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不足篇一
本節(jié)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資料《垂直與平行》。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矗由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當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所以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針對本節(jié)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復習有關“直線”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回顧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我緊緊抓裝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貌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景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經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僅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景,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景。這樣的教學不僅僅貼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且經過分類,分層理解,既貼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我的身邊發(fā)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本事,發(fā)現垂直與平行現象。
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一樣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忙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系“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經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的本事。
當然,樸實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實不是為了展示平淡無奇,扎實不是簡單重復的機械操作和訓練。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要充分應用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實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讓課堂融入我們的智慧和思考,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后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后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fā)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后面還有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應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我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不足篇二
折線統(tǒng)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tǒng)計圖并初步掌握了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tǒng)計圖和條形統(tǒng)計圖有著明顯的區(qū)別,而且兩種統(tǒng)計圖在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tǒng)計圖中,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條形統(tǒng)計圖側重于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tǒng)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發(fā)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變化的趨勢。 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時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例子,他們會更樂于接受。學生參觀科技展的情景,對于學生其實并不陌生。教學過程中強調讀統(tǒng)計對象和項目,讀點、讀線和讀整體趨勢四個方面,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讀點又從直觀讀與坐標讀兩個層次進行;讀線不僅從線讀出數量的增減,而且從線的平陡讀出數量增減的快慢;不僅關注線的局部,而且關注線的整體發(fā)展趨勢,這樣完整的解讀了折線統(tǒng)計圖所反映的數據。
折線統(tǒng)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一特點,在相應的一些條形統(tǒng)計圖中同樣可以體現,只是折現統(tǒng)計圖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感知這一特點,比較重視讓學生經歷從條形統(tǒng)計圖到折線統(tǒng)計圖的演化過程,且采取加強對比的策略解決它。通過出示兩幅圖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不僅溝通了兩者在反映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tǒng)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當然,從數學、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條形統(tǒng)計圖都可以用折線表示,所以老師在通過練習初步建立折線統(tǒng)計圖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況下選擇統(tǒng)計圖的討論與練習,使學生在思辯中明晰兩種形式的統(tǒng)計圖各自的作用,使學生對折線統(tǒng)計圖有更明確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整體的發(fā)揮,而對于每個學生獨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給予評價孰優(yōu)孰劣,而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判斷、比較的思維空間。如在案例中,我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去探索,去講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饋中,讓其他學生在感悟、選擇、反思、糾正中學到了知識,這樣的課堂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共性的發(fā)展,還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統(tǒng)計圖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真切的體會到了數學的作用。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不足篇三
1、教材分析
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系統(tǒng)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qū)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2、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
而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1、利用知識遷移引入,同時體現數學源于生活。
課堂伊始,我讓學生回憶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經學過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接著出示生活中常見的鐘面,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成的度數,量出度數后提問:你能根據這些角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嗎?學生產生疑問,接著我說:學了這節(jié)課的知識,大家就能對角進行分類了。這樣順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識引入新課,體現知識源于生活。
2、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對于直角,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學習直角時,我直接讓學生利用長方形紙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數,讓學生更準確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學習銳角和鈍角時,我都是讓學生用活動角去感受它們是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而對于平角和周角的學習,也是通過學生動手用活動角旋轉而感受它們的形狀,并通過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數。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種角的形成過程,而且對度數的取值范圍以及準確的度數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足夠的學習空間。
(1)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長方形、活動角等。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折一折、轉一轉,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各種角的形成。給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課件,使學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深化。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悅,并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深
對于教學平角和周角的認識這一知識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通過旋轉活動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狀,推導出它們的度數,而沒有更進一步的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加深對這兩種角的認識,課后我認真的反思后認為還是自己對教材沒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點知識沒有講透徹
在講課過程中以及課后的練習中,我發(fā)現學生對于各種角以及度數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沒有掌握的很透徹,因此我反思得出還是自己在講授新知識時沒有很好的把重點內容講的很到位,因此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明白直線和平角的區(qū)別,周角和射線的區(qū)別,可能由于設計教學時只是簡單的考慮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就可以區(qū)別,而沒有更深入的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出現錯誤。
4、教學程序出現次序顛倒現象
在教學完平角后本來應該直接引導學生探究平角和直角的關系,而我在教學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導學生探究直角和平角以及周角的關系,在教學程序上出現顛倒。
5、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教學語言不太嚴謹,比如說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的'準確表述等等。
6、評價方式太單調
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做的還不夠,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7、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學習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可能與教學的設計以及教師的激勵有關。
1、繼續(xù)深入研究教材,學習課標,熟話說“學無止盡”,確實如此,一天不學習就感覺自己落后于別人,因此我繼續(xù)堅持每天備課時認真的研究教材與教參,以及深入了解學生,結合多方面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須做到每節(jié)課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
2、加強教學語言的錘煉,適時合理的使用教學評價語言,通過教學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決定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摸索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課課理用精煉的語言讓學生學會應學的知識,并且巧妙的利用評價,使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3、精心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關系到整節(jié)課教學的成敗,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做到考慮全面,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等等,設計重點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合理的教學過程。
4、適當的運用給予學生評價,學會教學中急中生智,合理處理教學生成資源,教學機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不斷的總結研究,不斷的學習參考,雖然這方面能力的練就需要大量時間,大量精力,但我會盡自己所能不斷努力。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不足篇四
這是一節(jié)計算課,本節(jié)課是在理解與掌握加法與乘法的運算定律的基礎上,學習四則運算中的簡便算法的第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的設計和處理,教學反思:
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很枯燥、乏味,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之后,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還剩多少頁沒有看?”這個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由于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的不同,他們對問題的解決方法也不一樣,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最后得出三種解法【234-66-34,234-(66+34),234-34-66】,并鼓勵學生從這三個算式中自主選擇喜歡的一個算式來進行計算,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選擇了這個算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瞬間被激活,并總結出簡便運算的方法。
在這一過程,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不但有效地獲得數學思想方法,感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即促進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提高,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以前,我總是習慣自己多講,對血色很難過不放心,今天我給學生提供了樂于探索的平臺,學生們充分展示出了善于交流的才華,真摯地流露出了敢于評判的情感,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從臺前退到了幕后,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我覺得這個是今天最大的收獲。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不足篇五
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有兩種情況:一是0除以一個不是零的數商0,這就要涉及到被除數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1要商0,用0來占位;所以本段內容我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這部分內容是第二單元的教學難點,學生在計算時極易出錯,而且在教師不厭其煩地糾正后學生還會出錯。如:408除以4,當被除數百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0除以4,學生就忘了商0,個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變成了兩位數。522除以4,當被除數個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要商0,學生也忘寫,直接用22除以4而出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對于商出現了漏寫0的情況常常是渾然不知。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學生試商是一個難點,突破這一難點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在豎式計算前,我要求學生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再計算,這樣可以降低錯誤率;在解決問題時,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結果或問題答案進行估計。如: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這道題學生可以把832看作800,得出平均每批大約有200人,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在學生試算832÷4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在十位上的數不夠除的情況下商0占位,十位上漏寫了0,得出商是28;還有的學生直接把個位上的商寫在了十位上,個位上卻寫上0,得出商是280。多數學生在計算中得出商是208。對這三種結果,我沒有急于發(fā)表意見,而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 “你認為這三種結果,哪個正確呢?為什么?”大部分學生認為計算結果為“208”, 分辨的理由有三種解釋:(1)有的學生通過驗算的方法得出208是正確的。(2)有的學生從估計商的位數入手,得出商不可能是兩位數,所以208是正確的。(3)還有的學生結合做題前的估算結果,判斷208是正確的。這樣,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快判斷出了孰是孰非。這時我讓算對的同學給大家講一講自己是怎樣算的,使全體同學同時感受到只有在十位上商0占位,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有了自己的探索并且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學生心情很愉快。
在學習了832÷4=208后,比較832÷4 與 804÷4這兩道題的寫法有何不同?我是這樣提問學生的:“832÷4和804÷4這兩道題都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要落下來,而804除以4被除 數十位上的數不用落下來呢?學生在仔細觀察了兩個豎式的寫法,并且在小組里討論后,形成了共識: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0, 落下來和個位的4相加還是等于4,落下來沒有意義,所以不用落下來;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3,落下來除以4不夠商一個十,和個位的4合起來就是32個一,除以4商8個一,所以要落下來。
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學生要真正掌握,還必須采取“多多練習”的方法,多讓學生做針對性的習題。在練習中及時糾正錯誤,并通過看、說、估、做、改正等多種途徑,使同樣的知識點不斷在學生的腦海里回旋撞擊,從而達到真正的認知。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不足篇六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教學在于激勵與鼓舞,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要用數學本身的藝術魅力去感悟和激勵學生,在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留有充分探索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數學學習過程,感受到數學問題的產生、數學知識的形成,數學結論的得出等,從而感受數學產生的美,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及實踐能力的目的。在教學《旋轉與角》時,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我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旋轉就產生角,在現實生活中,學生都經歷過,我們老師給予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他們就能以數學意識,主動地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角”也不再是書本上一個“有棱有角”的生硬面孔,而變得豐富多彩,充滿生命力,通過旋轉活動角與課件展示,學生對于這些平常見過而又沒仔細去思考、觀察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我們身邊也有這么多學問,感受數學之趣味美。
學生通過活動角操作感受周角、平角的形成,進而領悟它們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再用自己的身體擺角,進一步感受角的特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探究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讓學生新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自己操控,自主探索旋轉中形成的各類角的特征,體驗周角與平角的形成過程,用巧妙的疏導和學生的思維產生共振,情感共鳴,學生體驗角是由線通過旋轉形成的,同時,感受我們的身體中也存在著許多的角,進一步感受到數學中的線條美。
數學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廣泛的應用,通過觀察一系列的生活中的圖片,激起學生主動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欲望,尤其課后讓學生去思考應用角的知識來設計生活中的用品,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美,創(chuàng)造美的舞臺,在解決問題中,不僅達到鞏固知識,更領悟到數學的應用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6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