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教案職高(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4 16:25:06
離騷教案職高(優(yōu)秀15篇)
時間:2023-11-04 16:25:06     小編:FS文字使者

一份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師的授課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效。教案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自我評價,促進他們的學習反思和成長。差異化教學教案范文,幫助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開展教學。

離騷教案職高篇一

1、了解屈原的生平,領悟其愛國的實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并掌握詩中的關鍵語句。

4、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征。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1、對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三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1、預習正音見文下。

2、朗讀課文,注意語調和感情。

一、導入。

二、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2、楚辭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在戰(zhàn)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楚辭的特征,“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背酥畟€,《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誦讀課文。

1、錄音機或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老師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讀時注意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生根據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

教學后記:

教學任務:

1、初步感知,

2、疏通字詞,

3、把握主旨。

教學流程:

一、翻譯課文(抽查)。

二、字詞小結。

1、實詞。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的”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純粹:美德,完美。

代替序言的文章1、不攙雜別的成分2、副詞,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黨人:結黨營私的小人。

近路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關于軍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道:通“導”,向導正:通“證”,作證,為證。

4、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字余曰靈均字,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介詞結構后置。

三、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節(jié)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教學后記:

教學任務:分析《離騷》內容及寫作特色。

一、想像練習。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和風度?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皇句)身披香草,具有美麗的華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句)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句)。

嫉惡如仇,鄙視小人(唯句)為實現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句)。

二、問題探討。

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三、揣摩探究。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試舉例。

對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

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四、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

(1)汲取了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整首詩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

(2)大量運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婉轉動人。

2、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屈原精神品質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離騷》的藝術特色。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五、研究性學習。

面對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離騷教案職高篇二

1、了解《離騷》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離騷教案。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錄音機教學磁帶。

3課時。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保┪覀冎?,"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上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外交錯的復雜斗爭。據《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边€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半x”——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于其中的20-32節(jié)。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節(jié)表現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

離騷教案職高篇三

2、體味詩語中蘊含的復雜情緒;

3、重構屈原形象;

4、了解楚辭的特點學會誦讀。

1、重點:目標一、二、三。

2、難點:目標二、三。

誦讀法討論法鑒賞法。

四課時。

屈原,名平,字原,約生于公元前三四零年(楚宣王三十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他是楚王的同姓貴族,他“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起初頗得楚懷王信任,起用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候”,一度成為楚國內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在內政方面,他主張“修明法度”、“舉賢任能”,實行使國家富強的“美政”;在外交方面,他主張與強秦對抗,具有遠大目光。但他的這些主張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注定要在混濁的人間世中處處碰壁,他的詩人氣質也注定與混亂的政治環(huán)境格格不入。君王的疏遠和群臣的嫉恨這是必然之事,這一切形成了他的人生困境,這種困境最典型的表征就是兩次流放事件。第一次是大約在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流放到漢北一帶;第二次是在楚頃襄王十三年前后,被流放到沅、湘一帶。兩次放逐使屈原從權力的中心被擠迫到了邊緣,他陷入了現實和心靈的雙重困境。舉世皆濁之中,他孤立無援;而在獨醒時刻,他又不得不面對靈魂的拷問。當強秦攻破故國的時候,他只好懷著忠誠和絕望自沉汨羅江。

當陷入這樣一種孤獨的人生困境之時,一切似乎不可把握,只有文字可以自由驅遣,只有文字可以成為他形影相吊的忠實伴侶,于是他寫下了《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和《漁父》,在這發(fā)憤抒情之中,他的不安的靈魂暫得棲居和慰藉。

屈原的一生以“好修”為務,以“美政”為鵠的,他在亂世中上下求索,雖然他的忠誠不曾挽救故國的覆亡,但卻為他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千百年來,他是天下百姓深切懷念的一個對象,也是知識分子價值天平上的一個重要的心靈砝碼,更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

《離騷》是屈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楚辭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全詩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分三大部分和一個禮辭。第一部分從開關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自敘生平,并回顧了詩人在為現實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斷自我完善、不斷同環(huán)境斗爭的心靈歷程,以及慘遭失敗后的情緒變化。這是他的思想處于最激烈的動蕩之時的真實流露。第二部分從“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至“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寫女媭對他的指責說明連親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獨是無與倫比的,由此引發(fā)向重華陳辭的情節(jié)。這是現實社會現幻想世界的一個過渡。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宮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掙扎與不斷追求的頑強精神。第三部分從“索夐茅以筳篿兮”至“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表現了詩人在去留問題上的思想斗爭,表現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讀之令人悲愴!末尾一小節(jié)為禮辭?!凹饶阋詾槊勒?,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雖文字不多,但表明詩人的愛國之情是與他的美政理想聯系在一起的。這是全詩到高潮之后的畫龍點睛之筆,用以收束全詩,使詩的主題進一步深化,使詩中表現的如長江大河的奔涌情感,顯示出更為明確的流向。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禽鳥寄托情意。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1、教材第七頁注解一有關內容。

2、補充:五、六、七言不等,長短不一,句式靈活,內容更豐富,有“兮”字,相當于“啊”。

1、逐節(jié)輪流朗讀,指導正音。

2、同桌互讀,糾音。

3、聽讀,聽清節(jié)奏。

4、分組試讀,讀出節(jié)奏。

5、教師范讀。

6、學生齊讀。

默讀全詩,找出體現詩脈的句子(或關鍵詞)。

明確:內美—修能-撫壯-棄穢(改度)-中情。

詩歌語言最妙之處不在說了什么,而在于沒說什么,這沒說出來的部分留我們以無限的審美空間,請細讀全詩品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意蘊,說說自己最有體會的地方。

明確:主要體味如下詞句的意味,先作形象還原充分感受。

關于內美:帝皇貞于降初度正則靈均。

關于修能:扈紉朝搴夕攬木蘭宿莽。

關于撫壯:草木美人。

從詩歌中我們讀到了一個屈原的形象,他是怎樣的?請結合相關詩句說說。

明確:高貴高潔憂國憂民孤獨唯美理想執(zhí)著。

屈原的忠誠未能挽救故國于覆亡,但卻為他贏得了永恒的尊敬。在民間,人們以端午節(jié)的儀式來表達自己的哀思;在知識分子人,更是在屈原精神感召下開始自己的上下求索。

1、據你所知,這些人都是誰?

明確:學生發(fā)言討論。

2、教師舉例:魯迅《自題小像》和海子《亞洲銅》。

3、今天,假如要繼承和發(fā)揚屈原精神,你要做魯迅還是海子,抑或第三種人?

明確:學生討論。無論要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屈原最重要的是在舉世皆濁眾人皆醉的時候,清醒地做了一回自己。

1、閱讀《閱讀屈原》一文。

2、以“閱讀屈原”為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3、背誦前六節(jié)。

離騷教案職高篇四

1、了解《離騷》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3課時。

一、導入:背誦《沁園春.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風騷”指國風與離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的源頭。理解離騷含義:離別的憂愁,包含了巨大的情感力量。了解屈原多少?愛國詩人。讀懂詩歌多少?看到“兮”字最多。民間端午節(jié)和屈原的聯系,引出人們對屈原的認識。(ppt2)。

二、文學常識1.總說:印象中的屈原(ppt3)。

2.杰出的政治家(ppt4-5),偉大的詩人屈原(ppt6-7)(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yè),堅決主張聯齊抗秦,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xiāng)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力。

3.解題:創(chuàng)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薄峨x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是屈原面臨個人與國家的厄運,對于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是一個崇高而痛苦的靈魂的自傳。(ppt7-8)。

三、預習檢測1.誦讀指導(ppt9)。

3.分析詩歌(ppt24)。

5.精華鑒賞(ppt25):

象征手法的運用: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帶香草:表明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潔美人芳草:比喻賢臣。

對比手法的運用:堯、舜:“耿介”——桀、紂:“猖披”

吾:“恐年歲之不與”——黨人:“偷樂”

靈活的詩歌體式--“騷體詩”:將“兮”放在單句的末尾,兩句一韻。

豈只把蕙草白芷來連綴。那堯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對了路。桀與紂是如此猖獗恣肆,那些小人只曉偷安享樂,國家的前途黑暗險隘。豈是我害怕自身遭禍殃,只恐國家敗亡猶車毀壞。我為君王鞍前馬后奔走,想讓你追及前王的腳步;楚王你不體察我的衷情,反而聽信讒言對我嗔怒。我本知忠言會招來禍患,想隱忍不語卻難舍難割;遙指九天叫它給我作證,全都是為你君王的緣故。君王與我有約在先,后來反悔變心有了別的打算。我已不把離別當作難事,只是為國君的多次變卦而悲傷。

1.作者在《離騷》的開篇突出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賜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質和才能,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養(yǎng)。主要表達作者出身高貴,與楚王是同根,楚國是我的`祖國,愛國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潔,同時也是與現實的抗爭,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意思。

2.詩歌的后半部分詩人一再擔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擔心什么?

3.詩人高唱“來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4.你從詩中讀出詩人什么形象?

純潔高大、一身正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

五、問題探討:(ppt34)。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說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暗鄹哧栔缫豳狻本蛶в忻黠@的血統夸耀?!皝砦岬婪蛳嚷贰?、“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這的是楚王的統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六、詩歌藝術品味(ppt35)。

1.比喻形象,想象瑰麗,富有浪漫色彩:課文大量運用比喻,如用“江離”、“秋蘭”來比喻自己博采眾長。“朝搴陂之木蘭兮,紉秋蘭以為佩”比喻堅忍不拔的政治理想。運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君主,不僅使作品含蓄,富于韻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2.語言精練華美,帶有濃郁的楚國地方色彩:詩中豐富的聯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絢麗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語氣詞的運用巧妙靈活,使詩歌帶上了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

七、課文小結:(ppt36)。

《離騷》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歌杰作,作品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了宏大的藝術空間和開闊的畫面,塑造了詩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潔的人格、強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馳騁于仙界。柳宗元為驚嘆地說:“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文章?!北扰d的手法滲透到整個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顯了出來,春蘭秋菊,飄風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馬遷稱其:“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美名:肇錫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美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美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美政: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八、作業(yè):(ppt37)。

1.背誦這首詩。

2.以《離騷中的屈原》為題,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3.完成《優(yōu)化設計》。

離騷教案職高篇五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和忠君愛國的思想。

2、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征。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疏通語句,分析表達的思想感情。

3、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一、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據《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p>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所謂圣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于康樂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

2、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在戰(zhàn)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離騷》是《楚辭》篇名,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峨x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

二、朗讀。

1、教師領讀,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參照注釋,疏通文義,劃分朗讀節(jié)奏。

三、從“帝高陽”到“曰靈均”八句為第一段。詩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來。

1、自述家世、出生時辰。

高陽,苗裔,胗(秦始皇后成皇帝專稱),皇考(如喪考妣),攝提,貞,孟陬。

從遠古帝顓頊帝說起,顯示詩人與楚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系,既表現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他貴族出身的優(yōu)越感和責任感。

2、皇考為作者命名。

覽揆,初度,正則:公正而有法則(平),靈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詩人以為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涵的吉宜時日;加上他出生時器度非凡,又獲嘉名,詩人認為這正是他高貴血統和得天獨厚的內在美質之所在。這既是他日后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

四、從“紛吾既有”到“先路也”為第二段。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嘉德懿行。

3、作者內美且修能。

紛,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紉。

作者身披各種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養(yǎng),希望有所作為。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4、早搴夕攬惜時修德。

汩:水急流通狀,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澤,所采的都是芳香堅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長久之道。

5、時不我待,擔心美人遲暮。

由其自身深感時不我待,推廣開來,言及天時運轉,春秋輪轉,草木零落,年歲將盡,擔心君王如不能及時舉賢用能,則將無所成就,表達積極進取、忠君憂國的生活態(tài)度。

6、棄穢改度用賢才。

提出“撫壯”“棄穢”和任用賢才的政治主張。節(jié)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強國的先驅者,為楚王和國家獻身,一往無前。詩人有著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愿為國家效力,按理應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這就為下文詩人良好的主觀愿望與殘酷的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詩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鋪墊。

一、從“昔三后”到“而改路”為第三段。詩人先回顧歷史上興衰成敗的教訓(前八句),而后聯系楚國的黑暗現實,反復申訴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慘遭遇(后十四句)。

7、贊頌三后之純粹。

詩人贊頌先古三王的美好品行,重用各種賢才,希望楚王能向古圣先王學習。

8、堯舜和桀紂的對比。

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帝王不同的政治作為,委婉的告訴楚王要向先圣王學習,遵循治國之道,任用賢才。

9、黨人和自己的對比。

黨人只圖享樂,結果禍國殃民,既表示對黨人的痛恨又替君王國家擔憂,告訴楚往要遠小人,任用真正的賢才,委婉地勸告懷王莫蹈昏君亡國的覆轍。

10、自己忠而被謗的遭遇。

踵:腳后跟,武:足跡,荃:香草名,喻楚懷王。

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懷王卻被小人包圍,聽信讒言,致使詩人忠而被謗,信而見疑。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以善淫?!?翻譯)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終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嫵媚,誹謗我好放蕩。(評析)主人公除了作為政治家和詩人的自我形象出現外,又?;没癁橐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修”也可理解為丈夫)締結了婚約,卻受到眾女的嫉妒讒毀,終于被拋棄。

11、患而不舍為靈修。

謇謇:忠貞的樣子,正:證,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明知盡忠的為患,但不忍舍棄自己的政治理想,很好地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譯)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會后悔。(評析)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堅貞不屈。真可說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無恥小人對他的惡毒誣蔑,一會說他穿著奇裝異服,一會又說他面容姣好,肯定是個善淫之輩。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競相諂媚,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屈原下決心絕對不和他們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鷙鳥,孤傲、矯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變,也無法改變,這就像方圓不能周,異道不相安一樣。在這里,屈原清楚地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句中“雖九死其猶未悔”和同出自于《離騷》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翻譯)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獨愛美,并且習以為常。即使肢體分解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敗的嗎?(評析)這幾句詩所表現出的詩人自勉之嚴、自決之勇,令人感慨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不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詩人將構成自己心靈世界悲劇性沖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進取與退隱的對立,初步展現出來了。繼之又更加堅定地作出了選擇。

12、最后又以婚約失敗為喻,表達了變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發(fā)出對楚王昏庸無能、反復無常的痛心。

總結: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純潔德行、心憂天下和嫉惡如仇的品性。這些情感具有深遠宏大、劇烈動蕩的特點。在寫法上,以抒情為主,描寫和敘事為輔,但抒情又不空洞蒼白或吶喊狂叫,而是用美麗的想像和詩化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心世界。

一、藝術欣賞。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現實中的君王,

用眾芳,椒、桂、蕙、比喻群賢,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

對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盡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表現了屈原志潔行高,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二、語法總結。

1、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道:通“導”,向導正:通“證”,作證,為證。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把與本書相關的文章放在書前來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1、不攙雜別的成分2、副詞,表示判斷、結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近路。

黨人:結黨營私的小人/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關于軍事的。

3、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4、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介詞結構后置。

離騷教案職高篇六

《離騷》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是中國古典詩歌光輝的一頁篇章,而《離騷》作為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又是其中最為燦爛的星辰。

知識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人文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課時安排】 3課時

一.屈原及相關簡介

1.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貴族,又見聞廣博,記憶力特別好,對時代風云變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長口才,很快成為楚國政壇引人注目的風云人物。

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這職務相當高,僅次于楚國最高行政長官令尹,相當于后來的副宰相。他對內經常和懷王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頒布政令;對外處理楚國與列國的外交事務,接待各路諸侯的來訪。楚懷王非常信任他。當時的戰(zhàn)國七雄形成東西兩大陣營,即西邊的秦國想吞并東邊的六國,東邊的六國聯合起來抵御秦國的兼并。屈原審時度勢,實行聯齊抗秦、南北合縱的統一陣線。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提出,在楚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老百姓拍手叫好,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因為屈原的政治主張?zhí)貏e是改革主張,對舊貴族勢力很不利,對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現后鄭袖、上官大夫靳尚和公子子蘭。他們結成死黨,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用惡語中傷屈原。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公賞識,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為孤傲自大。懷王經不起挑唆,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職務,貶為三閭大夫,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楚懷王十六年,秦相張儀入楚,用重金通過靳尚賄賂懷王寵妃鄭袖,慫恿懷王斷絕了與齊國的外交關系。楚、齊關系破裂,六國聯盟瓦解。懷王受了張儀的欺騙,幾次興兵伐秦,都大敗而回,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齊國,修復楚、齊關系。

此后,在內外交困的情勢下,楚國幾乎成了秦國手中的玩物。秦國對楚國采取了又打又拉的兩面手法,累次誘騙楚國上當,削弱了楚國的政治、軍事實力。楚懷王三十年,秦國一面出兵攻找楚國,連取楚國八城;一面寫信給楚懷王,約他去秦國武關與秦昭襄王會晤。這顯然又是一個騙局。懷王一意孤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是個親秦派,極力主張懷王西行。懷王一進武關便被秦國軍隊軟禁起來,把他押到秦國首都咸陽,以番臣禮遇待他逼他割地便放他回去。懷王不堪,悄悄逃到趙國。害怕秦國的趙國不敢收留他,又被秦兵擄去,三年后死在秦國。

后來的楚國政治,經濟崩潰,兵無斗志,元氣大傷。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見親秦派已經得勢,趁著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擊。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這時他“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jié)這天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民間有粽子、賽龍舟的習俗。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沙士比亞、意大利單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秭歸樂平里。(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后演變?yōu)楝F在的“秭歸”。)秭歸鳥即子規(guī)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jié),祭祀屈原。

2.屈原作品

《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漁父》《招魂》等,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xiāng)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力。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于邪惡的悲劇??v觀他的一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yè)永遠為后人所惋惜。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漢代以來,屈原在中國歷史上地位日漸崇高,影響愈加深遠。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偉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jié)。二是他用畢生心血寫成的20多首詩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

3.關于楚辭

“楚辭”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形式,亦稱“楚辭體”。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用“騷”指代楚辭的,故稱“騷體詩”。楚辭發(fā)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在語言形式上,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語勢,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辭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創(chuàng)新和解放。

《楚辭》:西漢劉向編輯的收錄屈原等人詩歌的一本詩歌總集。

二.誦讀

1、請大家朗讀這段用血淚寫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這首詩有什么特點?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2、誦讀:

第一遍,教師范讀,學生聽。

第二遍,學生輕聲讀,讀準字音。

第三遍,學生大聲讀,力求熟練。

第四遍,指導節(jié)奏,指名學生朗讀。

騷體詩的節(jié)奏要復雜一些,但仍有規(guī)律可循,這就是每個詩句都可以分成兩半,中間用虛詞連接,前一半占兩拍,后一半看起來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長音或停頓,其實也是兩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 x 虛詞 x x(空拍或加語尾助詞),一般一句是三四個節(jié)拍。

下面試從課文中舉幾個例子,虛詞皆加括號。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其猶)——未虧。

誦讀時,上分句末字“兮”,猶如現之“啊”,讀音要稍長,押韻的字要重讀,反復練習,直至口熟。

第五遍,學生集體朗讀,讀得正確,讀出語氣。

三.總結、擴展

課文節(jié)選比較集中地表現出屈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要善于“移情”,學習屈原追求理想、保持節(jié)操、九死未悔、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喜愛表現愛國情懷的詩句,并產生共鳴。

四.作業(yè)

你最喜愛哪些詩句?在這些詩中,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對你有什么啟示?

一、復習導入

二、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自述遭貶原因,表示決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這就是司馬遷所稱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部分:表現詩人保持美好品質的愿望。從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反省明志,以退為進、斗志彌堅,更表現出詩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三、鑒賞第一段

1、兩個學生朗誦。

2、重點字詞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眾女,喻指許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規(guī)矩而改錯 錯,通“措”。

忳郁邑侘傺兮 忳,憂悶。

郁邑,通“郁悒”,憂愁苦悶。

侘傺,失意的樣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圓”。

3、找出本段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內心苦悶,憂國憂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離騷教案職高篇七

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特征,體會詩歌象征手法運用的效果。

了解《離騷》語言風格特點,理解文章節(jié)選部分的主旨。

通過鑒賞《離騷》中的詩句,學習屈原憂國憂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鑒賞詩歌的比興手法。

引導學生掌握騷體詩的形式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鑒賞能力。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特征,體會詩歌象征手法的運用。

相信大家都聽過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為了紀念屈原,在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賽龍舟。這個習俗延續(xù)至今。今天,我們通過學習《離騷》來認識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其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同時,他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jié)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主要代表作,也是“楚辭體”(騷體詩)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騷體詩”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體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半x”代表憂愁,“離騷”即是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共有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內心憂國之思的作品。

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熟讀課文,要求背誦。

1.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現實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用眾芳,椒、桂、蕙,比喻群賢。

3.在詩中,詩人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試舉例。

4.揣摩語言。

(1)“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以善淫。”(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終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嫵媚,誹謗我好放蕩。)。

明確:這幾句詩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為政治家和詩人的自我形象出現外,又?;没癁椋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修”有時也可理解為丈夫)締結了婚約,后來卻受到眾女的嫉妒和讒毀,終于被拋棄。這一條“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線和詩人的政治抒情疊合在一起,造成《離騷》全詩特有的寫實與虛擬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離惝恍的藝術效果,給全詩增添了綽約的風姿和芳菲的情韻。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會后悔)。

明確: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堅貞不屈。真可說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無恥小人對他的惡毒誣蔑,一會說他穿著奇裝異服,一會又說他面容姣好,肯定是個善淫之輩。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競相諂媚,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屈原下決心絕對不和他們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鷙鳥,孤傲、矯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變,也無法改變,這就像方圓不能周,異道不相安一樣。在這里,屈原清楚地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句中“雖九死其猶未悔”和同出自于《離騷》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3)“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獨愛美,并且習以為常。即使肢體分解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敗的嗎?)。

明確:這幾句詩所表現出的詩人自知之明、自謀之熟、自勉之嚴、自決之勇,令人感慨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不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通過這一段情感的抒發(fā),詩人將構成自己心靈世界悲劇性沖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進取與退隱的對立,初步展現出來了.繼之又更加堅定地作出了選擇。

5.縱觀全詩,詩人有什么樣的內在品格?用課文中的文字加以描述。

明確:詩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堅定的,節(jié)操是清白的,才華是橫溢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嫉惡如仇);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忠貞不移)。

6.《離騷》一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確:《離騷》為我們塑造了屈原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案哂喙谥пз猓L余佩之陸離?!薄爸栖梁梢詾橐沦?,集芙蓉以為裳?!焙芏嗲漠嬒窦词共粚懮稀扒倍?,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規(guī)矩”“繩墨”),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艱”,“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7.《離騷》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明確:《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最后,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8.分析《離騷》的藝術特色。

明確:(1)比喻手法的運用。(2)對偶句式的運用。(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它有著豐富的內容、浪漫的想象、強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寫作手法,在思想和藝術上具有相當打的美麗,令無數文人學者傾倒。同時,它讓我們了解了屈原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離騷教案職高篇八

1、了解《離騷》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保┪覀冎溃帮L”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上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外交錯的復雜斗爭。據《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還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半x”——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于其中的20-32節(jié)。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節(jié)表現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學習1-7節(jié)。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jié)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坝嚯m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兩句啟下。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么“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jié)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業(yè):

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上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外交錯的復雜斗爭。據《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還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離”——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于其中的20-32節(jié)。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節(jié)表現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學習1-7節(jié)。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jié)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坝嚯m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兩句啟下。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么“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jié)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業(yè):

背誦課文。

離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離騷教案職高篇九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實的矛盾中執(zhí)著自修美德的強烈愿望。

3、背誦這兩節(jié)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蘊、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離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注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偭規(guī)矩而改錯。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修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yōu)榫€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里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征的句子,運用數據統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區(qū)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征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于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蘊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余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

象征: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征傳統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后,進行情境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于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fā)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后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fā)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蘊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fā)展到后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并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系等同于君臣關系,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關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疑:

8、整本書閱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于20xx年端午節(jié)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聯大賽,請從屈原忠貞于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吊和感懷的對聯。

10、教學反思:

疏通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更需要加強。要找準契合點點燃學生學習《離騷》的熱情,如比較閱讀。

宋代史學家、詞人宋祁說:“《離騷》這部作品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這就是說,《離騷》這部作品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

《離騷》這部作品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詩人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詩人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詩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詩人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這部作品當是詩人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

《離騷》這部作品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這個人?!瓊`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詩人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整首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這部作品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尚書中候》佚文中說,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吨芏Y》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jié)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jié)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jié)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離騷》這部作品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這個人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案哂喙谥пз?,長余佩之陸離?!薄伴L顑頷亦何傷?!焙芏嘣娙饲漠嬒窦词共粚懮稀霸娙饲倍?,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詩人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這個人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這個人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這個人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這個人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這個人們以力量。

《離騷》這部作品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钡谒木渲械摹胺肌弊匀挥伞败梁伞?、“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詩人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再次,整首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整首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最后,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離騷教案職高篇十

1.學習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知識。

2.重點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jié)操。

3.學習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征為主的表現手法及所與作者理想的關系。

4.背誦全詩。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3、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1.借助課文注釋和古漢語字典自主理解詩的大意,掌握重點詩句的翻譯及重點字詞的含義。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跡及其對后世國民精神的影響;了解楚辭的特點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有感情地朗誦全文,細心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朗誦、品悟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1、走進新課:請大家猜一下這幅對聯和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對聯: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保┪覀冎?,"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冻o》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憂患的《離騷》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歷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jié)不移的偉人,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天問千聲悲故國,江咽萬語吊斯人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紀念對聯)。

2、閱讀新課。反復朗讀課文,對照注解弄清句意。誦讀注意以下幾點: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3)注意處理聲音的高低、疾緩、強弱變化,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對特別難懂的句子,可參照注釋,在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誦讀。

3、課前思考。

(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

(3)《離騷》常運用哪些表現手法?

離騷教案職高篇十一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學習1-7節(jié)?。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jié)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業(yè):?。

背誦課文。教學目標?。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jié),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并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jié)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學習1-7節(jié)?。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jié)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業(yè):?。

背誦課文。??。

離騷教案職高篇十二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视[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屈原的“楚辭”為中國古代詩賦創(chuàng)作確立了以“香草美人”為中心的意象體系,請各組集體找出課文中所有寫“香草”“美人”的詩句,并分析其含義及作用。

1、寫香草的句子:

意義其作用:

2、寫美人的句子:

意義及作用:

1、()不同:

2、()不同:

3、()不同:

4、()不同:

5、()不同:

6、()不同: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亂曰: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懷信佗傺,忽乎吾將行兮!

1、奇服:奇?zhèn)サ姆?,是用來象征自己與眾不同的志向品行的。

2、衰:懈怠,衰減。

3、鋏(音夾頰:劍柄,這里代指劍。長鋏即長劍。陸離:長貌。

4、切云:當時一種高帽子之名。崔嵬:高聳。

5、被:同“披”,戴著。明月:夜光珠。璐:美玉名。

6、莫余知:即“莫知余”,沒有人理解我。

7、方:將要。高馳:遠走高飛。顧:回頭看。

8、虬:無角的'龍。驂:四馬駕車,兩邊的馬稱為驂,這里指用螭來做驂馬。螭(音癡):一種龍。

9、重華:帝舜的名字?,帲好烙?。圃:花園?!艾幹浴敝干裨拏髡f中天帝所句的盛產美玉的花園。

10、英:花朵。玉英:玉樹之花。

11、夷:當時對周邊落后民族的稱呼,帶有蔑視侮辱的意思。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國南部的土著。

12、旦:清晨。濟:渡過。湘:湘江。

13、乘:登上。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西。反顧:回頭看。

14、欸(音哀):嘆息聲。緒風:余風。

15、步馬:讓馬徐行。山皋:山岡。

16、?。和暗帧?,抵達,到。方林:地名。

17、舲(音零)船:有窗的小船。上:溯流而上。

18、齊:同時并舉。吳:國名,也有人解為“大”。榜:船槳。汰:水波。

19、容與:緩慢,舒緩。

20、淹:停留?;厮夯匦乃?。這句是說船徘徊在回旋的水流中停滯不前。

21、陼:同“渚”。枉陼:地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帶。

22、辰陽:地名,在今湖南辰溪縣西。

23、茍:如果。端:正。

25、溆浦:溆水之濱。儃佪:徘徊。這兩句是說進入溆浦之后,我徘徊猶豫,不知該去哪兒。

26、如:到,往。

27、杳:幽暗。冥冥:幽昧昏暗。

28、狖(音又):長尾猿。

29、幽晦:幽深陰暗。30、霰:雪珠。紛:繁多。垠:邊際。這句是說雪下得很大,一望無際。

31、霏霏:云氣濃重的樣子。承:彌漫。宇:天空。這句是說陰云密布,彌漫天空。

32、終窮:終生困厄。

33、接輿:春秋時楚國的隱士,佯狂傲世。髡(音坤)首:古代刑罰之一,即剃發(fā)。相傳接輿自己剃去頭發(fā),避世不出仕。

34、桑扈:古代的隱士。臝:同“裸”。桑扈用驘體行走來表示自己的憤世嫉俗。

35、以:用。這兩句是說忠臣賢士未必會為世所用。

36、伍子:伍子胥,春秋時吳國賢臣。逢殃:指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殺害。

37、比干:商紂王時賢臣,因為直諫,被紂王殺死剖心。菹醢(音租海):古代的酷刑,將人跺成肉醬。

38、皆然:都一樣。

39、董道:堅守正道。豫:猶豫,踟躇。

40、重:重復?;瑁喊得?。這句是說必定將終身看不到光明。

41、鸞鳥、鳳凰:都是祥瑞之鳥,比喻賢才。這兩句是說賢者一天天遠離朝廷。

42、燕雀、烏鵲:比喻諂佞小人。

43、堂:殿堂。壇:祭壇。比喻小人擠滿朝廷。

44、露申:一做“露甲”,即瑞香花。辛夷:一種香木,即木蘭。

45、林?。翰菽倦s生的地方。

46、腥臊:惡臭之物,比喻諂佞之人。御:進用。

47、芳:芳潔之物,比喻忠直君子。?。嚎拷?。

48、陰陽易位:比喻楚國混亂顛倒的現實。

49、當:合。

50、懷信:懷抱忠信。侘傺:惆悵失意。

51、忽:恍惚,茫然。

離騷教案職高篇十三

1、了解屈原的生平,領悟其愛國的實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并掌握詩中的關鍵語句。

4、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征。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1、對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三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1、預習正音見文下。

2、朗讀課文,注意語調和感情。

一、導入。

二、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2、楚辭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在戰(zhàn)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楚辭的特征,“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背酥畟€,《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誦讀課文。

1、錄音機或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老師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讀時注意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生根據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任務:

1、初步感知,

2、疏通字詞,

3、把握主旨。

一、翻譯課文(抽查)。

二、字詞小結。

1、實詞。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的”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純粹:美德,完美。

代替序言的文章1、不攙雜別的成分2、副詞,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黨人:結黨營私的小人。

近路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關于軍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道:通“導”,向導正:通“證”,作證,為證。

4、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字余曰靈均字,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介詞結構后置。

三、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節(jié)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任務:分析《離騷》內容及寫作特色。

一、想像練習。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和風度?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皇句)身披香草,具有美麗的華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句)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句)。

嫉惡如仇,鄙視小人(唯句)為實現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句)。

二、問題探討。

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三、揣摩探究。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試舉例。

對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

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四、品讀鑒賞。

明確:

(1)汲取了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整首詩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

(2)大量運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婉轉動人。

2、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屈原精神品質的句子,并摘抄。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五、研究性學習。

面對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教學后記:

離騷教案職高篇十四

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特征,體會詩歌象征手法運用的效果。

了解《離騷》語言風格特點,理解文章節(jié)選部分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鑒賞《離騷》中的詩句,學習屈原憂國憂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鑒賞詩歌的比興手法。

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騷體詩的形式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鑒賞能力。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特征,體會詩歌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導入。

相信大家都聽過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為了紀念屈原,在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賽龍舟。這個習俗延續(xù)至今。今天,我們通過學習《離騷》來認識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其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同時,他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jié)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解題。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主要代表作,也是“楚辭體”(騷體詩)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騷體詩”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體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離”代表憂愁,“離騷”即是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共有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內心憂國之思的作品。

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熟讀課文,要求背誦。

課文講解。

1.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現實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用眾芳,椒、桂、蕙,比喻群賢。

3.在詩中,詩人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試舉例。

離騷教案職高篇十五

北方黃河流域出現《詩經》之后,在南方長江流域出現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新詩體,其本身在詩歌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辭作品,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從詞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鮮明,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從作品的內容看,《離騷》是一首規(guī)模宏偉的政治抒情長詩,全詩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詩人自傳的性質,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義成分,整首詩歌感情回環(huán)激蕩,撼人心魄。課文節(jié)選了長詩的第一節(jié),內容主要是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結合作品特點,按照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古典詩歌方面閱讀能力的要求,我把《離騷》節(jié)選的教學目的確定為以下兩點:

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感情;

二是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高中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詩歌的能力,但對于時代久遠的楚辭作品,的前提――讀懂詩歌的內容方面,仍存在困難,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特點,我確立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鑒賞重要的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關鍵詞句的疏通。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教材特點和面臨的具體學情出發(fā),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具體教學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早讀檢查(內容包括:a作家作品;b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將分兩課時進行,把教學難點,即詞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把教學重點,即作品內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課時,以確保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第一課時:誦讀、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討論、訓練為主。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課文盡管難度較大,尤其是語言方面的障礙較大,但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仍以教師的引導為主,通過切合實際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

2.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由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們華亭一中的具體情況是:高中學生中城鎮(zhèn)多農村少,礦區(qū)學生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必須加強督促。

3.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淀。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課的導入和課后作業(yè)均要體現教師的這一教學。

4.課文的背誦方面,教師要充分把握楚辭的語言特點,比如楚辭作品,包括《離騷》,兩句一節(jié),大量使用語音詞“兮”以表達情感,調整節(jié)奏等特征,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特點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第一課時。

1.導入。

要求學生列舉自己掌握的《詩經》和《離騷》中的名句。明確我國文學“風騷”并舉。

2.感知、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課文注釋,力求自己動手疏通詞句。

第一步,范讀——讓學生耳順。教師范讀,學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誦讀——讓學生口順。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情感和節(jié)奏,逐步積淀語感。

第三步,解難、疏通。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然后再欣賞詩句。課文注釋較為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學生讀懂詩作是一大幫助。但學生在自習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可以提出討論,老師作一些點撥。

第四步,課堂練習??勺寣W生嘗試背誦課文,并動手默寫,記清楚難寫難讀的字。

第二課時。

第一步,鑒賞課文。

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藝術手法和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理解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感情。

1.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比喻用法,使全詩的形象化特點非常鮮明。另外,每兩句都有“兮”字做停頓,抒情性也非常鮮明。(這一點對背誦的指導非常有用)。

2.分析詩中屈原形象。

3.欣賞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感情。

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丁詩人的憂傷心事、高尚情操、純潔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惡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進一步指導背誦前6節(jié)。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字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感情。在熟讀之后,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再背誦。可以創(chuàng)設競賽氛圍,看誰背誦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賞析屈原名句,諸如——。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附:第二課時板書設計。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麗華彩。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憂國憂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

嫉惡如仇,鄙視群小。

實現理想,不懼危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4418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