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一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fā)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后自己讀寓言故事。
1、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fā)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4、正確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兩課時。
1、了解寓言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2、學習生字,讀準重點詞語。
3、學習第一則寓言,理解寓意。
一、教師引入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么。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讀準以下字詞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還想了解什么?(此處可結(jié)合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2、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⑴讀文后,概括:紀昌想拜飛衛(wèi)學習射箭,飛衛(wèi)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wèi)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學生會問:飛衛(wèi)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紀昌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來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飛衛(wèi)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
飛衛(wèi)為什么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tǒng)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飛衛(wèi)是一個非常有經(jīng)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
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后的感受寫在旁邊。
學生交流:教參書中139頁。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wèi)的話?;氐郊抑欣?,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發(fā),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jié):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fā)百中嗎?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決心、恒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p>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
五、老師總結(jié)談話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獲,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二
1、正確認讀、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
3、明白這則寓言故事闡明的道理。
教學重點: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
教學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課前準備:①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②多媒體課件。
1、喜歡聽故事的孩子舉手。在故事中學習,在故事里成長,從故事中有所收獲。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2、齊讀課題扁鵲治病。通過今天的學習要達成學習目標。
1、學完第一課時,同學們的收獲肯定很多。
誰來回答
2、設疑:
既然病人死了,作為醫(yī)生,扁鵲應不應該承擔責任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成
立一個調(diào)查小組。我自告奮勇任組長。行嗎?
1、直奔主題,調(diào)查的重點扁鵲治病的經(jīng)過。
2、(出示調(diào)查記錄表)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完成調(diào)查表中病情記錄的填寫。
診斷時間病情記錄
一天病在皮膚
過了十來天
病在皮肉
十來天后
病在腸胃
從這三次的診斷記錄上,你看出什么?(看來,病情在不斷地發(fā)展,一次比一次嚴重。)
過渡:于是,扁鵲是一再勸說蔡桓公治病。
咱們的調(diào)查指向扁鵲??焖贋g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說蔡桓
公治病的語言?用﹏勾畫出來。
學生回答,教師投影相機出示扁鵲三次勸說的語言。
a.大王,據(jù)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nèi)發(fā)展。
b.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c.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1)病情越來越嚴重。
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越來越嚴重的病情表現(xiàn)出來?
(2)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扁鵲一次比一次擔心,心里非常著急。
師小結(jié):是呀,蔡桓公的病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加劇,扁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來拜見,因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時醫(yī)治的話隨時就有生命的危險因為他知道救死扶傷是醫(yī)生的天職因為他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足見扁鵲醫(yī)德高尚(板書)。
2、小組練讀、賽讀扁鵲勸說的句子。
3、小組推選個別學生朗讀。
評價:我聽出來了,你越來越擔心;你的勸說情真意切,如果我是蔡桓公一定會聽你的了;你強調(diào)了這病的嚴重性,看來是非治不可了;你的勸說沒有說服力,可不像一位名醫(yī)。
過渡:扁鵲情真意切,面對扁鵲的勸說,蔡桓公的反應如何呢?接下來,調(diào)查指向蔡桓公。
1、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句子,用勾畫出來。
a、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說: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
b、蔡桓公假裝沒聽見,沒有理睬他。
c、蔡桓公聽了滿臉不高興。
(1)神態(tài)、語言(第一次:不相信自以為是)
(2)神態(tài)(第二次:不理睬固執(zhí)己見)
(3)神態(tài)(第三次:不高興諱疾忌醫(yī))
2、自由練讀,從讀中體會蔡桓公的語言、神態(tài)和隱含的心理活動。
3、小組賽讀。
(評價預設:真是龍顏大怒啊,蔡桓公火冒三丈了)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合作,通過朗讀體會扁鵲與蔡桓公的心理活動。
老師讀敘述部分,男生讀蔡桓公,女生讀扁鵲。
(孩子們的朗讀已經(jīng)再現(xiàn)了扁鵲治病的場景。)
1、下面我們齊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出示調(diào)查表)請各小組成員開展討論,把調(diào)查表中治療方案部分填寫完整
2、
診病時間診斷記錄
治療方案
一天
病在皮膚
熱水敷燙
過了十來天
病在皮肉
針灸
十來天后
病在腸胃
服幾劑湯藥
又過了十幾天
病在骨髓
無能為力
3、仔細觀察病歷的治療方案,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對癥下藥、有藥可治)扁鵲醫(yī)術高明(板書)。
4、思考:
從皮膚病開始,明明是有藥可治,最后連名醫(yī)也無能為力,究竟是什么要了
蔡桓公的命?(不聽勸告、自以為是、固執(zhí)己見諱疾忌醫(yī):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1、過渡:現(xiàn)在該是我們調(diào)查小組出結(jié)論的時候了。我們的調(diào)查分析證明:蔡桓公的死,責任完全在在他自己。
2、但凡成功的人,都善于反思。參與了這項調(diào)查以后,把這個故事與我們的學習生活聯(lián)系起來想想,我們從這則寓言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訓呢?(1、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2、及時改正自己的壞毛病、壞習慣。)
我們的調(diào)查小組工作進入下一個階段。我們的新任務是:組內(nèi)每個成員都擔任故事宣講員,把《扁鵲治病》這個故事講給像蔡桓公這樣的人聽。接受新任務的同學起立,讓我們用掌聲迎接新的挑戰(zhàn)。
治病
扁鵲蔡桓公
不聽勸告
醫(yī)德高尚
固執(zhí)己見
醫(yī)術高明
諱疾忌醫(yī)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三
說到備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鉆研教材,但在《扁鵲治病》一課的教學中,我更感受到的是,備課除了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學生的盲點,讓課堂教學真正的“以學生為本”。
1、同學們,課文中扁鵲給誰治病,結(jié)果怎樣?
2、同學們,我們剛剛從故事中知道扁鵲是一位神醫(yī),他能從死神手里把人救活,這次神醫(yī)為何治不好?。渴欠裢接刑撁??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描寫扁鵲的句子,細心體會,動筆寫寫;你從這些句子中,獲得了什么信息?(了解扁鵲的醫(yī)術高明,具有先知先覺的智慧。)
第二天,我拿著修改稿去試教,感覺課堂十分融洽。其實,里面的內(nèi)容我沒換,只是提問的切入口改變了。
這堂課又一次讓我感受到:備課真的要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fā)現(xiàn)者、開發(fā)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zhì)疑……。教師只是在規(guī)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shù)匾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fā)言,抒發(fā)對課文的感悟與質(zhì)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xiàn)在的醫(y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適當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四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tài)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
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學習這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1、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人食五谷雜糧,沒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醫(yī)生,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古代醫(yī)生,他是誰呢?請聽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guī)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y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厥”(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師: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他干什么職業(yè)的?
用我們平時的一個詞語我們叫扁鵲:(神醫(yī))
用我們書上的一個詞語我們叫扁鵲:(名醫(yī))
(由“神醫(yī)”引出課文中的“名醫(yī)”一詞,并板書)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yī)。就是這個神醫(y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fā)生了一個小故事,并廣為流傳。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請同學打開書,輕聲讀課文。
2、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qū)懴伦约菏艿降膯⑹?,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扁鵲是名醫(yī),蔡桓公卻病死了,扁鵲是否徒有虛名?圍繞這個問題默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字,詞,句,并做好批注。
(1)學生交流匯報。
學生可能會找到“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說”這里的他只站著看了一會,就可以知道他皮膚上有病,說明他醫(yī)術高明;幾次拜見都只是通過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說明他確實是名醫(yī)。
(老師相機介紹:相傳扁鵲在總結(jié)前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中醫(yī)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長望診和切診。)
(2)、對于蔡桓公的死,名醫(yī)扁鵲怎么解釋解釋?
1、(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導朗讀,可以采用個人讀與齊讀想結(jié)合的方式)
讀詞的方法:能夠治好——可以治好——還能治好——只能等死
讀標點的方法:(分號)
把這幾個詞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及時醫(yī)治會成大?。?/p>
把這幾個詞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錯誤不及時改正會釀成大錯——防微杜漸)
(這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寓意,同時介紹讀書方法:由此及彼地讀書,孩子們會越來越聰明。)
3、蔡桓公的病由輕到重,前后不過月余,他的病就發(fā)展到無藥可救,雖悄然不覺,卻來勢兇猛,導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誰?(蔡桓公)(以下分析人物的性格:扁鵲——醫(yī)德高尚;蔡桓公——固執(zhí))讓我們的眼球再次聚焦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現(xiàn)怎樣?請同學們拿起筆,仔細地讀,邊讀邊勾畫。(學生很容易找到下面一些句子)
蔡桓公對扁鵲的話不以為然,嫌他胡說自己有病而生氣、憤怒。
(2)“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薄芭扇巳フ埍怡o”。
“奇怪”,是奇怪扁鵲的行為不同以往──掉頭跑了,不再講自己有病,直到聽了扁鵲的解釋,也無動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鵲,是說他開始相信扁鵲說的話了。
(3)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體會扁鵲的醫(yī)德高尚)
(4)“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渾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边@些帶有時間的句子,隱含著寫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輕到重的發(fā)展過程。前后不過月余,蔡桓公的病就發(fā)展到無藥可救。雖悄然不覺,卻來勢兇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漸的道理。并且,從扁鵲在月余時間,不管蔡桓公的態(tài)度怎樣,幾次來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勸戒他及時治病,足見其醫(yī)德的高尚。
從蔡的一言一行中你讀出了什么?(固執(zhí))
固執(zhí)是他的思想,真好,你從一個人的言行看到了(思想)。
(同時介紹寫作方法:在我們作文的時候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通過他的言行來表現(xiàn))
4、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要結(jié)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誠懇耐心。蔡桓公——固執(zhí),傲慢。)
(四)拓展
如果你就是20xx多年前的見證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發(fā)生的一幕又一幕,你會向蔡桓公進言什么?請你拿起筆在書上寫下來。(學生匯報)
(五)交流受到的啟示。
蔡桓公本來患的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yī),固執(zhí)己見等道理。)
(六)結(jié)束語:
孩子們從這篇課文里懂得了這樣多的道理,這就是中國古典文學——寓言的魅力。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五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理睬、腸胃、湯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過許多寓言故事,大家還記得嗎?(指名說)這些寓言故事的共同特點是:言簡意賅,小故事里蘊含著一個大道理。
2、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扁鵲治病》。板書課題:《扁鵲治病》,請同學們舉起右手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扁”字上面是一個戶字頭,要寫得扁一些下面注意是一橫兩豎;鵲字:喜鵲的鵲,右邊是一個“鳥”字旁。)來,我們齊讀一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xiàn)在就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反饋:(課件出示生字詞:蔡桓公、理睬、敷燙、腸胃、幾劑湯藥、骨髓)(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指導書寫“蔡”字。
4、讀了課文,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三、理解文本,感悟人物的鮮明特點。
預設;
(1)為什么三個“勸”字一個比一個大呀?
(2)扁鵲為什么“跑”了?
2、那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走進故事。故事中扁鵲是怎樣勸蔡桓公的?蔡桓公又有什么表現(xiàn)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1—4自然段,用“”畫出扁鵲三次勸說的句子,用“__”畫出蔡桓公表現(xiàn)的句子。誰來讀讀扁鵲勸說的話?(指名匯報)(課件出示扁鵲三次勸說的句子)
b、“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c、“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p>
(評價我感受到了扁鵲一次比一次著急的心情,你真了不起。)(再指名學生讀)
評價:你也表現(xiàn)出了扁鵲一次比一次擔心的情感,真不錯。
師:(引導朗讀)扁鵲是一位名醫(yī),察覺到蔡桓公皮膚上有小病,于是,他好言相勸。
生(朗讀):大王,據(jù)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nèi)發(fā)展。
師:發(fā)現(xiàn)大王的病情加重了,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
生(朗讀):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師:看到大王的病越來越嚴重了,扁鵲心急如焚。
生(朗讀):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師:扁鵲的三次勸說,一次比一次著急,一次比一次擔心。
3、師:面對這樣一位名醫(yī)的多次勸說,蔡桓公又是怎樣的態(tài)度?(指名匯報,自由讀)
a、蔡桓公說:“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p>
b、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c、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
☆扁鵲再三勸說,蔡桓公卻是一再拒絕,當時他心里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交流,誰能用這個句式說一說?(同桌交流討論,指名匯報)
課件出示;
a、蔡桓公心里想: ,說:“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p>
b、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心里想: ,沒有理睬他。
c、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心里想: 。
小結(jié):是啊,人物的一舉一動往往代表了他內(nèi)心的想法,以后我們讀書時應該試著從人物的言行去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這時,你覺得蔡桓公是一個怎樣的人?(生:不聽勸告,固執(zhí)己見)
4、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真正讀懂了扁鵲和蔡桓公。下面,我們就分角色朗讀,讀出我們的理解和感受。老師讀旁白,男生讀蔡桓公表現(xiàn)的句子,女生讀扁鵲的話。(課件出示:三次看病過程的對話)
5、又過了十幾天,當扁鵲再一次見到蔡桓公時,他為什么跑了?我們來聽聽扁鵲的解釋吧。
(課件出示:扁鵲解釋道:“皮膚病用熱水敷燙能夠治好,發(fā)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fā)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y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F(xiàn)在大王的病已經(jīng)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yī)治!”)(指名讀,自由讀)
☆讀了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預設:我知道了蔡桓公的病是從小病……我知道了蔡桓公的病是一開始是可以治好的,但他不聽勸告……我知道了扁鵲醫(yī)術高明。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這就是讀書的收獲。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當一回扁鵲,誰能根據(jù)大屏幕上的這些關鍵詞敘述一下扁鵲的解釋。(指名說)
四、揭示寓意,結(jié)合生活,遷移運用。
1、孩子們,故事學完了,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么?(課件出示:小練筆:我想對蔡桓公說)(學生自主匯報)
2、是呀,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于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fā)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這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3、聰明的人會把學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學們,聯(lián)系我們的學習、生活,能說說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嗎?(指名說)
4、小結(jié):同學們,通過學習《扁鵲治病》這則寓言,你們都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還有很多俗語格言也都是講這個道理的,老師搜集了一些送給大家,相信你讀了之后一定會有許多收獲的。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六
本課安排的是兩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內(nèi)容淺顯易懂,情節(jié)生動,并蘊涵著深刻的道理。《紀昌學射》是通過一個叫紀昌的人向射箭能手飛衛(wèi)學射箭。飛衛(wèi)讓紀昌先練眼力,紀昌通過眼盯梭子、虱子使眼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最終成為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告訴學生“學習要好基本功”。《扁鵲治病》取材于戰(zhàn)國時期名醫(y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tài)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選編這兩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百發(fā)百中、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和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
2、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課件。
2課時。
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讀書興趣
師: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課件出示句子:
飛衛(wèi)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wèi)請教。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要想解開心中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同學們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自讀自悟,初步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指名朗讀,檢查預習情況。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點詞句,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后來,紀昌學射的結(jié)果怎樣?
出示: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問:“百發(fā)百中”是什么意思?
紀昌是怎樣成為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
2、學習“飛衛(wèi)教”的句子:
⑴ 飛衛(wèi)是怎樣教紀昌學射的?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⑵ 讀句子:
飛衛(wèi)教紀昌學射,先練什么?(眼力)
練眼力的要求是什么?(一是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3、學習“紀昌學”的句子:
⑴ 紀昌是怎樣聽從飛衛(wèi)的教導學習的呢 ?找出相關的句子: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fā),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⑵ 學生仔細讀句子:
紀昌是怎樣練眼力的?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進行理解:
(躺、睜大、注視、站、聚精會神、盯等詞體會紀昌學射認真、刻苦)
師板書:盯梭子 盯虱子
⑶ 紀昌練眼力的結(jié)果怎樣?
(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小虱子在紀昌眼里,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
師板書:針刺不眨眼 虱大像車輪
四、總結(jié)課文,體會寓意
1、紀昌能成為“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紀昌學射刻苦、有毅力;二是飛衛(wèi)教學有方法,經(jīng)驗豐富)
板書:練眼力 百發(fā)百中
2、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學習本領,絕不是簡單的事,不僅要練好基本功,還要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堅持不懈的努力。)
板書:練好基本功
〖板書設計
紀昌學射
盯梭子 針刺不眨眼
練眼力 百發(fā)百中 練好基本功
盯虱子 虱大像車輪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七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文字簡練形象,寓意深刻。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如蔡桓公對扁鵲的幾個態(tài)度的變化,讓人回味無窮。新課標指出:“要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語文教學就是要憑借語言文字,訓練語言,發(fā)展思維,讓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通過“解讀文本,品味語言;建構(gòu)文本,增加積累;超越文本,凸顯主題。”從而發(fā)展語言,提高思維。另外,本文是古文翻譯而來的,學生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古文,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引入古文,讓學生和古文“第一次親密接觸”,力圖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學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拜見”、“名醫(yī)”等詞語的意思。
2.展開合理想象,把課文句子補充具體、生動。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閱讀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名醫(yī)”,導入新課
1.抓住“望聞問切”四大診法介紹扁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名醫(yī)”(板書:扁鵲)。一起讀一讀他的名字。
師:扁鵲真名叫秦越人,是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醫(yī)學家,他救死扶傷,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要說扁鵲在醫(yī)學上最大的貢獻,還是他創(chuàng)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癥狀,“聞”指的就是聞一聞病人身體的味道,“問”就是詢問病人一些問題,“切”就是為病人把脈。扁鵲所創(chuàng)的“望聞問切”四大診法,在幾千年后的今天,還被中醫(yī)沿用,說明扁鵲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醫(yī)生。讓我們懷著敬意,再叫一叫他的名字。
2.出示課題。
師:這樣一位神醫(yī),卻有人不相信他的醫(yī)術,不讓他治病,他是誰?(板書:蔡桓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扁鵲治病》這個寓言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如果讀完一遍,老師還沒有叫停,就接著讀第二遍、第三遍。
2.指名朗讀。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教學生字詞。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抓住“名師”,讀悟感知
通過幾個同學的敘述,我們對課文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說的話、想告訴我們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課文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醫(yī)扁鵲去拜見蔡桓公。
理解“名醫(yī)”:什么叫名醫(yī)?(有名的醫(yī)生)那么有名的老師叫──名師,有名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扁鵲是一位“名醫(yī)”,那么課文中一定會有很多句子可看出這一點。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表現(xiàn)扁鵲是一位名醫(yī)的句子。
你從哪兒看出扁鵲是一位“名醫(yī)”?(站了一會兒、小病、發(fā)展)
師:扁鵲僅僅是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就發(fā)現(xiàn)了蔡桓公皮膚上的小病,真是醫(yī)術高明?。。ò鍟横t(yī)術高明)
b.又過了十來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了。
你從哪兒看出扁鵲是一位“名醫(yī)”?(老遠望見、只看了幾眼)
師:扁鵲也許只看了一眼,也許只看了兩眼,就已經(jīng)知道蔡桓公的病情發(fā)展,真是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
c.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fā)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fā)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y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
師:這個句子很長,很難讀,又很重要。它集中體現(xiàn)了蔡桓公病情的發(fā)展和治療方式由簡單逐漸變得復雜。扁鵲只用了“望聞問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診斷。真是個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讓我們再把這句話讀一讀。
如果學生沒有提問,教師就引導:醫(yī)術高明就能成為一位名醫(yī)嗎?扁鵲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給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學生討論)醫(yī)術高明、醫(yī)德高尚的醫(yī)生才叫名醫(yī)。(板書:醫(yī)德高尚。)
師:也許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很多,他們不一定都能成為“名醫(yī)”,只有像扁鵲那樣,既擁有高明的醫(yī)術,還要有高尚的醫(yī)德,才是真正的“名醫(yī)”。
3.既然有這樣一個“名醫(yī)”為蔡桓公治病,為什么蔡桓公最后還會病死呢?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與蔡桓公病死原因有關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說:“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p>
朗讀。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b.這些做醫(yī)生的,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醫(yī)治沒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不相信)
c.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
句子寫得很簡單,你能不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
指名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醫(yī)了?(抓住“請”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當蔡桓公要去請扁鵲治病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醫(yī)治疾病的最佳時機,扁鵲走了,病入膏肓、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蔡桓公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交流。(師歸納: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漸、諱疾忌醫(yī))
四、理解寓意,初識古文
1.你覺得蔡桓公是個怎樣的人?(傲慢、固執(zhí)、不聽勸告)
2.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可以從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訓?(教師歸納板書:防微杜漸、諱疾忌醫(yī))
3.介紹作者韓非。
通過這個寓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很多道理,變得比半個小時前更聰明了。在欣喜之余,我們還要感謝本文的作者──韓非。我們一起去認識認識他。
課件出示韓非資料。
4.閱讀韓非的原文。
生找句子,對比讀,談感受。
五、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推薦閱讀書目:《古文觀止》、《伊索寓言》。
扁鵲治病教案一等獎實用篇八
一.課文分析:《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通過蔡桓公悲慘的結(jié)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要固執(zhí)已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設計理念:蔡桓公從拒絕治病到派人去“請”,其變化的關鍵在于蔡桓公懷疑扁鵲是不是一位名醫(yī)。那么,一位名醫(yī)要具備哪些條件呢?應該是醫(yī)術高明和醫(yī)德高尚。所以,我引導學生通過讀,悟,從扁鵲的言行中去體會名醫(yī)的醫(yī)術高明,再從蔡桓公的態(tài)度中讀悟名醫(yī)的醫(yī)德高尚。使學生明白正是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tài)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
三.教學目標 :
1、學習8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了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過程,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等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五.教學難點:
體會防微杜漸和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道理。
六.教學過程:
(一)、初識扁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有高明醫(yī)術,高尚醫(yī)德的醫(yī)生,你們還記得嗎?(杏林春滿)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醫(yī)生,他的名字叫扁鵲。(板書:扁鵲)
同學們,你們了解他嗎?能介紹一下嗎?
這里老師有他的一個小故事。
(出示)
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扁鵲的醫(yī)術怎樣?能評價一下嗎?
但就是這樣一位醫(yī)生,卻沒能只好治好蔡桓公的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扁鵲治病》。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2、檢查生字,新詞
3、交流扁鵲是一位怎樣的醫(yī)生,用文中的詞叫什么(名醫(yī))。
(三)、研讀課文,深識扁鵲。
1、課文為什么稱他是“名醫(yī)”呢?那些地方看出扁鵲的醫(yī)術高明呢?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體會體會。
2、交流:
預設:
(1)扁鵲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了不起!
師補充:中醫(yī)是我國的瑰寶,中醫(yī)治病有四法——即望、聞、問、切。扁鵲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種診斷方法——望。他僅僅憑借肉眼的觀察,就準確無誤地說出了蔡桓公的病情,由此可見,扁鵲的神醫(yī)名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2)我們再來聽聽他的解釋:
a.讀一讀,
b.按照扁鵲的解釋,我們明白了蔡桓公的病一共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
在扁鵲看來,蔡桓公最初病在(板書:皮膚),皮膚上的這點小毛病可以怎樣治療?也就是說此時蔡桓公的病是能夠輕而易舉治好的。(板書:能治)
接著他的病進入了(板書:皮肉)之間,可以治療嗎?怎樣治療?(板書:可治)
之后病情又發(fā)展到了(板書:腸胃),還能治嗎?怎樣治療?(板書:還能治)
最后,病深入(板書:骨髓)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病入膏肓,這時,(板書:等死)
c.看著板書,你明白了什么?(蔡桓公的病越來越重,治療的方法也越來越難……)
d.體會有詞的準確
e.作為一個醫(yī)生,看到病人病情越來越重,最后病入膏肓,你能體會這種心情嗎?能讀出扁鵲的心情嗎?(指導學生朗讀)
(四)認識蔡桓公。
1、? 出示課文段落2-4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扁鵲又退了出去。
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辈袒腹犃朔浅2桓吲d。扁鵲連忙退了出來。
2、從他的一言一行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大王?
(傲慢、固執(zhí)、聽不見正確的意見,自負……)
3.比較“扁鵲又退了出去”,“扁鵲連忙退了出來?!?/p>
(1)兩次退,你讀明白了什么?
(2)面對扁鵲一次又一次的說自己有病,的臉色嗎?他會說什么?
小練筆:
(5)指導讀扁鵲的話
(6)最后當蔡桓公病入膏肓,無藥可治的時候扁鵲痛心地說(再次指導讀)
出示:皮膚病用熱水敷燙不能夠治好;發(fā)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fā)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yī)治。
(7)歸納扁鵲醫(yī)德高尚
(五)、歸納寓意
1、你認為蔡桓公為什么病死?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你從這則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師(小結(jié)):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七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
皮膚??? 皮肉??? 腸胃??? 骨髓?
能治??? 可治??? 還能治?? 等死
防微杜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37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