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需求和特點,靈活調(diào)整和改進這些教案。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一
上一學期,我在雙流縣中和小學講過觀課議課的話題,講課結束,我記得一位老師給我說過:“很想聽陳老師給我們的學生上一節(jié)課?!蔽矣浿@件事。
這一學期,劉校長希望我做一次現(xiàn)場的觀課議課,他們原定的計劃是我觀察兩節(jié)課,然后由我引導和組織老師議課。在他們和我交流計劃和設想時,我說我也可以上一節(jié),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為了避免自己上課離學生實際太遠,耽誤了學生的時間,我希望先觀察學校的老師上課。
中和小學的程主任傳來了教材,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課文《勞動的開端》,我們都上第二課時。讀了幾遍教材,沒有找到好的感覺。上網(wǎng)看一看其他老師的處理,對比喻句下功夫是很多老師共同的選擇,于是琢磨比喻句如何處理。
要根據(jù)文本樣式和風格教課文,這是我的想法,也是我的實踐。這是傳記文學《把一切獻給黨》中的選文,雖然寫的是事,但“文學就是人學”,人物形象是需要解剖的。另外作者的時代、作者所經(jīng)歷的事件,要今天的小學生再經(jīng)歷一遍不僅沒有可能,而且也沒有必要。比如在認識作者曾經(jīng)的艱辛時,我們不能要求學生都再像作者那樣艱辛一番,重要的是面對艱辛的態(tài)度和選擇。這是我思考的拉近學生生活與文本的距離的方法。也就是說,認識過去的社會,不是去過過去的生活,而是從過去的生活獲得未來生活的啟示;拉近讀者與故事人物的距離,不是拉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故事的距離,而是拉近美好人性的距離。
基于上述思考,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檢查和鞏固上一節(jié)課的識字成果;體會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通過閱讀,了解過去的歷史和他人的生活;了解人物形象(第一課了解故事的結構),體會小作者為家庭擔當、不怕困難的品格,體會母子之間的關愛和親情。
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面對文本中的階級對立和階級意識,就我的想法,是學生提出來了,就根據(jù)作者原意說一說,如果學生沒有說到,我不愿意有意播種“斗爭”哲學。畢竟,為家庭擔當、不畏艱辛、母子親情更有益,也更普適。
想好了目標,再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和取舍。我想,自己要盡可能把文字中的東西想得細一點,多一點,要爭取在學生出不來的時候自己有東西給學生。
然后設計教學活動,總體的教法是“不會才教,以教導學”。老師走進教室要“弱者道之用”,“有”似“無”,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無中生有”。
因為是第二課時,就不必在教學導入上多下功夫,而是在復習上要做足功夫,主要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計劃鞏固和檢查識字成果,讓一同學念生字詞,找兩位同學愿意到黑板上寫,其余同學自己在被子本子上寫,寫完以后自我對照檢查,不會寫的生字詞再寫一次。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概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是一個“總——分——總” 教學中的第一次“總”。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
新課主要設計這樣三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默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寫得生動形象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會寫得生動形象?準備你勾畫的句子和思考與同學們交流?!敝饕康脑谟谝龊头治霰扔骶洌菍W生體會比喻的作用,學習如何比喻。這是“總——分——總”的“分”,是對語法和表達的精細分析和語言文字的品悟。
學習活動二:“讀一讀,想一想,你在文章中‘我’和‘母親’身上讀出了什么品質(zhì)”,主要目的在體會人物形象,學習文中人物美好的品質(zhì)。這也是“分”的過程,是對人物感情的深刻剖析和感受。
學習活動三:“說一說,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樣的收獲和體會”,這又回到了“總”,是對收獲的梳理和整理,同時要學生感受“學有所得”的快樂——“讓學生高高興興回家”。
這樣設計好了,內(nèi)心就充滿走上講臺的渴望。
這時我想到了另外的問題,那就是另外一位老師的課如何議,學校請我到學校組織觀課議課的目的如何達到。原定的計劃是第一節(jié)葉麗老師上,第二節(jié)我上,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議課。我想我上過了,大家的注意力很可能就轉(zhuǎn)移到我的課上來了,議課的目的就不能實現(xiàn)了。
7號下午我才想到這一點,想過以后,我給程主任打電話,建議作出調(diào)整。我說第一節(jié)葉老師上,第二節(jié)議課,第三節(jié)我上,第四節(jié)請大家議我的課。并請程主任早一點接我,在上課之前我們要召開觀課前的課前會議。
8號一早,程主任接到了我。到學校7點40,我們召開觀課前的會議。執(zhí)教的葉麗老師和參與議課的四位語文老師與會。針對參與教師緊張的現(xiàn)象,我首先明確了這次活動不是討論這節(jié)課如何上,不是要對這節(jié)課下評語,而是利用課的平臺研究和解決平常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的活動定位。接下來是確立和協(xié)商觀課議課主題,大家的意見是研究“如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本和有感情地朗讀句段”和“如何處理長文短教”。然后是主題分解,大致分解成這幾個方向:“課文中的哪些文字最需要深刻理解,并適合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教學內(nèi)容的研究;“促進理解和有感情朗讀的教法有哪些”,這是教法的研討;“學生深刻理解和有感情朗讀的效果和原因”,這是相關效果的研究,體現(xiàn)以學倫教的思想;“長文短教的取舍辦法”(這個問題因為實踐的原因,后來沒有討論)。課前會議本來還應該聽授課教師的教學說明,但考慮到參與的教師曾經(jīng)做過集體備課,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減省了。
我們到上課地點,參與的不僅僅有中和小學的語文教師,雙流縣三十多所小學也各派了兩名語文教師,看起來濟濟一堂。葉老師上課前,我詢問了我將執(zhí)教班級的語文帶班老師,打聽了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
觀課和議課的情況省去不說。我自己的教學情況也不說(后面我將整理教學實錄),讓人高興的是,在我詢問學生“這一節(jié)課,老師教了你們什么”時,一位同學毫不猶豫地說:“老師什么也沒有教我們?!痹趩柕绞斋@的時候,學生說到了學會如何“讀到文字背后的東西”等等。課是在同學們依依不舍中結束的。
上課結束,我做教學設計和實際實施的說明,然后由老師提問交流。老師們大致有這樣一些問題:“簡單教學背后的深刻如何來?”“還有那么多同學在舉手爭取回答問題,你就把教學引導了下一環(huán)節(jié),會不會讓學生受打擊?”“老師和學生一對一的交流,這樣的形式效果如何?”“以讀帶悟,如何體現(xiàn)讀的層次性”……我對這些問題誠懇地做出了問答。我相信這些回答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
這就到了十二點多。
下午休息一陣,從4點到6點,講《創(chuàng)造幸福的教師生活》。但不知為什么,沒有把準備的周雪峰處長的一首詩做進ppt。這樣的失誤在過去從來沒有過。交流結束,我說:“我來參加的是和美論壇,只有我發(fā)言,就不叫論壇。我希望有老師提出問題和批評?!庇幸晃焕蠋熒现v臺拿起了話筒,看他的意思是要批評我,但在發(fā)言中又兩次說到“如果你的講課是面對小學教師,你的兩次講課我都要給你100分”,我始終不知道他要批評什么,后來我嘗試著梳理:“你是不是認為我講的故事太細膩?”他也不置可否。我還是對他的參與表示感謝。下來后,我向其他老師討教,他們說也沒有完全清楚意見到底是什么。
需要的資料沒有放進去,把注意力放在已經(jīng)結束的講課中,沒有課前的再一次檢查,這才是我需要檢討的。
充實而有意義的一天。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二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應該培養(yǎng)語感,穿透語言的模糊性,讀出文字背后蘊含的信息,感受語言的精妙;引發(fā)思考,把文章中心,轉(zhuǎn)化為有價值的問題或活動,落實“課堂真正的主體是思維的主體”這一教學理念。
教材分析:
《勞動的開端》是一篇表現(xiàn)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作者吳運鐸根據(jù)自己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就是節(jié)選于本書。從課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學情分析:
文中所寫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與學生所處的幸福生活相去甚遠,學生很難理解,因此,課前引導學生收集查找有關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這篇課文是學生所學的課文中最長的一篇,如何引導學生把文章讀短,讀透,進行簡要復述是需要著重進行的訓練。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3、能按提綱簡要復述第—天挑煤的經(jīng)過。
4、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重難點: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作者簡介、課文背景介紹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策略與手段:以讀為主,培養(yǎng)語感,穿透語言的模糊性,讀出文字背后蘊含的信息,感受語言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受“艱難”
二、精讀課文,研讀艱難
1、課文寫了作者幾次挑煤?詳寫的是哪一次?
2、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文章第幾自然段到第幾自然段是寫“我”“第一次挑煤”的。
3、讀課文第一段,找出描寫“我”心急的句子。
4、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樣”這一句話,指名讀一讀,體會一下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什么。
5、指導朗讀這一個句子。
7、出示“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
9、如果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在比較中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爬進去挖煤,又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重重地摔在地上,渾身疼痛?!?/p>
10、“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p>
11、“只好”能說明什么呢?誰來把這句話讀一讀的?
四、感情升華
1、作者又是如何面對這一切的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我鼓足勇氣,仍舊挑起煤筐向前走?!?/p>
2、激情引讀;(這時候他不顧、這時候他忘了、這時候他忍著)
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挑起的難道僅僅是一擔煤嗎?
3、課文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作者說嗎?
教學反思:
本文講述了他童年時代因受饑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謀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經(jīng)過。重點是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艱難歷程,體會舊社會窮人生活的艱難;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舊社會窮人生活的艱難。
在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關舊社會窮人生活艱難的小故事,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家里有電腦的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很多小故事與大家分享。我還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一切獻給黨》這兩本書課前借給學生傳閱。
在講解時,提問: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我”的艱難?整堂課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提高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在教學“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時,我采取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通過默讀、自讀、品讀……多種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nèi)容,在讀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學生體會到“我”第一次挑煤的艱辛時,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我”第一次挑煤的艱辛的語句。然后讓學生找出課文最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談體會。學生對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與文本和作者產(chǎn)生思想的共鳴。同時,讓學生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會體貼父母。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三
幸福就在于有益人類的勞動中;快樂就在于有益人類的勞動中。人類所有的良好品質(zhì)都為勞動而生,勞動是幸福的,勞動是快樂的,勞動是有益的。一位名人說過“人生,是一座天平,一端是結局,一端是付出的勞動”。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務事,可這就是我的勞動開端。記得四歲的一天吃過晚飯,由于我看到父母很勞累。
主動幫他們洗碗。把碗泡進池子里,滴上幾滴洗潔精,然后拿出洗碗刷------滴了洗潔精的碗光溜溜的,用小手端一個光溜溜的大碗,還是要有幾分技巧的,稍不留神,就“咣”一聲,不但把碗打破了,說不準自己的小手也會被劃破呢!。第一個碗洗得不算太干凈,由于沒有洗過,好幾次差點就把碗捽碎了,第二個碗由于有了第一個碗的經(jīng)驗,就順暢多了,后面的碗對我來說就是個小意思。碗終于洗好了,我得意急了,就連忙叫媽媽來看,媽媽夸獎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雖然弄濕了衣服,但我的付出有了回報,我嘗到了勞動的甜頭。從此,我常幫媽媽做家務,因為我知道了我的勞動沒有徒勞,有了豐實的果子,我的收獲要比我付出的勞動多的多。
午飯過后,爺爺要到田里去撒種了,我也跟著去了。到了田里,我?guī)椭鵂敔斠黄鹑龇N,我一邊撒一邊哼著歌。撒完后,回頭一看,恩??!不錯!撒得剛剛好到窩里邊!太好了,第一次播種就這么成功!
耶!太棒了??!我好興奮啊!!繞著田路跑了一圈后,便接著幫爺爺撒種了??!爺爺看見我來幫他撒種,邊朝我撒種的地方看了看后,點了點頭,會心的笑了!滿臉笑容地對我說:"不錯!第一次就能干成這樣挺棒的嘛?。⒄f完,拍了拍我的頭,又遞給我一包種子讓我撒。
回到家后,我興奮地跟爸爸說了這件事,他夸我真棒?。?/p>
嘻嘻??!太好了??!我好興奮哦!太開心了?。?/p>
《勞動的開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四
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jié)不知不覺已悄然而至。想必熱衷于享受生活的你早已經(jīng)按耐不住了吧!那么為何不趁著這輕松的假日時光到外面散散心呢?相信“五一”勞動節(jié)美好的氣氛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說起“五一”勞動節(jié)最大的特點,便是街道上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了!那些商品小到精美掛件,大到家用電器,真可謂是一應俱全啊!許多有名的大商店都紛紛打出了“‘五一’節(jié)日大酬賓”、“歡慶‘五一’,商品一律五折”、“節(jié)日商品大甩賣”等十分誘人的廣告,從而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大商店搞酬賓,小地攤也不甘落后。
要論排場,小地攤顯然是比不過大商店了,但是商品的價格可以便宜一些啊!于是不少小地攤都打出了“買一增一”、“低價出售”的廣告。雖然賣的都是一些雜七雜八的小物件,但卻十分美觀。單憑這一點,那些小商品已經(jīng)很受游客們的青睞了,再加上實惠的價格,又給那些普通的工薪階層提供了不少便利之處,這就是使得普通的小地攤能在節(jié)日的盛會上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五月一日――熱鬧非凡的一天!仿佛那嬌艷美麗的花兒是為今天而開,仿佛那暖融融的春風是為今天而吹,仿佛那迎風招展的彩旗是為今天而飄……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好似事先約好了似的,共同歡聚在五月一日這天!
眾所周知,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中,“五一”勞動節(jié)僅占這其中的一天,然而我們卻無時不刻都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著人們美好的未來,這種快樂是不受時間限制的!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五
那是九歲的時候,我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幾乎什么都不吃,只喜歡吃些薯片之類的零食。媽媽又氣又急,只好停了我的零食。但效果并不明顯,我仍然十分挑食,并且對肉類食品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一個偶然機會,讓我改變了。
那是個星期六,媽媽和外婆上商店了,我一個人在家里做作業(yè)。到了五點,她們都還沒有回來,中午沒好好吃飯,我的肚子早就在“咕嚕咕?!钡乜拊V著呢!哎!萬般無奈中,我只好自己對付啦!我找了找食品柜子,里面什么都沒有,哎!
我想了想,對了!媽媽往日不是常做“煎雞蛋”嗎?最簡單了!
于是,我取出一個雞蛋,打碎了,放在碗里,放了些鹽,攪勻了,又在鍋里放了一點油,等油熟了,我又把攪好的雞蛋,“唰”地一下倒下了鍋,“噼”,一滴油星撒在了我手上,“啊!”我疼得叫了起來,連忙用帕子包住了手,好一會兒才消了痛,我忽然想起來蛋,連忙關了火,撈起蛋一看,挺好的,不過好像中間沒有熟,管他呢!我咬了一口?!芭夼夼蕖?,我連忙把嘴里的蛋吐了出來,真咸呀!這蛋,哪兒是給人吃的呀!于是,我把這蛋丟了,又取出了個蛋,按前面的步子攪好后(這次沒放鹽)又把蛋給倒入了鍋里,這次,這可不想再遭受油煎之苦了。于是,我戴上了棉手套,那才叫個熱呀!不過,為了肚子,我只好犧牲犧牲了。鍋里又熱鬧起來了,“噼哩啪啦”的,為了讓蛋全都熟透,我特意讓它多煮了些時間??吹降暗闹車行┙裹S了,我才連忙關了火。撈起蛋一看,嗯!不錯,黃燦燦的!我正想吃,忽然,勺子一滑,蛋翻了個跟著,“啪”地一聲落在了鍋上,咦,怎么蛋是黑的?噢,對了,媽媽煎蛋總要翻一翻,我忘了翻了。正當我為這個蛋惋惜時(這么好的蛋就要丟了)。媽媽回來了,她聽說了我煮蛋的事,連忙為我做了幾道菜,我吃得狼吞虎咽。
這第一次勞動,讓我明白了,這不管再看著簡單的菜,都是有許多難處的,從此,我吃飯的情況大有好轉(zhuǎn)了。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六
哎——今天真是累死我了。你們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嗎?好吧,既然你們想聽,那我就講吧。
今天中午剛吃完飯,爸爸加班去了,媽媽把我叫到廚房,對我說:“你長大了,也應該讓你做家務和洗自己的襪子和鞋墊了”。
然后媽媽叫我洗碗,她先做了一次示范,接著叫我把剩下的碗洗了。我先在碗里裝了一些水,然后又用抹布把碗里面抹了一遍,然后這又用清水涮了幾下。當我用這種方法把碗一個個洗衣完了時。我突然看到了一個里面有油的碗,因為媽媽沒教我洗油碗,所以,我去問媽媽怎么洗油碗。媽媽把洗油碗的方法教給我,然后,我便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先倒一點水在碗里,再往碗里倒了一些洗滌劑,然后我用手洗了一遍碗,然后又用清水涮了二遍,最后終于把碗全部洗完了。
輪到洗襪子了,媽媽用她的臟補襪子和臟鞋墊給我做一次示范。然后我學著她的樣子,先將襪子放在水里泡一下,然后再在上面撒點洗衣粉,然后使勁地搓,襪子洗完了,該洗鞋墊了,我先在上面撒了點洗衣粉,然后用刷子使勁的刷,最后襪子和鞋墊終于洗干凈了,然后,我便小心翼翼的把襪子和鞋墊晾在了竹竿上。
接下來輪到最艱難的部分了——那就是拖地。媽媽先把廚房和兩個臥室拖干凈了,然后讓我學她那樣把客廳拖了,因為那時是夏天,而且當天太陽很大,溫度也很高,整間房子就像一個微波爐,我還只拖了客廳的三分之一就累得大汗淋漓但我還是堅持把室廳拖完了,然后我便倒在了沙發(fā)上。
哎——勞動真累呀!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七
教學要點:
1、教學文章1---9自然段,深入體會我的個性特點。
2、寫片斷:展開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過程詳細生動地寫下來。
3、簡介作者及作品。
教學過程:
一、學習1---9自然段
1、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xiàn)一個堅強的苦難少年的形象。上了這堂課后,我們將會對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請大家自由讀課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還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找到課文有關依據(jù)來談一談。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
3、交流討論,并隨機練習朗讀。
1)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我要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說明我雖只有12歲卻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東西放到沸騰的油鍋里煎炸。)心里像油煎一樣比方的是怎樣一種情景?(把心放到沸騰的油鍋里煎炸。)從這樣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著一家人挨餓,心里------(很難過)
隨機練習朗讀。
2)我看見比我大點兒的窮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氣去掙幾個小錢。(也說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點兒說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齡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嗎?從哪里看出來?(指名交流。)
同樣辛苦的還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寫到了?(挖煤)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指名讀)讀后問:作者在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從這個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
師:是啊,從我的背后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舊中國千千萬萬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勞動人民。(隨機練習朗讀)
3)我的力氣大得很。不信,咱們倆摔跤試試?。ㄕf明我很好強。)
我的力氣真的大得很嗎?(不是)
師引讀小趙的話。師:在小趙眼里,我只不過像個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為了能讓小趙帶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與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趙摔跤,足見我的好強。
4、師小結:從全文來看,文中的我是一個多么堅強、懂事、好強的孩子??!
二、寫第二次挑煤的具體過程
1、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盡管第一天挑煤以失敗告終,但第二天他愣是憑著堅強的個性,克服了無數(shù)困難,將那擔能換幾個小錢的煤挑到了車站。
2、指名讀寫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師:這里沒有詳寫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但從扁擔一壓到肩膀上,頭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開始就已經(jīng)-------(吃不消了)他是憑著怎樣的信念把這擔煤挑到車站的?(齊讀句子)
4、師:傷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時將同樣面臨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難(用手示意板書),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艱難。(板書:更加艱難)
5、師:請看插圖,讓我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傷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過程寫下來,要反映出我堅強個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艱難,(指板書并箭頭示意),并通過對工作的艱難的描寫更加反映出他個性的堅強。
6、可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做星級題:
出示:在課文基礎上展開豐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過程生動詳細地寫下來。
充分運用課文語言,把第二天的挑煤過程較詳細地寫下來。
開頭: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開始向著目的地進發(fā)。
7、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8、交流反饋習作。師生評議(二篇)
評議要點:有否將挑煤工作的艱難及我個性的堅強寫出來。
三、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獻給黨》。
1、師:大家知道嗎,那個個性堅強的少年名叫吳運鐸。正是從小經(jīng)受過這么多的磨難,鍛煉出了頑強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英勇地參加了新四軍;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又參與制造武器,表現(xiàn)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經(jīng)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秳趧拥拈_端》就節(jié)選自這本書。這本書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他本人也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四、課外延伸: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中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路遠
滑
受
人
欺
負
艱難
第一天
肩膀腫
破
堅強
胳膊
腳
受傷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八
文中所寫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與學生所處的幸福生活相去甚遠,學生很難理解,因此,課前引導學生收集查找有關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1、學習掌握本課12個生字,理解“萬丈深淵、威脅、不聲不響、匆匆忙忙、艱難、晃蕩”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經(jīng)過,體會作者的“勞動的開端”是怎樣開始的,并從中得到了怎樣的感受。
3、找出文中4個比喻句,體會這些比喻句的用法。
4、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經(jīng)過,體會作者的“勞動的開端”是怎樣開始的,并從中得到了怎樣的感受。
找出文中4個比喻句,體會這些比喻句的用法。
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
布置學生查閱一些有關舊社會窮人生活艱苦的小故事和有關作者的資料。課文光盤
2課時
1、學習掌握本課12個生字,理解“萬丈深淵、威脅、不聲不響、匆匆忙忙、艱難、晃蕩”等詞語的意思。
2、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
3、找出第一段中兩個比喻句體會表達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以讀代講法、朗讀法體會法
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小黑板
一、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嗎?在舊社會,許多窮人的.生活卻相當?shù)钠D難。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舊社會一個12歲的孩子,看看一個12歲的孩子是怎樣開始艱辛的勞動,幫家里謀生的。
二、解題激疑,揭示新課
1、“開端”是什么意思?“勞動的開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勞動的開端》。
2、讀了課題,你產(chǎn)生了哪些疑問?
三、學生交流作者的資料,了解背景
四、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播放課文范讀光盤,思考。
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作者先寫自己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為了解除饑餓的威脅,決心去挑煤。再寫第一次挑煤的經(jīng)過。最后寫第二天又去挑煤,從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
五、再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后,指名認讀生字新詞。找出哪些是形聲字便于記憶。對一些形近字進行比較學習。聯(lián)系字義學習“歪”字。說說自己對“萬丈深淵、威脅、不聲不響、匆匆忙忙、艱難、晃蕩”等詞語的理解。
(2)、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cangzang)
煤藏()寶藏()
(tiaotiao)
挑()戰(zhàn)挑()腳
(dededei)
半夜得()動身得()了吧
(luola)
降落()落()在后頭
討論:
半夜動身去挑煤,到了地方,辦事的人還在睡覺;天亮后,挑煤趕路,越走越黑;
午后繼續(xù)趕路,因為太累了,人被絆倒,煤撒了一地;
太陽落山了,挑著空筐回家。
3、作者參加的是怎樣的一項的勞動?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六、引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自由讀、指名讀)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三遍
2、抄寫詞語。
勞動的開端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九
都說勞動有好處,在清明節(jié)里,我就想知道——勞動到底有什么好處。
但凡事都有個開端,我從哪兒做起呢?哦,對了!平常我的小書房里總是亂糟糟的,跟個豬窩一樣,我為什么不把它收拾一下呢?我先掃地,接著我又把書桌上的書本收拾完,然后我檫桌子,把帕子往水中一浸,一擰,再用它一檫就行了,之后,我整理書架,然后,疊被子,折個兩下三下也就差不多了。好,就只剩下拖地了!說干就干,我抄起拖把,往肩上一扛,昂首闊步徑直進了書房,做剛才的事情,只花了將近二十分鐘、“嘿呀,嘿呀”,我好不容易滿頭大汗地拖完地,可我扭頭一瞄,不禁叫出聲來——地上到處都是水,濕淋淋的!天!木地板啊!在楞了片刻之后,我沖進生活陽臺,抓起吸水拖把往里沖。好不容易待我氣喘呼呼地吸完水,好多了??墒俏习褧盐煌甑乃葡蛞贿?,于是形成了東一道,西一道的污水??!不能讓它干了!不容我猶豫,只能立馬去拿帕子。待我俯下身去檫完地,便累得趴在床上,這時,我瞧了一眼鐘——拖這地,我弄了1個多小時!再瞅一眼身上,已經(jīng)被灰塵、污漬布滿了,汗水也濕透了衣襟?!@就是我勞動的開端,辛苦而艱難。但我從中得到了好處——知道了一切事物都是通過艱辛的汗水,艱辛的勞動得到的。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
勞動永遠是人類的財富,是人類創(chuàng)造幸福的基礎。特別是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更讓人興奮。
我勞動的開端,是在八歲那一年的一個星期六。中午十二點了,我的肚子餓的咕嚕咕嚕的亂叫,媽媽還沒回來。我決定自己親自下廚房。吃些什么呢?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還是油炸雞柳?一個個我喜歡吃的菜,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但是,都太有難度了。最后我決定,吃個方便面吧。
就算是方便面。說實在的,我也不會,翻開一頁頁腦海中的記憶,想起來了方便面的做法。
“稀里嘩啦”的,我在廚房找了個鍋。東瞧瞧,西看看,終于找到電磁爐了!我拿起鍋,接了些水,把鍋放在電磁爐上,插上電源,選擇了火鍋模式,最大火力煮!沒過多長時間,鍋底就出現(xiàn)了些小泡泡。泡泡迅速上升浮出水面。我非常激動,水開啦,可以放面了!一不小心把方便面袋直接扔進了鍋里!哎呀,不對。我急忙伸手去撈,急忙撕開袋口,調(diào)料包又連包帶料掉進鍋里,我顧不得手被燙的的疼痛,手忙腳亂的伸手去拿調(diào)料包,一下子扔到了地上,手指燙得通紅!撿起料包,把調(diào)料放進面里,用筷子攪一攪,一股香味飄鼻而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煮完了!盛到碗里,我懸著的一顆心終于落了地。吐嚕吐嚕地吃起來,一會兒,一碗面就下了肚!真是美味,好香!連電源都忘切斷了。
吃完了面,想一想煮面的過程,真是酸甜苦辣?。〉@種酸苦辣是值得的。高爾基說的話:“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們聰明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p>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一
《勞動的開端》節(jié)選自吳運鐸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課文寫了作者童年時代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窮人到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現(xiàn)實,同時也表現(xiàn)了窮人孩子自強自立,刻苦磨礪的堅強意志。其中,課文10到29自然段緊扣課題,詳細地記錄了作者在第一天挑煤中所受到的餓各種苦難。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文的的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
2、 圍繞“為什么說我走上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嘗試探究,研讀課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對“我”所受苦難的認識。
3、 激發(fā)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悟,培養(yǎng)語感。
4、 根據(jù)“我”回家后與母親的對話,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認識“我”的堅強與“母親”的痛苦。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內(nèi)心的痛苦。
教學重點:
1、 圍繞“為什么說我走上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嘗試探究,研讀課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對“我”所受苦難的認識。
2、 激發(fā)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悟,培養(yǎng)語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理解課題
你怎么理解“開端”一詞?誰能告訴我“勞動的開端”是什么意思呢?
2、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吳運鐸先生所寫的《勞動的開端》,齊讀課題兩遍。
3、 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有誰可以來介紹一下?
4、 我們馬上來看看吳運鐸怎樣走上艱苦的人生道路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你認為課文哪些自然段和詞語是需要我們大家注意的?
3、 誰來給我們讀讀這些自然段?
4、 誰來評評他們讀得怎么樣?
5、 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上先 再 最后的關聯(lián)詞語。
三、細讀課文,加深認識
1、 作者參加的是一項怎樣的勞動?在2自然段找找,并勾畫出來。
匯報理解——讀“像狗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2、 挑煤是一項艱難的勞動,作者又像個瘦猴子,為什么要還要去挑煤?
匯報理解——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心里像油煎一樣”和“我要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
4、 讀到這里你感受到什么?把你感受深的詞語勾出來,在旁批注你的體會。
5、 這個本該擁有幸福生活的孩子,過早地承擔了生活的重任,嘗盡了生活的艱辛。
匯報理解——讀幾句表現(xiàn)挑煤艱辛的句子
8、 母親的淚水是怎樣的淚水?母親落淚了,而“我”怎么說的?(我明天還去挑)
四、總結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敬愛的吳運鐸爺爺勞動的開端。在他稚能的肩頭,一頭挑起的是沉重的煤筐,挑起了苦難的生活,另一頭挑起的確實堅強的意志。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二
勞動是光榮的,現(xiàn)在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做家務,讓孩子全身心去學習。其實那樣并不好,讓我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從來感覺不到大人們的辛苦。
有一天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山區(qū)的孩子們什么都要靠自己,還沒有我們吃的好穿的好。我很受觸動,我們在這么好的條件下,每天只看到家長忙忙碌碌,自己卻一點也不干。我就下定決心,從平常的小事做起,洗碗是我的勞動的開端。我9歲的一天看到媽媽很累。吃過晚飯,媽媽就去屋里休息了,用過的碗筷都在廚房的水池里。我就來到廚房打開水龍頭,開始洗起碗來。由于碗上有油,光溜溜的,我就滴上幾滴洗潔精,用洗碗巾刷起碗來。由于碗太滑,我一不留神把碗打破了,媽媽聽見了趕快跑過來,問我怎么了,我說我洗碗不小心打破了。媽媽說沒事,然后教我怎樣洗碗,原來洗碗還有幾分技巧,我聽了媽媽的話,洗后邊的碗就順手了。我把水池里的的碗都洗得干干凈凈。媽媽看了夸獎了我,我心里很高興,雖然我弄濕了衣服,但我的`付出讓我嘗到了勞動的喜悅。以后我要常幫助媽媽做家務,因為我知道只有勞動才會收獲。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三
勞動是快樂的,勞動是美好的,勞動是幸福的。勞動能陶冶情操,讓人感到無比幸福。在我的記憶里,有一次勞動使我記憶猶新。
臍橙成熟了,漫山遍野,一片金黃。我禁不住媽媽的描述,便對媽媽說:“媽媽,讓我也去摘臍橙吧!”媽媽立刻答應了。
第二天,我來到果園,什么也不管,拿起摘臍橙的工具,就向山上跑去。在我那精心挑選之下,我挑了一棵長滿了果子的樹。我托起一個臍橙,把剪刀放在臍橙的枝葉上,做好了采摘果子的動作后,我便勞動起來。
剛開始,我力氣十足,有的是勁。摘了一筐又一筐??刹恢醯模业乃俣仍絹碓铰?。手已被剪刀弄出了一個泡。而且,拿剪刀都有些困難,我已經(jīng)累的腰酸背痛。一彎腰,就難以伸直;一下蹲,我的腳就會發(fā)麻;一抬頭,刺眼的陽光讓我睜不開眼。我實在受不了這“酷曬”,便大喊道:“你這該死的陽光,這么熱,我可對你不客氣啦!
這太陽不但不聽,還越來越熱。我氣極了,便跑去休息。
我看到采果阿姨們,一個個干勁十足,把裝著臍橙的筐一一往下抬。再看看我的,還不到半筐。我慚愧極了,心想:難道她們不熱嗎?不累嗎?不想休息嗎?我?guī)е苫笾?,問其中一個阿姨,那個阿姨答道:“有什么累,我們經(jīng)常勞動,早已習慣了,一點也不想休息?!蔽衣牶螅l(fā)著呆。那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隨后,我又繼續(xù)采摘,一直想著阿姨的話。
那天,我不但勞動了,還收獲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勞動是人類生活中的快樂之一。”這個收獲,我永遠銘記在心。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吳運鐸童年時代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感受作者自強自立,不畏艱難的堅強意志。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描寫作者挑煤艱難的句子。
教學難點:感受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2、指名回答
3、師小結
二、 研讀課文。
1、打開課本,請大家認真地去讀讀作者挑煤趕路這一部分內(nèi)容,看看有沒有特別打動你的地方?請你用——劃出來。然后再好好地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打動了你?開始。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2、交流、匯報
課件:
句1: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只好聽下來歇一歇。
1)這句話中的“移來換去”“吃不住勁”、“只好”說明了什么?
2)是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嗎?
板:擔子重
3)感情朗讀
課件:
句2: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1)“一步三滑”的路是什么樣的?
2)“來回晃蕩”說明了什么? 僅僅是路難走嗎?
板:路難走
3)你有沒有走過這樣的路?有什么樣的感覺?
4)感情朗讀
課件:
課文插圖:
1)看,這就是挑著煤,走在一步三滑的山道的作者,仔細看,你看到了什么?
2)你還仿佛看到了什么?
3)看到作者這疲憊的神情,扭曲的身軀,此時你有什么話想對他嗎?
4)感情朗讀
課件:
句3:紅腫的肩頭跟滾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1)“滾水燙過”是什么感覺?
2)“流血”、“只好”說明了什么?
板:身受傷
4)感情朗讀
請同學們再聯(lián)系課文前面的內(nèi)容,想想還有沒有讓你感動的地方?
板:受人欺
小結:同學們,當時的作者只有幾歲呀?這樣的年齡,本該和我們一樣,坐在教室里讀書學習,可他卻過早地嘗到了人間的冷暖,本該和我們一樣擁有幸福和理想,卻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第一次挑煤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怎么不讓我們?yōu)橹畡尤荩瑸橹鳒I,為之感動呀!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次勞動,你覺得哪個詞最合適?(板:艱難)
還有讓你感動的地方嗎?
學習“母子對話”
1)看到勞累了一天的孩子,媽媽是怎么說的?從“輕輕”一詞中你體會
到了什么?
2)母親含著淚,這淚是什么淚?
課件出示
填空:
例:這是辛酸的淚,因為母親看到兒子為了生存去挑煤,感到很辛酸。
1、這是痛心的淚,因為
2、這是的淚,因為
課件:
“媽媽,不要緊,我明天還去挑?!?/p>
4)同學們,當你讀到這里的時候,你想對作者說寫什么?
板:堅強、自立
小結:是的,作者就是憑著這種頑強的精神,第二天有去挑煤了。
齊讀第五段
5)童年時候的吳運鐸是可憐的,但更是可敬的。多年以后,他寫下了這樣兩句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板書:
峰高無坦途,我當自奮勇
板書19 勞動的開端
受人欺
擔子重
艱難堅強
路難走
身受傷
峰高無坦途,我當自奮勇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五
爸爸媽媽最疼愛我,什么活都不讓我干,我真慚愧。
記得那時我已經(jīng)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可是卻連一塊小手帕都沒洗過。暑假的一天,爸爸媽媽不在家,我午覺醒來,我發(fā)現(xiàn)全身被汗浸濕了。這時,一個念頭猛然間從我腦子里閃出:自己洗衣服。我第一次洗衣服,笨手笨腳,丟三落四的,一會兒想起洗衣服,一會想起拿肥皂……我提起水桶,打開自來水龍頭,望著嘩嘩奔流的水,我興奮地哼起了自己的小曲。當我陶醉在自己的歌聲中時,嘩嘩的流水聲,把我“喚醒”了。不好,水漫出來了,我急忙把水龍頭關了,滿滿的一桶水,我怎么也提不起來,只好舀出了一些水。我費了半天的工夫,才洗了一條褲子,真羞死了,但我并不泄氣。
這次勞動今天回想起來,我還覺得挺有意思,那畢竟是我勞動的開端。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六
記得我12歲那年,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我要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
萍鄉(xiāng)煤礦四面是高山,在東北方的深山里,煤藏離地面很近。土煤窯星星點點,到處都是。土煤窯完全靠人工開采。窯主隨便挑個地方,挖一個斜洞,就算是煤窯。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把煤從山里運到外地去,也靠人工。挑腳的一擔一擔地把煤挑到車站。
我看見比我大點兒的窮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氣去掙幾個小錢。
我找從小在一起玩的小趙商量,想叫他帶我去。
小趙歪著腦袋,把我左看右看,笑著說:“得了吧!你也挑得動煤?像個瘦猴子,不要讓扁擔把你壓扁了!”
“我的力氣大得很。不信,咱們倆摔跤試試!”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點兒起來!”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動身。我家沒有燈籠,也沒有火把。我跑到礦上電機房去找了些用過的油棉紗,在機器上擦點機器油,綁在木頭棍子上,準備半夜點著照路。
母親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當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著孩子們挨餓。她半夜起來不聲不響地送我到門口。我約上小趙,匆匆忙忙走了。
我們爬過幾座山,穿過幾片樹林,趕到挑煤的地方。哪知來得太早,還沒有一個人影,小煤窯辦事的地方門關得緊緊的,里面沒有燈光,人都在睡覺。
屋檐底下有兩張方桌,是窯上開票記帳用的。我看天還沒亮,爬上桌去躺著,一合眼就瞅著了。睡得正熟,我匆忙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時辰,渾身疼痛。原來桌子被人抽掉,礦上的辦事人來開磅稱煤了。
我爬起來揉揉胳膊,心想,出門做工真不容易,窮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試了試,挑不動,又去掉一點。
礦上辦事人不耐煩地說:“你要不挑就算了,別打麻煩!”
我一睹氣挑上就走。
我挑著煤趕路,一開頭還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漸漸落在后頭了。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右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哪知挑東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覺得擔子重。不一會兒又要爬山。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爬上山頭,已經(jīng)是中午了。我解開衫子一看,肩也腫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氣,仍舊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腳底下被石頭一絆,一個跟頭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腳擦破好幾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紅腫的肩頭跟滾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一進門,我一頭倒在床上,一動也不想動,饑餓和疲勞把我壓倒了。
母親走過來輕輕地問道:“孩子,你怎么啦?”
我說煤沒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母親含著眼淚,給我打來洗腳水。
我怕母親見了我的傷口又要難過,不肯下地洗腳。
我對母親說:“媽媽,不要緊,我明天還去挑。”
母親問我:“你吃過飯了嗎?”
我回答:“我不餓?!?/p>
第二天一早,我喝了野菜粥,又翻過高山去挑煤。扁擔一壓上紅腫的肩頭,頭上就直冒冷汗。我想應該趁力氣還沒使盡的時候,先多趕幾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誤事,就咬緊牙,兩腳不停,一直把這擔煤挑到車站。
從此我走上艱難的生活道路。
勞動的開端教案篇十七
1,用抓重點句,重點段,品析句子,體會舊社會窮人家孩子的苦難及作者的堅強意志.
2,有感情地朗讀的方法學習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用抓重點句,重點段,品析句子,體會舊社會窮人家孩子的苦難及作者的堅強意志.
2,有感情地朗讀的方法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挑煤是一項艱難的勞動,作者又像個瘦猴子,為什么還要去挑煤
2,這篇課文這么長,我們用什么方法學習最合適
集體討論,確定學法. (抓重點段,品位語言,感情朗讀)
二,抓重點段,品味語言.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重點段(10——29自然段),邊讀邊劃出你認為最值得品味的句子,細細品讀.
2,自學完后,四人小組交流.
同時請兩位同學在鉛畫紙上板書句子.
3,集體交流討論.
(1),根據(jù)學生回答,用卡片出示下列句子研讀,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
a,換一種說法進行比較
b,從桌子上摔了下來為什么說是摔在"萬丈深淵"里
c,你從這里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受人欺)
d,感情朗讀
2)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秋千.
a,把什么比作什么
b,你從這里體會到了什么 (抓住"一步三滑,打秋千"體會山路險.板書:山路險)
c,感情朗讀.提示: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
3)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膽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移來換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a,為什么要移來換去 (體會擔子重,力氣小.板書:擔子重,力氣小)
b,從句子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c,感情朗讀.
(2)抓肩膀變化,深入感悟.
1)用黑板出示寫肩膀的句子:
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膽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移來換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我解開衫子一看,肩也腫了,皮也破了.
紅腫的肩頭跟滾水燙過一樣疼,腿上的傷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著兩只空筐回到家里.
扁擔一壓上紅腫的肩頭,頭上就直冒冷汗.
2),自由讀,劃出最能體現(xiàn)肩膀變化的詞語,細細體會.
3),引導交流:你劃出了那些詞語 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么 (挑煤時間長,路途遙遠,作者意志堅強.)(板書:路途遠,意志堅)
4),師生合作讀:教師讀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
一開頭……
中午……
太陽落山了……
第二天一早……
學生齊讀表示肩膀變化的句子.
5),能把你的體會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 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
4,小結.
小吳運鐸從半夜就動身,翻過……穿過……來到挑煤的地方,挑上滿滿一擔煤,一開頭……,到了中午……,太陽落山了……這是一條艱難的生活道路,但他憑借自己堅強的意志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板書:艱難)
三,根據(jù)學力,自主作業(yè).
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給自己布置作業(yè),可以繼續(xù)抄寫詞語,可以摘錄最能體現(xiàn)作者堅強意志的句子,也可以背誦喜歡的段落.
板書:
勞動的開端
十二歲 年紀小 \
萬丈深淵 受人欺 \
移來換去 擔子重,力氣小 \
一步三滑,打秋千 山路險 / 艱難 意志堅強
半夜,一開頭,中午 挑煤時間長 /
太陽落山了 路途遠 /
教學反思:
彰顯語文學科的本色——用語文的方法解決語文的問題.
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始以提問的方式"課文這么長,怎樣來學比較恰當 "來引導學生掌握"抓重點句,仔細品味,讀出感情"的閱讀方法,并以此為契題,通過讀,議,品,讀的環(huán)節(jié)使方法內(nèi)化.
以生為本,注重課堂的生成.
在自讀自司的過程中,能充分給予學生時間,真正去讀去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同樣給予學生時間,并在小組討論后加以小結.
構建課堂生命場初具雛形,師生的激情與活力得到較大程度的展示,但距人課合一相去甚遠.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59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