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歷史懸案讀后感(專業(y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4 17:30:17
2023年歷史懸案讀后感(專業(yè)17篇)
時間:2023-11-04 17:30:17     小編:紙韻

讀后感是一種思維的延伸和拓展,可以促使讀者深入思考書中的主題和問題。在寫讀后感時可以參考其他讀者的觀點和評論,但要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的片段,希望能給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啟發(fā)和靈感。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一

最近看了華盛頓郵報的前任女掌門凱瑟琳格雷厄姆的自傳――《個人歷史》,感觸頗深,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傳奇的女人吧。

凱瑟琳出生于一個富有的猶太人家庭,爸爸曾經(jīng)是華爾街的一位投資家,曾經(jīng)擔任胡佛政府下的美聯(lián)儲主席和第一任的世界銀行行長,后來胡佛下臺后,仕途失意下購買了當時規(guī)模頗小、經(jīng)營不善的《華盛頓郵報》,之后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將之經(jīng)營在盈虧邊緣。而她媽媽是當時19世紀代的第一批美國女記者,在文化圈有著豐富的人脈和資源,自己也是個美貌與才華兼具的杰出女性。

這樣的出身就決定了凱的不同尋常,雖然她小時候父母拋下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開始混華盛頓報圈的時候,對他們幾個也疏于管教和照顧。不過隨著他們的成長,尤其所有孩子中,唯獨她對新聞感興趣,所以就漸漸和父親的感情越來越深入。

20多歲凱瑟琳大學畢業(yè)后到父親管理下的華盛頓郵報開始工作,認識了后來的老公菲利普格雷厄姆,當時他剛從哈佛法學院畢業(yè),擔任最高法院法官的助理。后來凱嫁給了他,之后他們又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菲爾入伍,后來連續(xù)生下了四個孩子,拉里、唐、比爾和斯蒂夫,她也成為了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只是偶爾還寫一些專欄文章,完全成為五六十年代美國主流的家庭婦女造型。她的父母也漸漸老去,因此把華盛頓郵報傳給了她的丈夫和她,其中菲爾任發(fā)行人。菲爾努力工作把華盛頓郵報從虧損的邊緣提升到盈利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業(yè)績。

這一切在菲爾接近50歲的時候,發(fā)生了改變,對于凱來說,可以用晴天霹靂來形容――菲爾得了嚴重的躁狂抑郁癥,開始他們?yōu)榱怂院蟮氖送局耄囍[瞞,并且沒有采用積極的藥物治療,而只采用了心理輔導和哲學思辨之類的保守治療措施,拖延了時間,導致了嚴重的病情,后來菲爾不僅在婚姻中出軌、大量進行商業(yè)并購而且最后用槍自殺了。

我想對任何一個家庭主婦來說,這都是很恐怖的開始。但是凱不但扛了過來,而且接過了父親和菲爾的衣缽,繼續(xù)經(jīng)營著華盛頓郵報。在60-70年代風云突變的美國政壇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手下的記者抖出了水門事件,掀翻了尼克松;經(jīng)歷了工人大罷工;采訪了無數(shù)的政要,成為當時世界排名第十三的重要人物。

公司的經(jīng)營也取得了良好的業(yè)績,成功上市并獲得了兼并案等的極大成功。后來成功地將公司傳給了她的兒子唐。她八十多歲高齡還參加工作,后來在一次摔倒后才不幸逝世。這本她的自傳出版后還獲得了普利策獎。

她在書中寫到:在一定程度上,我想審視自己的人生,因為我的個人歷史包含既出乎意料又不可復(fù)制的內(nèi)容。

我覺得她的成功來自于一些幸運,同時也有她的機遇,更重要的也有她個人的努力,至少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吧:

1、她周圍高質(zhì)量的圈子導致了她的成功

凱的父母無疑在當時都是很牛逼的人物,她也得到了當時最好的教育,而她母親的前衛(wèi)性導致她并不像多數(shù)當時的婦女一樣只著眼于家庭生活。

而她婚前混的.圈子是青年精英聚集,所以后來遇到了她的老公菲爾。而菲爾的哈佛法學院背景+父母的華盛頓郵報背景無疑將她推進了美國的政商圈。

在她主管華盛頓郵報以后,她和她周圍的記者精英等等一起可以主導美國的政壇輿論走向,每一屆總統(tǒng)候選人都需要跟他們?nèi)〉昧己玫年P(guān)系。亨利基辛格、巴菲特、杰奎琳肯尼迪這些我們覺得超級大腕的人物,都和她是朋友而已。

她也可以很容易把某人帶入社交圈,從她和巴菲特的互惠互利關(guān)系上就可以看出來:巴菲特教她財經(jīng)知識,幫她收購兼并企業(yè),她把巴菲特帶入華盛頓的社交圈,和當時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等一起吃飯。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由于她的出身和她自己所處的階層導致了她可以對很多關(guān)鍵事物發(fā)揮巨大的影響力。這個對于任何一個普通人來說同樣適用:選擇牛逼的圈子,當你可以進入以后,你自己也就逐漸變得牛逼起來,擁有資源并且發(fā)揮影響力是成功的第一步。選擇朋友,培養(yǎng)人脈,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可能對于所謂的成功至關(guān)重要。

2、大的背景與環(huán)境

凱的個人生涯中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越戰(zhàn)、水門事件、60-70年代的婦女解放運動等等,她在這個時代之中,把握了美國新聞、電視媒體的高速發(fā)展階段。當時的朝陽產(chǎn)業(yè)使得她和她的同仁有發(fā)揮的廣闊空間。她的選擇無疑也是明智的。

3、凱個人的努力

凱本身是個猶太人,在美國社會中遭受的歧視。

她的丈夫菲爾在死前的2年出軌給她生活蒙上了陰影。

菲爾的狂躁抑郁癥長期只有她一個人知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她曾經(jīng)是她當時唯一的一名女性經(jīng)營者,很多與會場合唯一的女性。

她從對經(jīng)營一無所知到接受經(jīng)營而且成績斐然,有時候是命運在推動著她,有時候又是她自己在推動著自己的命運,她作為女性覺醒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這本書看起來其實有點囫圇吞棗,因為太多的人名和背景知識還不是非常清晰,但是在主干的脈絡(luò)里,感受到了凱的傳奇,而這本書也揭開了美國上流社會政治生活的小小一角,讓我們得以一窺究竟。

最大的感觸其實是女人一定不要給自己的生活定下框框,要多給自己一些機會去承擔責任或者挑戰(zhàn)自我;而對于不了解的環(huán)境與個人,不要先入為主,每個人都值得我們?nèi)チ私?;同時,她的經(jīng)歷說明,對一個女人而言,婚姻家庭并不是真的全部,每個女人都完全可以擁有更廣闊的世界:可以寄托內(nèi)心的事業(yè),優(yōu)秀的朋友與同仁,財富上的自由,父母子女快樂的家庭生活都可以帶給我們幸福。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帶給我們勇氣,頗有女權(quán)意味的好書吧。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二

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賣國賊”,勾不起我閱讀興趣。但翻閱數(shù)頁之后,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確是個置民族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于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賣國賊”。對于其一生罪惡我覺得不應(yīng)該歸咎于他個人品質(zhì),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半殖民地條件下地主階級決定。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yǎng)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人物。

他一生經(jīng)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chuàng)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zhàn)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郁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shù)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shù)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于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jīng)過一年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臺。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鎮(zhèn)壓太平天國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chuàng)建湘軍來鎮(zhèn)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于有準備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后,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jīng)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后,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shè)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效果。他在事業(yè)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關(guān)系。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致了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興趣。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三

有時候,是歷史創(chuàng)造了人,而非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如同,我們經(jīng)常的以為“時勢造英雄”。

我甚至這樣想:人,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動物,早已被歷史設(shè)置好了一個樣子――你本說會成為的樣子。請不要掙扎,因為你一個人,改變不了歷史――即使,你可以奮斗,從而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我倒更覺的,唯物地講,巴頓“英年早逝”是歷史對他這個幸運兒的一種格外恩賜――因為他只為戰(zhàn)爭,確切說是為二戰(zhàn)中美國的“正義戰(zhàn)爭”而生,而戰(zhàn)爭又遠非歷史的全部!他的幸運就在于,歷史保留了他的傳奇,尤其是那閃耀般疆場馳騁者的經(jīng)歷,卻又無情地沒有了去指揮幾位狂妄自大到自以為可以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歷史的政治家家們發(fā)動的“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的錯誤的戰(zhàn)爭”的機會。

現(xiàn)在看來,至少我們這些市儈般清高虛偽的研讀批鑒歷史的品味者看來,巴頓遠比麥克阿瑟留有更多的“英名”。而真正的理由卻是歷史偶然性的“不公正”地對待了不同的“英雄”們:麥克阿瑟沒有英年早逝,進而留下了更多的所謂的“敗名”――是他所并不想被歷史所記憶的。

其實,每個人都不過是歷史的小丑而已,即使,他可能曾經(jīng)被認為是順應(yīng)了歷史潮流的偉人。只不過,有些小丑,演出了更多更大的“鬧劇”,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哦,原來有那么個人”而已罷。歷史的軌跡,不會因為某一個人,某些人,甚至某個群的“折騰”而改變了它必然的軌跡――當然,那些撲來跳去的“折騰”,真的也就影響了那么些人,但最多也不過如此啊。宇宙般廣闊和長遠的歷史,只有取到它極限小的邊際量,才唯一有可能地等同于在某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一些看似偶然或者必然我們所熟知或者淡忘的歷史吧。事實是,只有再做一個無窮區(qū)間內(nèi)的積分,才可以成為那個取到了極限小的邊際的歷史!

這樣以來,似乎每個具有意識的高級動物都很可悲――是,而且,也是我們必須承認的。實際上,大部分的我們,都不會想的太多或者太深。中國人古諺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有太多的近憂,俗人在憂慮著生活,工作,事業(yè),追求還有感覺;而所謂的偉人們,也會被歷史蒙蔽了已經(jīng)很有遠見的戰(zhàn)略眼光,憂慮著民族,國家,地區(qū),戰(zhàn)爭,協(xié)商……如此的多,如此的復(fù)雜,如此的冗亂,怎么還有我在這里又“瘋”又“傻”而且還“無聊”的“遠慮”呢?這,只會被似乎克服了某些“近憂”而成為了所謂的“成功人士”們不屑一顧的扯淡閑諮罷――而且,真的懷疑,不要多久,自己也成了那樣的一個成功者!至少現(xiàn)在,自己仍然有很強的欲望去做那么一種追求。

應(yīng)該是吧――可是,人類的可悲,又何不是正因如此呢?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四

暑假的時候,表姐幫我賣了這本《中國歷史故事》,我愛不釋手.之后,我就利用空閑的時間去閱讀.

《中國歷史故事》主要講的是: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的戰(zhàn)爭、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從這些小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關(guān)于做人、關(guān)于學習、關(guān)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樣.

讀了《中國歷史故事》讓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五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tài)下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生活和世態(tài)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shù)享受。她是第一個現(xiàn)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但就是這種簡單,精致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xiāng)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zhì)。并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jīng)歷,就對她的對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么?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六

今天,我讀完了《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第十一冊,它是吳碧涵姐姐寫得。《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講的全是真真實實、有憑有據(jù)、經(jīng)過再三詳密考證的歷史。絕不止是將文言文譯為白話,更不是傳說演義、細說小說。

隨后,每天睡覺前,我就拿著《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于是知道了朱元璋對大臣的兇狠,知道了元妙觀那不是素面的素面,知道了朱劉之間的友誼,知道了方孝孺的孝順,但是我最喜歡看還是運用智慧,打敗敵人的故事。類似于《鄱陽湖大戰(zhàn)》、《南兵撞到冰墻》等等。

而這中間也有一些名言名句: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chuàng)造機會;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讀完這本書,不僅了解了這段歷史,還從歷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們要親近那些品德好的人,遠離那些品質(zhì)惡劣的人,還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課,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七

《明朝那些事兒五》這一部講到了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同時也是一名末代皇帝。

對于亡國的皇帝,一般人的印象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爆君?昏君?無能?荒淫?…

他們頭上扣著的帽子大多都是負面的,可是在書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末代皇帝。

真正的崇禎是這樣的人:敏感、鎮(zhèn)定、冷靜、聰明絕頂。

然而,大明江山,此時已經(jīng)是個病入膏荒,沉疴難治的病人??v有妙手回春的扁鵑,也已經(jīng)無能為力。同時他的旁邊,還有一個虎視耽耽的后金,正等著大明這個曾經(jīng)的巨人倒下,然后拾取這片繁華的土地。對于崇禎來說,他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對他,我只有無盡的遺憾,所謂生不逢時,倘若他出身在明朝的其他時期,他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有為的.君主,而不是背負罵名的亡國之君。

同時,我想起歷史上另外一個“臭名昭著”的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

不管是官方的史書,還是民間的傳說,這個據(jù)說是耗子精轉(zhuǎn)世的皇帝是一個最最荒淫的人,其實,我相信這都是李世民授意抹黑的。

隋煬帝的一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開通京杭大運河,至今予民有惠;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壟斷朝政,幫助寒門子弟進階朝堂,聽取民意。實施的“關(guān)中本位政策”,通過限制、削弱關(guān)隴集團的強大勢力和影響,整飭吏政,加強中央集權(quán),擴大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chǔ)。

當然做為一個人,都是有缺點,尤其是一個擁有至高權(quán)力的人,他的些微缺點都會被權(quán)力無限放大,而成為致命的傷害。比如,楊廣的好大喜功,因為自己曾經(jīng)的戰(zhàn)功赫赫,所以發(fā)動全國之力三征高句麗,想讓自己的文治武功得到后人的景仰,結(jié)果卻是未獲寸土、寸功,不了了之,反而耗盡國力,勞民傷財,激起民怨,引發(fā)叛亂,致使亡國喪命。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史書中的隋煬帝,缺點被無限放大,優(yōu)點幾乎是完全抹殺,才讓后人誤解至今。

其實,在隋唐以前的史書,可信度還是很高,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原貌。而就是從隋唐以后,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篡改史書,開了先例,《隋史》是唐朝編撰的,所以楊廣被抹黑成弒父弒兄之徒。而玄武門之變,也變成李世民是被逼的。

不過墨寫的謊言永遠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歷史的真相總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八

"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公元前1世紀中期,匈奴人彼此攻殺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領(lǐng)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請求和親。宮女王昭君自請前往,漢元帝便把她嫁給了呼韓邪單于。此后,邊境安定了較長一段時間。呼韓邪單于和昭君也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曾不止一次的問自己:"為什么昭君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她難到?jīng)]有想過,她將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嗎?難道她不會難過嗎?為什么?"也是,古人曾經(jīng)說過:"少年不識愁滋味。"昭君當時的心情有多么零碎,我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也許昭君明白: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吧,為了國和家,她毅然決定遠離家鄉(xiāng)而去遙遠的邊境。感慨那"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的萬種風情?。?/p>

昭君!我一直深深的敬佩著!

你雖為一介女流,卻有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品質(zhì)。你深明大義、剛毅果斷,面對和親,當后宮嬪妃爭著躲避時,你卻挺身而出,甘愿當和親的使者;你不慕虛名、不貪富貴,當虛榮的女子個個爭先賄賂畫工毛延壽時,你卻依舊保持自己純清的稟性。你智慧過人,不少李清照、蔡文姬的才氣;你天生麗質(zhì),不乏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麗;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缺黛玉寶釵的靈巧。

我常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昭君一樣深明大義的女生,在生活中和同學若有了摩擦,我盡量告訴自己:"也許我應(yīng)該寬容些,這不是什么十惡不赦的事。"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做到深明大義就要先學會寬容。昭君為漢朝立了很大的功。雖然我只是個普通的學生,還不能為國家做出什么壯舉,但是我可以先從小事做起,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在學校里,我可以多多關(guān)心班級,有一定的團結(jié)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為班級衛(wèi)生多操一份心,使班級變得干凈整潔。我相信,等我長大了能在我的崗位上為社會盡一份微薄之力!

昭君,永遠的昭君!你善良的面容,你純潔的心靈,你托起一個朝代興盛的雙肩……一切,絕美如詩!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九

在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時期會涌現(xiàn)出不同的杰出人物。他們是燦爛的群星,閃爍出綺麗的光芒,照耀著人類。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動、有趣、神奇的教科書?!吨袊鴼v史名人傳》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他們精彩的世界,從此有了遠大的.理想。

岳飛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他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我特別崇拜他。母親從小教育他要熱愛祖國,在他的后背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這四個字一直激勵他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最后抗金英雄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卻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昏君手里,這是岳飛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讀完《中國歷史名人傳》這本書,我感覺到名人的豐功偉績或英勇事跡背后,都有著他們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拼搏,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

我不知道要怎么寫。

以前看過有關(guān)張純?nèi)绲慕榻B,想看看她的書,昨天在圖書館無意間看見《南京大屠殺》,借回來。

之后覺得看這本書本身需要莫大的勇氣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我甚至想我是否要繼續(xù)看下去。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同時覺得困惑。

人怎么可以如此的殘忍,日本軍隊究竟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在南京犯下如此的滔天罪行?

而我們的同胞又為何只有零星的反抗,如果所有人團結(jié)起來,那么是不是會有另一種結(jié)果?

種種因素吧。

作者一再提到的一句名言,忘記過去注定會重蹈覆轍。

所有人都應(yīng)該正視這段歷史,它不僅僅使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所有人都應(yīng)該記住,人類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的慘劇,制造者是人類本身。

我想作者本身在書寫與調(diào)查的過程中必定經(jīng)受著巨大的心里考驗,對人性黑暗的絕望。

希望這樣的事件不再重演。

而日本亦應(yīng)該對曾經(jīng)的罪孽以及如今對那段歷史的回避而深刻的反省以及懺悔,償還。他們所犯下得罪是號稱文明生物的人類的恥辱。

----------------------

這本書相較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薄得多,哪怕相比其下冊《15以后的世界》也是如此。所以作者在字數(shù)和規(guī)模的局限下,就更少地關(guān)注具體的史事而更能體現(xiàn)出“全球史”的敘事特色來。

由此我反倒懷疑,斯氏的《全球通史》真的有必要寫這么多字嗎?

其實在國內(nèi),黃仁宇的大歷史似乎就是走的這個路子。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全球的、生態(tài)的述說”,黃的《中國大歷史》完全可以起個副標題叫“全國的、生態(tài)的述說”。一回事。而黃之備受好評的《萬歷十五年》其實與他的所謂“大歷史觀”幾乎沒有關(guān)系――至少在我看來如此。相反,倒是走的微觀歷史的路子。

洋人的史學流派,隨便套一點過來寫中國歷史,便可以奪人眼目,實在可見中國當代史學之貧乏。

看洋人寫的歷史的時候,總覺得他們喜歡關(guān)注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比如茶葉,比如瘟疫,比如城市排污系統(tǒng)。在我看來十分重要的事情,像明朝的`胡惟庸案,像朱元璋開國的英烈,在他們的書里完全找不到蹤跡?;蛘哒f,他們也許完全不知道這些事情,然而這并不妨礙他們寫出一部全球史來,而且明朝的中國在里面充當主角。

不同大陸不同文明的交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人,隨著商人而到處傳播的思想、技術(shù)、商品乃至疾病,以及這些傳播所帶來的后果,這些不同后果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偶然匯合所形成的歷史的“偶合”――這才是他們所關(guān)注的問題。

他們饒有興致地像描繪一粒種子怎么發(fā)芽一樣描繪現(xiàn)代世界的起源,而我們則以本國為中心,以歷史課本為陣地,進行著愛國主義教育。誰好,誰壞,只有天曉得。

歷史能不能假如,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對史學預(yù)測功能的否定,那么人類整個學問幾乎都要翻天了。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一

這是一本站在學術(shù)的角度寫給大眾看的科普書籍。

原始時期的人類,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的史實,全憑后代的人的只言片語、神話傳說和考古發(fā)掘的實物資料。面對這些不辨真?zhèn)蔚牟聹y和推測更加考驗一個人對歷史的態(tài)度和把握。易中天先生本來就對歷史有著很深刻的認識,在本書中又運用了王國維先生推薦的實物史實并重的治史之法。語言平實卻絲毫不見一般史書的枯燥。很推薦。

在本書中難能可貴的是,不僅僅是事實的堆砌,更有作者對原始人類精神的思考。從懵懂的混沌到漸漸有知,因何母系,緣何父系,整段石器時代的脈絡(luò)被這樣輕松畫出。讀者理解的更加容易,卻也反映了作者的學術(shù)高度。與此同時,在本書中提出了諸多與大眾認知相悖的一些想法。雖然歷史已然塵封,真相不見天日。但是卻不妨礙好奇的后人追逐真相的腳步。研究沒有對錯,在于它給后人的啟示,其意義的價值遠遠大于結(jié)論。

總之,本書粗粗一讀是一本可愛的歷史科普小文,細品卻大有乾坤??茨诘侥囊粚恿?,無論深淺,總有收獲。

[中華歷史讀后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二

幾個朋友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話題莫過于回憶過往的快樂時光,一個公司的人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話題莫過于回憶血淚奮斗史,當一個民族的人坐在一起,當一個國家的人坐在一起,當全世界人都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就應(yīng)該是回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國家的歷史,然后自然而然的是全人類的歷史。

不知什么時候,我開始關(guān)注歷史,以前都只看國家歷史,像《中國上下五千年》之類的,而現(xiàn)在,我看了一本跨越國家的《世界歷史》,《世界歷史》這本書是我偶然一次在圖書館看到的,講了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歷史,主要分為全局概覽、學科介紹、不同認識、時期劃分、發(fā)展方向和讀物推薦這幾個部分,全局概覽里面包含史前時期的人類、古代文明的出現(xiàn)、帝國與征服、走向繁盛的封建國家和漫長的中世紀,而不同認識里面包括有人類早期、宗教時代和地理大發(fā)現(xiàn)(新航路開辟)后,教會我們以世界全局的觀點看問題,用全新視角來看待世界歷史。

在閱讀《世界歷史》的過程中,我無法對具體歷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當這些感悟印證到了現(xiàn)實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國歷史,便有了下面的讀后感。

那么,什么是世界歷史呢?世界歷史是歷史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內(nèi)容為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fā)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lián)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tǒng)探討和闡述。世界歷史學科的主要任務(wù)是以世界全局的觀點,綜合考察各地區(qū)、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運用相關(guān)學科如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成果,研究和闡明人類歷史的演變,揭示演變的規(guī)律和趨向。

在中國,約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要由于歷史專業(yè)的分工,人們習慣于把中國史和世界史對舉,幾乎把世界歷史作為外國歷史的代稱。實際上,世界歷史絕非把中國歷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國歷史也和所有其他國家歷史一樣,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為世界歷史全過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边@真是一句不可改變的真理。

世界幾萬年歷史中,我最有感觸的是資本主義社會時代,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候。馬克思是近代一個著名哲學家,曾寫過《資本論》一書,這本書揭露了資本家剝削的秘密,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可克服的矛盾,給無產(chǎn)階級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但是,1883年3月,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逝世了,雖然后來恩格斯繼承他的思想革命事業(yè),但是沒了馬克思,那些資本家會趁勢加大力度地剝削無產(chǎn)階級,世界也將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其實,不僅是馬克思在世的那時候存在這種資本主義,現(xiàn)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而中國卻是半資本主義半社會主義制度國家。那究竟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呢?資本主義的特點是私有制,也就是一條道路可以是一個人擁有的,自己的。這叫做“壟斷”。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公有制,就像公家學校、公家醫(yī)院,所有的這些都由政府管理,不能出現(xiàn)私人擁有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歐洲、美洲國家基本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亞洲國家卻是社會主義制度。

人類歷史發(fā)展為世界歷史,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兩個方面:縱向發(fā)展方面和橫向發(fā)展方面。這里說的縱向發(fā)展,是指人類物質(zhì)生產(chǎn)史上不同生產(chǎn)方式的演變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更迭。馬克思主義者根據(jù)人類社會內(nèi)部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guān)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質(zhì),把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諸階段區(qū)分為原始公社制、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制和共產(chǎn)主義制五種生產(chǎn)方式和與之相應(yīng)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它們構(gòu)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發(fā)展的縱向序列。這個縱向序列并非一個機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國家或地區(qū)的歷都一無例外地按著這個序列向前發(fā)展。有的沒有經(jīng)歷某一階段;有的長期停頓于某一階段;即使屬于同一階段,其發(fā)展形式又往往互有差異。但是不同民族、國家或地區(qū)在歷史上的多樣性,和世界歷史的統(tǒng)一性并非互不相容的矛盾??偟恼f來,人類歷史由低級社會形態(tài)向高級社會形態(tài)的更迭發(fā)展,由原始的無階級社會到直接生產(chǎn)者遭受不同形式奴役和剝削的階級社會,又由階級社會到未來共產(chǎn)主義沒有奴役和剝削的無階級社會,盡管形式各異,先后不一,這個縱向發(fā)展的總的過程,卻仍然具有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意義?;谶@一理解,馬克思主義史學在闡明人類歷史的縱向發(fā)展方面已經(jīng)作出了不少可貴的成績。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三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歷史讀后感。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么現(xiàn)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于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余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績,多么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yōu)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yōu)良的血統(tǒng),多么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并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征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lǐng)悟中興的規(guī)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后的歷史朝良性發(fā)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并困惑著后來人。無數(shù)的史書歷數(shù)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fā)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后來的執(zhí)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zhí)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钡拇_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fā)現(xiàn)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原來歷史可以這么理解的。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四

讀希羅多德的《歷史》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首先是因為此書牽涉的地域跨度太大、年代跨度太長,人物、事件頭緒太多。從空間上看,東起印度、西至直布羅陀海峽,北到北極圈附近,南達尼羅河的源頭,希羅多德都涉及到了。從時間上看,從呂底亞王國的興起(約680bc)到希臘人擊退波斯人的侵略(479bc),前后2。這還只是書中的主線,如果加上插敘中提到的其它事件,則有的可以上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另外,作者特殊的講述方式也是原因之一。他不斷地打斷自己的敘述,不斷地在一件事講到一半時插進一段有關(guān)的背景介紹。這種插話,短的時候大概是一、兩節(jié),但長起來就不得了。最長的一段是有名的介紹埃及風俗的第二卷。整整一卷182節(jié),除了第1節(jié)之外,完全和敘述主線沒有直接關(guān)系。更有甚者,在這種插話之中有時他還要插進另一段,于是就形成了“插話中的插話”。比如第五卷第55節(jié)(簡記為五55,后文同此)以下,希羅多德講到阿里斯塔戈拉(aristagoras)——反抗波斯的伊奧尼亞起義的主要領(lǐng)導者——到希臘本土尋求支援。他先到了斯巴達,但沒有結(jié)果,便轉(zhuǎn)去雅典。這里作者插進一大段追述(五55至五96),向讀者介紹雅典是如何擺脫僭主的統(tǒng)治,建立民主制度的。這本來不過分??伤谖?7又插進了一段,介紹起殺死雅典末代僭主希庇亞斯之弟希帕庫斯,并最終引發(fā)人民起義的兩位英雄的原籍——蓋菲拉(gephyraei)。這還不算完,在緊接下來的五58,他又開始講述和蓋菲拉人一道在希臘本土定居的腓尼基人,進而開始討論自己的一個研究成果——他認為希臘字母是腓尼基人傳來的,并花了3節(jié)的篇幅(五59至五61)來舉例說明之。這個研究成果誠然是很具洞察力的,但是和蓋菲拉人有什么關(guān)系?和雅典人擺脫僭主有什么關(guān)系?和伊奧尼亞起義有什么關(guān)系?這種“插話中的插話中的插話”——我稱之為“三次方插話”——在希羅多德的書中并不只此一處。比如這個“三次方插話”結(jié)束之后,在五96之前,即“一次方插話”結(jié)束之前,還有幾段“二次方插話”和“三次方插話”。我要是苛刻一點的話,甚至連“四次方插話”都能找出來。

(當然,《歷史》并非完全地缺乏主線。插話多的情況也只在前五卷中比較明顯。后四卷因為已經(jīng)開始直接敘述希臘-波斯戰(zhàn)爭,所以插話就減少了很多,現(xiàn)代人看到這里應(yīng)該會覺得輕松了一大截。)

這種時不時地脫離主題的敘述方式,或者說主題不明確、主線不清楚的敘述方式,你可以認為是當時文學技巧本身不完善的結(jié)果。但如果你心胸放開闊一點的話,也可以認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具有特殊魅力的敘述方式。我想凡是讀過未經(jīng)改編的《一千零一夜》的人,都能明白這種“故事中套故事”的結(jié)構(gòu)其實并不罕見,也并不單調(diào)。它是一種隨著語言∕敘述∕故事∕logos本身的流動而流動的講述方式。它是一種隨時準備分流、回溯、旋轉(zhuǎn)、重新匯合的言說之河?,F(xiàn)代派小說中有所謂“意識流”、“生活流”的說法,借用一下這類術(shù)語,我也可以叫希羅多德的講述方式是一種“敘述流”,或者說“l(fā)ogos流”。它想向人們展示的,其實并不是一個有著清晰的原因-結(jié)果∕開端-結(jié)局的、單線條的、擺在那里的固定的話語客體,而是一個有著眾多線索、可以隨時把某一段拆開,單獨講述的、可以從不同視角、不同目的去解讀的言說主∕客體結(jié)合物。不光是讀者可以以不同的途徑來接近它,如果作者希羅多德不想講述希波戰(zhàn)爭的話,他完全可以根據(jù)手頭的材料,在諸如《希臘及周邊地區(qū)風土志》或者《希臘及周邊地區(qū)政治沿革錄》的題目下重新開始他的敘述。而如果是這樣一本書,而不是《歷史》流傳到今天的話,人們從中能得到的信息量,我想并不少于今天的《歷史》的80%,只怕在有些方面會超過100%。

換句話說,今天的人們讀《歷史》覺得主線太不清晰、太繁雜,其實是看有腳注的文字太多了的緣故,是被某一種思路帶領(lǐng)著看書看慣了的緣故。(而且就算看有腳注的文字,你何曾看到過“三次方腳注”這樣奇妙的玩藝?)現(xiàn)代人所習慣的不是“l(fā)ogos流”,而是“思路”。而且這個“思路”一般來說都是力求意義上的單向性、拓撲學上的簡單性,也就是說歧義越少越好、歧路越少越好。像海德格爾那樣對多重詞義、多重理解的沉迷,像《花園小徑》那樣結(jié)構(gòu)分散、無明確導向、多重線索反復(fù)交叉的敘述方式,出現(xiàn)于現(xiàn)代哲學、現(xiàn)代派小說中,似乎很新鮮。其實我要說,你看《歷史》就明白那并不是首創(chuàng)。

“流”與“路”的區(qū)別,就在于流本身就沒有,也不要求有明確的導向性,它往往是“講到那里算那里”的,人們面對它也只有“隨波逐流”的份;而路再怎么復(fù)雜,就算成了一片四通八達、無所不至的路網(wǎng),但只要人一走上它,人的目的性,也就是“我要從哪里到哪里去”的心態(tài)是避免不了的。這也就是“意識流”不能被稱為“意識路”的原因?!奥贰笨偸菑脑嫉沫h(huán)境中,被“走得多了”走出來的、和原始環(huán)境不一樣的東西,而“流”卻是包圍著你的、迷惑著你的方向感的、渾然一體的原始之物本身。對于《歷史》,追求一種clearlycut的結(jié)構(gòu),既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誤區(qū),也是無奈。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五

歷史研究讀后感,以古鑒今,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歷史研究讀后感,歡迎閱讀!

1、梁啟超對史德的重視和學史、治史的認真態(tài)度是十分值得后人學習的。

在《史家的四長》一節(jié)里,他將史德擺在史學、史識、史才之前,并指出史家要有真正的史德要避免“夸大”、“附會”、“武斷”的毛玻他認為“史家道德,應(yīng)如鑒空衡平,,是甚么,照出來就是甚么;有多重,稱出來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觀意見鏟除凈盡,把自己性格養(yǎng)成像鏡子和天平一樣?!彼沁@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梁啟超學史、治史總是秉著忠實的態(tài)度。

在《中國歷史研究法》里,他認為歷史和其它學科一樣,是有因果規(guī)律可循的,但在《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里,他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修正,認為“歷史現(xiàn)象最多只能說是‘互緣’,不能說是因果”,后人評這是他“流質(zhì)善變”的表現(xiàn),我認為,這正體現(xiàn)了梁啟超對治史的嚴謹與認真,他是真真實實地做到“發(fā)現(xiàn)自己有錯誤時,便應(yīng)當一刀兩斷的即刻割舍,萬不可回護從前的工作。”他研究歷史正如他自己對后人所期望的那樣,不是為了一時的名譽,而是盡史家責任,為人類的發(fā)展做真實的具體的貢獻,即使這種工作是漫長或者沒有盡頭的,也以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堅持到最后。

2、梁啟超關(guān)于舊史的看法,對后人學舊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在《史之改造》一節(jié)里,他指出“舊史中無論何體何家總不離貴族性,其讀客皆限于少數(shù)特別階級,或官閥階級,或智識階級。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國民性之畸形的發(fā)達。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币徽Z道出了我國舊制度下的舊史的弊病,給后人學史一種重要啟示:對于舊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對于雜史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

同時,他還給后人改造舊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歷史代替死人本位的歷史”、“重新規(guī)定史學范圍,以收縮為擴充”等。

總的來說,從《中國歷史研究法》及其補編,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梁啟超忠實于歷史,認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夠?qū)W習到治史的各種實用方法。

除了本書之外,他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中國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極出色的論著,他確實是做到了“史之意義與及其范圍”里所講的,站在民族發(fā)展、民族文化發(fā)展、民族在人類中的發(fā)展的高度來治史的'。

3.很感謝老師推薦了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一書,作為一名專業(yè)知識相對薄弱的學生,這部鴻篇巨制讓我讀起來頗有難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冊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瀏覽了一遍,確實讓我收獲頗多。

在此同時看了一些有關(guān)湯因比《歷史研究》的期刊論文,并瀏覽了其另一本著作《人類與大地母親》。

可以說,湯氏的《歷史研究》給我既已形成的“歷史觀”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在這其中,我對湯因比的“中國觀”產(chǎn)生了比較強烈的研究興趣,也一并作為讀后感寫出來。

當然,僅僅憑借對兩本書的閱讀,很難對某一個人的某些“觀念”做出實質(zhì)性的定論或者評定,在這里我也僅是通過書中看到的一些東西來淺談自己的理解,其中難免會存在一些有失偏頗的觀點,還請老師、同學指正。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六

這是一本站在學術(shù)的角度寫給大眾看的科普書籍。

原始時期的人類,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的史實,全憑后代的人的只言片語、神話傳說和考古發(fā)掘的實物資料。面對這些不辨真?zhèn)蔚牟聹y和推測更加考驗一個人對歷史的態(tài)度和把握。易中天先生本來就對歷史有著很深刻的認識,在本書中又運用了王國維先生推薦的實物史實并重的治史之法。語言平實卻絲毫不見一般史書的枯燥。很推薦。

在本書中難能可貴的是,不僅僅是事實的堆砌,更有作者對原始人類精神的思考。從懵懂的混沌到漸漸有知,因何母系,緣何父系,整段石器時代的脈絡(luò)被這樣輕松畫出。讀者理解的更加容易,卻也反映了作者的學術(shù)高度。與此同時,在本書中提出了諸多與大眾認知相悖的一些想法。雖然歷史已然塵封,真相不見天日。但是卻不妨礙好奇的后人追逐真相的腳步。研究沒有對錯,在于它給后人的啟示,其意義的價值遠遠大于結(jié)論。

總之,本書粗粗一讀是一本可愛的歷史科普小文,細品卻大有乾坤??茨诘侥囊粚恿?,無論深淺,總有收獲。

[中華歷史讀后感]

歷史懸案讀后感篇十七

一部大部頭作品或許真的是一場災(zāi)難。對于讀者來說,大部頭會讓他的頭腦混亂已極,會使他的心靈受到海嘯地震的危害。希羅多德的作品對于現(xiàn)今被手機媒體娛樂沖擊戕害的我們來說更是如此,讀者或許會再次感受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關(guān)于起名的迷宮所帶來的苦惱。但這也許還不是最大的阻礙?!栋倌旯陋殹分械娜嗣蛟S會讓一些讀者放棄它,《歷史》卻能讓人全部讀完。因為《歷史》更像是許多條微博或者博客文章的集合——既然許多人說它瑣碎、硬湊——那么就沒理由不會讀完他的博客,如果讀者喜愛故事的話。

如今我們更愛刷刷新聞或者段子,但那不是生活必需,只是娛樂的一種,因此盡管看了很多新聞,聳人聽聞的事情卻往往能夠喧囂輿論。人們早上看下午忘使得他們很難在腦子里對類似事件進行歸納整理,思考發(fā)現(xiàn)事情背后的規(guī)律。這樣的能力并不使人人成為思想家哲學家,不一定要能說出來寫出來,但能使人在滑進危言聳聽的泥沼之前穩(wěn)住陣腳。

這樣的能力卻恰恰是閱讀《歷史》所必需的,一個博客作者往往有他自己一以貫之和發(fā)展的觀念和“哲學”,對《歷史》中的許多故事進行對應(yīng)觀照我們也能揣摩到希氏的哲學教育。

通用的“希波戰(zhàn)爭史”這個副題有相當大的誤導,會令讀者以為書里所寫的不過是波斯帝國與希臘地區(qū)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和結(jié)局。但這不過是希氏著作藍圖中的一部分,甚至是無足輕重的一部分。盡管這部分占了全書一半篇章,但我們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在這部分里軍事的描述并不為重,且有含糊和斷層的地方,在這部分,他也總是不失時機地穿插許多故事。

許多經(jīng)典作品的開頭總是不容忽視,在開頭作者總是概括、暗示了他所要寫的所有:“其所以要發(fā)表這些研究成果,是為了保存人類過去的所作所為,使之不至于隨時光流逝而被人淡忘,為了使希臘人和異族人的那些值得贊嘆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其應(yīng)有的榮光,特別是為了把他們相互爭斗的原因記載下來?!?/p>

讓我們這段話精簡一下,他所要寫的,首先是人類能夠永久流傳的“東西”,其次是希波戰(zhàn)爭的原因。

《歷史》表面上是以時間順序敘事寫作,但他穿插的故事卻破壞了時間順序,這些故事互相呼應(yīng),像滿是鏡子的房間,像一幅撲克,無窮無盡,做到了真正能夠永久流傳?!栋倌旯陋殹放c它在深層次上不無聯(lián)系。正因如此,閱讀過一遍之后,這本書可以在任意地方打開,找到一個線頭,盡情地去閱讀。所謂思想是可以說清楚的,但故事的美并不只在思想,它有它的結(jié)構(gòu)和形式,從結(jié)構(gòu)和形式里它有說不盡的盡頭。

吉本的贊譽是“《歷史》有時候是給兒童看的,有時候是給哲學家看的?!?/p>

寫給兒童看的,已經(jīng)從許多“怨言”中得到了部分回答:故事性太強,甚至過于瑣碎,且不太可靠。而兒童是愛聽故事的,《歷史》中許多故事和后來的經(jīng)典民間傳說和童話都有相似之處,如果單把其中的故事拿來講給兒童,相比兒童一定會喜歡。

不能否認故事是兒童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事情,是最先對兒童進行教育環(huán)節(jié)。這就牽扯到如何為兒童選擇故事、以怎么樣的標準去選擇的問題。又要回到作品開始的那段話了,而這問題也就被回答了。

歷史書籍讀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46492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