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質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篇一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本節(jié)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它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
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學科自制的優(yōu)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原因,能應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备匾氖桥囵B(yǎng)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化學教學中要向學生逐步傳輸的一種重要思想。
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將探究學習的方式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與新知識的學習有關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做出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并記錄、得出結論、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學習的過程體驗和探究學習方法的運用;課堂學習中我自己認為教師的角色轉換比較到位,教師充當了一名組織、引導者、交流的伙伴,使課堂學習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做到了師生、生生互動,達到了一種師生情感交融、言語共鳴、思維共振的境界。
我問完了之后,學生們好多都立即低下了頭,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記住,但是我沒有氣餒,給一位有上來一試的學生一個眼神的鼓勵,但是因為可能是膽量很小,所以最后她還是沒有站起來,最后為了給它一次機會,我點了她起來。最后寫的雖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個反應的生成物的名稱寫錯了。
“能!”學生回答的很積極。于是我給他們5分鐘讓他們設計自己的實驗。
學生動手做實驗,老師從旁指導,補充他們做的不好的地方。做完之后,學生自己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再從他們沒有想到的地方進行補充。
質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篇二
在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知道了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新的物質,但是并沒有涉及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之間的問題。本課題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公演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系,開始了從生成何各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的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公演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為公演方程式寫和計算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
學生在實驗探究基礎上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這是本課題的重點,運用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和分析質量守恒定律,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各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從而實現(xiàn)本課題難點的突破。本課題對初中化學乃至今后的高中化學學習都題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本課基本上能按照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實施,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讓學生在與同伴、與教師的交流中獲取對化學的最深感受,體驗到成功之樂,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不少化學問題是從實際中得來的,知道化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咱課堂體驗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質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篇三
質量守恒定律一直以來都是重點,一方面它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它也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等一些問題的基礎。在這個教學問題中內容較多,實驗內容有:測定白磷燃燒前后的質量關系;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有時還會針對具體的教學要求增加一些課堂實驗;還有就是課堂上的大量有針對性的習題。
如何在40分鐘內將這么多的內容安排好,讓學生接受呢?在實施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演示實驗和視頻展示的方式,通過直接的感知來認識所需了解的知識。當然,采用實驗較多的話就無法一個個的單獨演示,這時可以考慮分組的方法,在眾多的實驗中,除一個教師演示實驗外,全部都是分組完成。比如,在歸納定律內容的時候,將全體學生分成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兩大組,每一大組間,又創(chuàng)造不同的實驗條件(鐵絲有粗和細的兩種、硫酸銅溶液有濃的和稀的兩種),這樣,在相同的時間內,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一個知識點。然后,再通過不同組之間進行的交流,令到學生在完成自已內容的同時,又可以知道其它組同學的實驗情況,同時歸納出正確的科學理論。另外,每得一個結論,馬上進行相應的練習作為間隔,既鞏固了知識,又調節(jié)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同時,這樣的設計會使學生在進行實驗、進行交流的時候發(fā)現(xiàn)到,一些小的改變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再引導他們去總結,原來反應物的濃度和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可以改變反應的速度,這樣,就將實驗的探究滲透進平時的教學中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新課標的精神,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主學習,為此,對本節(jié)課的實驗內容作了較大的調整,將所有的演示實驗都改成了學生實驗,并創(chuàng)造不同的實驗條件讓學生去探究。白磷燃燒的實驗,更是以學生操作再加上多媒體演示,多方位地向學生展示客觀的事實,加深對定律的理解,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成的氣體對質量的影響,更是想出了用氣球收集生成氣體的方法,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原本較抽像的知識的理解。將課堂實驗加以適當的改進,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講解習題時,速度過快,使學生不能充分吃透習題。同時,因為容量較大的原因,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小。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質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篇四
本課題《質量守恒定律》,課程標準是這樣規(guī)定其內容目標的:“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被趯φn標的理解,我認為質量守恒的理解是教學重點,質量守恒的微觀解釋是教學難點。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為這節(jié)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1.注重啟發(fā)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啟發(fā)式教學優(yōu)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yǎng)。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2)應用多媒體動畫微觀展示電解水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恒”的微觀原因;(3)利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
3.注重誘導強化方法: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采用和諧誘導,啟發(fā)思考的方式,集培養(yǎng)學習方法、激發(fā)興趣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為一體。如實驗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啟發(fā)引導,再實驗探究,直至學生能夠分析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最終使學生在堅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夠應用“定律”解決所發(fā)現(xiàn)的疑難問題和設計改進實驗的裝置。是層層深入和關注學生實際感知的。
4.突出學習興趣培養(yǎng):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恒的猜想,引發(fā)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并通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礎上,我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如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后的試驗中如果要保證天平平衡我們應如何改進裝置?”,當學生都得出要保證裝置密閉的答案時,我馬上提出一個引申的問題“需要對已有的裝置如何調整才能使他密閉?”這時有同學說可以在將藥品放在一個大燒杯中,這個答案非常好所以我及時給予了表揚,接著我又把問題答案帶回到這節(jié)課的第一個試驗為什么“白磷燃燒”天平能平衡?學生很快回答因為導管上系了氣球不露氣。這樣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5.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課堂上通過學生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天平上,使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發(fā)現(xiàn)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fā)出尋求原因的欲望和動力。當多數同學認為,“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等于消耗蠟燭質量”而同意“反應前后質量相等”的結論時;教材講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與內涵,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層面上。再通過鎂條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很快找到天平傾斜的原因,并及時地提出創(chuàng)新改進實驗裝置的要求,把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推到更高的層面上。真正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
困惑一:本節(jié)課的最佳學習方法應是學生親手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但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由于實驗儀器、多媒體應用等原因,并沒有安排在實驗室授課,學生失去一次動手的機會,只能看我做實驗來推結論。中學生求知欲強,平時上課很多學生主動幫我取、送儀器就是想多接觸化學儀器和用品,但二中初三學生課業(yè)重,學習緊,很難保證實驗課都在實驗室完成所以實施課堂教學時我只能選擇這種方法授課,而別的選擇很難實現(xiàn)。
困惑二:在教材中,設計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碳酸鈉與稀鹽酸、鎂條燃燒四個實驗。只有白磷燃燒學生最熟悉,其他實驗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學反應,對現(xiàn)象,反應本質不熟悉,會影響知識的形成。再有實驗的數量多,占用時間長,影響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進一步挖掘,我對教材改進用學生熟悉蠟燭燃燒代替碳酸鈉與稀鹽酸,并在課前與洪老師探討其可行性。所以課堂教學選擇了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四個實驗,不知是否恰當。
不足一:有些實驗如鐵和硫酸銅反應完全可以由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學生的體驗是教師無法取代的,這個問題在教學設計時有考慮。但想到學生從未親手使用天平為節(jié)省時間所以作罷。
不足二:凸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太少,我說的太多個別地方略顯拖沓。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像洋思中學學習,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
不足三:個別學生頭腦靈活,課上積極活躍,但作為授課的主體是全班同學,當我提出問題時大部分同學正在思考他已經說出正確結論,有些惰性學生就不再想答案,影響了授課的全面性。這些天我經常課下和他溝通,在表揚他聰明的同時對他提出希望為全班同學著想,給別人回答的機會,我開玩笑的和他說“你是大將應壓后陣,有難題找你解決”。他開心的接受,在最近幾天教學中偶爾還是搶先說出答案但情況已明顯好轉。
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杠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梁,操起杠桿實現(xiàn)應有跨越。
反思二:教學設計要強化追求“預設和達成”的統(tǒng)一。在百分之百成功的鐵與硫酸銅溶液分組實驗中,學生體驗深刻。在平坦順利地得到質量守恒定律的同時,未能展示學生的許多設想和猜測,會失去許多探究機會。所以,備課時要考慮學生會怎么想,多做出些針對學生認知思維方式預想,上課時要隨時抓住和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組織教學,將學習的第一機會和權力交給學生,課堂的教學才有活力和生機。
1、常反思:例如,平時每一次上課后,要多問問,是否完成教學目標?這次課堂效果如何?教學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常常這樣問后,我們就會不斷地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注入新的血液,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長期以往就會找到更好、更適合、更完善的教學設計。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做,總有成功的時候。
2、虛心請教: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工作經驗不足,要虛心的向老教師或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主動向他們學習,多聽他們的意見、多觀摩他們的課堂教學、多吸取他們的教學經驗。人常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確實是這樣,老教師經驗豐富,見多識廣,我們多向他們虛心請教是應該的。
3、充分利用資源:如今是科技信息飛速發(fā)展、知識不斷更新變化的時代。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發(fā)展,我們需要適應它,而且要緊跟著它的節(jié)奏。那么我們需要充分利用網絡給我們帶來的資源,不斷給我們的教學注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不滿足現(xiàn)狀:什么時候都要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是最好的,還有更好的。有了這個理念,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鉆研教材,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教學素養(yǎng)。要知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我們必須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桶水,我們應該是一條河?!彼晕覀冎挥胁粩嗟某鋵嵶约?,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這節(jié)課的兩個困惑、兩個反思、三個不足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上出一節(jié)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才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質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篇五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本節(jié)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它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
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學科自制的優(yōu)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原因,能應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备匾氖桥囵B(yǎng)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化學教學中要向學生逐步傳輸的一種重要思想。
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將探究學習的方式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與新知識的學習有關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做出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并記錄、得出結論、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學習的過程體驗和探究學習方法的運用;課堂學習中我自己認為教師的角色轉換比較到位,教師充當了一名組織、引導者、交流的伙伴,使課堂學習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做到了師生、生生互動,達到了一種師生情感交融、言語共鳴、思維共振的境界。
我問完了之后,學生們好多都立即低下了頭,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記住,但是我沒有氣餒,給一位有上來一試的學生一個眼神的鼓勵,但是因為可能是膽量很小,所以最后她還是沒有站起來,最后為了給它一次機會,我點了她起來。最后寫的雖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個反應的生成物的名稱寫錯了。
“能!”學生回答的很積極。于是我給他們5分鐘讓他們設計自己的實驗。
學生動手做實驗,老師從旁指導,補充他們做的不好的地方。做完之后,學生自己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再從他們沒有想到的地方進行補充。
現(xiàn)在回想起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說的并不多,我把許多時間留給了學生,學生發(fā)揮的余地較廣,從理解的程度上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jié)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
質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篇六
質量守恒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的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恒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為這節(jié)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不過由于在課前沒有充分地進行準備,導致課堂上出現(xiàn)了兩次較大的失誤。
1、學生對密閉容器中氣體壓強的增大或減小會造成的后果還沒有形成概念。學生在物理中還沒有學到氣體壓強,但在化學中雖然已幾次提到,但學生還不能熟練地加以運用,導致課堂上大多數學生認為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產生氣體的實驗。
2、問題設置時沒有一個鋪墊,顯得較為唐突。雖然知道這是一個難點,但在問題的預設時沒有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因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雖然經過我的引導,最終得出了答案,但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教師不應該出現(xiàn)這樣的失誤。
3、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設計。由于考慮到時間不夠的問題,實驗設計應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和設計,可惜顧此失彼,也許失去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其中根據生成物判斷石蠟的元素組成這道題沒想到學生理解情況不好,只有十五名學生做對該題。說明學生對于質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的種類不變還不能馬上理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書寫這個反應的表達式出現(xiàn)錯誤,導致判斷錯誤。因此,在課堂上我立刻進行了彌補,并在課后再一次進行補充,學生才理解如何來解這類題。這也反映出在前面的教學中由原子種類不變推導出元素種類不變這個過程過于簡單,以及學生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包括元素概念和燃燒需要氧氣還沒有完全掌握。
學生的知識是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逐漸建構起來的。這節(jié)課的兩次失誤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上出一節(jié)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才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質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篇七
通過華生向福爾摩斯提出的問題(如何知道福爾摩斯抽煙時吐出的煙和氣的質量),一開始就調足了學生的胃口,讓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產生了好奇心,同時也為接下來本課要以科學探究為主線的教學過程定下了基調。
學生是化學教學的主體,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科學探究是化學教學的基本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總質量是否改變”這一科學探究中來,是我在進行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時的中心思想。第一步通過出問題“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總質量是否改變”后,第二步由學生作出猜想與假設: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減小/增加三種可能。第三步設計和實施實驗由學生分組完成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前后質量測定的實驗以及由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的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第四步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和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歸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而總結由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本課中,我特意安排了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來,由學生作出猜想與假設,由學生實施實驗,由學生歸納實驗現(xiàn)象,最后又由學生得出結論。整個科學探究都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驗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本上課比較拘束的,甚至默默無聞的學生也“生龍活虎“起來,積極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本課探究的質量守恒定律可以選用的實驗有很多,但如何選擇既能說明問題又能便于學生理解和操作,同時能確保成功的實驗卻也經過了我的一番深思熟慮。最后我選擇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這一實驗作為學生的分組實驗收到了不錯的效果:1、使學生看到了化學變化的明顯現(xiàn)象(生成一種藍色的沉淀)2、操作簡便,實驗中只有天平的使用,液體試劑的取用等常規(guī)操作3、確保實驗能成功,該實驗中沒有氣體的參與和生成,故一般實驗不會失敗。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有待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予以改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52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