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課時篇一
在新的語境中復習認讀字,寫好六個字。在“整體交互”的語文活動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情境,經歷發(fā)現(xiàn)的過程。動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體會薩沙三次發(fā)問的心情,引導感情共鳴。
朗讀人物對話。
1、助讀.課件。
2、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讀懂讀通了課文,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認識了14個生字,寫了6個生字。
一、復習導入
1痹諦碌撓錁持懈聰叭隙磷幀
2碧寫含生字的4個詞。
二、深讀課文
1笨燜俁量撾模把寫野薔薇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通過對比閱讀,談個人感受。
2比沙和你們一樣,也想做一個強者去保護弱小。課文從第三段開始給我們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自由讀3~9段。
3敝傅級梁萌沙的三次問話。
(1)讀3~4段,背投薩沙的話,討論此時薩沙是怎么想的。
(2)讀5~6段,對比閱讀,體會薩沙不服氣,不承認自己弱小的心情。
(3)讀7~9段,背投薩沙和媽媽的話,體會人物心情。
4狽紙巧朗讀3~9段。
5比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在生活中他是怎么做的呢?引導說出例子。
三、指導寫字
1憊鄄6個生字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
2庇裳生提出最難寫的字,寫時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學生評價。
3毖生交流其余的字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自己寫。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課時篇二
1、 會認14個生字,會寫“弱、應該”。
2、 用心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 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體會薩沙不甘為弱者,有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體會問號、感嘆號的不同語氣。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對子:美對丑,愛對恨,……
學生做對對子的游戲:索取——奉獻 熱忱——冷漠 光明——(黑暗)白天——黑夜 開心 ——難過 喜歡——討厭 強大——(弱?。?/p>
出示詞語:弱小。學習生字“弱”,注意翹舌音。
師:你覺得什么是弱?。浚ㄖ该f)
2.小朋友們對“弱小”這個詞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來看看書上又是怎么來說“弱小”的。
請小朋友們打開書,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思考: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怎樣才是最弱小的?并用“——”畫出來。
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a、出示帶拼音的(“薩沙 托利亞”可多讀幾遍,“末”和“未”要注意區(qū)分,“鈴、傾”是后鼻音,“掀”讀準字音)
b、去掉拼音
開火車讀 齊讀
1.檢查提出的問題:怎樣才是最弱小的呢?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師相機點撥)
2.你讀了課文,你覺得課文中誰是最弱小的?再快速地讀讀課文。
(學生有的說薔薇花,也有的說薩沙,師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不同說法)
隨機板書:薩沙 薔薇花
(一)、學習3——6段
課文當中那句話會讓你覺得薩沙是弱小的?
1、引導學生找出句子并出示:
媽媽趕緊從背包里拿出雨衣遞給身邊的托利亞,托利亞又把雨衣給了薩沙。
從媽媽和托利亞的動作當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媽媽和托利亞的眼里,薩沙是最弱小的)
2、而薩沙又是怎么想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之間的對話。
出示片斷:
薩沙不解地問:“媽媽,您和托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么要給我呢?”
媽媽回答說:“我們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薩沙又問:“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 ”
請一名小朋友站起來讀,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思考,薩沙是怎么想的?
這句話讓你讀懂了什么?“不解”說明他怎么樣呢?(不理解,很奇怪)
再自己好好讀讀,用你的朗讀來表達出薩沙內心的想法。
3、學生練讀——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
小朋友們說得真好,薩沙會覺得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才會很自信地說出——我不是最弱小的(出示課題)齊讀。
既然薩沙認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誰又是最弱小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一起討論。
5、現(xiàn)在我們再來復習一下生字,你記住它們了嗎?
6、生字小朋友都記住了,讓我們再來一起感受一下薩沙內心的不服氣,一起來讀讀3——6自然段。
2、出示“應該、弱”,今天我們就來寫寫這三個生字。
3、學生說說怎樣寫。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板書設計: 7、我不是最弱小的
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薩沙 薔薇花
在本次教研組的磨課活動中,我們二年級語文教研組通過商量,選定了《我不是最弱弱小的》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作為磨課的內容。
我們選這篇課文的主要原因是讀了這篇課文我們能感覺到,愛是一條無形的絲帶,它把我們每個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們互相關心著、愛護著。
有了愛,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風雨,我們都不會害怕。當風雨來臨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保護比我們更弱小的,讓融融的愛意溫暖我們的心,鼓舞我們戰(zhàn)勝風雨。
在前兩次的磨課中,在教案的設計上主要是體現(xiàn)在理清兩條主線,一是薩沙和媽媽的對話,二是風雨前后薔薇花的對比。
通過提問“你們認為課文中誰是最弱小的?”來引發(fā)學生的爭議:薩沙和薔薇花,從而深入到課文中去,把這兩條主線落到實處。
于是在第三磨中對前兩次的教案設計進行了刪改,最主要的是把先前設計到的兩條線刪減為一條,在第一課時的引領當中最主要的還是要把重點放到研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上。通過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讓學生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
本文的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薩沙帶著自信、堅強和自豪想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課文所敘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腳在這句話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為我可以保護比自己弱小的,因為我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和物。
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再來出示課題,這個時候學生們都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說出了薩沙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當時的他是很自信的,小朋友們和薩沙一樣,也會很自信來讀好課題,理解課題,這樣的設計安排真正使這個課題取到了題眼的作用。
蘊含著濃濃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導用心體會,并通過讀好帶問號和嘆號的句子,表達其中的感情。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課時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書寫本課的生字,鞏固學過的字詞并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繼續(xù)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工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
教學難點:把字寫工整、美觀。
教學關鍵:指導、范寫。
學情分析:學生對漢字的書寫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本課旨在訓練學生更好地掌握寫字技巧。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大屏幕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學生自由說)
3上節(jié)課學過的字詞還記得嗎?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課件出示詞語:弱小? 周末? 薩沙? 托利亞? 鈴蘭花? 簇擁? 隨風舞動? 掀起? 嬌嫩? 遞給? 傾盆大雨? 聊天? 芬芳撲鼻)
4師:讀得真熟練,在這些詞中,你覺得哪些詞比較喜歡,想把它積累下來呢?(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選擇,并說明理由)
6師:剛才,在詞語中你們的生字讀得很準,如果離開了詞語,你還認得它們嗎?(課件出示生字:弱? 末? 薩? 托? 鈴? 簇? 隨? 芬? 芳? 聊? 傾? 遞? 嬌? 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齊讀。
7師:老師知道,咱們同學最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了,接下來,老師就給你們這個展示的機會。先回憶一下,課文中有幾個角色需要我們讀出來呢?(薩沙? 媽媽? 旁白)誰愿意讀?(指名讀)提示:要讀好帶問號和嘆號的句子,其他同學認真聽,當好小評委。
8學生評價。
二、學習寫字:
1出示生字:撲? 托? 摸? 利? 弱? 末? 夏? 芬芳? 應該(指名讀、齊讀)
2師:“芬芳? 應該”這四個字是以詞語的形式出現(xiàn)的,你也能給其他幾個字組個詞嗎?(學生自由組詞)
3師:仔細觀察這些字,在字形上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所得回答)
4師:那么,這些字在田字格中應該怎樣書寫呢?(打開書30頁)學生觀察、匯報;師根據(jù)學生所說相機板書“夏” 字。(學生書空)
5學生在書上書寫,師巡視指導。
6學生寫好后自評、組評。
7生修改后再寫一個字。(師鼓勵學生把字寫好)
三、總結: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很認真,希望能繼續(xù)堅持下去。
小學語文 人教 二下 《我不是最弱小的》課文內容
假日里,天氣悶熱,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父親、母親、五年級的學生托利亞和四年級的學生薩沙。
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母親和孩子們坐在草地上聊天,父親在旁邊聚精會神地看書。突然雷聲大作,先是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薩沙反問道。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媽媽笑著回答說。
薩沙朝著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現(xiàn)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問道。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課時篇四
這篇記敘文情節(jié)簡單,貼近學生生活。課文以平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段真實感人的雨中情。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薩沙自信而堅定的話語,也是文章的題眼。課文中的三個問句都是薩沙的問話,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通過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明白應該保護不自己弱小 的道理。
二年級孩子比薩沙稍大些,但在親人眼里也是最弱小的。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孩子們的生活實際用心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讀好帶問號和感嘆號的句子,體會文章蘊涵的濃濃深情和深刻的道理。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用心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的不同語氣。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兩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
師:現(xiàn)在你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但在親人的眼里,很多時候你們卻是最弱小的。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到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我是誰?為什么說我是最弱小的?)
學起于思,思緣于疑。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會學習。
2、游戲導入:
學生做對對子的游戲:光明──(黑暗) 夜晚──白晝 強大──(弱?。?/p>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弱小有關的故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對培養(yǎng)學生語感有觸類旁通的作用。
〖對話平臺
一、自學
劃(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它們。)
讀(讀通、讀準、讀熟課文。)
想(自己提出的問題,哪些能解決了?哪些還有困難?)
說(和學習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互相取長補短。)
二、識字
1、組內互相檢查生字讀音,注意薩、簇、隨都是平舌音,鈴、傾都是后鼻音。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⑴ 芬、芳可利用形聲字的特點,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⑵ 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記。如,結合讀句子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認識隨、芬、芳等字。
⑶ 利用動作演示識記托、掀、遞。
3、教師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
三、感悟
1、輕聲讀文,思考:為什么薩沙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學生找出薩沙保護薔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2、細讀課文,劃出描寫薔薇花的句子:
⑴ 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⑵ 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句子,注意語氣的變化。(這兩個句子盡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
練習讀──范讀──指名讀──競賽讀。
多次與文本的直接對話,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對比朗讀感悟薔薇花的嬌美和孱弱,更激發(fā)了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保護之意。
四、想象
看到這株薔薇花,你會怎么想?
適時想象,啟發(fā)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利于學生真切體會薩沙要保護弱者的心理。
五、書寫
本課有十二個要寫的字,其中托、鈴、弱、末、芬、芳六個字是本課新學的生字,可結合識字教學重點指導。弱字,要注意提示兩個點、提的寫法。末字,可與第二課的末字進行比較,這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兩個字,建議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牢記,如,組詞、聯(lián)想記憶、多次再現(xiàn)。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草字頭的橫不要太長,兩豎下方可略向內斜,寫出呼應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橫要寫長,突出這兩個字的主筆,以支撐整個字方正平穩(wěn)。
1、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相機指導。
2、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寫得好的班級評選今日之星。
〖對話平臺
一、復習
1、認讀上節(jié)課的生字:開火車競賽讀──齊讀。
2、指名讀描寫薔薇花的句子,感受薩沙要保護薔薇花的心理。
師:薩沙為什么要保護薔薇花呢?是受了誰的影響?
二、朗讀
1、指名讀描寫薩沙和媽媽對話的段落,重點指導問句和感嘆句的讀法:
⑴ 媽媽,你和托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么要給我呢?(引導學生讀好兩個語氣詞呀和呢,重音突出為什么。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的做法而發(fā)問的心理。)
⑵ 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語調先降后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⑶ 媽媽,現(xiàn)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朗讀時稍帶一點反問語氣。在朗讀中感悟薩沙認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這樣的心情。)
⑷ 不,不,你能保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媽媽的話可以讀慢些,要讀出親切、和藹的語氣。)
2、學生練讀──教師范讀──分角色讀──自由找學習伙伴讀。
3、師生共同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哪里還需要改進?
朗讀應該在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個性化的朗讀是學生情感的升華。比如現(xiàn)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讀方法。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個性化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4、在對比閱讀中感悟文中對野薔薇描寫的作用:
⑴ 去掉具體描寫森林景色和野薔薇的句子,用課件顯示改編后的課文,啟發(fā)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
⑵ 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探究,感悟課文描寫野薔薇的作用:被鈴蘭花簇擁有的野薔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薔薇卻顯得嬌嫩弱小。小薩沙用雨衣保護野薔薇固然有媽媽的啟發(fā)和鼓勵,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顆對美好而弱小事物的關愛和保護的童心。沒有這美麗而弱小的野薔薇,也許難以真切地表現(xiàn)小薩沙那顆純真的童心。
這是一個難點,教學中不必追求準確完整,關鍵是引發(fā)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探究的積極性。
三、拓展
1、你喜歡薩沙嗎?為什么?你還喜歡誰?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憑借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學習伙伴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四、練習
試著寫幾個問句和感嘆句。
五、書寫
學習剩下的幾個字,重點指導兩個帶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學習的提手旁的寫法練習書寫。
1、學生觀察,自己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2、根據(jù)實際情況,教師范寫指導。
3、師生、生生互相交流評價。
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流評價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寫字興趣,提高書寫質量。
〖詞語解釋
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形容雨下得很大。
嬌嫩鮮艷:柔弱纖細。
[閱讀在線]
又見薔薇
姚 遠
這是雪白的薔薇花。一朵、兩朵、三朵朵朵花瓣都微微泛著生命的光澤,它們靜靜地開放在春天的陽光下,無拘無束地舒展著 望著眼前這些生長在山野水沼之間的薔薇,我回想起自己寂寞的童年。每年春天,我家屋后的小河邊總是開滿了白色和粉色的兩種薔薇花。遠遠望去,長長的河堤像是鋪了一條白色和粉色相間的絨毯。起風的時候,這絨毯微微隨風飄動,好看極了!我很戀薔薇那種胭脂般的淡粉花色,這是畫家的調色板也很難調出的顏色。我深深地驚嘆于大自然造化??上?,這種花色的薔薇,我以后再也沒有見到過。春風拂過的夜晚,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馥郁的薔薇花香。
最令人向往的是秋末冬初的時候。爺爺帶上小姑和我,劃著一葉小舟去很遠的地方釣魚。當小船經過水草豐美的河邊時,爺爺總會緩緩地停下船來,指著水邊灌木叢中幾個桔紅色的小果子對我們說:去摘幾個果子解饞吧!小姑伸出手去好不容易摘到幾個。我放到嘴邊一嘗,竟甜中帶酸,那是很誘人的味兒呀!我們邊吃邊笑,一路上高興極了。后來我才知道,這是薔薇的果實,可以入藥。
我的家離學校很遠,在讀小學的五年時間里,我總是走在那條田間的小路上。記憶最深的是一次放學途中,我見到了雨中的薔薇花。暮色蒼茫時分,春雨還淅淅瀝瀝地飄著。這些水池邊的薔薇花就透明地浸在薄霧般的雨紗里,葉子閃著亮晶晶的雨珠,花蕊是金的,一陣陣誘人的花香撲鼻而來,雨點不斷地在薔薇的枝葉上,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我沉浸在大自然的創(chuàng)作之中,忘了自己。那時,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離自然很近。
記得去年春末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坐在山上看海。當我的視線從茫茫海面收回來時,我竟發(fā)現(xiàn)了不遠處的薔薇花。在午后的陽光里,我驚奇地叫出了聲。朋友疑惑地看了我一眼,這就是薔薇花?我肯定地點了點頭。朋友臉上露出了笑容,專心地注視起那開在幽谷之中的白色薔薇花來淡淡的陽光下,薔薇花獨自默默開放的情景,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獨居小鎮(zhèn)一隅,我很懷念那些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生長的薔薇花。令人羨慕的是:無論在哪里,它的生命總這樣蓬蓬勃勃。在經歷多少年的塵世滄桑以后,我才猛然發(fā)覺童年的薔薇,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課時篇五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學會了保護弱小者。盡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yǎng)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導學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1、以讀為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配樂范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并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3、想象體驗,發(fā)展個性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lián)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chuàng)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
一、游戲導入(對對子游戲),激活思維
例如:明對暗夜晚對白晝東升對西沉強大對弱小
二、揭題導讀,體現(xiàn)個性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弱小有關的故事。題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師相機板書課題。
2、指名學生讀課題,教師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讀出個性。
4、教師配樂講故事,學生聽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同學交流交流。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因為這一篇課文中有許多生字和新詞,小朋友要多讀幾遍,把它們讀正確。
2、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薔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一標。
3、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老師相機出示: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兩個句子盡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
4、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么想?
5、薩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據(jù)學生回答,揭示描寫薩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辈⒊鍪菊n文插圖,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這是教學的一個切入口,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5、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為什么這樣做,邊讀邊把你的體會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一寫。
6、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1)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里要聯(lián)系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2)薩沙內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里要抓住媽媽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愿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四、想象傾訴,“鏈接”生活
1、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說說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教師適時點評,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薩沙的做法,將媽媽的話拓展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動物或其他的東西?!保?/p>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3、評點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fā)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后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不管怎樣,唯一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4、齊讀課題,并把創(chuàng)編的故事寫下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1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