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驚弓之鳥教案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篇一
?
1.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2.通過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讀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并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能手”、“本事”、“孤單失群”、“大吃一驚”的意思,并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4.練習復述課文。
1.教學重點──理解更羸說的話;繼續(xù)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2.教學難點──理解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及判斷的正確。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一.成語導入,揭示目標。
1.成語導入。
小朋友,咱們以前學過一些成語,有哪些?
還有很多,今天咱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題目是──(出示卡片:驚弓之鳥)
2.揭示目標。
成語故事,要學懂什么?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懂這個故事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把書打開,自己輕輕地讀課文,把課文讀通,想想:課文主要說了誰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會兒提出來。
三.檢查自讀情況,質疑問難。
1.初步了解內容。
課文主要說了誰的什么事?(指1~2名學生說)
板書: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來
2.學習第1自然段。
更羸是怎樣一個人?(指1~2名學生說)
這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告訴人們的。(多媒體顯示:第1自然段)
相機學習部分詞語。
a“更”:正音:“更”是個多音字,念準了。(學生開火車讀)
b“魏國”:釋義:魏國是古時候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國家。
正音:一起讀。
c“能手”: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學生說)(多媒體顯示:“能手”變紅)
“手”這兒有三種解釋,選擇哪一種?擊掌表示。(多媒體顯示:“手”的三種解釋)
課文中說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你們想他射箭的本領怎樣?(多媒體顯示:“射箭能手”變紅)
來,咱們把這一段讀讀好。(多媒體顯示:第1自然段)
3.學習生詞。
課文中的這三個新詞你們讀懂了嗎?(多媒體顯示:悲慘、愈合、拼命)
“悲慘”
第一個請你讀。(學生開火車讀)什么意思?
“愈合”
這個一起讀。什么意思?
“拼命”
前鼻音、后鼻音分清楚。(學生開火車讀)什么意思?
4.質疑問難。
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來。
小朋友提的問題都挺好,學了課文你們就會明白的。
四.學習2~8自然段。
2.找段落。
你從課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看出來的。默讀課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開頭打一顆星。
交流。(指1~2名學生回答)
3.指名分節(jié)讀。
我請三個小朋友讀,聽聽,他們的字音有沒有讀準。
4.圈詞語。
拿起筆,把表示魏王態(tài)度的詞語圈出來。交流。
a圈了哪些詞語?(多媒體顯示:信不過、大吃一驚、更加奇怪)
b理解。
“信不過”什么意思?
摸摸自己的耳朵在哪里?
魏王連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所以他奇怪的問──(出示卡片:你有這樣的本事?)
“本事”找個近義詞。
注意老師用紅筆標注的地方,再讀一遍。
“大吃一驚”什么意思?
所以魏王驚訝地說──(出示卡片:真有這樣的本事!)
5.尋原因。
輕讀2~8自然段。
魏王的態(tài)度越來越奇怪,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自己輕輕讀讀2~8自然段。(多媒體顯示:三個“?”)
交流。
“信不過?”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魏王為什么信不過自己的耳朵,說的時候用上“因為,所以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边@個句式。(多媒體顯示:“信不過?”變紅,句式)
“大吃一驚?”
魏王為什么大吃一驚呢?
(多媒體顯示:“大吃一驚?”變紅,句式)
“更加奇怪?”
最后,魏王更加奇怪了,什么原因?
(多媒體顯示:“更加奇怪?”變紅,句式)
6.分角色朗讀。
用我們的聲音把魏王奇怪的語氣表現(xiàn)出來,愿意做魏王的小朋友站起來,坐著的小朋友就讀更羸的話,老師來讀提示語。
五.學習第9自然段。
2.分組讀。
四組,一組讀一句,從你們開始。
3.默讀。
(多媒體顯示:(大家)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聽到的,用“──”劃出來;哪些講的是他的分析,用“( )”括出來。)
板書:(看)
(聽)
4.學習第1句。
哪些是更羸看到聽到的?(指1~2名學生回答)(多媒體顯示:第9自然段,第1句下劃紅線)
引讀。
更羸看到這只大雁──(飛得慢)板書:飛得慢
聽到它──(叫的聲音很悲慘)板書:叫聲慘(多媒體演示:“一只大雁慢飛,邊飛邊鳴”)
課文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描寫了這只大雁,找到的小朋友站起來,一起讀。
由此可見,這就是更羸觀察到現(xiàn)象。
板書:觀察
5.指名讀2~4句。
看到這種現(xiàn)象,更羸是怎樣分析的?板書:→
誰愿意讀更羸分析的話。(多媒體顯示:)括出2~4句)
6.學習第2句。
指名讀第2句。
更羸先是怎樣分析的?板書:分析
引讀。
這只大雁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孤單失群”是什么意思?
小結:這一句是先說結果,再講原因的。
板書:受傷未愈
孤單失群
推斷。
小朋友,我們說分析的目的是為了作出正確的判斷,那么,通過這一步分析,更羸知道這是一只怎樣的大雁。
7.學習第3、4句。
為什么這只大雁一聽到弦響就掉下來呢?板書:↓
更羸又作了怎樣進一步的分析?板書:→進一步分析
▲說讀
說:(指1~2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傷口裂開
往上飛
弦響害怕
看著黑板一起說。板書:─ ─ ─
讀:(指名讀3、4句)
書上是怎么說的。
▲讀說
讀:(指名讀3、4句)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傷口裂開
往上飛
弦響害怕
說:(指1~2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
看著黑板一起說。板書:─ ─ ─
8.齊讀第9自然段。
六.學習第5自然段。
1.找。
更羸一步一步的分析正確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讀。(多媒體顯示:第5自然段)
2.說。
同桌互說。
前后對照著說一說。(多媒體顯示:第9自然段最后兩句)
提示:你可以這么說,更羸分析什么,結果怎么樣。
交流。(指1~2名學生說)
(多媒體顯示:“嘣的一聲響”“直往上飛”加點)
(多媒體顯示:“拍了兩下翅膀”“直掉下來”加點)
小結。
小朋友們真是了不起,會前后聯(lián)系著讀課文,這樣課文就越讀越明白。
3.演示。
(多媒體演示:“拉弓─雁疾飛─雁掉下”)
你們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嘣”的一聲,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4.理解:“直”。
這一段中有兩個“直”,意思相同嗎?
(多媒體顯示:“直”變色)
老師列出了“直”的四種解釋。(多媒體顯示:“直”四種解釋)
“直往上飛”中的“直”什么意思?(多媒體顯示:“2.一個勁兒,拼命;”變藍)
“直掉下來”呢?
▲筆直
你觀察得真仔細,咱們再來看一看畫面。(多媒體演示:“拉弓─雁疾飛─雁掉下”)
大雁果真是筆直地掉下來的。(多媒體顯示:“1.筆直;”變紅)
▲不斷地
咱們再仔細看看大雁是怎樣掉下來的。(多媒體演示:“拉弓─雁疾飛─雁掉下”)
5.指導讀。
這段怎么讀好?
誰來試試。(指1~2名學生讀)
一起讀。
七.總結談話。
1.第5自然段就是說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來。這和更羸的判斷是完全相同的。
板書:判斷
更羸真不愧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分男女生讀第5、9自然段。
來,拿好書,女同學讀第5自然段,男同學讀第9自然段,咱們再來體會體會。
八.鞏固練習。
1.練習。
更羸說的話很有道理,也很清楚,下面,我們來做個練習,看看句子和句子之間是怎么聯(lián)系起來的。(多媒體顯示:)
a第1題“因為大雁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怎樣?!闭l來。(多媒體顯示:飛得慢)
b第2題,誰來。(多媒體顯示:大雁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c下面3題做在練習紙上。
d交流,齊讀。
誰來說說,句子和句子之間是怎么聯(lián)系起來的?
2.存疑。
至于這個成語什么意思,生活中怎么用,下節(jié)課再學習。
驚弓之鳥
傷口裂開
(看)飛得慢受傷未愈/ │
/ │ 不用箭
→→往上飛 │
/ │ 只拉弦
(聽)叫聲慘孤單失群/ │
弦響害怕 ↓ 掉下來
觀察 分析進一步分析 判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了解成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能力目標: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初步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教學模式讀練為主的“三環(huán)六步”教學。
一、導入新課、揭題。
導入方法:回顧成語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疑。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潛能……”創(chuàng)造的意識來自于問題和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⒃谧屑氂^察和認真思考基礎上的質疑精神是對好奇心的推進,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chuàng)造的沖動。這樣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交代學習任務。
1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
2 練習復述課文。
3 了解成語,學會運用成語。
四、速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 自由讀,思考:
(1)更羸說了幾句話?
(2)用“———”劃出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句子。
(3)用“———”劃出他分析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3 變式練習:
(1)大雁飛得慢,因為。因為,所以。
(2)大雁叫得悲慘,因為。因為,所以。
4 同桌對讀,邊讀邊記。
5 填空練習:
(1)更羸看到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就判斷出這只鳥。
(2)這只鳥所以一聽到弓弦響就拼命往高處飛,是因為。
(3)這只鳥所以掉下來是因為。
(4)更羸知道這只大雁一聽到弦響就會害怕,用勁兒往上飛,會使舊傷裂開。所以判斷只要,這只大雁就會。
6 引讀。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一環(huán)節(jié)層層推理,步步深入,是對學生閱讀、理解、感悟后的一個檢驗,同時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來”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
7 導語導入: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加以分析、判斷出的結果,那么事實是不是這樣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課文的1—8自然段。
六、學習課文1—8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題:
(1)更羸是怎樣使大雁掉下來的?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用“·”標出魏王感情變化的詞。
2 方法:讀、思、畫、議的方法。
3 交流。
(1)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②敘述更羸是怎樣把大雁射下來的。)
(2)觀看錄像。師解說,創(chuàng)設情境:一只受傷的大雁無助地拍打著翅膀,邊飛邊鳴———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伴聲音),可憐的大雁聽到弓弦響,心里害怕極了,拼命地往高處飛,拍了兩下翅膀,直掉下來。
4 回到文中,指導朗讀與錄像內容對應的段落。引導:目睹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5 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試讀。
6 指名讀。
7 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對讀1—8自然段。
8 按小組分角色朗讀全文。
9 自由結合表演讀。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大段,設計分組合作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助于突破重難點,并在多種情境下的誦讀中,理解積累語言并能初步地運用語言。
七、練習復述課文。
1 自由練說。
2 指名復述。
八、揭示喻意,學習運用。
1 理解成語的本意。
2 揭示其比喻意義。
3 列舉生活中這樣的人。
九、總結課文。
1 采用對照法歸納更羸的品質,完成板書。
2 回憶類似生活經驗,激發(fā)觀察興趣。
3 教師歸納總結:我們都應該留心周圍事物的變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不但可以增長很多知識,還可以為我們的寫作收集素材,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將思想教育巧妙滲透,激發(fā)學生們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的興趣,為今后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會準確讀本課生字詞,知道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字面含義。
3、會找重點段落,讀懂自然段的意思。
4、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理解更羸是怎樣根據(jù)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了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2、抓住重點段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投影、錄音
2課時
一、檢查預習引入
1、同學們,昨天布置了讓大家自讀28課驚弓之鳥,自學生詞,下面誰先來匯報一下你學生字的情況。
2、出示生字卡
3、學生個別讀、全班齊讀1次。
4、自學中還遇到哪些不會讀的字呢?
5、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8. 驚弓之鳥。(齊讀課題)
6、看了課題,你知道這個鳥審指什鳥呢?(大雁)
7、誰來說說你所知道大雁的有關生活習性呢?(大雁是群居動物,飛行時有時排成個人字,有時排成個一字)
(出示掛圖)同學們真聰明、知道的知識真多。
二、學習課文
2、自由朗讀、質疑。
3、質疑匯報
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要解決的學習目標是(出示課時目標:1、2、3、4)
4、請同學們自己組合學習小組,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帶著小組學習提示(幻燈出示)學習課文。
5、小組學習,討論匯報
(1)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板書:看到慢慢地飛來
聽到邊飛邊鳴
(小組學習提示1)
更羸從大雁慢慢飛,邊飛邊鳴,分析出這是一只受傷失群的大雁,是因為他是射箭能手,養(yǎng)成注意觀察的習慣,才會對魏王說:自己不用箭,只用弓就能射下大雁。
(2)更羸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朗讀,指導讀出更羸充滿自信的語氣。
(3)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已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讀出魏王懷疑的語調。
(小組學習提示3)
想象一下他心里的想法。也許會想:就算你更羸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可不用箭,只用弓射雁也許是大活,我不信你。
(4)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兩句句子的比較,體會直字)
(大雁是怎樣掉下來的?)
板書:聽到弦響(嘣)直往上飛↑直掉下來↓
直在這一自然段出現(xiàn)了幾次?(兩次)
兩個直字意思有什么不同?誰上來用符號表示?
前一個直有一個勁使勁拼命飛的意思,后一個直是筆直掉下來。一個漢字的直字,就有這樣豐富的意思,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多么豐富多彩呀!今后一定要努力學習,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5)??!魏王看了,大吃一驚,說:真有這樣的本事!
這里的本事指什么?(本領)
看課文插圖,圖上的更羸是拉弓前還是拉弓后,你從哪看出的?
讀出又驚訝又贊嘆的語氣,體會魏王語氣的變化,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的本事。魏王有什么反應?
(大吃一驚)
魏王為什么會大吃一驚?
學習匯報。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提示:用引讀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重點理解更羸善觀察和動腦,用以幫助學生理解全文內容。
師:(引讀)飛得慢。
生:(齊讀)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師:叫得悲慘。
生: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師:它一聽到弦響
生: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
師:它一使勁
生:傷口又裂開,就掉了下來,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這些就是更羸知道這只鳥是只驚弓之鳥的原因。
生:分角色通讀全文
三、總結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8 驚弓之鳥
不用箭只拉弓掉下來本事
看到慢慢地飛飛得慢:傷口作痛
弦響(嘣)→害怕
聽到邊飛邊鳴叫得慘:孤單失群
仔細觀察認真分析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了解成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能力目標———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初步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教學模式讀練為主的“三環(huán)六步”教學。
一、導入新課、揭題。
導入方法:回顧成語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疑。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潛能……”創(chuàng)造的意識來自于問題和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建立在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基礎上的質疑精神是對好奇心的推進,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chuàng)造的沖動。這樣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交代學習任務。
1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
2 練習復述課文。
3 了解成語,學會運用成語。
四、速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 自由讀,思考:
(1)更羸說了幾句話?
(2)用“———”劃出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句子。
(3)用“———”劃出他分析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3 變式練習:
(1)大雁飛得慢,因為()。因為(),所以()。
(2)大雁叫得悲慘,因為()。因為(),所以()。
4 同桌對讀,邊讀邊記。
5 填空練習:
(1)更羸看到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就判斷出這只鳥()。
(2)這只鳥所以一聽到弓弦響就拼命往高處飛,是因為()。
(3)這只鳥所以掉下來是因為()。
(4)更羸知道這只大雁一聽到弦響就會害怕,用勁兒往上飛,會使舊傷裂開。所以判斷只要( ),這只大雁就會( )。
6 引讀。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一環(huán)節(jié)層層推理,步步深入,是對學生閱讀、理解、感悟后的一個檢驗,同時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來”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
7 導語導入: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加以分析、判斷出的結果,那么事實是不是這樣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課文的1—8自然段。
六、學習課文1—8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題:
(1)更羸是怎樣使大雁掉下來的?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用“·”標出魏王感情變化的詞。
2 方法:讀、思、畫、議的方法。
3 交流。
(1)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什么?(①更羸是一個射箭能手。抓住時機理解“能手”一詞;還知道哪些“能手”,進行積累詞語的練習;②敘述更羸是怎樣把大雁射下來的。)
(2)觀看錄像。師解說,創(chuàng)設情境:一只受傷的大雁無助地拍打著翅膀,邊飛邊鳴———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伴聲音),可憐的大雁聽到弓弦響,心里害怕極了,拼命地往高處飛,拍了兩下翅膀,直掉下來。
4 回到文中,指導朗讀與錄像內容對應的段落。引導:目睹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5 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試讀。
6 指名讀。
7 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對讀1—8自然段。
8 按小組分角色朗讀全文。
9 自由結合表演讀。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边@一大段,設計分組合作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助于突破重難點,并在多種情境下的誦讀中,理解積累語言并能初步地運用語言。
七、練習復述課文。
1 自由練說。
2 指名復述。
八、揭示喻意,學習運用。
1 理解成語的本意。
2 揭示其比喻意義。
3 列舉生活中這樣的人。
九、總結課文。
1 采用對照法歸納更羸的品質,完成板書。
2 回憶類似生活經驗,激發(fā)觀察興趣。
3 教師歸納總結:我們都應該留心周圍事物的變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不但可以增長很多知識,還可以為我們的寫作收集素材,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將思想教育巧妙滲透,激發(fā)學生們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的興趣,為今后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驚弓之鳥教案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篇二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空上分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收過箭傷的、孤單失群的大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绑@弓之鳥”這個故事因此而得名,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學習這篇課文,要引導學生以讀為本,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更羸說的話,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2、注重課文朗讀,從讀中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任務說話的語氣。
3、通過成語故事,理解“驚弓之鳥”的意思,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靜、從容的道理。
教學重點: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制作,學生收集成語。
師:樹上有十只鳥,被獵人射死了一只,樹上還有幾只鳥?
(學生自由回答,怎么想就怎么說。)
準備好了嗎?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生:鵬程萬里
生:唇亡齒寒
……
揭題并板書----《驚弓之鳥》
二、初讀印象
師:才聽完了課文朗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只大雁。(師板書:大雁)
生: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更羸說的話。
……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再次默讀課文,并看大屏幕要求:把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詞語下畫[?? ],把不理解有疑問的詞句下畫----。
師邊巡視邊問: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不少同學畫上了[?? ],很少畫----。
三、精讀體會
1、交流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更羸是個什么人?
生:他是射箭能手。
師:能手是什么意思?
生:能手就是很會射箭。
生:能手就是專精某種技術的人。
師:還有哪位同學要補充嗎?
生:他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師:那有人知道魏國在什么地方嗎??
(生搖頭,師作相關介紹。)
生讀:大王,我不用箭,只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師范讀,指名學生讀。????
師:有這樣奇怪的事?大雁掉下來了?
生齊答:有這樣的事,大雁真掉下來了。(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3、理解第五自然段重點句。
師:文中哪個字置大雁于死地?圈出來。
生:“嘣”字。
師:聽到“嘣”的一聲響,大雁怎么樣?
師:“直往上飛”是怎樣飛?“直掉下來”又是怎樣的?
生:“直往上飛”就是一直向上飛。
生:這個“直”就是很使勁地,很拼命的。
生:“直掉下來”就是很快的掉了下來。
生:“直掉下來”就是頭朝下地掉了下來。
……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那誰來為我們表演一下:“直往上飛,直掉下來”。
(生表演)
師:同學們,看見大雁使勁的樣子了嗎?
(生邊笑邊喊:看見了,臉都紅了。)
(生紛紛舉手:我來……)
4、學習第九自然段。
(生先齊讀課文第九自然段,再指名讀。)
師:讀得好,請看大屏幕,誰會說?(課件)
大雁因為(?。?所以飛得慢。
它因為( ),所以叫得悲慘。
它一聽到弦響,因為( ),所以拼命往高處飛。
因為( ??? ),所以傷口又裂開了。
因為傷口裂開了,所以就( )。
師:好!剛才我們是先說原因,再說結果,那你能換一種說法嗎?
生:大雁飛得慢,是因為受過箭傷。
生:它叫得悲慘,是因為離開同伴,孤單失群。
……
(適時鼓勵學生)
5.討論交流:
生:不會。
師:那么,這只大雁怕的是更羸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生:不是,它怕的是“嘣”。
師:你們是說,不管誰拉,它都怕,是嗎?那更羸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嚇下來的本事誰都有。
6.跟老師讀第七自然段。
(課件)填寫句子:更羸不是……而是……
生:更羸的本事不是只會拉弓嚇大雁,而是從鳴聲中知道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生:更羸的本事不是會拉弓,而是看出這是一只驚弓之鳥。
生:更羸的本事不是只會拉弓,而是一眼識破那是一只驚弓之鳥。
師:說得好!那更羸是根據(jù)什么“一眼識破”那是一只驚弓之鳥?
(師:不忙回答,請同學在第二自然段準確畫出答案)
齊讀這句話,注意語氣。(板書)
“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
(課件) 師:“飛得慢”,你看得出來嗎?
“叫得慘”,你聽得出來嗎?
你有這樣的本事嗎?? (完善板書)
師:(課件)更羸有這樣的本事!他不但善于仔細觀察,而且能準確地做出判斷。他不但能準確做出判斷,而且能馬上想出用箭嚇它的辦法。讓我們再次感受他的這一推理過程。
四、再讀課文
1.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第九自然段。
2.分角色朗讀文中人物對話部分。
……
師:當然!
生紛紛:錯了,錯了。應該是:“請讓我試一下。”
師:這樣不好嗎?
生:因為更羸是個懂禮節(jié)的人。
……↗
(繼續(xù)角色朗讀)
五、拓展延伸
1.(課件)竟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生:我認為是獵人,因為是他把大雁打傷的。
生:我認為是更羸,因為如果他不拉弓嚇大雁,大雁就不會掉下來。
生:我認為是大雁自己,因為大雁如果冷靜些,它就不會掉下來了。
……
2.(課件)你有什么啟示?
生:我們今后遇事要沉著、冷靜。
生:遇到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冷靜,不要做驚弓之鳥。
六、板書設計
大雁??? 飛得慢????? 傷口未愈??????? “嘣”
驚弓之鳥教案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篇三
《驚弓之鳥》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學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將事情做成做好。根據(jù)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由事及理的閱讀理解思路,以讀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與個性化體驗。在教學中始終引導學生當課堂的主角,使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訓練思維,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旺盛。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們已認識近兩千漢字,能夠通過讀書或上網(wǎng)等方法搜集與處理資料,已經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更羸說的話,明白個中推理;
2、練習人物對話,從對話中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
3、通過成語故事,理解“驚弓之鳥”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靜,從容的道理。
【教學重點】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制作,學生收集與驚弓之鳥意思相近的成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就是因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請更羸去郊外打獵,發(fā)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邊聽邊思考:
更羸與魏王外出打獵時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樣對魏王說的?
2、匯報,更羸看得怎樣?(仔細)
就是因為更羸看得仔細所以他對魏王說什么?
3、指導朗讀:
更羸的話,讀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覺。
三、學習第3~8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來嗎?)
2、魏王也不信,他說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過”)
3、令人驚訝的事情發(fā)生了。(看課件)課文中哪一段描寫剛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讀,找出那一個字直接導致大雁掉下來的?(嘣)
5、就因為“嘣”的一聲響,大雁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6、比較句子。
7、看到這樣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說的?他的神態(tài)怎樣?(理解:大吃一驚)
四、學習第9段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分析的?
4、課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鳥,當孤單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討論:
6、練習用:
“因為……所以……”說話。
五、談收獲
1、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從更羸身上學習到什么?
2、從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練習對話
1、請用直線畫出更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魏王的話,自己先讀讀。
2、分角色朗讀?!?/p>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過類似“驚弓之鳥”的事情嗎?
3、出示教師收集的。
〖板書設計〗
10、驚弓之鳥
看:飛得慢 害怕
更羸 聽:叫得悲 裂開
掉下來
〖教學反思〗
由于生活經歷、認識水平、體驗角度、欣賞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獲得的信息、產生的疑問也不一樣。學生有所感悟和發(fā)現(xiàn),就是自身學習的一種創(chuàng)新。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我采用說成語的方式導入新課,積極回答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情理中引入新課。之后,同學們充滿渴望的自由讀課文。教師問:“同學們剛才認真讀了這個有趣的成語故事,文中的兩個人物你更喜歡誰呢?為什么?喜歡誰就多讀一讀他的話。”在讀文中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空間,同時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通過理清更羸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從慢飛的遠方大雁的動態(tài)和鳴聲中判斷出它受過傷,并且傷口未愈,又能據(jù)此分析出它能聽到弦響會受驚高飛,因而使未愈的傷口重新裂開,最終因無力飛行而掉下。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學習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品質。
〖評價〗
一、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的人格、權益,是對學生進行人本關愛的立足點?!?/p>
二、鼓勵學生
三、寬容學生
教師能幫助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從而激發(fā)和調動學生自身內在的積極性,調動學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這才是真正的關愛學生。
驚弓之鳥教案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篇四
當然,讓學生各抒己見談感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撒手不管。對于某些明顯錯誤的看法,我在表揚其大膽發(fā)言精神之后,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予以糾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啟發(fā)學生自我糾錯,教師絕不作當眾宣判式的否定。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2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