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后,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方便日后回憶和參考。表達(dá)個人真實的感受和思考是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閱讀這些讀后感范文時,可以借鑒其中的觀點和表達(dá)方式,但要注意保持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
荊棘鳥讀后感篇一
時隔八年再一次讀這本書,用了十小時二十分鐘。
奇怪的是這個女主角梅吉和我以前看過的那些“善良智慧無私”的“傻白甜”都不一樣,她們至少是看起來“高大上”的。而她幾乎沒有受過教育,她的夢想就是當(dāng)一個家庭主婦,有一些家具讓她除去灰塵、有一個丈夫、有一些孩子。
這是有原因的。梅吉的母親,一共有九個孩子。可是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大兒子弗蘭克。剩下的孩子包括她的丈夫都只能感受到她的不茍言笑、郁悶和漠不關(guān)心。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一個幾乎沒有愛的家庭長大。不,梅吉的父親和大哥弗蘭克是愛她的,可是他們陪她的時間非常少。
所以的,只有拉爾夫了。梅吉從小女孩到少女情竇初開的過程,都是有拉爾夫精心關(guān)懷的,梅吉對他的感情也由一種對于兄長家長的依戀之情,變成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
這是自然而然發(fā)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個相對封閉的'牧場環(huán)境里,在梅吉周圍比較親近的人當(dāng)中,還有誰能取代拉爾夫嗎?拉爾夫?qū)γ芳獪厝?、體貼、情感上關(guān)懷備至,思想和知識上又是梅吉的老師。拉爾夫必然成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終于確定拉爾夫不能和她廝守的時候,梅吉選擇嫁給和拉爾夫極為相像的盧克。然而盧克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畜生,一個守財奴,一個外表魁偉內(nèi)在猥瑣狹小的人。這就和拉爾夫更形成了強(qiáng)烈的對比。
梅吉最終決定返回德羅海達(dá),再也沒有嫁給他人的念頭。只是,她和她母親一樣,更加偏愛拉爾夫的兒子戴恩,而相比之下盧克的女兒朱絲婷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在這一點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親更高尚,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狹隘和厭惡。但是這畢竟就是人性,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諒她吧。
而拉爾夫呢。拉爾夫是一個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際,能贏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納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學(xué)也不錯,該黑時黑,該厚時厚,所以能步步登天。
這些都是他強(qiáng)勢的一面。但他卻守著內(nèi)心的折磨,那就是身為一個男人,對正常感情、對愛情的渴求。而這段愛情甚至從他年輕時候開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
拉爾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氣質(zhì)和美貌所吸引,從此內(nèi)心被這個女人所俘虜,再也沒有逃出。他外表剛強(qiáng),內(nèi)心其實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種近乎于在絕望中掙扎的痛苦。
直到當(dāng)他得知戴恩其實是他自己的兒子,親自給戴爾舉行完葬禮儀式后,再也無法承受這一生的折磨和打擊,闔然去世。
荊棘鳥讀后感篇二
《荊棘鳥》讀完了,不免有些感慨,讀這部書和其他的著作不一樣,我不是完全奔著情節(jié)去的,而是在閱讀中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現(xiàn)在的通俗小說的寫法做以比較。
首先,作者用大段冗長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襯托情節(jié),如果放在中國當(dāng)今,許多作者是讀不下去的,但在這里,真實細(xì)膩的景物描寫和人物心理描寫,讓人并不感到煩。
在情節(jié)構(gòu)造上,并不是完全靠沖突來吸引讀者,例如寫到阿爾夫和麥基去澳大利亞珊瑚島約會,我合上書本,為它設(shè)立了若干個結(jié)果,我設(shè)想他們在約會的時候會被陸克萊撞上;我又設(shè)想其他的游客認(rèn)出阿爾夫神父;我甚至設(shè)想阿爾夫神父靈魂出竅……但最后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們在島上平安度過了蜜月期,這個和現(xiàn)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手法完全不相同。
讀到小說最后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小說的主題思想,在信仰和愛情的取舍中,阿爾夫選擇了信仰和仕途,而麥基選擇了愛情,甚至麥基有些排斥宗教,作者硬著心用戴恩的死,把阿爾夫從宗教拉回到愛情,是一部討論信仰的小說。就像印度電影《小蘿莉和大叔》,到了影片結(jié)尾,我們才發(fā)覺是一部政治電影,這也是作者高明之處吧。
阿爾夫死去之后,我拒絕讀后面的部分,我感覺這是作者畫蛇添足,本來全篇描寫麥吉一生的.愛就很圓滿了,其他部分都顯得有點多余。
所有的人物中,盧克的設(shè)計是最完美的,盧克是一個狂熱的勞動者,一個完全的利己者,一個吝嗇的把錢能榨出油的人,但有著和阿爾法夫相同俊美的外表,他穿著小短裙跳舞的情節(jié),讓人著迷,但又不免感嘆,上天真有些暴殄天物,讓這么一個美男子成為一個有殘缺的人,小說的最后,他不知所蹤,也可以理解,小說寫到最后,線頭有點多,往往婉不起來。
和瓊瑤小說不一樣的是,瓊瑤的小說里描寫的男女主角不是極致的漂亮,只因為愛情到了極致,所以所有的人物都漂亮起來,但這部小說阿爾夫和麥基都是極致漂亮的人,從寫作者的角度來看,用精致的面容和健美的身材來誘惑讀者的不是寫作者的上策,這也是我感到小說很遺憾的一個部分。
荊棘鳥讀后感篇三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jìn)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chuàng)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帕迪誠摯地愛著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入嫁之前已經(jīng)拖兒。
也許他只是一個老大粗的人,不懂什么叫愛情,他只是覺得,一個這么漂亮的女人嫁給自己,簡直是幾生修來的福氣!不過不管怎樣,他崇拜他的妻子,愛慕他的'妻子。他們這一生,有很多個孩子,甚至有一個因病夭折。
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開心,因為他不知道妻子心里在想什么——顯然他也不具備這種分析猜測能力。他真的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他娶了菲,從來不覺得吃了啞巴虧,而是將此當(dāng)作一種恩賜。帕迪的確不善言辭,他和弗蘭克就像幾輩子的敵人一樣—永遠(yuǎn)不能和平相處。不可否認(rèn),他對弗蘭克也沒有父親的感覺和愛護(hù),但他知道菲最愛的孩子便是弗蘭克,一個不屬于他的孩子。只因為菲會因為弗蘭克而傷心或者開心,他寧可每日和弗蘭克鬧架也不愿趕他走,直至弗蘭克真的因為和他的一次吵架而離家出走后,他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如果菲知道了,該是多么的絕望阿!
該怎么去描述克里利這一家子呢?他們有著共同點——永遠(yuǎn)不會因為被虐待被欺負(fù)而哭泣,這是克里利家族孩子們的特性。但也有著極大的不同,帕迪永遠(yuǎn)中庸,菲永遠(yuǎn)帶點神經(jīng)質(zhì)的氣質(zhì)——家里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梅吉是一個迷人的姑娘,這一點從她小荷才露的時候已經(jīng)證實了,她堅強(qiáng),很小便具有了母性。還有斯圖爾特,這也是克里利家族里一個謎一樣的孩子。大家都說他像菲,也是唯一一個長大后也許會有漂亮面孔的男孩子。我總懷疑他是不是有輕微的自閉癥。
荊棘鳥讀后感篇四
最近又把《荊棘鳥》看了一遍。這本書讓我不止一次對人這種動物的本性產(chǎn)生了很大的困惑,同時也牽引我從現(xiàn)實生活中移身出來,從旁觀者的身份重新度視周圍的環(huán)境,在心理上不斷給予調(diào)解,修正,而《荊棘鳥》是我看過所有愛情故事里最讓我心痛至極的了。
一次錯誤的相識,一場無望的苦戀,一個缺憾的結(jié)局。處處縈繞著讓人想哭的氣息。它打碎了我的一個夢:我一直以為愛就是一切可能,只要友愛,什么都可以逾越與放棄。
而書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間卻橫亙著一條無形的鴻溝,一個是皈依上帝的教父,一個是小他20歲的姑娘,放棄信仰,獲得愛情,可是失去了信仰的一個人,又是多么的孤立無助,最終可憐的愛情失望的走了。而我的心也隨之冷卻下來。愛情于現(xiàn)實生活而言,原來也只是一個選擇項,而不是題目本身,對所有的人,都有落選的可能。
荊棘鳥讀后感篇五
1998年,最感動中國人的是兩個小姑娘,張穆然和桑蘭。那時,正在上初中的鄰居姐姐訂閱了《北京青年報》。我經(jīng)常跑到她那里,貪婪的閱讀。某日,北京青年報頭版報道了一個患絕癥的女孩——張穆然樂觀抗癌的故事,她說自己最喜歡的書是《荊棘鳥》。巧合的是,兩年后,我從同學(xué)那里借到了一本封面破舊不堪《荊棘鳥》,自此,我進(jìn)入了作者描繪的美麗的澳洲,還有美麗的故事!
我用了大約二十來天的時間讀完了它,白天上課偷著讀,晚上在家里昏黃的燈光下讀。很多細(xì)節(jié),讓我默默品味。在書中,作者創(chuàng)造了完美,又親自摧毀了完美。我希望趕快讀完它,卻舍不得那么快就翻到最后一頁,是害怕讀完之后會感覺失落。它對我的影響極為深刻,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關(guān)于青春、關(guān)于堅強(qiáng)、關(guān)于回戀。
這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的故事。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quán)力,卻愛上了克利里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nèi)心又極度矛盾和育苦。以此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xiàn)。
《荊棘鳥》是一本好書,沒有多么復(fù)雜與華麗,單純的好看,單純的感人。菲和帕迪,梅吉和拉爾夫,梅吉和盧克,安妮和路迪,朱絲婷和雷恩,這并不是一個多么迂回曲折的故事,但是讓我們永遠(yuǎn)的記住了玫瑰灰,記住了愛情即使在被擯棄后依然不會蒙塵。書中的描述似乎是時光呼嘯而過,而最無望最深切的表白讓人深深嘆息與眷戀。
不僅僅是故事情節(jié),書中對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風(fēng)景的描寫深深地吸引了我,廣袤的牧場,神奇的天火,世俗的悉尼港口,濕熱的甘蔗林,一切的一切全部深深地吸引著我,以至于直到現(xiàn)在,我還對大洋彼岸有著特別神往的感覺。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她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jìn)最長、最尖的荊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她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書中這段關(guān)于荊棘鳥的文字很玄,我對它很是崇拜,長大后,一遍遍的重讀,才漸漸品出那個傳說所背負(fù)的命運和情感。
后來也是在報紙上,看到采訪張穆然父親關(guān)于單獨家庭失去孩子的生活,讓我再一次回想起樂觀的張穆然,想起《荊棘鳥》,想起那個夏日的.午后,陽光暖暖,一個女孩子,正廢寢忘食的讀一本書。無論是真事還是故事,隨著時間流逝,都在記憶中慢慢封存,但是《荊棘鳥》,讓我感受到勇敢和堅定,重新審視生命,審視愛。
荊棘鳥讀后感篇六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dāng)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
該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dá)半個多世紀(jì)。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quán)力,卻愛上了克利里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nèi)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xiàn)。該作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yù)。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那么一種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下來。
小說是一個經(jīng)典的感情故事,之因此經(jīng)典,也許是正因這是一個感情杯具——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注定了的杯具。在我看來,《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鮮活的人物描述。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女生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nèi)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xiàn)了三代男生對愛不一樣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感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fā)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gòu)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
荊棘鳥讀后感篇七
“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追悔。”這是《荊棘鳥》書中倒數(shù)第二段話。
拉爾夫是《荊棘鳥》中的男主人公,愛爾蘭人,被天主教會派到德羅海達(dá)擔(dān)任教士,高大俊美、優(yōu)雅和藹、雄心勃勃,他很想在教會中升到職位,但由于沒有背景,直到30多歲還是個普通教士。來到澳大利亞后,他向當(dāng)?shù)劓拙痈缓垃旣愂竞茫M璐说玫浆旣惖呢敻欢徊降翘?。美麗善良、隱忍堅強(qiáng)的小梅吉的出現(xiàn),讓拉爾夫打消了得到瑪麗財產(chǎn)的念頭,他選擇守護(hù)梅吉?,旣惒荒艿玫嚼瓲柗?,心生怨恨,她看透了拉爾夫的自私軟弱,決定讓他不得安寧,臨死前她秘密地將一個信封交與拉爾夫,里面是一份另立的遺囑,她將自己幾乎所有財產(chǎn)贈與拉爾夫,叫他在愛情和事業(yè)上難以抉擇。最終,拉爾夫在無比痛苦中選擇公開遺囑,得到財產(chǎn),遠(yuǎn)赴梵蒂岡。
在隨后的人生中,拉爾夫一直左右搖擺,他既無法放棄主教身份和宗教事業(yè),又無法與梅吉徹底決絕。每一次與梅吉的相遇,都讓他難以自抑。無法得到拉爾夫的梅吉瞞著拉爾夫生下了他的孩子——戴恩,以盧克兒子的身份將他養(yǎng)大。諷刺的是,戴恩長大后也醉心于宗教,拗不過他的梅吉把他送到拉爾夫身邊培養(yǎng),拉爾夫?qū)Υ鞫骱鼙M心,戴恩表現(xiàn)得比拉爾夫更優(yōu)秀,似乎是為宗教而生。可是,年輕的戴恩在救人中客死他鄉(xiāng),梅吉拜托拉爾夫找回尸體時才告訴拉爾夫戴恩的身份。在失子的巨大悲痛中,梅吉終于從愛情中徹底解放,并指導(dǎo)女兒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拉爾夫則陷入永久的自責(zé)與懊悔。這一切都像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
拉爾夫不是一般小說中遭人詬病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負(fù)心漢,他是矛盾復(fù)雜的。他有無比強(qiáng)烈的宗教信仰,對權(quán)力狂熱,這是他的本能欲望,與純潔堅貞的愛情相悖。有人罵拉爾夫虛偽世俗、自私自利,但我想即使拉爾夫最初選擇留在梅吉身邊,也不見得就一定會幸福快樂。拉爾夫始終是痛苦的,他如此聰明,可以看透自己的靈魂,他將在自我嘲諷與無奈中度過一生。反觀梅吉,始終堅定不移,雖然看起來那么可憐,掙扎得那么無力,但她最終覺醒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如果拉爾夫在面臨愛情與事業(yè)的選擇時,不那么癡迷絕對,也許他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拉爾夫,矛盾而痛苦。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選擇什么都會是一條艱難的路,關(guān)鍵在于如何說服自己堅持到底。拉爾夫既然選擇了宗教,那就說明在他心中宗教高于愛情,就應(yīng)該早早割舍對梅吉的憐憫和依戀。拉爾夫的痛苦在于他的矛盾、軟弱和猶疑不定?!肚G棘鳥》里,眾多人物都有各自絢爛的人生,而拉爾夫卻沒有,他甚至比不上瑪麗——那個敢愛敢恨的貴婦人。
荊棘鳥讀后感篇八
第一次聽說《荊棘鳥》的名字以為它是一種介紹鳥的書,看后深為感動。
書的引子是這樣說的:傳說中有這樣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見婉轉(zhuǎn)啼鳴。它超脫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里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僅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到達(dá)至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讀了這段話,看看文中的主人公,麥琪、拉爾夫何嘗不就是那荊棘鳥呢?為了到達(dá)至善的境界,忍受著極大的苦痛,時時刻刻就像把自己定在最尖最長的刺上,以生命為代價的絕唱,唱出了愛的贊歌,唱出了至真的感情。
在__里,牧師是能夠結(jié)婚的,但在天主教里,神父要獻(xiàn)身給上帝,拉爾夫作為神父是不可能和麥琪結(jié)合的,他伴隨麥琪成長,并且一開始就喜歡了麥琪,但同時痛苦卻也如影隨形,他的兒子伴隨他左右,他卻不明白,只至丹尼死了,才明白是自己的兒子,悲哀。
想想生活在世界上的我們每個人有何嘗不是一只荊棘鳥呢,為自己唱著這僅有的絕唱呢?為了能使生命到達(dá)一種完美,忍著劇痛,以生命為代價的唱著。
荊棘鳥讀后感篇九
“傳說中有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yōu)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jìn)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云,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樣的開頭,似乎奠定了全文的基調(diào),絢爛而悲涼。的確,梅吉與拉夫爾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就是這樣。
愛和命運一直都是一個有魅力的主題,《荊棘鳥》講述了克利里家族傳奇的家世史。故事開始于20世紀(jì)初葉,結(jié)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時間橫跨了半個多世紀(jì),從帕迪·克利里應(yīng)無兒舞女的老姐姐貴婦人瑪麗·卡森之召,攜妻子菲奧娜和七個子女從新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麗亞牧羊場,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孫輩、才華橫溢的演員朱絲婷在遙遠(yuǎn)的異國他鄉(xiāng)確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為后文梅吉與神父的愛情開始做了背景的鋪墊。
而作者希望通過克利里家的滄桑的感情歷程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正如小說的結(jié)尾所寫的那樣:“鳥兒胸前帶著荊棘,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qū)趕著,歌唱著死去...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dāng)我們把荊棘扎進(jìn)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jìn)胸膛?!?/p>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xiàn)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了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權(quán)利,他不能談愛情,他也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nèi)心就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nèi)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因為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著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yè),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yuǎn)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他內(nèi)心長期處于權(quán)力與愛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他是不能有愛的,他的一生只能獻(xiàn)給上帝。
梅吉是聰明的,而她畢竟是為女人,遇到愛情往往扮演著荊棘鳥的角色。為了深愛的人可以不顧一切,包括生命。當(dāng)情感終于戰(zhàn)勝了理智的那一刻,梅吉得到了拉爾夫,得到了他的孩子。可這是從上帝那里偷來的,她偷來的東西,終究還是要還給上帝的。上帝就這樣,也嫉妒那個完美的孩子,從梅吉手中把他拿走了。這令我想起了梅吉的母親菲奧娜,母女兩人的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同樣都是為了愛情,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卻把畢生的心血都給了那個所負(fù)于自己的人。
梅吉的生命有過絢爛,也有過黑暗,但她并不后悔,因為她為之追求過。即使身處現(xiàn)實世界,我們每個人亦是如此,所追求的美好的東西,就猶如那最長最尖的荊棘,當(dāng)我們把荊棘刺向胸膛,我們很清楚那種將至的撕心的疼痛,但倔強(qiáng)的我們依然會奮不顧身的這樣做。因為短暫的一生中,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荊棘鳥讀后感篇十
正的悲劇是一種微妙的形式,它絕非是原本美的東西結(jié)合后又因彼此的沖突而告終的那種,而是當(dāng)好不容易結(jié)合后卻時常因外在壓力或內(nèi)心譴責(zé)生活在如履薄冰的思想境地中,最終這種因環(huán)境或某種特殊原因的壓力而在實際上或抽象意義上分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白瑞德與斯嘉麗,主人公背負(fù)著或沉重或戲謔等特性,在上帝的微笑中悄然而去,留給讀者無盡的感傷,同時卻使人心靈得以凈化。
只有把一種感情放在記憶中或想象中去品味,同時使之在一種被呵護(hù)的狀態(tài)中活在當(dāng)下,才是最好的,物質(zhì)的或肉體接觸如果稍有不當(dāng)都是對它的褻瀆。與人共享青春,但愿獨自蒼老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愛情也一樣,如果麥吉和拉爾夫沒有結(jié)合,悲劇的味道就會沖淡,與人在逝世前仍對他們所憧憬的保留一份絕對的神秘,的確帶有淡淡的紫丁香般的哀傷!遺憾的是酸澀的,美卻是令人愉悅的,這就是悲劇的魅力。
拉爾夫愛上麥吉源于一種直覺,然而這種感覺卻支配著他的一舉一動,很難說請一見鐘情和理智思考后的真情誰更好,但猶如佛教中的密宗禪宗一樣,終能修成正果。
感謝文學(xué)殿堂里悲劇的獨特的貢獻(xiàn),主人公以其悲壯,作家以其刀筆,直入人的魂魄深處,喚醒人性沉睡的或正要入睡的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從而有了參照物以修正自我,潤物細(xì)無聲的滋養(yǎng)著人的荒蕪或即將失去的精神家園,使人高雅起來,悲劇的高尚正在于以其悲成全人類之美!
——至拉爾夫死在麥吉的懷中及文中對戰(zhàn)后歸來的其弟兄的描寫及人物的死亡安排,作者人性化及個性化色彩呼之欲出,躍然紙上,感動之余遂亂寫下自己的一點感受,時常感動,學(xué)會感恩,讓自己成為人!
荊棘鳥讀后感篇十一
時隔十八年,我再次拿起《荊棘鳥》這本書,不知是緬懷師范時光,還是想在聆聽一種鳥的聲音。十八年前的記憶,只知道是一曲愛的悲歌,但當(dāng)時內(nèi)心也深深的觸動了。所以當(dāng)我們再次交流起來的時候,我就急不可待的想在讀讀她,還好朋友借我了這本一直想看卻又沒機(jī)會看的書。
細(xì)細(xì)品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凄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書筆記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于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jìn)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么講的?!泵棵炕匚哆@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荊棘鳥讀后感篇十二
寒假沒事翻開了買了很久卻沒有一直沒有時間看的這本書,關(guān)于愛與死亡,悲傷與救贖,關(guān)于生活本身,講述了克利里家三代女人的人生,是自我逐漸覺醒,不斷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的歷史。
愛的選擇,家庭的更迭,每個地方都能看到選擇的難題,更難得是很多時候無從選擇,就像梅吉一樣,終其一生都要為失去布娃娃的恐怖而痛苦。
荊棘鳥這部跨越了三代人,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悲劇為主線,以澳大利亞20世紀(jì)初為歷史背景,描述了整個家族在動蕩年代的抉擇與抗?fàn)?,就像荊棘鳥一樣,當(dāng)經(jīng)濟(jì)插入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然而我們卻依舊那樣做。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拉爾夫,他為了權(quán)勢放棄了梅吉,作為懲罰卻永遠(yuǎn)無法忘記她,兩個人的開端顯得莫名其妙,但一生的思念糾葛卻兩人動容。菲在失去了愛人之后懂得他的重要,朱思婷在彷徨和害怕了很久之后終于獲得了她的愛情,也算是有個好的結(jié)局。
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的代價去換取的。
荊棘鳥讀后感篇十三
在我看來,《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鮮活的人物描寫。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nèi)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xiàn)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fā)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gòu)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
再說這部書,適合著不同的人群,不愧為澳大利亞的《飄》。名著的價值在于經(jīng)久不衰,每個人讀后都會有收益。名著的價值還在于,能折射出我們自己的心里,人生觀,價值取向。
荊棘鳥讀后感篇十四
前兩天,我在整理上學(xué)時留下來的舊書,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落入到我的眼前。這是一部我關(guān)注了40多年,但從未靜下心來認(rèn)真的把他看完的一本書。
《荊棘鳥》自1977年問世以后,不僅走紅美國,而且迅速成為風(fēng)靡全球的“國際暢銷小說”,先后改編成電影,拍成電視連續(xù)劇,是20世紀(jì)80年代暢銷書之一。
這兩天我從喜馬拉雅下載了這部作品,一周的時間內(nèi),我和演播者一起分享了這部不朽的文學(xué)作品。
有關(guān)《荊棘鳥》主題,自作品問世以來大多認(rèn)為他的主題是愛和命運,我想拋開主題談?wù)勛髌分械哪兄魅斯瓲柗蛏窀浮?/p>
如果把《荊棘鳥》人物形象進(jìn)行分列的話應(yīng)分為兩列,一列是以拉爾夫為首的,一列是以帕迪.克利里為首的。他們的交匯點是帕迪.克利里應(yīng)老姐姐瑪麗.卡森之召,攜妻子和七個子女從新西蘭遷居澳大利亞德羅海達(dá)牧羊場繼承遺產(chǎn),他們的命運在德羅海達(dá)牧羊場交織在一起。當(dāng)瑪麗.卡森的遺產(chǎn)被拉爾夫神父選擇性的繼承之后,他們的分列點產(chǎn)生了,在之后50多年的歲月里,兩列人物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就像坐標(biāo)軸,一列走成了y軸,一列走成了x軸。
50多年來,拉爾夫從教士、主教、紅衣主教到紅衣大主教,從澳大利亞走向了羅馬,達(dá)到了事業(yè)的巔峰,登上教會權(quán)力的頂峰,就像坐標(biāo)軸中的y軸。
50多年來,克利里家族不與世界接觸,不懂得維護(hù)自己的權(quán)利,不探索生活的全部意義,始終沒有離開德羅海達(dá),滿足于有大房子住、從一個低級打工者變成了高級打工者,日復(fù)一日的重復(fù)著往日的生活,沿著地平線走出了一條沒有任何坡度的直線,就像坐標(biāo)軸中的y軸。如果克利里家族繼承了遺產(chǎn),拉爾夫神父注定不會成為紅衣大主教,克利里家族注定不會只知道在德羅海達(dá)掙年薪,帕迪.克利里和一個兒子也不會死在辛勤的勞作上,其他的男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也不會扭曲到只知勞作不會結(jié)婚。
帕迪.克利里為首的這一列,之所以這樣行走,和他們身上的奴役性有關(guān)系,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被奴役的生活,工資高一些、住得好一點就滿足了,同時還感恩于拉爾夫神父,因此就連小說中的律師都為他們叫屈和打抱不平,拼盡全力也想幫他們贏得官司,拿回本應(yīng)有的繼承權(quán),這樣的正義之舉也被帕迪.克利里他們無知的拒絕了。
克利里家族雖然辛勤勞作,但他們內(nèi)心平靜、生活富足,沒有欲望、沒有痛苦,祥和的走過了一生,也是一種人生的幸福。
拉爾夫神父與他們恰恰相反。作者將他描寫成一個外表完美,本性自私、內(nèi)心糾結(jié)的善良人。就這樣一個外表完美的男人為了他的宗教事業(yè)偷走了克利里家族的財產(chǎn),背叛了他和梅吉的愛情。由于割舍不了和梅吉的愛情又給了梅吉一個兒子,因此,他既背叛了愛情、又背叛了上帝。但是他又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善良又讓他一生都活在自責(zé)和羞愧之中,愧對愛情、愧對上帝。他得到了無上的榮譽(yù)和至高的權(quán)利,也遭到了上帝懲罰,讓他知道自己有了一個兒子,兒子又早早的死于心臟病,最終拉爾夫因悔悟和自責(zé)死在了心愛的女人梅吉的懷里。
這部作品從另一個側(cè)面也反映出內(nèi)心的寧靜比事業(yè)的輝煌更重要,作者本身也是這樣認(rèn)為不然的話也不會對克利里家族人物的描寫以及對景物的描寫那么細(xì)膩那么的生動,把他們的生活寫的既簡單、福足,安寧和美好。
因此我想對拉爾夫說,你盡管外表光鮮、事業(yè)有成、權(quán)力無邊,卻在糾結(jié)中渡過了一生,在悔悟中結(jié)束了一生,得到了上帝對你的懲罰。拉爾夫,你是個貪婪的人,是個不擇手段的人,是個為了自己勇于背叛的人,我瞧不起你。
荊棘鳥讀后感篇十五
在5月24日我曾寫過一篇。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年前,當(dāng)我重新想讀起它的時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時間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經(jīng)典,讀后的感覺較我在上篇文章所寫的有了很大不同。經(jīng)典不會變,改變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許在很多年后再次讀起的時候我會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爾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著俊朗的外表、內(nèi)斂的性格、善良的心靈,唯一遺憾地是他把自己獻(xiàn)身給了教會,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欲和沒有愛情的終生。
然而,拉爾夫也是人,也是一個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叫梅吉的小姑娘,隨著梅吉的不斷成長他的喜歡變成了愛,盡管他在努力地克制著這份教會所不能容忍的愛情,但是愛情之火將他的心燃燒的焦灼和無奈。成年后的梅吉也愛上了拉爾夫,當(dāng)她向神父表白時卻遭到了拒絕。
梅吉的.姑媽臨終前將所有遺產(chǎn)給了拉爾夫,但遺囑中注明拉爾夫必須終身追隨上帝,如果把此筆可觀的遺產(chǎn)交給教會拉爾夫就會被提拔重用,如果拉爾夫放棄遺產(chǎn)娶了梅吉,那么他就會違背自己的誓言與追求,艱難權(quán)衡之后的結(jié)果是拉爾夫最終選擇了上帝,確切地說是選擇了上帝賦予的至高無上的神權(quán)——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
故事講到這里讀者或許已經(jīng)知道了結(jié)果,是的,拉爾夫得到了權(quán)利而失去了愛情,那種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愛情之花在初戀中枯萎,她選擇了一位容貌酷似拉爾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錯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靈的相通,梅吉在經(jīng)過一段悲慘生活后重新回到了她的家鄉(xiāng)。
荊棘鳥讀后感篇十六
傳說中有那么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尋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zhuǎn)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dá)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這便是《荊棘鳥》。作者考琳。麥卡洛用細(xì)膩的筆觸為我描繪了從20世紀(jì)初葉到半個多世紀(jì)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廣闊恢弘的畫面,充斥著克利里家族傳奇式的家世歷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曲折優(yōu)美的情節(jié)發(fā)展,刻骨銘心的愛情歷程,都深深地把我?guī)肓四莻€傳奇的時代,那片美麗的土地。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漸漸能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曾經(jīng)深深吸引我的小說,最終發(fā)現(xiàn)的,也是猶如新大陸般豐盈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本值得讀的,充滿魅力和生命精華的書。
每個女孩子對這樣無奈又沉痛的愛情的都有著一種無限憧憬,不在乎于是否得到什么,而是那種曾今的幸福,心中有愛何處都是天涯。我的情緒都是在時刻為麥吉和拉爾夫而波動起伏,為他們的相遇而欣喜,為他們的相知而溫暖,為他們的相別而哀傷,為他們的相憶而唏噓,直到最終的最終,拉爾夫在麥吉的懷中平靜而安詳?shù)厮廊サ臅r候,忍了許久的淚,終于落在了書頁上。也許死亡并不是終結(jié),生命依舊在延續(xù),因此這場持續(xù)了半個多世紀(jì)的深沉的愛戀也終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跡。亦如麥吉依舊活著,亦如拉爾夫依舊愛著。
10歲的麥吉和28歲的拉爾夫,距離的不僅僅是18年的長度,更是,一生的無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爾夫會走上對愛情來說是條一去不復(fù)回的無歸之途,也注定了麥吉從少女成長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戀終會沒有回報。因此,此后的分離、重逢、再次永別似的別離,直到,生死殊途。自始至終,麥吉和拉爾夫都是寂寞的,盡管他們之間的愛超越了距離,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獨自等待,無法相守,亦無法相見,還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情感掙扎,都在書里抹染得淋漓盡致,讓人痛徹心肺。正如小說結(jié)尾中寫的那樣:“當(dāng)我們把荊棘扎進(jìn)胸膛時,我們是明白的。我們是了解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要把荊棘扎進(jìn)胸膛。”是的,荊棘鳥的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尋覓自己生命的意義――歌唱,也是絕唱。
曾經(jīng)聽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濃縮在最后的絕唱中,雖然短促卻是倍加絢爛;枯葉蝶,把所有的生命鋪墊在持久的寧靜中,雖然單調(diào)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為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為了延長生命。大千世界就是這么奇特,一種生命所追求的,卻恰恰是另一種生命所放棄的。然而,你又能說誰是誰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絢麗的荊棘鳥,還是原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葉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罷了。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前者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也要絢爛的終結(jié),也要所夢想的一切愛與美好。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恒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跡?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或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說,一直在淡淡地講述著。哀傷彌漫,但也許哀傷并不是傳說想要表達(dá)的。從麥吉和拉爾夫的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愛情糾葛中,我們也許可以領(lǐng)悟些不同以往的東西。有關(guān)愛,也有關(guān)于命運。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30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