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精選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06:25:06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精選13篇)
時間:2023-12-08 06:25:06     小編:夢幻泡

教案不僅可以用于指導教學過程,還可以用于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進,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教案應合理安排教學步驟,使學生在逐步積累的基礎上逐漸提高。接下來是一份優(yōu)秀的語文教案范例,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一

1、能夠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shù)越多。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1、導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才跑了有多遠?有什么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里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并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著量)。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范,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

6、請每組推選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結果。

7、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shù)越多。

8、游戲:找寶藏。第三次嘗試測量。

幼兒從摸箱里摸出一張畫有寶藏地點的`標記圖,根據(jù)圖進行測量,找到寶藏。

9、結束小結:

幼兒對與數(shù)的概念理解難掌握,測量的意義難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上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動手來尋求答案,讓幼兒真正了解測量的樂趣。這一活動幼兒比較興趣參與活動,但是測量結果的記錄有所欠佳。雖然幼兒樂與參與了活動,但是實踐過程操作能力還不夠強。在以后的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多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二

1、理解長度測量的意義,體驗測量的樂趣。

2、嘗試探索及學習不同的長度測量方法,并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知道不同的測量工具會帶來不同的測量結果,引發(fā)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1、一寸蟲圖片1張,集體記錄圖表1張,投影儀。

2、幼兒測量用圖(知更鳥、蒼鷺、老鷹、巨嘴鳥、大雁操作紙)、1寸和2寸吸管若干,黑色記號筆若干支。

一、引出測量我明白了,你們是看出來的,準確地說,你們使用目光測量出來的。

二、故事引導,理解測量。

1、導入情景,初步測量。

3、簡單測量,操作后引導孩子表述操作結果,提問:誰能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是多少?你是怎們測量的?追問:3條一寸蟲的長度就是——3寸。(強調一條緊挨著一條測量,用投影儀展示測量方法,首尾相接。)。

三、探究方法,表達見解。

1、引導孩子交流操作情況。逐個統(tǒng)計測量結果,并提問:你測量的`是什么鳥?測出來的長度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測量的?(出示各種鳥的測量結果,并將幼兒用到的方法用圖標列出來。)。

2、引導幼兒探究最準確的一種測量方法。請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輔助提問:用什么方法測量最準確。

四、運用方法,再次測量。

教師小結:的確,測量工具的不同,會造成測量次數(shù)的不同,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少。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三

一、活動目標:

1、樂意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體驗測量在生活的應用。

2、在探索比較中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及判斷能力。

4、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jīng)驗。

2、長短不一的學具如:尺子、繩子、小棒、積塑、紙條等;筆、測量記錄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動場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參觀《白雪公主》故事場景,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測量興趣。

二、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地磚,探索正確測量的方法。

2、幼兒嘗試用相同的工具測量。

3、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的結果,探討發(fā)現(xiàn)測量的正確方法。

討論:選擇相同的工具測量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

方法: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筆(拇指)畫個記號,首尾相連。

三、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床,探索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寬度和長度?

2、教師介紹測量記錄表。

3、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

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4、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并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積累測量經(jīng)驗。

討論:量相同的位置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活動延伸:引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2—3種測量工具給周圍生活中的物品測量,積累測量經(jīng)驗。

教學反思。

學前階段的幼兒,對與數(shù)的概念理解難掌握,測量的意義難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上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動手來尋求答案,讓幼兒真正了解測量的樂趣。這一活動幼兒比較興趣參與活動,但是測量結果的記錄有所欠佳。對于這一活動我進行了反思:雖然幼兒樂與參與了活動,但是實踐過程操作能力還不夠強。在以后的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多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四

課本第29——30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五第6-9題。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知道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2、通過操作,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你想不想繼續(xù)往下學?在學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容。

復習:計算下面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

3/7×25/8×11/10×5。

上面各題都是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說一說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教學例2。

出示例2的圖,然后出示條件:

小芳做了10朵綢花,其中1/2是紅花,2/5是綠花。

引導學生理解:“其中12“是什么意思?

使學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問題。

紅花有多少朵?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求紅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解決。

學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礎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

教師說明要求,學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礎上教學第(2)題,怎樣解決。

(2)綠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中圈一圈,借助圈的過程理解求綠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決。

10÷5×2=4(朵)。

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來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訂正時指出:

計算10×2/5可以先約分。

2、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通過對上述兩個問題的計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組討論: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

計算10×2/5時要先約分,實際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導小結: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第1題。

先讓學生根據(jù)題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練一練的第2題。

通過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3、練習五第6、7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獲?還有那些疑問?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五第8、9題。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五

1、初步學習用自然物測量長度的方法,并學習記錄。

2、對數(shù)學操作活動感興趣。

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1、紙條、冰糕棒、筷子、毛線、彩筆等若干。

2、不同的測量工具分放在教室四周。

3、記錄紙、記錄筆每人一份、

學習正確的用自然物測量的方法。

知道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是不同的。

一、提出任務導入。用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引出測量的概念。

寶寶幼兒園想做一些和咱們一樣的桌子,可是不知道每張桌子該做多長,想請小朋友幫他們量一量。

二、幼兒自由探索操作,學習自然測量的方法。

1、請幼兒用同樣長的紙條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3、與幼兒討論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紙條的一端要和桌邊對齊,并在紙條的另一端做好標記。第二次測量紙條的一端要與標記處對齊。測量工具要放平,并記錄測量次數(shù)。)。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請幼兒演示正確的測量方法,以顯示榜樣的力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4、用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兒歌:頭對頭做標記,對齊標記放平量,量幾次記幾次。

5、幼兒再次用紙條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6、幼兒用筷子,測桌子的長度并做記錄。

(交流測量結果,共同解決問題,教師或幼兒完整示范正確的測量過程,幼兒通過觀察說出自然測量的方法,并利用兒歌幫助幼兒記憶測量方法。)。

三、幼兒嘗試用正確的方法分組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

1、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記錄要求標記出自己所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

2、教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的測量情況并對個別幼兒做出指導。(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鼓勵幼兒記錄測量結果。

(幼兒分組探索,提供不同的測量工具冰糕棒、毛線、水彩筆等,幼兒互相合作,測量桌子長度,從中得出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四、引導幼兒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及結果,知道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1、引導幼兒分析記錄結果。我們用不同的工具測同樣長的桌子,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分析比較中獲得: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是不同的。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反之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就越多。

2、幫寶寶幼兒園完成了任務,請老師幫助幼兒轉送小朋友們的測量結果。

1、我們用學到的自然測量方法,量一量黑板,鋼琴等的長度、(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為操作能力強的幼兒提供進一步活動的環(huán)境和材料。)。

2、我們該怎樣量一量教室的長度呢?(我們還可以利用身體哪些部位作為測量工具,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在自然中結束活動。)。

生活中,5—6歲的幼兒已經(jīng)開始理解大小和長度的相對性質,并關注物體長度的守恒現(xiàn)象,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通過提供材料,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設計了自然測量這一活動。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幼兒要在一次活動中較為正確地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并同時知道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我針對這一活動的重、難點,本著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及數(shù)學思維能力,設計了活動的教學流程:提出任務、幼兒自由探索、集中討論學習、分組操作探索、集中討論歸納。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社會經(jīng)驗,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顒娱_始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到有兩位幼兒測量不積極,因為不知道測量的方法。教師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鋪墊。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數(shù)學活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產(chǎn)生更高的興趣。所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六

指出:“引導幼兒體會數(shù)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幼兒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愿望。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活動中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即通過眼睛觀察感知比較量的差異。大班的幼兒觀察力、思維能力逐漸增強,他們樂于思考,愿意動手探究并解決疑問。對于生活中遇到的物體的長短、高矮、距離等問題,他們會利用目測去進行判斷,也會用手、腳、輔助物進行比較,有了初步的測量的經(jīng)驗與愿望。大班幼兒的測量是自然測量,即利用自然物作為測量工具進行直接測量。學習測量可以加深幼兒對物體量的認識;有助于幼兒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加深幼兒對數(shù)的理解;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本節(jié)活動符合幼兒數(shù)學發(fā)展的需要。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嘗試用首尾相接(做標記、平鋪、交替)的方法進行測量。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結果也不同。

3、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自己測量的情況。

學會用首尾相接(做標記、平鋪、交替)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

測量同一物體時,測量工具不同,結果不同。

1、地面上八條長短不一的線段。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記錄表、筆。

一、用目測的方法測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進行測量。

1、幼兒自由選擇路段,進行測量,師提醒首位相接的進行測量。

2、幼兒示范并小結測量的方法(平鋪、交替或做標記)。

三、幼兒選擇測量工具,兩人一組進行測量。

1、介紹記錄表格:記錄表上的數(shù)字和圖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分別用冰棍棒和吸管進行測量。

3、交流測量結果。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結果越小,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結果越大。

四、延伸活動。

1、測量班級的桌子的邊長。

2、區(qū)域活動中投放相關材料進行測量。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七

1,探索測量的工具及方法、能以自然物為單位記錄測量結果。

2,能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

3,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1,有過測量圖形邊長的經(jīng)驗。

2,紙盒、墊子、棍子、長條積木、繩子等,幼兒記錄單、筆。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自然測量長度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孩子們多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一,提出問題,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于測量的自然物體。幼兒每說出一種材料,教師就追問幼兒該材料的使用方法。如:“箱子怎么量身高呢?你打算怎么做?只要把箱子摞起來就能知道小朋友的身高嗎?”“積木怎么量身高?你認為積木豎著放會怎樣?怎樣放不倒,又可以量出身高?”

二,教師提供材料,引導幼兒分組探索測量的方法。

1,師:你認為哪種材料合適,你就去試一試。如果材料很少,但想用它的人卻很多那該怎么辦?(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分工合作使用同一種材料。)。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測量的方法。

三,討論解決測量中遇到的困難,進一步明確測量的方法。

1,教師鼓勵幼兒說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

2,幼兒相互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

3,教師展示一組幼兒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存在的問題。

4,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明確測量身高的具體方法。

四,幼兒再次探索并記錄測量結果。

1,師:等會小朋友再去量,想一想怎樣量身高才準確。這次量過身高之后,不僅要把你用了什么材料,是用什么方法量的記錄下來,還要把你有多高用數(shù)字和標記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個別引導。

五,展示幼兒記錄,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1,引導幼兒從記錄上發(fā)現(xiàn)同伴使用了哪些材……。

2,讓幼兒相互介紹自己測量的方法。

3,教師提出幼兒在測量中或記錄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活動后思考。

1針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帶他們進一步探索。

2認識更多的測量工具。

1,孩子們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結束了本次活動,加深了孩子們對物體量的認識及對不同量測量工具的了解;,雖然參與性很高,但對與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本次活動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在記錄活動環(huán)節(jié)。因為平時的教學活動在這方面我沒有細心指導,忽略了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孩子們記錄起來很困難。

2、給幼兒與同伴足夠交流、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八

1、學習測量的方法。

提問:圖上的運動員在干什么?我們來做小裁判,評一評他們誰跳得遠?(啟發(fā)幼兒用測量的方法來比較)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測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線段一一排列,使小棒頭尾相接,沒有空隙。在線段下寫下所用小棒的數(shù)量。

請一位幼兒上來,分別嘗試測量另外一個運動員跳的線段的長度,教師幫助幼兒寫下所用小棒的數(shù)量。

比一比誰跳得遠,并說一說為什么。

2、討論并嘗試測量另一幅圖。(方法同測量圖一)。

3、幼兒用小棒或回形針測量幼兒用書上運動員跳高、跳遠、投擲的線段長度,并給跳得遠、投得遠、跑得高的那名運動員貼上小紅花。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如:在質疑可以從哪些方面測量樹葉時,學生可能提出測量樹葉的質量,因此安排了學習用簡易天平測量樹葉的質量。

2、教學目標明確、結構嚴謹、層次清晰,選用工具、使用方法恰當,教態(tài)自然、學生聽的清楚,學生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較好,教學效果不錯。

3、小組實驗時老師應指導做好分工合作的工作,有利提高課堂功能效率。

4、重視學生探究技能的教學,合理利用電腦課件幫助教學。(估測面積和簡易天平的使用)。

5、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測量技能,通過測量樹葉的長、寬、周長、面積、質量等使學生掌握使用尺子、天平、繩子等工具測量物體的技能,并把這些技能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十

1、樂意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體驗測量在生活的應用。

2、在探索比較中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及判斷能力。

4、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jīng)驗。

2、長短不一的學具如:尺子、繩子、小棒、積塑、紙條等;筆、測量記錄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動場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2、幼兒嘗試用相同的工具測量。

3、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的結果,探討發(fā)現(xiàn)測量的正確方法。

討論:選擇相同的工具測量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

方法: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筆(拇指)畫個記號,首尾相連。

1、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寬度和長度?

2、教師介紹測量記錄表。

3、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

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4、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并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積累測量經(jīng)驗。

討論:量相同的位置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引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2—3種測量工具給周圍生活中的物品測量,積累測量經(jīng)驗。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十一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體驗測量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

測量工具:繩子、長棍、紙筒、筆。

記錄表。

一、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身高、體重引出課題,知道測量要借助工具。

二、基本過程:

1、邀請幼兒測量桌子的長度,初步探索自然測量的.基本方法。

(1)請幼兒討論除了尺子還可以用哪些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自然測量工具(長棍、繩子、筆等)。

(2)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由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

(3)請多名幼兒演示不同的測量的方法,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準確。

2、教師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測量法,引導幼兒掌握其中要領。

(2)教師講解、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并請幼兒操作。

3、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進行自主測量桌子的長度并做好記錄表的填寫。

4、對用不同工具測量出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y量的次數(shù)越多(自然結束)。

借助自然測量工具測量環(huán)境中的其他事物。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十二

1、初步學習利用自然物,對物體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2、大膽的用語言表述測量的結果,體驗合作測量帶來的愉悅。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掌握對物體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能與同伴合作進行測量活動。

不同長度的積木、吸管、書本、紙條等材料若干,記錄表、白板筆若干,課件。

一、故事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師:在《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中,瀘定橋被敵軍炸毀了,我軍在作戰(zhàn)路線中需要通過瀘定橋去攻打敵軍,所以紅軍叔叔們決定修復瀘定橋。

提問:紅軍叔叔交給小小兵們一個任務,幫他們一起修橋梁。

二、“作戰(zhàn)路線有多長?”幼兒嘗試測量。

(一)鼓勵幼兒用自然物(如長度相同的紙條、布袋等)進行直線距離的測量。

1、請幼兒觀察測量材料,嘗試用一種測量材料;

2、幼兒嘗試測量,教師觀察;

3、鼓勵別幼兒分享自己的測量方法及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中的問題。

(二)教師向幼兒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1、觀看課件,了解測量的.要領:頂端要對齊,末尾做標記,首尾要相接,結果要記錄;

2、教師小結及介紹測量方法和測量統(tǒng)計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兒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再次測量,討論交流并小結。

1、讓幼兒明確測量的要求及規(guī)則;

2、幼兒嘗試操作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討論測量的結果;

4、教師做小結。

三、游戲“橋梁有多長”感知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3、交流討論測量結果,引導幼兒感知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間的關系;

4、教師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shù)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shù)多。

四、結束部分。

教師提出帶領幼兒一起去戶外幫紅軍叔叔測量鋪橋工具,活動自然結束。

大班數(shù)學測一測量一量教案篇十三

1、幼兒自己準備的測量工具花樣太多,干擾了孩子,同時在后續(xù)的梳理環(huán)節(jié)上也難以梳理,沒能把握重點來梳理,在語言的組織上,應多發(fā)時間,讓語言明確簡練,不會讓幼兒產(chǎn)生過多的意見而不好小結。

2、在活動中老師可以稍加一些肢體動作,這些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幼兒更清晰的理解操作的的要求,更好的感知測量的方法。

3、在測量活動中我們是有必要把測量的方法正確的向幼兒講解一下,并且用易于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梳理。

4、在開展數(shù)學教育活動時,教師必須準確地理解與掌握活動包含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0402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