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原圖優(yōu)質(zhì)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39:18
最新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原圖優(yōu)質(zhì)
時間:2023-06-06 14:39:18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原圖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翻譯篇一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綠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暫歇 一作: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服 一作:伏)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銀篦 一作:云篦)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原圖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翻譯篇二

勸學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 /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zhuǎn)折。

⑶連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訶,表承接。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 介詞,從。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 介詞,比。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 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 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

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 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 不如須臾之所學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師說

1.而

(1) 連詞,表并列。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小學而大遺

(2) 連詞,表轉(zhuǎn)折?;蠖粡膸?/p>

(3) 連詞,表承接。吾從而師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擇師而教之

(4) 連詞,表修飾。則群聚而笑之

(5) 表陳述語氣。如是而已

2.之

(1)助詞,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彼童子之師

(2)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詞,他。作師說以貽之

(6)代詞,這,這一類。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其(1) 代詞,那些。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2 代詞,他。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 代詞,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5)副詞,表反問語氣。其可怪也歟

4.于

(1) 介詞,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 介詞,向。而恥學于師

(3) 介詞,對于。于其身也

(4) 介詞,從。皆出于此乎

(5) 介詞,被。不拘于時

5.乎

(1)介詞,相當于“于”,譯為“在”。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其皆出于此乎

6.也

(1)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其可怪也歟

赤壁賦

1.而

(2) 連詞,表修飾。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 連詞,表承接。正襟危坐而問客

(4) 連詞,表并列。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 助詞,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哀吾生之須臾

(2)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凌萬頃之茫然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茍非吾之所有/吾與子之所共適

3.于

(2) 介詞,從。月出于東山之上

(3) 介詞,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語氣詞,表示疑問。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羨乎

(2) 介詞,在。相與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詞詞尾。郁乎蒼蒼/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始得西山宴游記

1.而

(1) 連詞,表修飾。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4) 連詞,表條件。窮山之高而止

2.之

(2)代詞,它。始指異之(指西山)/ 故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3.為

(1) 介詞,為了。故為之文以志

(2) 動詞,成為。自余為僇人/不與培螻為類

六國論

1.而

(1) 連詞,表因果。賂秦而力虧/戰(zhàn)敗而亡

(2) 連詞,表修飾。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

(4) 連詞,表并列。二敗而三勝

(5) 連詞,表承接。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2.之

(3) 定語后置的標志。茍以天下之大

(4) 代詞。子孫視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彌繁,侵之愈急(代詞,前一個代“秦”,后一個代“賄賂”)/ 此言得之(指上文說的道理)/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前一個代指“秦”;后一個助詞,的)

3.以

(1) 介詞,因為。

不賂者以賂者喪/洎牧以讒誅

(2) 介詞,憑借。秦以攻取之外/茍以天下之大

(3) 連詞,相當于“而”。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詞,把。舉以予人

4.為

(1) 動詞。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成為)/為國者(治理)

(2) 表被動。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5.其

(1) 代詞,它。其實亦百倍(指獲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指趙國)/其勢弱于秦(指六國)

(2) 代詞,他們的。能守其土(指燕、趙二國)

6.則

(1) 連詞,就。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2) 連詞,那么。則秦國之所大欲

7.與

(1) 動詞。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親交好附)

(2) 介詞,跟,同,表比較的對象。與戰(zhàn)勝而得者

(3) 連詞,和,同,表并列。六國與秦皆諸侯

阿房宮賦

1.焉

(1)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盤盤焉,囷囷焉

(2) 句末語氣詞??z立遠視,而望幸焉

2.而

3.其

(1) 代詞。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 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

(2) 代詞,自己的,作定語。使六國各愛其人

4.于

(1) 介詞,到。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2) 介詞,表比較。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5.之

(1) 動詞,往,去。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詞,的。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3) 代詞。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指南錄后序

1.而

(1)連詞,表承接。歸而求國之策/死而死矣

(2)連詞,表轉(zhuǎn)折。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為

2.以

(1)連詞,表承接,相當于“當”。然而隱忍以行

(2)連詞,表目的,來。挾匕首以備不測

(3)連詞,因為。幾以捕系死

(4)介詞,用。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5)介詞,憑。以資政殿學士行

(6)介詞,憑借。將以有為也

3.則

(1)連詞,表承接,就。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2)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夜則以兵圍所寓舍

五人墓碑記

1.而(1) 連詞,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沒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買五人之頭而函之

(2) 連詞,表修飾。 其疾病而死/則噪而相逐

2.以

(1) 連詞,表目的。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 連詞,表修飾。于是乘其厲聲以呵

(4) 介詞,表憑借。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5) 介詞,用。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6) 介詞,因為。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fù)有株治

3.焉

(1) 兼詞。激于義而死焉(于之,在這件事上)

(2) 代詞。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義士)

(3) 語氣詞。吳之民方痛心焉(無實義)

4.之(1) 助詞,的。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p>

(3)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鉤黨之捕遍于天下

(4) 動詞,去,往。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代詞。人皆得以隸使之(指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指代石碑)

5.其

(1) 代詞,作定語成分。

以旌其所為(指代五義士)/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

(2) 代詞,作主語成分。斂貲財以送其行(代周順昌)

(3) 指示代詞,那。發(fā)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1) 介詞,表被動。

激于義而死焉/不能容于遠近

(2) 介詞,向。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p>

7.為

(1) 動詞。

以旌其所為(做)/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作為)

(3) 介詞,替,給。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8.當

(1) 介詞,在……時候。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當刑也

(2) 動詞??ぶt士大夫請于當?shù)?掌管,主持)

燭之武退秦師

1.以

(1) 介詞,把。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2) 介詞,拿,用。敢以煩執(zhí)事

(3) 連詞,因為。以其無禮于晉

(4)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越國以鄙遠

(5) 連詞,表目的。焉用亡鄭以陪鄰/闕秦以利晉

2.而

(1) 連詞,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2) 連詞,表修飾。夜,縋而出

(3) 連詞,表轉(zhuǎn)折。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3.之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夫晉,何厭之有

(3) 助詞,的。是寡人之過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4) 代詞。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土地)

4.焉

(1) 語氣助詞,表陳述。子亦有不利焉

(2) 疑問代詞。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哪里)

(3) 兼詞,于之。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在那里)

5.其

(1) 代詞。以其無利于晉(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指代自己)

(2)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于“還是”。吾其還也

6.且

(1) 連詞,表并列,又。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 連詞,表遞進,況且。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諫太宗十思疏

1.以

(1) 連詞,相當于“而”,表轉(zhuǎn)折。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 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必竭誠以待下

(3) 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戒奢以儉/縱情以傲物

(4)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6) 介詞,把。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7) 介詞,用。雖董之以嚴刑

2.而

(1) 連詞,表轉(zhuǎn)折。源不深而望流之遠/不言而化

(2) 連詞,表因果。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3) 連詞,表承接。擇善而從之

(4) 連詞,表并列。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5) 連詞,表目的。則思謙沖而自牧

3.為

(1) 動詞,作為。虧無為之大道哉/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2) 動詞,成為。則吳越為一體

(3) 介詞,表被動。為天下笑

4.之

(1) 代詞。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指代“天下”)

(2)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臣聞求木之長者

(3)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人君當神器之重/將崇極天之峻

5.其

(1) 代詞,作定語成分。必固其根本(它的) /則智者盡其謀(他們的)

(2) 指示代詞。知其不可(這些)/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那)

(3) 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其可忽乎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而

(1)連詞,表并列。夫趙強而燕弱

(2)連詞,表修飾。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3)連詞,表承接。畢禮而歸之

(4)連詞,表轉(zhuǎn)折。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2.之

(1)代詞。我見相如,必辱之(指代“相如”)/均之二策(這)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即患秦兵之來

(3)結(jié)構(gòu)助詞,的。為刎頸之交

3.于

(1)介詞,在。以勇氣聞于諸侯

(2)介詞,給。歸璧于趙

(3)介詞,與。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4)介詞,對。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

(5)介詞,表被動。而君幸于趙王

4.以

(1)連詞,因為。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2)連詞,來。寧許以負秦曲

(4)介詞,用,拿。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5)介詞,憑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5.其

(1)代詞,作定語。乃使其從者衣褐(他的)/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他們的)/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藺相如的)

(2)代詞,那。其勢不俱生

6.為

(1)動詞。拜為上卿(做,當)/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而藺相如如徒以口舌為勞(立下)

(2)動詞,是,表判斷。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3)介詞,替,給。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7.乃

(1)副詞,竟。今君乃亡趙走燕

(2)副詞,就。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

(3)副詞,才。臣乃敢上璧

8.因

(1)介詞,通過、經(jīng)由。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

(2)副詞,就,于是。相如因持璧卻立

(3)副詞,由此,趁機。不如因而厚遇之

9.與

(1)動詞,與……比。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2)介詞,跟,同。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

(3)連詞,和。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10.且

(1)連詞,即使,表假設(shè)。且庸人尚羞之

(2)連詞,表并列。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3)副詞,況且。且以一璧之故逆秦之歡,不可

鴻門宴

1.以

(1) 介詞,把。具告以事

(2) 介詞,用。請以劍舞

(3) 介詞,憑。不然,籍何以至此

(4) 連詞,來。項王未有以應(yīng)

(5)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樊噲側(cè)其盾以撞

2.為

(1) 動詞。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結(jié)成)/ 軍中無以為樂(作為)/ 使子嬰為相(做)/ 竊為大王不取也(認為)

(2) 動詞,表判斷,相當于“是”。我為魚肉

(3) 介詞,被。吾屬今為之虜矣

(4) 介詞,替、給。君為我呼入

(5) 介詞,對,對于。為之奈何

(6))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末。何辭為

3.因

(1) 動詞,趁機。不如因善遇之

(2) 副詞,于是,就。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4.且

(1) 副詞,將。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且為之奈何

(2) 連詞,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5.之

(1) 代詞。起,立而飲之(指代“酒”)

(2) 動詞,到。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3) 助詞,的。今日之事何如

(4)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6.于

(1) 介詞,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2) 介詞,對于。貪于財貨

(3) 介詞,比。長于臣

(4) 介詞,在。得復(fù)見將軍于此

7.與

(1) 介詞,同。未得與項羽相見/欲呼張良與俱去

(2) 連詞,和。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3) 動詞,送與。則與斗卮酒/欲與亞父

8.而

(1) 連詞,表并列。勞苦而功高如此

(2) 連詞,表修飾。項王按劍而跽

(3) 連詞,表承接。拔劍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9.然

(1)助詞,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的樣子”。沛公默然

(2) 代詞,這樣。不然,籍何以至此

(3) 連詞,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

秋水

虛詞

1.而

(1)連詞,表并列。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2)連詞,表修飾。東面而視

2.以

(1)動詞,認為。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3.之

(1)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涇流之大

4.于

(1)介詞,表被動。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5 .焉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句中語氣助詞)

季氏將伐顓臾

1.而

(2) 連詞,表并列。固而近于費/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2.之

(1) 助詞,的。

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吾恐季孫之憂/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2) 代詞。夫子欲之(它)/ 既來之,則安之(代遠人)

3.且

(1) 連詞,而且,并且。

且在邦域之中矣

(2) 連詞,況且。且爾言過矣

4.為

(1) 動詞,成為。后世必為子孫憂

(2) 語氣詞,表反問。何以伐為

5.也

(1) 語氣詞,表判斷。是社稷之臣也

(2) 句中語氣詞。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3) 句末語氣詞。今由與求也

6.以

(1) 介詞,用。何以伐為

(2)連詞,表目的,相當于“以便”。則修文德以來之

7.于

(1) 介詞,對。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2) 介詞,從。虎兕出于押

(3) 介詞,在。龜玉毀于櫝中

寡人之于國也

1.而

(1) 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 連詞,表承接?;虬俨蕉笾?/p>

(4) 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則移其民于河東

(2) 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nèi)(代河東的)/ 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2) 結(jié)構(gòu)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 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 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 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 介詞,對于。寡人之于國也

(2) 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 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黃花岡烈士事略》序

1.之

(1) 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以堅毅不撓之精神/全國久蟄之人心

(2) 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

(4)代詞。吾黨菁華付之一炬(代“吾黨菁華”)

2.以

(1) 介詞,憑借。以堅毅不撓之精神/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

(2) 介詞,因為。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

(4) 介詞,把。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5) 連詞,因而。不半載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6) 連詞,來。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

3.且

(1) 連詞,表讓步,尚且。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2) 連詞,表遞進。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

4.為

(1) 介詞,替。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

(2) 介詞,為了。草木為之含悲

(3) 介詞,被。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

(4) 動詞,寫作。余為斯序,既痛逝者

5.于

(1) 介詞,比。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2) 介詞,向。以所輯《黃花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3) 介詞,在。猶湮沒于荒煙蔓草間/而徒感慨于其遺事

滕王閣序

1.而

(1) 連詞,表并列。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2) 連詞,表轉(zhuǎn)折。處涸轍而相歡/懷帝閽而不見

(3) 連詞,表承接。爽籟發(fā)而清風生

2.于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在”。訪風景于崇阿

(2)介詞,引出動作的方位,可譯為“在”。望長安于日下

(3)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窮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

秋聲賦

1.而

(1) 連詞,表修飾。悚然而聽之/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2) 連詞,表承接。木遭之而葉脫/物過盛而當殺

(3) 連詞,表并列。忽奔騰而砰湃

2.者

(1)代詞,“有……者”為固定結(jié)構(gòu)。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有……的東西”)

(2)代詞,“所以……者”為固定結(jié)構(gòu)。其所以摧敗零落者( “……的'原因”)

(3) 代詞。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的面容)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蓋夫秋之為狀也

(2) 助詞,的。乃其一氣之余烈

(3) 代詞。木遭之而葉脫(代秋聲)

4.其

(1)第三人稱代詞。其觸于物也(代“秋聲”)/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代“它們”)

(2) 領(lǐng)屬性定語。其意蕭條(,譯為“它的”)

陳情表

1.以

(1) 連詞,因為。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2) 連詞,表目的。謹拜表以聞

(3) 介詞,用。臣具以表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 介詞,憑借。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2.于

(1) 介詞,比。急于星火

(2) 介詞,對,向。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3.之

(1) 助詞,的。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臣之進退

項脊軒志

1.而

(1) 連詞,表并列。而庭階寂寂()

(2) 連詞,表修飾。墻往往而是/客逾庖而宴/呱呱而泣

(3) 代詞,你,你的。而母立于茲

2.之

(1) 語助詞,調(diào)整音節(jié)。頃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 助詞,的。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 代詞。他日汝當用之(代象笏)

3.以

(1) 介詞,用。娘以指叩門扉/以手闔門

(2) 介詞,憑借,根據(jù)。能以足音辨人

(3) 連詞,表承接,可譯為 “來”。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報任安書

1.以

(1) 介詞,因為。仆以口語遇遭此禍

(2) 介詞,用。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3) 連詞,來。退論書策以舒其憤

(4) 連詞,以致。重為鄉(xiāng)黨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5)連詞,因而。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

2.為

(1) 動詞。為十表,本紀十二(寫成)/ 季布為朱家鉗奴(做了)/ 削木為吏 (當作)

(2) 介詞,給,替。然此可為智者道

(3) 介詞,因為。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

(4) 介詞,被。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3.且

(1) 連詞,況且。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

(2)連詞,再說。且西伯,伯也

(3) 副詞,暫且,姑且。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

4.于

(1) 介詞,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2) 介詞,在。幽于圜墻之中

(3) 介詞,被。至激于義理者不然

(4) 介詞,對。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無益于俗

5.乃

(1) 副詞,卻,竟然。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2) 副詞,才。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乎/然后是非乃定

(3) 動詞,是。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6.然

(1) 代詞,這樣。至激于義理者不然

(2) 連詞,表示轉(zhuǎn)折。然此可為智者道

(3) 形容詞詞尾,……的樣子。闕然久不報

漁父

1.之

(1) 代詞。漁父見而問之(代屈原)

(2)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安能以身之察察

(3) 助詞,的。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2.于

(1) 介詞,對。圣人不凝滯于物

(2) 介詞,在。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3) 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何故至于斯

3.而

(1) 連詞,表承接。漁父見而問之

(2) 連詞,表轉(zhuǎn)折。而能與世推移

(3) 連詞,表修飾。漁父莞爾而笑

逍遙游

1.之

(1) 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3) 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 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 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 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 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而

(1) 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3) 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 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則

(1) 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 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 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 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 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 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 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 連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 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7.于

(1) 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 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 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 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蘭亭集序

1.以

(1) 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 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 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于

(1) 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2) 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當其欣于所遇

(3) 介詞,對或在。暫得于己

(4) 介詞,到。終期于盡

3.為

(1) 動詞,作為,當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 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2)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仰觀宇宙之大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 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

(5) 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原圖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翻譯篇三

第一冊文言文知識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

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設(shè)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勾踐滅吳》

7.南至于句無 句,通“勾”。

8.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率領(lǐng)。

9.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娶妻。

10.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釋其政 政,通“征”,征稅。

12.而摩厲之于義 摩厲,通“磨礪”,切磋。

13.無不鋪也 鋪,通“哺”,給人食物吃。

14.無不歇也 欼,通“啜”,給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古: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壞人的黨羽。

6.將不可改于是矣 ?古:對這種局面;今: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16.徐公來,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

9,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指某一區(qū)域。

《觸龍說趙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將伐顓臾》

19.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寡人之子國也》

20.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2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22.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通“途”,道路。

《勸學》

23.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曬。

2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秋水》

26。涇流之大 涇,通“徑”,直。

27.不辯牛馬 辯,通“辨”,分辨。

《過秦論》

28.合從締交

涂,

從,通“縱”。合從,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頓,失敗。

30.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31.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

33.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鴻門宴》

34.距關(guān) 距,通“拒”,把守。

35.毋內(nèi)諸侯 內(nèi),通“納”,接納,使進來。

36.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9.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40.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2.雖趣舍萬殊 趣,通“趨”,往,取。

43.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猶如,如同。

《歸去來兮辭》

44.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

古今異義

《燭之武退秦師》

《勾踐滅吳》

《鄒忌諷齊王納諫》

《觸龍說趙太后》

10.太后明謂左右

古:近臣、屬下、侍奉在身邊的人員等;今:左和右兩方 ?面,或用在數(shù)目字后面表示概數(shù)。

11.年幾何矣

古:多少;今:指數(shù)學的一門學科。

12,至于趙之為趙

古:是動詞“至”與介詞“于”的連用,譯為“到,上推到”; 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將伐顓臾》

1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古:把當做,讓做;今:認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今

16.河內(nèi)兇古:谷物收成不好,

17.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古:供養(yǎng)活著的人;

《勸學》

19.金就礪則利

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原圖琵琶行原文高中語文課本翻譯篇四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穿越《詩經(jīng)》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出示詩歌字幕投影)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生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同:白居易

師: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師: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頭像投影)?,F(xiàn)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瀏覽課文)

生1: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他作了一首詞。

師:是一首詞?

生同:是一首詩。

師:詩名就是(師生同:《琵琶行》)。

師: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是什么?咱們來看書。

(學生看書)

師生: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后,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師:詩人的情感有什么變化?看投影。

師生: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出示人物畫面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三個。

師:哪三個?

生同:詩人、琵琶女、客人。

師:客人?有沒有客人這個形象?

生同:沒有。

師:那么,應(yīng)該說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兩個。

師:哪兩個?

生同:琵琶女、詩人。(出示字幕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示字幕投影)

師:為什么白居易會發(fā)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現(xiàn)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出示投影)

學生看投影

下一個問題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詩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lián),大家想一個下聯(lián),應(yīng)該填一句什么話能把這個內(nèi)容連接起來。

現(xiàn)在大家看書,四人一組討論,請一位同學為小組秘書,我在這兒展示,看哪個小組寫的最好!開始!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行間指導。

討論結(jié)束,展示答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各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顯示作業(yè))——樂*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zhuǎn)折之后“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xiàn)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xiàn)在都是“淪落天涯”。他們認為是“相似的經(jīng)歷”將琵琶女與詩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們對的下聯(lián)是“異地相逢淚漣漣”。

下一幅(顯示作業(yè))——樂*以前是“才高貌美”,現(xiàn)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xiàn)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來都“安逸閑適,凄涼落泊”。(看一下這個“泊”字對不對?生同:改過了。師強調(diào)怎樣書寫。)連接琵琶女與詩人的是“忳郁侘傺”,這四個字在哪首詩中學過?(生同:《離騷》)他們的下聯(lián)是“共懷世間愁郁情”。

再看一幅(顯示作業(yè))——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xiàn)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xiàn)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凄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對聯(lián)是“吟曲賦詩總關(guān)情”。再看一幅(顯示作業(yè))——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xiàn)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xiàn)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xiàn)在都淪落?!芭们焙汀芭眯小笔怯谩耙魳贰边B接起來的。下聯(lián)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大家覺得哪一個答案更好?

生同:押韻的比較好。

師: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個板書,與大家切磋。(漸次出現(xiàn)投影)樂*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后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后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jīng)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shù)形象的再現(xiàn)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我對的下聯(lián)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學生流露出贊嘆的神色)

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說一下本詩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好,現(xiàn)在大家就大聲朗誦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師領(lǐng)讀:“尋聲暗問彈者誰……一二”

生齊讀?!皩ぢ暟祮枏椪哒l……”

生:不能。

(學生思考,有人準備發(fā)言)

師:好(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應(yīng)該讀的重一點,快一點,然后,“東船西舫悄無言”應(yīng)該讀的舒緩一些。

師: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評: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從這塊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師:該怎么讀,給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很好,請坐!

生3:“尋聲暗問彈者誰”,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弦,他想一聽為快。

師:你覺得這句該怎么讀?

生示范。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jīng)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fā)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保ǔ鍪尽蔼q抱琵琶半遮面”的畫面投影)現(xiàn)在我們就伴著琵琶曲,欣賞楊娜同學的朗誦。

楊娜配樂朗誦(同學鼓掌)

師評:楊娜同學精彩的朗誦再現(xiàn)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藝術(shù)魅力!

(學生思考)

師:如果說她演奏的是家鄉(xiāng)的音樂,能否引發(fā)白居易的一聲哀嘆?

生1:我覺得江南小調(diào)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chǎn)生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生2:我認為琵琶女當時彈的應(yīng)是《霓裳》和《六幺》,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生活,在宮廷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幺》才會比較感傷一些。

(學生思考)

(師提示)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學生看書)

師生:錚錚然有京都聲。

生1:我認為古代詩人都是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后,開始不適應(yīng)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yīng),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

師:他有一個詞“奢華”,大家覺得白居易所懷念的僅僅是一種奢華的生活嗎?張秀,你說一下。生2:古人是學而優(yōu)則仕,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然而,他被貶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種生活并適應(yīng)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都是非常激烈的,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一種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

師:琵琶女的演奏讓他把這種情感釋放出來,自己的感情之門打開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詩人只寫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書,但現(xiàn)在欣賞的是千古絕唱,(現(xiàn)在)我們就來欣賞詩歌中關(guān)于音樂的描寫,誰來說一下。

出來也有很強的氣勢。

師: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寫出來的詩也有氣勢,好,請問還有哪位?

生2: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仿佛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首先,他說,弦聲似乎在訴說著琵琶女悲慘的遭遇和苦悶的心事,由此,人們可以感覺到琴聲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語之切切來形容聲音的粗重和輕細,用珠落玉盤來形容聲音的圓潤,更形象生動,我覺得在這里落得不僅是珠子,還有琵琶女心中滾燙的熱淚,接著又用冰泉冷澀來寫聲音的間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壓抑的深深的惆悵,終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醞釀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最后一句,他說,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這一句詩,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彈真情,兩下里都有一樣的愁,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生同:淚。

生3:我覺得“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zhì)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生4:我覺得“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里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fā)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我覺得這兩句寫得特別入神。

師評: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請坐!

生5:我覺得第二段不僅寫了音樂,而且寫了音樂背后的情感。人們都說詩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塵世太污濁、黑暗,詩人報國無門,無路請纓,他們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卻在塵世成為遺棄兒,滿懷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樂似的琵琶聲,甘醇的杜康酒澆滅,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們醒來后只能繼續(xù)他們飄泊的人生路。

師:噢,說得好不好?

生同:好!

生6:我覺得描寫音樂不一定要從音樂的音色音質(zhì)來寫,我更覺得(能)從它的意境(來)能襯托出音樂的美感,我所鑒賞的是這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它給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jīng)(悄)停息,潯陽江上微波蕩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jīng)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jīng)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fā)了每一個人內(nèi)心的郁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滿憂愁的紐扣,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照亮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并沒有直接抒發(fā))將人們引入一個凄清和悲涼的意境,但是,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后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它所渲染的氣氛是:樂聲(雖然)動人,(但)聽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種寂靜的氣氛,點染出(剛才)當時凄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的感覺就是余音繞梁。

師:非常好,大家覺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紐扣

師:把什么比做紐扣?

師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輪白色的月亮比做一個紐扣,這個比喻非常出奇,應(yīng)該說是前無古人,非常好。但它還有一個觀點是:琵琶女演奏豈止是訴說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個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請牛穎同學談一談。

生7:我認為詩中那一句“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四弦齊鳴,干脆有力,將情感直白的表現(xiàn)出來,而樂曲收束戛然而止,沒有了嘔啞啁哳,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詩中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特別的奇妙,作者在寫法上是聲色俱佳,音文相融,詩人為我們塑造(描寫)了一個楓葉飄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風,“來的清,來的靜,來的悲涼”,由此,我思緒紛飛,(揮淚)淚與筆同輝,寫下一首詩。

師:把這首詩給大家朗誦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纏綿漫江痛,何須留戀楊家女,一曲長恨譜春秋。

師:好,大家覺得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齊:長恨歌。

師:“長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賞析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我覺得這(一句)里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fā)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種搏發(fā),這個“鐵騎突出刀槍鳴”讓我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生命的最后一個寄托,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后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就在烏江里面)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xiàn)在,還會一直流下去。我覺得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pan??v使前面有這一些“別有幽愁暗恨生”之類的,但是生命最終是一種激越的像流星一樣,流星是注定要隕落的,生命也終究會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給生命的是什么?應(yīng)該是最后閃耀的那一瞬間,而且流星會把他的夢,會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會留很遠。我覺得詩人在這里呢,雖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實現(xiàn),但是呢,他的理想還是有的,人不能沒有理想,我覺得,這也就是我的觀點。

師: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學給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她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當中仿佛看到了項羽垓下之圍的悲壯場面,想起了一個悲劇的'英雄。那么,我們來請程彥臻同學給大家說一下。

生9:我想賞析一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個是音樂的方面,它前面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贊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于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后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泄出來,還有(我想)“無聲”處應(yīng)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因為“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jīng)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xiàn)出這里面的感情。

師: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非常好啊,請坐。她(中間)的觀點主要是說:他處于生命的一種沉寂狀態(tài),“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琵琶女對于人生的一種思考。

生:是。

師:那么,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guān)?

生1:我覺得“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這一句比較好,可能想到那婉轉(zhuǎn)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zhuǎn)的歌曲,精致而優(yōu)美。漸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fā)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卷走,在他善感而優(yōu)美的韻律之中。

生1:就是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jié)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lián)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guān)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

師:她說了兩點,一點就是運用什么修辭?(生答:比喻)另一點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講究?(生齊:疊詞),雙關(guān)的意思把詩中音樂的韻律表現(xiàn)出來。好,接著說。

生2:我覺得《琵琶行》里邊,我們主要應(yīng)該借鑒的就是它的有聲和無聲的對比。我們在小學就的時候就運用過這一種,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jīng)常寫到“我們教室里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么,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應(yīng)借鑒一下。

師:對比,動靜結(jié)合的方法,對嗎?

生2:對。

師:請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來表現(xiàn)音樂,比如說“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xiàn)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弦聲的低沉。

師:好,用心情來寫音樂,請坐,劉錚錚。

生4:詩人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的,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的表達了出來,并能區(qū)別音調(diào)音色的變化。

師評:她說,把無形的音樂寫的有形,有了畫面感。好!請坐!

按照大家剛才總結(jié)的描寫音樂的方法,我們就來欣賞另一首(關(guān)于)與音樂有關(guān)的詩。古人說,在古代描寫音樂的作品當中,韓愈的《穎師彈琴》能驚天,李賀的(師生齊說:《李憑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現(xiàn)在我們來看,這就是豎箜篌,二十三絲的豎箜篌,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出示《李憑箜篌引》)大家先朗誦一遍,(生齊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師:大家怎么欣賞這首詩?剛才我們說了那么多描寫音樂的方法,現(xiàn)在我們就能鑒賞一下這首描寫音樂的詩。誰來說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側(cè)面描寫,(就)比如說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來寫李憑彈的箜篌(時)的絕妙。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沒了。

師:好,請坐。

生2:我覺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寫他聽了琴聲后“青衫濕”,而《李憑箜篌引》寫李憑彈箜篌就非常形象,“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他通過四種意象寫出這些事物聽到李憑彈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東西,做出的動作,從而說明聽李憑彈的箜篌(讓人)聽的非常入神。

師:她是從音樂效果來說的,好,請坐。我們接著說——李婷同學。

生3:我覺得這首詩的特點就是想象特別巧妙,形象特別鮮明,整首詩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后八句從“十二門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腳斜飛濕寒兔”,這八句都(由音樂)是由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聯(lián)想到天上的音樂,這是一種特別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蘭笑”給予了這首曲子一種動感,它像芙蓉一樣的哭泣,像香蘭一樣的歡笑,他又從音質(zhì)和音效來側(cè)面描寫這首詩的音樂?!袄ド剿橛聒P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都是從不同的側(cè)面來寫這首詞……哎呀。

師:不要緊張,慢點說。

生3:從不同的側(cè)面音質(zhì)音效音響來寫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它的特點就是想象聯(lián)想特別豐富。

師:扣住了想象、聯(lián)想的特點,浪漫主義的手法,好,請坐。

師:以上大家從視覺、形象、還有音樂的效果諸方面來欣賞這首詩,非常到位。那么,學習了《琵琶行》,又欣賞了《李憑箜篌引》,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聯(lián)想、啟迪?可以想到什么?說一說。生1:《琵琶行》的聲音描寫已令我如醉如癡,但在唐代的長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會這樣釀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細致地描摩音樂,贊嘆了音樂的感染力,還有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其中有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托南戳魉?,余響入霜鐘”前兩句不僅是描寫琴,他用比喻來寫(形容),更寫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zhèn)グ兜男貞?,喚起了一種強撼的震感,而后兩句寫蜀僧與“我”產(chǎn)生了一種共鳴,達到了一種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樂效果。

師:他舉了兩個詩人,但第一個詩人的名字,他說是李xin,大家說這個詩人(生答:李頎qi),第二位詩人是李白。好,楊娜。

生2:我覺得就了這兩篇課文(首詩)后,我們(不但)在以后的寫作中要運用音樂美,而且這種畫面美也應(yīng)該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我覺得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這里就總結(jié)了一下,寫成了現(xiàn)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師:又是一個新的散文詩,獨特的創(chuàng)作,非常好,請坐。那么,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比如說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我們應(yīng)該說,這么美妙的音樂“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生和)

(師小結(jié))

(師生鼓掌)

尚金子彈奏《高山流水》

(樂聲結(jié)束。師生熱烈鼓掌)

師:聽了《高山流水》之后,請大家試著用文學語言把這段音樂描寫出來,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514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