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15:43:15
優(yōu)秀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模板13篇)
時間:2023-10-29 15:43:15     小編:LZ文人

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以及教學環(huán)境和資源的條件。教案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這些教案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拓展教學思路,提升教學水平。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一

1、知識目標: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一個多音字“抹”,理解“無拘無束、嬉戲、啄食、高樓林立”等詞語的意思。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真切感受四季的變化之美,憧憬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現狀和未來。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表達的感情,學習表達方法。

生字卡片,課件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課時

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鄉(xiāng)村的景色是非常美麗的。如果我們坐在窗邊,看窗外的美景,更是別有一番滋味。(板書課題:窗外)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畫生字。

3、用合適的方法識記生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4、畫出一類生字所在的詞語,在小組內讀一讀。

5、檢測識字情況。

6、識字游戲認字比賽

三、生字回文,朗讀課文。

1、找生逐段朗讀課文,師重點指導課后“讀一讀”中詞語的讀音。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或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yè)

書寫生字,把課文美美地讀給爸爸媽媽聽。

理解課文內容

一、導入新課

二、感悟、探究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選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

2、請你默讀選出的自然段,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句子,一會與同學交流你的體會。

3、學生匯報,師適時點撥:

春天披:換詞法“冒、頂”(不情愿、雨大)體現“細雨如絲”

抹:換詞法“涂”(重、顏色深)隨意自然、體現“淡淡”

撲:換詞法“迎”(有準備)突然,味濃。

唱:擬人句、生動。

作者用詞真準確、貼切、生動,春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應怎樣讀?指導生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夏天映:閉目想象“小河映夕陽”的情景,讓你想到了什么?

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眨:擬人好像:比喻寫出了星星怎樣的特點?怎樣讀?有感情讀這段(生動、活潑、輕快)

秋天這段中有個“也”字,還有誰是快樂的?為什么?能讀出豐收的喜悅嗎?

冬天啄食:把啄去掉,生讀一讀,比較一下有何不同?

老師很喜歡結尾,“很久以前”這個詞讓你想起了前文的哪個詞?和前文的哪句話有聯系?什么寫法?把開頭和結尾連起來讀一讀。師板書(首尾呼應)

三、寫法借鑒

縱觀全文,作者是怎樣寫出窗外景色的古樸美麗的?按什么順序描寫了四季景物變化的?這篇文章的結構也常有特色,開頭結尾是總寫,分別寫四季,師板書“總-分-總”,以后你在習作中也可以試著應用。

四、積累

如絲的細雨,習習的晚鳳,豐收的喜悅,滾圓可愛的小雞,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四季圖,讓我們再次去欣賞、感悟、積累吧,請同學選擇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

五、練筆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麗,同學們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師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寫一寫嗎?拿出練筆本,寫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就行。

板書設計

窗外景色(總)首

(分)夏呼

秋應

古樸美麗(總)尾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二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獅子和鹿》,伸出你們的指頭,和老師一起認真把題目寫下來。生齊讀課題。

《獅子和鹿》也是一篇略讀課文,每篇略讀課文的前面都有導讀提示,我們一起來讀讀,我們這節(jié)課要完成的目標。認真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二、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指名兩位學生分別讀課文。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形式概括:

這個故事主要講一只鹿欣賞(),去抱怨();而當被獅子追趕的時候,()的角差點兒(),可()的腿卻讓它( )。

三、品讀課文第1—4自然段,感受鹿角的美麗和鹿腿的難看

1、欣賞鹿角的美麗

鹿角到底美在哪呢,讓小鹿如此欣賞?請你們找出來讀讀,并用“—”畫下來

1)當鹿發(fā)現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有什么樣的心情。

2 )指導讀出這時候鹿的語氣。

2、抱怨鹿腿的難看:鹿悠閑自得地欣賞美麗的鹿角時候,忽然覺得自己的腿很難看,開始抱怨了,他是怎樣抱怨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并用“—”畫下來。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2)指導朗讀:這時候鹿的表情怎樣?請學生帶著表情朗讀,讀出不滿、抱怨、嫌棄的語氣。

四、品讀第5—7自然段,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6自然段

2、交流:為什么美麗的鹿角差點兒讓它送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

預設一,學生可能會說: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差點兒讓它送命。

(當鹿的角被樹枝掛住的時候,鹿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預設二,引導學生:有力的長腿讓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多虧了四條細腿;而當鹿角被掛住了,眼看就要被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向前奔去,獅子再也沒有追上,多虧了四條細腿啊。

(這個時候,鹿又會想些什么呢?)

3、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感受驚險。

4、悟理

兩只美麗的角讓鹿差點兒送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遷移拓展

生活中你碰到過類似的事嗎?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最后師總結: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每個小故事都蘊含著一個道理,同學們可以去讀讀《伊索寓言》,相信同學們在讀后會獲得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滿足。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因是略讀課,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已讀,要求讀準讀通,讀出問題,讀出自已的感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的啟示,并根據課文中的道理,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講一講。學生各自發(fā)表了意見,有的學生說自已明白了,好看的東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東西并不是沒有用的。有的學生說明白了好看的東西有時也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不好看的東西有時卻會使自已有所成就。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三

1反復誦讀,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

2.朗讀品味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3.學習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fā)情感。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

1.查字典掃除生字詞。

2.把自己在閱讀中喜歡的語句嘗試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沒有看星的經歷,把你的經歷與感受描述一下。

1學時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星的經歷呢?看來,星星、星空是倍受我們青睞。那,你是在什么情況下看星的呢?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呢?我們來交流一下感受。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遙望星空有怎樣的感受。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請結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語句分析說明。

2.朗讀作者看星感受的語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可在適當的時候介紹寫作背景,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三讀品味文章之所以讓我們愿意一讀再讀,是因為用了一些生動的修辭。請同學們再讀讀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辭之句并加以賞析。(提示:比喻、擬人、排比等)

五、四讀延伸根據本堂課所學,結合自身看星的經歷感受,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味本文的語言美,情感美,同時請同學們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象,字數在100字左右。“漸漸地……我仿佛看見………我仿佛聽見……我覺得……”

六、作業(yè)布置

1.仿照本文按時間順序的寫法,敘寫自己的看星經歷,并展開聯想和想象,抒寫自己的情感。

2.閱讀二十二課《七顆鉆石》,結合自身對星座的了解,展開想象寫一個關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確的中心。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四

1.認識“仞、岳”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裳”,會寫“仞、岳”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第一單元我們學到了三首古詩,分別是什么呢?(生答)這三首古詩,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但是,你可曾想過,在這種和平寧靜生活的背后,有邊關塞外無數將士在浴血奮戰(zhàn)。(我們把表現這些內容的詩,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9課《古詩三首》。

1.齊讀三首古詩,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出示生字詞)著重指導。

(1)學生交流識字,輪流讀詞,師正音。

(2)注意區(qū)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組再次齊讀三首古詩。

1.同學們,讀完三首古詩,再與前面我們所學的三首關于童年的古詩相比較,你感受到了什么?(沒有輕松愉快的感覺,語言比較嚴肅,注重環(huán)境描寫。)

2.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首《從軍行》,看看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吧!

(1)(出示相關資料)了解詩人王昌齡。

(2)齊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題“從軍行”,初步理解古詩內容。

(3)(齊讀古詩第一、二句)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邊塞詩,詩的第一、二句,集中寫了邊塞之景,詩中描寫了哪些邊塞的景物呢?(青海、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這些景物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奇麗壯闊,蒼涼雄渾)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討論探究:抓住重點詞“暗”“孤”)這兩句詩突出了什么呢?(環(huán)境惡劣;戰(zhàn)爭慘烈;戍邊將士的孤立無援)現在我們已經抓住了這兩句的主要情感,誰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青海湖上空連綿不斷的烏云使大雪山都變暗了,從這座孤城可以遠遠望見玉門關。)

(4)如果你是戍邊將士,此刻你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你會想些什么?(快點回家)那么,詩中的`將士又在想什么呢?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齊讀第三、四句)第三句主要寫了什么?(戰(zhàn)士身經百戰(zhàn),連鐵甲戰(zhàn)衣都磨破了。)然而,即使戰(zhàn)爭如此慘烈,他們還是在心中暗暗發(fā)誓——(不破樓蘭終不還),不打敗敵人,誓不返回家鄉(xiāng)。突出了戍邊將士為了保家衛(wèi)國,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在大敵當前時決心奮戰(zhàn)到底的豪情壯志。

詩人在描寫戰(zhàn)爭時,先描繪邊塞風光以渲染戰(zhàn)爭氣氛,再集中概括戍邊戰(zhàn)士長期戰(zhàn)斗的艱苦生活及誓死破敵的豪情。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將士們殺敵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試著背誦這首詩吧!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從軍行》,在那奇麗壯闊的邊塞風光中,感受到了戍邊將士誓死破敵的決心和愛國熱情?,F在,讓我們再一次背誦這首詩,體會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豪情壯志。

2.接下來我們要來學習另外一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板書課題)

1.(出示資料)了解詩人陸游。

2.齊讀古詩,結合注釋初步理解內容。

3.這首詩的詩題很長,它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時間:秋夜將曉。地點:籬門外。事情:迎涼有感——一陣涼風吹來,心中產生一陣傷感。)所以簡單來說,題目交代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1.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了什么景?(漫長的黃河向東流入大海,巍峨的華山直上云天。)從句式上看,你發(fā)現這兩句詩有什么特點?(句式一致。)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對偶)。除此之外,這兩句詩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

2.這兩句詩寫了奇?zhèn)邀惖纳胶?,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美麗。然而,如此大好河山,卻淪于敵手,于是詩人筆鋒一轉,寫下(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結合注釋,說說你的理解。(宋朝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滿懷希望地望著南方,盼望南宋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如此一年又一年。)

3.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人民的傷心欲絕?(淚盡)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們的愿望卻一次次落空,這是多么令人心碎??!

4.自由讀詩,體會其中的情感,并背誦全詩。

1.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首詩,一首寫了戍邊將士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另一首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F在,我們來學習最后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看看這首詩又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情感吧。(板書課題)

2.(出示資料)了解詩人杜甫。

3.了解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出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稱“安史之亂”。763年,“安史之亂”結束。流落梓州、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消息,想到終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不禁滿懷欣喜。于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4.反復誦讀,感悟詩情。

(1)感悟“悲喜交集”。

由于“安史之亂”,杜甫被迫流落他鄉(xiāng),艱苦備嘗。而這時突然傳來捷報,詩人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淚滿衣裳”,這是喜極而泣、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讓我們試著體會這種情感,再讀詩歌。

(2)探尋“喜欲狂”。

師:詩人的“喜欲狂”表現在哪里?

生1:他“漫卷詩書”,胡亂地將書籍一卷,再也無心伏案讀書了。

師:杜甫是一位“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讀書人,這么愛讀書的人現在竟無心讀書了,這是多么反常的舉動啊。從他這種反常的表現中,能感受到詩人的“喜欲狂”。

生2:從“放歌”“縱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師:杜甫當時已經52歲了。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既要盡情歌唱,又要開懷暢飲,真是“喜欲狂”呀!

師:詩人是為何事、何人而“喜”呢?

生1:他為戰(zhàn)爭結束了,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2:他為老百姓終于可以過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師:他為戰(zhàn)亂平息、國家安定而喜;他為老百姓不再流離失所,終于可以安居樂業(yè)而喜。在這“喜”中包含著他濃濃的愛國之情和憂國憂民之情。

通過學習這三首古詩,我們看到了古代邊關的烽煙四起,感受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體會到了詩人悲喜交集的復雜情感。

教學反思

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和感受古詩的內容,在學最后一首詩時,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內容并體會情感,做到讀思結合。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五

1、認讀詞語。

2、回顧主要內容,說說你心目中的趙州橋

雄偉、堅固

1、學生讀第2自然段。

2、學生找這一段的中心句:趙州橋非常雄偉。

3、為什么說它雄偉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趙州橋非常雄偉"的

4、學生匯報交流:長度,寬度,建筑材料,形狀特點

5、引導學生體會大小橋洞的作用和這種設計的優(yōu)點。

6、播放"趙州橋"圖象資料,感受它設計上的巧妙,理解"創(chuàng)舉"。

7、看了這些資料,你想說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贊美一下嗎

8、體會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9、再讀第2自然段,

美觀

1、學生輪讀課文第3自然段,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趙州橋到底怎樣美觀呢引導學生想象龍的其他形態(tài)。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4、齊讀,再次感悟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1、齊讀最后一段。

談談學習感受。

小練筆:

下課了,操場上真是熱鬧啊!……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六

1、會認“洼、印、凌”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生字。

2、學會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3、積累優(yōu)美的段落語句。

教學重點

學會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的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詩人途經一片楓林,被美景陶醉,寫下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篇,你見過哪些美麗的景物,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樣的一番美麗呢?讓我們進入課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課學習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重點指導“鋪”的讀音。并指導它的另一個音節(jié),組詞:鋪滿、當鋪

2、小組互相檢查。

3、教師指名讀課文,檢查閱讀情況。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想一想,課文告訴我們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畫出相關的語句,展示給同學們聽。

三、生字的教學

教師重點指導“鋪、晶”2個字。學生自學“泥、院、印”并交流識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習了生字,讀通了課文,一起感受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麗迷人。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感悟它的美麗。

五、作業(yè)布置

1、抄寫生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詞的認讀情況。

2、上節(jié)課通過閱讀你感受到了什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

這節(jié)課我們來體會作者寫出了水泥道的何種之美?

二、新課學習

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表現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從哪些詞語上體會出什么樣的美麗。說給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換成“晴朗”可以嗎?表達有區(qū)別嗎?

2、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的葉子”“濕漉漉的”“粘”這些詞語感受到了秋天梧桐葉的色彩美,而“濕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濕、溫潤展示出來,一種秋色下溫潤美麗的景色展現眼前。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

這段話你體會到什么?

5、這篇課文抓住了哪些事物進行描寫?

三、有感情地朗讀出示的句子

四、課堂總結

作者觀察細致、語言生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獨特的美,寫得淋漓盡致。我們一定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下來。

五、課堂作業(yè)

1、課堂小練筆:寫一寫你上學路上發(fā)現的美景吧,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2、抄寫課文表現水泥道美麗的句子。

板書設計

色彩美

靈動美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學習本課新詞,掌握5個多音字。

2、品析人物形象,體會童話的特點及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品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的特點。

2、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情節(ji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培養(yǎng)閱讀和感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對話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jié),進行想象思維訓練,預測故事內容,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難點】

1、對童話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2、體會、挖掘課文幽默的語言所蘊藏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們的叫聲

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一些小動物們的叫聲:小雞的嘰嘰聲,小鴨子的嘎嘎聲,老牛的哞哞聲,還有小狗的汪汪聲……小動物們的叫聲各不相同。如果,小雞有一天發(fā)出了嘎嘎的叫聲,你們肯定覺得奇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動物叫聲的童話——《小狗學叫》。

板書:14_小狗學叫

設計意圖:

童話是小學生喜歡的文體之一。利用童話中出現的小動物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而讓他們在初步掌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展開本課的學習。

二、初次閱讀,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同時,標記不熟悉的生字、生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1)熟讀生字。

討厭怒火批評訪問差不多忍著模仿瘋狂汪汪搞不清

(2)牢記多音字。

三、朗讀教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1)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旁白1人,不會叫的狗1人,其他角色各1人)(2)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jié)奏。

(3)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4)分配角色,進行朗讀。

2、師生交流,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

分角色朗讀。學生們在有聲有色的角色朗讀中,個性得以彰顯,更得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品評形象,深入理解。

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

1、課文中的“別人”、小公雞、狐貍、杜鵑是如何看待這只不會叫的小狗的?師生交流,并總結。

2、童話中經常把一切事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動作和說話做事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雞、狐貍、杜鵑、小狗等進入了童話領域就都“活”了。

3、故事里的小狗是一只怎樣的小狗?

(1)不幸、可憐。(它因為不會叫而受到別人的嘲笑)

(2)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它每次學習叫都是一遍一遍地練習)

(3)有尊嚴、有追求、不甘人后。(雖然老遇到困難,但是它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追求目標)

設計意圖:

童話中的主人公是一篇童話重點刻畫的對象。閱讀童話,要通過體味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明確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從而感知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五、預測結局,拓展延伸。

本文最為有趣的是作者為自己的童話作品設計了一些不同的結局。你認為哪種結局更好一些,為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后,教師加以適當的點評。)

1、比如,第一種結局的迷失自我,第二種結局的平庸,第三種結局,小狗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當然,如果學生能對第一、二種結局有新的理解,也要給予肯定。

2、學生們可能有多種預測,但在評價時要明確一點,童話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夸張不是不合邏輯地隨意編造,童話中的幻想、夸張都是根植于現實生活的,都是有依據的。

設計意圖:

童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有著一種象征和隱喻,不能孤立地僅僅將形象放在童話本身的情節(jié)中去理解,而應聯系現實生活,思考其中蘊藏的有關生活的啟示。

六、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在童話的伴隨下成長,被其中美妙的故事和奇異的幻想吸引過、陶醉過。

童話《小狗學叫》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同時還告訴大家應該怎么做以及努力之后這個世界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所體會,有所收獲。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八

1.嘗試用濃、淡墨的形式繪畫故事“漏”中有趣的畫面。

2.樂意大膽講述,感受故事的詼諧。

一、談話導入

師:上次我們一起看了哪本故事書?(電腦上出示故事封面圖畫)

你最喜歡小電腦里的哪一張圖畫?為什么喜歡?

你覺得有趣在哪里?哪里好笑?(教師請兩到三位幼兒回答。)

二、交代課題

師:今天,老師用國畫的方法,把一些有趣的畫面畫了下來,請你們來看一看。(出示已貼在黑板上面的范畫)

師:哪些地方用了濃墨?(輪廓,線條用的是濃墨)

淡墨呢?(里面暈染用的是淡墨)

仔細觀察一下這幾幅畫,他們的方法都一樣嗎?

師:那我們在畫的時候,你覺得怎么樣使畫面變得更有趣呢?

1. 大胖驢的肚子要畫的大大的。

2. 老虎看見大胖驢的時候,表情怎么樣?(皺著眉頭)小偷呢?(牙齒都露出來了)

3. 骨碌骨碌滾下山的速度很快,變成了兩個圈圈。老虎的圈圈畫的大一些,小偷的圈圈畫的小一些。

師: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吧。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小狼豪沾濃墨站起來跳舞,大狼毫喝飽淡墨躺下來畫。

四、教師講評

1.說說自己的畫

師:你畫的是什么?你覺得哪里有趣?

2.猜猜別人的畫

師:你覺得他畫的有趣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五、整理、結束課時

師:漏中還有很多有趣的畫面,下次我們再來畫一畫,好嗎?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山行》。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讀音和用法。

3、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能根據圖片和關鍵詞的意思理解古詩的大意。能聯系詩句,說說詩中的秋天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能根據圖片和關鍵詞的意思理解古詩的大意。能聯系詩句,說說詩中的秋天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一說理由。

四季風景如畫,四季都是詩情畫意的。在這美好的秋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三首關于秋天的詩歌。

板書,齊讀課題。

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詩歌《山行》。

二、整體感知

1、認識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著有《樊川文集》。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按罄疃拧敝咐畎缀投鸥?。

你還知道杜牧的其他詩歌嗎?

預設:《清明》、《秋夕》等。

2、聽《山行》的朗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3、自由朗讀《山行》:

(1)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畫出難理解的字、詞。

(3)圖文對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4、出示詩歌,指導學生讀好節(jié)奏。

預設: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5、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努力把文章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徑、斜。

領讀生字,注音拼讀。

結合圖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徑:小路。

斜:不正。

石徑斜:石板小路彎彎曲曲。

2、你認為哪些詞語的意思比較難懂,小組內相互質疑解答。

預設:

生:產生,生出。

坐:因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讀古詩

(一)詩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預設: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

結合圖片,解釋重點詞語。

寒山:深秋的山。

霜葉:被霜打過的楓葉。

(二)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風景。

學生結合景物提示,描述風景。

(三)小組說一說詩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曉詩意。

預設:

“深”是濃厚,濃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處”為云之源頭,給人高山之巔、更為遙遠的感覺,同時又有云騰霧涌、白云飄忽的動態(tài)感。應當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紅于”改為“紅如”效果一樣嗎?

學生看圖思考,然后表達觀點。

預設:

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五)入詩境,悟詩情。

1、出示古詩,簡析詩歌中的風景。

前兩句和后兩句寫景有何不同?前兩句和后兩句詩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預設:

前兩句抓住“寒”字,描繪了一種遼闊深遠的遠景。

后兩句抓住“紅”字,描寫了一種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歡哪兩句?為什么?

預設:

后兩句是千古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兩句詩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對比,用紅葉比春花,在美的基礎上渲染了一層堅強。詩人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情感,古詩中寫秋的詩文大多是悲涼的,而這首詩卻表達了一種喜愛的情感。古詩的詩意富有哲理,這兩句成為千古絕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楓葉經霜象征為經受挫折、磨難,然而“經霜色愈濃”。因而,這句詩就有了鼓舞、激勵人們的作用。

五、學寫生字

美好的詩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現,這首詩中還有這幾個生字需要我們會寫,現在讓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

1、課件出示“寒、徑、斜、霜”等4個生字。

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認字,說說自己是從什么渠道或通過什么方法認識的。

2、打開“優(yōu)教學生字”,逐個學習,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3、指導書寫。

(1)每個字在書寫之前先想一想怎樣才能寫得美觀。

(2)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引導學生再次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注意講解“寒”寶蓋兒寬,三橫緊湊,撇捺要舒展?!皬健钡挠疑喜糠植灰獙懗伞坝帧??!靶薄弊笥医Y構,注意兩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學生在田字格里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六、指導學習《贈劉景文》

過渡:詩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紅葉,就送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晚秋,其實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歡秋天的詩人也有很多。課文第二首詩歌《贈劉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讓我們先來認識作者——蘇軾。

(一)認識作者。

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二)感知古詩。

出示詩歌,有節(jié)奏地朗讀詩歌。

預設: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三)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想一想:《山行》這首詩我們是從哪幾方面來欣賞的。

預設:字、景、情、理。

1、小組長領學生字。

(1)出示會認的生字“猶、傲、橘”。

(2)出示會寫的生字“贈、劉……”等7個生字,小組成員每人一個生字講解,并示范書寫,直至完成任務。

(3)小組挑戰(zhàn),聽寫生字。

2、一起賞景。

(1)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象?

預設:荷葉、殘菊、黃橙、綠橘等。

(2)聯系詩句說一說,詩中的景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導悟情。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給劉景文?

作者寫枯敗的荷葉、傲霜的殘菊有什么用意?又為什么寫到了橙黃橘綠?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隨機點撥。

預設:劉景文當時已經58歲了,有些遲暮之感。作者寫這首詩告訴他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勉勵劉景文奮發(fā)有為。

4、詩歌中有沒有一句話讓你覺得包含道理?

預設:菊殘猶有傲霜枝。

“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氣節(jié)。

七、總結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是劉禹錫的名句,其實秋天不只有火紅的楓葉,燦爛的菊花、還有很多像橙黃橘綠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讓我們去尋找詩意的秋天吧。說一說你眼里的秋天。

八、鞏固提高

打開“基礎訓練——《古詩三首》”,一起來闖關吧!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片,觀察回答。

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有什么?這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

板書,齊讀課題。

2、解讀課題。

夜:夜晚。書:書寫。見:看見。

夜書所見: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情景)。

二、感知內容

1、認識作者。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

2、聽《夜書所見》的朗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3、自由朗讀《夜書所見》。

(1)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畫出難理解的字、詞。

(3)圖文對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讀古詩

(一)出示古詩,引導學生讀好節(jié)奏。

(二)抓住關鍵字理解詩意。

預設:

蕭蕭:風聲。

挑:用細長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義和用法。

促織:蟋蟀。

籬落:籬笆。

(三)讀一讀詩歌,說說你喜歡的詩句。

1、賞析前兩句。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這兩句詩中詩人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預設:孤單憂愁寂寞

詩人的心被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填滿,朗讀時要讀出來。

2、賞析后兩句。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詩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預設:

詩人看到了明燈,想到了“挑促織”——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內心又充滿了開心快樂,被幸福感填滿。進而有為思想豐富了內涵。

3、詩人的感情變化是非常明顯的,跟讀詩歌,讀出情感變化。

自由朗讀詩文,讀出詩人的感情變化。

(四)背誦詩文。

1、根據老師的提示背誦詩文。老師出示詩句中的一個字,學生背出相應的詩句。

預設:送、動、挑、夜。

隨文識字,學習生字“送、挑”的寫法。

2、這三首古詩都是關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誦課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記憶寶庫里。

小組檢查背誦,比一比看誰的背誦最有節(jié)奏感,最有感情。小組推薦代表展示背誦成果。

四、主題閱讀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遍地美景的季節(jié),在詩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說不盡的。

1、老師這里還有幾首古詩也是關于秋天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品一品。

出示詩文《秋思》、《夜雨寄北》。

學生自讀詩歌,說一說詩中的景,詩中的情。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歌,快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詩歌。

總結:秋天的詩歌有古道西風的蒼涼,也有一鶴排云的豪邁。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我們也能發(fā)現秋的美麗。

五、鞏固提高

打開“閱讀訓練——《古詩三首》”,一起來闖關吧!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十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來描繪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皮。這首詩共有四節(jié),詩歌的語言和描述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親近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二類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教師:搜集課文的相關的音頻、圖片資料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有關資料。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十一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2、培養(yǎng)閱讀說明文的興趣,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實……”“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語的作用。

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的關系

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

搜集有關太陽的資料。

二次備課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自學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同學們,在晴朗的日子里,我們天天都能見到太陽,可是關于太陽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篇介紹太陽知識的課文。(板書課題)

根據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作板書,)

接下去我們來看看課文,是不是寫這些東西。

(1)一邊讀,一邊對照剛才的問題在課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寫什么。

(2)自學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識記字形。

根據審題時學生推測的內容,逐一與課文有關段落對應起來。

板書:

遠(1)

特點大(2)

熱(3)

太陽動植物(4)

關系天氣變化(5-6)

(4-8)防治疾病(7)

總結全段(8)

1.看板書,說說課文安排哪幾方面的內容,課文可以分幾段。

1.讀讀下面的句子,給加點的詞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a.其實(),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

b.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卻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d.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3000倍。

1.抄寫課后習題4中的詞語,含生字的詞多寫兩次。

2.朗讀課文。

太陽有哪三個特點?用數據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1.指名朗讀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劃出總起句和總結句。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從哪些方面具體說明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

邊討論邊板書:

(1)動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陽

關系(2)云雨雪是太陽帶來的,

密切(3)熱冷風是太陽帶來的

(4)太陽光可用來防冶疾病

3.齊讀最后―個自然段。討論:

(1)這段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總結,強調)

(2)在說明方法上有什么特點?(正面敘述和反面敘述配合),哪―段也是這樣說明的;

(3)在段中分別找出“光明”和“溫暖”的反義詞:

4.朗讀第4和第8自然段。

師導讀:“太陽離我們這么遠,……關系密切。”作者從正面敘述―生接讀:有了太陽……

師導瀆:從反面敘述――

生讀:如果沒有太陽……

(可從內容、表達方式、結構及語言方面來認識,詳細見《教參》)

四、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寫太陽離我們很遠的句子是哪幾句?

可不可以單列為一段?與原文相比,哪種開頭好?為什么?(進一步理解“傳說”)

(1)聽寫詞語。

(2)作業(yè)本第3、4、5題。

太陽

遠1.5億公里

特點大130萬個地球

熱6000度1800萬度

植物、動物吃穿用

與地氣候云雨雪風

球的疾病細菌

關系地球人類、世界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十二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根據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標”的教學模式,我設計了

一、交流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音樂嗎?為什么?有一群小動物也像小朋友一樣特別喜歡音樂,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板書課題:《喜愛音樂的白鯨》。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fā)興趣,引學達標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想學到哪些內容?

2.歸納所學內容,出示所學目標。

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節(jié)所要學習哪些內容。接下來依次提出三個問題,通過三個問題貫穿全文的始終。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發(fā)自內心的對白鯨產生一種喜愛之情。

三、質疑解析,延伸目標

讓學生再讀課文,練習復述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

四、智能習練,達成目標

在復述的'基礎上,續(xù)編一個小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五、精練回顧,再現目標

這節(jié)課你想學到的內容都學會了嗎?讓學生再次回顧本節(jié)所學的內容。

總之,因為我對本冊教材不熟悉,準備匆忙,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教學中會出現各種不足之處,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三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教案篇十三

1、了解故事內容,通過聆聽故事和觀察畫面細節(jié)理解角色心理和故事情節(jié)。

2、嘗試用語言、體態(tài)、表情等表現故事中的趣味片段,體驗繪本故事的趣味性。

1、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閱讀經驗。

2、材料準備:ppt、圖片、黑板。

一、引出話題、激發(fā)興趣

1、以前看過的聽過的故事中,最喜歡哪些故事?

2、有沒有聽過中國民間故事?什么是中國民間故事?

3、看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

二、欣賞故事前半段、從畫面中理解故事情節(jié)

(一)從小偷、老虎的神態(tài)動作揣摩心理活動

1、王老漢家里的大胖驢,把誰招來了?

2、猜猜小偷和老虎心里在想什么?

3、這天晚上,老虎和小偷去干嗎?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二)重點理解:管他賊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1、你們聽明白老奶奶說了什么嗎?

2、躲在墻角、房頂的小偷老虎冷不丁聽到嗎,能明白老奶奶說的意思嗎?

(三)小偷、老虎心里的“漏”是什么?

1、他們想的意思差不多,但有一點點不一樣,誰能將里面的小秘密找出來。

2、老師朗誦

3、小偷覺得“漏”是什么?老虎覺得“漏”是什么?

三、欣賞故事后半段、嘗試進行對話表演

1、進一步了解小偷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2、嘗試和教師分角色趣味性的表現老虎和小偷的對話。

3、肢體表演,感知老虎小偷見面剎那的戲劇性效果。

四、完整欣賞故事,回味故事中的細節(jié)

1、交流討論:(1)最喜歡故事的什么地方

(2)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完整欣賞故事

五、延伸

介紹故事名字“漏”,認識漢字結構

這個繪本選自中國民間故事“漏”,為了貼切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fā)展特點,故事中的語言比較兒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聲詞,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動形象又能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在整個故事中“漏”作為貫穿故事始終的一條主線,因此孩子對“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當孩子在相對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時,才會投入到對些許不熟悉的情節(jié)邏輯中隱藏線索的察覺和思考之中。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已經很少接觸到房屋漏雨這樣的現象,對于“漏”雨缺少直觀的認識,所以要讓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jié)和其中的詼諧幽默之處。

今天的活動中,我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管他賊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還加入了方言的形式,所以我重復說了好幾遍,讓幼兒在趣味的傾聽的同時了解什么是“漏”。將重難點克服了之后接下來的故事理解就相對容易了許多。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85171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