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二年級包粽子作文字篇一
姥姥上街去買粽子葉,我只好呆呆地望著大門口等姥姥回來。等啊盼??!終于,十幾分鐘后把姥姥盼回來了。
我們開始包粽子,粽子可以包三個角的也可以弄四個角。頭回包粽子,我還不會,于是我讓媽媽詳細說了一下方法。包粽子需要的材料有粽子葉、江米、紅棗、葡萄干,還有繩子。其中,江米要提前準備,把它泡在水里的時間越長,粽子就越好吃。
我先把粽子葉擺成三角形,再把泡好的江米放兩勺進去,接著在江米里面插上三個紅棗和葡萄干,用粽子葉把它們?nèi)?,最后再纏上繩子,一個粽子就算成功包好了。
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呢?帶著疑問,我查閱了資料,上面這樣記載: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他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但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了都城。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后,屈原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含恨抱石跳入汩羅江身亡。
原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有這樣的特殊意義啊,后人們敬佩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節(jié)操,為了紀念他,才會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粽子。
二年級包粽子作文字篇二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要包香噴噴的粽子。吃粽子是紀念屈原的。我好期待第一次我包的粽子是怎么樣的呢?
包粽子的材料有:粽葉、糯米、因為我們要包紅棗餡,所以還有紅棗、繩子。
粽子要先拿兩張粽葉,一疊,一折就變成了漏斗形,上面寬寬的,下面卻和上面恰恰相反,窄窄的又細細的,真漂亮!再是裝糯米了,我以為是最簡單的,可媽媽說裝糯米要保證三點:一:要平,平是好看。哼,要好看干嘛?能吃就行了,二:要滿,三:要多,這兩點就是餡多,香!
然后放餡料,把他們用繩子綁起來,變成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太好了,我離包粽子只剩一步之遙啦!好激動?。∥野岩粋€大棗放進去,因為米我放得太多,大棗一下去,有些米都撒了,幸好下面有個盆,要不今天晚上我要跪搓衣板了。
最后一步:用繩子把粽子綁起來,繩子怎么系呢?我隨便系了一個死扣。媽媽說這樣行不通,媽媽手把手教給我,耶,我終于會了,我和媽媽一起包,最后包了好多好多粽子放在鍋里蒸。我好開心,費盡了千辛萬苦,才包出了一鍋粽子。
蒸好了,有很濃的棗香,咬一口哇,粽子又香又甜,吃著甜甜的粽子,心里樂開了花。
二年級包粽子作文字篇三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一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的,是不是有型的。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二年級包粽子作文字篇四
“快點快點!”“呀!成功了!”“啊,失敗了”……教室里傳來了一陣陣喊叫聲,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學校組織所有學生一起包粽子。
為了這次活動,何老師請來了一些“高手”:有些同學的爺爺奶奶,讓他們來幫我們包粽子。
一切準備好后,何老師給我們講了講怎樣包粽子后,就嘗試讓我們包了。
第一步很難,要把粽葉捏成漏斗狀,我試著捏了起來,捏好的粽葉看起來還不錯,但一往里面放糯米,就從中間漏了出來,這是為什么呢?我問了下教我們這組的奶奶,她看看我粽子,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原來,是因為粽葉有一端松了,只好重來做一次,把那端弄緊,就行了,再放上料,然后把露在外面的口蓋起來,一個粽子的原型就做好啦!
第二步比第一步難,是把藺草綁在粽上。我拿了根藺草,照著模樣綁了起來,沒想到最后那個打結(jié)的地方時,哎呀!繩子斷了,原來,在前面的那個繞彎時,繞太大了,然后后面不夠用,而我卻用力往前撥,所以斷了。經(jīng)過又一次嘗試,終于包好了!
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一件又辛苦,又快樂的事情,從中我又學習到了端午節(jié)的意義和由來。
二年級包粽子作文字篇五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想必大家都知道,可是每個地方的端午習俗可能大相徑庭。我的故鄉(xiāng)蕪湖在端午節(jié)有一種美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粽子。從我記憶起,每個端午節(jié)奶奶都會包許多各種各樣美味的粽子。
那么,粽子是如何制作的呢?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準備一些新鮮的粽葉(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香草葉,蕪湖大多是蘆葦葉),將粽葉先用清水洗凈,然后將粽葉放在鍋中煮十分鐘撈起。
然后,將適量的糯米和紅豆等必要食材加水浸泡約二十四小時。根據(jù)口味愛好,也可以準備諸如蜜棗、火腿、鮮豬肉等輔助食材。
通過上面兩個準備環(huán)節(jié),下面就是包粽子了。將浸泡好的糯米放入粽葉中包好,用香草繩或細線系好,一個美味的粽子就算制作完成了。粽子竟然被奶奶可以制作成菱角形狀、斧頭形狀、三角形狀等各種形狀各異的樣子!一般一個粽子重約二百克。若放入火腿、蜜棗、紅豆、鮮豬肉,就包成火腿粽子、蜜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了,那就更加美味了。
到此大家可別以為粽子大功告成了,可以吃了。還需要最后環(huán)節(jié),將包好的粽子五個或十個一提的系在一起(以便計數(shù))放入鍋中,加水煮約一小時,當可以聞到粽葉和食材濃郁香味時,粽子就可以出鍋了。這時一般奶奶都會讓我先盡情享用這美味的粽子。
二年級包粽子作文字篇六
一個星期三的晚上,我回到家,看見外婆正拿出粽葉,米、肉、繩子……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敖裉煊植皇嵌宋绻?jié),包粽子干什么呀?”我小聲嘀咕道。
這時,外婆喊:“蕾蕾,快點做作業(yè),做完了,幫外婆包粽子!”
約摸1個小時過去了,我“啪”地把作業(yè)本合攏,書包也沒來得及整理,就火速奔向廚房。
我見到外婆身邊已經(jīng)有了幾個完整、漂亮的粽子,我也躍躍欲試,想立刻試試手。
外婆熟練地包著,她先把粽葉卷成圓錐形,在里面放一些米,然后,再放幾塊肉。接著,又把米撒在上面蓋住肉,最后,用粽葉包住,用繩子繞在上面捆緊,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向外婆學習,模仿外婆,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
我放米時,米就像個不聽話的撒潑小孩,硬要往洞外逃,當我塞住這個洞,另一個洞又流出米來……我擺弄了大半天才包好。咦?我包的粽子怎么這么大?原來,每一張粽葉漏米,都是靠其他粽葉補上去的。棉線也用了一大把。
晚上,吃飯了。媽媽挑了一個“最大”的粽子給外公吃,外公笑咪咪地接過粽子,扒了一層又一層的粽葉。終于,一個小小的粽子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瞧!我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03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