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悟空傳讀后感(匯總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24 15:06:02
2023年悟空傳讀后感(匯總11篇)
時間:2023-09-24 15:06:02     小編:筆硯

當(dāng)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悟空傳讀后感篇一

記憶里永遠停留著那樣一道扛著金箍棒矗立在云端之上的桀驁身影。

五百年前。

他狂笑著面對十萬天兵,狂笑著抗衡天庭神將,狂笑著踏碎靈霄寶殿,狂笑著揮舞那根鐵棒,摧毀一切。

他眼中的金色火焰在燃燒。

他的戰(zhàn)袍在迎風(fēng)獵獵作響。

他要將眼前這些自認為高高在上的神打得灰飛煙滅。

他是妖。他是齊天大圣——孫悟空!

……

第一次讀《悟空傳》,是在一個雨夜。

窗外電閃雷鳴,大雨傾瀉如注,我縮在被子里面,借助著臺燈撐出的一片溫暖光明里,看著這個熱血而又悲壯的神話故事。

小說中,孫悟空是作者花的筆墨最多的一個人物。

他個信張揚,不受拘束,熱愛自由,從不屈服,是令妖界備受尊崇的大圣,然而,他一出場卻并非是這樣。

那是一個迷失了本性的、失憶的、迷茫的、只為加功德分而西游取經(jīng)的孫悟空,是被神仙要求保護唐僧平安西行的贖罪者的形象。在他的體內(nèi),自我靈魂與另一顆靈魂相遇、碰撞,被抽取記憶的他一直懷疑所聽到的關(guān)于自己的一切。

這就是五百年前與五百年后的他。

五百年前。在他管理的蟠桃園中,他和喜歡每天看晚霞的仙女紫霞認識了。紫霞說,雖然他沒去過花果山,但她卻經(jīng)常會做夢夢到那里,那里冬天的時候,白雪覆蓋山林,山野清幽,連雪落的聲音都可以聽到。

而他說,那里的確很美,很美……

其實花果山早已在他抵抗眾神時不復(fù)存在。

現(xiàn)在那里只有黑色的群山以及燒焦的土壤,寂靜得如同墳?zāi)埂?/p>

那些昔日整天在他的寶座下喊著“大王,大王”的猴子猴孫也已盡皆死去。

而如今,他卻在天庭中當(dāng)神仙,他心中的慟與悲該有多深,多大?

不,他真的是神仙嗎,不是,他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所以他是妖。

于是,蟠桃會上,他反了。

他拄著金箍棒,站在跪在地上把頭都磕破的阿瑤身前,面對王母以及群仙,看著王母那青白交替的臉龐,嘲笑她像會變色的大白署。

諸神把他圍在垓心,他抖擻神威,輪動鐵棒,將天地盡情傾覆,將神打得橫飛而去。

“天上到底有多少神仙,全數(shù)來吧。讓我殺個痛快!”他放聲大笑,像個瘋子。

大鬧天宮!

他反了,反的是什么?

他反的是玉帝,是王母,是神,是命運。他們自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凌駕萬物,自己制定的天條是最權(quán)威的,三界都要絕對遵守、服從,似乎覺得可以掌握眾生的命運。

他們只是一伙以強凌弱的強盜罷了。

現(xiàn)在悟空怒了,反了,他認為神和萬物都是平等的,他要改變這一切,他要掌控自己的命運。

哪怕等待他的是被鎮(zhèn)壓在五行山下,忍受百年孤寂,逐漸失去過往的記憶。

書中不僅僅講了悟空的故事。天蓬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玄奘與小白龍哀婉的情意等等,同時,他們也反抗了,轟轟烈烈的反抗了。

傳統(tǒng)的《西游記》,說的是人生,九九八十一難,象征著我們?nèi)松飞系目部馈?/p>

而《悟空傳》,則完全講得是我們的青春,叛逆、鋒芒畢露、為了追求自由而義無反顧、即便是遍體鱗傷也要用盡最后一絲力氣保護我愛的人,書中的人物所做的那些反抗,何嘗不是我們豪情萬丈的青春?雨停了。

我翻完小說的最后一頁,哭了。

悟空傳讀后感篇二

初識悟空是在吳承恩的《西游記》中,真正的認識悟空卻是在今何在的《悟空傳》中。在這里,孫悟空被寫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雖然與人們印象中傳統(tǒng)的悟空形象不同,但對于我們來說,似乎距離更近了一步,僅僅是因為在悟空的身上有了人性,有了和人類交流的共同語言。

據(jù)文中所寫悟空其實當(dāng)年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早已死去,而后來的兩個悟空都是他欲望化成的實物。一個放蕩不羈、桀驁不馴,是那個誰都不怕的美猴王;另一個唯唯諾諾、一心向佛,是那個頭戴禁錮的孫行者。一個打死唐僧,攪亂龍宮地府,手握紫色紗巾;一個忘記一切,被仙界所累,為擺脫俗物而困惑。哪一個是真正的悟空?而他們又都是真的,是齊天大圣靈魂中的兩個側(cè)面。一個是悟空的本性,對自由、理想有著不懈且不拘一格的追求,一個是被佛祖束縛住的悟空,在他的腦海中只有緊箍咒才能證明他的身份,已全然失去了自我。

最終,孫悟空在自己靈魂的兩個側(cè)面地對決中,將靈動的生命結(jié)束,兩種形態(tài)也歸于一個靈魂。彌留之際,悟空終于做出了選擇,一個真正的選擇,他把手伸向了紫霞仙子,手中的是表明他心跡的紗巾。悟空勝了,他的勝利不僅僅在于得到了紫霞的永世陪伴,也不僅僅在于它擺脫了天庭或是塵世的喧囂,而在于它為自己選擇了一條路。在岔道口,它面臨著“神”“仙”“妖”的選擇,在他抗拒不了“神”和“仙”的誘惑后,他陪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可是悟空在最后用自己的死明示了他的選擇――做一個本性的自己,做一個最好的自己,為自己的理想奮斗不息,哪怕是以死作代價。有了這種頂天立地的氣概,做不做神仙又有什么價值呢?神仙所謂的無根、無情、無欲、無求,在我們看來是那么可笑,即使是一根無情、無欲的野草也終究離不開它的根,那么神仙呢?連一根茍活的草都不如,僅此而已?,F(xiàn)在想想還是悟空的話最有道理:“因為我活著,我不能掩藏心中的本欲?!币舱驗檫@樣悟空去戰(zhàn)去斗,為了心中的理想去和所謂的宿命抗?fàn)?。雖然悟空死了,但仍然讓我們感受到無尚的光榮。因為佛祖說:“我用禁錮咒書住他心中的真與善,直逼出它的惡與仇恨,他對生命只要還抱有希望,就不能不與自己的力量斗爭,但它不可能戰(zhàn)勝自己,倒是他不得不求我分出是非,那是我說孫悟空如何,他便如何了,但是我算不到,他寧肯死,也不肯輸。”

他寧肯死,也不肯輸!

死是一種永恒的狀態(tài),也許只有這種方式才可以擺脫宿命。

輸也是一種永恒的狀態(tài),但如果輸了理想、輸了希望就徹底的失去了自我,并且永遠也跳不出自己為自己設(shè)置的怪圈。

喜愛悟空,因為他敢愛敢恨敢怒敢言。

佩服悟空,因為他不去不服不輸不棄。

菩提曾對悟空說:“禁錮是將人的心思束縛,把欲望的痛苦化作身體的痛苦,你若如諸神達到了忘我之境,自然不會受緊箍咒之苦,放下你自己,忘了你的所愛和所恨?!蔽蚩諈s說:“我忘不了東海水,忘不了花果山,忘不了西天路,忘不了路上的人。”

也許經(jīng)歷過的事情永遠也不會忘記,因為忘記了一切并不是真的沒有了痛苦。只有在醉過方知酒濃,只有在愛過方知情重。生命的過程本身就在于一種經(jīng)歷。

悟空,也許你給我們的啟示是悟不空吧!參不透人情,參不透事故,只因為五百年的光陰是一個騙局。但這已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告訴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為自己的欲望而拼搏,無論等待我們的是什么。這本身便是一個比所有神明都高貴的過程,足矣。

“那淡紫色的黃昏/與你的翱翔融合,好像在白日的天空中/一輪明星沉沒,你雖不見/我卻能聽到你的快樂?!?/p>

最后把雪萊的《給云雀》中的一段詩送給悟空,感謝他用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nèi)绾巫鋈耍?/p>

悟空傳讀后感篇三

花了3天時間,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這本經(jīng)典小說。礙于它是一本網(wǎng)絡(luò)小說,曾聽聞,但卻不曾觸及。這與我自身有關(guān),對于網(wǎng)絡(luò)小說我始終不太感冒,自從讀完《誅仙》后就再也沒有涉足過這個領(lǐng)域。

最近開始讀,也是由于最近國內(nèi)剛上映的電影《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又刮起了一股西游熱。好像《西游記》的題材永遠是個寶,人人都想挖掘出更多的東西來,都想從中衍生出更多新奇的故事。然而是否都能提煉出有價值的一面呢?很難。聽說《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就赤裸裸地把經(jīng)典給糟蹋了。

從小也算是個西游迷,最先觸及的是電視劇,里面的神話色彩開啟了兒時的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至今都難忘;后來又試著讀原著,感嘆到它為何能成為四大名著的魅力。自然,那些關(guān)于《西游記》的書籍、影視也沒放過。不過,這其中能觸到心里那根弦的,就倆。一個是把劉鎮(zhèn)偉和星爺推向神壇的經(jīng)典電影《大話西游》,而另一個就是今何在的這本小說《悟空傳》。

《大話》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影史上的經(jīng)典代表作,不是因為他仰仗于《西游記》文學(xué)地位的光環(huán),也不是它改編得有那么神乎其神。很簡單,也是最重要、最根本性的一點:這個故事的價值是什么?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我想,看過的人都明白。正是它里面所包含的人的命運、自由和愛情的主題。

至尊寶從一個稚氣無作為的男人蛻變成了有擔(dān)當(dāng)?shù)拇笥⑿蹖O悟空,但這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背負著一個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這是命運。

孫悟空想擺脫唐僧,放棄西天取經(jīng),永遠的摘下那個束縛著他的緊箍,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追求自己所求的夢想。這是自由。

南柯一夢,發(fā)現(xiàn)一切早已幻化成泡影。想著紫霞,望著紫霞,卻早已無能為力。五百年的輪回只為了城頭上的一吻,那一吻承載了太多的重量,也永遠深深地定格在那里。最終,也只是獨自暗藏著這份思念、這份情,轉(zhuǎn)身走向遠方。這,是愛情。

悟空傳讀后感篇四

《悟空傳》讀后感1000字

《悟空傳》有《大話西游》的影子,后者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電影,百看不厭。紫霞仙子、白晶晶、牛魔王…幾個人物構(gòu)成了另一個故事?!段蚩諅鳌方栌昧诉@些人物探討了神與妖的矛盾關(guān)系,欲望、貪念、灑脫…繼而引出更深的思考,我個人把這種思考認為是對自由的思考。

什么是自由?我百度詞典了一下:由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約束。解釋得很好,我想一切自己做主,但是不可能,因為總會有事物來約束你,所以我們有的只是相對自由,而不是真正隨心所欲的絕對自由。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在相對里面找絕對。

“記住你是一個猴子,因此你不用學(xué)做神仙,你的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貴.”

真希望他只是個猴子,花果山內(nèi)逍遙,勝過那天上的齊天大圣。一直以為《西游記》把孫悟空定為一只天地而生的石猴真是太好了。天是我父、地是我母,我肉身本是是頑石,性情乃是一只潑猴,我是天地之間自由之存在,我花果山為王、改生死簿、闖天宮,我便是絕對自由,你玉帝老兒能奈我何?如來來了俺也不怕!

“當(dāng)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么而苦,為什么而喜呢?”

猴子被壓在山下,被告知他過往一切都是錯的,被戴上金箍,被權(quán)力組織洗腦派去西天取經(jīng)。忘了自己的本質(zhì)是多么痛苦,連地府的鬼魂和天上的天兵都在嘲笑:他現(xiàn)在就像是被馴服的狗。

“戴上它,你就自由了,

戴上它,你就自由了?!?/p>

自由的是誰?那自由不是猴子的自由。

“我終于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

突然想到魯迅先生筆下那個麻木的世界,黑暗的現(xiàn)實、冷酷的人心、為革命奮斗的斗士死去,是什么讓圍觀的中國人麻木不仁?這個吃人的社會,哪里容得自由存在。

約束?就是要服從?服從?服從什么?本不該有的破規(guī)矩?要自由就是異類?是妖?

《大話西游》里,紫霞見至尊寶,問:“神仙?妖怪?”

她才不在乎神仙妖怪,從佛祖那里逃出來,拔出她寶劍的,就是她的心上人。

“神不貪,為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不惡,為何要將千萬生靈命運握于手中?”

小時候看《西游記》總為孫悟空忿忿不平,假期電視一邊一邊的重播經(jīng)典劇集,就跟著一邊一邊重頭看到大鬧天宮,其余的西游一概忽略,有時候呆著沒事忍不住全部看完,又悻悻然覺得《西游記》到底是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美猴王到底還是跟著去取經(jīng)成佛了。現(xiàn)在想想,若不是封建的產(chǎn)物,擱到現(xiàn)在美猴王就能回去當(dāng)他的美猴王了嗎?約束總會存在。

猴子抬頭道:“我有一個夢,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

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

悟空傳讀后感篇五

用粗俗平白的語言揭示萬般的無奈,作者紙后的功力非同一般,對所有意義的探索也相當(dāng)深入。唐僧的看不透、孫悟空的懦弱、豬八戒的癡情、沙僧的奴性……作者雖然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仍別具一格。還記得唐僧對自己的師傅說我要學(xué)的東西你教不了我,師傅問他想學(xué)什么,唐僧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這是何等的氣魄!藐視萬物,唯我獨尊。唐僧發(fā)現(xiàn)了佛祖與觀音對世人的欺騙以及小乘佛法的界限,他要跳出去,不惜自毀千年法力,不惜一死。他度不了眾生也不肯自度,只能痛苦。

故事不長,平白的話卻引人入勝,笑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悲劇。也許文學(xué)性不足,但確實引人深思。

悟空傳讀后感篇六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每次讀到這里,都感到莫名的興奮,即使還無法完全明白這意思,但這片語間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何等的氣勢。區(qū)區(qū)十萬字,一遍又一遍地拜讀,每一遍都有新的體會,每一遍都讓人熱血沸騰。

作者“今何在”用自己的方式解釋世界,吝嗇的語言,跳躍的思維,我們無法想象他寫下悟空和九州時悸動的情感。這可能是他無意之間宣泄自己的情感,但不管怎樣,他創(chuàng)作出了這一部震撼人心的巔峰之作。這大概就是他的巔峰吧,恐怕他以后再難有超過這次的靈感了。不過這也不要緊,有此一部《悟空傳》足矣。

作為一本網(wǎng)絡(luò)小說,我本不應(yīng)該把它抬升至“經(jīng)典名著”,但我卻不得不寫這一篇文章,否則,這一腔的憤懣又該向何處宣泄。

讀慣了《西游記》,乃至《西游記后傳》,可看了此書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超脫”,“今何在”他打破了人們所知的傳統(tǒng),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有的只是一個不滿于蒼天,叫喊“自由”的猴子?!拔矣幸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zhàn)不勝之物,再無……”這才符合我們心中的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從未向任何人或物低頭的孫猴子。

“當(dāng)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么而苦,為什么而喜呢?”心臟沉重地敲打著胸腔,無法挽回的悲劇,就算一開始就知道,又能如何?當(dāng)知道反抗過后仍舊是看不盡的黑暗,還能怎辦,當(dāng)然還是反抗,讓心無愧即可。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風(fēng)月何用?不能飲食。纖塵何用?萬物其中,變化何用?道法自成。面壁何用?不見滔滔,棒喝何用?一頭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從何而來?同生世上,齊樂而歌,行遍大道。萬里千里,總找不到,不如與我,相逢一笑。芒鞋斗笠千年走,萬古長空一朝游,踏歌而行者,物我兩忘間。嗨!嗨!嗨!自在逍遙……”至今仍難以明白這書究竟要表達些什么,或許他根本就沒想表達些什么,憑心去領(lǐng)會即可。

悟空傳讀后感篇七

會接觸這本書還是因為一部電影,是和姐姐一起觀看的《悟空傳》,覺得很新奇,很震撼,似乎是第一次了解到這樣的孫悟空和西游,所以我翻開了這本書。

作者今何在的想法很大膽甚至是荒謬,筆觸卻又真實而細膩,好像他筆下的才是最最真實的西游,西游成了一個悲壯的故事,一個關(guān)于一群人在路上想要尋找當(dāng)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打打妖怪說說笑話那般平庸。

西游記的主題好像就是打妖怪,打不盡的妖怪,打完了,故事也就結(jié)束了。但在《悟空傳》里,妖怪只有兩種,一種是當(dāng)年跟著孫悟空反抗天庭的兄弟,另一種則是各位神仙安排下來的。所以這是個悲傷的故事,孫悟空必須把當(dāng)年一起戰(zhàn)天斗地的兄弟都干掉,才能成佛,這,就是最大的悲劇。

最后師徒四人成了佛,那么成佛以后呢?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夢想的四個人,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佛是什么,佛就是虛無,四大皆空,什么都沒有了,沒有感情沒有欲望沒有思想,可是沒有了這些,人還能剩下什么?所以成佛也可以說是消亡,西天就是寂滅,西游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成自殺的謀殺。

《西游記》里一切都很隱晦,但《悟空傳》里寫的直白,作者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游路,我們都在向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都虛無了,但沒辦法選擇,也沒辦法回頭,只能盡量走的精彩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最后,你能像孫悟空那樣說,這個世界,我來過,我愛過,我戰(zhàn)斗過,我不后悔。

最后引用書中的`一段話結(jié)尾,希望每個人的西游路,都能走的精彩:我要聽到天的痛哭,我要聽到神的乞求。我知道天會憤怒,但你知道天也會顫抖嗎?蒼穹搖動時,我放聲大笑,揮開如意金箍棒,打它個地覆天也翻。從今往后一萬年,你們都會記住我的名字――齊天大圣孫悟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悟空傳讀后感篇八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每次讀到這里,都感到莫名的興奮,即使還無法完全明白這意思,但這片語間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何等的氣勢。區(qū)區(qū)十萬字,一遍又一遍地拜讀,每一遍都有新的體會,每一遍都讓人熱血沸騰。

作者“今何在”用自己的方式解釋世界,吝嗇的語言,跳躍的思維,我們無法想象他寫下悟空和九州時悸動的情感。這可能是他無意之間宣泄自己的情感,但不管怎樣,他創(chuàng)作出了這一部震撼人心的巔峰之作。這大概就是他的巔峰吧,恐怕他以后再難有超過這次的靈感了。不過這也不要緊,有此一部《悟空傳》足矣。

作為一本網(wǎng)絡(luò)小說,我本不應(yīng)該把它抬升至“經(jīng)典名著”,但我卻不得不寫這一篇文章,否則,這一腔的憤懣又該向何處宣泄。

讀慣了《西游記》,乃至《西游記后傳》,可看了此書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超脫”,“今何在”他打破了人們所知的傳統(tǒng),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有的只是一個不滿于蒼天,叫喊“自由”的猴子?!拔矣幸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zhàn)不勝之物,再無……”這才符合我們心中的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從未向任何人或物低頭的孫猴子。

“當(dāng)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么而苦,為什么而喜呢?”心臟沉重地敲打著胸腔,無法挽回的悲劇,就算一開始就知道,又能如何?當(dāng)知道反抗過后仍舊是看不盡的黑暗,還能怎辦,當(dāng)然還是反抗,讓心無愧即可。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風(fēng)月何用?不能飲食。纖塵何用?萬物其中,變化何用?道法自成。面壁何用?不見滔滔,棒喝何用?一頭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從何而來?同生世上,齊樂而歌,行遍大道。萬里千里,總找不到,不如與我,相逢一笑。芒鞋斗笠千年走,萬古長空一朝游,踏歌而行者,物我兩忘間。嗨!嗨!嗨!自在逍遙……”至今仍難以明白這書究竟要表達些什么,或許他根本就沒想表達些什么,憑心去領(lǐng)會即可。

悟空傳讀后感篇九

從小也算是個西游迷,最先觸及的是電視劇,里面的神話色彩開啟了兒時的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至今都難忘;后來又試著讀原著,感嘆到它為何能成為四大名著的魅力。自然,那些關(guān)于《西游記》的書籍、影視也沒放過。不過,這其中能觸到心里那根弦的,就倆。一個是把劉鎮(zhèn)偉和星爺推向神壇的經(jīng)典電影《大話西游》,而另一個就是今何在的這本小說《悟空傳》。

《大話》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影史上的經(jīng)典代表作,不是因為他仰仗于《西游記》文學(xué)地位的光環(huán),也不是它改編得有那么神乎其神。很簡單,也是最重要、最根本性的一點:這個故事的價值是什么?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我想,看過的人都明白。正是它里面所包含的人的命運、自由和愛情的主題。

至尊寶從一個稚氣無作為的男人蛻變成了有擔(dān)當(dāng)?shù)拇笥⑿蹖O悟空,但這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背負著一個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這是命運。

孫悟空想擺脫唐僧,放棄西天取經(jīng),永遠的摘下那個束縛著他的緊箍,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追求自己所求的夢想。這是自由。

南柯一夢,發(fā)現(xiàn)一切早已幻化成泡影。想著紫霞,望著紫霞,卻早已無能為力。五百年的輪回只為了城頭上的一吻,那一吻承載了太多的重量,也永遠深深地定格在那里。最終,也只是獨自暗藏著這份思念、這份情,轉(zhuǎn)身走向遠方。這,是愛情。

然而,《悟空傳》之所以成為了大家所追捧、懷念的經(jīng)典小說,也是因為秉承這些主題:自由、愛情、命運。從中,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一些《大話》的影子,一個似曾相識的片段,或一段似曾相識的對話,都那么親切,甚至紫霞也出現(xiàn)了。但今何在又加入了一些新鮮的元素、新的思想在其中,搭配上他那風(fēng)騷的文筆(在讀的過程中一度懷疑他在秀文采,哈哈,不過確實很犀利),又形成了另一種獨樹一幟的風(fēng)格。

那是一種熟悉的感覺,又是一種新鮮的體驗。

因此,在我看來?!段蚩諅鳌房梢哉f是《大話西游》的姊妹篇,但是,它又不同于大話。今何在說過:“《悟空傳》和《大話西游》都有各自的靈魂”。這話,沒錯。

文筆風(fēng)格和文體構(gòu)造:

在《悟空傳》這本小說中,最初吸引我的并非是這些主題,我甚至沒想到今何在會包含這些主題。最初讓我拿起這本書就舍不得放下的,是今何在的文筆風(fēng)格和文體構(gòu)造。

眾所周知,早年在國內(nèi)紅極一時的經(jīng)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它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古代人說現(xiàn)代話”,這種格格不入的步調(diào)卻又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詼諧幽默接地氣。而這也是《悟空傳》最明顯的風(fēng)格。此外,就是它那過去與現(xiàn)在、現(xiàn)實與虛幻交錯進行的文體結(jié)構(gòu),至少,對于我而言,這十分精彩??赡芤策€是我個人原因,我不太鐘情于那種一貫的線性敘事手法。

悟空傳讀后感篇十

這本書的立意不錯,但語言就太尷尬、矯情了,中間幾欲想棄。尤其從第二卷開始,大段的說教、抒情很沒來由,看得都有點煩躁了。而且未免有些太過理想主義。比方說到了第二卷,孫悟空明明都已經(jīng)把“自己”殺死了,但在與大鵬鳥的打斗中,怎么就突然站起來了,寫的好像是已經(jīng)社會化的人物的覺醒,但又好像是還身在瓶中的唐僧的咒語,我是沒懂。

本來就是把一些浪漫主義元素、英雄主義人物相互拼湊、疊加并加以改造,但在這個華麗的外殼之下,我覺得只有金蟬子、孫悟空這兩個形象比較讓人耳目一新。這就要說到本書的可圈可點之處了。我比較喜歡孫悟空殺死“自己”和金蟬子與如來打賭那部分。

這個賭局,竟然就是孫悟空會殺掉哪一部分的自己,是釋放天性、桀驁抗?fàn)?,還是頭戴金箍、忘記從前,金蟬子輸了,死的是前者。難怪有人說那次死的其實是孫悟空,活下來的是六耳獼猴陪唐僧取經(jīng)去了。

世間之人,就算強如孫悟空,也是有脆弱的,生活艱難,大部分人最終都會頭戴“金箍”,直至這成為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洞笤捨饔巍防镒舷嫉哪且痪洌骸澳憧茨莻€人,好像一條狗啊!”――表達的即是此意。

在這部分,我看到了兩個人激烈的心理抗?fàn)?,這抗?fàn)幾屓擞∠笊羁?。每個人都有執(zhí)念,比起金蟬子的執(zhí)“道”,孫悟空的執(zhí)“己”,其他人如紫霞、豬八戒、阿月、小白龍的執(zhí)“情”,沙僧的執(zhí)“物”,妖精們的執(zhí)“命”,這些都比較常見,影視劇里常有涉獵,所以覺得并無新鮮之感。

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這個執(zhí)念,可能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你為此步履不停,旅途之處,想要隱藏,卻欲蓋彌彰。

悟空傳讀后感篇十一

初遇此書,是在高二,彼時懵懵懂懂,許多情節(jié)還看不太懂,只記得有些許震撼,因為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對以往所有版本中《西游記》的印象。

唯有“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心,都明白我意;要那眾佛,都煙消云散”的氣勢磅礴、唯我獨尊之勢一直深埋我心。工作多年,歷經(jīng)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后,此時再讀,便有了另一番領(lǐng)悟。

五百年滄海桑田,五百年時空交錯,五百年愛與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這里彰顯出無助與無奈,如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游路,我們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有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么辦?你只有在這條路上,盡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頭挺胸一些,多經(jīng)歷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p>

喜愛悟空,因為他敢愛敢恨敢怒敢言;佩服悟空,因為他不屈不撓不輸不棄。

人生就像電影,我們都是演員,有時會夢想著具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隨心所欲,演繹無所不能的英雄夢。而《悟空傳》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孫悟空,看到了唐僧師徒的迷茫與困惑。但,有花堪折直須折。有些事是我們能控制的,有些事則不能。只有正視這一點,學(xué)會區(qū)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保持身內(nèi)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相信生命中總有一種熱愛,可以讓你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54828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