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匯總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00:58:08
最熱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匯總20篇)
時間:2023-11-02 00:58:08     小編:筆舞

通過讀后感的寫作,我們可以培養(yǎng)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寫讀后感時要注重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提出積極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接下來請大家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示和靈感。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一

寒假里,我抽空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讀了此書,感覺雖然此刻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huán)境相比以前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光輝的教育理念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不但絲毫不顯過時,還尤顯重要。讀著此書,我感覺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教學中的煩惱,給我指點迷津,書中給教師提出了多條推薦,每一條推薦都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讓人閱讀過后,掩卷長思,令人感觸頗深。

書中談到了關于教師的時間問題,我深有同感。確實,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也只有24小時啊!我們每一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課后輔導,還要抽出時間來開展校園活動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和課題研究等等。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有自我的社會活動,既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困惑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jié)。

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我們不能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發(fā)現自我的不足與淺薄,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充實自我,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提高自我對事物的認識,只有在書本中與大師們交流才能進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質。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睂τ诮處煻?,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實在太少。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笆枪探倘缓笾В瑢W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經常讀書和思考,能夠使人善于對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思考,并為自我指引正確的方向,豐富理論經驗。因此,要多讀書。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我的青春吧,立足于三尺講臺,培養(yǎng)出祖國鮮艷的花朵!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二

毫無疑問,一本好書給人的啟迪是多方面的,不同時期不同情形你往往會讀出不同的意味。

初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我只是作為一種消遣,對于其中的種種建議,并未深思。這次期中考試過后,偶爾看到了一篇長長的期中考試總結,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學生寫的。他在里頭說:“你成績不好,就會被集體忽視,當你是宇宙真空里的空氣,不存在?!?/p>

“如何證明自己的實力?考試——在考試中得首功的人,是老師心中的驕子?!?/p>

“這是一個小社會,學習好,成績好,地位高?!?/p>

……

“關懷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编嵔艿倪@句話忽然闖進我的腦中。我仔細想想,我平時是怎么做的呢?我不能認為自己對學生不夠關注,在我的心里,也許確實是每個學生都有著一席地位,可他們的地位確實完全相等嗎?我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尖子生哪怕最細微的一點變化,及時提醒及時鼓勵;我總是能敏銳地從細節(jié)處把握后進生的思想動向,揣摩到他們的心理,防患于未然??墒?,對于那占大多數的中間生,對于他們常年不變的成績,對于他們的乖巧沉默,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認為他們令人欣慰,不需要老師操心,不需要擔心他們的學習與表現會忽然給班級帶來“致命”的影響,換句話說,他們“很安全”。在疲于應付性格偏激生,疲于指導后進生,絞盡腦汁為尖子生指導學法的時候,這些中間生確確實實被“忽視”了!

好在,一切還來得及。

感謝《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感謝那位普通學生的一份不普通的總結書,我知道我會在我的路上又往前進一步。我也相信,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我會從建議中讀出更多況味。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三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通過我鄉(xiāng)弘毅書社的成立,給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了讀書對于一個人,對于一個教師來說的重要意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啟發(fā),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里的勞動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動手操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有體會。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扎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建議中第35條和第36條都是說如何培養(yǎng)學生記憶力。

曾經參加過一次數學的培訓。其中提到學生的思維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學生是在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所以記憶力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想想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記憶力特別優(yōu)秀的呢?但是這種記憶力并不是指的死記硬背。這樣只會把人變成傻瓜。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么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里,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其實,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今后我還會繼續(xù)去學習這本書中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己所用,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四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p>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觀點,每個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對于自己來說的,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各個方面,知曉學生的各種特點與個性,任何時候不拔高,不低估,這樣才能中肯地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較好地把握學生的生長發(fā)展方向。

“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范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應用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于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么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段話,給我的啟發(fā)很大,無論是對待優(yōu)等生還是學困生,要幫助他們學習,首先就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將會遇到何種困難,這樣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1、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2、明確學生在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障礙;

3、積極采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一)用一生去備課

書中提及一個教學案例,有一位聽課教師詢問這位講課的歷史老師可這節(jié)課需要多少時間,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p>

蘇霍姆林斯基通過這位歷史的回答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師擁有豐厚的知識,才能自由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狀況。

(二)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為例,建議我們分層設計教學方法。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類,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對學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鑒以上的建議,如何對班上學生進行輔導,有了一點想法。

1、現階段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設置符合他能力的學習任務;

3、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通過鼓勵機制,引發(fā)興趣;

4、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五

讀了《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我覺得受益匪淺。

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談論,沒有生澀的理論,但它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里面生動的實例告訴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去做一個稱職的老師,一個快樂的老師,一個幸福的老師??戳诉@本書,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書中所折射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敬業(yè)精神,反思實踐的能力都使我深深震撼。

其中,努力構建師生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的建議給我印象尤其深刻。各級學校師生間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隔閡,誤解乃至對立和沖突,這既不是教師的本意,更不是學生的需要,只是受制于溝通時間不充分,教師處理問題過于簡單,從而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而建議要求我們的教師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學會做一名“愉快教師”,有了“愉快的教師”,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成為“愉快的.學生”。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愉快的學習,讓學生愉快的成長,是“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的實質。

建議提醒我們,實施愉快教學,使學生喜歡上你,對你有興趣,教師首先要從“權威”的束縛中解決出來,脫去“威嚴”的外衣,到學生中去,和學生融為一體。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六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于自己教育教學生涯的闡述,拜讀這位異國教育家的著作,在他的教育世界里領略教書育人的不一樣的思想熏陶,對于自己的教育教學成長之旅,注入陽光般的色彩。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一篇章中告訴過我們一個看似有些矛盾的思想: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

細想其實并不矛盾,沒有讀書,亦如一個人沒有打開自己的眼界,思想也是固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范圍內顫抖!教師尤為如此。

我們教師的隊伍里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才,他們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并不單單在于他們教學多么優(yōu)秀,更多的是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帶我們太多的思想沖擊和視覺沖擊。

辦公室里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教師是一個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職業(yè),第一天上班到最后一天離開講臺,一直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又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故事。

2020年的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我覺得對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從涉獵各種“雜亂書籍”到研讀“專業(yè)書籍”。網絡課程的教學,改變了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于手機電腦另一端的學生,我們都有些愛莫能助的感覺。

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味道?這是我思考的一個問題,對此,我的結論是:借鑒別人的智慧。于是開始走進別人的教育世界像是一個饑餓的人一樣,貪婪的翻閱書頁,好像每一頁都能啟迪一個智慧的細胞一樣。

對于新的學期,不再像以前一樣的充滿著恐懼,不正是因為自己不再那么饑餓,已經第一次吃飽了嘛?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消化,新的學期啟程之日也就是自己開始消化之時。借鑒別人的思想來照亮自己的教育之旅,這樣的旅程一定是歡欣的。當然我們也不怕旅程中的任何挑戰(zhàn)。

所以不用再去抱怨我們每天沒有時間去時間自己的東西,不再去埋怨時間去哪了?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讓書籍充實自己饑餓的思想,點燃自己成就教育人生。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做到自律,何不也要求一下自己,讓自己捧起一本書來,利用休閑時間為自己沖一點電,積蓄一點能量。那樣的話我們這個教書匠就會煥發(fā)新的希望,邁步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和我們的學生、同事一起享受教育。

為何不多讀一點書,做一個滿腹詩書的先生。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七

假期里再次拜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仍然令我如癡如醉,而后心中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情燃燒的`更旺。盡管當前的教育形勢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書的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就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和體驗。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fā)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書。確實,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原先,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xù)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八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發(fā)自內心地熱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

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每一個學生都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自己是多么的優(yōu)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因為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yè)、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

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內最有效的發(fā)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我需要認真思考以下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

“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九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句話:“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蔽以俜词∽约海何矣挚戳硕嗌贂兀窟@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

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jié)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第二條,讓我對時間的概念有了更富新意的了解,《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是的,“沒有時間??!”幾乎是我們每位教師的口頭禪,現在的我們任務重,壓力大,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焦頭爛額。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寫心得、交論文、發(fā)帖子、開展校本教研、組織活動……這件事還沒處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簡直喘不過一口氣來。這里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被迫著去做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比照自己,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而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也只有養(yǎng)成了自覺讀書的好習慣,不斷增加自己的教育教學儲備,我的工作起來才會真正地輕松快樂。

一位不讀書的教師,難以以身作則教導學生熱愛讀書。如果教師長年不摸書本,如果從學校走出的學生們除了會做練習題,所有的好書與他們無關,這是多危險的事啊。遏制這種危險的蔓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老師們先捧起書本??梢姡處熥x書問題已不是教師個人的問題,小處來說是教師本身工作的需要,大處來說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們都抽出適當的時間捧起書本讀書吧,這樣你的視野會更廣闊,思維更豐富,學習時間更充足,你的文采也會更廣博。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一

寒假我做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完成了策劃已久的越南行,領略了風景與人文俱佳的東南亞風情,而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卻是我讀完了鄭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

書是陸陸續(xù)續(xù)讀完的,一條條建議或使我我半年工作中些許郁悶心情得以釋放,或讓我仰之迷思,或讓我開懷大笑。

我讀的第一條建議是“教師需要點靜氣”。日子如水流去,我有時候覺得自己應對檢查、回復家長、批改作業(yè)、上課,成天將同樣的事情干得毫無生氣,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誤以為自己能做很多事,最后冒冒失失,任何事情都做得不夠徹底,身上徒增一點“躁氣”。我需要靜得下心來去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去批改校對每一本作業(yè),靜下心來與每一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在課上說過的每一句話,反思自己的言行,總結自己的得失,好讓自己每天都不一樣,每天都是一個“新人”。

“命運是設置好的舞臺,每個人只需在臺上盡力表現就好,無需證明自己的對與錯。”讀完此書,鞭撻有時偷懶的自己,讀完此書,開始釋放有時壓抑的自己,讀完此書,激勵些許倦怠的自己。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二

關注生活、培養(yǎng)閱讀,促進數學學困生轉化-------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學困生問題,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有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數學學困生是全部學困生中的最大群體,如何對數學學困生進行有效的轉化,是擺在數學基礎教育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最近重讀前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作品《給教師的建議》,覺得有些在數學后進生轉化方面的建議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適當采用,以有效的促成更多的數學后進生轉化。

第18條建議: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

在這條建議中,作者首先闡述了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具有穩(wěn)定的興趣的非常有效的手段。通過閱讀,“也能使學生對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得更清楚”。在學習新的知識以前,讓學生閱讀相關的內容,有些東西肯定是他們讀不懂的,但是“這一點倒是沒有任何可怕的”。作者認為:“學生頭腦中產生的疑問越多,他對課堂上和學習新教材過程中所講知識的興趣就越高”。學生對學習有了自己的興趣,或者說他們對新知識的了解越多,對新知識的學習感受就會有更好的效果。

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同時作者也告誡我們:“不要靠補課,不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他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同時作者還說到:“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76條建議:這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

作者先拿醫(yī)生看病與教育學困生比較,不管是醫(yī)生治療病人還是教師教育學困生,首先都必須基于人道主義。作者認為:“教育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在于,要使一個在絕大多數兒童來說能夠勝任而偏偏在他來說不能勝任的兒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一種人類最崇高的樂趣——認識的樂趣、智力勞動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同時,作為具有36年教學實踐的教育家,作者希望每一個教師都要記?。骸皩τ诿恳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單位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做為教師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yè),他不僅是提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關于如何對待學困生的問題,作者也對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不要強迫兒童盡量長久的死扣書本,而要培養(yǎng)智慧,發(fā)展大腦,教他去觀察世界,發(fā)展兒童的智力”。同時作者強調:“這一點是教師和校長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童思考的源泉”。在這里,他就提出:“在兒童早期就使兒童通過‘到自然界里去旅行’而真正受過腦力勞動的訓練,那么班上就不會出現任何一個數學不及格的學生”。這里提到的“到自然界去旅行”其實就是說在兒童發(fā)展的早期要更多的使其接觸世界,了解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條建議中,他通過一個學生的具體例子來說明如何結合生活實際來啟發(fā)學困生對數量關系的感知和理解。結合我們現在的數學學困生,也應該從啟發(fā)他們思維的盲區(qū)開始,在具體的實例中讓他體會數量關系,使他們懂得“應用題并不是空想出來的東西。應用題存在于周圍的世界里,因為存在著運動、生活和人們的勞動”。堅持不懈的進行這種結合生活的思維訓練,學困生即使“在1年、2年、3年內什么都不行,但是終于有一天是能行的”。

如何更有效的轉化學困生,這是目前全面提高合格率的背景下的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以及對本書中有關學困生問題的這幾條建議的細致研讀,對于學困生的形成、發(fā)展以及在轉化學困生方面要注意到問題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些建議,對于我們以后的教學都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作為青年教師,在教育經驗和教育智慧都很欠缺的階段,認真品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具體的教育案例,給我們提供了學習效仿的范例;深炯教育理念,對我固有教育思想給予強烈的滌蕩。

品讀經典,品味人生!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三

暑假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我從這本書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這本書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對你娓娓道來。作者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系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認為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參加教研活動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時間就過去了,可收獲卻不大。那老師的時間應該從哪里來呢?《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在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條建議也對我?guī)椭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特別愛開小差,于是在老師他們的評語中都有這樣一句:“希望你上課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睉撜f,注意力不集中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樣的話對他們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去強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蘇霍姆林斯基究竟給我們提出了怎樣好的建議呢?在這里,他說“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時候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fā)生聯系,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fā)生聯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第三,班主任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育轉化每個班幾乎都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指的是:前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后一樣東西就該要學了;剛學完這一樣,另一樣又忘記了。對于這些孩子,許多老師認為要減輕這些孩子的學習負擔,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內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種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學習越感到困難,他的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閱讀在“學習困難的學生”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讀中提出問題,讀中感悟。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借助閱讀發(fā)展了孩子的智力。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躍。這也是教師對后進生個別因材施教的重要實踐工作。

第四,《給教師的建議》教會我們做到“愛心、細心、耐心、慧心”。

“愛心”是為師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是愛學生,孔子說:“有教無類”。對全班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

教師工作是門細活計。教師管的事特別多、但卻要求特別細。大至教學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教師操心。因此教師應具有一顆纖細如發(fā)的心———細心。為此,我們要認真做好“六個勤”,即“勤觀察、勤交流、勤家訪、勤鼓勵、勤表揚、勤記錄”。

大教育家培根說“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碧K霍姆林斯基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特別強調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耐心去開導學生,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循循善誘的指導他們,努力讓他們明白自己哪兒錯了?為什么錯?“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這句話說得就是如此。不厭其煩,不厭其細,時時抓,細細抓,是作為一名教師所不可欠缺的。

耐心——教育永遠的希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到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弊鳛橐幻處?,一定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變化,探察他們的心理,重視他們的心靈感受和情感體驗,適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

“智慧意味著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營造和諧、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和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住每一個細節(jié),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提高、發(fā)展、成功。

以上只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遠不能透視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然而僅是這點粗淺的認識就已使我受益良多。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己,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四

寒假里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今天淺談一下我讀這本書的感想。

當我翻開《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生動的教學事例,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它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干渴的心靈”。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可以這樣教,該這樣教。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越讀越有味,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新的收獲與體驗。它像一杯咖啡,讀后,回味無窮。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

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在我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學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教師和學生之間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系。學生的腦力勞動和他在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就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內心世界,倘若無視這一點,就會帶來可悲的后果?!?由于頻繁的考試,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課堂曾一度走進為考試而學習的漩渦,聯系到自己的數學教學,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無窮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在學生的學校生活中,我們不能單單看到冷酷的分數,要用綜合評價和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把他們視為活生生的人,再趣味化的教學中讓他們能時刻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負擔;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自己并不比別人差,自己也是最棒的。相信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上時刻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長的幸福,他們就會給自己確立一個又一個明確的目標,努力追求更大的進步!

在第26條建議中,我們都會把學生這句“我把做作業(yè)的事情忘記了”,當成一句不可理喻的事?!澳阃涀鲎鳂I(yè)怎么不忘記吃飯呀”,這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卻不知學生的課余時間會被那么有趣的事情吸引,更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接受新事物,而是硬性要求這樣那樣,其實這樣已經違背了兒童的天性。第14條建議中,復習舊知時我們都喜歡面面俱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殊不知這樣反而讓教材束縛住了學生,讓學生成了教材的傀儡。從建議中我們知道教師應當教會學生放過細節(jié),抓住重點,而這種技能的掌握也是學生形成世界觀的基本功之一。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中的確給了我們許多指導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教學建議。在第3條建議中提出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正如古語所說“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關注的大都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至于是自己學會的還是通過“題?!庇柧殨倪@卻都不是我們關心的重點。所以在教育家的指導面前我們得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

讀完《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后,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素養(yǎng)。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庇眯慕獭?chuàng)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fā)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劉堅2012-2-3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五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fā)了一本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推薦》。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給教師的推薦》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全面反映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有益于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讀帶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

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令幾乎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就應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務必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一樣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潛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必須的教育技巧,掌握必須的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稱說:“在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钡牵朴趶男睦韺W和哲學的高度對一般認為的“差生”進行分析,從而構成了獨特的“差生”觀。他認為,一般認定的“差生”,有三種類型:一類屬于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fā)它的覺醒”。第二類屬于“天賦”面紗尚未揭開時的差生。第三類屬于“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學生在課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會顯得越聰明”的觀點,對“差生”是絕對行不通的。要透過對“差生”進行“有足夠耐心”的教育來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而這種針對性的教育,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況且并不是每一個“差生”都有閃光點。也并不是每一個有閃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師發(fā)現。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尋找“差生”的閃光點,從激發(fā)“差生”興趣入手進而轉變“差生”,是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的重要理念之一。費佳是他教過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對學習缺乏興趣,思維遲鈍。在同一班級里,類似于費佳的學生還有不少。

蘇霍姆林斯基特地為這些學生編了有200道應用題的習題集。其中不少題是從民間搜集的`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安钌弊鲞@類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只要求他們感興趣,愿意動腦筋。他們從這本妙趣橫生的習題中找到了興趣和自尊。“費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習題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題,他都感到是一個巨大的勝利?!碧K霍姆林斯基還專門為費佳他們搜集大約100本書和小冊子,他說:“有些書和小冊子是跟課堂上所教的資料有直接聯系的,另一些書并沒有直接聯系,但是我認為讀這些書是一種智力訓練?!钡搅宋迥昙墸M佳的學習成績最后趕上一般學生。在六年級,老師最后發(fā)現了費佳的“閃光點”--對物理的極大興趣。費佳很快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優(yōu)秀的成員。讓差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發(fā)現自己“智慧閃光點”的基礎,也是教師轉變差生的關鍵。從哲學的角度看,啟發(fā)“差生”尋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規(guī)律。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p>

書中給教師的推薦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尋,同時也明白碰到相應的問題該如何去解決?!皩W無止境,教海無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己,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六

----讀有感

金山屯區(qū)第一小學 彭顏

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向大師學習,要領悟他的精髓,要與自己的思想實踐聯系起來,講啟發(fā),想體會,要和大師作心靈的對話,才能真有收獲,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有所創(chuàng)新。

本期閱讀的主題是"后進生",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边@在今天的幾乎成了最響亮的口號,可在蘇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號而是貫穿他一生的每一天具體實踐。追求真理,終于心靈,堅守良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作為教育者最寶貴的品質。孩子在蘇霍姆林斯基眼中,不是學習的機器,不是考試的機器,不是分數單,不是錄取通知書,而是一個精神的宇宙。《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

教學

工作。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么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后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后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后進學生應該怎么做:

一、了解兒童,了解他的精神,體會他的思想和內心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p>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Γ屗麄兏械矫恳惶於疾话踪M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后進生同優(yōu)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二、教育才能的基礎,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xié)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币虼耍覀儜ㄟ^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愿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學習落后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三、

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盁o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崩蠋熛胩岣咦约旱慕逃虒W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后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甭撓祵嶋H看來,這里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優(yōu)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今天看來,蘇霍姆林斯基的許多教育思想有著相當的超前性,這些都是蘇霍姆林斯基面對教育時機自然而然得出的結論,他充滿感情的投入,全身心的實踐。他的著作告訴我們,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不是因為深奧而是因為深刻,而這"深刻"又往往是通過非常樸素的形式表達出來的。今天,我們最應該向蘇霍姆林斯基學習的是---懷著一顆純凈樸素的心,從事純凈樸素的教育!愿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我們的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每個后進生都像天使一樣在我們的眼前飛起!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七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現在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后進學生應該怎么做:

一、心存博愛,永不言棄

優(yōu)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

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其實后進生同優(yōu)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么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后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后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教會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

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xié)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币虼?,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愿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盁o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后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調動情緒、控制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睂W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

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于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采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并沒有從心底里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并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游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于緊張狀態(tài),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盡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采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

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后叫他們上臺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加強閱讀、提升素質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后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

書籍和由書籍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聯系實際看來,這里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

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俗話說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chuàng)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為了孩子們的一生發(fā)展,也為了自己能夠游刃有余、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八

毫不夸張地說,我覺得《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以前也聽說過,但從來沒有真正去閱讀過,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涼了,又開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zhèn)ゴ?,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彼绲兰页0愕拿恳痪湓捠悄敲磳嵲谟帜敲丛诶?,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盡管現在的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他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提到了,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教師只有懂得一些課堂上并不學習的東西,才能使自己的視野變得寬廣,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光全情于自己所備課的教材內容上,因為那樣會使課堂變得缺乏情感,學生的興趣也會蕩然無存。

教師與其他職業(yè)的區(qū)別在于: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yè)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捷發(fā)展的今天,教師為適應社會的變化,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等,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針對社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鄭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讀了這本書后,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認識到了贊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師應享受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效率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快速的工作節(jié)奏,激烈的競爭,無形的壓力,使我們忘記了自己,每日象是一根繃緊的弦,整天腳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視為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角斗場,自己則是一臺疲于工作的機器,我們似乎根本沒有閑心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狀態(tài)、這樣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怎能教出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因此,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享受生活,適當地放松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笔前。胺赖K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p>

二、“把困難當作機會”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反之,不能適應變化,或不愿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杰為我們做了細致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yè)的成功感。

三、“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

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問題。因為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悅。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將成為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最近,有幸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感受頗深。此書讀起來非常親切,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他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fā),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一、“要繼續(xù)學習” 書中說到:“一旦教師停止了學習,他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這一切都將使教師工作顯得令人厭惡。因此,學習還能拯救教師自己?!?/p>

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必須要養(yǎng)成繼續(xù)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思索是一件快樂的事”

以前總感覺思考著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后,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fā)覺思索著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于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后感并不是為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

社會在發(fā)展,中國在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發(fā)展。作為教育的實踐者—教師,在不斷發(fā)展的現代必須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借用方方校長的一句話:“要想獲得事業(yè)上的成就,重要法寶是讓學習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習慣,并讓這種習慣熏陶我們身邊的每一株幼苗,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而努力!

潘 麗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九

向晚意不適,淺斟品茗,百無聊賴之際,腦中不覺想起黃庭堅所言:“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庇谑?,愧疚感頓生,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此書一年前就已購買,蓋因其名如雷貫耳,然書上長久落塵,實屬罪過。今日讀來,欲罷不能,讀罷掩卷,只能說,半個多世紀過去,大神依然是大神!蘇先生治教之絕學,乃吾輩學習之范本!

蘇先生深情地說:“一個好教師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曾忘記自己也是個孩子?!睍r刻不忘自己是個孩子,這就是“兒童視角”。沒有兒童視角的人,是絕對當不了好教師的。

猶記得初帶一年級時,第二學期開學后幾天,小王同學跑來辦公室,泫然欲泣,卻只字未講。在我?guī)锥仍儐栔?,才緩緩開口道:“周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看我一臉茫然,他脖子一揚,頭一偏:“開學報名時,你表揚了好多同學,說一個寒假都長高了,你還說唐×長高了3厘米呢!我寒假也長高了,還長高了5厘米呢,但你就是沒有表揚我!”小王一肚子的委屈傾吐而出。一時間,我哭笑不得,本想一笑了之:小孩子嘛,哄哄就好了,或者再過幾天就忘記了。但是轉念想到,當時的他滿是渴望的眼神等待我的表揚,而我卻置之不理(或許壓根就沒關注),忽略了一個孩子的滿心歡喜。于是,我學著他剛才的樣子,義憤填膺地說:“這是周老師的不對,我要批評我自己,我下次再也不犯這樣的錯誤了,你能原諒我嗎?”為表誠心,我舉手對天發(fā)誓道,“我今后一定要關注小王的身高……”他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點點頭:“嗯!我原諒你了!”說罷,就喜笑顏開地跑出去了。

時至今日,我仍然非常慶幸,小王能告訴我他的“小情緒”。他的一席話,對我的教育之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也很慶幸自己當時沒有敷衍他,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了解他的想法,獲得了他的原諒。當然,讀完蘇先生的書后,我也在心中暗暗告訴自己今后要更加細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要以兒童的心情去理解兒童。

在蘇先生的著作中,在他給教師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甚至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彼€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我一直認為,不會讀書的'孩子是沒有將來的,尤其是我所帶的農村孩子,唯有閱讀,才能引領他們走向遠方。

在蘇先生的第二十六條建議里,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許多聰明的、有天賦的兒童和少年只有在親手參加創(chuàng)造性勞動時,才產生求知興趣?!边@里的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們將各種事實聯系起來去考慮。蘇先生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當然,我和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金秋十月,一片片銀杏葉掉落下來,在鋪滿金色扇子的水泥道上,孩子們把葉子拾起,做書簽,譜上詩,聊贈滿校秋。有許多平時課上不敢言語的小女孩也會跑過來和我分享:“周老師,這樣真有趣!”這一方天地里,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令他們樂此不疲。這些勞動生活也成了孩子們寫作的豐富素材。二年級時,在孩子們的“圖畫日記”中,我驚喜地發(fā)現:他們的圖畫更為精美,天空,河流,大樹,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螞蟻,也能載入畫冊,許多課堂上沒聽過的語言也流瀉在他們的筆尖。

像蘇先生說的,“春季和夏初,應帶領學生遠途參觀?!彪m然沒有條件帶他們遠游,但我堅持走進自然,和孩子們一起春播種秋有收,夏有蓮蓬冬掃雪,盡情體會鄉(xiāng)下人家勞作之樂。

風乍起,吹動滿室馨香。低頭續(xù)盞,茶已漸涼。蘇先生圣賢之心,培植沃土,獲之以花。先生雖已故,然其著作永流傳,今日細細品讀,心中久久激蕩著漣漪,教育無它,用心而已。教育之路,有蘇先生作伴,甘之如飴。

對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二十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譯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經驗積累,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是本教育經典書。

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震憾了我,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么實在又那么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的經歷,在這里我不能一一列舉,就以以下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建議,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歷談談我的感想。

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我覺得在這條建議里蘇霍姆林斯基先生是希望我們教師教育兒童是應持有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即“因材施教”。書中打了個很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去提水,一個孩子提了5桶就筋疲力盡了,而另一個孩子卻能提來20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夠20桶,那么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說不定還會躺到醫(yī)院里去。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這樣各不相同的。的確,每個孩子之間都存在著個性差異,這些差異源于父母的文化修養(yǎng)、父母的教育方式,源于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等,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孩子在感知、理解、識記等方面的發(fā)展不均衡。此時,教師就要善于確定每個學生所能達到的程度,以此采取相應的教育手段。

對于信息技術而言由于小學階段各學校重視程度、辦學條件的差異,家庭經濟、家長的思想意識及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取向等原因使得中學生信息意識、知識水平、操作技能參差不齊,這是不可避免、無可否認的。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忽視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不采用分層教學;不對學生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就不利于學生增長知識,提高技能,拓展思路,同時更會挫傷具有較好基礎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使多數學生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未能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使個別差異在集體教學中發(fā)揮積極作用,使各個階層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各有所得,提高全體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應盡的義務。

老師的時間從那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抱怨工作很忙,很累,一天到晚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還要應付上級教育部門或學校各種各樣的檢查,做課題,搞教研、寫論文、培訓、評職稱等,下班回家要做家務,也要照顧自己的父母、孩子,整天忙忙碌碌,感覺時間總不夠用。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問題,答案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段話讓我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們應該在自己所教學的這門學科中,使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應該只是滄海一粟。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那位老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彼某晒χ幘褪怯盟慕K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出深刻的反省,既正視自己之短,又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善于總結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基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斷的水流,這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學時游刃有余,才能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從而把自己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悠閑的享受生活。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fā)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里,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后,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平時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我們常常還兼任著其它的工作,而且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勞技課,不為教師和學生重視,使得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有時把握不了工作重點,極少關注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雖然,較大多數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較有興趣,但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較為枯燥,不及網絡的吸引力,而且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容易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毒害。如何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網絡吸引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上,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要認真思考、研究的一個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這些建議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難題。這些建議的背后所展示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并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解決了我曾經遇到的很多難題,讓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升華,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認真閱讀的經典好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4904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