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藥處方怎樣寫才正確(匯總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4 20:36:20
最新中藥處方怎樣寫才正確(匯總4篇)
時間:2023-04-04 20:36:20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藥處方怎樣寫才正確篇一

第一條為規(guī)范中藥處方管理,提高中藥處方質量,根據(jù)《xxx藥品管理法》、《xxx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適用于與中藥處方開具相關的中醫(yī)醫(yī)療機構及其人員。

第三條中藥處方包括中藥飲片處方、中成藥(含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下同)處方,飲片與中成藥應當分別單獨開具處方。

第四條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負責全國中藥處方書寫相關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中醫(yī)藥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中藥處方書寫相關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

第六條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委員會負責本醫(yī)療機構內中藥處方書寫的有關管理工作。

第七條醫(yī)師開具中藥處方時,應當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體現(xiàn)辨證論治和配伍原則,并遵循安全、有效、經(jīng)濟的原則。

第八條中藥處方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一)一般項目,包括醫(yī)療機構名稱、費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或住院病歷號、科別或病區(qū)和床位號等??商砹刑厥庖蟮捻椖?。

(二)中醫(yī)診斷,包括病名和證型(病名不明確的可不寫病名),應填寫清晰、完整,并與病歷記載相一致。

(三)藥品名稱、數(shù)量、用量、用法,中成藥還應當標明劑型、規(guī)格。

(四)醫(yī)師簽名和/或加蓋專用簽章、處方日期。

(五)藥品金額,審核、調配、核對、發(fā)藥藥師簽名和/或加蓋專用簽章。

第九條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應當遵循以下要求:

(一)應當體現(xiàn)“君、臣、佐、使”的特點要求;

(二)名稱應當按《xxx藥典》規(guī)定準確使用,《xxx藥典》沒有規(guī)定的,應當按照本?。▍^(qū)、市)或本單位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的規(guī)定書寫;

(三)劑量使用法定劑量單位,用阿拉伯數(shù)字書寫,原則上應當以克(g)為單位,“g”(單位名稱)緊隨數(shù)值后;

(四)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藥品右上方,并加括號,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對飲片的產(chǎn)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應當在藥品名稱之前寫明;

(六)根據(jù)整張?zhí)幏街兴幬抖嗌龠x擇每行排列的藥味數(shù),并原則上要求橫排及上下排列整齊;

(七)中藥飲片用法用量應當符合《xxx藥典》規(guī)定,無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劑量使用時,應當在藥品上方再次簽名;

(八)中藥飲片劑數(shù)應當以“劑”為單位;

(九)處方用法用量緊隨劑數(shù)之后,包括每日劑量、采用劑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裝膠囊等)、每劑分幾次服用、用藥方法(內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溫服、涼服、頓服、慢服、飯前服、飯后服、空腹服等)等內容,例如:“每日1劑,水煎400ml,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

(十)按毒麻藥品管理的中藥飲片的使用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規(guī)定。

第十條中成藥處方的書寫,應當遵循以下要求:

(一)按照中醫(yī)診斷(包括病名和證型)結果,辨證或辨證辨病結合選用適宜的中成藥;

(二)中成藥名稱應當使用經(jīng)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院內中藥制劑名稱應當使用經(jīng)省級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名稱;

(三)用法用量應當按照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常規(guī)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況需要超劑量使用時,應當注明原因并再次簽名;

(四)片劑、丸劑、膠囊劑、顆粒劑分別以片、丸、粒、袋為單位,軟膏及乳膏劑以支、盒為單位,溶液制劑、注射劑以支、瓶為單位,應當注明劑量;

(五)每張?zhí)幏讲坏贸^5種藥品,每一種藥品應當分行頂格書寫,藥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藥物應當避免重復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藥不宜疊加使用;

(六)中藥注射劑應單獨開具處方。

第十一條民族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要求參照本規(guī)范執(zhí)行。

第十二條本規(guī)范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負責解釋。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guī)

中藥處方怎樣寫才正確篇二

中成藥處方舉例

中藥飲片處方舉例

第一條 為規(guī)范中藥處方管理,提高中藥處方質量,根據(jù)《xxx藥品管理法》、《xxx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 本規(guī)范適用于與中藥處方開具相關的中醫(yī)醫(yī)療機構及其人員。

第三條 中藥處方包括中藥飲片處方、中成藥(含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下同)處方,飲片與中成藥應當分別單獨開具處方。

第四條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負責全國中藥處方書寫相關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中醫(yī)藥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中藥處方書寫相關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

第六條 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委員會負責本醫(yī)療機構內中藥處方書寫的有關管理工作。 第七條 醫(yī)師開具中藥處方時,應當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體現(xiàn)辨證論治和配伍原則,并遵循安全、有效、經(jīng)濟的原則。

第八條 中藥處方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一)一般項目,包括醫(yī)療機構名稱、費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或住院病歷號、科別或病區(qū)和床位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項目。

(二)中醫(yī)診斷,包括病名和證型(病名不明確的可不寫病名),應填寫清晰、完整,并與病歷記載相一致。

(三)藥品名稱、數(shù)量、用量、用法,中成藥還應當標明劑型、規(guī)格。

(四)醫(yī)師簽名和/或加蓋專用簽章、處方日期。

(五)藥品金額、審核、調配、核對、發(fā)藥藥師簽名和/或加蓋專用簽章。 第九條 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應當遵循以下要求:

(一)應當體現(xiàn)“君、臣、佐、使”的特點要求;

(二)名稱應當按《xxx藥典》規(guī)定準確使用,《xxx藥典》沒有規(guī)定的,應當按照本?。▍^(qū)、市)或本單位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的規(guī)定書寫;

(三)劑量使用法定劑量單位,用阿拉伯數(shù)字書寫,原則上應當以克(g)為單位,“g”(單位名稱)緊隨數(shù)值后;

(四)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藥品右上方,并加括號,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對飲片的產(chǎn)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應當在藥品名稱之前寫明;

(六)根據(jù)整張?zhí)幏街兴幬抖嗌龠x擇每行排列的藥味數(shù),并原則上要求橫排及上下排列整齊;

(七)中藥飲片用法用量應當符合《xxx藥典》規(guī)定,無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劑量使用時,應當在藥品上方再次簽名;

(八)中藥飲片劑數(shù)應當以“劑”為單位;

(九)處方用法用量緊隨劑數(shù)之后,包括每日劑量、采用劑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裝膠囊等)、每劑分幾次服用、用藥方法(內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溫服、涼服、頓服、慢服、飯前服、飯后服、空腹服等)等內容,例如:“每日1劑,水煎400ml,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

(十)按毒麻藥品管理的中藥飲片的使用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規(guī)定。 第十條 中成藥處方的書寫,應當遵循以下要求:

(一)按照中醫(yī)診斷(包括病名和證型)結果,辨證或辨證辨病結合選用適宜的中成藥;

(二)中成藥名稱應當使用經(jīng)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院內中藥制劑名稱應當使用經(jīng)省級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名稱;

(三)用法用量應當按照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常規(guī)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況需要超劑量使用時,應當注明原因并再次簽名;

(四)片劑、丸劑、膠囊劑、顆粒劑分別以片、丸、粒、袋為單位,軟膏及乳膏劑以支、盒為單位,溶液制劑、注射劑以支、瓶為單位,應當注明劑量;

(五)每張?zhí)幏讲坏贸^5種藥品,每一種藥品應當分行頂格書寫,藥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藥物應當避免重復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藥不宜疊加使用;

(六)中藥注射劑應單獨開具處方。

第十一條 民族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要求參照本規(guī)范執(zhí)行。 第十二條 本規(guī)范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負責解釋。

a 艾葉 常用量能溫經(jīng)止血,大劑量可使肝細胞損害,出現(xiàn)中毒性肝炎 3~5g可開胃,8g左右溫經(jīng)止血、止痛,大量則引起胃腸道炎癥。

b 檳榔 用以消積、行氣、利水,常用劑量為6~15g;

而用以殺姜片蟲、絳蟲時,即須用到60~120g。 白果 定喘湯白果用量在21枚(約為25g左右),動物實驗證實,定喘湯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劑量。

浙貝母 9~15 g,有清肺熱、潤肺躁、清熱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內熱咳嗽。

18~30 g有解毒散結之功,用于治療肺癰、乳癰、瘰癘、發(fā)背及一切癰瘍腫毒。 半夏 止嘔、除濕 10~15g 開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 薄荷 在逍遙散中僅用3g,以疏達肝木;而在蒼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發(fā)散風熱,清利頭目。

白術 常用量能健脾止瀉,大劑量用至30~60g,則能益氣通便,則可通瀉。

c 川芎 外感頭痛,用量宜輕:最多不超過4克 高血壓肝陽頭痛,用量宜重:習用9~12克

瘀血頭痛,宜重劑量:可用至30~40克

歷代認為是治療頭痛之要藥。前人有謂“頭痛必用川芎”。然頭痛一癥,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溫,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臨床常用以治療血瘀頭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頭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陳士鐸《百病辨證錄》散偏湯治偏頭痛,療效明顯,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達30g之多,若減少川芎的用量,則療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壓頭痛時,亦應大劑量使用,可用10~15g。

無論高血壓或低血壓所引起的頭痛,只要是血中有滯,放膽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時對血壓也有相應的調節(jié)作用。

據(jù)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大劑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壓,小劑量使用能使血壓上升。有人認為川芎辛溫香竄,上行頭目,高血壓患者宜慎用。但中醫(yī)認為本品有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的雙向性作用。

蟬蛻 常用量為5~6g,治破傷風時需用25~30g;

柴胡 仲景“大小柴胡湯”每劑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約112克),一劑分三服,每服約37克,我用柴胡湯每按此量用,沒見有什么不良反應。前提條件是有柴胡證。 多用解表,少用疏肝。

2~5g用于升舉陽氣,適用于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或中氣下陷之病證; 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暢、肝氣郁滯所致的胸脅脹痛等癥; 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熱,臨床用于治療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發(fā)熱惡寒、周身疼痛等癥。 柴胡6克解肝郁,柴胡10 克升舉陽氣,柴胡20---30克可清熱, 柴胡兩錢以內升陽、四五錢入少陽透邪,六錢以上解太陽之表證,罕有一兩以上用者。 柴胡在小柴胡湯中為君藥,用量大于其他藥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而在逍遙散中為臣藥,用量與各藥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補中益氣湯中為佐藥,用量極小,意在取其升舉清陽的功能。

郝萬山老師說:柴胡解熱20克以上,解郁10克左右,升陽5克6克左右。 柴胡之大量運用還可通大便及行月經(jīng)。詳見章次公醫(yī)案。 蒼耳子 少量則輕而上至顛頂,重用則通下走足膝。

d 當歸 功能補血活血,適用于血虛血瘀諸證,然而當歸在復方中,小劑量應用則補血,大劑量應用則活血。

如當歸補血湯即由黃芪30g,當歸6g組成,后世在應用補血的總方四物湯時,當歸用量也不超過10g;歸脾湯、八珍湯中,當歸的用量僅3g。而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療脫疽的四妙勇安湯,當歸的用量竟達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婦女產(chǎn)后瘀血內阻的惡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湯,當歸的用量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婦人胎前產(chǎn)后氣郁血瘀諸疾的佛手散,當歸用二至三兩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歸。

由此可見,當歸用于活血,劑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謂其氣味俱厚,行則有余,守則不足。故重用則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補血,劑量宜輕,3~9g即可。血虛者每致陰虛,陰虛則生虛熱,當歸氣味辛溫而主動,重用則每致動血,切不可重用,否則適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煩躁、失眠、頭暈更劇,甚則鼻衄。

丹參 大劑量--失眠 - 上海--姜春華

代赭石 9~18 g有鎮(zhèn)胃降氣、止嘔止噫之功,適用于胃氣虛弱的嘔吐、嘔逆、呃氣、胃脘滿實等。

24~30 g用于治療實證氣喘及肝陽上亢所致頭暈、目眩等證。

本品苦寒,入肝、心經(jīng)。其藥理作用為:鎮(zhèn)胃降氣,平肝熄風,對中樞神經(jīng)有鎮(zhèn)靜作用,并有輕微收斂作用。

大黃 1~5 g有致瀉作用。其致瀉成分為葡萄糖甙元,番瀉葉甙a、c,主要為蒽醌衍生物。 3~6g可止瀉,9~15g可瀉下;

兩許--疔毒之毒熱甚盛者 二兩--癲狂其脈實者--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治療肝炎,隨用藥量增加而各項指標復常時間縮短,認為30g可作為常規(guī)劑量。

大黃粉 g以下有止瀉作用。其機理為大黃鞣酸的收斂作用掩蓋了含量甚少的致瀉成分的作用。鞣質的d-兒茶精抑制大腸內細菌生成酶,阻斷吲哚類的產(chǎn)生而止瀉

f 茯苓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 25g以下無明顯利尿作用,至少達 30g才有利尿作用,認為100g時利尿作用最強。

附子 1枚-輕量-陽虛 2~3枚-重量-祛風濕、止痛--《傷寒論》(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約12克。) 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時有甘溫補脾腎之陽,溫補中下焦元陽之氣,無辛燥熱之弊, 防己 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則作用相反; 汗防己小量則增加尿量,大量尿量反減少。 g 桂枝 在桂枝湯中用9g,取其溫經(jīng)散寒、解肌發(fā)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風邪; 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則取其溫通陽氣,增加膀胱氣化功能的作用。

h 合歡皮 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紅花 少用可養(yǎng)血,稍多則活血,再多則能破血。 少用能活血,多用則破血。

~ g用于調養(yǎng)氣血。在溫補劑中加入少量紅花,用于治療產(chǎn)后血暈、頭暈、眼花氣冷等。

12~15 g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取其有破瘀通經(jīng)之功。紅花小量養(yǎng)血和血,大量則活血化瘀。其藥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經(jīng),表現(xiàn)為興奮子宮、降壓、擴張血管。 黃芪 常用量為9~15g,在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中重用至120g。 10克以下升壓 ,15-30克降壓 ,40克以上調節(jié)血壓的動態(tài)平衡 15g以下能升血壓,30g以上可降血壓,

氣虛難汗者用之可汗,表虛多汗者用之可止。

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內明顯,30g以上就趨向抑制;其對血壓的影響,量在15g以內可升高血壓,35g以上反而降壓。

厚樸 多用則破氣,少用則通陽--葉天士 (我不知道少用與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何)

j 決明子 3~6g治療急性結膜炎、麥粒腫、角膜云翳、虹膜炎等; 9~12g治療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潰瘍、急性腎炎、急性泌尿道感染; 20~30g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膽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壓等。

雞內金粉 3 g,用于治療體虛xxx、遺尿等,尤其對肺結核之xxx有較好療效。

~12 g用于調理脾胃、消食祛積,尤其適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納不佳、積滯脹悶,反胃嘔吐等。

15~18 g有化堅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結石及膽石癥。

k 苦參 5~8g有利尿消腫作用,用治腎炎性水腫、肝硬化腹水、心臟性水腫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療支氣管哮喘發(fā)作; 10~15g治療細菌性痢疾、鉤端螺旋體病及各種皮膚?。?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種原因所致的失眠癥。

l 人參 常用量為5~10g,用于復脈固脫時可用至15~30g;

連翹 諸家皆未言其發(fā)汗,而以治外感風熱,用一至二兩,必能發(fā)汗,且發(fā)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綿長。曾治一少年風溫初得,俾單用連翹一兩煎湯服,徹底微汗,翌晨病若失。------《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龍膽草 小劑使用有開胃建胃之功,大劑則清肝膽濕熱效著

m 麻黃 少用通陽消徵,多用發(fā)汗利水

馬兜鈴 常用量能止咳,用量15g時可致嘔吐,30g以上可使呼吸抑制,血壓下降; 關木通 常用量能利水通淋,用量60g以上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小便不利;

麥芽 催乳、回乳有以下三個觀點:生麥芽通乳,“生”取其“生發(fā)”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麥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麥芽均可單獨用于回乳,量60-120g。生麥芽、炒麥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為60g。

p 胖大海

1~4枚,有開肺解表、清熱利咽之功,用于風火犯喉而致的聲音嘶啞。

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頭目風熱疾患,合并有大便熱結者。 q 牽牛子 少用可瀉下通便,祛除腸中積滯,多用則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積水。

r 肉蓯蓉 6~12 g,有補腎助陽、益精血之功。適用于陽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無力等證。 15~18 g有潤腸通便之功,用于腸燥津枯之大便秘結之證。本品助陽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補陽又益陰的藥物。

s 升麻 少用(6g以下)有清熱解毒之功;多用(10g 以上)有升陽舉陷之效。

3~10 g,有發(fā)表透疹、升陽舉陷之功。用于風熱頭痛、中氣下陷、斑疹不出等。g時,有報道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有較好的療效

蘇木 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赤芍 膽紅質代謝障礙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涼血活血,通腑利膽利尿,降門脈壓,

6~30 g。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之功效。

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熱病后期,陰液耗損,小便不利等癥。白芍長于養(yǎng)血斂陰,雖有利尿作用而不傷陰。

用量若在30克以上,對大量吐血的確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岳美中醫(yī)話集》 大量治療腹痛也很好

芍藥甘草湯的芍藥用量要大。

桑白皮 6~9g有退熱作用,10~12g有祛痰鎮(zhèn)咳之功,15g有利尿及輕瀉作用; 水蛭 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 5~10g治療急性支氣管炎、高血壓所致頭暈; 12~15g,治療腦溢血后遺癥、原因不明的癥瘕痞塊,本品破瘀血而不傷新血。

石菖蒲

~3 g作藥引,有明目、開音之功。用于治療角膜潰瘍、聲音嘶啞等。

~ g用于開竅。治療濕溫病之濕濁蒙蔽清竅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癥。

9~12 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熱淋。 3g治療冠心?。?6~10g治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及梅核氣(神經(jīng)官能癥); 30g可治療中風后遺癥偏癱、慢性腸炎所致的久瀉。

山楂 6g祛瘀力強;9~12g溫通力強,用于治療慢性肝炎;15~30g治療慢性膽囊炎、萎縮性胃炎。

三棱 常用劑量的上限為9克,但臨床上以該藥配合其他中藥主治各類晚期惡性腫瘤病時,其每日用量達到45~75克,相當于權威規(guī)定劑量上限的5~倍。 生地 大劑量--類風濕-- 上海--姜春華

熟地 凡下焦虛損,大便滑瀉,服他藥不效者,單服熟地就可止瀉,然須日用四,五兩,煎濃湯服之亦不做悶,(熟地少用則作悶,多用轉不悶),少用則不效。--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90-120克對糖尿病晚期尿液渾濁有特效。

山茱萸 常用量為5~10g,急救固脫時用至25~30g;

w 五味子 大劑量,約100~150克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有奇效。四川---劉禎吉

~3 g時,有斂肺鎮(zhèn)咳之功。用于治療肺虛咳嗽,如老年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

6~9 g有滋補益腎之功,用于腎虛型咳嗽、xxx、滑精及久瀉久痢等。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復期轉氨酶過高

x 希簽草

6~9 g,對慢性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較好療效。

9~15 g用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兼有四肢麻木、腰膝無力、頭痛、頭暈者,較為適宜。 玄參

9~12 g,有滋陰降火、清熱潤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虛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牙痛,以及肺熱咳嗽等。

18~30 g有祛虛熱,除煩躁之功、用于熱病傷陰、陰虛火盛出現(xiàn)的煩躁不安者。

30~90 g有軟堅散結的作用。用于治療瘰癘、脈管炎等。玄參苦甘而咸寒,用于熱證有清熱滋陰、消炎解毒作用。虛熱實熱均可應用,但以滋陰見長 小薊 大劑量--降血壓-- 上海--姜春華

夏枯草 常用劑量上限是15克,而臨床以該藥治療病程較長的甲狀腺瘤時,用量一般都超過30克;

y 元胡 少用止痛,多用安神 薏苡仁 系藥食兩用中藥,其常用劑量的上限為30克,而臨床上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用該藥治療風濕、腰腿痛等病證時,該藥的用量達到45~90克。

洋金花 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克,每日用量不超過克,若用作xxx時可用到20克。

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變所致的肝區(qū)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腎區(qū)痛、婦科血瘀痛經(jīng)等。

10~15 g有行氣利膽的作用,用于治療傳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增進病人食欲。

30~60 g有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療各種結石。本品入氣分以行氣解郁,入血分以涼血破瘀,善治肝膽,善行下焦。

z 枳殼

3~12 g,有行氣寬中、除脹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調所致氣滯諸證。

15~30 g可用于子宮脫垂,或久瀉脫肛等臟器下垂證。藥理研究證實,枳殼對胃腸、子宮有興奮作用,能使腸蠕動增強,子宮收縮。

炙甘草 1~2g有調和藥性的作用,5~log溫腎養(yǎng)心,30g以上有類似激素樣作用; 知母 大劑量--控制血糖-- 上海--姜春華

枳實 常用量為3~10g,用治臟器下垂時可用至60~100g; 澤瀉 治眩暈非30克不為功。

6~10g治療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暴瀉)、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所致的多汗; 15~20g,可治療乳汁不通、急慢性濕疹; 25~30g,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高血壓、低血糖所致的眩暈等。

川芎15克 桑葉45克,這樣的劑量與配伍治療血管性頭痛有奇效。----來自一位紹興的老中醫(yī)

烏賊骨、瓦楞子--大劑量--胃潰瘍劇痛

芍藥、甘草--大劑量--呃逆 -- 上海--姜春華

龍骨、牡蠣 6~10g有攝汗作用,對鼻衄、月經(jīng)過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療高血壓有潛陽之功; 12~15g,對支氣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20g,有安神作用。

黃連、龍膽草 用1~2g能健胃,增進食欲,3~6g可燥濕瀉火解毒,大量則會刺激胃壁引起惡心、嘔吐; 蒼術--麻黃

許公巖對積濕為病以蒼術、麻黃二藥為主,兩藥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異:如兩藥相等,臨床 常見能發(fā)大汗;蒼術倍于麻黃則小發(fā)汗;蒼術三倍于麻黃,常見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蒼術四倍于麻黃,雖無明顯之汗利,而濕邪能自化。

許公巖對積濕為病以蒼術、麻黃二藥為主,兩藥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異: 如兩藥相等,臨床 常見能發(fā)大汗; 劑量是: 10g:10g 蒼術倍于麻黃則小發(fā)汗; 劑量是: 沒有提及

蒼術三倍于麻黃,常見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 劑量是: 18g:6g 蒼術四倍于麻黃,雖無明顯之汗利,而濕邪能自化 劑量是: 12g:3g 藥物之間的比例

關鍵在于藥物之間的比例,并非藥量越大,療效越好。先生經(jīng)過長期觀察,總結出各組藥物療效最佳的用量比例,

如柴胡與白芍為6克比9克, 人參與白術為10克比9克,

桑葉,薄荷,牛蒡子為9克、6克、6克。

對前人的經(jīng)驗,先生師古而不泥古,將其放至實踐中檢驗和改進,

如左金丸,古人沿用黃連、吳茱萸6:1的比例,而先生發(fā)現(xiàn)6:4效果更佳,遂改進使用。 此外,先生還善于利用藥量比例的變化改變處方的主要作用, 如桔梗與枳殼,咳喘必用,

若以6克比4克或5克,則重在調節(jié)氣機升降,以上浮宣肺為主; 而6克比6克,則重在調和痰液,使之易出。

中藥處方怎樣寫才正確篇三

處方書寫規(guī)范及質量標準

處方是由醫(yī)生為預防和治療疾病而給病人開寫的取藥憑證,是藥師為病人調配和發(fā)放藥品的依據(jù),也是病人進行藥物治療和藥品流向的原始記錄,是重要的醫(yī)療文書之一,對藥品的使用管理有重要意義。

一、 處方的分類和處方內容

處方分類:普通藥品處方;精神藥品處方;xxx品處方;其他處方,如基本醫(yī)療保險用藥處方 處方內容:一般分為處方前記、處方正文、處方后記3部分。處方前記為醫(yī)院全稱,處方箋的標

題、科室、姓名、性別、年齡和處方日期。處方正文左上角為“r”,取藥或請去的意思。正文包括藥品名稱、劑型、規(guī)格、數(shù)量、用藥方法。處方后記為醫(yī)師簽字、蓋章、調配人、核對人、記賬或收款人簽字及價目欄。麻醉處方用紅色字體印刷以示區(qū)別。

二、 處方權限、限量

凡具有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或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并在當?shù)蒯t(yī)療主管部門注冊、被所在醫(yī)療單位聘用者具

有處方權,進修醫(yī)師經(jīng)醫(yī)務主管部門批準后有處方權,實習醫(yī)生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開處方,其處方必須經(jīng)上級醫(yī)師簽名方可生效。有處方權的醫(yī)師應將本人簽名式樣留在藥房以作鑒別。有xxx品處方權的醫(yī)師不得為自己及家屬開方取藥。

處方應有的限量要求,普通用藥一般為3日量,不得超過7日量,對慢性病或特殊情況,可酌情

延長。

三、 處方書寫規(guī)定

1、 處方原則上用中文或英文,以藍黑墨水或圓珠筆書寫。要求字跡清晰,項目書寫完整。內容包括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年、月、日,藥名、劑型、規(guī)格、數(shù)量、用法和醫(yī)師簽名或印章。老幼年齡按實足歲或月填寫,新生兒寫到天。

2、 藥品劑量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書寫。如因醫(yī)療需要,超劑量使用時,醫(yī)師須在劑量旁簽字,方可調 配。

3、 藥品用法應寫明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注明每次劑量和每日用藥次數(shù)。外用 藥品應寫明用法及用藥部位,劑型應加以說明。

4、 西藥處方每一藥品必須分行書寫。xxx品、精神藥品、醫(yī)療用毒性藥品與普通藥品不得同開一 張?zhí)幏健?/p>

5、 急診處方應在右上角注明“急”字,藥房應立即配發(fā)。處方當日有效。

6、 藥品單位

(1) 固體或半固體藥物以克(g)、毫克(mg)為單位。 (2) 液體藥物以毫升(ml)為單位。 (3) 注射劑以支、瓶為單位,注明規(guī)格含量。

(4) 片、丸、膠囊等以片、丸、粒為單位,注明規(guī)格含量。復方制劑寫明規(guī)格、單位即可。 (5) 抗生素以克或國際單位計算,血清和抗毒素類以規(guī)定單位計算。 (6) 中藥以克為單位

(7) 不允許使用“#”或cc等代替單位

(8) 凡做皮試的藥物,醫(yī)師應在該藥物下方注明“皮試”或“續(xù)用”,操作護士需要用紅色筆

注明皮試結果、批號并簽名。

(9) 藥品調配完畢,配方、復核藥師都應在處方上簽字以示負責。

四、 合格處方的質量標準

1、 處方項目必須填寫齊全,書寫正確,符合規(guī)范要求。

2、伍禁忌,無超量給藥。

3、 特殊用藥方法應注明。

4、易認,書寫及簽名或印章無越格、越位及倒置。

5、醫(yī)師簽名全或蓋本人印章。凡調劑、復核均應雙人簽名或蓋章。

中藥處方怎樣寫才正確篇四

因我院處方管理存在不足,一直未能達到《處方管理規(guī)范》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我院醫(yī)療質量,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嚴格執(zhí)行醫(yī)療規(guī)范,特對我院處方開具管理規(guī)范如下:

1、我院藥房打印處方為白色普通處方和綠色兒科處方,除以上兩種處方外,其余急診、精神、麻醉等處方微機輸入必須同時書寫標準處方送藥房管理,并將微機當日打印處方手寫簽名。

2、處方醫(yī)師的簽名式樣和專用簽章必須與在藥學部門留樣備查的式樣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動,否則應重新登記留樣備案。

3、處方一律用規(guī)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稱書寫。醫(yī)師、藥師不得自行編制藥品縮寫名或用代號。

4、患者一般項目如姓名、性別、年齡、地址及診斷應書寫(錄入)完整、正確,不得缺項。年齡必須寫實足年齡,嬰幼兒寫日、月齡。必要時,嬰幼兒要注明體重。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要分別開具處方。診斷欄書寫格式為先地址后診斷,中間用“/”隔開(如 “大義堂/上呼吸道感染” ),不得使用“購藥”、“自購”等非診斷名稱。

5、藥品書寫(錄入)一律使用通用名稱,不得使用商品名及化學符號(如 “阿莫西林膠囊” 不得書寫為 “阿莫靈” , “10%氯化鉀” 不得書寫為 “10%kcl” 等)。

6、書寫藥品名稱、劑量、規(guī)格、用法、用量要準確規(guī)范,不得使用“遵醫(yī)囑”、“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如 “地塞米松10mg iv qd” 。而口服藥物不需書寫用法,如 “阿莫西林膠囊 tid” ) 。靜脈輸液每一瓶配伍用藥為一組,下一瓶輸液應啟用新組??诜幬镉梅ǜ淖円矐獑⒂眯陆M。

7、精神、xxx品實行單方、單藥,輸液器、注射器、吸氧管等材料需另開方。

8、西藥、中成藥處方,每一種藥品須另起一行。每張?zhí)幏讲坏贸^五種藥品。

9、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可按君、臣、佐、使的順序排列;藥物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藥品之后上方,并加括號,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對藥物的產(chǎn)地、炮制有特殊要求,應在藥名之前寫出。

以上操作規(guī)范將與績效掛鉤,對執(zhí)行不力者將予重罰,望各科醫(yī)護人員認真對待,嚴格執(zhí)行。

義堂中心衛(wèi)生院

醫(yī)務科

2008年11月23日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7661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