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錦瑟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篇一
詩無達詁也就是說,由于多解而無定解。然而,李商隱寫《錦瑟》如同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一樣,自有其原創(chuàng)的唯一確定的本旨。關于《錦瑟》的本旨,歷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晚年抒寫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筆者不揣愚陋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此作一番探秘。
先說錦瑟一聯(lián)。清朱鶴齡《李義山詩集箋注》中說雅瑟三十氣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日寶瑟,繪文如錦者日錦瑟。(《周禮樂器圖》)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漢書·郊祀志》)據(jù)此, 這里的錦瑟有多重含義。第一,錦瑟是繪文如錦者,亦喻有文采者。第二,五十弦的瑟是古時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間現(xiàn)時所用的只是二十五(氣)弦的瑟。因為五卡弦的錦瑟音色太豐富音域太廣闊音韻太悲美而讓凡人享受不了,而詩人所詠則為五十弦的古瑟。第三,五十弦的錦瑟 是作者自喻才高志遠德美卻難為世用。無端 也有多重含義:一是怨人——怎么好端端的五十弦錦瑟不用,卻用二十五(氣)弦的?二是怨己——誰讓你是五十弦的錦瑟呀,如果裂成兩半,不就可以為世所用了嗎?然而詩人還是不肯把自己裂為兩半.一弦一柱思華年有生以來 (以往的年華) ,始終懷瑜握瑾,緊緊抱住這五十弦的錦瑟不放。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面對瑟,觸物生情(抑或看見、想起錦瑟的典故靈感 來) ,引出一個思字;思之思之,引出一個“怨”字?!盁o端”兩字悄悄地透露出了詩人內心的幽怨與堅守。由此可見,五十弦的錦瑟興中有比,是該詩的核心意象,詩人用它自比,感嘆自己德才兼美而不為世用。而思字則為全詩之線索,統(tǒng)領全篇:憶以往,思現(xiàn)在,待將來。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鵲。滄海明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中間兩聯(lián)承首聯(lián)無端二字透露的矛盾繼續(xù)展開,抒寫了心中的矛盾與抉擇,徘徊與堅守?!苍?迷) 像莊生那樣超脫塵俗,高蹈世外,但又一直擺脫不了像望帝那樣堅守春心直至泣血“托杜鵲”。 春心,既喻高尚的人格及對高尚人格的追求與堅守,也指美好的理想及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在這里,蝴蝶是自由快樂的象征,杜鵲是堅貞痛苦的化身。曉夢的另一解是青少年時代的美好理想,既與下句殘酷的人生現(xiàn)實構成強烈的對比,又突出了自己執(zhí)著堅守理想的痛苦。兩解均通。滄海遺珠之悲常常襲來,而暖玉生煙之喜卻蓋而勝之。在這里,詩人又以滄海遺珠和藍田美玉自比:明月之珠和藍田之玉雖被埋沒,但它們的光影寶氣總是掩蓋不住的。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滄海月明珠有淚中包含明月(即夜光珠)的典故,與月的圓缺無關。 《李斯柬逐客書》中就有垂明月之珠之語?!妒酚洝敳吡袀鳌穭t說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李白在《齊有倜儻生》(《古風》其九)中也有過此典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 一朝開光耀。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未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善澹蕩人,拂衣可同調。詩中的魯連是魯仲連,戰(zhàn)國齊人。好奇?zhèn)m儻之畫策, 而不肯仕宦任職,持高尚氣節(jié)。游于趙國,恰遇秦軍已經擊敗趙軍四十萬,又圍趙都邯鄲,魏國大將新垣衍欲令趙尊秦為帝。魯仲連以利害說服新垣衍合力抗秦,終于擊退秦軍。平原君欲封官,不受;賜千金,亦不受,飄然離去?!稇?zhàn)國策?趙策》、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與魯仲連不同的是,李商隱這顆明月之珠始終未能出海。詩人把明月珠有淚寫成月明珠有淚是為與下句日暖玉生煙對仗而倒裝。詩人遺憾于被埋沒的社會現(xiàn)實卻不甘于被埋沒,堅信自己像藍田之玉,雖近不可見而遠或見之,期待后人發(fā)現(xiàn)珍惜。(這是追憶)一一于是,巧妙地過渡到尾聯(lián)收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回到現(xiàn)實,寄望將來)待字表希 望,可是或許能有之意,不是反問。如果要反問,改用豈待不是更好?詩人用可待而不用 豈待,正表現(xiàn)了充分的自信。詩人的思想是矛盾的,但矛盾中有抉擇,徘徊中有堅守。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鵲是幻想出世和堅守入世之矛盾的形象化,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是滄海遺珠之痛苦和玉暖生煙之自慰之矛盾的形象化。(這兩句也可合為一體解:我像滄海之遺珠、藍田之美玉,不為人知,不為世用,然而卻輝映滄海,氣暖藍田。)而最后一聯(lián)則反映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我的這一生抉擇與堅守,將來可待成追憶(理想) ,只是當時(現(xiàn)實)巳惘然(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欣賞)。換句話說,盡管現(xiàn)世的人們對我的抉擇、追求與堅守惘然不理解,但是后來的人們遲早總會追憶而理解的。在后三聯(lián)的三對矛盾中,望帝春心托杜鵲、 藍田日暖玉生煙和此情可待成追憶始終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當然,可待作豈可解亦通,但同樣透露出企盼與祈求:我多么希望將來有人能追憶我的這一份情感與執(zhí)著,可是現(xiàn)在(當時)的人們都不理解(惘然),怎可希冀將來? 這樣解釋,同樣反映了心理上期待追憶和豈待””追憶的矛盾,只是由樂觀變?yōu)楸^罷了。
綜觀全詩,詩人既以五十弦瑟自喻,又以啼血杜鵲、滄海遺珠和藍回美玉自比。這些意象都是悲與美的統(tǒng)一:被放逐被遺棄被埋沒是悲,春心不變珠光映輝美玉生煙是美。這三個意象從不同側面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理想和高尚人格的抉擇、追求與堅守:杜鵲的意象側重于從生至死乃至死后始終堅持不渝,明珠的意象側重于暗夜生輝,給世界以光明,美玉的意象側重于地底放熱,給世界以溫暖。結尾感嘆自己不僅不為世用,甚至不為世識,只能寄望于后世通過讀詩來追憶。一一待字為全篇之“詩眼”。解讀《錦瑟》,只要把握了首聯(lián)的一個思字和尾聯(lián)的一個待字,詩的本旨就豁然開朗了。
又:《錦瑟》大約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后,回鄭州閑居,不久病故?!跺\瑟》在李義山詩集中,被人排在編年詩之末位,可見是他晚年之作。然而,在他本人晚年編定的《玉模生詩集》中,卻又被置諸卷首。這種特殊的排列,為我們提供了特殊的信息:《錦瑟》一詩是李商隱一生創(chuàng)作與追求的總結,也是讀解《玉溪生詩集》的一把鑰匙。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陜西省商縣西南有座商山,形勢險峻,風景秀美。據(jù)傳,秦朝末年,有高士東園公、期里、夏黃公、締里季四人避亂入山隱居,時人尊稱他們?yōu)樯躺剿呐?。漢高祖劉邦聽說他們德高望重,多次派人攜帶重禮,想聘請他們進京做官,以輔佐朝政,但被婉辭拒絕。他們寧肯過清貧而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表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嘩嘩紫芝, 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李商隱的名與字(義山)不能不說與商山四隱的典故相關, 因而商山四皓的為人也就不能不影響李商隱的人生,玉溪生之號就說明了這一點。且自《詩經?關雕》、屈原《離騷》以香草美人喻君子雅麗人格以來,以香草美人喻君臣之義在漢賦、 唐詩、宋詞乃至明清小說中都有重要表現(xiàn),成為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以此而言,李商隱的愛情詩,尤其是那些以無題為題的愛情詩,幾乎無一不隱寓其志,暗守其義,因而都不妨當作言志詩來讀。
李商隱曾在《祭外舅王茂元文》中說植玉求歸,己輕于舊日;泣珠報惠,寧盡于茲辰? 據(jù)《長安志》記載蘭田山在長安縣東南子之十里,其山產玉,亦名玉山。李商隱及第前,曾在玉陽山修仙習業(yè),著有《玉山》一首。該詩的開頭二句說:玉山高與閱風齊,王水清流不貯泥。李商隱以玉溪生為號,正是以蘭田玉之高潔白策自愛的警銘。據(jù)《太平御覽?珍寶部二?珠下》引張華《博物志》“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予主人?!碧迫死铐樳€有一首《鼓人歌》吟詠其事:“鮫人潛織水底居,側身上下隨游魚。輕綃文彩不可識,夜皮澄波連月色。有時寄宿來城市,海島青冥無極已。泣珠報恩君莫辭,今年相見明年期。始知萬族無不有,百尺深泉架戶脯。鳥沒空山誰復望,一望云濤堪.白首?!崩钌屉[既把自己比作泣珠之做人,種玉之農夫;那么,再進一步,珠、玉也可就以比喻李商隱的詩作了。人為玉溪所生,則具珠玉之質,而具珠玉之質之人,所吐之詩亦當為珠為玉。兩喻可通。珠玉既喻其人,亦喻其詩:可碎而不可污其貞潔,可埋而不可掩其精光。
錦瑟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篇二
《火燒云》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描寫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被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選用。文章描寫的是鄉(xiāng)村傍晚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xiàn)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云的贊嘆之情。全文語言優(yōu)美,描寫生動形象,把火燒云的動態(tài)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篇課文的另一個特點是,想象豐富、有趣,能引起讀者無限遐想。它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一、 抓住一個“奇”字,想象情景美
課文第1小節(jié)寫火燒云上來時,地面的景象。作者描繪了火燒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馳神往!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奇”字,啟發(fā)學生思考:
1、什么是火燒云?并用情境讓學生領會“燒”字的妙用。
2、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發(fā)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你體會到當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二、 抓住一個“多”字,領略色彩美
課文的第三節(jié)主要描寫火燒云的顏色紛繁艷麗,變化萬千,教學時,啟發(fā)學生思考:
1、你還讀出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還有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說出來嗎?
3、引導學生讀出顏色的美,并積累這些詞語
為了讓學生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我在理解完書中幾種顏色后,又及時的進行擴展詞匯的練習?!跋胂胩炜罩谢馃七€會有哪些顏色?”并且要求像課文那樣,分三種形式來說(金燦燦,半灰半百合色,梨黃)。學生的思路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相互啟發(fā),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多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云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fā)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 抓住一個“變“字,深悟情感美
課文一直在“變“中描寫火燒云,由霞光之美寫到色彩美,再到姿態(tài)美,而這三種美都是美在變化中,有靜態(tài)美,有動態(tài)美,從而抒發(fā)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馃七€會變出什么形狀?(指名學生想象說話)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說的內容:火燒云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xiàn)什么?什么樣子?怎么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也促進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學生們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是一只貓,也有的說像是金字塔……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最后,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奧運會開幕式的禮花,做到讀寫遷移,激發(fā)美好情感。
四、抓住一個“讀”字,在讀中錘煉語言美
《火燒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tǒng)領全篇,且節(jié)節(jié)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 “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tài)。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對本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思、互相討論、大膽嘗試。通過教學,讓學生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也懂得美是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的。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錦瑟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篇三
上周三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按備課組制定的教學計劃,講授了必修四第三單元的詩歌《錦瑟》。通過課堂講授,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學習目標沒有按計劃完成,教學過程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對此我進行了認真、深刻的反思。
在教學《錦瑟》這篇文章之前,我針對教學參考書進行了認真的備課,并上網搜集了大量關于《錦瑟》的解讀資料,通過精心整理,對這首詩歌精心做了一份課件,以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備課時,我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歌的重點,即大量的用典以及作者所傳達出的哀怨情思,通過讓學生親自閱讀課文,感受意境。利用假期,我又全面回顧了當時的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之處,具體情況如下:
一、課堂上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現(xiàn)在所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模式下,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多講,老師少講。而在這堂課中,我恰恰將這兩者顛倒過來。從開始到結束始終是我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少了讓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雖然知識是傳授給學生了,但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是被動的而非主動。這樣學生的記憶就不深刻。要將這種被動化為主動,就要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可以先將最后一張幻燈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看法。這樣的話,學生就參與到這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中去,暢所欲言,然后我可以進行適當?shù)难a充總結。本來這首詩歌就是有多種解讀的,用這樣一種形式,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以及他們對這首詩歌的興趣。這樣的效果遠遠比我單方面將知識灌輸給他們的強的多。
二、課堂中的語言還需要精煉。
在講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我會反復的強調。因為生怕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將我所說的知識點遺漏掉,所以我在不自覺中就會反復強調,這樣又使得整個課堂顯得單調,成了教師的“主戰(zhàn)場”。所以在總結的時候適可就行。如果擔心學生沒聽進去,不妨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位學生有說的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讓其他學生再進行補充。達到一個當堂檢測的效果,也能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未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詩歌。
本來詩歌的學習應讓學生自己去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以及意境?!跺\瑟》這篇詩歌講究的就是一個意境,傳達的就是一種哀怨之情。而這樣的一種境界以及情感,如果按照我分析詩歌的內容再將之傳達給學生,可能他們能夠知道這樣一種意境、這樣一種情感,但是不會很深刻。我可以先不用管學生是否讀懂了這首詩,就讓他們反復去誦讀詩歌,通過朗讀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雖然也有朗讀,但似乎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四、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在以后教學中最需要關注的,要讓學生敢說,要接受學生犯錯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班級中有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對某個問題能講出個所以然來,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是不愛表達,不愿意在課堂中發(fā)言的。所以在這節(jié)課中,我有顧慮的第二點就是擔心學生站起來說不上什么,時間浪費掉了,教學任務完成不了。我只顧及完成教學任務,卻忽略了讓學生鍛煉的過程。應包容每一位學生。學生一天兩天是不能達到那么高的水準。這在于一個長期的過程,那就需要我給他們每個人鍛煉的機會。也許一開始,學生站起來是說不到,也許更害怕自己說錯,害怕說的不是標準答案。這時候應該要鼓勵學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用微笑和包容心去接受學生,一步一步讓學生在課堂中敢說,慢慢地向好的趨勢發(fā)展,讓其在不自覺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當然,我知道這不是很快就能實現(xiàn)的,需要很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要耐心,我想我會努力做到的。
以上的這些,是我在教學《錦瑟》這堂課中存在的不足。曹校長給我的點評,每一點都很到位,是我在今后的課堂中需要改進和努力的方向。我會虛心接受并努力改進,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認真反思每一節(jié)課,認真批改每一次作業(y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主力軍”,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成為高效課。
作為一名新工作的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經驗全無,在探索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面,迫切需要前輩們的悉心指導。尤其是聽了曹校長的細心指導,讓我受益匪淺,校長的建議都體現(xiàn)出對我這個年輕教師的關心和幫助,相信在各位老師的關懷下,我會快速成長,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希望領導和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
錦瑟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篇四
李商隱一曲《錦瑟》以其神秘之美傾倒了多少讀者,問時也難倒多少專家和學者。正如金人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三十首》中所說一篇《錦瑟》解人難。
詩無達詁也就是說,由于多解而無定解。然而,李商隱寫《錦瑟》如同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一樣,自有其原創(chuàng)的唯一確定的本旨。關于《錦瑟》的本旨,歷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晚年抒寫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筆者不揣愚陋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此作一番探秘。
先說錦瑟一聯(lián)。清朱鶴齡《李義山詩集箋注》中說雅瑟三十氣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日寶瑟,繪文如錦者日錦瑟。(《周禮樂器圖》)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漢書·郊祀志》)據(jù)此, 這里的錦瑟有多重含義。第一,錦瑟是繪文如錦者,亦喻有文采者。第二,五十弦的瑟是古時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間現(xiàn)時所用的只是二十五(氣)弦的瑟。因為五卡弦的錦瑟音色太豐富音域太廣闊音韻太悲美而讓凡人享受不了,而詩人所詠則為五十弦的古瑟。第三,五十弦的錦瑟 是作者自喻才高志遠德美卻難為世用。無端 也有多重含義:一是怨人——怎么好端端的五十弦錦瑟不用,卻用二十五(氣)弦的?二是怨己——誰讓你是五十弦的錦瑟呀,如果裂成兩半,不就可以為世所用了嗎?然而詩人還是不肯把自己裂為兩半.一弦一柱思華年有生以來 (以往的年華) ,始終懷瑜握瑾,緊緊抱住這五十弦的錦瑟不放。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面對瑟,觸物生情(抑或看見、想起錦瑟的典故靈感 來) ,引出一個思字;思之思之,引出一個“怨”字?!盁o端”兩字悄悄地透露出了詩人內心的幽怨與堅守。由此可見,五十弦的錦瑟興中有比,是該詩的核心意象,詩人用它自比,感嘆自己德才兼美而不為世用。而思字則為全詩之線索,統(tǒng)領全篇:憶以往,思現(xiàn)在,待將來。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鵲。滄海明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中間兩聯(lián)承首聯(lián)無端二字透露的矛盾繼續(xù)展開,抒寫了心中的矛盾與抉擇,徘徊與堅守。——也曾想(迷) 像莊生那樣超脫塵俗,高蹈世外,但又一直擺脫不了像望帝那樣堅守春心直至泣血“托杜鵲”。 春心,既喻高尚的人格及對高尚人格的追求與堅守,也指美好的理想及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在這里,蝴蝶是自由快樂的象征,杜鵲是堅貞痛苦的化身。曉夢的另一解是青少年時代的美好理想,既與下句殘酷的人生現(xiàn)實構成強烈的對比,又突出了自己執(zhí)著堅守理想的痛苦。兩解均通。滄海遺珠之悲常常襲來,而暖玉生煙之喜卻蓋而勝之。在這里,詩人又以滄海遺珠和藍田美玉自比:明月之珠和藍田之玉雖被埋沒,但它們的光影寶氣總是掩蓋不住的。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滄海月明珠有淚中包含明月(即夜光珠)的典故,與月的圓缺無關。 《李斯柬逐客書》中就有垂明月之珠之語?!妒酚洝敳吡袀鳌穭t說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李白在《齊有倜儻生》(《古風》其九)中也有過此典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 一朝開光耀。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未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善澹蕩人,拂衣可同調。詩中的魯連是魯仲連,戰(zhàn)國齊人。好奇?zhèn)m儻之畫策, 而不肯仕宦任職,持高尚氣節(jié)。游于趙國,恰遇秦軍已經擊敗趙軍四十萬,又圍趙都邯鄲,魏國大將新垣衍欲令趙尊秦為帝。魯仲連以利害說服新垣衍合力抗秦,終于擊退秦軍。平原君欲封官,不受;賜千金,亦不受,飄然離去。《戰(zhàn)國策?趙策》、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與魯仲連不同的是,李商隱這顆明月之珠始終未能出海。詩人把明月珠有淚寫成月明珠有淚是為與下句日暖玉生煙對仗而倒裝。詩人遺憾于被埋沒的社會現(xiàn)實卻不甘于被埋沒,堅信自己像藍田之玉,雖近不可見而遠或見之,期待后人發(fā)現(xiàn)珍惜。(這是追憶)一一于是,巧妙地過渡到尾聯(lián)收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回到現(xiàn)實,寄望將來)待字表希 望,可是或許能有之意,不是反問。如果要反問,改用豈待不是更好?詩人用可待而不用 豈待,正表現(xiàn)了充分的自信。詩人的思想是矛盾的,但矛盾中有抉擇,徘徊中有堅守。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鵲是幻想出世和堅守入世之矛盾的形象化,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是滄海遺珠之痛苦和玉暖生煙之自慰之矛盾的形象化。(這兩句也可合為一體解:我像滄海之遺珠、藍田之美玉,不為人知,不為世用,然而卻輝映滄海,氣暖藍田。)而最后一聯(lián)則反映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我的這一生抉擇與堅守,將來可待成追憶(理想) ,只是當時(現(xiàn)實)巳惘然(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欣賞)。換句話說,盡管現(xiàn)世的人們對我的抉擇、追求與堅守惘然不理解,但是后來的人們遲早總會追憶而理解的。在后三聯(lián)的三對矛盾中,望帝春心托杜鵲、 藍田日暖玉生煙和此情可待成追憶始終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當然,可待作豈可解亦通,但同樣透露出企盼與祈求:我多么希望將來有人能追憶我的這一份情感與執(zhí)著,可是現(xiàn)在(當時)的人們都不理解(惘然),怎可希冀將來? 這樣解釋,同樣反映了心理上期待追憶和豈待””追憶的矛盾,只是由樂觀變?yōu)楸^罷了。
綜觀全詩,詩人既以五十弦瑟自喻,又以啼血杜鵲、滄海遺珠和藍回美玉自比。這些意象都是悲與美的統(tǒng)一:被放逐被遺棄被埋沒是悲,春心不變珠光映輝美玉生煙是美。這三個意象從不同側面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理想和高尚人格的抉擇、追求與堅守:杜鵲的意象側重于從生至死乃至死后始終堅持不渝,明珠的意象側重于暗夜生輝,給世界以光明,美玉的意象側重于地底放熱,給世界以溫暖。結尾感嘆自己不僅不為世用,甚至不為世識,只能寄望于后世通過讀詩來追憶。一一待字為全篇之“詩眼”。解讀《錦瑟》,只要把握了首聯(lián)的一個思字和尾聯(lián)的一個待字,詩的本旨就豁然開朗了。
又:《錦瑟》大約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后,回鄭州閑居,不久病故?!跺\瑟》在李義山詩集中,被人排在編年詩之末位,可見是他晚年之作。然而,在他本人晚年編定的《玉模生詩集》中,卻又被置諸卷首。這種特殊的排列,為我們提供了特殊的信息:《錦瑟》一詩是李商隱一生創(chuàng)作與追求的總結,也是讀解《玉溪生詩集》的一把鑰匙。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陜西省商縣西南有座商山,形勢險峻,風景秀美。據(jù)傳,秦朝末年,有高士東園公、期里、夏黃公、締里季四人避亂入山隱居,時人尊稱他們?yōu)樯躺剿呐?。漢高祖劉邦聽說他們德高望重,多次派人攜帶重禮,想聘請他們進京做官,以輔佐朝政,但被婉辭拒絕。他們寧肯過清貧而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表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嘩嘩紫芝, 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李商隱的名與字(義山)不能不說與商山四隱的典故相關, 因而商山四皓的為人也就不能不影響李商隱的人生,玉溪生之號就說明了這一點。且自《詩經?關雕》、屈原《離騷》以香草美人喻君子雅麗人格以來,以香草美人喻君臣之義在漢賦、 唐詩、宋詞乃至明清小說中都有重要表現(xiàn),成為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以此而言,李商隱的愛情詩,尤其是那些以無題為題的愛情詩,幾乎無一不隱寓其志,暗守其義,因而都不妨當作言志詩來讀。
李商隱曾在《祭外舅王茂元文》中說植玉求歸,己輕于舊日;泣珠報惠,寧盡于茲辰? 據(jù)《長安志》記載蘭田山在長安縣東南子之十里,其山產玉,亦名玉山。李商隱及第前,曾在玉陽山修仙習業(yè),著有《玉山》一首。該詩的開頭二句說:玉山高與閱風齊,王水清流不貯泥。李商隱以玉溪生為號,正是以蘭田玉之高潔白策自愛的警銘。據(jù)《太平御覽?珍寶部二?珠下》引張華《博物志》“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予主人?!碧迫死铐樳€有一首《鼓人歌》吟詠其事:“鮫人潛織水底居,側身上下隨游魚。輕綃文彩不可識,夜皮澄波連月色。有時寄宿來城市,海島青冥無極已。泣珠報恩君莫辭,今年相見明年期。始知萬族無不有,百尺深泉架戶脯。鳥沒空山誰復望,一望云濤堪.白首。”李商隱既把自己比作泣珠之做人,種玉之農夫;那么,再進一步,珠、玉也可就以比喻李商隱的詩作了。人為玉溪所生,則具珠玉之質,而具珠玉之質之人,所吐之詩亦當為珠為玉。兩喻可通。珠玉既喻其人,亦喻其詩:可碎而不可污其貞潔,可埋而不可掩其精光。
錦瑟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篇五
段時間我們一直沉浸在對《圓》這一節(jié)課的研究中,通過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復地修改,對這節(jié)課的認識越來越深,教學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關于導入的設計
本節(jié)課的導入分四個層次進行,首先通過老師用線繩工具在空中旋轉,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軌跡是一個圓。接著介紹含有圓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圓;再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圓;最后通過摸一摸的游戲,讓學生體會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qū)別,從而認識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圓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學生對它也比較熟悉,在課的一開始我們就讓學生在老師的演示和圖片的觀察中清晰地看到這是圓,借助這樣的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搜索自己曾經見到過的圓,從而初步地感知圓。最后通過摸一摸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圓與其他圖形的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圓。通過這樣有層次的感知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圓的興趣。
二、關于對圓的認識和特征的處理
在研究圓的認識與特征這一知識點時,我們比較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第一種,把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它的特征結合起來,即認識半徑以后,馬上研究同一圓中有無數(shù)條半徑并且長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種:是先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我們覺得第一種方法比較傳統(tǒng),由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研究幾個知識點的方法雷同,這樣老師的講解就比較繁瑣,學生缺乏研究的興趣。所以我們就選擇第二種方法,先讓學生通過自學書本,找到圓各部分的名稱,并認識它們,能在自己畫的圓中標出。接著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探究活動,討論交流半徑的特征、直徑的特征、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圓是軸對稱圖形等相關知識。這樣的設計避免了教師冗長的講解,學生學習方式的單調,而且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有興趣的,主動的進行探索。
三、關于數(shù)學史料的運用
本節(jié)課中我們兩處引用到數(shù)學史料。這些凝聚著智慧的數(shù)學研究史料,我們不僅僅把它們作為引語或欣賞,而且還力求讓史料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的素材、發(fā)揮其數(shù)學的文化價值。
首先在學生對圓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聯(lián)系古希臘的一位數(shù)學家曾說過:在所有的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以此引發(fā)學生研究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在探究圓的特征結束之后,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墨子的一句話:圓,一中同長。讓學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識解釋這句話的含義。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古代關于圓的史料記載,還可以鞏固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引用《周髀算經》中關于圓的記載,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對圓的認識。在播放錄象,理解意思以后,進一步引導思考:如正方形的邊長是16厘米,你能從中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讓學生進一步關注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為后繼學習埋下伏筆。
四、關于媒體的處理
隨著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xiàn)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越來越多的運用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這節(jié)課我們把多媒體和其他傳統(tǒng)手段有效結合,力求找準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導入新課時,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先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帶有圓形的實物圖片,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色彩鮮艷的圖片,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的興趣。接著運用動態(tài)演示,從實物中勾勒出圓,使學生清晰看到圓是有曲線圍成的。
在教學畫圓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兩段錄像。第一段在學習用圓規(guī)畫圓時播放,通過展示一個完整的畫圓過程,為學生提供清晰地、正確的畫圓方法,為學生獨立用圓規(guī)正確畫圓奠定基礎;第二段在介紹用線繩畫圓時播放,通過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的過程,重現(xiàn)生活場景,讓學生體會到用線繩畫圓的實用價值。
在研究圓的半徑、直徑的特征時,當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圓中半徑可以有許多條,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同一圓中,從圓心到圓上可以發(fā)散出無數(shù)條線段。通過強烈的視覺刺激,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圓中半徑有無數(shù)條,感受初步的極限思想。
在研究車輪為什么是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這兩個實際問題時,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結合媒體的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隨著畫面和聲音效果的逐步展示,體會當車輪不是圓時或者車軸不在圓心位置時,車子行駛的感覺是不穩(wěn)當?shù)?。從而體會到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要裝在圓心位置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價值。
五、關于細節(jié)的處理
1.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摸一摸游戲中,為了使全體學生參與這個游戲。我們考慮裝的器皿應該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學蒙住眼睛。其他同學通過觀察摸的過程,共同感受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另外為了讓學生的探索活動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我們在器皿中裝的就是用硬紙板剪成的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和圓。
2.整節(jié)課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知識的呈現(xiàn)是逐步完成的。為了完整地展示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我們準備跟隨課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個知識點,一步一步地完成板書。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多媒體展示的不足,使得學生在全課小結之時,能根據(jù)板書,迅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
3.在探究圓的基本特征時,組織學生借助圓規(guī)畫出任意大小的圓進行探索。在認識半徑以后,學生通過量一量,量出半徑的長度。在學生的交流反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徑都是一樣長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徑和別人量出的半徑長度是不一樣的,從而體悟出只有在同一圓中,所有的半徑長度才相等。
錦瑟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篇六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合理,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參與廣泛、積極,有較好的達成度。
一、感悟積累,綜合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也是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本質區(qū)別。本課其實就是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不是別人講給我們的,不是從電視中的圖像聲音中獲得的,而是以一個個的文字、詞語、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質是蘊涵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了“栩栩如生”、“琳瑯滿目”、“愛不釋手”等詞語,學生能夠了解詞語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讓學生通過抓“遺憾”,結合上下文、前后詞語,反復朗讀感受,并通過多媒體出示木雕圖片,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運用,真正地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學生感悟了語言,更重要的是還逐步體會到如何正確的運用語言。這樣做,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本文語言樸實但蘊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導學生對相同的語言文字進行反復揣摩、咀嚼,在比較中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感受到故事發(fā)生時的情景,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如:在引導學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遺憾心情,兩個人物都感到“遺憾”,但這絕不僅僅是相同的心情。透過這一對相同的詞語,能感受到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棄木雕的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少年”的不能賣掉木雕、不能讓“我”這個中國朋友如愿以償?shù)耐锵c失望。相同的詞語,學生通過比較,深入人物去體會,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兒。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巨大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還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熏陶。
二、重視朗讀,培養(yǎng)語感
養(yǎng)語感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本文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多,這些語言不僅豐富,更重要是在這些語言描寫中蘊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每個教學過程都體現(xiàn)了“以讀促問,以問導讀,以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教學策略。在讀的訓練中,我不僅充分讓學生朗讀,還讓學生轉換角色去讀,切身體會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讀出語感,也是我在這節(jié)課上所要追求的。在學完送木雕部分,配樂、分角色朗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樸實、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補充資料,深刻理解
課文講的是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旨在讓學生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關愛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文字材料較多,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在本課設計中,課前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求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閱讀,如中非友好往來、中國援助非洲等相關歷史資料,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使資料與課文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四、滲透寫法,掌握技能
在現(xiàn)在學生的習作中經常會出現(xiàn)“重點不突出,條理不清”等不足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生缺少作文表達的技巧。小學生寫的作文,一般是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寫這類文章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寫這類文章的方法。
《賣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到了賣木雕少年的品質,這樣,學生潛移默化地從不自覺到自覺地獲取了寫作的知識與技能。最后,我對寫作方法進行了整理與歸納,便于學生記憶。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6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