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15:40:10
實用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7篇)
時間:2023-11-02 15:40:10     小編:文軒

教案的評估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及時檢查和修正教案,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教案的評價標準應該明確,以便教師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估。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應用。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人類正在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網(wǎng)絡……正在迅速地走進我們的生活。信息的傳播要求我們熟悉各種新聞體裁。在本單元,我們不僅讀到報道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的兩則消息、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試驗的錄音新聞、去南極考察和為“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壯行的通訊。同時,我們還將讓學生親自體驗新聞的制作過程,就一些熱點的話題組織學生采訪,寫新聞稿,最后進行學生交流和學習成果展示。

1、了解新聞知識,查新聞發(fā)展史

2、了解新聞形成過程

3、了解新聞發(fā)行的載體

4、學會采訪,學會寫消息、簡單的通訊

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

1、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激發(fā)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訊的特點和一些基本常識

3、體會新聞語言的簡潔、生動、準確

4、學習寫消息

5、學習網(wǎng)上搜索、閱讀,通過網(wǎng)上.寫作和別人交流

6、熟悉新聞制作的過程

7、掌握采訪技巧,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際的能力

8、體驗新聞工作者的艱辛

1、每人從報紙上剪幾篇消息、通訊

2、網(wǎng)上查找,了解新聞發(fā)展史及有關新聞知識(1課時)

3、運用新聞知識,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課時)

4、課堂交流(老師指導)(1課時)

1、整體瀏覽單元課文,各人選擇其中一篇感興趣的文章,體會新聞、通訊語言生動、準確等特點,了解課文報導的重大歷史事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4課時)

2、單元語文活動——網(wǎng)上讀寫與交流,將自己從網(wǎng)上看到的新聞,挑選一則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加以概括提煉和分析,用e_mail發(fā)給同學、老師進行交流(2課時)

1、學生自愿組成各個活動小組(7——8人),到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地方參觀新聞制作的整個流程。

2、我來當記者

(1)每小組擬訂一個采訪話題,分頭進行采訪,

如:常州外來民工子女教育情況——采訪教育局長

常州教育發(fā)展前景——采訪市長

學校教育主動發(fā)展構想——采訪校長

等等。

(2)根據(jù)確定的話題,設計采訪的問題

(3)分組采訪

3、就采訪的結果進行交流(2課時)

4、體驗勞動(走上街頭賣報)讓學生體驗到每份報紙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勞動

1、每個小組編一張小報(1課時)

2、進入聊天室,把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一、

教學

目的:

1、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2、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3、探究文學作品風格與作家個人遭遇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1、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2、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三、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學對象:

八年級學生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2、介紹“泰山”,同時展示課件。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shù)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zhí)讹w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數(shù)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講授新課: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

1、朗讀,強調字音、字形。

2、解題: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

逐句詮釋:(此詩雖是八句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還是對仗,但它不是律詩而是古體詩,它不講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頷聯(lián)”“頸聯(lián)”等名稱)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表現(xiàn)詩人雖未得親歷其境,但久慕其名。接著解釋“岱宗”一詞,再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接句自問自答,“齊魯”是春秋的兩個諸侯國,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扒唷?,指泰山之色,請問,這表現(xiàn)了泰山的什么特點?明確:青翠?!拔戳恕保稳萏┥缴矫}綿延深遠,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又表現(xiàn)了泰山的什么特點?明確:綿延不絕。整句話是摹寫泰山山脈臥于齊魯大地,那這就應該是遠望所見。

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边@兩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扮娚裥恪保斓亻g神奇秀美皆聚泰山?!扮姟保奂囊馑?。大家覺得這應該是虛寫還是實寫呢?明確:虛寫。表面上寫造物主獨鐘泰山,賦予之神秀之氣,而實際上抒發(fā)了詩人對泰山的賞慕有加。“陰陽”是指山的南、北兩面,這句話就是說:“山南山北,雖在同一時間,但一邊明亮如清晨,一邊卻陰暗如黃昏。”大家覺得這句話哪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呢?明確:“割”字,突出南陽北陰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躍然紙上。第四句應為實寫,極盡夸張之能事,寫泰山山勢之高峻。這一聯(lián)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那么綜合起來,這句表現(xiàn)了什么樣子的泰山呢?明確:神奇秀麗、高大。比較首句,詩人關注的焦點已經(jīng)從整個泰山山脈發(fā)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這么看來這句應是從那個角度進行“望”呢?明確:近望。

3、

總結

:這兩聯(lián)可以概括為:泰山的整體形象。

4、過渡:這是我們這個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之一: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當然,學習一首詩,重點還在于理解詩中的“情”,所以我們接下來看到詩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兩句為本詩的第二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xiàn)的是詩人的感受。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边@兩句是想像之辭。這兩句詩亦景亦情,情由景生,這里的景是指?明確:層云、歸鳥。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這表達了怎樣的心情?明確:心情激蕩。接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說明站在泰山上,視線如何呢?明確:眼界空闊。這一句是抓住了層云和歸鳥這兩個景物細節(jié)來抒情,所以這一聯(lián)應為“細望所見”。

6、接著詩人順理成章地寫出了他心底的愿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請大家結合注釋理解這一聯(lián)的意思。明確: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那么是站在一個什么樣的角度,可以一覽群山呢?明確:俯視。接著是本課重點:結合寫作背景,啟發(fā)學生理解這一句的深層含義。讓學生各抒己見。(參考答案: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

7、總結:這兩聯(lián)可以概括為:詩人的感受

8、結合整首詩,進一步感悟詩人情感:討論問題一、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參考答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1、了解小傳特點,理清順序。

2、品味儉省、平實的語言。

3、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1.了解魯迅先生的主要經(jīng)歷,解讀魯迅精神。

2.品味儉省的語言,感受含蓄情感。

一、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窮盡一生之力呵護著“十世單傳的嬰兒”,教給他在風沙撲面的世界上作為人的生存本領;有這樣一位戰(zhàn)士在他短暫的55年人生歷程中“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他的愛縱貫了長幼,跨越了尊卑……….他是偉人,也是凡人。

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請在桌面上打開課件“魯迅自傳”)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個怎樣的人?(請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魯迅”。)

哪位同學想把你的評價展示給大家?

(“轉播”學生評價,演示給大家,并作簡要評價)還有不同評價嗎?(再“轉播”,再簡評)下面請大家閱讀上“名人眼中的魯迅”。

“魯迅眼中的魯迅”怎樣,請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去追尋他閃光的人生足跡。

二、 明確學習重點、難點:

課前,大家已作了預習,你認為應確定怎樣的學習重點、難點?

我結合課文確定了這樣兩個重點,請齊讀。如果你還有補充請?zhí)硌a在下面“空格”內。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下面請讓我們一起運用網(wǎng)絡資源來研讀魯迅。

(一) 整體感知課文。點擊“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請自主朗讀課文,并思考:

1、本文以 為順序,以 為線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結:

1、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以思想轉折為線索。

2、少年變故、青年求學、回國工作、著述情況。

(二) 重點、難點突破

我們已粗略了解了魯迅的主要經(jīng)歷,請同學們按“shift鍵”進入“合作探究”,依據(jù)問題,再讀課文,歸納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跡,窺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傳特點,追尋偉人足跡

閱讀課文,兩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務:

梳理魯迅在1881年到1930年 的主要活動,并在文中劃出 有關時間和事件的關鍵詞句。

品味含蓄語言,觸摸偉人心靈

1、聯(lián)系你學過的課文,你能為魯迅的童年補上“空白”?揣摩詞語和標點,體會先生的感情,補上語言背后的“空白”。

2、魯迅為什么不走鄉(xiāng)間子弟的老路?

3、魯迅為什么要選擇學醫(yī)?又是出于什么考慮決定棄醫(yī)從文的`?

4、魯迅回國后,為什么屢屢從這個學校輾轉到另一個學校?

下面我們來共同關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 在“表格”內“單擊”出現(xiàn)先生主要經(jīng)歷,請對照。(有無疑問?隨機點撥)

2、 誰來讀讀第一段?你是怎樣完成前2個問題的?為什么?

3、誰回答第3個問題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翻頁到“拓展延伸”,迅速瀏覽頁面內容:

1.總結:我們今天學習了一篇名人自傳。這篇自傳以時間為順序,選擇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詳略得當,分清主次。對關鍵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讓讀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們從魯迅先生的自傳中了解了先生熱愛國家、人民、求學進取、自強不息、追求進步、不懈奮斗的偉大精神。魯迅先生雖然并不生活在我們的時代,但他的精神有著跨越時空的永恒力量,激勵我們?yōu)閲?、人民而努力讀書,不畏邪惡,正直自強。

2.擴展:為了讓同學們對魯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認識學習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偉大的品格,請同學們將你課下搜集到的關于魯迅先生的語萃、事跡講給同學們聽,要求同學們試著談談你從中得到的收獲。全體同學準備好摘記本,將你認為同學們交流中有價值的材料記錄下來。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風箏》敘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帶給“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的經(jīng)歷?!拔摇毕騺聿粣鄯棚L箏,并不準自己的小兄弟放,還有一次粗暴地毀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這件事到時隔二十年后突然出現(xiàn)在記憶中,竟然如此劇烈地啃噬著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補救,卻已經(jīng)無濟于事,只是平添了心頭的沉重。此后每當回憶這事,就感到一種“無可把握的悲哀”。

探索這篇散文的內涵: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還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感慨。

這篇課文的難點很多,學生學起來困難較大,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由淺入深,解決疑難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感知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愛真情,獲得思想啟迪。

(1)積累詞語,掌握“憔悴、嫌惡、瑟縮、虐殺、苦心孤詣”等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濃濃的親情。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和比較,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教學重點:

1、多角度理解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來體味文中兄弟間發(fā)生的誤解沖突,以及從中展現(xiàn)的濃濃親情。

教學難點: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難懂的語句,理解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閱有關魯迅的資料,閱讀《滿天的風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師:備課時可以借鑒總――分――總的思路,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研究一個個局部問題,理解課文。

教學方法:品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歌曲三月三

教學過程

《滿天的風箏》寫了什么事?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魯迅的《風箏》與《滿天的風箏》抒發(fā)的情感全然不同。怎樣的不同呢?讓我們來學習魯迅的《風箏》,了解文章的內容,探究其深刻的內涵。

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愛真情,獲得思想啟迪。

2、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和比較,

3、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大屏幕出示字詞

讀一讀:墜憔悴蕩漾瑟縮什物

解釋:嫌惡恍然大悟苦心孤詣肅殺訣別

過度詞:風箏時報春的天使,看見風箏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為什么卻感到驚異和悲哀?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從中尋找答案。

教師導讀:

閱讀分幾步走,由淺入深。第一步:通過學生自讀,概述課文內容,體會手足之情。第二步:教師示范并啟發(fā)提問,學生邊聽邊思考,進一步理解課文。第三步:重點精讀,揣摩疑難語句。

1、學生默讀,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讀完,分組討論交流問題,然后全班交流,教師給予鼓勵。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為什么小時候會把放風箏看成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事?

(2)為什么說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3)魯迅對待自己錯誤的態(tài)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學生四人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作為兄長的“我”,小時候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事,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好?,F(xiàn)在反思起來,當年是因觀念落后所支配,所以說是“精神的虐殺”。對待自己的當年的行為,“我”深深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而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而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的剖析自己。

學生針對疑難問題、句段齊讀或者自由讀。

教師過渡:這篇文章的難點較多,需要同學么多角度理解。只有多角度理解,才能感悟文章的深刻內涵,獲得思想的啟迪。

請同學們吧課前準備的疑難問題和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四人組,合作研討,教師巡視,參與討論。有不同意見,集中全班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問題預設)

1、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教師必要時給予引導和點撥

教師引導歸納

還有什么問題,可根據(jù)時間情況和同學們繼續(xù)研討

1、把學習這篇散文的收獲寫在練習本上。

2、記敘一件頗有感觸的親情故事來表現(xiàn)自己對親情的理解。

《風箏》是一篇表現(xiàn)魯迅嚴于自責和反省的優(yōu)美散文,也是一曲人情美的溫馨之歌。這支人情美的頌歌蕩漾在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態(tài)里,也回響在風箏被“我”毀壞的“驚慌”、“絕望”的痛苦里,對“我”“全然忘卻,毫不怨恨”的心靈里。“我”不愛放風箏,嫌惡放風箏,不許放風箏并傲然離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的玩藝,而“我”急于補過,終于無可補救的“無可把握的悲哀”中。文中的至愛真情,抒發(fā)得深切感人,使人在學習中得到高尚情操得感染和熏陶。

1、《風箏》一文通過描寫“我”的內疚自責來表現(xiàn)主題,抒發(fā)了作者的悲哀心情。在聽讀課文之后,應提出了頗有建設性的問題——找出能觸動你心靈的句子?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帶有自主性和獨特性,通過品味語言來明確“我”和小兄弟對風箏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從而體味“我”和小兄弟之間的誤解和沖突,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教育觀?!拔摇币蛟诙旰笠姷叫⌒值艿穆槟径萑敫鼰o邊的悲哀中。

2、只有激發(fā)真情,才能加深體驗。在導入新課時如果以對比的方法來切入主題,突出作者的心情和小兄弟的境遇,這就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欲望,不禁產生疑問:一個孩子竟然被剝奪了放風箏的權利?為文章奠基了傷感的基調。接著,又通過深情的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作業(yè)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一篇記述親情的文章,進一步讓學生用心去挖掘、體驗那份親情。

3、通過深入探究語言,才能體會真情?!讹L箏》一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動人的修辭,但就是這些樸實真摯、白描式的語言,感動了一代又一代。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時,確實應該把這一點作為重點來落實,深入文章語言,體悟文章的真情。因《風箏》歷來存有多論,學生的理解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啟發(fā)學生結合自己的看法來發(fā)表合理、獨特的體會。

4、由于《風箏》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距離現(xiàn)在將近一個世紀,學生無法站在時代的高度去審視故事蘊含的深沉思想,所以對主題的挖掘尚未到達理想的境界。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五

1、理解“自嘲”。

2、理解詩意。

3、學會自我調節(jié),學習幽默的生活態(tài)度。

1、理解詩意。

2、學會自我調節(jié),學習幽默的生活態(tài)度。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有時候覺得很累,但是學會了自我調節(jié),有一種幽默的生活態(tài)度可就不一樣了。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魯迅先生的《自嘲》來看看魯迅先生是怎樣進行調節(jié)的。

二、作者簡介:

三、自嘲,是一種幽默的說話方式,一種幽默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心理調節(jié)的方式,一種人生智慧的表現(xiàn)。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自嘲,也許這樣的人生會很累很累。

四、學生自讀詩。

五、研讀與賞析:

1、討論詩的體裁。明確:七律。

2、問題研討:

研討問題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沁@首詩中的名句,一直以來,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詩的,可從詩句含義、體現(xiàn)作者精神等方面談。

(此句中的“千夫指”、“孺子牛”的所指歷來有爭議,這個問題既可以幫助正確理解詩句,又能在討論中加深對魯迅偉大人格的認識)

參考:這兩句詩是魯迅風骨的生動體現(xiàn)“千夫”是指一切對他進行誣蔑、造謠、誹謗、壓制、迫害、圍攻的人,魯迅對峙一概橫眉冷對。而“孺子”作者的本意首先當指他的孩子子嬰,以及合子嬰一樣的的千千萬萬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諷自喻心甘情愿做埋頭耕耘的牛。郭沫若同志在《魯迅詩稿序》里贊美這一聯(lián)道:“雖寥寥十四字,對方生與垂死之力量,愛憎分明;將團結與斗爭之精神,表現(xiàn)具足。此真可謂前無古人,后啟來者?!边@句詩是魯迅愛與憎的`高度概括,是他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

研討問題二:魯迅為什么在這里剖析自己的情懷,他當時交了什么“華蓋運”?

參考:魯迅先生在北京時,由于堅決支持女師大愛國學生與校方及其后臺北洋軍閥政府的斗爭,勇于和頂頭上司教育總長章士釗以及現(xiàn)代評論派陳源等人展開論戰(zhàn),受到打擊、誣蔑、圍攻,運交“華蓋”,他曾把自己那是的雜文集干脆定名為《華蓋集》。后來他到了南方,同樣受到國民黨新軍閥的壓迫,依舊四處碰壁。他的新雜文集定名為《華蓋集續(xù)編》,意為“年月雖改了,清新卻依舊”(《華蓋集續(xù)編。小引》)

研討問題三:“已碰頭”、“破帽遮顏”、“漏船載酒”是什么意思,表現(xiàn)魯迅什么態(tài)度?

參考:這是魯迅對當時自己“運交華蓋”處境的形象描繪和自嘲,表現(xiàn)他面對危難艱險而又從容不迫、瀟灑舒展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對這句詩的解釋有多種,一說“最后兩句是諷刺當時那些只顧自己舒適自在,不過問政治的人”。二說是諷刺國民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遷都洛陽,直到12月才遷回南京,作者寫這詩時還沒有遷回。三說“‘躲進小樓’再一次表達了魯迅一貫主張的‘壕塹戰(zhàn)’的思想。‘小樓’是掩體的工事,是前線的戰(zhàn)壕。躲進小樓,乘機出擊,是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擊敵人,消滅敵人。”四說“‘成一統(tǒng)’意思是自成一統(tǒng),與蔣家王朝針鋒相對?!恰m小,但作為對敵斗爭的一個前哨陣地,是與無產階級整個革命斗爭聯(lián)在一起的。”

我們認為,當時魯迅處在xxx派的迫害下,經(jīng)常在躲避,所以躲進小樓成為我的一統(tǒng)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氣候有什么變化,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諷刺國民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國已經(jīng)陷在怎樣危亡的境地。這兩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來猛烈攻擊敵人,刺中敵人要害的一擊,這才顯出“自嘲”是革命的戰(zhàn)斗。這兩句跟“橫眉冷對”一聯(lián)作了有力的配合。

研討問題五:題目《自嘲》該如何理解?

參考:向學生介紹“自嘲”

這類題目的來源,特別講清魯迅的自嘲自解痛前人的不同之處,前人是客嘲自解,魯迅只稱“自嘲”,這是命題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鳴不平,借自解以占身份,魯迅的詩則表明他對敵人的藐視,表明了他為革命事業(yè)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這也說明魯迅在創(chuàng)作上不泥古、善創(chuàng)新。

六、背誦全詩

七、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以《自嘲》詩中看魯迅為題,寫一篇感想。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六

我們在第六單元中,已經(jīng)感受到我國古代詩歌散文深邃的內涵和優(yōu)美的韻味,學習第七單元,會進一步加深這方面的體會。

本單元共選編五篇課文:三篇古代散文,兩篇古代詩歌?!顿u油翁》用淡淡的筆墨揭示了耐人尋味的人生道理;《三峽》描繪了長江兩岸的壯麗景色,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古文二則》蔡勉旃信守諾言,始終不渝,戴震好學深思,后生可畏;《陌上?!分辛_敷才貌雙全,智勝“使君”?!对娢迨住酚浭?、寫景、抒情,各盡其妙。

學習古代詩文,應當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語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背誦尤為重要,要善于積累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相關的語言能力。

——古詩文朗誦

一、口語交際指導

培養(yǎng)情趣,讀好詩文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有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語言。古代詩文是古代文化的積淀。語言意蘊豐富,凝煉精辟。讀好古詩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陶冶情操。

怎樣才能讀好古代詩文呢?首先要正確把握古詩文的思想內容,借助于文字,理解其中蘊念的豐富情感。第二,正確停頓,掌握詩文的節(jié)奏,朗讀語速適中。第三,朗讀要充滿激情,儀態(tài)大方,可以借助表情、手勢等表達作品中的感情,達到最佳效果。第四,朗讀可以大膽創(chuàng)新,富有個性。

二、口語交際范例

城闕/輔/三秦一——風煙/望/五津一——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一——

[注]“/”是音節(jié)劃分節(jié)奏,“一”表示韻腳朗讀的延長音,“×”宏示不是韻腳,一般節(jié)奏朗讀。

任選一篇學過的古詩文,劃出朗讀的節(jié)奏并進行朗讀練習。

——我將這樣度過寒假

一.創(chuàng)新作文指導

一切創(chuàng)造都伴隨著想像。在作文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功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去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寫作。

高爾基說:僅僅觀察、認識還不夠,必須想像。的確,沒有想像,生活便失去光環(huán)。但想像必須基于現(xiàn)實,脫離實際的想像便是胡想,空想,寫出來的就會缺乏真情實感。比如本學期學過的《基因暢想》、《如果人類也有尾巴》,還有我們讀過、學過的許多童話、科幻作品等,都是作者從生活出發(fā)大膽想像的結果。然而想像力的發(fā)揮,也不能像脫韁的馬,任意奔馳,要充分考慮主題的需要,圍繞中心選取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材料,大膽想像,精巧構思,使得想像的運用恰到好處。

這一學期就要結束了,我們將迎來中學時代的第一個寒假。想像寒假生活怎樣度過,必須體現(xiàn)寒假生活的特點,如過年給我們帶來的吉祥、喜慶,親友相聚等,力爭寫出你想像中的豐富多彩而又有意義的寒假生活。

二、寫作練習

文題:我將這樣度過寒假

提示:1. 給擬一個副標題,力求新穎醒目。

2. 發(fā)揮想像力描述一個快樂而充實的寒假生活片段,寫出真實的生活體驗。

3. 篇幅不少于500字。

我的心愿

我的心愿,是讓地球充滿陽光和綠色;我的心愿,是讓人類心靈的沙漠不再荒蕪。

面對著沙漠一天天的擴大,而對著森林的不斷減少,面對著地下水位不斷降低……綠色的地球在一天天的衰老,地球的末日在一天天的逼近。

兒時,我每當我拿起畫筆就會想,是用藍天色的純潔還是綠色的生命,是用紅色的激情還是黃色的陽光,來描繪這可愛的地球。而現(xiàn)在我或許只能用一些灰、白,黑來描繪我們的家。我多么希望人們都拿起綠色的畫筆,為我們的家畫點什么。

是呀,許多新聞媒體也都在呼吁——環(huán)保,環(huán)保,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每當我們拿起衛(wèi)生筷時,腦中往往會閃出一個念頭:這會兒不知多少人正在使用它,不知多少筷子已扔進垃圾箱,不知又有多少棵樹成為了我們用餐的工具!?然而,我們還是拿起了筷子,做一些所謂為自己的行動。

如果我們不斷地浪費水資源,森林資源……不久以后的地球不知會變成什么模樣?如果是綠色的話,這種可能就像白烏鴉一樣少。

我們要綠化人類心靈的荒蕪,在人類心中筑起綠色長城。我們要讓人們知道,把愛獻給地球,獻給我們的家,不能只為自己著想。讓人們明白,用愛的清泉去濕潤干涸的心;撒播愛的種子3_tr.a,們的心綠起來。讓人們明白,地球已經(jīng)開始了她的反擊:一次次沙塵暴的襲擊,一次次酸雨的下落,一次次野生生物的滅絕……這無數(shù)次的警鐘已經(jīng)向人類宣告:只有大家一起環(huán)保,才能緩解這些危機。

只要我們每人種一棵樹,就有許多綠色重新崛起,只要我們每人撿一個塑料袋,便有許多白色的高山被鏟平!

我們還要給那些只為自己,不為地球,只顧小家不顧大家的人撒播綠色心靈的種子。

露珠的美不在于它的晶瑩,而是它滋潤了青枝綠葉和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因為大陽的升起,它悄悄隱去,讓鮮花盡情綻放!

不要一味地向地球索取,為我們共有的家園做點什么吧!做像露珠一樣的人!

這篇選取社會普通關注的環(huán)保問題為題材,立意深遠,引人深思,喚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基于當前人們環(huán)保意識淡薄,嚴重污染環(huán)境,破壞大自然,選取“讓地球充滿陽光和綠色”“讓人類心靈的沙漠不再荒蕪”作為心愿,大膽想像,構思精巧,語言有強烈的感染力,讀來讓人震動。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七

審核人

課型

新授課、閱讀課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法學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二、

1.朗讀課文。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边@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暗萝啊倍纸y(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芍弥腥艘彩且粯拥母哐?。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拢蛔缘玫纳袂?。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二課時

《愛蓮說》(周敦頤)

一、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稅凵徴f》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讀時注意節(jié)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3.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4.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tài)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5.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7.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象征隱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征君子。

8.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句式駢散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個性修改】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德馨

對偶擬人寫景—————幽雅

對偶襯托寫人——————高雅

虛實正反寫事—————有趣

類比隱含立志—————高遠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高潔

愛蓮說

周敦頤

菊花正襯蓮花菊花——隱士——陶后鮮有聞

牡丹反襯蓮花牡丹——富貴人——宜乎眾矣

蓮花——君子——同予者何人

【作業(yè)布置】

1、作業(yè)本練習。

2、學習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聯(lián)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一篇隨筆。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八

1、教材簡析

(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 ,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jīng)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

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a、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教師還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一)、如何導入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jīng)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筑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

(據(jù)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tǒng)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四)、研讀課文 探究主旨

(1)“我”聽母親的:(2)母親聽孫兒的:(3)妻子聽“我“的:(4)兒子聽“我”的:

2、那么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五)、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yōu)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采用鑒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九

《說“屏”》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而且可以說是散文化的說明文。\'屏風\'這種事物,在我們現(xiàn)代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不常見了,但是在古代,屏風卻是一個既具有實用功能,又具有審美藝術性的一種事物,想通過學習此文,讓學生了解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為了達到以上幾點要求,首先,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我明確了兩個目的:第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有關\'屏\'的知識;第二,明確說明文的相關知識,提高閱讀說明文的能力。因此,在開課,就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情境,我出示了故宮博物院太和殿(金鑾殿)朱漆方臺上雕龍御座及其背后雕龍屏的圖片,接著又出示了一組屏的圖片,并讓他們談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讓學生對屏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語言組織、運用和表達的能力。

其次,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以強來帶弱。例如,在探討文章的說明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互相交流研究,并輔以一定的鼓勵措施(小組加分),這樣,憑著集體的力量,不僅可以節(jié)省去指點每個不懂的學生的時間,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團結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識。

最后,在教學中,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盡量表現(xiàn)得和藹親切,語言上盡量做得柔中有剛,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同時,這樣一種氛圍也是給學生的很好的鼓勵和動力。

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屏風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后面的同學看不太清楚,不如拿到學生中間給他們看。同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花的時間也稍多了一點。在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采取的是教師配樂朗讀全文而沒有給學生機會去鍛煉自己的朗讀,正因為學生沒能充分的讀,在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上也受到了影響。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能教師范讀一段或兩段,剩下的部分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我想,這種效果會更好,課堂氣氛也會更熱烈。在學生質疑、解疑過程中,教師干涉得過多,如果能放手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那樣彼此的印象會更深刻。

語文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教好語文,學生更要學好語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愿在以后的自我改善中取得進步。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秋天的懷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著作家史鐵生對母親的無盡懷念和對母愛的深情贊頌。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朗讀、交流來了解課文大意,并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精彩詞句,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愛。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抓住細節(jié)描寫,體會母愛的偉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會如何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感受和表達樸素而深厚的母愛。

難點:學會如何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

教具準備:

1.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 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個課時。

教學方法:品析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 圖片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患Y物,知道什么禮物嗎?(茫然)

板書:史鐵生。(課件演示)

師:今年,作者已經(jīng)63歲了,可在他21歲時,突而其來的一場重病使他高位截癱,也是在這一年,深愛著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多年來,作者一直都深深地懷念著母親,于是他用那種濃濃的愛寫下這篇秋天的懷念。

師:下面,讓我們帶著作者的哀思,作者的深情讀一下這個題目。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的視覺認知和教師動情的介紹,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

二、 自由讀文,整體認知。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自由地讀讀課文。請同學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話讀給大家聽。

出示課件:正確——流利——有感情

(設計意圖:《課文新課標》在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贝诉^程主要是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教師通過三種不同的讀書階段來滿足所有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表現(xiàn),并鼓勵學生有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

三、 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課文寫了幾次秋天里看菊花的事?

2、找出作者暴怒無常的表現(xiàn)?

3、面對著這樣的孩子,母親是怎樣做的呢?

4、討論:母親“忍”的是什么?

師:母親“忍”的是什么呢?

師:你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師:母親“忍”的還有什么呢?

師:你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討論,體會母愛的偉大。此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5、母親臨終時交代了什么?

6、探究好好活。

師:作者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了嗎?

師:你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設計意圖:從菊花盛開的各種顏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情景體驗,真情告白。

(以母親的遺像為背景圖,播放《燭光里的媽媽》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清明掃墓的情景,讓學生真情表白,從而感受和表達樸素而深厚的母愛。)

五、滲透教學,升華思想。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時此刻此景,作為兒子即使有千言萬語,也無法挽留母親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學,好好地愛著母親,好好地善待母親。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本詩是一首諷喻詩,也是一首敘事詩,是組詩《新樂府》中的一首,題注云:“苦宮市也。”宮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2.何所營:做什么用。營:經(jīng)營。3.翩翩: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4.黃衣使者:皇宮內的太監(jiān)。白衫兒:指太監(jiān)手下的爪牙。5.敕:皇帝的命令或詔書。6.驅將:驅趕著走。7.半匹紅綃一丈綾: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8.直:同“值”,指價格。

賣炭的老翁,在南山中砍柴燒炭。他滿面塵灰、煙火熏黑了面容,兩鬢灰白,十指都被染黑。賣炭得來的錢做什么用呢?只是為了身上的衣裳,口中的食物??蓱z啊,老翁身上的衣裳正單薄,心里卻擔憂炭賤賣不出價錢而希望天能更冷。

夜里下雪,城外積起了一尺深的雪,賣炭翁天剛亮就駕著炭車輾過道道冰轍艱難趕路。牛已十分困乏,人也十分饑餓了,就在市集的南門外面的泥地里歇歇腳。

那兩個趾高氣揚的騎馬而來的人是誰?是皇宮里的太監(jiān)和他手下爪牙。他們手拿文書口里說著“這是皇帝的命令”,便吆喝著趕牛,將炭車掉轉方向牽引著往北而去。這一車炭,足有一千多斤,宮使就這樣驅趕著拉走了,賣炭老翁心里萬般不舍卻也無可奈何。半匹紅紗一丈綾,宮使將它們系在牛頭上充抵炭的價格。

通過記敘賣炭翁辛勤勞動所得終被掠奪一空的經(jīng)過,揭露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時也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 朗讀課文,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2. 思考文中尋找石獸的幾種方法,有條件的同學制作相關演示課件。

3. 就課文不理解出質疑。

二、導語

上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的字詞,疏通了文意,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

三、正課

1. 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

1、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討論并歸納:說的是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到河里,十幾年后,人們找石獸的事。

2、從不同的角度復述課文:

(1)從作者的角度復述:

(2)從講學家的角度復述課文;

(3)從老水兵的角度復述;

(4)從寺中僧人的角度復述。

3. 質疑:故事中主要說出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樣的?分析一些他們這樣認識的原因。

討論并歸納:

寺僧以為石獸被水沖到下游支了,劃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著。

(2) 講學家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松散,石頭埋沒有在沙里一定會漸漸地沉下去,越來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 老河兵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潰走石頭,水的反沖力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沙成為洞穴,漸漸地越?jīng)_越深,深到石頭一磁的時候,石頭就會倒在這個洞穴中。像這樣再沖,石頭再轉,一直轉不停止,石頭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應該到上游去找。

(4) 寺僧按照水沖物的常物,認為要到下游找,結果找不到:講學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夠根據(jù)他幾十年的實際經(jīng)驗,到上游找,結果找到了。這說明主觀推理是靠不住的,實踐出真知。

4. 質疑:故事是如何發(fā)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討論并歸納:可分四層:

第一層: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寺僧到下游找沒有找著;

第二層:講學家認為石頭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層:老河兵講解應當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話果然找到石獸。

第四層: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觀推論的道理。

5. 質疑: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方法:借助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借助動態(tài)模擬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

討論并歸納:

第一種 只考慮了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系。

第二種 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種 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備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

6. 質疑:這個故事說有了一個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

能僅僅根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據(jù)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四、課堂小結

本文通過尋找倒塌的河里的石獸的故事,說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據(jù)主鳳推理,實踐出真知。

五、作業(yè)

1. 完成課后理解與探究一、二題。

2. 拓展閱讀

(四)合作探究

1、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現(xiàn)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對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發(fā)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4、總結四種尋找石獸的方法。

5、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三、大組匯報,教師點撥。

1、2題略

3、可分五層:一頭一尾,中間三層。

開頭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第一種尋找方法;接著是另三種不同的尋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點明遇事不能“據(jù)理臆斷”。

4、四種:一在河中原地尋找兩個石獸,理由原地是石獸沉落的地點;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認為石獸會順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輕,石獸會漸沉漸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沖激,石獸反而會溯流而上。

5、第一種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

第二種只考慮了流水,沒考慮石獸、泥沙。

第三種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種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

歸納本文中心: 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jù)常情主觀作出判斷。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我無心由你的身旁繞過——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

柔波便蕩蕩地

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過一座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艷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無奈呀,我終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無情的大?!?/p>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裙裳!

我也隨著海潮漂漾,

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9.給全詩分三層,并簡要概括層意:

第一層:( )

第二層:( )

第三層:( )

10.詩中的“無心”隱喻的是。

11.“無心”的“我”和“無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兒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現(xiàn)了什么?

13.“小河”最終歸入無情的大海,暗喻了。

14.本詩前半部分的感情是,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15.“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16.全詩借助什么物象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詩中的比喻有什么好處?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1、播放大海的聲音,請學生聽聽,在大海聲中暢談自己對海的印象和去看海的經(jīng)歷

教師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1、課文大家都提前預習了,生字詞都認識了嗎?文中有些詞語不好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出示:狹隘揣上縈繞電熨斗

慚愧抵達羨慕警悟

有勁的光芒

異樣的光

閃亮的眸子

(1)指學生讀

(2)交流自己沒有弄懂的詞語,明白其意思后,用這個詞語說句話

(3)請學生再讀讀三個詞組,聯(lián)系課文想想,它們都寫到了――?

生:都是寫眼睛的……

(4)齊讀詞、詞組

(1)一生口頭填寫

(2)課件出示答案,學生齊讀

師:讀著讀著,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

出示:

學生讀書

生:第一段寫了這位老師的模樣,第二段也有寫并且第一段和第二段有聯(lián)系

師:這是一種寫法,叫首尾呼應

師:再讀讀,看看這兩段同時寫到了什么?

生:眼睛

師:這是一雙什么樣的眼睛?

生:閃爍出很有勁光芒的眼睛

師:“有勁”我們一般來形容什么?

生:力氣大

師:那你認為眼睛里閃爍出有勁的光芒,這還是什么樣的?

生:炯炯有神的眼睛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

師:這個決心是――看電燈這是一股勁,一種追求

生:“第二天天還沒亮,他便揣上干糧往100多里外的縣城走去他足足走到那天深夜才抵達縣里”

生:……“天還沒亮”……

生:從“ 100多里外的縣城走去”這個數(shù)字中……

生:“足足”……

師:他足足做了什么?(足足從早晨走到深夜,足足走了100多里)

學生再談感受的時候,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帶入朗讀中

師: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話,你還讀出了什么?這股心勁是什么?

生:堅持

生:執(zhí)著

……

學生讀書

匯報:

生:……(引導:平時的寒假中,他都做什么?)

5、師:可是,這位小學教師為什么要選擇冬日看海呢?

生:冬日看海是可以省很多錢也省很多事的!

師:他為什么要考慮這些呢?

生:……

師:他在怎樣的看海?

學生匯報,請生做動作

生:……

師:他覺得大海美極了,他覺得生活美極了來,帶著這種感受,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出示:

他兩眼閃著異樣的光,對我自豪地宣布:冬日的大海,別有一番雄奇的景象

7、師:同學們他不光用眼睛看,他還會用耳朵(教師做動作)――聽

他聽到了什么?

生:……

師:他看大海,他聽大海,他還會深深地吸一口氣――

生:……

師:他還會俯下身子,――

生:……

師:他還會怎樣感受大海?

生:……

師:他在用他的整個身心來看海、感受海、享受海啊他發(fā)現(xiàn),冬日的大海――

9、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多角度、全方位、投入地看大海、感受大海呢?

生:為了學生的愿望

師:他想讓學生認識一個什么樣的大海?

生:……完整的……

師:對學生負責,對工作尊重

生:學生

師:說說你的理由

這兩年常有學生問他:“老師,大海究竟什么樣啊?” ……于是他決心親自來看看大海

師:我們可以平凡,但決不可平庸,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信念、執(zhí)著,點亮生活的色彩

作業(yè):

1、看海歸來后,那位小學教師會怎樣向他的學生們描述他看到的大海?請你寫一寫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部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文章以親情為主題,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fā)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為敘事性散文作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作品集》,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身患絕癥的母親忍受著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他、照顧他的事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二、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升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探究,尤其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他們樂于發(fā)言,課堂上能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同學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但是也存在情緒不穩(wěn)、浮躁等問題。鑒于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所限,對于特殊境遇下如何體會深沉無私的母愛會有所困難??赡軙龅剑豪斫鈫栴}、分析問題不夠深刻,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等問題。這都需要教師從不同層面給予合適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及存在的問題,我確定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lián)系學生生活體驗,引發(fā)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通過對母親的語言神態(tài)等描寫的品味,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教學難點: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lián)系學生生活體驗,引發(fā)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的運用:根據(jù)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閱讀感知法:遵循閱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2、問題引導法: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文本,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3、啟發(fā)式教學:以啟發(fā)、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利用小組合作,促進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

(二)學法的滲透:教是為了不教,本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滲透學法。

1、品評賞析法:學習過程中,對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進行品評、賞析、積累。

2、討論交流法: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3、小組合作法:隨著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組織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

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的基礎上,依據(j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本節(jié)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配樂朗誦《我與地壇》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愛,進入主題,這篇書寫著母親對兒子愛的《秋天的懷念》。呈現(xiàn)片段:

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

設計意圖:聯(lián)系本單元的內容,喚起學生曾有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為下文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情感鋪墊。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閱讀文章,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么會在秋天懷念?

要求:邊讀邊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段,了解文章的情節(jié)。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閱讀,主動學習,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蓖瑫r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簡潔準確表達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分析形象

通過熟讀、品讀文章,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讀人物。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母親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分析母親的形象。

2、母親是怎樣教導我要“好好兒活”的,理解母愛的內涵。

要求: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并圈出重點詞,仔細品味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然后小組一起交流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讀、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補充背景,增進學生對寫作背景的了解,進而討論交流、分析鑒賞文中母親的形象,母愛的內涵,增強學生語言的感悟能力,以達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愛,突出教學的重點問題。

(四)再讀課文,引發(fā)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知識,讓學生再讀文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fā)思考。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

2、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段落,帶著感情誦讀,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好好兒活”的含義,把握文中“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思考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好好兒活”,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問題。

(五)重讀課文,知識拓展

通過學生再讀文章,了解文章在敘述方式上的特點,從而拓展知識。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是:

1、了解敘述方法——“插敘”

2、文中插敘的內容和作用

要求: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插敘的內容,思考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敘事性散文常用的敘述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日常寫作中掌握插敘這種方法技巧。

(六)布置作業(yè),讀寫結合

1、閱讀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

2、學了這篇文章,你對母愛有什么新的認識?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200字左右)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六

本單元的寫作要求是“抓住細節(jié)”,這一單元的寫作目的是指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刻畫人物,表達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接著列舉《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然后通過回憶學過的課文內容,簡短記錄記憶深刻的細節(jié)的方式,更好的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最后提示學生細節(jié)描寫要注意的問題:要學會抓住真實、典型、生動的細節(jié)進行描寫,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寫作類型主要以寫人敘事的記敘文為主,他們雖然有小學六年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但是缺少對人物、生活細致的觀察。記敘事件不具體,很籠統(tǒng),描寫人物和寫景狀物時,不會抓住細微處具體刻畫,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細節(jié),不能很好刻畫人物,表達情感。因此,對學生進行細節(jié)描寫的指導與訓練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細節(jié)描寫及常見類型,理解細節(jié)描寫在寫作中的作用。

2。學習捕捉生活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的細節(jié)。

3。在寫作中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表達情感。

四、教學重點

掌握幾種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并會運用。

五、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典型、生動的細節(jié)來表達真情實感。

六、教學準備

學案:人物描寫分析材料

七、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對比句子——明確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

句子1:烈日當空,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熱極了。

句子2:烈日當空,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道路兩旁的莊稼熱得低下頭,彎下腰;河里的水燙手;地里的土冒煙。

出示任務:

1、你認為哪一個句子好?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內容,說說增補了哪些內容?

3、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是對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xiàn)對象的細微而具體的刻畫。

小結:根據(jù)表現(xiàn)內容,細節(jié)可以大致分為肖像細節(jié)、語言細節(jié)、動作細節(jié)、景物細節(jié)等。大家之所以認為第二個句子好,正是因為與第一個句子相比較,第二句對周邊景物進行了更加細致的描寫,更好表現(xiàn)了天氣的炎熱。因此,要想更好表情達意,抓住細節(jié)描寫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賞典型細節(jié)描寫——體會細節(jié)描寫作用

2、父親頭發(fā)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fā)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shù)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jié)奏一起一伏?;纹屏吮銤L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3、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但微頷之。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欣賞以上帶有細節(jié)描寫的語段,并說一說分別運用了什么細節(jié)描寫,這些細節(jié)描寫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反饋指導:

1、作者對老王來送香油和雞蛋時的動作、肖像細節(jié)進行描寫,寫出了作者當時驚訝又有些害怕的心態(tài),為后文表達內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鋪墊,這種真實的感受,讓讀者也仿佛置身文中,令人難忘。

2、作者對父親踩黃泥的細節(jié)描寫,很好地表現(xiàn)了父親的勤勞能干。

3、作者描寫了賣油翁觀看陳堯咨射箭的表情和動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頷之”兩個語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態(tài)度和心理,非常精彩。

小結:細節(jié)描寫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寫人記事的文章里,如果沒有細節(jié)描寫,就沒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彰顯人物個性的關鍵。在寫景的文章里,細節(jié)描寫能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點,起到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回憶生活細節(jié)——總結細節(jié)描寫方法

請同學們說說你曾經(jīng)留心過的生活細節(jié)。當我冬夜苦讀時,母親為我送來熱騰騰的奶茶,這是一個愛的細節(jié);當我不小心犯錯時,父親的手掌憤怒舉起又輕輕落下,這是一個愛的細節(jié);當我____________時,老師(同學、父母……)______________,這是一個愛的細節(jié)。

出示任務: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討論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

指導反饋:

1、善于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做生活的有心人。

2、寫人記事的時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描寫方法。

3、用心靈捕捉身邊的一人一事一物,養(yǎng)成反思、省悟的習慣,在描寫中滲透個人獨特體驗。

(四)學習細節(jié)描寫方法——學會運用

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鳥。

課文示例:他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出示任務:先讓學生比較后分析總結其中的方法,教師引導補充。

學以致用:她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蝴蝶,一不小心又讓蝴蝶飛了。

出示任務:細化動作,延長過程,具體寫出動作的過程。

提示:細化“好不容易”“捉住”的過程。給學生5分鐘時間寫完,分組交流,推薦,全班展示優(yōu)秀的細節(jié)描寫片段。

2、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提示:(1)“小”到什么程度?(2)怎么個“瘦法”?(3)穿得有多“差”?

指導反饋:這段文字之所以寫得生動,是因為作者抓住特征,步步追問,在細微處駐足,這也是我們在寫作時要學習的。

學以致用:請抓住人物特征,給下面的句子加上細節(jié)描寫:

那天,迎面走來了一位老爺爺,他彎著腰,拖著笨重的身子在風中慢慢走著。

提示:老爺爺什么樣子?可以扣住他的臉、頭發(fā)、眼睛等外貌特點來展開細節(jié)描寫。

(1)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根皺紋里都洋溢著笑意。

(2)三個月后,小草莓結出了果實,小小的果實竟然壓彎了枝頭,但纖柔的莖并不生氣,興奮地背著自己的碩果炫耀著:“看,這是我的果實。”

(3)那抹夕陽紅,如絲綢般掛在天邊,好似隨風飄舞的仙女,令我如醉如癡。

指導反饋:巧妙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具體生動,展現(xiàn)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表情達意。

出示任務:運用至少一種修辭手法刻畫細節(jié),使下面的語句更加充實生動。

小草發(fā)芽了。

學生寫完后分組交流。

(五)牛刀小試

出示任務:讀一讀前兩個單元寫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細節(jié)進行描寫。根據(jù)提示,做出修改:

(1)修改時,注意寫一些能表現(xiàn)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或者心理特點的細節(jié)。

(2)帶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贊賞或厭煩某個人,可以在用詞或者語氣上有所體現(xiàn),也可以直接寫自己的評價。

(3)將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對比著讀一下,體會修改后的優(yōu)點。

指導反饋:完成修改后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學生關注修改前后的不同,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修改最成功的同學參與全班展示,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修改成功的方法。

小結:同學們,大千世界中的美無處不在,我們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更要有一顆善感的心靈,發(fā)現(xiàn)生活中每一細微處的美,做一位具有豐富情感,細膩筆觸的幸福之人。

(六)作業(yè):我們的記憶中總會有許多難忘的時刻。所謂難忘,可能是驚喜、興奮、有趣,也可能是慚愧、尷尬、甚至是難堪?;貞浺粋€自己難忘的時刻,并以《的那一刻》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七)板書設計:

抓住細節(jié)

細心觀察細化動作,延長過程以小見大

用心感悟抓住特征,步步追問畫龍點睛

運用修辭,充實生動

培智七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七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引導學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的能力。

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重點

1、加強誦讀。

難點

1、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2、初步學會詩歌的鑒賞能力。

2、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法及教具

誦讀法、品味鑒賞、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個案調整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

活動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圖片,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學新課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出示幻燈)

(二)朗讀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岳》(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

2、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三)了解詩的內容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學習小組交流,有否疑難及互答)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加幻燈圖片),出示問題。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研討后,師生共同賞析:

“岱宗”兩句:“遠望”(補充背景常識:此句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200公里。)

問(1):“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朗,也更強烈。)

問(2):此句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詩人是如何寫的?對你有何啟發(fā)?(沒有抽象地說,而是別出心裁的寫出自己的體會,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兩句:“近望”問:能否通過對這兩句品度,各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詩人眼中泰山的特點?(“神”或“秀”,“高”。這兩句詩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蕩胸”兩句:“細望”問:展開合理的聯(lián)系和想象,用你的語言再現(xiàn)當時的畫面。

“會當”兩句:由“望岳”想到了將來的“登岳”。

(五)進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lián)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配樂)

(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問: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什么地方歲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示例: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七)背誦古詩。(齊背)

三、布置作業(yè)。

寫出《春望》的賞析感言。(100—200字)

學生結合圖片說一說印象中的泰山。

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小組研討。

組內研討,全班交流

學生品讀思考該句所描繪的泰山的特點。組內討論交流

自由讀整首詩,說一說內心的感受。全班交流

有感情地齊讀詩歌,暢所欲言地談詩歌的魅力。

背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用案人完成)

當堂作業(yè)

課外作業(yè)

教學札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7909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