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華事跡感想(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4 09:31:08
朱麗華事跡感想(12篇)
時間:2023-04-24 09:31:08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一

“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

8月14日,嘉興市紅十字會助學儀式現(xiàn)場,握手、問候、遞上紅包……朱麗華給29名學子分別送上8000元助學款。

許多人眼中噙滿淚水,一名學子哽咽地說:“您眼睛失去光明,卻給我們送來光明。”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朱麗華特地穿上價格最貴的短袖花襯衫。這是她3年前花100元買的,只在重要場合穿。

今年,她穿著這件襯衫參加了嘉興市區(qū)多個捐款儀式。

8月16日,朱麗華還去了離家300多公里的麗水松陽和龍泉,在那里結(jié)對資助了11名貧困學子。

每年8月,朱麗華最為忙碌。學校、社區(qū)、慈善機構(gòu)、邊遠山區(qū)……今年暑假,她一口氣結(jié)對了46個寒門學子,一次性支付的資助費達36.8萬元。

一年又一年,朱麗華的“愛心榜單”上有受助貧困學生480人次。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她對所有結(jié)對資助學生的姓名、家庭情況、畢業(yè)學校、就業(yè)去向等,都能脫口而出。

對于她而言,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

20__年,成績優(yōu)異的朱麗霞考上浙江大學,但母親患病、父親務農(nóng),讓這個典型的嘉興農(nóng)村因病致貧家庭舉步維艱。正當全家人一籌莫展時,朱麗華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資助,讓朱麗霞順利完成本科學習……

去年暑假,正在浙大讀研的朱麗霞特意帶著男朋友來看她:“您不僅給我金錢上的資助,更給了我精神上的指引?!?/p>

資助一個學生,改變一個貧困家庭的命運。在朱麗華的資助下,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順利完成學業(yè),開啟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更讓朱麗華欣喜的是,許多人學會了感恩。張薛岳大學畢業(yè)后在嘉興一家銀行工作,用雙肩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經(jīng)常抽空去探望朱阿姨;傅圓亮深受朱阿姨的影響,把大學畢業(yè)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資全部捐給了市紅十字會……

到今年8月底,朱麗華累計捐了333萬元,但她總是擔心捐給“兒女們”的錢太少,花在自己身上的錢太多。

事實上,她每個月的花銷不足800元,腳上穿的鞋只花了18元,身上穿的白大褂超過10年,出門寧愿多轉(zhuǎn)幾趟公交也盡量不打車。

“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敝禧惾A至今沒買一套商品房,“買房還不如多資助幾個孩子?!?/p>

“讓幫助過的人活得有尊嚴,是我最大的快樂”

又是一個清晨,麗華推拿診所里一片繁忙。

瘦弱的陳永明弓著背,拿著掃帚打掃衛(wèi)生,走起路來身子仍不時向一側(cè)傾斜。他做夢都沒想到,此生“換了一種活法”。

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陳永明輾轉(zhuǎn)于各個醫(yī)院之間,醫(yī)生們都說治愈無望。

朱麗華把陳永明接到了診所,每天一有空就給他推拿,“有時身體累得像散了架”。

一個月,半年,兩年……朱麗華不肯放棄。慢慢地,陳永明彎成蝦米狀的身體舒展開了,一直蜷著的右腿能伸直了,拄著拐杖能走路了……到醫(yī)院復診的時候,醫(yī)生都說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病是要養(yǎng)的,需要繼續(xù)推拿?!敝禧惾A讓陳永明留在診所工作,月工資從以前的200元逐漸漲到現(xiàn)在的4000多元。陳永明感覺自己的世界亮了,“生活更有奔頭了”。

或許只有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才會更深刻理解彼此的苦楚。

18歲,在最美好的年華,朱麗華卻因為意外雙目失明。那時的她覺得人生無望,在煩躁迷茫中度過了7年光陰。

1983年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樣坐在收音機前打發(fā)時間,廣播里突然播放了張海迪自強不息的奮斗故事。

“張海迪坐在輪椅上都能做那么多事情,我為什么不可以?”

“身體殘疾別無選擇,但自己的人生不能殘疾!”出身于中醫(yī)世家的朱麗華參加了浙江省首屆中醫(yī)推拿培訓班,她從零開始學盲文,雙手拉傷到打石膏也沒有一句怨言。畢業(yè)后,朱麗華被分配到嘉興市福利院醫(yī)務室照料腦癱兒童,經(jīng)過她夜以繼日的精心治療,4名腦癱兒竟然都站了起來!

第一份工作帶給了她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并獲得了社會的認可。隨后,她又依靠堅強的毅力完成了進修,成了嘉興首位盲人中醫(yī)師,在患者中逐漸有了名氣。

這樣的經(jīng)歷讓朱麗華萌生了一個信念:只有就業(yè)才能讓殘疾人自立自強,才會真正被這個社會“平視”。

為了幫助更多殘疾人,朱麗華創(chuàng)辦了麗華推拿診所,招收殘疾人,不但安排吃住,還免費教推拿。

如今,診所里有13名殘疾員工,有的年收入近10萬元。同時,還有100多人先后跟她學習推拿技術(shù),相繼走上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之路。

殘疾人能開啟新生活,讓朱麗華頗為欣慰:“他們以前都是家里的‘包袱’,如今成了家里的頂梁柱?!?/p>

作為嘉興市盲人協(xié)會主席、市政協(xié)委員,她還為殘疾人爭取公交愛心卡,為特殊學校教師爭取津貼……朱麗華動情地說:“讓幫助過的人活得有尊嚴,是我最大的快樂!”

“我的財產(chǎn)、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將捐獻給社會”

每天,朱麗華忙完手中的活,總會走到位于診所西側(cè)的房間休息片刻。

她的住處僅20多平方米,一張桌子兩張床,她和視力殘疾的女員工一人一張。

這么多年來,診所成了朱麗華的家,本人戶口仍掛在市福利院的集體戶口簿上。

如果不是連年結(jié)對學子,她或許早就能買一套屬于自己的商品房。但她的做法是“省下來,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

29年前,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朱麗華捐款116元;

12年前,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籌建,朱麗華毫不猶豫地捐款1萬元;

……

她捐出去的每一元錢,都是靠雙手賺來的。每天,她堅持早上7點半開工,晚上9點收工,工作12個小時以上。即使大年三十,其他員工都回家團圓了,她依然獨自留在診所里忙碌。

今年61歲的朱麗華是命運的強者,但身體隨著年齡增大而出現(xiàn)一些毛病,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yè)病纏身,“給人推拿經(jīng)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腰酸背疼,腳都麻了,有時還頭暈。”她卻一直扛著,“實在受不了,我就花錢讓員工給我推拿?!?/p>

在朱麗華的人生詞典里,“幫助”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這么多年來,她已為現(xiàn)役軍人免費推拿3000多人次,“如果我忙不過來,就自己掏錢請員工幫忙?!?/p>

很多人對朱麗華的做法不理解,甚至好言相勸。

你幫助那么多的人,有多少人來幫你?”

“你的錢財可以留點給親人,自己晚年也能好好享受?!?/p>

……

朱麗華對這些“好意”一笑了之。

“我樂意幫助別人,從沒想過要別人感謝我?!闭沁@種平常心支撐著她,“只要工作一天,就要奉獻一天,哪怕是生命!”

實際上,她早就對自己做了“安排”。在她房間桌子的抽屜里,保存著一張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卡。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朱麗華鄭重地簽下了器官捐獻書,“等我哪天去了,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間一分地?!?/p>

這些年,朱麗華先后獲得“全國自強模范”“浙江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30多項榮譽。在麗華推拿診所入口處,懸掛著一張醒目的照片——20__年5月1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她作為“全國自強模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親切接見。

“作為紅船旁的一名黨員,我的財產(chǎn)、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將捐獻給社會!”朱麗華語氣里透著堅定和自豪。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二

朱麗華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個體的力量雖然如螢火之渺小,但只要匯聚起螢火蟲之光,定能光芒萬丈,照亮一片美麗的精神天空!也因為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幾十年來,只要國家需要、社會需要、腳底下的這塊土地需要,凡有召喚,她必率先響應、帶頭踐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顧大局、識大體,彰顯當代共產(chǎn)黨員的新魅力:

1990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當于奉獻出了兩個月的薪資所得;

20__年,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她二話沒說捐款1萬元;

20__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動交納了10萬元“特殊黨費”,說是無論如何要為抗震救災奉獻綿薄之力;

每年的寒門學子結(jié)對,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她一次性拿出36.8萬元,結(jié)對46名寒門學子;

……

朋友問:“朱醫(yī)師,你對自己吝嗇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腳上那雙新布鞋只花了20多塊鈔票還嚷嚷著嫌貴,對國家、對別人卻那么慷慨。你的錢都是血汗錢,靠平時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積攢的,何苦呢?值得嗎?”

“不能這么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個盲人,能有今天發(fā)光發(fā)熱的機會,也是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了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讓我去培訓,幫我安排了工作,后來又借著改制的東風,盤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診所,帶著一群盲人朋友過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給予的光亮,還要讓自己成為發(fā)光體,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這樣的我才不負紅船旁共產(chǎn)黨員的稱謂!”朱麗華說,我們雖不像太陽那樣光芒萬丈,讓光輝溫暖萬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個發(fā)光體,用真誠、純粹、善良和寬廣,讓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朱麗華總害怕給他人帶來麻煩。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她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說:“活著從醫(yī)幾十年,死后器官捐醫(yī)學,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p>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三

1991年,朱麗華開始多了一個身份——師傅?!懊と恕笔撬胀降艿奈ㄒ粭l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還免收學費。28年來,已經(jīng)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就業(yè)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醫(yī)師,你每培養(yǎng)一個徒弟,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何苦呢?”

聽到這樣的感嘆,朱麗華很淡然:“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著,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說,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yǎng)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著自己?!?/p>

穿過歲月的風塵,朱麗華面對苦難時所展現(xiàn)的豁達與堅毅,感染并帶動了許多人。47歲的陳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陳永明在麗華推拿診所已經(jīng)干了16年。同樣,如果不是朱麗華,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活法。

清瘦的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他輾轉(zhuǎn)于各個醫(yī)院之間,醫(yī)生們都說治愈無望。

朱麗華的診所接收了他。朱麗華一有空就給他推拿。一個月,人能起來了;兩個月,腳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著拐杖走路了……“20__年我們診所搬家,我跟永明說,搬家拐杖不要忘記了,他說,我早就不用了。我一驚,什么時候不用的,我哪里曉得啊,我又看不見……”朱麗華說這句話的時候,特別開心。陳永明病情好轉(zhuǎn)后,也學習推拿按摩,現(xiàn)在在麗華推拿診所做著管理工作,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資最高的“頂梁柱”。

正是朱麗華的愛,給了吳阿姨、陳永明等經(jīng)歷磨難的人們一雙“眼睛”、一縷陽光、一種希望。朱麗華用行動告訴他們,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于過去的創(chuàng)傷,而在于把未來放棄。一個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靈魂于黑暗之中!

當發(fā)光者:

“我要當好新時代的光明使者”

命運以痛吻了朱麗華,而朱麗華報之以歌。

如今的朱麗華已不滿足自己是一個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當一個發(fā)光者,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陰郁中賜予別人光亮。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四

朱麗華在嘉興推拿界聲名鵲起,是她的推拿醫(yī)療技術(shù)給腦癱患兒帶來福音。而她與腦癱患兒結(jié)緣,純屬偶然。1988年4月,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名患有病毒性腦炎后遺癥的男孩找到她:“朱醫(yī)師,幫幫忙,這孩子四歲了還不能獨自坐立,我們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醫(yī)院,都說這病,難醫(yī)!你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緩解一下病痛,也謝天謝地!”

本來就對聲音極其敏感的朱麗華,從這對夫婦的苦苦哀求里,聽到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那種絕望。她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當年的父母、當年籠罩在全家人頭頂上的哀傷。

“我能不能幫幫他們?我應該盡我所能幫幫他們!即便沒有療效,也可以用我的熱情回饋給他們溫暖?!痹?jīng)的經(jīng)歷,讓朱麗華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她決定用手中僅有的技術(shù)——推拿,盡力幫這對夫婦、這個家庭撥開烏云。

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麗華根據(jù)孩子的病情和經(jīng)絡(luò)走向,不斷創(chuàng)新推拿方法。奇跡也在她的嘔心瀝血付出中出現(xiàn)了:持續(xù)推拿兩個月,孩子會爬了;第五個月,孩子能扶著墻走了;第八個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萬謝中,朱麗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醫(yī)道的崇高與偉大。好的醫(yī)師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責任和擔當照亮許多曾經(jīng)傷心絕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寬慰滋潤許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靈;像一團火,用大愛點燃許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熱情。

她說:“小孩站起來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個正常的人,中國就少了一個殘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負‘醫(yī)師’這個稱謂!”

她的確沒有辜負社會對她的期待、患者對她的信賴。31年來,她治療的308例腦癱患兒,總有效率達90%以上,部分腦癱患兒甚至能與正常孩子一起上學,還有25例小兒哮喘病人經(jīng)過她的治療無一復發(fā)……“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笔煜ぶ禧惾A的人用這句話來描述她與病人及其家屬相處的常態(tài)。面對每一個患者,朱麗華以對生命的敬畏、對醫(yī)術(shù)的精益求精、對每一次穴位的精細把控,為艱難前行的他們努力點亮生命的明燈!

其實,腦癱治療是世界級難題,發(fā)病的原因千差萬別。曾有朋友這樣對她說:“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讓每一位前來就診的人稱心如意。何必這么累呢?”

朱麗華總喜歡用一個故事作答:“大海剛退潮時,沙灘上留下了淺淺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魚在苦苦掙扎。有個孩子一條條把它們撿起來,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過來說:誰還在乎那一兩條小魚,這么多,你扔得完嗎?小孩沒有停手,邊重復著動作邊答: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每一條都希望自己能回歸大海。我想,我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撿魚的小孩一樣,多救治一個,社會的負擔就少一個,世間的歡快就多一分!”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五

許多地區(qū)大雪天氣已經(jīng)持續(xù)了數(shù)天,雪災已成了當前熱點問題,也成了當前最需要我們共同度過的難關(guān)。雪災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很多:

雪災帶來損失。從全國看,雪災發(fā)生后,停水停電、交通受阻、大量旅客滯留車站和機場,長期處于飽和狀態(tài)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統(tǒng)在極端環(huán)境下已顯得沒有多少回旋余地;因為惡劣天氣的影響,連主要證券指數(shù)都開始下跌,可以說,已觸及到了整個國民經(jīng)濟。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導致群眾緊張慌亂和社會秩序混亂。從區(qū)內(nèi)看,雖然對今年農(nóng)業(yè)墑情帶來正面影響,但是對正在發(fā)展的設(shè)施農(nóng)業(yè)可謂一擊重創(chuàng)。由于受持續(xù)低溫、冷凍的影響,有10多萬畝大棚受災,加之交通受阻,農(nóng)副產(chǎn)品運不出、進不來,這就給本已初露端倪的結(jié)構(gòu)性通貨膨脹又添了重重的一層陰影。

雪災也帶來教訓。大雪來臨,氣象部門也發(fā)出了紅色警報;國家也成立救災中心;財政部、農(nóng)業(yè)部也向災情較重的省份緊急下?lián)苻r(nóng)業(yè)生產(chǎn)救災資金,支持開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自救工作;南方一些省份也都實施了國家二級緊急預案;各部門也都全力奮戰(zhàn),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但是客觀評價,各部門反應得晚了些,考慮的不太充分,地區(qū)之間、部門之間和行業(yè)之間還缺乏有效相互的協(xié)調(diào)和配合;廣大民眾在雪災面前也是被動的忍受,傳統(tǒng)的過年風俗和幾乎成為定律的全球范圍內(nèi)最大規(guī)模的人員流動在極端條件下還是鐵打不動得以繼續(xù);在煤荒面前,傳統(tǒng)管理模式與市場經(jīng)濟運做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各級政府還必須為形勢越來越嚴峻做好準備并要相應采取緊急措施。

雪災也帶來啟示。平??偰軓母鞣N途徑了解到發(fā)達國家動不動就搞一些應對自然災害的演習和應急預案的演練,有時也感覺到挺可笑的。但是,仔細想一想,人家這種方式方法確有可取之處。通過演練,一方面能夠提高公共體系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應變和處置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全民的防災意識和應對知識。試問我們周圍的親朋好友,有多少人對火災、地震、洪水和爆炸等災害發(fā)生后能夠有足夠的應對知識?我敢說,不會太多。在這方面我們需要補的課還很多。

雪災同樣帶來商機。在看到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災后很多需要把握的東西。雖然沒有做到“未雨綢繆”,但“已雪綢繆”也不算晚,一些設(shè)施大棚不僅努力保苗,而且還在積極育苗,以備災后及時提供所需種苗。雪災之后,針對應對極端環(huán)境下的各種基礎(chǔ)設(shè)施改擴建工程必將陸續(xù)開工;針對應付災害天氣的各種設(shè)備儀器必將生產(chǎn)并投放備用,等等。在逐步改善應急能力的同時,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又一“興奮點”的坐標似乎越來越明晰。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善于把握時機,壞事也能變成好事。一場50年不遇的洪水,使我們意識到了要加強對大江大河的治理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視;一場突來的“非典”,使我們提高了公共疾病預防能力;也許一場50年不遇的雪災后,我們各級政府應對自然災害的應急機制和能力會有一個切實的提高。如果把握到位的話,禍福轉(zhuǎn)換的經(jīng)典演繹就有可能發(fā)生,讓我們公共努力并期待著這一天盡早到來。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六

走出窮山溝,是貧困戶黃仕京傾盡全家之力供養(yǎng)兩個孩子上大學的原動力,可經(jīng)常到家里做扶貧工作的研究生姑娘卻讓他一直心存不解。

“文秀姑娘,你在北京讀的書,怎么回到山溝溝工作了?”一天傍晚,看到黃文秀入戶走訪,黃仕京一家硬是拉著她進屋吃飯。飯桌上黃仕京忍不住拋出自己的問題。

和黃仕京一樣,人們好奇,好不容易從大山走出去,怎么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來了?黃文秀說,農(nóng)村走出去的人很多,自己就是那個要回來的人吧,基層工作很難做,但總得有人來做的。

想到在黃文秀的幫助下,自己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黃仕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動情地說:“我要讓我的孩子像你一樣,在學校爭取入黨,將來為家鄉(xiāng)多做點事?!?/p>

對于黃文秀的選擇,越來越多人理解了,可今年6月17日,她在返村查看災情途中卻遭遇山洪,不幸遇難。抱著未竟的事業(yè),將一生永遠奉獻在這片她所熱愛的土地上。

傾情投入譜寫青春之歌

百色,一個集革命老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大石山區(qū)、水庫區(qū)于一體的特殊地區(qū),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之一。百坭村更是深度貧困村,在黃文秀駐村扶貧之初,500多戶人家,195戶是貧困戶。

在大家的印象里,黃文秀是把雙腳踩在泥土里行走的人。得知她80、90后已經(jīng)不再是網(wǎng)絡(luò)上調(diào)侃的不靠譜的非主流,而是逐漸成長為社會的中間力量,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全心付出,用行動續(xù)寫新時期的“長征精神”。斯人已逝,淚目送別,青年人應當向黃文秀看起,以黨的事業(yè) 為事業(yè),堅守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銘記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真正“文”于心而“秀”于行。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七

黃偉紅同志是廣發(fā)銀行惠州分行營業(yè)部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刻苦努力,勤奮工作,始終以“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的人生信條,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自己的青春,受到領(lǐng)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 在黃偉紅同志的心中,金融服務工作不僅僅是謀生職業(yè),更是一種畢生熱愛的事業(yè),是她一生執(zhí)著的追求。

一、勤思善行,鉆研業(yè)務當標兵

該同志在擔任分行營業(yè)部主任以來,為了適應廣發(fā)銀行的業(yè)務快速發(fā)展,提升全行的服務質(zhì)量和服務效率,對于接二連三的新系統(tǒng)上線,如內(nèi)部戶系統(tǒng)、流程銀行系統(tǒng)、商票系統(tǒng)、表外系統(tǒng)、新對公業(yè)務系統(tǒng)等等都會先自行學習和專研,一定把所有的操作流程和相關(guān)制度學習透徹,再對前臺柜員進行培訓,對其業(yè)務操作進行現(xiàn)場指導。分行營業(yè)部在該同志的領(lǐng)導下,是惠州分行業(yè)務量增長最快、業(yè)務量最大的網(wǎng)點,而且是廣發(fā)惠州分行品牌服務的優(yōu)質(zhì)窗口。從以下幾方面可以體現(xiàn)出來,一是通過合理優(yōu)化人員配置,人日均業(yè)務量得到明顯的提高,日均叫號達到400人次;二是營業(yè)部的現(xiàn)場檢查差錯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基本控制在0.05%以內(nèi),排名由原來分行倒數(shù)的幾名提高到分行的二、三名;三是貴賓客戶等候率顯著降低,由原來的45%控制為零等候率,獲得了廣大貴賓客戶的稱贊;四是對賬單簽約回收率由70%提高到99%,總共1037戶簽訂,完成了1031戶。

二、愛崗敬業(yè),以營業(yè)部為家

該同志在營業(yè)部主任的崗位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始終一絲不茍,她深知自己肩負著營業(yè)部各項業(yè)務發(fā)展,風險管理是否到位的責任,所以對前臺業(yè)務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道操作手續(xù)都認真對待,始終堅持以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和旺盛勞動熱情和良好精神狀態(tài)、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無論月末、年中、年末會計核算報表是否趕上節(jié)假日,她都克服一切困難,堅守上崗,保質(zhì)保量完成工作。如20xx年中旬營業(yè)部工作十分繁重,她兒子要參加中考,需要她照顧和幫助,該同志耐心做好兒子的思想工作,得到兒子的理解和支持。她一方面夜間檢查兒子學習功課,一方面白天按時上班,沒有向領(lǐng)導申請過一天假,她說,不能因為我兒子要參加重大考試,而耽誤銀行工作,受到領(lǐng)導和同志們一致好評。

三、牢記宗旨,親情服務入人心

該同志努力學習業(yè)務,開拓進取,不斷滿足顧客的需要,為顧客提供優(yōu)質(zhì)快捷服務,提高服務質(zhì)量。從事銀行工作20多年的她,一直力爭與每一位客戶保持良好的朋友關(guān)系,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她把微笑式的服務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那就是親情式的服務。20xx年11月份,有位客戶想替她90多歲行動不便的父親辦理社保業(yè)務,由于其父親之前在社保局登記的名字有誤,一直以來看病報銷的錢都無法打進其個人賬戶,按照人民銀行管理的規(guī)定,這類業(yè)務必須要本人過來辦理或是提供有效的證明資料,而客戶比較急躁,不愿意提供有限證明,以為是經(jīng)辦柜員故意不給辦理,對經(jīng)辦柜員特別不滿,甚至拍打玻璃窗,爆粗口。黃偉紅同志發(fā)現(xiàn)情況后,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微笑將客戶引導至理財室,親自為客戶倒茶,然后耐心地聽客戶說明情況,再說明銀行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一起為客戶所面的困難相出解決辦法,并親自去社保局找相關(guān)領(lǐng)導,請求協(xié)助解決,最后社會局領(lǐng)導給予特殊處理,由黃偉紅同志親自開車去到陳江片區(qū)客戶的家里核實情況,最終幫客戶解決了問題,這樣的親情服務讓客戶深受感動,并對之前的沖動向黃偉紅同志表示歉意,稱贊我們廣發(fā)銀行服務特別周到,深入人心。12月份,該客戶在營業(yè)部開立個人存款賬戶,存入40萬,成為了我行的貴賓客戶。

黃偉紅同志心系客戶,多年來一直努力提升服務質(zhì)量,在其的領(lǐng)導下,營業(yè)部沒有遭到客戶的一宗投訴,她一直堅信“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的人生信條,比別人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真誠,就一定可以做的更加好!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八

偶然間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記錄張桂梅事跡的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強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支持這位看起來飽經(jīng)滄桑女士愿意為了山里的女孩們能夠上學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時她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創(chuàng)建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并且讓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進了大學,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其中不乏全國頂級的大學,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跡的來源是央視的《面對面》,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對張桂梅做了采訪。先來看一下張桂梅其人(以下內(nèi)容來自百度百科),女,滿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院長,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這些內(nèi)容是她眾多人生經(jīng)歷中的一小部分,但這是最令我感動的歷程。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是全國惟一一家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這里招收的學生全部是華坪縣農(nóng)村貧困家庭的孩子。據(jù)公開資料顯示,20_年,全校共有118人參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線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建校12年以來,有1645名女孩從這里走出了大山,多名畢業(yè)生進入名牌大學。這是一份多么偉大的成績,但每一個偉大的成績背后都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張桂梅在華坪中學任教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有女孩在課堂上消失,在家訪之后她發(fā)現(xiàn),這些十幾歲的女孩都被家里嫁人了。20_年張桂梅擔任兒童福利院院長,她發(fā)現(xiàn)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丟棄在福利院門口。這些經(jīng)歷讓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為幫助一個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于是從20_開始她四處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四處募捐,然而社會往往是現(xiàn)實的,用了5年時間僅籌到了1萬元。事情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20_年作為黨的17大代表參加黨代會期間,一名記者在她褲子的破洞上發(fā)現(xiàn)了她的愿望,發(fā)表了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從此她想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愿望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資200萬元創(chuàng)辦了華坪女子高中。高中創(chuàng)辦之后也不是一番風順,條件艱苦,師資落后,多名老師因無法接受這個工作條件而辭職。剩下的老師在張桂梅的帶領(lǐng)下,憑著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信念才堅持下來,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任何偉大的事業(yè)背后的過程都是艱難的,張桂梅甚至沒有自己的生活,她說:“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著做著,就把時間做沒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么支撐張桂梅走了下來?在采訪的最后,記者問道:“您覺得您這輩子的價值在哪?”,張桂梅回答:“不管怎么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后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這句話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撐她堅持下來,并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這一切。

使命是什么,在當代的企業(yè)管理中,使命、愿景、價值觀是經(jīng)常被提到的三個詞匯,企業(yè)的使命就是你的企業(yè)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對于個人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個沒有使命的人,能夠做到的程度是絕對不一樣的。張桂梅就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這個過程中她可以不記榮辱,不記得失,真心誠意的為自己的使命去奮斗,進而取得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張桂梅的事跡給我了很大的啟發(fā),“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20_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國際形式波譎云詭,但所有的危機又都是機遇,從此時此刻起認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并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奮斗。

在疫情之下,我們的黨和政府表現(xiàn)出了強大的執(zhí)政能力,以極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唯一能保持經(jīng)濟正增長的國家。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要珍惜當下的大好環(huán)境,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奮斗。張桂梅在采訪中也提到:“我希望她們出來不需要感謝張桂梅,不需要感謝女子高中,我希望她們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就足夠了”。這正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心聲。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九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這條路。不知從何時起,這條路變得越來越干凈,路兩邊不再飄飛著彩色的塑料袋,不再丟棄著各種各樣的垃圾再仔細看,路兩邊多了些穿著橙色衣服的大爺、大媽。沒錯,他們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美容師”,他們就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每天早上,我七點鐘去上班時,他們已經(jīng)在工作了。我騎車從他們身邊匆匆而過,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人們似乎都未曾注意到他們的存在??伤麄儏s真實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了他們,路上的垃圾無所遁形,他們用掃帚掃,用鉤子鉤,用手撿總之,他們一過,路面潔凈如新。

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如此辛苦地工作著。還記得去年冬天下大雪時,早上一起來,外面路面的積雪那么厚。哎呀!這下可糟了,怎么去上班呢?騎車肯定不行,坐公交車吧,以這樣的路況,公交車估計也不好走。無奈之下,只好去站牌等車,沒想到,一走到新秀路,路面上的積雪居然已被清理了一半。沒等多久,車就來了,上了車,感覺到一絲暖意。透過車窗望去,路邊的橙色衣服那么耀眼,他們弓著腰,彎著背,正在用力地清理路面的積雪。許是干得久了,一位大爺居然摘掉了頭上的帽子,頭上還冒著白氣??粗謇泶M的路面,這才七點多鐘,他們得多早就起床了啊。想著想著,眼睛竟有點潮濕,心里多了一份對他們的敬意。

夏天,驕陽似火,路面升騰著一股熱氣,沒走幾步路就已汗流浹背。再看他們,烈日下,依然在清理路面,撿拾垃圾。因為天氣炎熱,垃圾堆散發(fā)著難聞的氣味,被蚊蠅圍繞。路過的人都得捂著鼻子趕緊跑過去??伤麄兡兀描F锨鏟,用水沖,一會兒功夫,垃圾堆就被清理得干干凈凈。

他們與垃圾打交道,干著最臟的活??赡芩麄兊囊路焕K了,或者他們的手上還留有垃圾的臭味可他們不僅是勤勞的,他們的內(nèi)心還是純凈的。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微信訂閱號《美麗新大塊》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打掃路面時,撿拾到一個女士挎包,里面有不少的現(xiàn)金和各類證件。而這位環(huán)衛(wèi)工人在苦等失主無果的情況下,通過村委會去尋找失主,最終找到失主面對失主的千恩萬謝,他卻嘿嘿一笑:“這有什么,這是我該做的。拿著不屬于自己的錢,心里不踏實這下總算放心了!”對于他們來說,辛辛苦苦一個月,掙不了多少錢。而面對這些撿來的錢財,他們并沒有據(jù)為己有。在這個物欲橫流、利益至上的社會,他們顯得是如此樸實、如此純凈。可對于如此勤勞、如此純凈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的呢?有多少人,喝過飲料,

隨手就把瓶子丟在地上?有多少人,抽了煙,把煙頭隨手丟棄?有多少人隨口吐痰?甚至有人走過他們跟前時,會罵罵咧咧“臭掃地的”每每此時,他們只是低下頭將垃圾清理掉默默離去。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被他人輕視卻堅守著自己的職責,在工作崗位上上默默無聞地認真工作著,在寒日中忍受著寒風工作,在炎炎夏日也要頂著頭上的烈日埋頭苦干。也正是這樣,他們的靈魂經(jīng)過嚴寒的洗禮變得更加潔凈與熾熱。

美麗,什么是美麗?美麗是使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勤勞的他們是美麗的,純凈的他們是美麗的,任勞任怨的他們是美麗的

當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時,人們也許還在夢鄉(xiāng),而他們已經(jīng)在街頭辛勤勞動;街道上人來人往,他們就是這千千萬萬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多少次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看見他們,卻總是看到他們那默默低頭工作的身影;多少次在街巷中看到他們,汗水和飛塵卻在他們的臉上綻放成花朵。我們整潔的環(huán)境出自他們的手,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美的勞動者。

每天從他們身旁走過,卻從未記得他們的模樣,他們不是一個人,他們是十個、百個、千個他們是一類人,他們有著響亮的名字——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們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他們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麗!

本想用優(yōu)美的文字來贊美他們,可寫下這些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任何華麗的辭藻在他們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我想,我不應該把贊美只是寫在文字里,而是把贊美放在心底,落實到行動上——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尊重他們!我想每個人都該如此,不是嗎?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十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護神、侗鄉(xiāng)的好支書”。從黎平縣殯儀館至縣城西門出口10里長的街道兩旁,萬人空巷,人山人海,10萬多人自發(fā)拉起一條條橫幅,與舍己救人的英雄劉善平支書作最后的告別。

“我是支書,我去!” 劉善平同志沒有豪言壯語,但他是高山下的花環(huán),更是洪水猛獸中的勇士,他愛國愛家愛民,在大難當頭卻涌現(xiàn)出最美黨員氣概。

6月20日這天,天地哭泣,山河同慟,萬物凄涼。黎平五開大道兩旁的人行道上,里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男女老幼,前后擠不進人,首尾看不到頭。他們噙著淚水,只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送別他們的好支書。

人們常說,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劉善平同志,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支書,一個實實在在的共產(chǎn)黨員,當身上烙上“人民公仆”的印記時,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一點一滴,把他對群眾的愛、對群眾的好詮釋的淋漓盡致,他踏實、堅持、奉獻,他苦了自己,甜了群眾。

劉善平同志走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劉支書是為救人而犧牲的,我?guī)鹤觼韺W習英雄事跡,教育他從小做一個有擔當?shù)哪凶訚h”,“我敬佩劉支書的勇敢無私,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勇敢的、有愛心的人”,“劉支書是個好人,我們村里的事都是他帶頭干,他從來不叫苦,可惜了,這么好的支書,就這么走了”,群眾萬分悲痛紛紛道別。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盡管劉善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卻永遠受到群眾的愛戴和懷念。因為,他把群眾當親人,群眾也永遠會把他當親人。在黨中央要求開展“兩學一做”活動中,劉善平同志當是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從劉善平同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為民情懷和奉獻精神。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們應該把劉善平同志胸懷天下、無私奉獻的精神學透,把劉善平同志忠心向黨、真情為民、清正坦蕩的精神轉(zhuǎn)化到我們愛崗敬業(yè)的工作中去,讓我們永遠記住“兩學一做”最美踐行者,為燦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

? ?學習劉善平先進事跡心得3

6月20日,整個黎平縣城籠罩在濃重的悲傷情緒之中,舍己為民的好支書,侗鄉(xiāng)人民的好兒子劉善平同志遺體告別會在該縣殯儀館舉行。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護神、侗鄉(xiāng)的好支書”。從黎平縣殯儀館至縣城西門出口10里長的街道兩旁,萬人空巷,人山人海,數(shù)萬群眾自發(fā)拉起一條條橫幅,與舍己救人的英雄劉善平支書作最后的告別。

前來送別的群眾,人人深色著裝,臂戴哀花,沒有任何交談,沒有任何吵鬧,眼睛一致朝著殯儀館過來的方向,焦急而又安靜地等待著。

一對老年夫婦,手牽著手,站在人群的最里面,翹首相望。旁邊的小學生,拉著橫幅,一動不動地注視著右前方。后面擁擠的人群里,大家相互攙扶,踮著腳側(cè)著身子探望。街道上的汽車,放棄了營運,整齊地??吭谒托械穆愤吋w向英雄致敬。

上午11時許,靈車駛出殯儀館,奏著低沉的哀樂,緩緩沿著擠滿告別人群的街道駛來。送別的群眾,眼睛遠遠凝望著側(cè)面駛來的靈車,眼神自覺地隨著靈車的移動而轉(zhuǎn)動。人們矗立著、凝望著、默哀著,靈車從身前駛過,沒有一點聲響,只聽見低沉的哀樂在空中回響。

沉痛的心情,傷痛的淚水,輕聲的啜泣,送別的群眾無不潸然噙淚,淚水模糊了每一個人的雙眼。

九潮的村民傾村來了,他們熱淚盈眶,只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送別他們的好支書。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十一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原黨支部書記,歷任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從“將軍之子”到“草原之子” 他扎根牧區(qū)40載,是帶領(lǐng)牧民脫貧致富的“最美奮斗者”

廷·巴特爾同志是開國少將廷懋之子。1974年,年僅19歲的廷·巴特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機會,來到偏遠閉塞、生活艱苦的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xiāng)插隊,一干就是47年。他靠著不服輸、不認輸?shù)捻g勁和扎根草原、建設(shè)邊疆的志向,憑著“心里裝著百姓,讓牧民過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區(qū),艱苦奮斗,譜寫了共產(chǎn)黨員一心為民的壯美詩篇。

廷·巴特爾剛插隊到嘎查時,嘎查牧民生活困難,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當時牧民沒有磚瓦房,土房也很少見,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覺就蓋一件皮襖,看到這些,廷·巴特爾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爾擔任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后,心里就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改變這個狀況。他挨家挨戶募捐基礎(chǔ)母羊,籌集數(shù)百只母畜建起集體“流動扶貧羊群”,每100只羊為一個“流動扶貧羊群”,承包給貧困戶飼養(yǎng),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歸貧困戶所有,20%的成活羊羔歸嘎查集體,這項措施產(chǎn)生了明顯的扶貧成效,獲得了錫林郭勒盟“科技發(fā)明獎”。為了激發(fā)貧困戶脫貧內(nèi)生動力,廷·巴特爾讓牧民給貧困戶打分,對好吃懶做、勞動表現(xiàn)不好、家庭不和睦、不愛護草場、不參加義務勞動的扣分,對積極主動、吃苦耐勞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決定先幫扶誰后幫扶誰,通過獎勤罰懶的辦法,先后有24戶貧困戶實現(xiàn)由輸血式脫貧轉(zhuǎn)變?yōu)樵煅矫撠殹?/p>

1997年,草場承包到戶,作為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把最好的草場留給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嚴重的、誰也不想要的草場留給了自己,總計5926畝的草場大部分被白沙地覆蓋,牧草稀疏,大風一起,白沙泛濫。為了提高牲畜生產(chǎn)效益,同時防止自家草場進一步惡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場推行“圍欄輪牧”,在當年生態(tài)最差的草場上養(yǎng)出了最肥壯的牲畜,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還明顯改善了草原生態(tài)。在他的引導下,圍欄輪牧、科學放牧、持續(xù)發(fā)展成為嘎查牧民的共識,得到普遍推廣。

為了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他積極開拓集約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路徑,組織嘎查“兩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fā)展奶制品、風干肉加工、生態(tài)魚塘等特色產(chǎn)業(yè)和“牧民之家”旅游產(chǎn)業(yè),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當初的40元達到20__年的1.88萬元,翻了幾百倍,牧民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朱麗華事跡感想篇十二

家徒四壁的貧困場景,黃詩燕也經(jīng)歷過。他出生在攸縣農(nóng)家,“再也不能貧困下去”的愿景,打小就在心底發(fā)芽,他對貧困百姓始終抱著拳拳之心。

20__年4月,他到霞陽鎮(zhèn)大源村走訪。村里有條大坑河,建檔立卡貧困戶鐘建軍的家就在河邊。這是上世紀40年代的土坯房,正遭遇洪水,房頂漏水,父母帶著小孩借住在縣城。黃詩燕了解他家的貧困狀況,與有關(guān)部門商量,對他們家進行公益崗位安置、教育扶貧、大病救助等政策幫扶,并將他家列入易地搬遷扶貧計劃。

隨后,他在村里走訪發(fā)現(xiàn),因為河堤太低,沿岸的十幾戶村民家,都被洪水浸泡。他當即召集縣水利等部門負責人座談,研究解決辦法。兩個多月后,沿線300米左右河堤完成改造加固,村民擺脫了水澇之苦。

天坪村的張朝秀,是1960年入黨的老黨員,1979年從縣檢察院退休回到家鄉(xiāng),熱心公益事業(yè)。家門口一段700多米長的公路,坑坑洼洼,30多年來,他就成了這段路的義務養(yǎng)護員,風雨無阻。

黃詩燕得知他的先進事跡,到他家看望,拉著老人的手坐在長凳上聊天。隨后,他組織在老人家里召開座談會,邀請張朝秀給村里的黨員上黨課,號召大家向張朝秀學習。

20__年11月,95歲的張朝秀去世。生前,老人拿出珍藏的一套《馬克思傳》,用牛皮紙親手封好,再三囑托兒子送給黃詩燕。書的扉頁,夾著一張張朝秀的照片,粘貼著他在20__年寫的一首詩《最美書記》:縣委書記黃詩燕,炎陵百姓好喜歡。當官不擺官架子,不恥下問真青天。在這位老黨員的心里,只有黃詩燕這樣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才配得上這珍貴的禮物。

“你對群眾有多好,群眾對你就有多親!”黃詩燕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成為他和群眾魚水情的最好寫照。

大源村貧困戶廖成運,是黃詩燕的對口扶貧聯(lián)系戶,黃詩燕走訪了不知多少次。70多歲的廖成運體弱多病,兒子廖建文勞動能力也不強,在黃詩燕的幫助下,廖建文到離家不遠的九龍工業(yè)園企業(yè)上班,每個月有近4000元收入,全家也住進了全新的安置房。搬進新房,黃詩燕見他家空蕩蕩的,連吃飯的桌子都沒有,又安排有關(guān)部門買來桌椅板凳。去世之前,黃詩燕再次到村里調(diào)研,還囑咐村支書留意,幫助廖建文介紹對象。

聽到黃詩燕去世的噩耗,憨厚的小伙在家痛哭,反復念叨:“我要去看黃書記,我等著你們帶我去看黃書記?!弊返繒F(xiàn)場,他哭成了淚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70094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