同一是抽象的同一一樣,具體的對立的對立也是一種抽象的對立。
絕對
在辯證法中絕對一詞是有著明確的含義的,他與抽象是一個東西。黑格爾曾明確地表示;
所以當我們說絕對對立時,實際是指抽象對立,凡是抽象的都不是具體的,都是無規(guī)定的,無條件的,列寧講的對立面的斗爭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就是指這種抽象的對立或對立面的對立。
條件
毛澤東把事物存在的外因稱之為條件,而把內因稱之為根據。那么有條件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斗爭性中的條件是指什么呢?如果把條件當內因看,根據就成了條件,根據本身是同一性和對立性的統(tǒng)一,把同一性做同一性的條件是同意循環(huán),沒有意義。如果把條件作為外因看,外因就成了矛盾或對立統(tǒng)一本身的條件,即外因既是同一的條件也是對立的條件,這樣的條件怎么會是矛盾的一個方面同一性或斗爭性的條件呢!所以單就矛盾的一個方面講什么有無條件是沒有意義的。
在明晰了上述概念以后,現在就來簡述一下同一性、對立面的統(tǒng)一、斗爭和對立面的斗爭的辨證關系。
首先同一性和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辯證法兩種同一概念,同一性一般的是表示抽象的或絕對同一,而對立面的同一則表示相對的具體的同一即對立統(tǒng)一。劃分抽象同一和具體同一,是黑格爾與形而上學的知性同一及謝林的絕對抽象同一分歧的一個關鍵,黑格爾認為凡是存在的同一都是具體的同一,抽象同一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抽象同一與具體同一的區(qū)別在于:具體同一是含有差別的同一,而抽象同一是抽掉了事物差別的同一。這種抽象同一對我們的分析十分重要,但他決不會獨立存在。如果我們沒有規(guī)定的只是講同一,這就是抽象的同一,抽象的同一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具體同一是這種抽象同一的具體化,這時的同一已是某一對立面的同一,已不是泛泛的同一,這種同一已經有了具體內容,如生與死的對立同一,這時的同一已經有了具體內容即生命,同一性是生命,對立面是生死。凡對立面的統(tǒng)一,同一性和對立面都是有具體內容的,如上面的同一性是生命,對立面是生死。這就是為什么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相對的是無條件的原因。當我們只是講同一性時,這時的同一性還沒有具體的內容,僅是抽象的同一,所以它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具體的)對立面的同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而(抽象的)同一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此乃辯證法的基本常識,列寧說的是:對立面的同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而斗爭哲學說家則將其扭曲成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對立面和對立面的對立(斗爭)是絕對的。這個問題與同一性的問題具有同樣的性質。
對立面本身是相對的,用不著思辯的理解就能做到,凡是對立面必然是兩方面,如上下、多少、生死等等;其存在也必然是有條件的和具體的,它的條件就是同一性,如生死的條件即同一性是生命,無生命存在也就無所謂生死。所以對立面這個范疇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和有條件的存在。
我們再來看對立面的對立(斗爭)。對立面的斗爭明顯的是指對立面的對立,這種對立的對立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對立(指對立面的斗爭)已經由具體的、有條件的對立轉化成了抽象的無條件的對立,斗爭哲學家沒有理解對立面的斗爭指的不是具體的對立面,而是對立面的對立面即是抽象的對立。列寧此處講的絕對的對立就是這種抽象的對立,但斗爭哲學家卻將這種抽象的對立誤解成了具體的對立,并將絕對與對立面聯(lián)在一塊,得出了絕對的無條件的對立這一斗爭哲學的基本原則。但這是對辯證法的踐踏,是對列寧的曲解,是辯證法沒有貫徹到底的表現。絕對中有相對,相對里有絕對,列寧此處就是論證這一辨證關系。抽象的同一性本是絕對的,但在具體的對立同一時卻變成了相對的;對立面本身是相對的,但對立面的對立或抽象對立卻是絕對的。由于斗爭哲學家沒有理解絕對相對的這一辨證關系,從列寧的話里得出了反列寧的結論使辯證法蛻化成了斗爭哲學。其實列寧在講了上述話以后,可能預見到有人要歪曲他的話,馬上就做了一個補充說明,如果人們在引用列寧這句容易被誤解的話的時候,仔細看看列寧在說了上述話后的補充說明,并理解了說明的真實含義,斗爭哲學可能就不會這么固執(zhí)了。列寧是這樣補充說明的:
列寧為什么講完了被人們誤解的那句話后馬上作此說明,實際就是怕被人誤解(怕什么有什么這也是辯證法)。本來抽象的同一性是絕對的,但絕對的同一性卻要通過具體的同一性相對地表現出來,本來是具體的對立性卻可以在具體的對立統(tǒng)一中抽象出絕對的對立來。對列寧的誤解實際是對絕對相對的辨證關系的不理解,說到底是對對立統(tǒng)一本身的不理解,為此我們還有必要對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作一詳細說明,作此分析以后才能徹底戳穿斗爭哲學的辯證法假象。在本文的第二、三兩部分分別分析同一性和對立性。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七
一概念構成了對立____規(guī)律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對立____規(guī)律便是關于事物的矛盾,即對立面的____的學說,因而又稱之為矛盾規(guī)律。在當今矛盾論的解釋體系中,存在著對矛盾概念的進一步分析。這就是,一方面它從外延上區(qū)分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它又根據同一矛盾的對立雙方在矛盾中的不同地位而區(qū)分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于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等,對于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啟發(fā)。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回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這其中也包括我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人們對陶淵明“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發(fā)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我漸漸意識到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認矛盾。
__的矛盾論給予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從中受益匪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八
最近拜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不禁為其的深刻論述所折服。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寫的。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并且在許多方面發(fā)揮發(fā)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復雜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tǒng)一體。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毛澤東同志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革命導師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并適用之,開辟一條新道路,引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是矛盾問題的精髓,表現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其次,把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系是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關鍵。再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系貫穿于對立統(tǒng)一的全部內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確應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鑰匙。矛盾雙方又同一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雙方共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著的事物和矛盾著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lián)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傾向。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相對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fā)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對立的斗爭性是不受條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階段,貫穿于整個過程的始終。而矛盾的同一性則必定要以一定的條件為前提,條件的改變則促成矛盾的轉化,沒有一定的條件則矛盾雙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轉化。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毛澤東同志在文章中著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的區(qū)別。對抗性的矛盾發(fā)展到終點,必然要用外部沖突的方法來解決;而非對抗性的矛盾則主要經過調整內部關系,建立和諧與統(tǒng)一,使矛盾得到解決。正確分析和判斷矛盾的具體性質對于指導革命實踐至為重要。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它不僅是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而且也是認識的規(guī)律。
如今,世界在變,世界在發(fā)展,但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用矛盾分析方法對待一切卻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特別是對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導意義。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會造成沖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種問題的沖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無處不有,人生中矛盾無時不在。人生矛盾貫穿于人生的全過程,存在于人生的每個方面。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一切人生關系中,無不存在著矛盾沖突。
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面對的矛盾更是復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方面,應正確認識到理想人生必須植根于現實人生之中,同時又要用理想人生來指導推動現實人生的實踐活動。在人生這一普遍性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謀求前進,于矛盾中謀求發(fā)展。但愿我們都能自覺地學會用矛盾的方法面對矛盾的人生世界,從而使我們人生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堅定,更有力!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十九
毛主席的《矛盾論》寫于1937年8月,是繼《實踐論》后的又一篇哲學論文。當時“西安事變”的爆發(fā),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將到來,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長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蘇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使得黨內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這種不良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雖然在長征途中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正確領導地位,但是,對于王明這些人在黨內所造成的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影響,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為此,毛澤東同志寫出了《矛盾論》和《實踐論》這兩篇文章,借以說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并以此來加強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梢哉f,這兩篇文章是對建黨20xx年來中國革命經驗和教訓的哲學概括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從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對任何國家的革命提供現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別是中國革命,具有極大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條式的生吞活剝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語,更不能照抄照搬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堅持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具體的實際出發(fā)尋找出適合中國革命的道路來。
不管什么事物的發(fā)展,都存在著矛盾,可以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中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的時候,那些在蘇聯(lián)留過學,住過洋房,喝過洋牛奶,吃過洋面包的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們,不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一味聽命于共產國際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某些“經驗”,甚至聘用由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李德來指揮紅軍打仗,結果致使中央蘇區(qū)的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形而上學那一套,因為它是不切合實際的唯心主義的理論。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tài)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睆拿珴蓶|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么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
任何事物都有著它一定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問題就存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就決矛盾。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的變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從內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主席的這段話說的真好,就拿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來說吧,表面上看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三億多農民的力量可以說是不可忽視,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農民只能租種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打下的糧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糧是寥寥無幾,根本解決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溫飽問題,可以說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糧,如果趕上災年就更不用說了??梢哉f,在遭災的情況下你的糧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殘酷剝削壓迫農民的地主老財就要收回你所租種的土地,甚至逼著你去賣兒賣女,從而導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說是官逼民反,這樣就會產生內部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產生,必然會推動社會進步。難道不是嗎?在舊中國,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誕生了代表全中國全體受剝削、受壓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它的誕生,給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倒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毛澤東主席所說的“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fā)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泵珴蓶|主席所講的這一席話是對的,因為,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只有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能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毛澤東主席在本文中還著重指出了“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笨梢哉f,這段論述可真是精辟極了,就拿1920xx年大革命失敗這件事來說吧,是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叛變了革命,這和當時黨內所出現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在當時我們擁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硬起來,不和國民黨妥協(xié),那么,我們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敗,更不可能發(fā)生國民黨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的“四·一二”政變。同樣,在江西中央蘇區(qū),如果我們不迷信蘇聯(lián)的某些“經驗”和聽命于共產國際的那些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指示”的話,就不可能發(fā)生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就算失敗也不至于那么慘!可以說,遠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產國際的“頭腦”們沒經過調查研究,擅自發(fā)布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惡。如果沒有黨內那些對馬列著作的條條本本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奉若神靈的教條主義者,竊取中央主要領導崗位的話,也就不可能導致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弄得中央紅軍大搬家似的進行史無前例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以說,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句話,說得可真是太對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武裝力量的鞏固”。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笔堑?,整個世界上從古至今幾千年的發(fā)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自始至終充滿著矛盾,可以說,按照列寧的說法,那就是“承認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會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趨向”。不是這樣嗎?就拿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來說吧,封建社會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fā)展上是比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強多了,但是,由于體制上和意識形態(tài)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學技術發(fā)展不起來,這就大大地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致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提高,這就產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漸漸地就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視野也有了很大的開闊。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工人們是一天十幾個小時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個月下來,被資本家七扣八折掙下來的那點工錢根本就沒法養(yǎng)家糊口,于是,就產生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志于社會變革的仁人志士就會首先站出來,試圖探索改變這種現狀的道路。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整個世界幾千年的發(fā)展都是在充滿矛盾的過程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發(fā)展。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fā)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從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出現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致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到江西中央蘇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占據中央統(tǒng)治地位,致使第四、五兩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等,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也是充滿曲折,也是在充滿矛盾和解決矛盾中度過的,不然的話,能有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地從危亡中挽救了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沿著正確的航向駛向勝利的彼岸嗎?這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fā)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無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產生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泵珴蓶|同志的這一論斷,為我們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指明了方向,這大千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所產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質各不相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說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就要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來解決;黨內的矛盾,就要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在改革開放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而絕大部分人才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處在貧困線上這樣就出現了貧富之間兩極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決這個矛盾,不能靠別的,只能靠發(fā)展經濟,只有經濟發(fā)展起來了,就業(yè)的崗位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決貧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矛盾,每當歷史向前邁進了一步,舊的矛盾解決了,而新的矛盾又產生了,所以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過的,而解決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們所食用的糧油實行的是定量供應,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糧,甚至還不到。特別是象大米白面這樣的細糧,每個月加在一起也超不過那么五六斤,可以說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過得是相當的苦,雖然每斤糧的價錢超不過兩三毛錢,價格較低,但是人們卻吃不到更多的細糧,可以說是苦不堪言。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糧食本”,糧油敞開供應,這下子人們的餐桌上可再也見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這樣的粗糧了,可這好了,人們卻又開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來是買糧食雖然不用糧食本了,可以敞開量地買,但這價格卻上來了,而且這段時間是這個價,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卻又是那個價,弄得人們是人心荒荒。一個勁兒地抱怨說:這還不如有糧食本哪會兒呢!雖然人們對這件事的認識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確實又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的經濟沒有發(fā)展起來,人們只好吃定量供應的糧油,而且每個月根本吃不上幾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這個問題雖然是解決了,但糧油的價格卻又上來了,這雖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在實現農業(yè)現代化,提高糧食產量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大力發(fā)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只要這樣,才能解決老百姓收入的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矛盾。這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fā)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p>
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更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問題,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國后,我們對城市里資本家所經營的工廠企業(yè)實行和平贖買的政策,這就和蘇聯(lián)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lián)政府對資本家的財產實行沒收充公大不一樣,我黨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毛澤東主席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地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條主義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蘇聯(lián)在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樣做的話,就得事與愿違,達不到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且沒有不出亂子的,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過學習《矛盾論》這篇文章,使我更加認識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存在著矛盾,而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們要做到對癥下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條。要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生活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論》這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反對教條主義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它不僅在過去,在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小康生活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同樣有著它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閱讀矛盾論的閱讀心得篇二十
毛的《矛盾論》寫于1937年8月,是繼《實踐論》后的又一篇哲學論文。當時“西安事變”的爆發(fā),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將到來,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長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蘇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使得黨內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這種不良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雖然在長征途中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正確領導地位,但是,對于王明這些人在黨內所造成的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影響,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為此,毛澤東同志寫出了《矛盾論》和《實踐論》這兩篇文章,借以說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并以此來加強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梢哉f,這兩篇文章是對建黨16年來中國革命經驗和教訓的哲學概括和總結。中國共產黨從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對任何國家的革命提供現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別是中國革命,具有極大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條式的生吞活剝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語,更不能照抄照搬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堅持馬列主義普遍真理的基礎上,從中國的具體的實際出發(fā)尋找出適合中國革命的道路來。
不管什么事物的發(fā)展,都存在著矛盾,可以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中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的時候,那些在蘇聯(lián)留過學,住過洋房,喝過洋牛奶,吃過洋面包的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們,不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一味聽命于共產國際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某些“經驗”,甚至聘用由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李德來指揮紅軍打仗,結果致使中央蘇區(qū)的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形而上學那一套,因為它是不切合實際的唯心主義的理論。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tài)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從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么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
任何事物都有著它一定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問題就存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就決矛盾。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的變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從內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的這段話說的真好,就拿當時的中國社會現狀來說吧,表面上看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三億多農民的力量可以說是不可忽視,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農民只能租種地主的土地,一年到頭打下的糧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糧是寥寥無幾,根本解決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溫飽問題,可以說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糧,如果趕上災年就更不用說了??梢哉f,在遭災的情況下你的糧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殘酷剝削壓迫農民的地主老財就要收回你所租種的土地,甚至逼著你去賣兒賣女,從而導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說是官逼民反,這樣就會產生內部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產生,必然會推動社會進步。難道不是嗎?在舊中國,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誕生了代表全中國全體受剝削、受壓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它的誕生,給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倒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毛澤東所說的“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fā)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泵珴蓶|所講的這一席話是對的,因為,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只有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能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毛澤東在本文中還著重指出了“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笨梢哉f,這段論述可真是精辟極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件事來說吧,是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叛變了革命,這和當時黨內所出現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在當時我們擁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硬起來,不和國民黨妥協(xié),那么,我們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敗,更不可能發(fā)生國民黨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樣,在江西中央蘇區(qū),如果我們不迷信蘇聯(lián)的某些“經驗”和聽命于共產國際的那些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指示”的話,就不可能發(fā)生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就算失敗也不至于那么慘!可以說,遠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產國際的“頭腦”們沒經過調查研究,擅自發(fā)布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惡。如果沒有黨內那些對馬列著作的條條本本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奉若神靈的教條主義者,竊取中央主要領導崗位的話,也就不可能導致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弄得中央紅軍大搬家似的進行史無前例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以說,毛澤東所指出的“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句話,說得可真是太對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武裝力量的鞏固”。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笔堑模麄€世界上從古至今幾千年的發(fā)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自始至終充滿著矛盾,可以說,按照列寧的說法,那就是“承認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會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趨向”。不是這樣嗎?就拿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來說吧,封建社會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fā)展上是比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強多了,但是,由于體制上和意識形態(tài)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學技術發(fā)展不起來,這就大大地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致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提高,這就產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漸漸地就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人們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視野也有了很大的開闊。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工人們是一天十幾個小時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個月下來,被資本家七扣八折掙下來的那點工錢根本就沒法養(yǎng)家糊口,于是,就產生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志于社會變革的仁人志士就會首先站出來,試圖探索改變這種現狀的道路。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整個世界幾千年的發(fā)展都是在充滿矛盾的過程中度過的,沒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發(fā)展。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fā)展,沒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從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出現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致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到江西中央蘇區(qū)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占據中央統(tǒng)治地位,致使第四、五兩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等,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也是充滿曲折,也是在充滿矛盾和解決矛盾中度過的,不然的話,能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地從危亡中挽救了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沿著正確的航向駛向勝利的彼岸嗎?這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fā)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笔前?,世界上無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產生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斷,為我們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指明了方向,這大千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所產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質各不相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說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就要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來解決;黨內的矛盾,就要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在改革開放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而絕大部分人才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處在貧困線上這樣就出現了貧富之間兩極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決這個矛盾,不能靠別的,只能靠發(fā)展經濟,只有經濟發(fā)展起來了,就業(yè)的崗位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決貧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矛盾,每當歷史向前邁進了一步,舊的矛盾解決了,而新的矛盾又產生了,所以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過的,而解決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計劃經濟時期,特別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們所食用的糧油實行的是定量供應,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糧,甚至還不到。特別是象大米白面這樣的細糧,每個月加在一起也超不過那么五六斤,可以說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過得是相當的苦,雖然每斤糧的價錢超不過兩三毛錢,價格較低,但是人們卻吃不到更多的細糧,可以說是苦不堪言。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糧食本”,糧油敞開供應,這下子人們的餐桌上可再也見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這樣的粗糧了,可這好了,人們卻又開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來是買糧食雖然不用糧食本了,可以敞開量地買,但這價格卻上來了,而且這段時間是這個價,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卻又是那個價,弄得人們是人心荒荒。一個勁兒地抱怨說:這還不如有糧食本哪會兒呢!雖然人們對這件事的認識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確實又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所產生的一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的經濟沒有發(fā)展起來,人們只好吃定量供應的糧油,而且每個月根本吃不上幾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這個問題雖然是解決了,但糧油的價格卻又上來了,這雖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在實現農業(yè)現代化,提高糧食產量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的需要,同時,還要大力發(fā)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只要這樣,才能解決老百姓收入的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矛盾。這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fā)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更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問題,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國后,我們對城市里資本家所經營的工廠企業(yè)實行和平贖買的政策,這就和蘇聯(lián)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lián)政府對資本家的財產實行沒收充公大不一樣,我黨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毛澤東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地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條主義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蘇聯(lián)在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樣做的話,就得事與愿違,達不到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且沒有不出亂子的,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過學習《矛盾論》這篇文章,使我更加認識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存在著矛盾,而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們要做到對癥下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條。要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生活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使中國革命這艘航船能夠撥正船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睹苷摗愤@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反對教條主義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它不僅在過去,在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小康生活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同樣有著它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83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