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使我們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寫讀后感時,可以結合所讀書籍與其他書籍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進行對比和比較,從而得出更深入的結論。以下是一些有關讀后感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毀滅的讀后感篇一
星期五,我一學完《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心中滿是憤怒和惋惜。怒侵略者的野蠻、貪婪,惜祖國的瑰寶就這樣毀于一旦了。
當我看到“圓明園中……山鄉(xiāng)村野”時,我真為祖國而驕傲,想不到我們中國竟然有一個這么神奇的地方,有殿堂、亭臺樓閣……想想我以前去過的地方,都沒它的萬分之一。
當我讀到“園中許多……武陵春色?!睍r,我的心里像平靜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樣歡騰。我的祖國竟然有一個地方,把大部分的名勝結合在了一起,假期去旅游,選擇這兒是再合適不過了。
可是,當我知道這項偉大的工程在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搶一空后放火焚燒了,我的眼里閃爍著一股無法遏止的怒火,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好似一頭被激怒的獅子??蓯旱挠⒎?lián)軍,在中國的領土上為所欲為、橫行霸道,一座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寶庫,就這樣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毀于一旦了。
可是,再回過頭來想想,如果我們中國足夠強大,他們還會來欺負我們嗎?這又要講到當時的清朝政府是多么腐敗無能,他們只會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會想到國家。所以,我們也要從自身找毛病。
因此,我想說:“圓明園毀滅是歷史上的一段恥辱,我們無法改變它,但我們還是要好好學習,不忘國恥,振興中華,不讓歷史重演?!?/p>
毀滅的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圓明園的毀滅》讀完這篇課文我不僅恨侵略者,還對當時的中國人民的腐敗無能感到無奈。
可是,這樣舉世聞名的建筑卻在1860年10月6日被無情的,可惡的侵略者給肆意毀掉了。
讀到這里我決定好好學習,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為祖國爭光,不讓外來的外來的侵略者,再來毀壞中國的歷史文物。同時也向大家呼吁:“好好學習吧,為祖國爭光?!?/p>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敘述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化為了灰燼。他們在園內任意搶燒、肆意掠奪,而我們的清政府視若無睹,更沒有采取任何挽救措施,眼睜睜地看著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僅僅用了三天三夜就化成烏有。真是慘不忍睹??!
圓明園毀滅了,它毀于英法侵略者的蠻橫與瘋狂,也毀于清王朝的腐敗與無能。圓明園之火,既是帝國主義野蠻摧殘人類文明的見證,也是文明古國落后了就會挨打的見證。
毀滅的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學完我感到憤怒與惋惜。
昔日金碧輝煌的圓明園,現(xiàn)在竟只剩下幾根殘柱。
19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是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因此我想問幾個問題?
為什么清政府要讓這寫強盜搶走能工巧匠們花了150多年造成的圓明園?
難道清政府不心疼這150多年才建成的建筑嗎?
可見當時清政府是多么腐敗物能,所以我們要振興中華,不忘國恥。
毀滅的讀后感篇四
火劫:聯(lián)軍、土匪與篩土賊
當英法聯(lián)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shù)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英法聯(lián)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余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jiān)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沒于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jiān)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彼业氖沁@時還未傷及建筑。
木劫:圓明園變成木炭廠
19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于搶劫洋人劫余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余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zhèn)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不出數(shù)月,火劫后的殘余建筑,連同滿園古樹雜木,便蕩然無存,這被后人稱為圓明園火劫之后的“木劫”。此時的圓明園惟剩山石湖泉了。
石劫:賣石頭也能發(fā)財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筑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余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墻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做建筑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墻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干凈,斷斷續(xù)續(xù)拉了20多年!
后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之后的“石劫”。石劫中遭受損失最大的是西洋樓景區(qū)的歐式建筑。坐落在圓明園西北角上的安佑宮,是清代皇家在園中的祖廟,氣魄宏大,尤其是殿前的兩對華表,雕琢舒朗精美。歷經數(shù)劫之后,安佑宮和周圍牌坊林木盡失,惟余兩對華表。
1925年初,燕京大學翟牧師私拆華表,其理由是:“我看圓明園內石柱系屬古物,恐有人拆毀,故運至本校保存。如中國用時,即可退還?!爆F(xiàn)在這對華表依然聳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內教學樓前。而另一對華表,則成了民國時城內新建的仿古式圖書館門前的裝飾。在這前后,修建中央公園(現(xiàn)中山公園),甚至籌建香山慈幼園,都以“正當”的理由,在園內拆走珍貴文物。華表尚且可以公開拆運,至今猶存的遠瀛觀的殘石斷柱絕不是人們手下留情、想給后人留下一點可供政治教育的最后“教材”,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式樣太怪異,實在難以派上用場。
土劫:在皇家園林開田種稻
圓明園還要經過最后更為徹底的“土劫”。宣統(tǒng)末年,當?shù)仄烊艘呀浽趫@內的`宮殿舊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垅相望。1940年后日寇占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于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xù)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清初盛世歷經150余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法國所有的王室城堡都頂不上一個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法軍和英軍向圓明園挺進。晚上7點左右,法國人到達夏宮圓明園。歷史學家皮埃爾·德·拉戈斯這樣描寫那個時刻:“大家以為大敵當前,殊不知只是一場《一千零一夜》之夢。據說,面前這個聞名的宮殿,在此之前沒有一個普通歐洲人見過。還有不確切的傳聞說,那里面盡是奇珍異寶。”卡斯塔諾大夫寫道:“對這座宏偉建筑,大家沒有任何概念,心境都是怪怪的。”
10月6日晚,圓明園這座大清國皇帝的宮邸,幾乎未遇抵抗就被法軍占領了。驚嘆不已的孟托邦將軍10月8日給朗東元帥的信中說:“在我們歐洲,沒有任何東西能與這樣的豪華相比擬,我無法用幾句話向您描繪這如此壯觀的景象,尤其是那么多的珍稀瑰寶使我眼花繚亂?!?/p>
巴呂作了如下精彩的概括:“當看到這座宮殿的時候,不論受過何種教育,也不論哪個年齡,還是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大家所產生的印象都是一樣的:壓根兒想不出有什么東西可與之相比;絕對地震撼人心,為確切表達而說出的話是,法國所有的王室城堡都頂不上一個圓明園?!?/p>
“兩百輛汽車也弄不走宮殿里的好東西”
怎么處理夏宮里的所有財寶?孟托邦將軍寫給葛羅男爵的公文中對情況做了扼要介紹:“我于昨天晚上到達中國皇帝的夏宮,它已經被放棄,但無數(shù)財寶都留在里面。我已派人通知格蘭特將軍,請他和額爾金勛爵一起來到這里。我們平分了那些財物。但我們只能拿走其中極少一部分。即便有兩百輛汽車也弄不走那座宮殿里的所有好東西。”
他還寫到對一座衣料庫的搶劫:“那里面存放的絲綢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到了聯(lián)軍手里,這些華麗的絲綢的用場變得很拙劣蹩腳,比如:用來當繩子在營地拴馬,做包袱布用來包扎在宮里弄到的東西,剩下的就都丟給跟在部隊后邊的中國人?!?/p>
孟托邦對搶掠儲藏中國檔案的文書閣尤感遺憾:“檔案是由許許多多50厘米見方的畫組成,每張畫下方都有說明。整個中國歷史應該都在這套畫上,畫的顏色仍然那么鮮亮,就好像剛剛畫成似的。”
“法國人堂而皇之地搶,而且都單個行動”
當時20歲的莫里斯·埃里松在26年后寫下《一個赴華翻譯的日記》,書中用兩章講述對圓明園的大掠奪。他對法國人和英國人的搶掠方式加以對比:法國人毫無章法,甚至是一種無政府狀態(tài);而英國人則是有組織有安排,有條不紊?!胺▏颂枚手負專叶际菃蝹€行動。英國人比較有條理,他們很快就明白應該怎么搶,而且干得很專業(yè)。他們都是整班行動,有些人還拿著口袋,都有士官指揮。有個難以置信,但又是千真萬確的細節(jié),就是那些士官都帶著試金石?!?/p>
“炮兵們個個身裹皇后的絲袍”
埃里松這樣描寫對圓明園宮殿的搶劫行動:“面對那奇特的景象,我真是大開眼界,忘都忘不了。人頭攢動,膚色不一,類型各異,那是世界人種的大雜燴;他們一窩蜂地向大堆大堆的金銀財寶撲去,用世界上各種語言喊叫著?!薄耙恍┤寺耦^在皇后那一個個上了紅漆的首飾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幾乎淹沒在絲綢和錦緞堆里;有些人胸前掛滿大珍珠串,把些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石往衣袋、內衣、軍帽里滿揣滿掖。還有些人抱著座鐘、掛鐘往外走;工程兵帶著斧頭,他們揮斧把家具劈開,把鑲嵌在家具上的寶石取出來。還有一個人,看見一個漂亮的路易十五時代的座鐘,因為表盤上的時間數(shù)字是水晶石的,他以為那是鉆石,就把那表盤取了下來拿走。時不時有人呼叫:‘救火!’人們慌忙趕過去,東西掉得滿地都是,火舌舔噬著宮殿的豪華內壁,大家用絲綢、綢緞床墊和皮貨壓滅火焰,那真是一場印度大吸食者的幻夢?!薄耙鼓唤蹬R,我回營房時遇見一些士兵,個個都滿載著戰(zhàn)利品,從銀質鍋到天體望遠鏡、六分儀,五花八門,其實他們肯定帶不走這些東西。英軍軍營里人也很多,但一切都極為有序。而在我們這兒,整個就是個化裝舞會。炮兵們回來時,個個身上都裹著皇后的絲袍,胸前掛滿了清朝大官的朝珠?!?/p>
夢魘的一夜
10月8日,搶掠又開始了,而且變本加厲,大概持續(xù)了48小時。下午,大洗劫還在繼續(xù),阿爾芒·呂西仍在里面“踅摸”東西。他向他父親這樣描述當時文物遭破壞的場面:“我找到皇家的家具庫房,我們的士兵正在那里搶東西,那場面很特別,令人遺憾又感到滑稽可笑。東西幾乎完全被砸碎。有幾個很漂亮的景泰藍,我給護下來。但是如何處置呢?我還看見一些非常精致的瓷器被摔得粉碎;還有些很古老的漆器、碎紋瓷、象牙制品、玉器,被砸得碎片滿地;有些人拿彩釉花瓶當球耍??戳苏娼腥穗y受,為那些東西感到惋惜!”
“劫掠現(xiàn)場留下一片廢墟和大火”
阿爾芒·呂西說,經過兩天的搶劫,“法國人的軍營看上去像個巨大的舊貨鋪,法軍宿營地出現(xiàn)人們所能想象的最奇特最熱鬧的景象。帳里帳外堆滿各式各樣的珍稀物品,這是一日之間發(fā)的橫財,盯著它,寄托著多少夢想……人們看見那些士兵一副天真無邪的樣子,缺乏遠見,生性破壞,考慮不到行軍勞苦,把絲絨綢緞往背包里猛塞,就好像只要走那么一程路就能把這些東西送給家鄉(xiāng)人似的。后來,氣惱時,就把那些帶不走的東西砸碎、撕爛或者弄臟。各處都是些豪華家具、絲綢以及皇帝嬪妃們的那些以金絲線繡的裙袍,再就是眼巴巴看著這些東西帶不走而掛在臉上的一副可憐相。至于銀子,多得幾乎不屑一顧,因為那東西分量太重。拿價值四百八十法郎的一塊金條去換幾瓶燒酒或者苦艾酒,這樣做的士兵不止一個兩個?!?/p>
讓我們聽聽貝齊亞上尉的感嘆:“10月9日,我們終于撤離了劫掠現(xiàn)場,身后留下一片廢墟和大火,這悲慘的戰(zhàn)爭一幕無論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軍隊失去了尊嚴,使一些人失去了榮譽!”
毀滅的讀后感篇五
讀《圓明園的毀滅》我感到無比的痛恨英法聯(lián)軍這幫強盜。
就在1860年10月6日,可惡的英法聯(lián)軍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能拿走的拿走,拿不走的用牲口或大車來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他們是多么可恨呀!
讀著這篇課文不禁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的拍賣會。在拍賣會上,不是拍賣過銅牛頭、銅猴頭和銅虎頭嗎?那本應該是12生肖噴水池里的,但是被那些罪惡的侵略者掠奪去,那應該是我們中國人的東西,但是我們卻花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高價才從拍賣市場買了回來。這都是侵略者的罪惡!
雖然中國有過一百年的噩夢,但是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盤旋在東方的巨龍?,F(xiàn)在的外國都看見中國的風景名勝和現(xiàn)代化城市都豎起了大拇指,可是那時他們卻踐踏了我們神圣的祖國還燒毀了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雖然從此我們的祖國走向繁榮富強,但是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絕不能忘記這段屈辱史我們應該叫做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該要奮發(fā)圖強。給曾經欺負我們中國的侵略者看看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強大。
如今的圓明園已經成為廢墟,但是它時刻告訴我們人人不奮發(fā)圖強就要挨打,也提醒著我們要讓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顧家營高級小學五年級:楊愛濤
毀滅的讀后感篇六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圓明、長春、綺春(后改名“萬春”)三園的總稱,占地甚廣,外圍周長約10公里。圓明園系一座水景園,水面占全園面積一半以上。在山環(huán)水繞之中,分布著145處景觀,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為主題。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曲院風荷”,都來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匯集了無數(shù)天下勝景和名園的精華。在圓明園的鼎盛時期,這里既是具有空前規(guī)模的皇家園林,又是清代皇帝發(fā)號施令、行使權力的統(tǒng)治中心。從康熙到咸豐,6個皇帝每年總有三四個月在此居住,并處理政務和進行各種政治活動。當年的大宮門兩旁,曾設置了內閣、六部、軍機處等中央政府部門的辦公處。在西北面的一片廢墟殘跡中,仍能尋找到幾組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遺址。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舉行盛大宴會的“九洲清宴”、供奉歷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宮”和藏書樓“文源閣”等等。
在建筑藝術上,圓明園還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長春園的北端,原建有一組園林化的歐洲式宮苑,其中有座“西洋樓”,由意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設計,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細刻的石材,主要景區(qū)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園路鋪飾、綠籬修剪,以及圍墻、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卻蓋上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墻壁上鑲嵌著琉璃磚,同時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譽為“萬園之園”。園內還收藏了極為豐富的文物珍寶、字畫典籍,堪稱是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八國聯(lián)軍光緒二十六年(1900),英、德、俄、法、美、日、意、奧8國組織的侵華聯(lián)軍。19世紀末,中國北方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并陸續(xù)入京。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國以保護使館為名,派兵300余名,強行入京。6月17日,八國聯(lián)軍攻陷天津大沽口炮臺,6月19日慈禧決定對各國宣戰(zhàn),21日下宣戰(zhàn)詔。8月14日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挾光緒帝西逃。侵略軍入城后,火燒莊王府,屠殺在王府的義和團民眾約1700余人,并在北京搶掠3天,后又繼之以私人搶劫。8月27日,清政府派奕劻和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向八國求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各國政府訂立《辛丑條約》。
毀滅的讀后感篇七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后,我感到無比的憤怒。
圓明園中,本是有著金碧輝煌的殿堂,有著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著各地的名勝,還有著古代的詩情畫意。當然,還有西洋景觀。園里還有歷史文物,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闖入了圓明園,把能拿走的統(tǒng)統(tǒng)帶走,拿不走的就破壞,還把罪證用大火銷毀。
在這其中,有一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這句話說明了圓明園面積很大,里面奇珍異寶很多。每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心中怒火油然而生,怎么也消除不了,同時,也感到無比惋惜。
這不由得讓我聯(lián)想到清政府當時的軟弱無能,不能保護國家的財產。有一句話說得好:“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才讓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把中華勞動人民多少年的結晶都給毀了,一座舉世聞名的寶庫就這樣毀于一旦。但現(xiàn)在的祖國是多么的繁榮,多么強大。
這一段歷史,我永遠不會忘記。它時刻提醒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
毀滅的讀后感篇八
學習了這篇文章后,我覺得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強盜真可惡!真想在那兒投n個原子彈!
圓明園的建筑用了兩代人的心血!可在三天之內就化成了一片灰燼!1860年10月8日至9日,一把野蠻的火,把這個世界的'奇跡燒成了一片灰燼!
這把火,燒毀了圓明園藝術的瑰寶。
這把火,燒毀了建筑藝術的精華。
這把火,卻燒不毀中國人痛恨的心。
毀滅的讀后感篇九
第一回:土豪的兒子學習成績不佳,一天課堂上老師問他圓明園是誰燒的,他說不是他燒的!老師當時就給他爸打電話說:你兒子最近上課越來越不像話了,我問圓明園是誰燒的,他竟然回答說不是他燒的…回家后,被他爸一頓毒打,第二天他爸打電話給老師說:"昨晚他已經承認圓明園是他燒的了!老師,無論多少錢,我們家都賠"!
第四天,市委召開常委會,研究火燒圓明圓,破壞換屆選舉,擾亂社會治安特大安全事故,作出五條重要指示:
一、不管誰燒的,不管有多大背景,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二、通知全市消防部門,立即組織滅火,封鎖現(xiàn)場。
三、
通知市委宣傳部,加強媒體監(jiān)管,做好網絡安全,禁止傳謠信謠。四、主管教育的副市長,立即停職檢查,教育局長撤職,校長開除公職;
五、上報省委,聽候指示。
長篇評書《火燒圓明園》今天就播送到這里,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毀滅的讀后感篇十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之后,我不禁感到了無比的惋惜和憤怒。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英法聯(lián)軍這幫可惡的強盜毀滅圓明園的過程。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是由長春園、萬春園和圓明園組成的。園中不僅有西洋景觀,還有民族建筑,它集中了全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是古代人民勞動的結晶!可是就在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沖進了圓明園,他們把圓明園內凡是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就故意破壞,圓明園就這樣毀于一旦了。
這篇文章使我聯(lián)想起了圓明園中每隔兩小時就噴水一次的十二生肖。這也是屬于中國的文物,自從英法聯(lián)軍洗劫一空圓明園后,直到現(xiàn)在,我們國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找回了六個,有三個下落不明,還有三個在英國那里。這都是侵略者的罪惡。
今時的圓明園已被掠去了昔日的輝煌,再也恢復不了了,但我希望有朝一日,屬于中國的東西要物歸原主!既然是中國人就應該寧死不屈!就算死,也要死得光榮,我們中國人不怕死!
毀滅的讀后感篇十一
【1】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后,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余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于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zhèn)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jiān)、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英法聯(lián)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筑也大多被毀于火。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于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幸免于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筑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筑又遭掠奪焚劫。
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無能。聽起來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確切。歷史上的無數(shù)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后、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于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后、軟弱就要挨打。
現(xiàn)在,圓明園已辟為遺址公園,并正對遺址進行保護性維修,恢復山形水系、園林植被、橋涵閘路,部分古建筑也將重修。
【2】此園原為雍正皇帝為皇子時的賜園,待其即皇位以后擴建為離宮,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擴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后又附建長春園和綺春園,合稱圓明三園。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鎮(zhèn)之北,周圍泉眼叢聚,草豐樹茂,是絕好的造園之地。三園共占地350余公頃。園內成組的建筑群有一百二十三處,被譽為“萬園之園”。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占領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圓明園三園地勢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園。具體講,圓明園有三大景區(qū)。即中部的前湖后湖景區(qū),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宮廷區(qū)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島。每個島都有一組標題的景點,最大的一處稱“九洲清晏”,即取“禹貢九洲”的含意,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環(huán)繞后湖的東、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圍景區(qū),在這區(qū)里布置了小園林集群,如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中央景區(qū)。外圍景區(qū)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宮、城堡式佛寺舍衛(wèi)城、模仿商業(yè)活動的買賣街、藏書的文源閣、聽戲的同樂園、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風荷”、仿紹興蘭亭的“坐石臨流”、仿廬山的“西峰秀色”等。第三景區(qū)為東部的福海景區(qū),即以福海的大水面為中心,湖中有三個島嶼鼎列,以象征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湖岸布置了與水有關的二十處景點。此外,在圓明園的北宮墻外,尚有后來增建的一條狹長的景區(qū),主要表現(xiàn)水村野居的風光。長春園是圓明園的附園,在圓明園的東側。此園分為南北兩個景區(qū)。南區(qū)以淳化軒一組為主體建筑,周圍湖島布置了十個景點,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園、鑒園、獅子林、海岳開襟、玉玲瓏館等。北區(qū)為一橫長地區(qū),區(qū)內布置了六幢歐洲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式建筑,名為諧奇趣、蓄水樓、養(yǎng)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俗稱西洋樓。這些建筑的體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門窗細部俱為歐式建筑作法,但細部雕飾也摻雜了中國式的紋樣。建筑前還配有人工噴泉。西洋樓建筑是歐洲建筑文化第一次傳入中國的完整作品,也是歐洲與中國兩大園林體系首次結合的創(chuàng)造性嘗試。綺春園也是圓明園的一個附園,是多座私家小園合并擴建而成的,共計三十景??傮w布局不拘泥一定章法,但更富于自然情調。景與景之間疏密相間,水系也比較錯綜復雜,形成小巧玲瓏的格局。綜觀圓明三園可知其造園之骨架在于理水,通過人工巧構,安排出大、中、小的湖泊群,同時互相串通,形成水系。水系之外又配以陸地游覽線,再加上假山土阜的障景作用,把全園分劃成山復水轉、層層疊疊近百處的自然空間,為開拓各類園林意匠構思創(chuàng)造了條件。建筑群體組合都以組景為目的,每一景點皆為一個小型園林,因此形成“集錦式”的規(guī)劃形制。圓明園的單體建筑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官式的束縛,廣征博采地方民居形式及刻意求新的體型,小巧素雅,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圓明園中還選用大量花木植物,移植馴化一部分南方植物,花季搭配,造成繁花似錦、四季如春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圓明園遺址位于北京海淀區(qū)頤和園東,海淀鎮(zhèn)北,原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與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合稱“圓明三園”,占地約345公頃。目前園中西半部沿未開發(fā),主要開放了東部園景,開放面積200多公頃。殘存的大水法是圓明園遺址的標志。此處原是聞名遐邇的“西洋樓”——園林化的歐式宮苑,將中國園林藝術與西式建筑巧妙地融在一起,中西合璧,成為建筑史上的經典。遺憾的是,西樣樓以木結構為主,在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的罪惡之火中焚燒殆盡,唯一殘存的大水法因其為石制而得以幸存。這兩根依然不失精美的大石柱經蒼桑,巋然不支,令人感慨萬千。園內還有介紹圓明園歷史的圖文資料展室;按原貌復制而成的“圓明園”微縮的模型;以及曾是皇家娛樂處——迷宮。據說當?shù)拿詫m的游戲規(guī)則是:皇上坐在迷宮中心,眾宮女從周邊打著燈往前跑,誰最先跑到皇上身邊誰就能得賞?,F(xiàn)在游人的興趣則在:從入口進,七拐八繞,終于找到出口。曾經笑傲萬園的璨燦的圓明園建筑已經萬劫不復,所剩的除了殘碑傷石,更多的是對往昔的沉思,各永遠不會飛煙盡的自然山水。這是圓明園遺址最獨特的風格:洗盡鉛華,凝重質樸,笑看山水,淡以致遠。圓明園遺址仍保持水景園特色,園內遍布水域,大小河道把大面積的“福?!焙鸵?guī)模稍遜的“后湖”,以及眾多小塊面聯(lián)結成完整的河湖水系,襯以聚土而成的山崗、島堤和荒石,別有秀色,仍是今人所愛之園。特別是附近清華、北大等高校名府中的莘莘學子,課余經常騎車到此,觀水賞月,體味園中不盡的底蘊——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圓明園遺址 “假若你能幻想神仙也和常人一般大小,此處就可算做仙宮樂園了。”1860年10月,一個英國隨軍牧師跟著英法聯(lián)軍踏進北京圓明園時,情不自禁地驚嘆,“我從未見過一個景色,合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 開闊眼界?!?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便是燕人游覽之地。遼代以后,皇室和達官貴人紛紛在此占地造園,作為避暑游憩之所。1684 年,康熙命葉陶在清華園舊址上建“暢春園”,作為“避喧聽政”之所,1709年又開始營建圓明園,作為皇四子胤禎的賜園。“圓明”乃“圓 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而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取恪守圓通中庸,聰明睿智之意。胤禎繼位后,于1725年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圓明園,增 修亭榭樓宇,引水架橋,鑿池造山,使其成為兼有“宮”和“苑”雙重功 能的離宮型皇家園林。自雍正始,園居成為一種宮庭風尚,皇帝年初朝賀一過就移居園宮,直到冬至天壇祭天前才回大內,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園中度過。園中由雍正題署的建筑群有28處,其中長春仙館是皇太子弘 歷讀書習文的地方。弘歷即位后,圓明園擴建進入全盛時期,在他主持下,圓明園東北建“長春園”、東南建“綺春園”,三園共建景點100余 處,因三園均由圓明園總管大臣管轄,故此三園后來通稱圓明園。圓明三園成倒品字型鼎立,總面積350公頃,內有橋梁百余座,風 景群100多處,樓臺殿閣等建筑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比故宮還要多 1萬平方米。三園外圍約10公里,圍墻約2萬延和(因多為雙層圍墻),規(guī)模極大,號稱萬園之園。圓明園從始建到被毀歷五世150年的修筑,成為三山五園之首。這個被乾隆譽之為“天寶地靈之區(qū),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的園林杰作,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園林發(fā)展史上,都不愧 變一顆璀燦的明珠。就是這么一座美麗如仙境的大型皇家園林,歷史上的某一天卻化為廢 墟……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憤慨地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 個搶東西,一個放火?!@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1856年10月,英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6 日,法軍攻占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自殺,次日,英軍到。在圓明園無數(shù)珍寶面前,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目光迅速變得貪婪無比。于是,對園內珍寶開始了明火執(zhí)仗的疫狂搶劫,據《泰晤士報》隨軍記者 報道:他們“誰也不知道該拿什么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瓶因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他們的營帳里堆滿了搶劫來的珍寶,這些珍寶有的被現(xiàn)場拍賣,有的則被作為禮品獻給英國國王和法國皇帝。現(xiàn)在,英法博物館里收藏的中國文物有許多就掠自圓明園,如英國“大英博物館”里的晉代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的唐人摹本、法國 “國家圖書館”藏的沈源、唐岱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等等。為掩蓋劫掠 罪行,10月18日,3500多名英國士兵在圓明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一直燒到19日,熊熊火光染紅了北京城的上空。這是世界文化史上空前 的浩劫。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在風中搖搖欲墜的圓明園又一次遭到浩劫,強盜們四處搜尋殘存的珍寶,最后又是一把大火。圓明園,這座世界園林藝術的絕作,終于轟然倒塌,淪為一片廢墟,只剩些殘?zhí)箶啾谪A⑦z址,野蒿荒草隨風搖晃,似乎是在向前來“憑吊”的后人們訴說著侵 略者的罪行。
毀滅的讀后感篇十二
文化的力量是不可磨滅的,時間的流逝只能是文化的積蓄,而漫長的等待則是文化的新生。
龐貝古城的毀滅是文化的損失,而遺跡的發(fā)現(xiàn)又是涅磐的超越。新生的龐貝文化是廢墟的象征,是古代文明的延續(xù),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千年的積累只為一時的驚嘆,廢墟中呈現(xiàn)的是堅強的美以及那眼望東方尋找文明的可憐的追溯。然而,虛偽的道德評論家望著龐貝文化不為其而贊賞,卻大量發(fā)表虛偽的道德理論,實在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沉思。
古文明的發(fā)現(xiàn)是研究先人的可靠證據,因為一種文明代表一個種族的生命。
文化的腳步不會因誰而停止,遺失的文化只是掩藏,正因為有遺失,所以才有追尋,追尋古老精神的高尚以及物質生活的飽滿。
一種遺失的文明,代表著一種文化的新生。
毀滅的讀后感篇十三
我看了一部愛國主義影片——火燒圓明園,這部影片講了圓明園的毀滅,和英法聯(lián)軍的猖狂、可恨。還講了中國清朝末期皇帝的腐敗無能。
這件事還要從慧家而妞說起,她就是慈禧太后。有一天,她在一家刻石廠里看石雕,慈禧看見龍在上鳳在下的圖案石板,就問刻石的大爺:“這些圖案怎么都是龍在上鳳在下的?”
哪位正在可石的大爺停下手中的工作,回答道:“當然了。因為龍是皇上,鳳是皇后,因此是龍在上鳳在下?!?/p>
“要是我做了皇后,我就要鳳在上龍在下的圖案。”
“那得你做了皇后再說,現(xiàn)在我擺給你,不要錢。”
很快就有了鳳在上龍在下的圖案。但是她還絕的這還不夠,她有要求要龍在下盤旋,鳳在上展翅高飛。
很快到了竟選皇后的時候了。在幾個月后,慈禧成了皇后。因那是中國已經腐敗無能,讓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燒毀了圓明園,他們燒毀圓明園的理由是:主人不讓他們搶。
那時候的英法聯(lián)軍事多么的猖狂,因此,我們要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毀滅的讀后感篇十四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秷A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讀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圓明園是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始建于1709年,歷時150年陸續(xù)建成。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shù)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shù)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被譽為“萬園之園”。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xù)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的建筑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后,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我真為這個猶如人間仙境,巧奪天工,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園林而感到惋惜啊!為了不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fā)圖強,學好各項本領,繼“神州五號”之后,為研制并發(fā)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備力量,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我們的國家不容侵略,我們的人們民不再受侮辱!
毀滅的讀后感篇十五
南方的毀滅
讀后感
當滾燙的巖漿從維蘇威火山口噴涌而出時,也即是龐貝城的毀滅之時。
在《南方的毀滅》一文中,余秋雨先生用飽蘸深情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的一幅幅畫面,讓我仿佛能夠看到,當死亡的恐懼突然擺在面前時人們的驚慌失措、悲涼和無助。這個有著兩萬多人口的小城,就在一夜之間被吞沒了。前一秒鐘還在熟睡中的人們,頃刻之間就被火山灰定格成死亡的永恒。
讀罷全文,掩卷深思,如果災難突然發(fā)生,我相信所有珍惜生命,真正熱愛生命的人,是不可能在災難面前鎮(zhèn)定自若的。求生的本能將會促使他們拼盡全力作垂死的掙扎。而這種掙扎是多么地震撼人心!
由于火山灰的堆積,龐貝城中的居民,被固定在了死亡的瞬間。再次光臨龐貝城的一千多年后的人們,所看到的,是無數(shù)個遇難者被制作成的人形模殼,就好像標本一樣。逼真,卻不是生命。在數(shù)萬個人形模殼中,最使我動容的,是一名雙手撐在地上的男子。這名男子,雙手撐在地上,仿佛他下一秒鐘就將站起來,可是一蹲就是一千年,當他重返人世之時,竟變成了冰冷的石頭!我承認,生命是堅強的,然而,在災難面前,又是多么脆弱!
余秋雨的文字里,有與死神殊死搏斗的驚心動魄的場景,也有后人對龐貝城在毀滅之前城中生活、文化、風氣的毫不留情的評判?;蛟S是龐貝城距離現(xiàn)代人們太過遙遠,人們感受不到那里的人性之光,感受不到之前龐貝城內的人們那種真實、平凡而又和悅的生活,感受不到那里的人們?yōu)榱诵腋5纳疃鞒龅姆N種努力。但是,和我們最貼近的就是近幾年各個地區(qū)頻發(fā)的地震、海嘯、泥石流了吧,相信每一次的災難,都會給遇難者的親人家屬、朋友的心靈烙下深深的創(chuàng)傷。在無法阻止的天災面前,我們顯得那么無能為力。但有誰又會去咒罵那些安息的生靈呢?就純粹的生命而言,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面對每一次的災難,我們除了實施救援,重建,安撫,還能做什么。因此,在災難來臨之時,災難之中乃至災難之后,我們需要的是什么?是那種毫無根據的猜測、指責,還是應該給予更多的溫情和關愛?
許多人指責龐貝城生活的奢侈,認為這次災難是上天的報應。在我看來,對一些無辜的逝者的指責,是多么可笑,荒謬。痛定思痛,我們最應該做所能做的,就是為所有的逝者祈福,然后強大自我,以致在猝然而至的災難面前盡可能地從容應對并戰(zhàn)勝。
龐貝城的毀滅,將成為后人的警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76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