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族舞蹈文化特征 俄羅斯族舞蹈特點實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7 12:20:58
俄羅斯族舞蹈文化特征 俄羅斯族舞蹈特點實用
時間:2023-04-27 12:20:58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俄羅斯族舞蹈文化特征 俄羅斯族舞蹈特點篇一

俄羅斯族人民最早是來源于俄羅斯人進入中國,后來一直居住在中國。每個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都能夠善舞,他們善于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自身的智慧創(chuàng)造成歌舞。而俄羅斯的舞蹈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色彩。下面的俄羅斯族文化為您帶來俄羅斯的舞蹈文化。

“俄羅斯”(русские)一詞起源于歐洲古代一個東斯拉夫部落的名稱“羅斯”,俄羅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歐洲東部,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史家稱為“維勒底人”,他們居住在維斯杜拉河及波羅的海南岸,從事農(nóng)牧業(yè),公元6世紀時,已有羅斯之稱。10世紀,羅斯大公奧列格控制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周圍部落,13世紀,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吞并,歸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

元朝文宗皇帝時,曾征調(diào)金帳汗國境內(nèi)的1萬名羅斯軍人入大都充扈衛(wèi)親軍,并賜給土地令其耕種,這是歷史上俄羅斯人大批進入中國的'最早記載,中國的史書中稱他們?yōu)樯咳?。?4世紀起,俄羅斯人脫離古代羅斯部族,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以莫斯科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

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族屬于歐羅巴人種。人體特點是膚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藍色,鼻高、唇薄、細軟黃發(fā)、身材高大,第三類毛發(fā)(胡須、腋毛等)中等發(fā)達。中國的俄羅斯族由于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zhì)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征。

中國的俄羅斯族早在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tǒng)治,大批俄羅斯人遷來中國,尤其是在19世紀末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等地涌入我國新疆北部地區(qū)、東北各地。俄國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為躲避戰(zhàn)爭,進入中國。

那時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俄羅斯族,被確認為中國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我國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相同。由于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lián)國家還有自己的親友。

新中國成立后,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xiāng)與親人團聚。50年代,經(jīng)中蘇兩國政府協(xié)商同意、并幫助他們陸續(xù)遷回家鄉(xiāng)。此外,也有部分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里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中國現(xiàn)有俄羅斯族的人口數(shù)量已經(jīng)不多了。

俄羅斯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經(jīng)常舉行各種家庭宴會、晚會,跳交誼舞、俄羅斯舞、天鵝湖舞、烏克蘭舞、俄羅斯的集體舞,以及踢踏舞、頭巾舞、馬車舞等,舞姿優(yōu)美,參加的人多,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踢踏舞是俄羅斯族的一種民間舞蹈,復活節(jié)時跳的舞蹈之一。

跳此舞時,男女老少穿上皮鞋一起參加。用手風琴伴奏,眾人圍成一圈,用腳尖、腳跟、或腳掌的某一部位擊地,發(fā)出踢踏響聲。婦女們邊跳邊揮手絹,男人們邊跳邊吹口哨,拉琴者亦加入跳舞行列邊拉邊跳。節(jié)奏清晰多變,腳下動作靈活而響聲大,場面活躍熱烈。

s("content_relate");

【俄羅斯族舞蹈文化】相關文章:

1.

中國舞蹈文化介紹

2.

中國舞蹈的“圓”文化

3.

珞巴族舞蹈文化

4.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5.

肚皮舞舞蹈文化介紹

6.

納西族舞蹈文化介紹

7.

基諾族舞蹈文化介紹

8.

塔塔爾族舞蹈文化特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7278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