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失街亭高中課文 失街亭導學案三篇(通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9:06:28
最新失街亭高中課文 失街亭導學案三篇(通用)
時間:2023-04-07 19:06:28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失街亭高中課文 失街亭導學案篇一

內(nèi)容:

卻說魏主曹睿令張郃為先鋒,與司馬懿一同征進;一面令辛毗、孫禮二人領兵五萬,往助曹真。二人奉詔而去。且說司馬懿引二十萬軍,出關下寨,請先鋒張郃至帳下曰:“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今必出軍斜谷,來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兩路,一軍取箕谷矣。吾已發(fā)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來不可出戰(zhàn);令孫禮、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编A曰:“今將軍當于何處進兵?”懿曰:“吾素知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諸葛亮欺子丹無備,定從此進。吾與汝徑取街亭,望陽平關不遠矣。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彼若回動,吾提兵于小路擊之,可得全勝;若不歸時,吾卻將諸處小路,盡皆壘斷,俱以兵守之。一月無糧,蜀兵皆餓死,亮必被吾擒矣?!睆堗A大悟,拜伏于地曰:“都督神算也!”懿曰:“雖然如此,諸葛亮不比孟達。將軍為先鋒,不可輕進。當傳與諸將:循山西路,遠遠哨探。如無伏兵,方可前進。若是怠忽,必中諸葛亮之計。”張郃受計引軍而行。

卻說孔明在祁山寨中,忽報新城探細人來到??酌骷眴救雴栔?,細作告曰:“司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達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儀、李輔、鄧賢為內(nèi)應:孟達被亂軍所殺。今司馬懿撤兵到長安,見了魏主,同張郃引兵出關,來拒我?guī)熞??!笨酌鞔篌@曰:“孟達做事不密,死固當然。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北銌枺骸罢l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愿往?!笨酌髟唬骸敖滞るm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謖曰:“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馬懿非等閑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敝q曰:“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若有差失,乞斬全家?!笨酌髟唬骸败娭袩o戲言。”謖曰:“愿立軍令狀?!笨酌鲝闹?,謖遂寫了軍令狀呈上??酌髟唬骸拔崤c汝二萬五千精兵,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即喚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謹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謹守此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凡事商議停當而行,不可輕易。如所守無危,則是取長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辭引兵而去。孔明尋思,恐二人有失,又喚高翔曰:“街亭東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备呦枰???酌饔炙迹焊呦璺菑堗A對手,必得一員大將,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為前部,理合當先破敵,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孔明曰:“前鋒破敵,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應街亭,當陽平關沖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為安閑乎?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酌髑〔判陌玻藛沮w云、鄧芝分付曰:“今司馬懿出兵,與舊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軍出箕谷,以為疑兵。如逢魏兵,或戰(zhàn)、或不戰(zhàn),以驚其心。吾自統(tǒng)大軍,由斜谷徑取郿城;若得郿城,長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維作先鋒,兵出斜谷。

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王平曰:“雖然魏兵不敢來,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卻令軍士伐木為柵,以圖久計?!敝q曰:“當?shù)镭M是下寨之地?此處側(cè)邊一山,四面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此乃天賜之險也:可就山上屯軍。”平曰:“參軍差矣。若屯兵當?shù)溃鸪窃?,賊兵總有十萬,不能偷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將何策保之?”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隨丞相經(jīng)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zhàn)自亂矣?!敝q曰:“汝莫亂道!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zhàn)?以一可當百也。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參軍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與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為掎角之勢。倘魏兵至,可以相應?!瘪R謖不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jié)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王平欲辭去。馬謖曰:“汝既不聽吾令,與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須分不得功!”王平引兵離山十里下寨,畫成圖本,星夜差人去稟孔明,具說馬謖自于山上下寨。卻說司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當按兵不行。

司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見父曰:“街亭有兵守把?!避矅@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親何故自墮志氣耶?男料街亭易取?!避矄栐唬骸叭臧哺页龃舜笱?”昭曰:“男親自哨見,當?shù)啦o寨柵,軍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避泊笙苍唬骸叭舯谏缴希颂焓刮岢晒σ?”遂更換衣服,引百余騎親自來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圍巡哨了一遍,方回。馬謖在山上見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傳令與諸將:“倘兵來,只見山頂上紅旗招動,即四面皆下?!?/p>

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貓笤唬骸澳笋R良之弟馬謖也?!避残υ唬骸巴接刑撁?,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又問:“街亭左右別有軍否?”探馬報曰:“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避材嗣鼜堗A引一軍,當住王平來路。又令申耽、申儀引兩路兵圍山,先斷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亂,然后乘勢擊之。當夜調(diào)度已定。次日天明,張郃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馬懿大驅(qū)軍馬,一擁而進,把山四面圍定。馬謖在山上時,只見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隊伍,甚是嚴整。蜀兵見之,盡皆喪膽,不敢下山。馬謖將紅旗招動,軍將你我相推,無一人敢動。謖大怒,自殺二將。眾軍驚懼,只得努力下山來沖魏兵。魏兵端然不動。蜀兵又退上山去。馬謖見事不諧,教軍緊守寨門,只等外應。

卻說王平見魏兵到,引軍殺來,正遇張郃;戰(zhàn)有數(shù)十余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山上無水,軍不得食,寨中大亂。嚷到半夜時分,山南蜀兵大開寨門,下山降魏。馬謖禁止不住。司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亂。馬謖料守不住,只得驅(qū)殘兵殺下山西逃奔。司馬懿放條大路,讓過馬謖。背后張郃引兵追來。趕到三十余里,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視之,乃魏延也。延揮刀縱馬,直取張郃。郃回軍便走。延驅(qū)兵趕來,復奪街亭。趕到五十余里,一聲喊起,兩邊伏兵齊出:左邊司馬懿,右邊司馬昭,卻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張郃復來,三路兵合在一處。魏延左沖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大半。正危急間,忽一彪軍殺入,乃王平也。延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將合兵一處,大殺一陣,魏兵方退。二將慌忙奔回寨時,營中皆是魏兵旌旗。申耽、申儀從營中殺出。王平、魏延徑奔列柳城,來投高翔。此時高翔聞知街亭有失,盡起列柳城之兵,前來救應,正遇延、平二人,訴說前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復街亭?!碑敃r三人在山坡下商議已定。待天色將晚,兵分三路。魏延引兵先進,徑到街亭,不見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輕進,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見高翔兵到,二人共說魏兵不知在何處。正沒理會,又不見王平兵到。忽然一聲炮響,火光沖天,鼓起震地:魏兵齊出,把魏延、高翔圍在垓心。二人往來沖突,不得脫身。忽聽得山坡后喊聲若雷,一彪軍殺入,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徑奔列柳城來。比及奔到城下時,城邊早有一軍殺到,旗上大書“魏都督郭淮”字樣。原來郭淮與曹真商議,恐司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來取街亭;聞知司馬懿、張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徑襲列柳城。正遇三將,大殺一陣。蜀兵傷者極多。魏延恐陽平關有失,慌與王平、高翔望陽平關來。

失街亭高中課文 失街亭導學案篇二

一、解釋詞語

1.尋思

2.但街亭危

3.沖要

4.自隳

二、閱讀下列語段,分析人物形象

孔明尋思,恐二人有失,又喚高翔曰:“街亭東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备呦枰ァ?酌饔炙迹呦璺菑?對手,必得一員大將,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為前部,理合當先破敵,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孔明曰:“前鋒破敵,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應街亭,當陽平關沖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為安閑乎?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酌髑〔判陌?,乃喚趙云、鄧芝吩咐曰:“今司馬懿出兵,與舊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軍出箕谷,以為疑兵。如逢魏兵,或戰(zhàn)或不戰(zhàn),以驚其心。吾自統(tǒng)大軍,由斜谷徑取郿城。若得郿城,長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維作先鋒,兵出斜谷。

5.問:分析語段中的情節(jié)及語言,概括孔明性格特點。

答:________。

6.在課文中找出與上段情節(jié)前后呼應之處,說說作者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

答:________。

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王平曰:“雖然魏兵不敢來,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卻令軍士伐木為柵,以圖久計?!敝q曰:“當?shù)镭M是下寨之地?此處側(cè)邊一山,四面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此乃天賜之險也,可就山上屯軍。”平曰:“參軍差矣。若屯兵當?shù)?,筑起城垣,賊兵縱有十萬,不能偷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將何策保之?”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粑罕絹恚峤趟撞换?”平曰:“吾累隨丞相經(jīng)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zhàn)自亂矣?!敝q曰:“汝莫亂道!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粑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zhàn)?以一可當百也。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參軍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與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為犄角之勢。倘魏兵至,可以相應?!瘪R謖不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結(jié)隊,飛奔而來,報說魏兵已到。王平欲辭去。馬謖曰:“汝既不聽吾令,與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須分不得功?!蓖跗揭x山十里下寨,畫成圖本,星夜差人去稟孔明,具說馬謖自于山上下寨。

7.此段敘述的情節(jié)及人物語言揭示了馬謖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________。

卻說孔明回到漢中,計點軍士,只少趙云、鄧芝,心中甚憂;乃令關興、張苞,各引一軍接應。二人正欲起身,忽報趙云、鄧芝到來,并不曾折一人一騎;輜重等器,亦無遺失??酌鞔笙?,親引諸將出迎。趙云慌忙下馬伏地曰:“敗軍之將,何勞丞相遠接?”孔明急扶起,執(zhí)手而言曰:“是吾不識賢愚,以致如此!各處兵將敗損,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何也?”鄧芝告曰:“某引兵先行,子龍獨自斷后,斬將立功,敵人驚怕,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笨酌髟唬骸罢鎸④娨?”遂取金五十斤以贈趙云,又取絹一萬匹賞云部卒。

8.趙云等人亦敗將,孔明為何“親引諸將出迎”?表現(xiàn)了孔明什么性格特點?

答: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反復細想

2.只待街亭危急

3.緊要的地方

4.自滅

二、5.此段情節(jié)和語言表現(xiàn)了諸葛亮對敵方了如指掌,他深知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估計到戰(zhàn)爭有勝有敗,不僅作取勝的安排,還作應付失敗的準備。這是他謀略高人一籌之處。

6.表現(xiàn)了諸葛亮料敵如神。

7.馬謖剛愎自用,言過其實,文段中有兩笑,第一次“笑”表現(xiàn)他盲目樂觀,輕敵自信。第二次“笑”,表現(xiàn)出他死抱兵法教條,目空一切。

8.趙云等人勇挫追敵,不折一人一騎歸來,孔明親率諸將出迎,并重賞,可見他治軍有道,賞罰分明。

失街亭高中課文 失街亭導學案篇三

教學目標:

1、 了解小說《三國演義》及作者羅貫中;掌握文中生字詞。

2、 學習本文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人物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進而分析諸葛亮和馬謖這兩個人物形象。

3、 了解諸葛亮深謀遠慮、賞罰分明、嚴于自責的優(yōu)良作風和馬謖狂妄輕敵、剛愎自用、死守教條的錯誤。

教學過程

【導入語】

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也是同名小說的卷首詞。歌聲高亢渾厚,意境深邃悠遠,在它那明白如話的歌詞里卻包含著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三國故事,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模l來說說你所了解的三國故事?

生:三顧茅廬,三英戰(zhàn)呂布,赤壁大戰(zhàn),過五關斬六將,失街亭斬馬謖,草船借箭……

師:看來,大家真是對三國故事十分熟悉啊。其中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失街亭》。歷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它是諸葛亮率軍初出祈山,攻打魏國的咽喉要道,成為蜀魏兩軍必爭之地。蜀軍一路上士氣高昂,接連獲勝,不料,在戰(zhàn)局的關鍵時刻,街亭一戰(zhàn),失去進取中原的據(jù)點和有利形勢,導致了諸葛亮初出祈山的全局失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失街亭”。我們知道,諸葛亮一向神機妙算,常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次為什么失掉了如此重要的街亭呢?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將對諸葛亮這個人物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在了解主人公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作者和《三國演義》。

【作者介紹】

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據(jù)說,他曾跟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之一張士誠有不錯的關系,曾給張士誠當過幕客。他“有志圖王”,足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后來明太祖朱元璋統(tǒng)一了中國,他改而從事“稗史”的編寫工作。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三國演義》介紹】

《三國演義》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第一部最完整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該小說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為內(nèi)容,以蜀和魏的矛盾為主要線索開展全書情節(jié),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將相和政治、軍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諸葛亮、曹操和關羽,這三人構(gòu)成“三絕”。

諸葛亮:“智絕”。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yè)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币虼?,《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曹操:“奸絕”。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jié)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關羽:“義絕”。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的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勇猛有余,智略不足,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作者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被塑造成“義”的化身,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由此可見,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xiàn)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與課文有關的內(nèi)容】

本課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是“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本課截去了司馬懿調(diào)兵遣將進攻街亭一段和他率兵占領列柳城一段,這兩段寫司馬懿善于用兵,而本課重點人物是諸葛亮,故而截去。本回又大段截去“武侯彈琴退仲達”,即“空城計”的內(nèi)容。第九十六回是“孔明揮淚斬馬謖,周魴斷發(fā)賺曹休”,后半部分內(nèi)容是寫孫吳與曹魏的明爭暗斗,故截去。節(jié)選部分集中表現(xiàn)諸葛亮深謀遠慮、料敵如神、賞罰分明和馬謖剛愎自用、言過其實。

【生字詞】(見課本)

【故事情節(jié)】

給出7到8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孔明點將:司馬懿、張邰揮師西進,諸葛亮料其必取街亭。參軍馬謖愿前往防守,并立下軍令狀。諸葛亮令王平協(xié)助防守繪制“圖本”;又喚高翔“屯兵”街亭東北之列柳城,以作策應;再派魏延屯扎街亭之后。遂令趙云、鄧芝出箕谷為疑兵,自統(tǒng)大軍以姜維為先鋒取眉城。

馬謖拒諫:馬謖“屯兵山上',王平規(guī)勸,馬謖不聽,二將分兵。

雙方激戰(zhàn),蜀失街亭:司馬懿圍困街亭,斷絕汲水道路,放火燒山,蜀兵不戰(zhàn)自亂,馬謖沖出重圍,魏延來救,陷入包圍之后,王平來救,魏王二人回寨不成,來投高翔。三將謀復奪街亭,連連中計,迫不得已,退守陽平關。

布置退兵,揮淚執(zhí)法:諸葛亮聞街亭、列柳城俱失,跌足長嘆,布置撤軍。回漢中后,贊賞趙云,揮淚斬馬謖。

【故事線索】

師:本文人物眾多,矛盾錯綜復雜,請思考作者是通過什么線索把眾多的人物和復雜的矛盾沖突組織在一起的?

生:全文以街亭的攻守為線索展開情節(jié),處處離不開街亭的攻守。

師:那么如果按照小說情節(jié)的四個階段來看,應當如何解釋?哪里是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

生:它是以戰(zhàn)前孔明派將點兵為故事開端,以馬謖拒諫為故事發(fā)展,以戰(zhàn)中雙方激戰(zhàn),蜀失街亭為故事高潮,以戰(zhàn)后孔明布置退兵,揮淚斬馬謖為故事結(jié)局。我們看出情節(jié)錯綜復雜,波瀾曲折。但是線索十分清晰,結(jié)構(gòu)井然有序。

【分析人物形象】

師: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三國演義》與數(shù)字“三”很有緣,比如說“桃園三結(jié)義”“三分歸晉”“三絕”“三顧茅廬”等等,你能在分析人物性格時找出課文中與“三”有關的東西嗎?

生:三笑,三哭,三次囑托。

諸葛亮的“三囑”—— 一囑馬謖:“街亭雖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廓,又無險阻,守之極難。”把困難說在前面,叮囑馬謖要明確責任,做到心中有底。二囑馬謖:“司馬懿非等閑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闭f對手的情況,提醒馬謖不可驕狂自大,草率從事。三囑王平:“……汝可小心謹守此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成圖本來我看。……戒之,戒之。”叮囑王平要商議行事。

師:很好,那么,這些囑托表明孔明的什么性格特點呢?

生:慮事周密,用兵謹慎,審時度勢的軍事才能和知己知彼,機智多謀。

師:很好,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用兵的奇才,是“神算子”,是“智多星”,已經(jīng)超出了“人”的能力。那么,諸葛亮是不是一個不吃人間煙火的“神”呢?他有沒有人的感情?在故事的哪一個情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

生:一哭——孔明揮淚曰:“吾與汝義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囑。”在馬謖臨終囑托與傷心痛哭之后,諸葛亮想起二人往日情同手足的交情,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淚??闯鲋T葛亮有情有義,這是“傷心之淚”。二哭——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斬之。”

師:“流涕”的程度深還是“揮淚”的程度深?

生:“流涕”更深,表現(xiàn)出更悲痛傷心。

師:這時候諸葛亮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

生:蔣琬勸阻,天下未定,不可誅殺智謀之臣,但是馬謖早已立下“軍令狀”,“軍中無戲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諸葛亮既愛惜馬謖,又不得不處治馬謖,顯示出他內(nèi)心巨大的矛盾,這是“無奈之淚”。三哭——“須臾,武士獻馬謖首級于階下??酌鞔罂薏灰?。

師:“大哭”相比“流涕”程度變化怎么樣?

生:更深。

師:你又怎么理解這時候諸葛亮的心情?

生:未聽先帝遺囑,有負先帝重托,痛惜、悔恨內(nèi)疚、自責,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這是“悔恨之淚”。

師:看來諸葛亮真是聲淚俱下,五臟俱焚啊!這個平生統(tǒng)率千軍萬馬,征戰(zhàn)沙場,談笑風生的軍師,也有“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時候。“大哭不已”淋漓盡致的刻畫出諸葛亮此時的真實情態(tài)。那么,在“斬馬謖”這一情節(jié)當中又能看出諸葛亮的什么性格特點?

生:賞罰分明、公正嚴明,不徇私情、重情重義、勇于自責。

師:《三國演義》寫諸葛亮,總體上把他當作智慧的化身,而《失街亭》中卻寫到他用人的失誤,而且寫了他的勇于自責,有情有義,這就使“近妖之諸葛”有了很濃的人情味,我們也知道了諸葛亮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而不是那種既能呼風喚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使這個人物形象更豐滿,更有魅力。讓我們一起把“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一部分朗誦一遍。

(全班朗誦從“謖自縛跪于帳前”到課文結(jié)尾。)

師:好,剛才我們分析了諸葛亮的性格,現(xiàn)在我們來看《失街亭》的另一個主要人物馬謖。

生:一笑——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這里笑丞相多心,魏兵怯弱表現(xiàn)了他的麻痹輕敵,他早就把諸葛亮的千叮嚀萬囑咐當作了耳邊風,而且語氣里還有點笑話軍師謹慎多余的意味。二笑——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當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議的時候,馬謖滿口理論,什么“憑高視下,勢如破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讀兵書當作炫耀的資本,完全聽不進王平的一詞半語。這個片斷寫出了馬謖的閉目塞聽,剛愎自用,只會紙上談兵。三笑——馬謖在山上見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來圍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馬謖重兵把守,居高臨下,司馬懿根本不在話下。表現(xiàn)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師:這三次笑表現(xiàn)出馬謖麻痹輕敵,閉目塞聽,剛愎自用,紙上談兵,狂妄自大,夸夸其談,目中無人。那么,馬謖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呢?

生:馬謖很勇敢,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自動請纓,立下軍令狀,表現(xiàn)了大無畏精神,也就是我們說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生:失街亭后,馬謖自縛請罪,顯示了他勇于負責任,光明磊落。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42561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