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幫助別人教案(實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13:15:14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實用17篇)
時間:2023-12-13 13:15:14     小編:GZ才子

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靈活調整。教案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案范文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學的思路和實踐案例。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一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字是《快樂秘訣》。

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小女孩救了一只被荊棘弄傷了的蝴蝶。蝴蝶為了報恩,化作一位仙女。仙女問小女孩有什么愿望,小女孩對仙女說:我想一生都快樂!

仙女在小女孩的耳邊悄聲細語了一番,小女孩果然快樂地度過了一生。

讀完了這篇文章,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后一段話:

當小女孩變成老太太時,有一個人問她:仙女到底對你說了什么,你一生都這么快樂?

老太太笑著說:仙女對我說:‘身邊的每個人,都需要你的幫助?!?。

看到這一句,我忽然想到一件事情:一天,我從老家回來時,看見一位老奶奶上車,當時也上來一位叔叔,他找到一個座位,那是車上最后一個座位了。但他沒有坐,因為他看到老奶奶還沒有座位,就對老奶奶說:大娘,您坐吧!老奶奶聽了,說:謝謝你,孩子。

原本車上的空氣不好,人們都暈車,可是看了叔叔給奶奶讓座的事,人們的臉上都掛上了溫暖的笑容??粗巴獾木吧?,車上的人們都把煩惱的事拋在了腦后。

我看了以后也很感動,心里想:這位叔叔真善良,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樣幫助人,坐車和媽媽只占一個座,把另一個讓給別人坐。

助人為樂,別人得到了幫助,自己也感受到了快樂,所以說,幫助別人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二

1、通過圖片和討論,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激發(fā)幼兒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

2、欣賞童話,感受竹籬笆和爬山虎心情轉變的原因,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

1、散步時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或周邊社區(qū)中的爬山虎。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

1、請幼兒猜謎語:現在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猜猜它是什么植物?

“名字叫虎不是虎,有腳但是不能走。小小爪子有力量,攀登高處本領強”。

2、了解爬山虎的生長特性:小朋友們見過爬山虎嗎?它生活在哪里?是什么樣的`?

1、幼兒自由閱讀故事: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圖片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如果有看不懂得地方等會提出來。

2、討論交流,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你們看懂了哪一頁的內容,講的是什么事情?

1、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閱讀并討論,理解畫面內容,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

2、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邊看圖書邊傾聽。

3、引導幼兒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三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活動幫助別人真快樂中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愿意幫助身邊的人,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ppt、視頻。

一、看看說說,互相幫助真快樂。

1、幫助別人就是你開心你我也開心。

(1)他們在干什么?

(2)還看到了什么?

小結:她幫助她穿衣服,她開心了,她也開心了。

2、當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會說感謝的話。

小結:做危險的事情需要幫助。

(2)老師會對阿姨說?阿姨會說?

小結:得到幫助要說感謝的話。

(3)樹葉貼好了,阿姨和老師的臉上怎么樣?

小結: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得到別人幫助也是件快樂的事。

3、在我們生活中都有不得已需要幫助的時候。

(1)我們再看,誰需要幫助?

(2)奶奶為什么需要幫助?

(3)你們覺得奶奶要到幾樓?小姐姐怎么會知道的?怎么問?

小結: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不得已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有時可以主動發(fā)出請求,有時可以主動幫助別人。

二、談談聊聊,幫助的具體方法。

1、當我們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請求幫助。

(1)接下來你們看,幼兒園里誰需要幫助了?

(2)走不進去怎么辦?你們來幫幫他,說什么話?

小結:原來當我們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向別人主動發(fā)出請求。

(3)剛才我們幫他說了這么多請求的.話,看看問題解決了嗎?

2、遇到別人有困難,我們也可以主動去幫助別人。

(1)我們再來看,他又遇到什么麻煩了?

(2)如果沒有提出請求會有人幫助他嗎?

小結: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不說,我們也可以去主動發(fā)現,主動幫助他。

3、情景幫助:我走不出去,怎么辦?

小結:有人幫助我了,我很方便地走出去了,我真開心!你們開心嗎?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jié)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fā)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jié)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四

1、通過圖片和討論,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激發(fā)幼兒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

2、欣賞童話,感受竹籬笆和爬山虎心情轉變的原因,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1、散步時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或周邊社區(qū)中的爬山虎。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

一、猜謎語,預知故事角色特征。

1、請幼兒猜謎語:現在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猜猜它是什么植物?“名字叫虎不是虎,有腳但是不能走。小小爪子有力量,攀登高處本領強”。

2、了解爬山虎的生長特性:小朋友們見過爬山虎嗎?它生活在哪里?是什么樣的?

二、幼兒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自由閱讀故事: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圖片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如果有看不懂得地方等會提出來。

2、討論交流,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你們看懂了哪一頁的內容,講的是什么事情?

三、師生共同閱讀,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閱讀并討論,理解畫面內容,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

2、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邊看圖書邊傾聽。

3、引導幼兒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的交往方法,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他人合作、分享的機會。把交往能力的五個方面——合作、謙讓、幫助、遵守規(guī)則、分享等滲透到課堂教學、游戲活動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促進幼兒積極與同伴合作,與同伴交往。只有在實際情境中,幼兒通過交往技能的訓練,才能真正積累交往的經驗。為此,教師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幼兒的交往技能。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進行梳理和整理。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五

1、通過活動,讓孩子懂得怎樣幫助我們身邊的人。

2、激發(fā)幼兒關愛別人的美好情感。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多媒體設備、捐助箱、圖書、玩具。

一、觀看錄象回憶交流。

1、觀看"獻愛心捐助活動"的錄象。

2、教師提問:你們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給誰捐款?為什么要給災區(qū)的小朋友捐款?

3、師小結:生活中有困難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讓我們來看看照片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二、觀察圖片分享討論。

1、出示圖片一(有人摔倒了)圖片二(有人生病了)圖片三(老爺爺背著包在吃力地走路)圖片四(三輪車阿姨在吃力地騎車2、提問:

(1)你遇到了這些事會怎么做?你想幫助誰,有什么好辦法?

(2)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

3、幼兒討論:如果我遇到了這些事會怎么做?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

4、師小結:

大家都很愿意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還想了很多的辦法。平時我們經??吹桨职謰寢尅⑹迨灏⒁桃矔椭恍┯欣щy的需要幫助的這些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怎樣關心、幫助別人的。

三、觀看幻燈片拓展經驗1、講講圖片上他們是怎樣幫助別人的。

2、小結:原來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幫助了別人我們也會變得很快樂的。

3、引導幼兒獻愛心捐助災區(qū)小朋友。

四、活動延伸情感激發(fā)1、出示災區(qū)小朋友的來信,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2、老師讀信,激發(fā)孩子想幫助災區(qū)小朋友的愿望。聽了來信你們說怎么辦?

3、幼兒依次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上來捐助,在"愛的奉獻"樂曲聲中結束活動。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fā)幼兒樂于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范圍。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看:(課件),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好嗎。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學會分享。

活動準備:錄像機、木偶表演。

活動過程:

1演一演。

(1)看木偶表演。

小熊正在草地上放風箏,一不小心風箏掛在樹上了,怎么也拉不下來,急得小熊都快哭了。正在這時,小羊走過來了,它對小熊說:“別著急,我來幫助你?!敝灰娝鼜牟莸厣蠐炱鹆艘桓荛L的樹枝,對著風箏用力往上一頂。哈哈!風箏飛起來了,小熊真高興,對小羊說:

“謝謝你,你真棒!”小羊說:“不用謝,上次我的風箏也掛在樹上了,是爸爸教我這樣做的?quot;”哈哈!原來是這樣!“他們高興地笑了。

討論:小羊用什么方法幫助了小熊?它為什么會成功呢?

(2)看錄像。

討論:小剛用什么方法幫助元元的?元元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2說一說。

(1)小紅不愛吃青菜,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她嗎?

(2)洋洋不會拍皮球,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3)濤濤愛打架,別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4)有個小朋友不愛睡午覺。你會怎么幫他?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學會分享。

活動準備:

錄像機、木偶表演。

活動過程:

1演一演。

(1)看木偶表演。

小熊正在草地上放風箏,一不小心風箏掛在樹上了,怎么也拉不下來,急得小熊都快哭了。正在這時,小羊走過來了,它對小熊說:”別著急,我來幫助你?!爸灰娝鼜牟莸厣蠐炱鹆艘桓荛L的樹枝,對著風箏用力往上一頂。哈哈!風箏飛起來了,小熊真高興,對小羊說:

”謝謝你,你真棒!“小羊說:”不用謝,上次我的風箏也掛在樹上了,是爸爸教我這樣做的?quot;“哈哈!原來是這樣!”他們高興地笑了。

討論:小羊用什么方法幫助了小熊?它為什么會成功呢?

(2)看錄像。

小心翼翼地把圖書粘貼好。元元對小剛說:“你真能干,謝謝你!”小剛說:“不用謝!你下次也可以這樣做。”

討論:小剛用什么方法幫助元元的?元元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2說一說。

(1)小紅不愛吃青菜,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她嗎?

(2)洋洋不會拍皮球,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3)濤濤愛打架,別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4)有個小朋友不愛睡午覺。你會怎么幫他?

中班體育優(yōu)秀教案:玩紙棒。

活動目標:

1.利用紙棒練習助跑跨跳過寬40厘米左右的平行線,發(fā)展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2.大膽探索紙棒的不同玩法,在游戲中感受小組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紙棒(紙棒分為紅、綠、黃、藍四種)。紙球若干,球門。

2.音樂《運動員進行曲》。

3.一張統(tǒng)計表,游戲大小標記,獎牌。

活動過程:

一、進入場地,活動身體。

隨著《運動員進行曲》幼兒進入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上舉,下蹲,彎腰,踢腿,蹦跳。

二、探索紙棒的不同玩法。

1.玩棒。

(1)小組合作玩棒,探索紙棒的不同玩法。

師:小運動員們真神氣,你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紙棒)。

它是我們鍛煉身體的好伙伴,小朋友想一想,紙棒可以怎么玩呢。(幼兒發(fā)言討論)。

下面老師有個要求,請你找和你拿相同顏色紙棒的小朋友組成一個小組,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玩紙棒,我們要來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玩紙棒的方法最多,還能注意安全。好現在請你去找和你顏色相同的小朋友。

(2)幼兒游戲,教師指導。教師有意識的鼓勵幼兒講給別人聽,促進同伴間互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3)請一組幼兒示范紙棒的各種玩法,并帶領全體幼兒練習。

師:哪一隊小朋友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玩紙棒的?

(學耍金箍棒、在手心里保持平衡、騎馬快跑、雙腳立定跳小溝、趕小豬、縱跳觸棒、擊劍、從棒上跳過、兩人扛棒跑等)。

紅隊的小朋友想到的方法真多,我們一起來學學他們玩紙棒的方法。

其他的小隊有沒有和他們不一樣的玩法?(再學一學)。

2學習動作:助跑跨跳。

(1)師介紹動作要領。

師:剛才有小朋友想到了把紙棒擺成小河,跳過去。

現在老師把小河變寬了(移動一根小棒),誰有辦法跳過去?

(請2名幼兒來嘗試,提示兩只腳跳不過用一只腳跨)。

師:他們是怎么過小河的?

(要先跑再跳、跳的時候兩只腳要分開、還要用力跳……)。

教師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領:“兩手握緊拳頭,放在身體的兩邊,站在小河的前面一段距離,再跑到小河前,一只腳用力蹬地,另一只腳跨跳過小河,一只腳落地,保持平衡。這個動作叫做助跑跨跳。”

師:誰愿意也用這種方法來跳過小河呢?

(請一名幼兒跨跳,教師針對性的講評。)。

(2)集中魚貫練習,一個跟著一個。(分成四組進行)。

師:小運動員們,把你們的棒放在筐里,排好隊。

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練習本領。(依次跳過小河)。

教師隨機觀察,指出不正確的動作,再依次進行練習。

三、游戲:我的本領最大。

1.結合游戲場地介紹游戲規(guī)則,整隊排成四路縱隊。

師:我們小運動員們真棒,都學會了助跑跨跳過小河。接下來我們小運動員要開始進行比賽了,你們想不想參加???今天我們比賽的名稱叫做我的本領最大。場地上有3個游戲可以玩,(出示統(tǒng)計表)第一個場地是趕小豬(用紙棒趕紙球進球門),第二個場地是雙腳連續(xù)跳過小河,第三個場地是助跑跨跳。

每個場地上都有裁判員,小運動員們你們每個游戲都去玩一玩的,和別人比一比,比好后你想一想,哪個游戲你玩得最好。

2.幼兒自由練習。

3.幼兒游戲。

師:比賽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集合了(紅、綠、黃、藍)。小運動員們都玩得很認真,接下來我們就要來比賽了,仔細聽好比賽的規(guī)則(出示統(tǒng)計表)比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為紅、綠、黃、藍四組,每個游戲每組派2名運動員參加,你們小組先討論一下,趕小豬游戲派哪兩個小朋友參加,雙腳連續(xù)跳過小河派哪兩個小朋友參加,助跑跨跳派哪兩個小朋友參加。

師:小運動員們,有沒有商量好參加的比賽的人員。好現在請你把你玩的這個游戲的標記掛在胸前。

掛好標記。

師:運動員們,比賽的時候,這組里最快的運動員得的分就最多,最慢的小朋友得的分就最少,你比賽完了,老師會發(fā)給你一個數字,那個就是你得到的分數,你要把你得的分數拿好,我們最后要統(tǒng)計的,得到分數最多的小組就能得到金牌,好不好。

幼兒游戲。

師:運動員們,進入比賽場地。

集合計算分數,明確名次。

師:運動員們,我們要來宣布比賽結果了。

4.以發(fā)獎牌慶祝勝利,小結活動情況。

師:今天小運動員們都很出色,勝利完成了任務,頒獎儀式現在開始!第一名是紅隊…。

四、退場。

師:今天的比賽玩得開不開心,運動員們退場了。

跟著運動員進行曲,退出場地。

中班健康領域:安全用藥。

【設計意圖】中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急于想去探索與體驗,卻往往忽視了自身的安全。春天的到來,天氣一會熱,一會冷,很多小朋友感冒生病時會把藥帶到幼兒園讓老師給他吃,有些幼兒看見看看我們的小藥箱里放著五顏六色形態(tài)不一的藥品,覺得別人吃藥很好玩,回家叫媽媽也往幼兒園給他帶藥,針對這一情況,我覺得有必要讓幼兒了解一些藥品的常識和吃藥的安全,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安全觀念,提高幼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所以我設計了此次安全活動——《安全用藥》。

【活動目標】。

1、懂得生病時要根據醫(yī)生的診斷服藥,不可以亂吃藥。

2、通過在小醫(yī)院的情境中互相討論,積累生活經驗,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收集一些常見的藥品:創(chuàng)口貼、含片、板藍根、感冒藥、退燒藥、眼藥水等。白大褂、聽診器。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大森林里的小松鼠生病了肚子疼的.厲害,于是它到森林小醫(yī)院想找象醫(yī)生看一看,可是象醫(yī)生去給小鹿輸液了沒在家,請小猴子給它看門,小猴子看著小松鼠難受的樣子,便從藥柜里拿了一盒藥說上次我感冒時象醫(yī)生就是給我吃這樣的藥,病就好了,現在,你把這個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

提問:(1)小松鼠能吃這種藥嗎?為什么?

幼:不能,因為吃藥必須讓大人看著。

幼:因為小猴子是感冒,小松鼠是肚子不舒服。

幼:吃下去會中毒的。

(2)你自己在家生病了能隨便找藥吃嗎,應該怎么做?

幼:不能,打電話給爸爸媽媽。

幼:叫自己認識的鄰居帶著去醫(yī)院。

幼:打120。

小結:藥物種類很多,每一種藥都有不同的用法來治療一個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藥品,并能對癥下藥。

出示紅藥水、創(chuàng)口貼:這個紅紅的水有什么用?這個膠布又有什么用呢?(磕破皮擦的,貼傷口的。)。

出示眼藥水:這個小小的瓶子里裝的是什么呀?有什么用?(眼睛不舒服時點的眼藥水)。

3、幼兒共同討論生病吃藥時要注意些什么?

(1)要聽醫(yī)生的話。

(2)吃藥時要有大人幫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藥、自己吃藥。

小結:不同的病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生病亂吃藥,病會越來越嚴重,如果沒病吃藥,反而要生病。最好的方法是對癥下藥,生什么病吃什么藥。要是不知道生的什么病,應該到醫(yī)院找醫(yī)生看。

4、觀看圖片,幫助幼兒豐富有觀的經驗。

教師出示關于藥品的是非圖片,幼兒以舉手表示“對”“錯”

如:咳嗽應該吃退燒藥。眼藥水可以解除疲勞。只要生病都可以吃感冒藥。

5、情景表演《小醫(yī)院》。

現在一起到我們班“愛心小醫(yī)院”請小朋友們分別來當醫(yī)生和病人,看小醫(yī)生開的藥對不對,看誰能當個合格的小醫(yī)生。

【活動反思】。

幼兒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huán)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安全用藥》這個活動結束后,我覺得我們中班的孩子對生病時該怎么辦,他們的腦子里都是很清楚的,孩子們都會說,要吃藥,看醫(yī)生,打針,打點滴等。但生病時藥怎樣吃才安全,這個意識還是不強。所以,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在以后的有關于安全主題的活動中,或者在平常的談話中,應該讓孩子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以此來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這樣能更好地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對已有經驗可以更加豐富。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當鼻子出血了。

活動目標:

1、在鼻子出血時,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2、通過討論,知道鼻子的作用,了解保護鼻子的方法。

3、遇到問題時,能不慌亂和害怕。

活動準備:

1、裝有醋、大蒜、花露水、酒的小瓶子各一個。

2、關于鼻子的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念謎語:“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讓幼兒猜一猜是我們身上的什么器官?

2、小實驗:介紹鼻子的用處。

(1)組織幼兒討論:鼻子有什么用處?

(2)聞氣味小實驗:

出示幾個小瓶子,讓幼兒聞一聞,引導幼兒說出鼻子能聞氣味。

(3)呼吸小實驗:

請幼兒緊閉嘴巴,并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問:這樣有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說出很悶,很難受,氣喘不過來,知道鼻子是呼吸的通道。)。

3、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出示鼻子的課件,讓幼兒重點觀察剖面圖,告訴幼兒在我們的鼻子里有許多毛細血管,如果經常摳鼻子或撞到鼻子,鼻子就很容易出血。

(3)請受了傷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4)教師小結: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見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張和緊張,要用手捏住鼻子的上方,同時馬上告訴老師或成人,請他們幫助你用藥棉填塞鼻孔,同時還可以用冷毛巾敷。

4、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鼻子。

(2)教師小結:小朋友要學會正確檫鼻涕的方法;平時不挖鼻孔,游戲時注意保護自己,不讓自己的鼻子撞到人或東西;不往鼻子里塞東西;多吃蔬菜,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活動分析: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歲的幼兒正是身心發(fā)育的階段,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時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為此,教育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十分有必要。

針對幼兒中鼻子易出血的現象,我們設計了“當鼻子出血了”的健康教學活動,目的在于讓幼兒學會保護鼻子,在鼻子出血時,遇到問題時,不慌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活動中通過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課件,讓幼兒了解摳鼻孔、鼻子強烈碰撞引起鼻子出血的道理;而有趣的小實驗,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了解鼻子的用處;再如請受了傷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當孩子們聽到同伴的痛苦經歷時,自然就會懂得不要輕易讓鼻子受傷。

可以說整個活動,幼兒是比較感興趣,真正地學有所獲!

中班健康活動:蔬菜寶寶我愛你。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健康活動。

2、了解幾種常見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

3、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講述蔬菜的基本特征。

活動準備:

1、胡蘿卜、芹菜、大蒜寶寶的手指偶。

2、西紅柿、茄子、土豆、黃瓜、芹菜、蘿卜、辣椒、青菜、包菜等蔬菜實物或圖片。

3、課件:《蔬菜寶寶我愛你》。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1)謎面1:像柿子,沒有蓋,又當水果,又當菜。(謎底:西紅柿)。

謎面2:頭戴綠帽子,身穿紫袍子,小小芝麻子,裝滿一肚子。(謎底:茄子)。

2、組織幼兒討論蔬菜的不同種類。

(1)教師:請大家想一想,紅色、綠色、紫色、黃色、白色的蔬菜各有哪些?

(2)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出示相應圖片)。

(3)教師:請小朋友把這些蔬菜寶寶送回家,想想能把哪幾種蔬菜送回一個家?

(4)利用各種蔬菜圖片,讓幼兒根據蔬菜顏色、種類等特征進行分類。(如把青菜、菠菜送回一個“家”,因為它們都是綠色;把土豆、蘿卜送回一個“家’,因為它們都是長在土里)。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了解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

(1)教師:你們喜歡吃哪些蔬菜?為什么?

(2)幼兒自由講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師:我們聽聽蔬菜寶寶是怎么說的。

4、教師組織幼兒欣賞手偶表演。

(1)胡蘿卜寶寶:我長得紅紅的,身體里有豐富的維生素a,小朋友吃了我,眼睛很明亮。

大蒜寶寶:我的本領可真大,小朋友和我做朋友,我可以幫你殺細菌,保護你身體健康。

芹菜寶寶:我長得綠綠的,身體里有各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小朋友吃了,可以大便順暢。

活動延伸:

幼兒自制蔬菜沙拉、涼拌西紅柿或涼拌黃瓜。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障礙物,提高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

2.培養(yǎng)幼兒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活動準備。

1.課件:童謠-馴鹿,出發(fā)。

2.廢紙箱剪成寬窄不同的紙板,(30—60厘米),彩紙飾成為小溝和小河,青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幼兒扮小花鹿,教師扮飼養(yǎng)員,四散地在場中央跑。

2.念兒歌活動身體和腿部,腳裸處。

小花鹿,長得高,跟著飼養(yǎng)員往外跑。

東跑跑,西跑跑,跑到草地來做操。

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

練練腿,練練腿,踩呀踩,踩呀踩,

轉呀轉,轉呀轉,變短了,長高了,

天天鍛煉身體好。

二、展開。

1.幼兒探索練習,教師巡視觀察。

每位幼兒拿取一條30厘米寬的小溝,自由選擇場地擺放,嘗試跳過小溝的方法,活動方式不限。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擺放的位置的跳的方法,注意互不碰撞。

2.觀察幼兒的動作。

有那些幼兒用單腳或立定跳遠的方式跳過小溝的;

有那些幼兒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的;

有哪些幼兒什么方法也不會。

3.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啟發(fā)引導。

教師請2至3位幼兒站在前面示范給全體幼兒看,從而導入新的活動方式。

“有幾只小花鹿他們跳過小溝的樣子和我們跳的不一樣,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跳過小溝的?”

4.教師示范,幼兒觀察討論。

這幾只小花鹿,他們跳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飼養(yǎng)員也來學一學。

教師示范講解,并請幼兒一起參與討論活動要求:“跑跑跑,一個腳用力跨過去”。

5.幼兒全面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全體幼兒帶著教師的要求,嘗試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其中既可以跳自己的小溝,

也可跳別人的小溝,既可單獨跳,也可合作好了輪流跳。教師則重點輔導能力弱的幼兒。

6.幼兒自由選擇練習目標,教師隨機指導。

教師再出示寬窄不同的小河(40-60厘米)引導孩子自由選擇跳。

“小花鹿,窄窄的小溝我們都跳過去了,那邊還有寬寬的小河我們敢不敢去跳。

”幼兒既可以選擇原來的小溝跳,也可以選擇小河跳,教師深入到小組內指導,

也可請個別幼兒再來示范小組合作跳的方式。

7.變化游戲情景,提高活動興趣,調節(jié)活動量。

教師演示指導:“這里有一條長長的溝和長長的河,我們小花鹿來把他們搭起來好嗎”。

幼兒沿著教師指定的方向搭一條長長的小溝和一條長長的小河。

三、結束。

教師提示:“我們小花鹿的肚子有點餓了,我們跨過小溝和小河去對岸找找看,有沒有我們小花鹿喜歡吃的青草?!?/p>

幼兒分批跨過小溝小河,教師則幼兒的動作還是顯得笨拙,在以后的體鍛活動中繼續(xù)給予指導幫助。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七

現在的孩子在成人的精心呵護下,享受著“理所當然”的`嬌寵,他們不懂得體諒成人,不懂得為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本文嘗試讓幼兒知道要尊敬長輩,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并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有效地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心他人,為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圖片、大南瓜一個。

一、以談話導入:

現在是一個什么季節(jié)?那秋天什么豐收了?(讓幼兒從不同側面講述,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之情)。

二、以聽兒歌讓幼兒學會關心別人:

1、電話鈴響起:老奶奶請我們去收南瓜。

問:

(1)誰來說說看,老奶奶為什么請我們收南瓜?老奶奶不能收南瓜,心里怎么樣?(請幼兒充分講述)。

(2)你愿意幫老奶奶嗎?怎么幫?老奶奶知道我們去幫忙,心里又會怎么樣?

2、師帶領幼兒幫老奶奶收南瓜:

(1)“現在,你們在后面幫老奶奶推小車,我們一起來用勁!”(放音樂《加把勁》)。

(2)讓幼兒說說幫助別人的感受。

3、師完整朗誦兒歌:

(1)請幼兒為兒歌取名字:

(2)請幼兒邊聽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感受勞動的快樂。

三、聯系實際,拓寬幼兒經驗,:

請幼兒講講:“你在平時,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心里怎么樣?”

四、分享快樂:

1、電話再次響起:老奶奶請我們吃南瓜。

2、請幼兒講此時的心情,鞏固幼兒幫助別人的行為。

3、隨音樂去品嘗大南瓜。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八

星期六的上午,太陽高照,雪白的云朵在藍藍的天上慢慢地飄著。亮亮和媽媽到菜市場買菜。

菜市場離家不遠,亮亮和媽媽決定走著去。路邊的迎春花黃燦燦的,幾只蝴蝶在花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亮亮一邊走一邊四處觀賞。忽然,他看見一位叔叔拉著一輛裝滿水果的車在路上費力地走著。亮亮心想:這位叔叔一定很累,我得去幫幫他。亮亮跑到車后面,把雙手放到車廂上,用盡全身的力氣使勁推車。拉車的叔叔感到車輕了許多,他回過頭去,看見了幫他推車的亮亮。叔叔高興地笑了起來,他大聲地喊道:謝謝你,小朋友。亮亮笑著回答:叔叔,你不用客氣。他們兩個齊心協力,很快就把車推到了菜市場門口。

亮亮走回媽媽身邊,媽媽稱贊亮亮:你幫助了有困難的人,真是個好孩子。亮亮心里美滋滋的,他想: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九

現在的孩子常常受人幫助,卻很少意識到要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孩子關心人、愛護人的思想意識。《找“幫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幫助不是一樣東西,它是一種情意、一種精神。本活動旨在通過這一故事,讓孩子們理解“幫助”,從而樂意幫助別人。

1、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幫助”的含義,幫助不是一件東西,它是一句安慰的話,一聲體貼的問候,一個小小的行動。

2、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產生樂意去幫助他人的愿望。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幫助”的含義。

難點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產生樂意去幫助他人的愿望。

掛圖第15號,小女孩手偶。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

1、通過談話的方式引發(fā)幼兒互相幫助的興趣。

2、嘗試繪畫不同情形下幫助別人的事例。

3、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

1、關于幫助別人、互幫互助以及需要別人幫助的圖片。

2、蠟筆、記號筆、紙。

一、引入課題,出示圖片。

1、師:“在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別人的幫助或者幫助別人。那么,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幫助別人嗎?”

2、師:“在生活中你們覺得哪里需要別人的幫助呢?”

3、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請小朋友們看一下圖片上的人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別人都是這么幫助他的?”

二、觀察圖片,教師講解。

1、師:“觀察了圖片,我們發(fā)現,下雨天,在別的小朋友沒有傘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給他傘;別的小朋友不會疊被子,我們可以幫助他疊;別的小朋友不會做作業(yè),我們可以教他”

2、師:“小朋友們,最喜歡怎么幫助別人呢?”

3、師:“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困難的,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助,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來幫助你!”

三、幼兒自制宣傳畫。

1、根據圖片上的提示,結合幼兒現實生活中的困難,鼓勵幼兒如何大膽表現幫助別人。

2、幼兒分組進行繪畫,老師指導,提醒幼兒繪畫多樣的幫助內容。

四、宣傳畫展示及介紹。

1、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畫。

2、請幼兒對其他班級的同學來展示介紹自己的畫。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一

1、學會關心、幫助同伴。

2、掌握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3、具有一定的同情心。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1、配課教師(教學老師與配課老師進行情景表演)教學重點:學會關心、幫助同伴。

教學難點:用簡單的方法幫助和安慰同伴。

教:小玲摔疼了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教:小明對小玲說了些什么?他是怎樣幫助小玲的?

(讓幼兒學習表演中的對話,模仿幫助別人的動作。

2、通過討論,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教:你覺得小明好嗎?他好在什么地方?

教:你是怎樣關心同伴的?

教:你幫助別人以后,心里感覺高興嗎?

教: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及時提供幫助,幫助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3、你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和幫助過別人嗎?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二

1.感知繩子的不同長度,學習比較繩子長短的方法。

2.學習借助格子圖確定路線的長度。

3.能通過仔細觀察、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繩子長短的方法。

活動難點。

學習借助格子圖確定路線的長度。

活動準備。

1.繩子兩組(參見:p26附一附二)。

2.操作材料:第19頁《比比誰的長》、第20頁《遠和近》的操作材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比較物體的長短。

1.教師出示第一組的兩根錯開擺放的繩子,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驗證是否正確,并引導幼兒發(fā)現:比較繩子的長短時,應將一頭對齊比較。

師:你來試一試。你是怎么比較的?

師:比長短的時候要把兩條繩放放平,然后一頭對齊,看看另外一頭哪根長?

3.教師出示第二組的兩根打結的繩子,引導幼兒比較。

師:這里還有兩根繩子,你能分清哪根長,哪根短嗎?為什么?

4.教師將打結的繩子松開進行比較,驗證幼兒的判斷。

師;你有什么方法來比較兩根繩子的長短?(幼兒想辦法)。

師:那我們來把繩子松開看一看,放平、對齊,哪根長?

5.引導幼兒發(fā)現:比較繩子長短時,還要關注繩子的彎曲程度。

師:所以繩子是不是看著哪根長就是哪根長?我們還要看一看繩子有沒有彎曲著,彎曲的越是多,就越是長。

二、幼兒操作。

1.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比比誰的長。

師:圖上有誰?比一比,誰的尾巴最長、飄帶最長、鼻子最長?請在相應的長短線旁貼上合適的標記。

2.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誰先吃到餅干。

師:三只老鼠偷吃餅干,哪只老鼠走的路最近,哪只老鼠走的路最遠?請小朋友在正確的標記上畫圓圈。

三、活動。

1.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集體驗證。

2.教師表揚在活動中能夠積極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幼兒。

活動延伸:

1.數學區(qū)可以不同粗細的圓柱積木、不同長短的繩子,讓幼兒自己把繩子繞在積木上,比較繞的圈數的多少,從而體驗積木的粗細對繞繩子圈數的影響。

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種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如比較碗的大小、褲子的長短、椅子的高矮等。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三

一、活動目標:

1、能注意到別人的困難,體驗他人的情感,主動幫助別人,具有同情心。

2、同情殘疾人,知道有很多人需要幫助,想辦法幫助他們。

二、活動建議:

1、幫助別人真快樂。

(1)編排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情境表演。

(2)請幼兒觀看第一組表演:

a一個幼兒幫助另一個幼兒在背后扣扣子;

(4)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幫助別人、關心同伴的教育,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觀看有關殘疾人頑強拼搏的錄象或掛圖。

(2)通過觀看錄象,請幼兒思考:那些人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聾啞、失明、肢殘等)。

(3)討論幫助殘疾人的辦法,并說說今后遇到殘疾人該怎么做?設立幫助殘疾人專欄,不定期將幼兒幫助殘疾人的事例,通過小廣播加以宣傳,或張榜表揚,已表彰幼兒的真情。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四

1、在講講、議議、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激發(fā)幼兒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積極地幫助盲人設計一些能夠便于他們生活的用具。

重、難點:了解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便,激發(fā)他們愿意幫助他們的情感。

環(huán)境與材料:已錄制好的片段、畫紙、蠟筆等。

流程:導入引起興趣――觀看錄象、交流討論――操作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什么?

2、幼兒講述,老師出示已收集好的資料和圖片。

1、在錄象中你看到了誰?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觀看錄象片段一)。

2、盲人看不見一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請幼兒體驗看不見東西的感覺。(鼓勵幼兒把眼睛閉起來,試著往前走一走。)。

4、觀看錄象片段二,在這段錄象中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5、王爺爺和胡奶奶怎么會看不見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讀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燒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斷的練習、過馬路時沒有人提醒……)。

6、觀看錄象片段三:王爺爺和胡奶奶覺得現在外出時過馬路和乘車子有很大的困難,請我們小朋友來幫王爺爺和胡奶奶想想辦法,怎么樣使他們在過馬路和乘車子時又快又安全?(幼兒相互討論)。

1、鼓勵幼兒設計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

2、你覺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3、一封求援信。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五

1、在講講、議議、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激發(fā)幼兒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積極地幫助盲人設計一些能夠便于他們生活的用具。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了解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便,激發(fā)他們愿意幫助他們的情感

已錄制好的片段、畫紙、蠟筆等

(一)導入引起興趣

1、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什么?

2、幼兒講述,老師出示已收集好的資料和圖片。

(二)觀看錄象、交流討論

1、在錄象中你看到了誰?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觀看錄象片段一)

2、盲人看不見一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請幼兒體驗看不見東西的感覺。(鼓勵幼兒把眼睛閉起來,試著往前走一走。)

4、觀看錄象片段二,在這段錄象中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5、王爺爺和胡奶奶怎么會看不見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讀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燒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斷的練習、過馬路時沒有人提醒……)

6、觀看錄象片段三:王爺爺和胡奶奶覺得現在外出時過馬路和乘車子有很大的困難,請我們小朋友來幫王爺爺和胡奶奶想想辦法,怎么樣使他們在過馬路和乘車子時又快又安全?(幼兒相互討論)

(三)操作延伸

1、鼓勵幼兒設計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

2、你覺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3、一封求援信。

殘疾人朋友是現代社會的弱勢群體,經常遭到白眼、嘲笑等不公正的待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同情心、愛心是幼兒園社會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F代生活中,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得到家庭、社會關愛多、照顧多,而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歧視、討厭殘疾人,看見殘疾人甚至直呼他們瞎子、聾子,因此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殘疾人朋友,讓幼兒學會關心、愛護殘疾人朋友是勢在必行的。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六

活動目的: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理解并能說出相鄰兩數之間多1或少1的關系。

3、通過操作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學習如何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

活動重點:

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

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4只小動物圖片、4座房子。

2、每位幼兒1~6數字卡片、1~6點卡。

3、1~6數字卡片、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動物找鄰居。

(1)通過動物搬新家,初步感知“鄰居”概念。

師:小朋友在家和自己的鄰居玩嗎?孩子說一說。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搬了新家,他們找不到自己的新鄰居了,請大家?guī)蛶兔?。(教師出示動物房子)?/p>

師:看看誰搬了新家,你們知道他們的鄰居嗎?(孩子們說一說)。

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住在家兩邊的小動物就是小豬的鄰居。

問:小豬家的門牌號小狗家少1,小豬家住在幾號?

猴子家的`門牌號比小豬家多1,小猴家住在幾號?

(2)教師小結:原來鄰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動物們都有兩個鄰居,就是住在他們前面和后面的小動物。

二、數字朋友找鄰居。

師:小動物們有了新鄰居真開心,這里有一些數字朋友,他們也要來找鄰居了。

教師出示數字1、2、3、4、5。

提問:數字2的鄰居是誰和誰(1,3)?數字3的鄰居呢?(2,4)。

(因為1在2的前面,比2少1;3在2的后面,比2多1)。

教師小結:一個數與它前后鄰居的關系,是相鄰數關系,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所以2的相鄰數是1和3。

三、游戲:找朋友。

教師幼兒共同游戲:老師和孩子伴隨著歌聲給數字找相鄰數。

四、幼兒操作:

1、給每位幼兒分發(fā)的數字1——6和圓點1——6。

2、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數字出示相鄰的數字。

3、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數字出示相鄰數的點卡。

4、一位幼兒出示數字其他孩子出示它的相鄰數字或對應點卡。

五、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父母或鄰居小朋友一起給1到5的數字寶寶找他們的相鄰數。

中班幫助別人教案篇十七

1.能動腦筋嘗試用不同質地材料,使它們變長。

2.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樂于幫助人的習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背景圖、螞蟻圖片、背景音樂。

字卡:插、扭、夾、扣、粘、套、系、穿。

幼兒操作材料:雪花片、妞妞繩、吸管、橡皮泥、彩色紙、膠水、布條、回行針、橡皮筋、夾子。

1.歌曲表演《好朋友》,引出主題。

t:我們唱首歌給客人老師聽,表示歡迎他們,好嗎?

邊唱邊表演,幼兒手拉手、肩搭肩、抱一抱……。

t:我看見xx和xx手拉手,xx和xx肩搭肩……這些都是好朋友的問候方式。

今天,我們班上也來個一個朋友。

2.出示小黑和小白,激發(fā)興趣。

t:是誰呀?

對了,是螞蟻小黑。

小黑:你們都有好朋友,我也有好朋友。瞧,我的好朋友來了。小白,快來呀。

t:原來小黑的好朋友也是一只螞蟻。小黑和小白是一對好朋友。

3.故事引出情節(jié)(配上音樂)。

t:冬天來了,小黑和小白相約一起去看冬天的風景。他們手拉手,來到一棵梧桐樹下,想爬到高處看風景。他倆一起往樹上爬。唉呦,唉呦,唉呦……(小朋友一起喊加油)終于,來到了梧桐樹的樹頂上。它們看到了什么呢?(幼兒想象)。

t:站在高處往下看的感覺真不錯。

藍藍的天上,風一吹,白云飄動,梧桐樹也下起了落葉雨;遠處的梅花開了,香味撲鼻;柏樹濃郁蒼翠生機勃勃;公園里的人們精神抖擻的在運動,大家奔跑著,蹦跳著……小黑被吸引住了,往前跨了一步,從樹枝上掉了下來。掉到了河中的樹葉上。(音樂停)。

t:小黑急得大叫,小白、小白??靵砭染任?。

小白說:小黑別擔心,我一定會幫助你的,讓我想個好辦法。

t:小朋友,你能幫它想個好辦法嗎?

小白身邊沒有東西,只有一根樹枝,但是太短了。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也許能幫到小白??纯?,有些什么?

(雪花片、妞妞繩、吸管、橡皮泥、膠彩色紙、膠水、布條、回行針、橡皮筋)。

t:這一個東西能救到小黑嗎?(短)。

怎么變才能救到小黑。

4.幼兒動手操作。

t:請小朋友動腦動手,讓它變的長長的。

多想點辦法,讓小黑感覺到朋友的力量。

聽到唱“一二三四五六七……”不管你有沒完成,都要回到座位上。

完成一種就粘到黑板上。

幼兒操作。

教師的指導語:你行不行。真的越來越長了。

要我?guī)椭銌??小黑,別著急,你在堅持一下。

你需要幫助嗎?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幫助的。

比一下,夠長了嗎?夠長了就粘到黑板上,不長的加加油。不牢的就放到地下。

5.活動總結。

t:用了什么方法救小黑,誰來介紹一下。

你用了什么方法讓……越來越長。

著重表揚:堅持的,就算沒幫助到,也會讓小黑感覺到朋友的力量。

一個人幫助幾個人的,合作的……。

(夾、扣、粘、套、插、系、扭、穿)。

t:比比看,哪根最長。怎么比,才能比的又快又準。

我們一起比比看,放在同一起點上才能看出來。

我們把這些長條找一個同一起點。

t:幫助小黑的東西有那么多。今天是誰第一個完成任務的。

你是第一個完成的,我們就用他的方法救小黑。你知道為什么。

用了最短的時間想到的。

今天還好,小黑掉到樹葉上,要是掉到水里的話,用這么長時間會很危險的。

救別人時要動作快。

(請第一個完成的孩子上來救小黑。其余幼兒喊加油)。

小黑:謝謝小白,也謝謝小朋友。

t:冬天的風景在教室外面也同樣找到。我們和小黑、小白一起去欣賞一下吧。

本活動是與《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提出的新的價值取向相一致的: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tài)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環(huán)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

在活動中,我能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在教育目標與幼兒的心理之間找到較好的結合點,把握幼兒好動、好奇的心理需求,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假設,去操作,完全是“用做科學的本來方式學習科學?!?/p>

在活動一開始,我以音樂表演的形式,讓孩子明白好朋友的含義,接著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講述故事,在孩子進入設置的意境中時,提出問題:“我們怎么幫助秒度時小黑?”讓孩子帶著問題去探索、操作、與同伴交流,再師生共同小結,知道了救人動作要快,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辦法,使幼兒在玩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們在活動中都能大膽思考、猜測、發(fā)言,表現出充分的自主性,孩子們能自己通過操作實驗,發(fā)現秘密,取得成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17560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