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閱讀筆記(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42:30
荊棘鳥閱讀筆記(3篇)
時間:2023-06-06 16:42:30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荊棘鳥閱讀筆記篇一

最近,無緣無故迷上了《荊棘鳥》。我無法理解梅吉對拉爾夫的癡迷,他是那么的自私。

其實,這個世上有很多只孤獨的荊棘鳥,不知幸福在何方,只能在迷茫中尋尋覓覓,無數(shù)次尋找,無數(shù)次等待,卻一直沒有等來屬于自己的幸福,終以傷心度日。

至于其中到底有什么意義,我也無法言表。只是覺得這樣很美,很美。

可旭旭不太喜歡這本書,她總是愛看一些雜志。所以,當她興致勃勃地拿走,又愁眉苦臉地還給我,還抱怨到:“全是寫景的,再說,實在太厚了!”我一點也不驚訝。旭旭就是這樣,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半途而廢,但這也正是她的可愛之處,我喜歡她的天真與活潑,不像我,總是看起來很孤僻似的,也只有旭旭懂,這也是我和她成為朋友的原因。其實我只是無法融入班級,把自己與同學們用一層薄膜隔離開了,這是旭旭對我的評價。

或許我是該考慮考慮自身存在的這種他人不易接近的性格了。畢竟,有時,我也會感到孤獨、無助。

旭旭果然是我的好朋友,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拋棄我這個好朋友。

荊棘鳥閱讀筆記篇二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處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說。這恐怕也是目前為止,澳大利亞—新西蘭太平洋南大陸和島嶼的最成功的一部文學作品。

全書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畫卷。內(nèi)容生動、情節(jié)緊湊、故事跌宕、人物刻畫也非常到位。

克利里家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大牧場定居和經(jīng)營,這是他們一家最大的轉(zhuǎn)機,也為許多悲喜劇,更多的是為悲劇埋下了種子。

克利里家很富有,克利里家也不缺乏社會地位,拉爾夫能成為紅衣主教,位高權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錢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一些東西:愛情、親情、故鄉(xiāng)、事業(yè)、夢想、自然、人生大舞臺的精彩、身心疲累時的偷得的寧靜,等等等等,正是它們帶來了極大的幸福和極大的痛苦,讓人在塵世中溫享著美好,卻又留下了累累傷痕!

當拉爾夫神父去火車小站迎接他們一家的時候碰到了梅吉,兩個人的孽緣就此注定了,盡管兩人的年齡相差一輩。孽緣,是因為相互愛上了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該愛上的人。

一個追求上帝、追求事業(yè)、追求權勢并毫不猶豫地為了這一切而付諸行動,但是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男人,他擺脫不了人性,他在塵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擁有一位有著獨特吸引他的氣質(zhì)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后者。他只能在事業(yè)飛黃騰達的時候,內(nèi)心忍受著感情的煎熬。

另一個單純善良,堅強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是這最平凡的愿望卻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為了這份感情,嫁錯了人,有了失敗的婚姻,進而大半輩子守在了德羅海達,那青春年華,那一輩子的家庭浪漫,都沒有得到,這是多么大的代價!也正因為這些代價,那個最平凡的愿望變得如此偉大!

梅吉的母親菲歐娜并不喜歡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親和哥哥們也都愛梅吉,但是他們畢竟沒有那么細心,沒有那么敏感,他們并不能替代母親的角色。從小最疼愛梅吉的是弗蘭克,恰恰弗蘭克在梅吉的成長歲月里出走,進而進了監(jiān)獄。剩下的能從生活、思想、情感上各個方面來教導和關懷梅吉的,只有拉爾夫了。梅吉從小女孩到少女情竇初開的過程,都是有拉爾夫精心關懷的,梅吉對他的感情也由一種對于兄長家長的依戀之情,變成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這是自然而然發(fā)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個相對封閉的牧場環(huán)境里,在梅吉周圍比較親近的人當中,還有誰能取代拉爾夫嗎?拉爾夫?qū)γ芳獪厝?、體貼、情感上關懷備至,思想和知識上又是梅吉的老師。拉爾夫必然成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終于確定拉爾夫不能和她廝守的時候,梅吉選擇嫁給和拉爾夫極為相像的盧克。然而盧克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動物,一個守財奴,一個外表魁偉內(nèi)在猥瑣狹小的人。這就和拉爾夫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梅吉最終決定返回德羅海達,再也沒有嫁給他人的念頭。只是,她和她母親一樣,更加偏愛拉爾夫的兒子戴恩,而相比之下盧克的女兒朱絲婷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在這一點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親更高尚,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狹隘和厭惡。但是這畢竟就是人性,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諒她吧。

拉爾夫是一個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際,能贏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納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學也不錯,該黑時黑,該厚時厚,所以能步步登天。這些都是他強勢的一面。但他卻守著內(nèi)心的折磨,那就是身為一個男人,對正常感情、對愛情的渴求。而這段愛情甚至從他年輕時候開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爾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氣質(zhì)和美貌所吸引,從此內(nèi)心被這個女人所俘虜,再也沒有逃出。他外表剛強,內(nèi)心其實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種近乎于在絕望中掙扎的痛苦。直到當他得知戴恩其實是他自己的兒子,親自給戴爾舉行完葬禮儀式后,再也無法承受這一生的折磨和打擊,闔然去世。

無疑,拉爾夫有著強烈的事業(yè)心和功利心,他雖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還是寧愿舍棄兒女情長,舍棄婚姻生活,舍棄一個正常的人所擁有的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權利。這就是代價。當拉爾夫獲得巨大的權利和地位的時候,他必然要舍棄很多極為寶貴的東西,當他通過不算正當?shù)氖侄稳〉帽驹摽死锛易逅鶕碛械呢敻坏臅r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為克利里家族。雖然克利里家族和他本人其實都是善良的,并且一直關系融洽,互相關照愛護。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麗的光芒。

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是非??杀蓢@的,梅吉幾乎殉道士一樣的對愛情的執(zhí)著,拉爾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掙扎,都讓人感受到一種人性的張力。

但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又是因為一個極其可笑而可鄙的淺薄的理由,卻造成了這么大的悲劇,可見人類一點點的狹隘會造成多少人間悲劇,造成人類解放的多少重重障礙?;叫陆痰哪翈熆梢越Y(jié)婚生子,為什么天主教的教士卻不可以談戀愛?必須禁欲主義?這多么像中國落后的封建禮教做造成的各種匪夷所思的慘象?一直延續(xù)到文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橫加干預的戀人們,那些傳統(tǒng)落后理念下被深深束縛著的人們。天主教的禁欲主義的丑惡本質(zhì),在這本小說里被暴露得一覽無遺。

如果上帝是偉大的,他就不應該如此丑惡,如果真有所謂上帝的話,真有上帝嗎?哈哈哈哈!(我想梅吉會非常贊同我的。)

瑪麗是個非常厲害的女人。

她最可怕的地方是三點:

1、心機深。她利用各種手段配合自己的美貌成功俘獲了澳大利亞最富有的人的心,并進而成了澳大利亞最富有的寡婦。她也是最早看穿拉爾夫?qū)γ芳奶厥飧星榈娜恕?/p>

2、自制力強。她可以忍受著對于拉爾夫那種占有欲的煎熬而并不展開什么追求,她可以在拉爾夫的裸體面前大笑著離開,盡管內(nèi)心受著欲望的啃噬和折磨。

3、精明強干。她的丈夫留給她的遺產(chǎn),她打點得很好,在不同行業(yè)、不同國家都有投資,已經(jīng)成為澳大利亞最富有的人。她管理德羅海達大牧場游刃有余,對各項事情都了如指掌,安排得絲絲入扣。

有了這三點,這個女人一定非常厲害。

但是上天不會如此厚待一個人的,她一輩子孤獨、自閉、懷有強烈的對年輕貌美而有氣質(zhì)的拉爾夫的占有欲,但卻不能得到他。最后死的時候,那種腐臭的味道,那雙可怕的眼睛,讓人直接和那些最可怖的女巫聯(lián)系起來。

帕蒂和菲歐娜都是可憐的,也都是幸運的??蓱z的地方是:都沒有真正得到自己所深愛的人。幸運的是:兩人能夠結(jié)合和過一輩子。帕蒂作為一個剪羊毛工竟然和天仙般的貴族式的女孩相伴一生,并且這女孩還任勞任怨地跟著他過苦日子;而菲奧娜嫁給了一個雖然她不愛但卻是最適合她、最能照顧她的好人。

帕蒂是最代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新移民性格的人,這種性格在帕蒂的兒子們身上也可以看到。他們熱愛土地,熱愛牧場,勤勞勇敢。他們對外界的興趣不大,最喜歡的就是牧場、大地、自然,最喜歡的就是用一年到頭的實實在在的勞動來換取收獲和一丁點奢侈的安逸。他們不追求浮夸的名利,雙手就是他們的美德和勛章!

帕蒂知道菲歐娜并不真正愛他,但他還是對菲一如既往地好,盡到了做丈夫的責任。他是溫暖的,可靠的,最樸質(zhì)的男人品質(zhì)在他身上閃光,這要比背叛菲的那位成功的政治家,或者比拉菲爾都要強得多。

菲歐娜讓人愛不起來,她幽幽地就像一座冰冷的美人雕像,不會笑,不輕易表露感情。她把自己的結(jié)緣灑向了周圍許多愛她的人,包括帕蒂、梅吉還有其它兒子們。她只鐘愛弗蘭克,她的愛情,乃至于她的人生早在她被她愛的人拋棄的時候就終止了。

菲歐娜身上的很多性格特點都遺傳給了梅吉。她們都內(nèi)向、極為堅強、極度癡情、有強烈的自尊心、對于兒女的偏愛嚴重。她們身上所發(fā)生的情感故事也是驚人的類似。這種戲劇性的巧合又有著性格決定的必然性,兩個女人的愛情悲劇深刻決定和影響了兩代人的生活。

菲歐娜和梅吉最大的不同,就是對于命運的態(tài)度,兩者的勇氣差之甚遠。菲歐娜自從受到了戀愛和背叛的打擊之后,就幾乎完全喪失了生活的樂趣,喪失了人生的追求,她的一生都是偏安狀態(tài),偏安于新西蘭的破舊房子里,偏安于富庶的德羅海達。她對于生活就是任其自然,怎么都行,沒有什么大的追求。

但帕蒂和孩子們還是潛移默化地讓她深深愛上了這個家庭,愛上了帕蒂,愛上了德羅海達。雖然,她更愛大兒子弗蘭克,大概就是因為弗蘭克是那位感情背叛者的延續(xù)和影子。

弗蘭克的偏狹暴烈的性格是因為長期極度的壓抑,和心中越來越強烈的無名的憤恨而決定的。他首先是個男人,有著強烈的功利心和事業(yè)心。但摯愛的人只有他的母親和他的小妹妹梅吉。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他充滿了叛逆,而叛逆必須有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帕蒂。最終,他因為他的性格葬送了30年的大好光陰,一個人就這么毀了。

這幫兄弟很像他們的父親,繼承了良好的品質(zhì)。他們都善良、樸實、勤勞、勇敢,有著大陸的性格。但是有一點非常奇怪,他們都沒有結(jié)婚,都非常靦腆,不善于追求女人。這是這部小說里很難用邏輯和常理來解釋的,我覺得很牽強。但是這也是為了小說的需要,為了突出主要人物,比如梅吉等。如果個個都結(jié)婚,拖家?guī)Э诘膸资柸宋?,那梅吉、她的兩個孩子都要大大弱化了。

這幫兄弟是如此喜歡德羅海達,如此喜歡牧場的生活,他們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盡管那里充滿了蒼蠅、燥熱、沙塵、干旱和洪水,盡管那里離現(xiàn)代文明似乎很遙遠,但毫無疑問,那里也是一片心靈舒展、心曠神怡的地方。他們呆在德羅海達,無意識也是在追求心靈的一種寧靜,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城市里的人是不會有的。

克利里家族終于出現(xiàn)了一位叛逆者,要走出德羅海達,要追求現(xiàn)代人的生活。她忍受不了一成不變,她的心無法靜下來,她要精彩,她要無羈,她甚至要放縱。這就是朱絲婷,很明顯遺傳了父親的性格,而不是母親的。

朱絲婷表面上對于感情是隨意的,不在乎的,但其實是非常在乎,同時又非常矛盾的。這從她對雷納的態(tài)度能看出來。雖然她也隨便交過一些男友,但她并沒有真正投入。她的愛情需要一個足夠?qū)嵙Φ娜巳ゼぐl(fā)和引導,這個人當然必須很成熟才行。符合這一條件的也只有雷納了。

朱絲婷和戴恩之間的姐弟之情讓人感動。兩個人的性格完全相反卻又非?;パa,性格上的差異反而成了一種兄妹之情的必要基礎,如齒輪咬合一般。兩個人真的是難得見到的姐弟搭檔。

這是小說中一個比較極端的人物,雖然我覺得每個人都典型得有點極端。這個家伙簡直是完美的化身,上帝的最忠實信徒,最不應該來到凡間的人。如果說朱絲婷的叛逆經(jīng)??梢栽谑澜缯业剑R克的守財奴形象也到處都是,就算是德羅海達那一幫不結(jié)婚的兄弟也可以理解的話,那么戴恩這種形象是最不可能的形象,雖然戴恩人很好,但很多他的思想和行為并不符合人性,所以這個人物的刻畫非常虛假。

上帝所希望看到的很多品德都能在戴恩身上找到,過于完美了。過于完美的人,往往是短命的。于是戴恩為了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去了,在作者眼里又是必然的。我實在覺得戴恩的離去時不必要的,作者在很多事情上的描寫都過于極端,不符人性,在戴恩的去世上編得真是太假了,我看不出任何性格發(fā)展的不可避免性,看不出任何情節(jié)發(fā)展的邏輯必然性,只為了一個牽強的理由:戴恩太完美了,所以上帝喜歡要把他召回去。那上帝是不是太白癡了?如果是為了突出拉爾夫知道戴恩是他兒子所發(fā)生的反應的話,那我沒覺得必須通過一個輕率的戴恩的死亡來表現(xiàn)這一情節(jié),畢竟那早就是二戰(zhàn)以后歐洲的黃金發(fā)展時期,如果戴恩在二戰(zhàn)中死去我倒是沒覺得太多驚異。

戴恩內(nèi)斂的性格和朱絲婷相反,但又是那么喜歡姐姐,只有他一個人真正懂得朱絲婷。其實戴恩如何鐘愛上帝對我來說并不重要,我反而覺得他受了宗教的欺騙,浪費一生的時光。但是他對姐姐的無私的和真正理解的愛,讓我覺得他很溫暖,也是他最散發(fā)人性光芒的地方。

戴恩的離去只能說明一點:他是用來陪襯朱絲婷、拉爾夫、梅吉和所謂的上帝的,作者對戴恩是否太殘忍了?不把其當人看了。

最終需要有人來接替拉爾夫照顧德羅海達,最終需要有人為德羅海達的克利里家族延續(xù)家族血脈,所以這個人物不得不出現(xiàn),他就是雷納,最終有能力承擔起照顧德羅海達,并和朱絲婷結(jié)合在一起的人。

《荊棘鳥》總的來說,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所有的形象都非常典型,栩栩如生;情節(jié)沒有拖沓,波瀾起伏;展示的歷史和地理背景也比較廣闊,橫跨三代人,從新西蘭到澳大利亞到羅馬天主教廷到倫敦;小說可以挖掘的題材很多,包括移民、故土、自然、幸福、宗教、金錢、親情等等;這部小說所闡釋的許多對愛情尤為打動人心,特別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深深感染著讀者。

《荊棘鳥》所揭示的,早已超出了愛情、親情、宗教等概念的范疇。讀者可以從那段描寫荊棘鳥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種種艱辛、人生的勇氣、活著的血淚、生命的高歌!人生需要多的經(jīng)歷,而往往經(jīng)過最刺痛胸膛和心臟的荊刺的傷害,流出殷紅的鮮血的時候,才能唱出人生的最強音——同時也是最美的音色!生命只有一次,彌足彌足珍貴!宇宙中再也沒有比一次生命更寶貴的事物了!只有那些,極少數(shù)的有心者,才會像荊棘鳥一樣,不庸庸碌碌度過這個人生,不渾渾噩噩地追求豬圈般的滿足低級感官和趣味的生活,他們一定是天底下心靈最富有,人生最精彩的人,因為他們就像荊棘鳥一樣,在人生中無怨無悔,奮力向前向上,經(jīng)歷命運的風風雨雨,面對荊刺,挺起胸膛,引吭高歌!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chuàng)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荊棘鳥閱讀筆記篇三

重讀《荊棘鳥》是心血來潮之舉,也是覺得經(jīng)典著作總有不可磨滅的光輝。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仔細地閱讀每一章,而印象深的還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故事。

我認為作者考琳·麥考洛將人生的全部經(jīng)驗浸入到了這本書里,她試圖通過克利里家族的滄桑和女主人公的感情歷程,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情寄存在上帝那里,人們需要以巨大的代價去換??;那些執(zhí)著于愛情的人,就是一只只荊棘鳥,最美的歌聲只有一次,曲終命竭。因為愛情,所以美好。

梅吉,從她出生的那天起,荊棘就已扎進了她的生命里。因為她是菲奧娜的女兒,菲因愛情而早孕而被逐出家門、下嫁農(nóng)工,一輩子隱忍、固執(zhí)又高貴。梅吉十歲那年認識早已成年的教士——拉爾夫。她仰慕拉爾夫的容貌和品質(zhì),視他為父為兄,在她初潮出現(xiàn)后,是拉爾夫告訴她長大了,于是她明白了自己和拉爾夫的愛情,從此走上了坎坷之路。

他們之間障礙重重——年齡、信仰等等,而不能逾越的藩籬卻是致命的,即拉爾夫是個教士,早已獻身上帝。如何從上帝那里將他奪過來,成為梅吉終身的事業(yè)。因此,當她意識到對拉爾夫的愛時,她無畏地與上帝抗爭,成為家族中第二代“為愛而生”的女人。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漫長之旅。短暫的勝利使梅吉得到了上帝在拉爾夫身上“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戴恩,她和拉爾夫的兒子。然而,當戴恩長大后因崇拜拉爾夫而立志獻身于教會,離開了梅吉,在朝圣的路上離俗世越來越遠,離母親越來越遠,最后意外死亡,回到了上帝身邊。

拉爾夫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人。他的魅力來自外貌、氣質(zhì),還來自于人性與神性的統(tǒng)一,而讓無數(shù)讀者心動的也許是他的執(zhí)著與矛盾。愛情與教會、人性與神性的沖突,如同一根荊棘橫亙在他的心里。拉爾夫愛著梅吉,是他給了她父親般的慈愛,兄長似的關懷,是他陪著她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了少女乃至少婦。麥特勞克島的歡樂讓他領悟到:“生活在人世間去追求神性,這不過是一種幻覺?!鄙踔了龟悙勖芳h勝過愛上帝,但他無法抗拒上帝對他的律令,那巨大的規(guī)定性的誘惑,最終還是把他拉回到了上帝身邊,使他在羅馬度過了余生。

男人天生是追名逐利的動物,即使“上帝之子”也不能免俗。他認為,“目的不是一個男人,永遠不是一個男人,而是某種偉大得多的東西,某種超乎僅僅成為一個男人命運的東西”。在愛情與教會兩個對立面之間,他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于是舍棄愛情,因此一生都在痛苦與折磨中度過。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信仰的人。人性與神性在較量中,最終人性獲勝;個體愛情與群體信仰沖突時,愛情的力量更大。正如小說中所展示的事實,戴恩是梅吉與上帝斗爭的勝利果實,也是拉爾夫背叛上帝的證據(jù)。作者在小說結(jié)尾處贊美荊棘鳥,就是在贊美那些世世代代為愛情而抗爭的人們,也在鼓勵我們堅守人類最為美好的情感。

說不出它哪里好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016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