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一本書后所產生的一種感受和思考,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書中的內容,我想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吧。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先對書籍的基本情節(jié)和主題進行把握。如果你正在為寫讀后感而犯愁,不妨參考一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一
于老師說:“如果讀書不與自己、與工作聯系起來,學而不用,對我來說,讀書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一位教育專家也說過:“讀書,要和興趣相通,和工作相融,和研究方向相關,和應盡的責任相連。越讀書越能體驗樂趣,越讀書也越能感悟人生。”因此在學習生活中我也逐漸把讀書變成了自己的需要,在讀書中享受閱讀的快樂。
我們常說要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在學習、實踐、反思、總結中不斷成長。其中,善于思考是教師成長的推進器,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覺得讀書要思考,否則就像吃飯不消化。我在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看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jié)。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這段話發(fā)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的工作中學會學習,在知識的海洋里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就應該學會把抱怨拋到一邊。
蘇霍姆林斯基不僅建議老師多讀書,也建議老師們多引導孩子們閱讀各類書籍。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閱讀不是口頭上的口號,而是要切實履行,因為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學習離不開的是讀和寫,這就可以看出閱讀的重要性了。所以要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的,讓它能成為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做的事情,也就意味著長久的學習有了良好的閱讀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僅應該鼓勵學生閱讀,而且應該幫助孩子們選擇可讀的、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書。由此可見讀書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睂τ谖覀兘處煻?,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而又有古人云:“開卷有益”。看來讀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回顧自身,我以前在讀書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應該多讀書,不再找各種理由為自己的不讀書而辯解,要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二
作為教師,在辦公室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好多人都覺得現在當老師太難了,常常內心茫然,手足無措。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個體差異大,個別學生厭學等情況,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也常常覺得黔驢技窮。因此,當學校組織學習《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如獲至寶,認真捧讀獲益淺。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辈诲e,的確是這樣。看過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多次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fā)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屋及烏,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
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地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tài)。”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當我再次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素養(yǎng)。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庇眯慕獭?chuàng)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fā)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薄郀柣拿粤鱾髦两?,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快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快樂和喜悅吧,在書的世界里,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三
學科教學中學生積極的活動,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言語,這是對學生智育教育的有效途徑。積極活動就好像是一座把言語和思維連接起來的橋梁,能夠讓學生深刻的思考各種現象、事物、活動過程等之間的關系和相互聯系,就是在活動中產生思想,差生新的真理、發(fā)現和規(guī)律性的東西。
讀這個建議,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在我們的數學課上,有的學生無法將思維和言語連接起來,不能深刻理解各種現象之間的關系和相互的聯系,無法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很好的感知、歸納,更不會靈活的運用。這些學生經常給老師以煩惱,如何才能夠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成為重點工作,看到這個建議,我忽然間有了一些想法:
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的時候,通常都是讓學生準備幾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在課堂上進行觀察,通過小組討論或者展示總結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我就在想,學生拿現成的盒子觀察到的特點多呢,還是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觀察的特點多?我認為是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觀察的特點多,因為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就能夠體會到長方體和正方體有6個封閉的面,而且相對的棱必須相等,否則,就不能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制作的過程學生所看到和感知到的這些特點就會印象特別深刻,在課堂上交流它們特點的時候應該也觀察的比較認真和仔細。()我打算做個試驗,對比一下學生的掌握情況。
另一個讓我想起了前幾天講過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應用》這節(jié)課,課中學生遇到了兩種類型的問題,都是運用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題目,但是里面還有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拓展題目:
用一個大長方形剪成多個小的正方形,它的邊長:實質就是求20和12的最大公因數,這個學生都能找出來,關鍵是剪的個數,這個考察的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能力,有的學生就求出了20和12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剪的個數,實際上,求最小公倍數是不對的,可算出大長方形的面積,再算出小正方形的面積,兩個面積相除即可得到剪的個數。還可以,看一行能見幾個小正方形,可以剪幾行,然后兩數相乘就能得出個數。
這個題目我給學生進行了課件的直觀展示,很大一部分學生明白了,但是我感覺還有少數學生還不夠明白,如果我當時讓每個人都拿著一個長20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紙條讓學生動手剪剪的話,學生都會理解的很深刻,掌握的速度也會提高,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課堂上的活動體驗是非常重要的,該動手的必須要動手操作,當無法進行操作的時候,就能夠把直觀的現象加以抽象,知識加以升華,就找到了現象之間的關系和互相聯系。
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積極活動體驗,理論推理代替不了動手操作,理論推理也是由動手操作中感知和總結出來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四
翻開書,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為什么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我沒有在備課中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的困惑。
書中還有很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撼晒Φ臍g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他認為教師的賞識是實現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要常常刷新賞識教育的思想,賞識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親情去呵護。在澆灌、培育與呵護中觀察、發(fā)現并準確把握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使他們的閃光點得以升華。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與成功。使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有主動參與一切活動的愿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撼晒Φ臍g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p>
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賞識教育讓自由、歡樂與舒暢回歸課堂,回歸孩子的一日生活,賞識教育把自信、創(chuàng)造與成功,帶給孩子,還給孩子一個完整的自我。賞識教育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溝通與關愛解開每個學生的心鎖。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五
近日,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他認為教師的賞識是實現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是啊!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這人世間的。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而教育更應該沒有“放棄”,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寶貴的,都能“閃光”。賞識,成了優(yōu)點放大鏡,個性聚焦鏡,讓我們的眼里,看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看到了還沒教好的學生。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將賞識進行到底,根據思考和實踐我認為:
使莊稼滿意的養(yǎng)料是最好的養(yǎng)料,使顧客滿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學生最樂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專找學生的優(yōu)點,然后讓這些優(yōu)點通過老師的“小題大作”,使星星之火頓成燎原之勢。
美國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學生的奧秘概括為“信任學生”四個字。我國當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相信兒童,解放兒童“,也是把相信學生放在首位。曾有一位對超常兒童有研究的外國專家到我國一所學??疾欤晃焕蠋熣f:“您能否幫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學生挑出來?”專家爽快地答應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隨意指點起來:“你、你、你……”此后,老師、家長、同學都對他們另眼相看,一年后,專家再次光臨學校并詢問:“那幾個孩子情況怎樣?”老師道:“好極了,我感到很驚訝,您來之前他們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經您一點,全都變了,請問您有什么訣竅,判斷如此準確?”專家微笑道:“沒什么訣竅,隨便指指而已?!崩蠋燁D時目瞪口呆。這個故事給我們很深刻的啟示,那就是當大家都堅信一個人“行”的時候,他就真的能行。
古人道“士為知己者死”。說的是為絕對賞識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梢姳蝗速p識后的無窮動力。從領導干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賞識,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因此,應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
總之,讓我們牢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在自己的教學中多賞識,少抱怨,從賞識起步,并將賞識進行到底。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六
書中提到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yǎng)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扎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欲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說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閱讀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我覺得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著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嘆:“蘇霍姆林斯基真?zhèn)ゴ?,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的書不愧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碧K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更猶如黑暗里的光明,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我要堅持每天讀一些,把書中最有用的理論摘抄下來,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學。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而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己,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年華。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七
幾乎所有從事一線的教師都在感嘆,現在教書越來越難了,我想這也確是實情。教學中,一些孩子的行為和表現常常令人困惑:為什么面對我們精心備出來的課無動于衷?為什么不能專心致志學習35分鐘?為什么老師的苦口婆心轉眼就忘得一干二凈?為什么連起碼的認真、規(guī)范書寫都做不到?……這些看似瑣碎的問題常常讓我們老師迷茫困惑。當我與再一次與蘇霍姆林斯基超越時空相遇時,重新解開了我的不少迷茫,讓我仿佛又看到了教育的曙光。讀書過程你會發(fā)現,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無華,不是說教,而是談話,是作者與讀者的傾心交談。它說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歡樂、教訓和經驗。它熱情洋溢,富有詩意,既有精辟的理論概括,又有生動具體、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還穿插著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讀這些書的時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熱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動,也不斷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
蘇霍姆林斯基和他領導的學校的座右銘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感到他在智力發(fā)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注定要落伍的。他深信,在少年和青年當中發(fā)生的許多悲劇的根源正在于此:一個人如果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會產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別人和冷酷無情的現象。他說:“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重復,各有特色”,決不能忽視孩子的個性。他時時想到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他認為,一個只在上課時隔著講臺跟學生會面的人是不會了解兒童心靈的。作為一個教師,還應該懂得,決不能僅僅把孩子關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對于孩子們來說,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讓學生為分數而奮斗,而要讓他們由于獲得知識而感到愉快。決不能讓分數成為兒童的鐐銬。
蘇霍姆林斯基把老師熱愛學生視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他認為師愛是教師發(fā)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后,便會激發(fā)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yè)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chuàng)造的喜悅?!闭驗閻郏詴袆?chuàng)造的喜悅,正因為有創(chuàng)造的喜悅,所以對教育、對學生更加充滿愛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這種愛與創(chuàng)造永無止境的良性循環(huán)。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如果教師發(fā)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啟發(fā)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痛改前非,最終他們也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中又寫到:正像醫(yī)生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一樣,教師也應當深思熟慮地、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情感發(fā)展和道德發(fā)展的情況,找出兒童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特點和個別困難的教育措施。醫(yī)生首先是人道主義者。可是如果他竟對病人說:“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無希望?!蹦撬軌蛩闶且粋€真正的人道主義的醫(yī)生嗎?而在我們這些當教師的人當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讓兒童感覺到,甚至有時直接對他說,他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嗎?這是不能容許的。
“教育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在于,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一種人類最崇高的樂趣——人生的樂趣、智力勞動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實踐,對兒童的腦力勞動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所有這些都使我深信: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如果別人都能接受的東西他卻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里獲得對于它的發(fā)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p>
“我們當教師的應當記?。簩τ诿恳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它已經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生活中站住腳?!?/p>
“我們崇高的使命就在于: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一條生活道路,不僅有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獲得生活的歡樂,有自尊感。”
談到教師如何做學生思想工作時,他形象地指出:“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fā)出自己的音調,因此,要想讓那顆心能與我的話語相呼應,就得使我自己也能和上這根弦的調門?!薄皩⒆拥淖罴毿暮蜕埔獾膸椭褪羌确謸耐纯?,又不去觸及他內心的隱痛?!?/p>
在談到教學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對一些片面追求智育發(fā)展的人不啻是一帖清醒劑:“教學,這只是稱作教育的這朵花朵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沒有主要與次要之分,如同在構成美麗花朵的諸多花瓣之中沒有主要花瓣一樣。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對兒童多方面興趣的發(fā)展,或集體內學生間的相互關系,都是主要的。”在具體教育教學技巧和藝術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坦誠告訴我們:“我總是盡力在孩子們對觀察對象進行的勞動興致還很高的時候結束學?;顒?。寧愿讓孩子們懷著急切的心情去期待明天,要讓明天預示著能給他們帶來新的歡樂……”。不應希冀在課堂上把自己所知道的關于所學事物的一切都講出來,潮水般的知識可能淹沒求知欲望和好學精神……”
在談到師生關系,他認為師生之間需要“精神紐帶”,如果教師感受不到孩子“隱秘的內心活動,不能同孩子們休戚與共,沒有竭力從思想上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地位”,那么,教學過程很可能會變成“一場殘酷的斗爭”。他認為,“刻意挑選一些尖刻的字眼”刺激學生,也是“缺乏最起碼的教育常識的表現”。他精辟地指出:“教師的話應該首先使少年平靜下來……想用呵斥來壓制少年的倔強,迫使他們處于一種顫巍巍的俯首貼耳的聽話狀態(tài),這就如同是擠壓彈簧,我們愈是用力擠壓它,危險就愈大,因為它會壓斷或是反彈起來擊中那個擠壓它的人。”
掩卷沉思確是靈魂洗滌之旅。閱讀他的著作,就似一位虔誠的教徒重踏禮佛之路。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忠誠與執(zhí)著,他深愛著每一個學生,他關懷著每一個成長的生命,他勤奮地分析研究著每一個看似細節(jié)的教育現象,32年如一日地寫著自己的“教育日記”……他是一位導師,他是一本教科書,他也是一面鏡子。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八
上個月,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的精神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yǎng)學生牢固持久的學習愿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具有極大的意義。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蔫”。學生“蔫”的原因也許不一而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fā)不出學生真正的激動心情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師對教材的講述萎靡不振,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郁悶心情。教師對教材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立即會“傳導”給學生,這一來,被講述的內容似乎成了矗立在師生之間的一堵高墻。面對著難以跨越的高度,試問學生怎么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思考的那種倦意,然而,比起上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孩子們上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疲憊不堪,也許只有下課鈴聲才能帶來些許生氣。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yǎng)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更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動力。
誰沒有見過學校里這種常見的場景呢?教師正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內容豐富的講解。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沒有問題,于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復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說,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采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后來人》一文中,對后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fā)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九
最近重新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有了教學經驗,我對書中的建議有了更加深刻理解,書中的建議就像指路明燈,我每次對教學有疑問時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本次閱讀感受最深的是課外閱讀、家庭教育和寫教育日記。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
在跟崗學習期間,我有幸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幾條:
1、讓學生超過自己的教師是好教師,讓學生連自己也趕不上的教師是不好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妙就妙在讓學生超越自己。人們常把學生比作一棵小樹,教師就是栽培小樹的園丁。一旦小樹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園丁心里何等之沒美??!培養(yǎng)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師敬業(yè)樂業(yè),奉獻進取品質的集中體會,是教師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一位好教師會發(fā)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希望,你們都能超過我?。 ?/p>
2、兒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理解和感受兒童世界的音樂,不僅要當兒童世界的聽眾、欣賞者,還要當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創(chuàng)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調。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對待兒童要充滿對人的信任與和善,要學會發(fā)自內心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在人身上創(chuàng)造一切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理想的人?!彼赋霾灰驗楹⒆拥囊稽c缺點就遮住了教師的眼睛,如果教師用幸災樂禍的態(tài)度對學生吹毛求疵,學生就會用同樣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寧。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自我檢討自我約束,并學會善意待人。
這讓我想起他曾經舉過的兩個例子,一個是淘氣鬼烏拉在集體活動時跑到密林深處搗亂,他沒有發(fā)脾氣,而是借此安排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把全班同學帶到一個隱秘的洞穴藏起來,"我們不去找他,讓烏拉來找我們"。當小淘氣鬼發(fā)現大家都不見了的時候,害怕和孤獨讓他驚慌失措,認識到了錯誤,在無聲中進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個是他把學生帶到花園的一角,讓他們在窩棚里通過觀察過路人的神態(tài),來學習感受別人的心情。孩子們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的喜悅,看到老奶奶在戰(zhàn)士紀念碑前獻花感受到她失去兒子和丈夫的痛苦,通過一次次"察言觀色",孩子們冷漠的心變得敏感起來,他們開始關心周圍人的喜怒哀樂,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用善意來待人。
這倆個例子讓我很受觸動,在我們的教育中多于說教少于自悟,我們常常指責孩子不應該怎樣做,卻很少讓他們發(fā)自內心的認識到為什么要這樣做。訓斥責罵的結果是讓孩子們敵視我們疏遠我們,“恨鐵不成鋼”的“愛”使我們的辛苦付出變成了一種負擔與苦刑,這不能說不是教育的一種悲哀。有人說教育像是在照鏡子,學生的一舉一動就是我們的影子。我們寬容大度學生就會友好和善,我們遵守原則學生就會誠實守信。如果面對孩子們的錯誤我們能心平氣和疏通、巧妙地引導他認識到錯誤的后果,如果面對孩子們的冷漠我們能溫言細語甚至通過親身體驗培養(yǎng)起他們的"情感修養(yǎng)",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讓孩子們受益終身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一
書中講述了全體教師根據多年的閱讀和教學經驗編制一個推薦閱讀的好書目錄,目錄中收錄了多種學科的書籍,通過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有很多學生都能找到對其影響最大最深遠的一本或幾本書,成為學生成長之路的指引,并通過各種途徑獎勵或贈送書籍,讓學生都有自己的藏書,自由閱讀。
我對閱讀的建議是高度認同,課外閱讀有很多好處,可以讓學生認識漢字、積累知識、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充實課后生活、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寫作能力,課外閱讀雖好,但也要有所選擇,好書伴一生。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提高。
我每個學期都根據教育部編制的小學生推薦讀書目錄篩選一部分較好的文學著作讓學生閱讀,并鼓勵學生根據閱讀的內容寫讀后感或者自己所感寫日記,語文的學習靠的是積累,閱讀恰好是最簡單有效的提高方式,也是教學補充,開卷有益。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二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p>
他寫了很多充滿了“人”的魅力的書:《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這本書共設計到100條建議,我就其中的受益頗深的幾個建議,談談自己的感受:
翻開書,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為什么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我沒有在備課中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yōu)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yōu)秀信念,深入思考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于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于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現在仍然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guī)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有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他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p>
“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p>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p>
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這樣經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也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長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師的書架上,讓我們讀了又讀,常讀常新。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三
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其中有兩條建議留給我的記憶深刻,一點是興趣的秘密何在,二點是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兩點使我深有體會,并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書中談到,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fā)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它們的關系和相互聯系,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況下,這個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們的眼前,你只要走進去看,在你面前就會展示一幅令人驚異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圖畫;而在另一些情況下,興趣的源泉則藏在深處,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發(fā)現它。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fā)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使我聯想到我教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些事情。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用語,雖然在當時曾是交際用語,但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確實是有難度的。而文言文又不能不學,在中學語文教科書中它所占比例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另外,它的短小精悍,語言之精練又顯示出它獨特的魅力。如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能讓學生主動去學,去積累它的相關知識確實花費了我很多時間去思考。后來,我覺得對于一個文言知識不是很豐富的初中生來說,如果一開始就拿又長又難的文言文去壓他,不如選擇一些又短又有趣的文言小故事去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于是我精心挑選了一些很有哲理意味又很有趣的文言小故事給學生去做,做的量一開始比較小,讓學生集體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故事后的道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大了。一段時間后,學生會主動來問一些問題,并開始討文言文的題目來做。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于是花了半堂課的時間和學生談了我對于文言文的一些看法,告訴學生文言文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如果我們能夠把文言文學好,一可以繼承我們民族文化中優(yōu)秀的組成部分,二來還怕學不好現代文嗎?對文言文的理解、領悟能力的提高確實對學習現代文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方式方法。不信,同學們可以試一試?,F在,我的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勁頭明顯比以前大了。是啊,正如書中所言,有些興趣的源泉埋藏較深,沒有浮在表面上,你必須去挖掘它,發(fā)現它。
書中還談到不要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破壞童年的情趣。這一點我也感受頗深,從中受到啟發(fā)。譬如文言文的訓練必須花時間,時間哪里來,就是利用他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來參加訓練,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在訓練的過程中,而且不能違背兒童的天性,訓練的時間不能過長,時間過長會使孩子們感到厭倦,精力沒那么集中,效果肯定不理想。我根據這些提示,每星期只讓孩子們練習兩篇課外文言文,這樣反而可以保證訓練的效果。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一書后,我受益匪淺,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從中也受到了啟發(fā),我必須多充電,多學點理論知識再去聯系實際。我想在今后如有空余的時間,我要多閱讀報刊書籍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篇十四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這一百條建議凝聚著大師智慧的光芒,似一顆顆啟明星為教育者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此書將深奧的理念植入于簡潔質樸的文字中,用生動而翔實的案例闡述大師的教育思想,使人輕松愉快的在閱讀中得到啟迪。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再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這一事例不禁促發(fā)我深思:既然是在學校的“兩分生”,還能很快成為一個技術很高的電視機修理工,我們在今后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中是否應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盡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大家都知道,目前海州高中的學生中特長生比較集中,尤其在我所任教的文科班中,美術生、音樂生大概占半數,如果只用學習這一把尺子衡量,他們中的多數真的就是所謂的“兩分生”,往往被老師忽視。多年的這樣的教學經歷已經讓我完全轉變了觀念,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用鼓勵、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比如歷史課學習西方繪畫史時,美術生會查閱資料引導大家欣賞那些曠世絕倫的美術作品,學習音樂史時,音樂生會發(fā)揮其特長,課堂中他們的表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信和成就感的滿足,相信高中時代的這種經歷可能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
平時工作中偶爾也會遇到把我氣得臉色發(fā)白,雙手顫抖的學生,。我現在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體育特長生,逆反心理極強,犯了錯誤不服管教,常與老師頂嘴,在與他的接觸中我發(fā)現,教師直接指出的錯誤往往會引發(fā)沖突,那我就考慮換一種方式,用表揚的辦法拉近他與老師的距離。說實話,想表揚他真的很難,終于機會來了。在一次考試時,我發(fā)完試卷,首先和同學們約法三章:不準傳遞任何東西、哪位同學借筆要告知老師。在監(jiān)考過程中,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支持響應我的竟然是這位有錯不讓說,經常與老師頂嘴的體育生,舉手告知我他需要借筆,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對他的行為大加表揚,不僅帶動了其他同學,使考場秩序井然有序,而且更主要的是在這位同學身上逐漸地發(fā)生了越來越多的改變,與老師的關系越來越親近,與班級同學越來越和諧。
海高教學大樓正廳有這樣一塊宣傳板“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用尊敬的態(tài)度待老師”,在欣賞中我會發(fā)現孩子們越來越多的閃光點。一個不愛學習,常常溜號的同學會在假期的雪后給老師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掃雪,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責任和擔當。
老師的欣賞會換來學生的尊敬和熱愛。在3月27日海高校報上登載了這樣一篇文章,給大家節(jié)選一段“海高的老師,是那么的熱情,那么的親切。我為能擁有這么多的好老師而自豪,例如我們的歷史課張老師,她和藹而認真,細心而又嚴謹,她的熱情早已經將我們班的同學連在了一起,她總是象班主任一樣來教育我們,怎樣擺正學習態(tài)度,甚至怎樣待人處事,有時還親切地糾正我們的不足,在她的口中我們幾乎天天聽到鼓勵我們的話語,讓我們覺得她就像我們的家長”。雖然只是這樣一篇小短文,登在讀者有限的海高校報上,可每每想起卻總是讓我感到溫暖和幸福。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特異性,用愛去發(fā)現孩子們的優(yōu)點,發(fā)揮其潛能,塑造其完美人格。蘇霍姆林斯基雖然與我們處于不同時代,來自于不同的國家,但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引起了我的共鳴,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13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