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對書中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思考和疑問后進行的書面表達。寫讀后感時,要注意字詞的準確選擇和句子的流暢,使文章更具表達力和文采。以下是一些讀者自己撰寫的讀后感,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得靈感和啟示。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一
在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充滿奇幻色彩的書,名叫:《消失在醒來后》,它是馬來西亞的作家——許友彬?qū)懙摹?戳诉@本書的題目,你一定迷惑不解吧,這是什么意思呢?就讓我來告訴你,這本書的大概講了什么內(nèi)容吧!
這本是《20xx年》的續(xù)集,大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冰凍復活人”,12歲少年徐若宣,逃離了大蘭島的黑心醫(yī)院,去找和自己失散47年的父母。當他費盡周折終于回到當年生活的地方,卻發(fā)現(xiàn)爸爸蒼老得像爺爺,媽媽也已在當年的雪崩中被埋。與爸爸重逢的喜悅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淹沒了:弟媳婦柔晴正在趕往大蘭島,要替自己即將出生的孩子做“開竅手術”。她不知道,那就是危險的靈魂轉(zhuǎn)移手術!為了找到媽媽,拯救親人,徐若宣重返了黑心醫(yī)院。一覺醒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而自己的身體卻不知去向。后來他才知道,自己的身體被人利用了。徐若宣發(fā)誓,要找回媽媽,找回自己的身體,將壞人繩之以法。終于,經(jīng)過努力、奮斗和勇敢,徐若宣找到了變成白兔的媽媽,找到了自己的身體,和爸爸、媽媽、柔晴、如風一起生活在了一起。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最終是不會失敗的,只有堅持不懈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的甜蜜。再想想我,我一點兒也不勇敢,如果我遇到徐若宣那種情況,說不定我早就氣餒了。
失敗乃成功之母,如果一個人多受挫折,但他不放棄,繼續(xù)前行,那么他終有一天會成功。反之,如果一個人一生都一帆風順,那么,他將感受不到成功是怎樣的,因為,沒嘗過苦,是不知道甜的。
這是一本好書,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想了解這本書的具體內(nèi)容嗎?那就看看吧!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二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三知:致良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我覺得看似是平行關系,其實更是遞進關系,一步接一步的,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作用。
過去我認為“致良知”的含義就是要講道德,遵循內(nèi)心的良知,做一個善良的人。讀了《醒來》這本書以后,我對“致良知”又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對世界、人生、萬事萬物要有正面、正確的思想認知。
那么正面、正確的思想認知從何而來呢?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探索、發(fā)現(xiàn)、反思、改正、再反思、領悟。比如在財務工作上,發(fā)現(xiàn)自己精神倦怠就應該意識到以這種狀態(tài)登記賬務會加大出錯的機率,要盡快調(diào)整好狀態(tài)。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善或不愛交流,就要去甄別是先天因素,還是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決不能維持負面現(xiàn)狀,要變要改。
我們都說知易行難。知行合一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王陽明提出“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八字箴言為后人借鑒。箴言里最為重要的是要“立志”。秦朝的陳勝曾經(jīng)回答別人的話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是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我覺得他這句話站在一個農(nóng)民起義領袖的立場來說無可厚非,可對于聽者而言有些難為人和狂妄自大了。
立志要立符合實際之志,不能好大喜功,目空一切,如果人人都想著做大人物,那誰做實事呢?后來的史實也證明秦朝農(nóng)民起義的失敗與陳勝后期的狂妄自大,脫離干部和群眾有直接關系。志向越遠大越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越要勤學苦干,越要沉住氣。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向和對社會有益的,志向平凡也未嘗不可。
立志了未必能勤學;勤學了未必能改過;改過了未必能責善。要做好這八字箴言首先還在于正心誠意,心不正意不誠則志不純,學不端,錯不改,甚至損人為己,勸勉他人從善更無從談起。
在工業(yè)社會,成為圣人很難,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卻很簡單,只要你想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當時的圣人對當時的社會很有用處,未必對當代還那么有用處,時代標準不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與其為萬世師表,不如做時代先鋒。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三
從始至終,我讀過最科幻最神秘的小說就應該歸它所屬了,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什么叫做驚險。許友彬叔叔的作文可以是穿越時空超越年齡的,不但我們喜歡,大人們也可以借此平靜心情,重尋自我。
故事是從一次旅游開始的,主人公徐若u在他十二歲生日的時候他和他的父母去新西蘭,不料趕上雪崩被冰凍了三十七年,又被一位黑心博士挖掘到,在冰箱里又冰凍了十年,四十七年后徐若u保持了十二歲的容貌,之后他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找到了上空原醫(yī)生,可是狡猾的上空原一次次的脫逃,但是在他的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終于在冰川找到并抓住了上空原,然后又讓助手小王把上空原和徐若u的靈魂換回來。
看著這個故事,感覺好不可思議,在如今的科學時代中,真能變成現(xiàn)實嗎?那樣奇幻那樣神奇。這本書帶給我更多是醒悟,有些事情到了失去的時候才知可貴的道理。一幕幕情景浮現(xiàn)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記憶中爸爸為了幫我鍛煉身體總是想辦法去參加各種健身班,媽媽為了我的身體健康總是想辦法讓我吃營養(yǎng),吃新鮮。冷了,熱了,學習成績下降了,他們總是事無俱細,事事關心……。但是那時的我總是覺得爸爸媽媽太羅嗦,有點多管閑事。我總是認為他們在逼我做我不喜歡做的事情。慢慢地,我長大了現(xiàn)在我才知道,父母都是為了我,其實他們就是我的雙翼!
翻著這本書《消失在醒來后》,感觸越來越多,其實,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應該多珍惜現(xiàn)在,珍惜所有,不要到了失去了才知可貴!也許很普通的幸福就是我們真正的幸福。
勇敢地跨出一步,珍惜擁有,迎接未來!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四
《醒來》對我來說真是一本特別的書。怎么個特別法呢?明明它寫的非常吸引人,可我就是做不到像讀很多書那樣一口氣讀完。許多章節(jié)的濃度如此之高,我必須看完一篇停下來緩一緩才能繼續(xù)往下看。
“無論是佛、道、基督、奎師那,甚至心理、靈修、星座、易經(jīng)、哲學……所有形式都是表象。它們通通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卻不是月亮本身”。
其實,ting最最打動我的是他的真實,之前沒見過任何一個作者像他這樣赤裸裸地扒開自己給別人看。就像這本書的書脊一樣,就那樣裸露著不加任何裝飾。柴靜曾經(jīng)說過“真實自有雷霆萬鈞之力”。因為真實,他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看著年幼的ting被自己親媽羞辱,我會感到一陣恥辱,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親爸在臨死之前還在使用小伎倆防范自己,我跟他一樣感覺到冰徹骨髓的寒心??吹浆斈岫涯嵌误w驗的時候我好像呼吸都停止了。還有被成功人士示愛那段,先是得意,然后察覺自己的‘小我’被滿足的種種想法然后逃跑,這樣真實細致地剖析自己的作者你看到幾個?其實,對ting來說,真實就是他一直以來的生命狀態(tài),拋開了對所有金錢啊名利啊這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追求,他不需要更不屑用任何面具來裝飾自己。這樣的狀態(tài),這樣真實地做自己其實是多少人想要達到的目標啊,“凡真實的,必會相遇”愿我們所有人都有勇氣去扒開表面上的層層偽裝去跟那個最真實的自己相遇!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五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消失在醒來后》作者是馬來西亞的許有彬。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說許有彬的作品有很強的可讀性。因為這些作品不僅故事情節(jié)極具巧思和幻想,而且人物刻畫鮮明,情節(jié)耐人尋味,語言樸實明凈。這些都是兒童文學最寶貴的品質(zhì)。我愛不釋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事徐若宣,他是一個冰凍復活人。被雪埋47年的徐若宣逃離黑心醫(yī)院去找失散多年爸爸媽媽。和爸爸重逢的喜悅被一個消息淹沒;弟媳婦柔晴去大蘭島,要為自己沒出生的孩子做“開竅手術”,弟媳婦柔晴并不知道,那個手術就是上原空醫(yī)生研究出來的危險的靈魂轉(zhuǎn)移手術!徐若宣為了拯救親人,重返大蘭島的黑人醫(yī)院,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珍珠。
讀完這本書,徐若宣的冒險太刺激。難道未來的世界就是這樣嗎?那我們就應該開始保護環(huán)境,沒有了島,沒有了昆蟲,連新鮮的水果都難得到,吃的都是分子食物那真是太恐怖了。想到蘇州的天氣越來越熱,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據(jù)說,北極熊應為氣候變暖沒食物吃而死。這是多么可怕的結(jié)局。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六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懸疑溫情系列的'書,名字是《消失在醒來后》。
我剛拿到這本書時封面就非常吸引我,上面有一個男孩騎在大香蕉上飛向天空,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打開這本書慢慢的品味。
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名叫徐若宣的男孩,從他12歲開始就消失了,但到了20xx年他又回來了,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家人,但在他家附近找到了一位先生,他知道徐若宣爸爸媽媽的下落。
那位先生帶他來到了另外一個城市,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爸爸。爸爸見到他頓時驚呆了,淚流滿面,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臉上卻露出了笑容??尚烊粜h(huán)顧四周并沒有找到媽媽,這時爸爸才告訴徐若宣:他不在的幾年里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在他剛走沒幾年城市發(fā)生了蟲災。因為媽媽最怕的就是蟲子,所以家里總是打掃地很干凈。可是就在一天早上,媽媽還在睡覺的時候,突然一群毛毛蟲爬到了她身上,追著她跑,跑到陽臺時只能停下了腳步,眼睜睜的看著一條條毛毛蟲爬過來,媽媽只好從陽臺上跳下去,就這樣媽媽去世了。現(xiàn)在爸爸又結(jié)婚生了一個男孩,他的兒媳懷孕了,聽說小孩還沒出生前要做一次開竅手術,而且只有到日本才能找到世界上唯一會做開竅和靈魂交換手術的醫(yī)生——上空原。于是他們匆匆忙忙地趕到日本做開竅手術,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因為上空原沒有經(jīng)過法律的認可做靈魂交換手術,為躲避警察的抓捕,他就與徐若宣的靈魂互換了。徐若宣就這么應差陽錯的被警察逮捕了,他把事情的經(jīng)過告訴了警察。警察抓到了上空原,他又恢復了原本的身份。爸爸最后知道這一切都是騙人的,以后不能再輕易相信別人的傳言,就這樣他們回到了家里,徐若宣從此和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個故事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驚險、刺激,人類真能交換靈魂嗎?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七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消失在醒來后》。
這本書可有趣了,你們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么時候嗎?哈哈,這本書講的是未來20xx年的一個故事,故事內(nèi)容說的是一個小男孩被冰在了一塊冰塊里47年,20xx年他被一個叫比古的醫(yī)生救了出來,出來后他遇到了一個叫上原空的壞人,上原空對他實施了靈魂交換手術。后來他靠著自己的機智聰明把靈魂又換了回來。主人公叫徐若宣,他長得很帥,而且很聰明。有一次,他遇見了上原空,就立即報了警,警察立馬趕過來抓住了他。但上原空怎么也不肯說自己會靈魂轉(zhuǎn)移手術,讓警察以為他在說謊,后來他想出了用激將法讓他說出口。
我覺得徐若宣的經(jīng)歷真是太緊張、太刺激了。我很喜歡這種一句話一段的寫法和幽默的語句,讀起來感到非常輕松。我覺得徐若宣只是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我也想冰凍47年后再醒來,但我不想像書里寫的那樣有靈魂轉(zhuǎn)移手術,但我疑問,靈魂看不見怎么做手術。
這本書很有趣也很好玩,希望大家讀一讀。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八
原來上原空醫(yī)生把徐若宣的靈魂放在了珍珠的身體里,而她又叫她的助手小黃幫她的靈魂放在了徐若宣的身體里逃走了,在這段時間里她干盡了壞事。而另一邊的徐若宣也和大家一起尋找上原空,他憑著大家的力量,收集了大量的線索和證據(jù),想了許多的辦法,終于把上原空抓住,但陰險的上原空根本不承認自己是上原空。徐若宣只好再去找她的助手小黃,小黃最終在良心的譴責下把一切告訴了他們,還為他們重新做了一次手術,使他們都恢復了健康。
《消失在醒來后》這本書讓我明白邪惡始終壓不過正義!所以,只要我們遇到事情都能像徐若宣那樣勇敢、堅強,我相信,無論什么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醒來的森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九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三知:致良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這三者看似是平行關系,其實更是遞進關系,一步接一步的,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作用。
過去我認為“致良知”的含義就是要講道德,遵循內(nèi)心的良知,做一個善良的人。讀了《醒來》這本書以后,我對“致良知”又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對世界、人生、萬事萬物要有正面、正確的思想認知。
那么正面、正確的思想認知從何而來呢?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探索、發(fā)現(xiàn)、反思、改正、再反思、領悟。比如在財務工作上,發(fā)現(xiàn)自己精神倦怠就應該意識到以這種狀態(tài)登記賬務會加大出錯的機率,要盡快調(diào)整好狀態(tài)。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善或不愛交流,就要去甄別是先天因素,還是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決不能維持負面現(xiàn)狀,要變要改。
我們都說知易行難。知行合一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王陽明提出“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八字箴言為后人借鑒。箴言里最為重要的是要“立志”。
秦朝的陳勝曾經(jīng)回答別人的話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是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我覺得他這句話站在一個農(nóng)民起義領袖的立場來說無可厚非,可對于聽者而言有些難為人和狂妄自大了。立志要立符合實際之志,不能好大喜功,目空一切,如果人人都想著做大人物,那誰做實事呢?后來的史實也證明秦朝農(nóng)民起義的失敗與陳勝后期的狂妄自大,脫離干部和群眾有直接關系。志向越遠大越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越要勤學苦干,越要沉住氣。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向和對社會有益的,志向平凡也未嘗不可。
立志了未必能勤學;勤學了未必能改過;改過了未必能責善。要做好這八字箴言首先還在于正心誠意,心不正意不誠則志不純,學不端,錯不改,甚至損人為己,勸勉他人從善更無從談起。
在工業(yè)社會,成為圣人很難,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卻很簡單,只要你想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當時的圣人對當時的社會很有用處,未必對當代還那么有用處,時代標準不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與其為萬世師表,不如做時代先鋒。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十
什么?!20xx年;什么?!冰凍復活人;什么、!“小蜜蜂”血液偵察器什么?!全息照片;什么?!飛天球;什么?!靈魂轉(zhuǎn)移術;什么?!異體人;什么?!夢閘子......是的,這些在21世紀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全部出現(xiàn)在許友彬叔叔的科幻小說《消失在醒來后》中。正所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漫長而又炎熱的暑假中,書籍是不可少的,其中《消失再醒來后》便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冰凍復活人”、12歲少年徐若宣逃離大蘭島的黑心醫(yī)院,去找和自己失散47年的爸爸媽媽。他費盡周折終于回到當年生活的地方,卻發(fā)現(xiàn)爸爸蒼老得像爺爺,媽媽已經(jīng)在當年的雪崩中被埋。與爸爸重逢的喜悅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淹沒;弟媳婦柔晴正在趕往大蘭島,要替自己即將出生的孩子做“開竅手術”。她不知道,那就是危險的靈魂轉(zhuǎn)移術!為了找到媽媽,拯救親人,若宣重新返回大蘭島的黑心醫(yī)院。一覺醒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自己的身體已經(jīng)不知去向。而新聞報道顯示,他和媽媽的身體正在圣保羅島被人利用來作案。若宣發(fā)誓要找到媽媽,找回自己的身體,將不法醫(yī)生繩之以法。他不能讓自己和親人再一次消失。
科幻故事讓我看到了可能的'未來。未來真的會是這樣嗎?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我不希望碰到徐若宣遇到的那些事情,我希望在20xx年,我依然可以種花種草,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談心喝茶,可以做有意義的事情?!皳碛凶约?,擁有愛,就是幸福。”純潔的靈魂不論在什么樣的身體里,都會熠熠生輝的。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十一
是誰那么慌,剪破十月的時光。秋風一陣陣襲來,吹得我從身到心一撥一撥地凄涼。
當我從朦朧中醒來,睜著惺忪的睡眼,一絲一縷的陽光盛滿在教室的窗臺上,干凈而純粹。但我卻不自覺地越過這一切,看到的是埋頭在學海中遨游的同學們,厚重的卑微感油然而生。
我知道我可以早起十分鐘,晚睡十分鐘記幾個單詞和成語,用玩手機的時間弄懂一道數(shù)學題,用看雜志的時間做完一篇英語閱讀,把k歌、看電影、聚會、玩游戲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但總有人比自己更努力。
我懂得即使對學習有厭惡之感,在青春期的某個時間點,我都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高于所有,我要學會承受孤獨,要把自己逼出最大的潛能。沒有人會為我的未來買單,要么努力上進,要么爛在人生廢墟里,這就是生活。
有時候,當自己迷惘時,覺得沒有路了,可是,事實上路就在前方。那些比自己強大的人都在拼命,我又有什么理由停下腳步呢?于是,唯有奮然前行。
如果你希望自己有輝煌的一天,那就拿起書本吧,任何偉大的夢想不可能從幻想中走向現(xiàn)實,就像我們永遠沒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任何光輝的時刻必定是從一分一秒的努力中得來。
據(jù)科學研究表明,全世界最聰明的愛因斯坦的智力僅僅被開發(fā)了12%而已,所以,不要以自己愚蠢作為借口了,我們是不是下一個愛因斯坦?誰又會知道呢?我始終堅信一句話——沒有人會輸,除非你不想贏。
有一段廣告詞,我覺得很好,那就是——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guī)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xiàn)在,我決定我的將來,你嘲笑我一無所有不配去愛,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
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zhì)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精彩。帶上被墮落囚禁的心醒來,從這一刻開始為自己想要的將來努力吧!多年后回首過往,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連自己也會被感動的過程。
醒來作文600字4
繁華睡去,綠葉漸黃,蟬鳴消散,大雁南徙。又一年秋天。和以往一樣,依舊孤身。每個人都有無法忘記的人,開了門只有風雨聲。初秋,在被窩里蹭一個好夢,我終于可以釋懷。
我記得我們曾經(jīng)在路燈下并肩行走,斑馬線的影子被我們踩在腳底,記得我們一路矜持而有禮的寒暄,記得他的身影,那么好看的輪廓。夜風勾勒黛青色的遠山輪廓,遠處播放著某支曲子,那個男聲沙啞的像午夜的愛人。我也以為我們會擁有一個浪漫的故事。那天我在街頭漫無目的的行走,心里痛的翻江倒海,我卻無從說起我的悲傷。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反復的做一個關于他的夢,一個人想念,自己和自己戀愛,心酸的三緘其口卻淚流滿面。我以為這個漫長的夢是沒有終點的。我以為青春的孤獨會如藤蔓,扎根于我的悲傷,將蔓延到我的一生,將所有美好時光都斑駁。我曾極度消極把孤獨當成終生的歸宿,我曾以為我一生都將活在對他求而不得的悲傷中。然而在這個秋天的一個夜晚,從靈湖走過,人工的噴泉,播放著天空之城的音樂,五彩的燈光有規(guī)律的變化,我知道我終于放下了。在夜色中穿行,和別人聊天聊夢想聊生活。我那破碎陳舊的夢,終于醒來。雖然我早知道我曾以為的愛不過是一個執(zhí)念我卻不肯醒來。也許是太孤獨,太想要一個人來陪伴,所以一直做著一個單戀的夢,在苦衷中感動自己。直到有一天,秋風為我送來一個新的人,用陪伴告訴我溫暖誰都能給,那不是愛。仿佛大夢初醒,認認真真的去看書寫字,一群人吃飯一個人泡圖書館。我只想要一個人簡簡單單的生活。就這么一輩子,直到老去,白發(fā)蒼蒼。
時間是種極好的東西,原諒了不可原諒的過去,過去了曾經(jīng)過不去的。是夢終會醒。我們終究要長大。我曾無比渴望以長大來證明自己,卻也極度矛盾的渴望有人陪伴有人對我說愛你。我把自己年輕時的愛都給了他,不是因為他好,只是因為我想放棄我所有感情。年幼時的傷口支配著我們犯下一些過錯,做一些極端殘酷的選擇。不懂得愛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關于愛情的舊夢已經(jīng)醒來。也許還要很久,付出很多努力,才可以從關于親情的故夢中醒來。也許下個秋天,也許就在冬天,也許漫漫人生,然而我期待這一天。
人生總是有夢。我們一直在編織,學會遺忘學會放下。在這個燦爛的秋天,自己在場就已經(jīng)很好。
醒來作文600字5
某一天清晨醒來的時候,如果你仔細聆聽,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奇妙的聲響。
有時候,是鳥雀在叫。它們憩在窗外的某棵樹上,用清秀的嗓子唱著歌。時而輕緩,時而急驟。那一刻,你會覺得它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奏家,它們的歌唱是靈魂的歌唱,它們的歌聲優(yōu)美而輕松。
如果你掀開被子下床,你會聽見附在被子上的埃塵飛揚時互相打斗的聲音。這聲音細小而短暫,有時候會被你的一個噴嚏所掩蓋。當你刷牙洗臉涂各種霜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聲音無處不在,它們就圍繞著你,你去哪里它們就出現(xiàn)在哪里。細辨這樣的聲音,你又會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重復,它們的每個韻腳都是獨一無二的,仿佛是一個舞女在平滑的冰面上冰刀與冰摩擦時發(fā)出的聲響。
當你下樓吃飯,在陰暗的樓道里,你又聽見很多聲音。裝米的麻袋和各類雜物堆放的角落里,小老鼠竄動的oo@@聲;下臺階的腳步聲;急促的呼吸聲;抬頭或是低頭的一瞬間骨骼碰撞的咯咯聲。它們這些聲音都來自那狹窄而黑暗的樓道間,如果你確認你曾從那里走下來過,那么你該聽見這些聲音的細語。
不過如果你吃飯吃的太過專心,也許你會錯過碗里的米粒之間低聲的呢喃。它們交談的聲音黏膩而平鈍,就像是蒼蠅被粘在捕蠅板上翅膀急速地振動發(fā)出的聲響。它們甚至在即將被送入你的嘴里前一秒,依舊這樣不知情地攀談。這聲音細小而驟短,難怪你會聽不見。
如果米粒的交談你無法聽見,那么當你站在陽光里,來自世界各方的聲音中你一定會有所收獲。那草坪上小狗奔跑的聲音,風拂過樹葉碎碎的聲音,花香漫溢開去的聲音……如果你隨手攜了一個玻璃瓶子,你甚至可以將這些美妙的聲音全裝進去,塞好瓶栓,你會有一個類似于音樂盒子的音樂瓶子,而且這聲音是大自然與生俱來的不加修飾的聲音。聽著它,你會有一個甜蜜的夢境。
給樹澆一點水,把花移到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在此刻,同樣有許多不一的聲音。它們有的附在樹椏上,有的藏在樹根,有的坐在花的花瓣上,有的還點起燈睡在棕色的土壤里。
這些,都可以在清晨醒來的時候被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這些細微的聲音,都是生命的聲音。如果你還不曾留意這些聲音,那么也許你該嘗試著搬把椅子,坐在陽光里,閉上眼睛,靜聽這世界的聲響。
醒來了讀后感想篇十二
我常??吹侥切┚俚脑挄嘧x多看幾遍,去仔細咂摸里面所蘊含的道理和思考角度。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jīng)驗不妨想想為什么。又或者去回顧一下你的座右銘是什么,為什么會用這個作為座右銘。
弗蘭.勒博維茨說,先思考,再發(fā)言。先閱讀,再思考。看完李銀河的《醒來集》,我對那些精辟凝練的文字有了新的認識,除去她社會學研究的光環(huán)以及作為王小波的遺孀這個層面,我對她是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更感興趣。這體現(xiàn)在她對于個人邊界的思考和人生的沉淀,透露著直接的善意和溫暖。
一、記錄是生命的刻度,文字是生命的延續(xù)。寫作對于有的人來說像水壩的水閘,只要一打開就奔流涌動,一瀉千里。而對于本書的作者來說是潺潺溪流,她用5年時間,每天起來寫幾條,最后一點點積累起來的。用她的話說像和尚撞鐘,是每天必做的功課。作者管叫它格言,有點像碎碎念,把每天的思考問題,用簡短的語言寫下來,是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記錄,也是對思考脈絡的整理。
記錄本身有力量,它能夠不斷提醒你出發(fā)的初心,不斷讓你自己覺察,修正,還有看到時間之外,那個最重要的因素——內(nèi)在。
這本書的風格有點像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不過沉思錄是寫給帝王自己看的警示錄,很多東西需要很多哲學的基礎才能看懂,相比這本李銀河老師的《醒來》更直白一些,更好懂一些。
我們都是時間長河的微塵,剎那間閃過,如果不能長相廝守,留下些許文字記錄也是對共同陪伴的懷念和補償吧。
二、每一滴水的夢想都是奔向大海。說文解字里“悟”是意思是從心聲,聽從內(nèi)心的聲音,方向是向內(nèi)的。生活是個混沌的東西,至于你能解析、化合、反應出什么元素、意義或者道理,取決于你。
在這個由暗而明,由粗而細的過程中,你把它分析、解析成什么就是什么。生命虛空,你的所得就是這個由混濁到清明的經(jīng)歷,也是你能帶走的所有。
這個過程有點像做酒,大家的原料差不多,而后續(xù)的發(fā)酵,蒸餾提取,最后做出來的酒是不同的。
到了六十耳順之年,作者對于察覺有更多的深刻認識。她在書里說“歲數(shù)越大越能感覺生命的短暫。越是獨處越能感受時間的流逝,這是年輕時和熱鬧時難以察覺的”。
關于修行和參透,都是作為每個人要接觸的課題。而認識自己,找到邊界,認知生活,體悟萬物,都是生命的附加價值,如果你只是活過,卻沒能提煉出一點經(jīng)驗和智慧,也是生命的一種遺憾吧。返璞歸真,刪繁就簡,然后大道歸一,殊途同歸,最后是見山還是山的思維上升。
三、時間啊,匆匆.安東尼.高迪用畢生的精力創(chuàng)建圣家堂,米開朗基羅用近4年的時間把一塊石頭變成大衛(wèi)雕像,而王希孟英年早逝只留一副《千里江山圖》聞名于世。時間匆匆,終其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已經(jīng)很不錯。進入暮年的人們總是感嘆自己是時間的窮人,然后把那些虛晃的、表面的,不重要的都拋棄,只留下自己喜歡的,平靜的,本真的。
李銀河老師把自己最真實最重要的東西包括她喜歡的顏色、音樂、詩歌等等都放在這里了,是整理,也是對別人的分享。
她說“人生就像一個旅程,從生到死就是一次徒勞的行走。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明確的目的,也無甚意義。路上的悲喜就是全部的內(nèi)容?!?/p>
等一杯水燒開,等一次花開,等一場雪來。對自己何必那么匆匆?每一次等待都是澄清,認知,體悟的機會。愿你平靜喜悅,自在安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65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